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比亚(莎士比亚是啥意思)

 2023-09-19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沙士比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莎士比亚是啥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莎士比亚个人简介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 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

今天给各位分享沙士比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莎士比亚是啥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莎士比亚个人简介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

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他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个商人。

4岁时,他的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这个拥有两千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

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

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

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

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

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14岁的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

18岁时他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

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

不过,他对辛勤持家,抚养孩子 *** 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

1586年,富于进取精神的莎士比亚随一个戏班子步行到了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

这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了,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他干得很好。

骑马来的观众都原意把马交给他。

莎士比亚常常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工作之余,还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

当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他的才华,他终于能演一些配角了。

演配角时,莎士比亚也认真演好,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剧团吸收为正式演员。

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

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戏。

莎士比亚在坚持学习演技的同时,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人民不幸的命运,他决定也尝试写些历史题材的剧本。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霸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这部剧本中,作家写了自由爱情的可贵,谴责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迫害,歌颂了理想的爱情。

1599年,莎士比亚已经很有钱了,他所在的剧团建成了一个名叫环球剧院的剧场,他当了股东。

他还在家乡买了住房和土地,准备老了后回家备用。

不久,他的两个好友为了改革政治,发动叛乱,结果,前者被送上绞刑架,后者被投入监狱。

莎士比亚在悲愤不已,倾注全力写成剧本《哈姆雷特》,并亲自扮演其中的幽灵。

在以后的几年里,莎士比亚又写出了《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它们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多以广阔的背景和生动、丰富的情节来表现历史和现实的内容,以鲜明的个性显示丰富而深刻的主题。

在表现方法上,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崇高与卑下、可笑与可怕、英雄与丑角奇妙混合,时间、地点可以随便转移,情节有单线、双线、三线和多线,把笑剧、闹剧、风俗喜剧、传奇剧、悲剧等因素融汇在一起,服从了生活描写和性格表现。

在语言上有韵文,也有散文,把谚语、俗语、民歌都引进了戏剧舞台,词汇非常丰富,并使人物语言性格化。

1616年,莎士比亚由于生病离开了人世。

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

“看在上帝的面上,

请不要动我的坟墓,

妄动者将遭到诅咒,

保护者将受到祝福。”

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是其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

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哈》剧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

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

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

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

《奥》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

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

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

《李》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

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

《麦》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

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

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

莎士比亚生平介绍。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 *** 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 *** 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 *** 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更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

【摘 要】莎士比亚成就最大的是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在内的四大悲剧。这四大悲剧中有很多共同点,并充满着各色各样的矛盾:高贵的出身、浓厚的宗教色彩、矛盾冲突的性格、最后注定失败的命运等等。莎士比亚的悲剧往往在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悲剧主人公的性格缺陷才造成了主人公最终的悲剧。这些悲剧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遭遇,不仅是作者本人思想和生活经验的积淀和感悟,更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现实的呈现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虽然四大悲剧全部改编自历史故事,但是这四大悲剧中的主人公却并不和历史人物一样的性格。这类悲剧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时期对英国社会和人性的描摹借用历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关键词】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 矛盾 文化渊源 时代背景

在英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宁可不要一百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这句话揭示了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一生写了37部戏剧,其中最能体现其戏剧成就的当属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本文试图探讨四大悲剧之间的共同点。我将其归纳为三大方面,分别是主人公高贵的出身、浓厚的宗教色彩以及主人公矛盾冲突的性格。以下,我将一一阐述。

一、高贵的出身

或许是因为四大悲剧都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而来的原因,又或者是莎士比亚本人思想的缘故或者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潮流的原因,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贵族出身。《哈姆雷特》中善良忧郁的王子、《奥赛罗》中骁勇善战的大将、《李尔王》中衰老自恋的国王,还有《麦克白》中心怀异志的功臣,莫不如是。

与常人几乎无异的三位主人公的性格造成了他们的悲剧,也把之前对于平民来说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贵族拉下了神坛,显示出了贵族身上的平民特质,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兴,使得人人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的结果。

为何莎翁会用贵族作为悲剧的主人公呢?首先,文艺复兴时期,封建领主和国家的权力相比中世纪来说是增大了,而教会的影响力则减弱了。在文艺复兴时期,虽然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还没有达到推翻所谓的君权统治的地步。由于中世纪时期教会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而文艺复兴运动要反对教会的教权统治,这就导致了文艺复兴对国家世俗权力的支持。这样的思想趋势也影响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然文艺复兴运动强烈反对教会,但基督教文化仍然在欧洲文化传统中占据很重要的比重。也不只是基督教文化,甚至被称为欧洲文明的童年的希腊神话中,也具有英雄崇拜。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指的是半人半神,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勇士赫拉克勒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基督教文化中也一样认为英雄当是生来不凡的人物,耶稣和圣徒以及上帝身边的天使,这些人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生来不凡的杰出人物。而且悲剧主角的形象应该是能够表现人类的优点的形象,平民也难以驾驭这样的角色。

最后一个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剧情本身的关系。如同爱情、慈爱、任性、生存与毁灭、权欲与理性,这些话题不管在平民百姓身上还是在王公贵族身上都存在,但贵族和平民悲剧命运造成的后果不同。平民百姓身上的矛盾,最多仅仅造成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的乱象或者破灭,但王公贵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激烈的斗争,却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正如同《哈姆雷特》的故事结尾,最终哈姆雷特与仇人,也就是他的叔叔克劳迪斯同归于尽,丹麦也因此无主,最终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却最终兵不血刃地成为了丹麦的国王。还有《李尔王》中的叛乱、平叛和国家动乱,《麦克白》中的麦克白更是发动叛乱并最终被人推翻并杀死。虽然《奥赛罗》相对来说讲的更多的是奥赛罗本人的故事,但却牵扯到了公国的其他高层(如元老),同时麦克白在戏剧最初的平叛归来,同样也和国家的治乱与兴衰关系很大。以王公贵族作为主角,从王公贵族的视角来看,更容易建构宏大的画面,同时也能满足观众对于戏剧的审美期待。

简言之,莎士比亚崇尚人文主义,也认为人人平等,但是所谓的人人平等,人格上的平等却并不等于地位上的平等和分工上的均衡。以王公贵族作为悲剧的主角,更容易营造出悲壮感与崇高美,更适合审美的需求。

二、浓厚的宗教色彩

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来看,造成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因素有很多种:悲剧人物本身的性格缺陷,主人公敌人的阴险狡诈,主人公自己的善恶相间的道德观,还有主人公所遭受到的特殊境遇,都是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然而,除了这些理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主人公本身的身不由己的行动。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主人公的言行,而主人公的言行不自由不仅受到自己的缺陷的控制,更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甚至是超自然的某些因素。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这样的宗教神秘感屡见不鲜。不仅如此,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基督教的原罪思想和生死观等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以上只是四大悲剧中的一部分的具有宗教神秘感的桥段。

三、矛盾冲突的性格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主人公的性格并不健全,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也正是因此,主人公在行动的过程中,都会有前后矛盾的言行,甚至当两面性中的某一个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时,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主人公心理的不断变化,这种因素在严重时甚至会推着主人公走向毁灭。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这三个方面几乎是基本相似的,思考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的王子的高贵出身导致了他后来的一举一动对国家的影响,他对宗教的笃信使得他不在奸王独自祷告的时候报仇雪恨,他的性格的矛盾冲突又让他在坚决和犹疑中摇摆不定,最终中了奸王的计策,和奸王以及雷欧提斯同归于尽。而《李尔王》中李尔王的贵族身份因为李尔王对三个女儿之间处事不公,看不清几个女儿的本性演变成为整个国家的动乱,李尔王的性格又导致了他的悲剧,而《李尔王》中的宗教色彩也非常浓厚。《奥赛罗》中的摩尔人奥赛罗出身并非如何高贵,但他却是威尼斯公国的大将,正是因为他的出身让他有种自卑感,也正是如此产生了他对妻子虽然恩爱,却会疑心妻子不忠的根本原因。奥赛罗的冲突性格也决定了他的悲剧,而奥赛罗在杀死妻子之前之后,都表明了心理的挣扎和宗教的力量。最后,《麦克白》中的主人公本来就有野心,否则也不会轻信女巫的话,而同时也是麦克白对宗教鬼神的笃信(非基督教)。而作为大将的他,滋生野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他的妻子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但最后也是自作自受,撺掇丈夫害死了国王,最终却死之后丈夫毫不伤心,也算是报应不爽了。而麦克白最终的死去,也代表了基督教精神在莎翁悲剧中的体现。

莎士比亚代表作是什么?

莎士比亚主要代表作如下:

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

著名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正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他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

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

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

莎士比亚简介

我的这一幅思维导图主题是莎士比亚简介。我分为四个部分,剧作,女王,基本信息和生平经历。剧作有喜剧和悲剧两个部分。有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四大喜剧是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女王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时期和现任。莎士比亚时期是伊丽莎白一世,带领全国人民走向黄金时代。现任是伊丽莎白二世。基本信息分为名字,国家生,卒。名字有全名和简称,全名是威廉莎士比亚,简称莎士比亚。国家是英国。

生分为年,月,日。年是1564年。月是4月,日是23日。卒分为年,月,日,年是1616年。月是4月,日是23日。生平经历从马童到拉帘到配角,最后到主角。这就是我这篇文章的解说,谢谢大家!!!

莎士比亚是谁?

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生平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同邻乡农家女26岁的安妮·哈瑟维结婚,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

1585~1592年间他的情况不详,被论者称为“失去的年头”。1585年后离开斯特拉特福,到伦敦谋生,1590年左右参加了剧团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开始了他的舞台和创作生涯。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1592年,剧院经理P.亨斯娄首先提到莎士比亚的剧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剧作家R.格林死前在《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亚姓氏,并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词,骂莎士比亚是“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可见他当时已颇有名望。1593~1594年,他创作出版了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先后献给了年轻贵族索桑普顿伯爵。他还写过一些杂诗和1609年出版的

154首十四行诗。从1594年开始,他所在的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1598年左右,他作为剧团股东同其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他以后的戏剧作品主要在这里公演(后来大约1609年增加了“黑衣修士剧场”)。他自己也随团进宫演出,偶尔还去大学和法律学校演戏;夏季或瘟疫流行,伦敦剧场停演时,就到外省演出。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

沙士比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莎士比亚是啥意思、沙士比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112Bj0EAQJQUA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548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