优步上市首日破发(优步上市时间)

 2023-09-21  阅读 17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优步上市首日破发,以及优步上市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程维看不见,滴滴正在消逝 消逝的不仅仅是滴滴,还有背后投资机构的万亿市值梦。 先后历时九年,注入200多亿美元的资本、让数万人前赴后继加班加点,原本可以完成许多人类 历史 上的雄伟壮举。 例如把高铁从上海铺到北京、在外太空搭建两座国际空间站,或者成就一个阿里、再造一个腾讯。 也有可能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优步上市首日破发,以及优步上市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程维看不见,滴滴正在消逝

消逝的不仅仅是滴滴,还有背后投资机构的万亿市值梦。

先后历时九年,注入200多亿美元的资本、让数万人前赴后继加班加点,原本可以完成许多人类 历史 上的雄伟壮举。

例如把高铁从上海铺到北京、在外太空搭建两座国际空间站,或者成就一个阿里、再造一个腾讯。

也有可能是,把一个网约车平台从零做到上市,然后眼见这高楼塌。

原本,滴滴是全球私募市场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但现在,眼见它高楼起,又眼见它楼塌了。

滴滴是全球在私募市场中融资最多的公司,没有之一。滴滴成立九年,融资超过210亿美元。直到滴滴上市前,能拿到其投资一半的风 *** 司也寥寥无几。

从国内再到 *** 市场,从人民币再到美元,从私募到国资,滴滴把全球的钱汇聚到一处,最后却没能带来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

程维看不见,滴滴吞噬资本。

细数滴滴这几年背后的投资机构,有腾讯、阿里、百度的战略投资;也有人寿保险、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国资企业;还有中投、阿联酋以及新加坡的主权基金。

这些投资很大程度上曾经帮助滴滴走过了创业时期最艰难的阶段。那是互联网公司经典的打法:补贴-扩张-兼并-垄断,然后盈利。

当滴滴成为一个每天接送超过2500万人的超级出行平台时,不仅是滴滴,背后的投资机构也同样坐不住了,它们都在等待,等待滴滴收紧补贴,然后盈利并上市。

程维的全球梦,很大程度上为滴滴的资本化更一步有了更多的溢价空间。

不仅仅是投资机构,就连华尔街的精英们也看好滴滴。滴滴初上市时,其市值就一举超过了老牌网约车平台优步,成为了网约车全球第一股。

但理想中的万亿市值并没有到来。滴滴这个资本吞金兽,在吞噬了大量资本后,成就的并不是一个超级IPO,而是一个只知道吃不知道吐的神兽。

更为关键的是,滴滴赴美上市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波及所有国内互联网公司。

滴滴上市四周,在美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市值暴跌超过9800亿美元,这相当于一个阿里巴巴凭空消失。其中有一半4500亿美元的损失发生在教培行业的大地震“双减”之后。

枪打出头鸟,滴滴作为出头鸟首当其冲受损最为严重。但跟着遭殃的,还有背后数不清的互联网公司。

程维看不见,滴滴殃及池鱼。

9800亿美元的损失,一个阿里巴巴的市值,就这样明晃晃消失在程维眼前。

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晚点的报道,在今年四五月份,有关部门已经和滴滴等数家公司沟通,其中的大多数公司都决定暂缓上市,但其中规模最大的滴滴首当其冲,一系列激进的监管措施则紧随其后到来。

这些,程维都看不见。

滴滴上市两周后,新用户注册被叫停、26个相关应用被下架,多部门进驻滴滴进行安全调查,直到现在,调查还在进行当中。

出头鸟滴滴在这场大地震中损失最大,市值较最高点跌去一半多,回到了2016年的估值水平。

对程维而言,滴滴一夜回到五年前,那正好是滴滴把优步收购一家垄断的高光时刻。时间拉回到现在,滴滴的尴尬和难堪,只有程维自己最懂。

滴滴作为出头鸟赴美上市的结果是: 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要申报检查。

在能够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注册用户都不可能低于百万。这可能导致的一个后果是:海外资本在继续投资国内互联网公司时,可能会增添新的成本和不可预测的风险。

滴滴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在这特殊时期上市,对聪明的程维来说, 他可能看到了此刻是未来几年内更好度的上市窗口。

互联网是桥梁,是连接人与技术的窗口,是提高人们效率最为有效的商业模式。

根据这一核心理念,滴滴应运而生。

滴滴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无法想象的安全和便利。自五年前开始,滴滴就独占国内网约车市场。

滴滴自2020年10月作用开始筹备这一轮的上市计划,这大概是过去两年来,滴滴所看到的更佳时机,当然了,这也有可能是未来几年内的更好度时机。

滴滴上市,可能不是程维一个人说了算,这背后还有诸多资本机构的介入。对于资本而言,或许他们的耐心早就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中被逐渐消磨殆尽。

对于程维而言,继续等待,就意味着可能性的变数横生。

滴滴此番上市,所看到的最大时机,就是全球疫情下的美联储放水。

我们以优步为例,优步曾期望以1200亿美元市值上市,但2019年上市即破发,其市值一直在几百亿之间徘徊。如果按照同样的估值逻辑,滴滴的市值大概只有200-400亿美元之间。

这就表示,滴滴背后的大多数投资人都会亏钱。

此番美联储放水,给了一个滴滴溢价的更好度时机。

滴滴投资方、滴滴员工,都等待着滴滴的上市,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等待更多的是套现离场。

而优步在去年十月底的市值暴涨,可能给了滴滴一个准备上市的定心丸。

滴滴此次急于上市,一是这可能是几年内更好度的时机;二是背后的诸多投资机构早已经按捺不住了。

作为全球私募市场中融资最多的公司,滴滴所带来的失望很有可能也是最大的。

按照滴滴6月30日上市的发行价来看,滴滴市值671亿美元。这意味着一半资金的资本方在通过滴滴上市获得的资金回报率每年只有6%不到。

如果再算上资金管理费等等,平均产生的回报只是比余额宝稍高一点。如果按照现在滴滴暴跌的市值来算的话,滴滴背后的投资方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现在回过头看,滴滴上市这个决定并不明智。但上市的决定真的就是程维所做出的吗?这也难以确定。

从明面上看,程维拥有35.5%的投票权,似乎是做出上市决定的有力推手。但也不要忘记,推动滴滴多轮大融资的滴滴总裁柳青,才更有可能是要让公司上市的人。

柳青推动的多轮大融资,包括DST、腾讯和苹果,但总额210亿美元的私募投资,显然需要更大的市场,更高的融资。

但随着增长的乏力,以及缺乏新业务的支持,滴滴在利润和营收方面都面临更大的压力。

以司机为例,今年一季度滴滴给司机分了376亿元打车费和补贴。假设每天有300万滴滴司机接单工作的话,算下来一个司机如果 *** 工作,平均月收入算上补贴也不到4200元,这还不计算司机方的各种成本。

一方面是打车费涨不上去的市场,一方面是烧掉了上百亿钱等着看回报的资本。滴滴夹在中间,两头不是人。

但在网约车市场,滴滴的确是不可或缺的龙头老大。烧掉了几百亿美元的滴滴,换来的并非是资本方想象中的高额利润。

滴滴的未来,又在何方?程维看不见,滴滴吞噬资本。

end.

全球疫情下的优步该何去何从?

5月18日,Uber公司继上一轮的裁员计划后,再次裁员3000人,并表示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关闭几十家办公室,以及多个附带项目,包括其孵化器、AI实验室和名为Uber Works的求职服务。

本月初,优步公司的客户服务负责人鲁芬·查韦洛女士,召开了一次视频会议,虽然只有3分钟的时间,但却让3500人瞬间丢掉了饭碗,成为了失业者。在会议中,查韦洛女士告诉员工们说:“没有人想要接到这样的 *** ,但今天将是您在优步工作的最后一天。”

很委婉,但也相当残酷,一个月内,优步的两轮裁员总数高达6700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2%。更让人心灰意冷的是,Uber发言人还表示,我们有可能在未来继续裁员。

雪上加霜

可以很确切的说,优步的此番裁员,与当前全球严峻的疫情形势不无关系。UBER管理层曾在2020年2月财报发布会的 *** 会上称:“有望在今年年底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但恐怕他做梦也没想到疫情的全球蔓延,会为之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20日6时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4,881,619例,累计死亡322,457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并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各国逐渐推进重启,美国放松限制措施后,多个州上周新增病例现最大增幅。截至目前,美国累计确诊1524107例,累计死亡91661例。与前一日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19721例,新增死亡病例1467例。

随着美国多州开始放松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而在早前实施的限制措施,5个州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在上周达到了疫情以来的最大增幅。尽管在美地区没有严格的限制措施,但足不出户的美国人仍然让网约车业务近乎停滞。

2020年3月,UBER便承认,疫情可能对公司业务构成重大风险。同月,为了减少冠状病毒的传播,UBER暂停在美国和加拿大提供拼车服务。随后,其“难兄难弟” *** FT来福网约车公司也宣布暂停北美地区的多人拼车服务。

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所今年4月对2.5万美国成年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中超过一半的成年受访者都表示,在疫情过后,他们也将减少或完全停用叫车服务。这一调查的数据显示,一些城市4月的出行需求下降了80%。

UBER在美国的订单量也是大幅下降,CEO达拉·科斯罗萨西表示:“订单总量在一些疫情严峻的城市已经遭受了高达70%的损失。”

“我们正在考虑多种可能性,优化公司的每一项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我们希望变得高效,行动迅速,尽可能多地留住我们的优秀人才,并以尊严、支持和尊重对待每一个员工。”这位CEO在备忘录中承认了裁员计划的痛苦:“像这样的日子是残酷的。”

由于疫情对业务影响的不确定性,优步已经撤回了全年业绩目标,并搁置了在明年年底前实现首个经调整后盈利的承诺。

事实上,暂且抛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第一季度,优步已经连续亏损了7个季度,2018年优步亏损79亿美元,2019年净亏85亿美元。疫情的影响对优步来说,真的是雪上加霜。

孙正义的心头刺

持续亏损的优步让投资人孙正义焦虑不已,优步已经从曾经的心头肉成为了孙正义的心头刺。

就在一年前,孙正义放出豪言:今后每隔2到3年,就完成一期新的规模在千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募集。这位62岁的软银集团掌门人给这批基金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愿景基金” ,计划中每一支千亿美元的规模,承载了他对未来科技生活的伟大构想。

今年4月份,愿景基金披露投资业绩巨亏170亿美元时,孙正义不得不承认:未来或许再也没有愿景基金了。

业绩显示,2019财年,软银旗下愿景基金及其他所管理基金的投资收益为1.3万亿日元,2020财年投资收益为-1.8万亿日元,业绩下滑238%。

从愿景基金所投项目的具体行业来看,孙正义将重金押注在交通、物流以及前沿科技相关领域,共33笔投资,总投资额高达439亿美元,占到全部投资额的近60%,然而这些板块也正是导致愿景基金巨亏的最主要原因。

从具体的投资项目盈亏来看,对Uber和WeWork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损失,占到了全部投资损失的一半有余,其中愿景基金持有的Uber的股权价值已经减少了5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亿。

一直以来,软银对于优步的发展可以说是“保驾护航”,优步能有如此大的精力和毅力持续不断地开拓新市场,甚至布局未来空 *** 行,软银的投资功不可没。

几年时间,软银前后向优步投资逾百亿美元,但是自从2019年5月优步IPO后,优步的市值和股价就在不断下跌,让孙正义头疼不已。

优步在IPO首日,股价就下挫5%,而如今优步的股价更是仅为27.99美元,较45美元的上市价相差甚远。孙正义期待的优步股票大涨特涨,没有发生。值得一提的是,高管和创始人们的减持也让孙正义心寒。

2020年5月19日,优步公告披露公司内部人交易情况,公司高管Ceremony Glen、Hazelbaker Jill、Krishnamurthy Nikki于2020年5月16日净卖出2006.00股。

去年年底,Uber优步创始人兼前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 *** is Kalanick)在持续、密集的多次减持后,已经将手中的公司股票抛售一空,总共套现超过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从此彻底离去。而另一位创始人加勒特·坎普(Garrett Camp)也抛售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股票。

孙正义也不得不承认:“我在投资的判断上出了问题,目前正在深刻地反省自己。”

优步的自救

与美国相比,随着中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国内网约车市场呈现快速反弹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相比去年同期,网约车市场已恢复至6成,且一线和超一线城市恢复较快,网约车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之一。

上述报告还显示,用户规模方面,截至2020年3月,国内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城市暂停了网约车运营服务。在疫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停运,多家网约车平台组织司机为医生病患接送和特殊服务保障提供运力支持。中长期来看,网约车用户规模将恢复性增长。

没有社会环境背书,在美国生长的优步除了裁员断臂求生外,更多的只能依靠自己。

5月12日晚间,彭博报道称优步计划收购美国外卖平台GrubHub,消息传出后两家公司股价直线拉升,优步一度涨超7%,最终收涨约2%。而Grubhub则收涨29%。并且在大盘本周累计跌超2%的情况下,优步的股价仍保持稳定,当周跌幅不足1%。可以看出来资本市场十分看好这次的收购。

5月初,优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35.4亿美元,亏损达到29亿美元(约合206亿元)。出乎意料的是,其外卖平台优步Eats的业务量却在疫情之下实现了逆势增长,营收为8.1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3%。

由于疫情导致传统叫车业务需求暴跌,Uber宣布将推出分别名为Uber Connect和Uber Direct的服务,都将专注于递送物品。曾经的外卖业务Uber Eats,也开始从单纯提供送餐,转向同时向消费者供应超市代购服务。

这些年来国内兴起的外卖配送服务,让国内外的很多企业也是非常眼红的,毕竟付出人力成本就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增长,确实是可以接受。而我们都知道滴滴现如今也是推出了司机跑腿的业务,旨在为签约司机提供更多的额外营收,也能够进一步为滴滴笼络到更多的用户群体,优步目前同样也是在效仿滴滴的这一做法的。

为了给自己赢得更多的自救时间,优步现如今正在和各地的商业以及超市合作开发外送业务。现如今大部分民众都在家,自己隔离食品以及药品和清洁产品,确实是比较稀缺的,在西班牙优步将会为15个城市的居民提供相应的送货服务,而在法国,优步则直接和超市巨头家乐福达成了相应的配送协议,在印度优步也有着多家合作商。

现在国外超市的线上订单是在不断增长过程当中的,优步的这一措施能够解决配送员人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优步赢得更多的营收,确实是一举两得。

曾经在中国市场溃败后,面对滴滴在全球化市场上的布局和攻势,优步网约车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正在摇摇欲坠,此番疫情是否会成为压垮优步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ALTTT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浪潮之巅-世界上只有一个硅谷

旧金山湾区从领导世界半导体工业开始,扩大到领导整个 科技 工业。从此,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一—硅谷。

从狭义上讲,硅谷是以旧金山湾区圣塔克拉拉县为中心,从旧金山市以南一直到包括圣荷西市在内的地区。从广义上讲,硅谷包括旧金山市本身和旧金山湾东岸奥克兰市在内更广阔的地区,也称为大硅谷地区。2017年,包括旧金山市和奥克兰市在内的大硅谷地区,易然人口只占美国的2%左右,GDP却占了整个美国的5%。

旧金山湾区全年的气温基本维持在15一28 ,可以说是四季如春,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地方之一。全球只有五个面积不大的地区具有这种气候,它们总共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而已。

硅谷舒适宜人的气候,确实容易吸引人才留在那里。

来自斯坦福的人,会将硅谷的奇迹归功于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因为它源源不断地向硅谷输送新技术和优秀人才,甚至直接孕育出引领后一代技术浪潮的新公司。

硅谷的成功带来了斯坦福的成功,因为在硅谷诞生前的60多年里,斯坦福只能算是美国的一所二流大学,在硅谷繁荣之后,世界一流的学者和有志的年轻人才来到斯坦福大学。

从过去到今天,人们羡慕硅谷,想到硅谷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硅谷有风险投资。简单地讲它是创业的催化剂。

硅谷并不是一个可以照顾创业者的大孵化器,而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地方。

创业正是风险投资资本家们和华尔街所希望看到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的 游戏 ,投资者才能有好的项目投资。

每年能有多少公司上市呢?一般不超过30家。也就是说,即便成功地融到钱,最后能够上市的也不到1%左右,何况更多的公司还融不到钱。

一个创业者要想成功,必须同时具备很多因素。

首先,创始团队很重要。任何梦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实干家。

创业者还必须精力过人,熬得住连续几年每天在简陋窄小的办公环境里工作16一20小时的苦日子。他们又必须是多面手,在创业初期亲自干所有的脏活累活。

成功的创业者还必须有一个小而精的好团队,团队成员之间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同甘共苦,否则成则争功,败则互相推诿,肯定成不了气候。在技术上,他们必须有自己的金刚钻,他们的技术必须是不容易被别人学会和模仿的。

光有好的团队和技术还远远不够,创业者还要有商业头脑,而且必须找到一个能盈利的商业模式

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时比发明一项技术更难,即使最有经验的风险投资专家在这上面也经常栽跟头。

为了保证一个起步良好的公司能够成功,一般风险投资家在投资的同时,还要为公司寻找一位专业的CEO,就是这个目的。

真正具备这些条件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一个初创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外部环境好不好,配套条件是否具备。起步太早,条件不具备,事情自然做不成;而行动得太晚,市场已经太拥挤了,机会也就丧失了。

创业者必须有好运气,创业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运气。

对于那些失败的公司和个人,大家并不关心,甚至没人知道它们和他们存在过。即使很多曾经辉煌过的公司,像网景公司、SGI公司、太阳公司,也会很快被人遗忘。

嗜血的地方

在硅谷,首先是工作时间超长。在小公司里,尤其是还没有上市的小公司,大家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时甚至100小时是很平常的事。

许多人是没事做耗着不回家,而硅谷大家是有干不完的活。虽然硅谷工程师的薪水比美国同行要多20%左右,其实每小时实际收人要低得多。

公司之间的竞争更激烈。所有人,上至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员工,在这样的紧张环境下都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工作。

在某公司工作满一年,拿到股票期权立刻走人,再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如果说风险投资是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成本,那么很多硅谷雇员则是分散他们的生命来期望有朝一日在一家公司能中上硅谷彩券。

机会均等

硅谷能成为 科技 之都,而目长盛不衰,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保证机会均等。

和大部分的硅谷公司一样,Google更相信自己通过面试得到的判断,而不是简历和推荐信,因此招人时总喜欢考一考。

硅谷常常有一个怪现象一一你的下属可能会在一两年后成为你的老板。

帕罗阿图,人口只有6万人,从业的律师却有3000人左右,美国很多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在那里都有分支机构。

在硅谷“淘金”,总会不断产生 科技 新贵,于是就出现了替他们打理财务的生意,今天硅谷地区就成为投资银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相比世界其他地方,硅谷不仅机会多,而目相对来讲最均等的。尽管这里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对失败者很残酷,但还是不断有人愿意来。近年来(2014一2018年),硅谷地区每年大约有5000人净流出到美国各州,但是却又从世界各国各地区净流人1.7万——1.8万人,而目大部分是年轻的专业人士。

硅谷硅含量降低

今天,硅谷最知名的产业是互联网和通信,离半导体更远了,在不知不觉中又完成了一次产业的升级转型。

真正的奥秘

叛逆是硅谷最明显的特征,它成为一种文化植根于硅谷的基因。硅谷通过对传统的不断颠覆,维持着它的活力。但是,硅谷的叛逆者们所做的是有节制的颠覆行为,他们更多地显示出建设而不是破坏的特点。

斯坦福是在产品上支持着硅谷的迭代,而伯克利是在精神上维持着硅谷不断创新。

在任何国家,产生叛逆者不是难事,能够宽容他们,并且引导他们成为建设者,才是关键。

要维持一个地区的发展,当地 *** 不仅可以扶持一些公司,也可以限制大公司。这种逆向思维是硅谷之外的地区很少有的。

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首先给硅谷地区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而多元文化不仅让硅谷公司可以吸取各种文化的精华,设计出技术精品,而目让硅谷公司的产品能够成为全球化的产品。

在Google,任何产品和服务在推出英语版本的6个月内,必须开发出支持主要亚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的国际版。

亘古而常青

创新必须依靠技术实力。和Google一样,基因泰克也是世界上单位办公面积博士密度最高的公司之一。

身处硅谷的基因泰克则不同,它完全按照IT公司的模式经营,一方面通过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硅谷地区生活压力,倒逼公司创造出更高的业绩。

硅谷的成功,其实是信息时代对工业时代的颠覆,这种颠覆是全方位的,从企业制度、资金来源、利润分配,到人与人的关系,当然,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围绕创新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展开的,这也正是保障硅谷的创造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硅谷大事记

1951 斯坦福大学把闲置土地租给惠普、柯达等公司,硅谷的前身斯坦福工业园开始建立。

1957 “八叛徒”在硅谷创立仙童半导体公司,硅谷从此得名,半导体产业在硅谷兴起。

1969 硅谷的SRI研究中心成为早期互联网雏形的四个节点之一。

1972 风险投资公司KPCB在沙丘路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从此在硅谷快速发展。

1995 互联网泡沫在硅谷兴起。

2001 互联网泡沫破碎,成千上万的硅谷公司破产,硅谷进入发展低谷。

2003 特斯拉公司在硅谷成立,次年马斯克投资这家公司并担任CEO,2010年该公司上市。

2004 随着Google的上市,硅谷再度繁荣,直到今天。

2008 硅谷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几乎未受影响,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带动硅谷进一步往互联网和软件转型。

2012 著名的互联网2.0公司Facebook上市。

201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打车公司优步(不包含其中国业务)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625亿美元,不仅成为全球最值钱的(有估值的)未上市 科技 公司,而目成为美国所有和交通相关的行业中价值最高的公司。

2019 5月,优步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破发,市值为700亿美元左右。

附录 硅谷著名公司

Adobe 博通(Broadcom) 英特尔 Sale *** orce AMD 思科

Intuit 闪迪 安捷伦 eBay Juniper Networks 赛门铁克

Airbnb Facebook 国家半导体 特斯拉 AMD 基因泰克

英伟达 推特 苹果 Google 奈飞 雅虎 应用材料

惠普 甲骨文 优步

#头号周刊# #真实力 任我型#

滴滴低调上市首日上涨1.43%

滴滴低调上市首日上涨1.43%

滴滴低调上市首日上涨1.43%,滴滴从公开交表到正式上市,用时仅20天,速度非常快。不过滴滴却没有为此举行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可以说是相当低调了。在中国市场地位稳定之后,滴滴开始放眼海外

滴滴低调上市首日上涨1.43%1

滴滴上市没有仪式。对企业而言,上市是一个最值得拿来被宣传和大肆庆祝的事情,然而滴滴上市却显得十分低调。6月30日,滴滴正式登陆美股,代码“DIDI”,以发行价计算,滴滴IPO估值约671亿美元,由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与高盛担任承销商。

滴滴从公开交表到正式上市,用时仅20天,速度非常快。不过滴滴却没有为此举行对外媒体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可以说是相当低调了。但以滴滴现在的地位和名气,似乎也确实不太需要宣传。

回看滴滴的历程,滴滴创始人程维因为一次下大雪打不到出租车的经历,萌生了创立滴滴的念头。最初滴滴只是想做网约出租车,后来品类开始不断丰富:快车、专车、优享、花小猪、共享单车、公交......同时滴滴不断拓展业务广度,逐渐增加货运、代驾、跑腿等板块,逐步形成完整的出行生态,后来还在团购、外卖、智能汽车制造等热点领域发力。

这些动作效果比较明显。根据滴滴的招股书来看,截至今年3月,滴滴已在全球范围内15个国家超过4000个城市开展业务,全球年活跃用户达到了4.93亿,年活跃司机1500万,全球平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平台交易总额高达3410亿元人民币。

然而这样的成绩却是来之不易的。在2018年之前,滴滴大体上顺风顺水。经历了激烈的网约车大战之后,滴滴成为中国第一出行平台,用户越来越多,阿里与腾讯也都纷纷加入了投资滴滴的队伍中,成为市场和资本争相追逐的对象。

在中国市场地位稳定之后,滴滴开始放眼海外,投资了印度的Ola、中东的Careem、欧洲的Taxify等众多海外知名出行平台,一度以超过500亿美元的估值与全球出行市场中估值最高的Uber势均力敌。

本来一切都在既定的轨道上发展,然而滴滴在2018年出现的顺风车恶性 事件阻止了滴滴高速发展的势头。滴滴运营理念与管理方式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品牌形象和口碑一度坍塌。

不过从现在回看当初,当时的事件也不是完全没有积极意义:滴滴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着手进行全面的安全整改,为此投入了超过50亿元,清理超过30万名司机,增加 *** 人员,技术方面加大安全投入,在KPI考核方面也不再以数据的增长作为重点。

可以看到,经历了挫折的滴滴变得成熟了,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改变也为其如今成功上市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此外滴滴近年在尽力拓展业务类型,能做的领域都会去做,此举有利于拓展滴滴的估值空间。然而从今年4月开始,滴滴将更具想象空间的社区团购业务排除在上市主体之外,或许滴滴还是想要集中精力发展其主营业务,这也反映了其对主营业务的信心。

从整体上看,滴滴在下一阶段应该还是会以网约车业务为主。毕竟“让天下没有难打的车”是滴滴的初衷,经历了生存的煎熬与资本的浮华,滴滴似乎依然还记得最初的理想。从实际情况来看,滴滴刚刚上市,先巩固最有把握的业务,之后在逐渐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业务上也不迟。

滴滴低调上市首日上涨1.43%2

据此前消息,自递交招股书以来,滴滴已获得10倍超额认购,即获得超过400亿美元订单,提前超额完成原计划40亿美元的募资目标,提前结束认购。

在资本的追捧之下,滴滴的造富运动也引发关注。

滴滴成立于2012年,九年间经历了多轮融资,以及与快的、Uber中国的合并。此次上市之后,滴滴相关高管和背后股东也在其中获得了丰厚的财务回报。

招股书显示,IPO后,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持股6.5%,滴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持股1.6%,软银愿景基金持股比例为22.2%,Uber持股比例为12.0%,腾讯持股比例为6.4%。

按照滴滴680亿美元的市值计算,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身家44亿美元,滴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身家10亿美元。软银愿景基金持股价值150亿美元,Uber持股价值81亿美元,腾讯持股价值43亿美元。

此外,还有包括滴滴高级副总裁朱景士、滴滴CTO张博在内的8名高管合计持有1.8%的.股份,相应价值为1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了多轮融资,滴滴CEO程维和总裁柳青的持股比例被稀释的不高。不过由于采用了AB股的同股不同权设计,保证了滴滴管理层在董事会中的投票权。

更新后的招股书公布了滴滴上市公司的新董事会成员名单。经股东大会决议,程维、柳青和朱景士三人被任命为执行董事。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滴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和滴滴高级副总裁朱景士合计持有9.8%的股权,按照1:10的超级投票权比例计算,不考虑IPO增发稀释的情况下,程维、柳青和朱景士三人合计投票权超过50%。其主要股东软银、优步和腾讯则共占股38.6%,投票权共占20.5%。

虽然滴滴管理层持股比例不高,但在投票权上则远远超过几大机构股东。

持续亏损

招股书显示,滴滴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板块,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社区团购、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滴滴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人民币、1548亿元人民币和1417亿元人民币;而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3个月,滴滴的营收为422亿元人民币。

滴滴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人民币、97亿元人民币和106亿元人民币;而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3个月,滴滴的净利润为55亿元人民币。

在新业务上的巨大投入,是滴滴多年来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货运、自动驾驶、社区团购等。

而今年一季度,滴滴实现了扭亏为盈,为冲刺上市做好准备。不过第一季度的盈利主要来自剥离橙心优选的投资收益。招股书披露,滴滴的净投资收益(亏损)从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个月的亏损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个月的收入124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橙心优选的剥离,从中确认了91亿元人民币的未实现收益,以及确认处置股权投资收益33亿元人民币。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3个月,滴滴的调整后EBITA亏损为55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披露,中国出行业务在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人民币,2020年39.6亿元人民币,2021年一季度36.2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滴滴在中国的网约车业务较早的实现了盈利。

海伦司和奈雪,必有一战

文/钟微 张霏

编辑/子夜

海伦司受资本热捧,跨界巨头争相涌入,小酒馆赛道的硝烟味又浓了不少。

今日,中国最大的连锁酒馆海伦司,正式以 "9869" 为股票代码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以23.05港元高开16.59%,截至发稿,报于24.25港元/股,涨幅22.66%,总市值为302.33亿港元。根据海伦司此前公告,海伦司股票发行价为19.77港元/股。

2009年成立之时,海伦司瞄准的是外国游客和留学生,围绕高校开店,但仅仅开了8家门店后,便遇到瓶颈。

2012年,海伦司决定转向,以低价 *** ,吸引更多国内的年轻大学生,门店大多设置在高校周边,门店小、成本低,这一 *** 也让海伦司能更快地进行规模化扩张。

上市前夕,海伦司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它在2019年和2020年逆势开店,分别开出了93家和105家门店。截止2021年3月31日,海伦司在全国拥有近400家门店,分布在90多个城市。预计2021年全年新开400家,2023年底酒馆数量将增加至约2200家。

从招股书可看出,海伦司的收入增长和利润都很可观。2018年-2020年,海伦司的营业收入由1.148亿元大幅增至5.648亿元、8.1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73.4万元、7913.6万元和7007.2万元。2020年海伦司毛利率为66.82%。

国内酒馆行业高度分散,大多由独立酒馆构成,企业连锁化趋势较弱,作为市场份额第一的玩家,海伦司被认为更有希望整合行业、建立壁垒。

在向好的业绩与不错的发展前景下,海伦司的高估值在上市前夕引起了争议。招股书显示,海伦司估值为258亿,而以2020年7007.2万元的净利润计算,其PE约为300倍,而可供参考的是,星巴克的PE约为48倍,奈雪的茶的PE约为195倍。

一位长期跟踪酒水行业的二级投资人向连线Insight表示,海伦司这个估值并不高,估值争议或许来自最近新经济股票市场行情不好,此前港股遭遇“破发潮”,奈雪的茶作为“新式茶饮第一股”、每日优鲜作为“生鲜第一股”等都接连开盘破发。

如今,开盘大涨的海伦司证明了酒馆生意的受欢迎程度。资本也早就青睐这门生意,海伦司上市之际,连锁酒馆品牌猫员外宣布,已完成总额过亿元的Pre-A及A轮融资,更多的投资者开始涌入酒馆赛道。

小酒馆在国内已经变成争相追捧的风口。除了该领域原有的玩家,越来越多的跨界玩家也加入了赛道。

其中,已经上市的新茶饮巨头奈雪的茶,开出了名为BlaBlaBar的奈雪酒屋。其主打轻酒精的鸡尾酒,门店装修、酒瓶设计等方面,采用了较为少女、梦幻的风格,更偏向于吸引年轻的女性消费者。

奈雪已有在全国铺开酒屋的趋势。据连线Insight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奈雪酒屋已进入北上广深,以及杭州、苏州、沈阳、武汉、厦门、福州等二线城市。其中深圳现存门店最多,包括碧桂园喜悦里店、欢乐海岸城等4家门店。

目前,奈雪酒屋在全国依然在扩张,参考奈雪的茶的扩张速度,奈雪酒屋迈过摸索期后,也将加速开店,它与海伦司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群,两者的战火已经燃起。

除了奈雪之外,海底捞也在北京三里屯3.3大厦店、望京新荟城店、华彩店三家门店中,推出晚市限时特调酒饮;凑凑火锅将北京的全国首店改造成了“火锅+酒”模式,在店内开辟出20平方米的酒吧专区,主打中式酒为基底的低度鸡尾酒,晚上还增加了现场演出。

咖啡品牌星巴克和Seesaw也都开始卖酒,在围攻之下,海伦司还能继续坐稳第一连锁酒馆的宝座吗?

与人们印象中热闹和混乱的酒吧、 *** 不同,海伦司代表的是赛道中酒馆一类。更偏向于低度酒的饮酒场景,内部环境并不混乱,相比酒吧、 *** ,更适合年轻人聚会、玩 游戏 。

在投资人眼里,酒馆已经跃升为新兴消费热点。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创新的小酒馆和线下剧本杀都有很大机会,我们近期投了几个线下的小酒馆,每天都要排队一个小时才能拿到位置。”

海伦司的上市,也让人们看到酒馆的低价生意有利可图。

曾前往海伦司探店的消费者对连线Insight坦言,因为她是新用户,海伦司免费赠送6瓶啤酒,加之自己点了一杯可乐桶、花生米小食等,他们当时三人(两位男士、一位女士)一晚仅消费60多元,性价比极高。

她也提到,这家店位于大学城附近,即便当时还处在暑假,但过了晚上10点,这家店位置也全部坐满,并无空位。

海伦司以低价来拉客,促进了客流量的增加,又将二三线城市作为根据地,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店成本。

大多酒馆提供的酒品,制作速度较快,小食产品方面,服务人员仅需要完成简单的加热和上菜,省去员工的培养成本。

一位海伦司用户对连线Insight表示,海伦司门店配备的店员约3、4名,前台一名负责调酒,大厅一名负责在门口接待消费者,其余几位负责打扫卫生、撤空酒瓶等工作。而且因为菜单里无油炸小吃,所以无需现场制作人员和后厨人员。也因此,海伦司欢迎消费者点外卖配送到店。

与此同时,海伦司有大量自有品牌酒饮,通过第三方厂商直接生产拿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成本价较低。

以上种种,有利于海伦司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标准化制作,从而加速全国扩张。

海伦司上市了,但它拿到的市场份额并不高,行业依然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

小酒馆生意的参与者众多,按照不同业态可分为:以海伦司、贰麻酒馆为代表的音乐酒馆,或设置有现场驻唱,或以背景音乐为特色,且音量设置较大,以达到沉浸的效果;以北夫、优步劳为代表的啤酒酒馆,主打精酿啤酒;以星巴克、海底捞为代表的跨界餐饮头部品牌,在店内单独设置有饮酒专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对海伦司酒馆所在的中国16个城市的1720名消费者进行调研,海伦司的品牌知名度(以第一提及率统计)在所有酒馆中排名第一。

但小酒馆行业集中度较低,2020年海伦司的市场份额为1.1%,且排名前五名的酒馆加起来也仅为2.2%。

年轻人扎堆的酒馆行业,还大有可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涌入,也将加剧行业的竞争。

2019年,奈雪开始涉足酒水领域,在北京、深圳开设了三家奈雪酒屋。2020年奈雪进一步在全国扩店,同年7月,其在武汉热门商圈楚河汉街新开了一家酒屋。这里靠近大学城,附近有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十余个知名高校。

这也意味着奈雪正式进入海伦司的腹地。

得益于武汉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学生数量,海伦司在武汉的扩张之路十分顺遂,已开业的便高达47家。连线Insight搜索发现,在奈雪酒屋武汉楚河汉街店附近6公里内,便有7家海伦司门店,距离最近的一家只有不到3公里的路程。

奈雪酒屋和海伦司的选址并不相同。相比于奈雪入驻热门商圈、地段的选择,海伦司的大部分门店则锁定在大学周边,租金较低、门店较小。

奈雪酒屋主要售卖的是口味偏甜、酒精偏少的鸡尾酒和零酒精饮料,而海伦司将啤酒、可乐桶作为主要产品,鸡尾酒、洋酒等产品为辅。

在店内环境上,早期海伦司主打东南亚异域风情,并在近年来风格迭代,相继开启欧洲花园风格和爱丁堡风格店面装修,使用的酒瓶则是清一色的啤酒杯或高脚杯。

奈雪酒屋则截然不同,粉色和香槟色的配色,大面积的马赛克墙面,以及看起来像香水瓶、装饰品的酒杯设计,更偏向于梦幻少女风。

海伦司与奈雪酒屋的品牌调性并不相同,但它们要争夺的对象,却是同一批人群。

艾媒 *** 数据显示,大学生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消费群体,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月均生活费也随之增加,月均生活费为1516元,预计2021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年度消费规模约为7609亿元,消费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海伦司单品价格在8元-78元区间,奈雪酒屋则在50-100区间,在酒吧业态中,它们都算不上高消费。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鸡尾酒产品上,海伦司的产品均价也在44元左右,并不便宜。

两者的客单价也差距不大。根据华安证券研究报告,海伦司客单价为70元,奈雪酒屋客单价则在90元,且奈雪酒屋与海伦司都不设最低消费。

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多会对某个品牌有所偏爱。与此同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对价格较为敏感。同样的消费水平,奈雪酒屋可能会分流一部分海伦司的消费者。

在性价比的基础上,酒馆业态也极其讲究社交与 *** 属性,少有单独的消费者成桌,消费者对音乐、灯光等整体氛围也较为看重,而这也是海伦司与奈雪酒屋所强调的。

NCBD发布的《2021中国小酒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61.5%的消费者去小酒馆是为了社交需要,58.6%的消费者是为了助兴。与此同时,小酒馆消费者也看重氛围与酒本身,占比分别高达72.1%与68.5%;56.7%的消费者会比较在乎价格。

在海伦司,一边喝酒一边玩桌游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海伦司官方也十分鼓励这一点,其在抖音上开辟了“聚会 游戏 指南”的板块,内容为各种喝酒 游戏 教学。在公众号,海伦司建立了社群,根据用户地理位置推荐“约酒圈”。

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何愚曾对媒体提到,他对海伦司的期待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行业,成就一个“夜间星巴克”的商业奇迹。他认为海伦司的竞争力在于为用户提供了自由放松、毫无门槛的普世性社交空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是品牌最大的护城河。

奈雪酒屋也在将门店打造成年轻人的聚会地。其名字“BlaBlaBar”的来源,便是来源于网络用语,形容聊天停不下来的样子。

相比海伦司仅仅播放背景音乐,奈雪酒屋 *** 于音乐酒馆,晚上定点有驻唱表演,与此同时,上海的奈雪酒屋与笑果脱口秀进行了合作,不定期会有脱口秀表演。

目前,奈雪酒屋大部分聚集在一二线城市,而海伦司不同,截至21年7月末,海伦司门店已覆盖22个省份和83个城市,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分别为12%、68%、20%。

未来,随着两者的逐步扩张——奈雪酒屋逐渐下沉,海伦司为了提高客单价也会进入一二线城市,两者也会狭路相逢。

作为一个挑战者的角色,奈雪酒屋进入市场的时间比海伦司晚得多,但它也正好赶上了中国酒馆生意崛起的时间点。两者对战、争夺市场,是必不可免的。

紧盯一块市场,海伦司与奈雪酒屋也会面临同样的考验——中国酒馆的生意没那么好做。

酒馆生意的同质化,导致了品牌辨识度极低。这主要体现在品牌名称、店面装修和餐品结构没有特点。如果将海伦司放入酒吧一条街中,它可能会淹没在以“英文”为名的店铺招牌中。

这也导致近些年海伦司明显开始升级店铺,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 *** ,提高品牌认知度。

相比之下,奈雪作为新式茶饮品牌打响了品牌,酒屋在客流上有一定优势,但不可忽略的是,此前奈雪的茶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口碑严重下滑,这些负面事件也无疑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奈雪酒屋的判断。

门店扩张,对品牌而言是更好度的 *** 牌。目前酒馆头部品牌还处于持续扩张的路上,相比奶茶行业动辄千家店铺,海伦司作为第一连锁品牌,目前的门店数量也仅有近400家。

而在今年2月,海伦司刚刚完成首笔融资近20亿元时,曾宣称2022年要在全国开出1000家店,2023年底酒馆数量将增加至约2200家。截至2021年7月末,公司官网披露门店共计739家(含未开业)。

一位关注消费领域的一级投资人对连线Insight透露,海伦司想达到10000万家店的全国规模。

对此,上述关注酒水行业的二级投资人认为,这一目标很有可能实现,海伦司发展潜力很大。比如2021年下半年开始,海伦司门店增速上涨,每月扩张30多家。

目前海伦司也并不缺钱,其上市前仅完成了一轮融资。一位接近海伦司高层的投资人对连线Insight透露,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何愚首次见到创始人徐炳忠,表达投资意愿时,徐直言在上市之前海伦司不需要融资。

不过,今年2月,海伦司还是进行了一轮融资,这也是其成立以来第一次、也是IPO前唯一一次融资,由黑蚁资本和中金分别投资3079.4万美元和201.0万美元。

不过,对于酒馆品牌而言,如何平衡规模化速度与品牌口碑依然是个难题。

目前国内酒馆品牌大多存在酒饮产品口碑不佳、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奈雪酒屋的评价普遍是,适合拍照打卡,但是酒饮难喝、服务质量差。

2020年,海伦司自有产品占比达到了72.7%,也是其主要的营收来源,但自有产品却无法建立口碑,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海伦司的差评主要集中在酒品质量问题。另有不少消费者提到“服务员全程冷漠脸”“服务态度差”“上菜缓慢”等问题。

尽管酒饮产品制作方便,品牌也需要积累专业的调酒师队伍,并加强大厅服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与此同时,国内酒吧业务一直属于粗放式发展,相比咖啡、奶茶等行业,酒馆的供应链体系、产品制作流程和服务的标准化,还属于亟待建立的阶段。

除了品牌同质化、产品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酒馆的规模化也还有不少阻碍:社交聚会属性,导致消费者停留时间长,翻台率低;酒馆主打夜间生意,白天空场无人;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等。

海伦司的上市,奈雪酒屋等跨界巨头的入局,只是国内小酒馆行业爆发的信号,品牌想要开出千店、万店,还要下不少功夫。

(本文头图分别来源于海伦司官方微博和连线Insight拍摄。)

再见,烧钱时代

“为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提供慷慨资金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在WeWork宣布中止IPO计划以后,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Mike Wilson)发布这一观点,并迅速广为传播。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在朋友圈截图分享,易凯资本王冉更是在新婚之时依然发布长篇微博,称非常同意, “这个正在被结束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简单来说,就是一级市场胡乱估值并且可以不受惩罚的时代。”

在前两年的移动互联网创投大潮中,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成长性都被视为重中之重,许多没有找到商业模式,持续亏损的公司,只要能对外讲述一个高速增长的故事,都不难从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

当面对如何挣钱的疑问时,他们的回答通常模糊不清:腾讯一开始也不挣钱,但你看现在。其中深意不言而喻:腾讯初期通过 *** 获取大批用户但没有建立商业模式,如今却成为互联网巨头,市值跻身全球前列,这确实是一个能够说服提问者的绝佳例子——只是巨头们在获得大批用户后艰难寻求盈利模式的过程,通常被大多数人忽略。

但风向显然已经转变,在经历了狂欢般的移动互联网创投热潮后,一切正在回归理性。 而回顾 历史 ,相同的故事总是重复上演,只是披上了不同的外衣。

很难有人能够忘记,五年前,在分别获得腾讯和阿里的资本扶持后,滴滴与快的掀起的补贴大战,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疯狂的烧钱战争,它们甚至拥有自己的百度百科——打车软件补贴战。

双方近身缠斗,战况胶着,简单回顾,一切仍显疯狂。

2014年1月10日,嘀嘀宣布在32个城市开通 *** 支付,使用 *** 支付,乘客车费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十天后,“快的打车”和支付宝宣布跟进。此后,补贴策略逐渐演进为限定出行单数进行补贴,到该年3月底,嘀嘀打车公布,自补贴开始,其用户数从2200万增至1亿,日均订单数从35万增至521.83万,补贴达14亿元。 虽然每单补贴已从最高峰时下降了三分之二,但每个月依然得砸下数亿元。

补贴大战为双方都带来大量资金消耗,2015年情人节,滴滴快的宣布合并,但补贴大战并未结束,Uber中国的大肆进攻让战火转移到了本土巨头滴滴与全球巨头Uber之间。

烧钱大战二度开启,资本持续提供弹药。

2015 年 7 月,滴滴快的宣布完成 20 亿美元 F 轮融资,而这距离其 1.42 亿美元 E 轮融资仅过去两个月。9月,滴滴快的再次宣布,F 轮融资加入了新的投资者,20 亿美元变成了 30 亿美元,估值上升至 165 亿美元。同一个月,Uber 在中国的独立 *** 雾博也完成了 12 亿美元 A 轮融资。2016年 1 月,中国优步又完成了约 20 亿美元 B 轮融资。

面对激烈的战况,滴滴CEO程维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这样写道: “Uber 是美国 历史 上融资能力最强的公司,携巨资进入中国,要支持多业务线打赢,融资战役是生死时速。”

而Uber创始人Tr *** is Kalanick则表示,“我希望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我更喜欢创造(Building),而不是一直拼命融资(fundraising) 。但如果我不参与到大规模融资里面来,就会被其他花钱买份额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就像坐上了一趟高速奔跑的过山车,尽管身为企业创始人,但无论程维还是Tr *** is Kalanick,没有谁能够控制事情接下来的走向。

打车软件补贴大战打开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竞争的新局面,由此开始,烧钱补贴成为初创企业获取用户的主流方式。

2014年暑期档《变形金刚4》拉开了线上售票平台对电影票价进行大规模补贴的序幕。《变形金刚4》内地首周末票房超过6亿,其中猫眼以美团作为导流入口,出票达到450万,贡献30%以上的票房,烧钱模式效果显著,补贴大战迅速引爆,高峰时期,猫眼、淘票票、微影、百度糯米四个有巨头扶持的玩家同时奋战,9.9元、19.9元一张的电影票成为了市场主流。

同样的情节在外卖、 *** 旅游 等领域不断上演。当补贴能够轻而易举俘获用户心意的时候,心无旁骛通过改善产品、改进体验获取认可的老办法就显得不再那么性感。

资本入场迅速催熟带来的成果显而易见,成立仅两年但烧掉15亿之后,滴滴的估值在2014年便被快速推高至100亿美元。但吊诡的是,打车软件补贴大战的三位参与者,如今处境都不算好过。

Uber的估值高峰接近900亿美元,而在今年5月份上市后,Uber首日破发,市值跌破700亿美元,如今Uber股价在30美元上下徘徊,市值为500亿美元出头,与巅峰时期的估值相较接近腰斩。后期入场Uber资本局的玩家,显然无法拿到可观的回报。

而滴滴在去年遭遇乐清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后,不仅在舆论上被多方讨伐,更是因此下线了其利润最高的顺风车业务线,并且重新上线遥遥无期。这一黑天鹅事件打乱了滴滴IPO计划的同时,还加剧了滴滴盈利难的困境,而在Uber上市表现不佳的背景下,滴滴要在二级市场取得好成绩可谓难上加难。

2018年4月,美团收购摩拜,为烧钱的共享单车战事划下句号,也为从2014年开启的互联网烧钱大战划下句号。

多重因素助推下,2018年互联网公司上演IPO潮,一级市场的疯狂迎来了二级市场的检验,从结果来看,大多数并没有那么如意,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成为常态。

寒意向许多人袭来,那辆曾经无法被控制的过山车,就这样渐渐放慢了速度。

“ (如果股价) 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2018年,在小米、美团赴港上市前夕,著名投资人王功权在社交网络立下Flag,并不幸应验。

2018年7月,小米终于在港交所敲锣上市,然而开盘便跌2.53%,报价16.6港元。在今年年初发布首份年报之后,资本市场继续释放不看好的信号, 财报发布次日,小米收盘于11.66港元,下跌了4.43%;当天恒生指数下跌了0.38%。 近段时间以来,小米股价持续在低位徘徊,这家曾经引领风口的公司,正在承受阵痛。

朱啸虎在年初的一次演讲中用数据揭露了残酷的真相:“去年可能是中国过去10年IPO最大的年份,但这些公司市值加在一起也差不多是 1200亿美金,一级市场的私募基金投资人,80%都占不到。 上市公司一般给公开市场的投资者15%以上,创业者至少20%以上,私募资金占比不到70%,1200亿*70%,也就800亿美金,全年投资1000亿美金,全行业 (指风险投资) 同样是亏损的。”

互联网公司的最大吸引力在于高成长性, 纳斯达克的成功便在于能够吸引优秀的公司在市值很小的时候上市,此后让投资者不断分享其高速成长的红利,产生财富效应。

然而,过去十年互联网创投领域发生了大变化,朱啸虎将此总结为: 聪明人太多了,大家都知道要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而抓住企业价值,更好度的是在一级市场的时候就投进去。 这是过去几年中,资本为何扎堆为高速成长但暂未找到商业模式的企业持续输血的重要原因。

新的创投环境中,软银愿景基金是更具代表性的玩家。软银的投资策略被外界总结为: 以规模为中心,秉承赢家通吃的战略,瞄准市场份额在50%至80%之间的公司,并通过巨额投资使这些公司新的业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 愿景基金投资的下限是1亿美元,但大多数都在5亿至几十亿美元之间,通常是公司20%至40%的股份。

孙正义压中雅虎和阿里巴巴的故事让其在中国创业者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在此前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投浪潮中,软银也是一位活跃的参与者,滴滴的投资者名单中便有软银的身影,在全球范围内,WeWork、OYO等风口公司,都被软银收入囊中。

软银的投资策略是风险投资偏好的代表,而这些投资偏好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创投圈形成泡沫,甚至催生了TO VC模式——通过促销带来用户,做大交易量,再拿着好看的数据去融资,用融来的钱继续大促带来用户,循环往复,实际并未建立 健康 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需要靠VC的输血才能活下来。以至于出现了创业团队投 *** 、软文,是以投资人平常在朋友圈转什么号、看什么号为准的现象。

在资本 游戏 能够顺利运转的时候,孙正义及软银被捧上神坛,但当泡沫破裂,他们则会被人用放大镜检视过失。

“孙正义先生的软银基金,1000亿美金代表了现在风险投资的顶点, 所有聪明人都希望更早期地抓住一些优秀的企业,能够和它们成长。 1000亿美金投资那些初创型企业,造成了上市时间的推迟。本来可能3、4年上市的企业,现在要5、6年才上市。”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演讲中,朱啸虎做出如上评价。

王冉则更直白的将过去几年互联网创投出现过热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疯狂的资本:只要有一个疯子跳出来给了一个高估值(特别是如果这个疯子还有很响亮的名字和很令人羡艳的成功案例),所有的投资人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现实中的“可比”标杆,所有的创业者都觉得你要不给我同样甚至更高的估值你就是占我便宜。

“没有人去想,那个疯子可能真的就是个疯子。也没有人去想,这些年整个一级市场建立在一两家可比公司和一两个大牌投资人基础上的估值方法论可能真的就是错的。”

对此,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对「深响」表示, 单个公司可能是由不理性的资本给高估值,但是整个市场的估值还是合理博弈的过程,不可能只是不理性的资本造成泡沫。

“繁荣的曲线没有看到衰落的时候,大家都对未来比较乐观,给的估值都按照繁荣能够延续的方式去给,但一旦有各种因素造成繁荣崩塌,整个估值就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和影响,所以泡沫就破灭了。”

多方合谋造就狂欢,但泡沫还是迎来了破灭的时刻。

无论中外,小米、Uber等明星公司上市后的表现,都引发了市场对过去互联网创投模式的反思。

在吴世春看来,代表性的公司估值崩塌,意味着新一轮互联网泡沫破裂,“和1995-2001的互联网泡沫一样。”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 *** 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 科技 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2000年3月10日NASDAQ指数到达5048.62的最高点时到达顶峰。

初心资本曾以与携程模式类似的Priceline(现已更名为Booking)为例,展示了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的疯狂。

Priceline成立于1997年,于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是从互联网泡沫中幸存的“活化石”(另一家是亚马逊)。作为互联网泡沫期间的明星公司之一,Priceline在发展初期通过大量补贴来留住与获取用户:当时Priceline平均每卖出一张机票,就要亏损30美元——就如同当下瑞幸的补贴模式一样。

1999年,Priceline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6美元,当天最高一度涨到了每股88美元,最后的收盘价为69美元。这让Priceline的市值达到了98亿美元,创造了当时IPO首日市值记录。

但彼时,Priceline的亏损远超其营收,然而无论普通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机构都并不在意亏损,因为 与亏损但快速增长相比,平稳发展看上去太没有吸引力了。

疯狂并没有持续太久,泡沫随着1999年、2000年美联储连续上调利率,并采取措施抑制过高的股市价格措施出现而破裂。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048.62点的顶峰,随后股市持续暴跌,Priceline股价跌去了94%。

这轮风暴中,中概股也被波及:新浪股价从60元跌至1美元,网易股价一度跌到13美分,遭遇退市危机,成为丁磊的至暗时刻。

度过危机的方法很简单:减少亏损,寻求盈利。

为Priceline创造了“Name your own price”的创始人Jay Walker,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被证明,相较于帮投资人创造利润,他更善于融资。在Priceline尚未盈利之时,Jay Walker将“Name your own price”的模式扩展到了加油站服务、杂货、保险、抵押贷款、长途 *** 服务以及 汽车 销售等领域。

2001年10月,Jeffery Boyd接任CEO职位,其做了如下几个决定:

这些动作虽然饱受争议,却让Priceline在2003年首次实现盈利,在进入欧洲市场,通过收购booking.com在 *** 酒店预订业务上站稳脚跟后,Priceline迎来高速发展期,如今,booking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的OTA玩家,目前市值超过800亿美元,一度还曾触及1000亿美元的里程碑。

同样,网易度过危机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

2001年,网易通过无线增值业务从门户 *** 的阴影中走出,此后,丁磊大举开拓 游戏 业务,2001年底,《大话西游Online》问世,网易快速跻身 游戏 巨头行列;2004年,网易推出《梦幻西游Online》,被认为是中国民族网游标杆。

靠邮箱和无线增值业务作为基本盘,通过 游戏 ,网易从此走上快车道。2003年开始,网易股价在纳斯达克节节攀升,并助推丁磊成为福布斯和胡润两大富豪榜的中国首富。

诸多信号已经显示,互联网的寒意已经袭来,而前辈们的经历已经指示,走出低谷的方法没有那么复杂。正如吴世春所说,“ 历史 都是不断重复的,只是当前的节奏是更看重造血能力和现金流。”

当绚丽的外衣褪去,曾被鄙夷的平稳发展、谋求盈利等常识就到了需要归位的时候。

优步上市首日破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优步上市时间、优步上市首日破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030Bj0LDQZSWw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962秒, 内存占用1.8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