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行业分析(棉纺织业产业链)

 2023-09-18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棉纺行业分析,以及棉纺织业产业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纺织业与棉纺业的区别1、工艺不同: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棉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棉纺行业分析,以及棉纺织业产业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纺织业与棉纺业的区别

1、工艺不同: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

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

棉纺把棉纤维加工成为棉纱、棉线的纺纱工艺过程。这一工艺过程也适用于纺制棉型化纤纱、中长纤维纱以及棉与其他纤维混纺纱等。

棉织物服用性能产好,价格低廉,且棉纺工序比较简单,所以在纺织工业中占首要地位。

2、影响不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

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

棉纺:把棉纤维加工成为棉纱、棉线的纺纱工艺过程。这一工艺过程也适用于纺制棉型化纤纱、中长纤维纱以及棉与其他纤维混纺纱等。

棉织物服用性能产好,价格低廉,且棉纺工序比较简单,所以在纺织工业中占首要地位望采纳。

扩展资料:

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

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从事纺织制造业工作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我国环锭纺、转杯纺和织机的数量分别达到1.2亿、232万头和126万台,纺纱生产能力更是达到了全球总产量的50%。

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786.5亿元,同比增长26.8%。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棉纺织大国地位。虽然棉纺织行业高速发展,但是其头顶的“三座大山”正越来越重,高速发展的棉纺织行业亟待减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纺织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棉纺业

棉纺是什么面料 棉纺特点

棉纺就是把棉纤维加工成为棉纱、棉线的纺纱工艺过程。棉织物服用性能产好,价格低廉,且棉纺工序比较简单,所以在纺织工业中占首要地位。

棉纺生产所用的原料有棉纤维和棉型化纤,其产品有纯棉纱、纯化纤纱和各种混纺纱等。在棉纺纺纱系统中,根据原料品质和成纱质量要求,又分为普梳系统、精梳系统和废纺系统。

棉纺工程的机械化是先从细纱机开始的,所以细纱机有时也称纺纱机。而细纱以前的工序,统称为前纺,包括开清棉、梳棉、并条、粗梳、粗纱等,依原棉的纤维长度,含杂和成纱品质要求等组成不同的前纺工艺;前纺加工之前,必须先进行原料选配。细纱以后的加工,有络筒、并纱、拈线、摇绞等。

扩展资料

中国作为世界棉纺织行业大国,在世界棉纺织行业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规模以上棉纺企业数量从2003年的4449家,增加到2005年的7632家,增加71.54%;工业总产值从2874亿元增加至5136亿元,增加78.70%;资产合计从3030亿元增加至4171亿元,增加37.68%;销售收入从2809亿元增加至5006亿元,增加78.22%;利润总额从71.64亿元增加至159.96亿元,增加123.29%;出 *** 货值从546亿元增加至749亿元,增加37.28%;从业人数从228.07万人增加至258.95万人,增加13.5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棉纺

纺织行业调研报告

2008-2010年中国纺织业调研及投资 *** 报告

报告简介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7年1-11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690,091,1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4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625,893,9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2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1,878,74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27%。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70,235,31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4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55,274,90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0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551,66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14%;截至2008年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8,174家。

在出口方面,2007年1-12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7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9%,比2006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56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9%;服装出口115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3%。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和机遇。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纺织企业应克服目前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的困难,抓住纺织行业发展的机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遏制低效产能的盲目扩张,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使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进。

《2008-2010年中国纺织业调研及投资 *** 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纺织业的现状,接着详实全面的分析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然后具体介绍了棉纺、毛纺、丝绸、麻纺、针织行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纺织业做了产品产量数据分析、进出口分析、区域发展分析、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分析和关联产业发展分析,最后分析了纺织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您若想对纺织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纺织品生产,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纺织产业概况

1.1 国际纺织产业总体发展

1.1.1 世界纺织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

1.1.2 国际纺织产业近况

1.1.3 国际主要纺织技术发展状况

1.1.4 国际纺织业展望

1.2 美国

1.2.1 2006年美国纺织业发展盘点

1.2.2 2007年美国纺织业产量下落

1.2.3 美国纺织品市场中的三大贸易壁垒

1.2.4 美国纺织品进口的海关管理法规及措施

1.2.5 美国企图出台纺织品贸易保护新措施

1.3 日本

1.3.1 日本纺织品市场消费特征

1.3.2 日本纺织业高端产品研发现状

1.3.3 日本主要纺织企业发展分析

1.3.4 日本纺织业发展方向及建议

1.4 印度

1.4.1 印度纺织业发展状况

1.4.2 印度 *** 重视纺织工业的发展

1.4.3 印度纺织产业技术更新资金规划实施情况

1.4.4 印度技术纺织品市场潜力大

1.5 泰国

1.5.1 泰国纺织产业现状

1.5.2 泰国纺织行业的优势分析

1.5.3 2007年泰国纺织品大量出口东盟

1.6 越南

1.6.1 越南纺织业发展势头良好

1.6.2 2008年越南加强纺织品出口力度

1.6.3 越南纺织业吸引外国企业积极投资

1.6.4 越南促进纺织业发展的举措

1.7 巴基斯坦

1.7.1 巴基斯坦纺织行业综述

1.7.2 巴基斯坦纺织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7.3 巴基斯坦 *** 鼓励纺织业发展的举措

1.8 其他国家

1.8.1 2007年上半年意大利纺织业发展良好

1.8.2 2007年摩洛哥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

1.8.3 韩国的纺织业发展形势有所好转

1.8.4 乌兹别克纺织业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二章 中国纺织产业发展

2.1 中国纺织业概况

2.1.1 中国纺织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2.1.2 “十五”期间纺织业发展成绩斐然

2.1.3 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2.1.4 纺织工业步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时期

2.2 2005-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2.2.1 2005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回顾

2.2.2 2006年中国纺织行业发展较好

2.2.3 2007年纺织产业集 *** 展分析

2.3 中国纺织技术进展

2.3.1 中国纺织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3.2 绿色革命引导纺织技术再次升级

2.3.3 中国纺织工业技术研发重点

2.4 纺织行业信息化应用

2.4.1 中国与国际纺织业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2.4.2 中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实施概况

2.4.3 纺织工业信息化建设正向纵深方向发展

2.4.4 纺织企业ERP的需求及应用分析

2.4.5 纺织行业信息化发展重点

2.4.6 纺织行业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2.5 纺织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5.1 中国纺织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5.2 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

2.5.3 纺织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2.5.4 纺织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对策

第三章 中国纺织行业相关经济数据分析

3.1 2006-2008年2月中国纺织业总体数据分析

3.1.1 2006年1-12月中国纺织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3.1.2 2007年1-11月中国纺织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3.1.3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3.2 2007-2008年2月中国纺织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3.2.1 2007年1-11月中国纺织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3.2.2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3.3 2007-2008年2月中国纺织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3.3.1 2007年1-11月中国纺织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3.3.2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3.4 2006-2008年2月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数据分析

3.4.1 2006年1-12月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数据分析

3.4.2 2007年1-11月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数据分析

3.4.3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数据分析

第四章 棉纺

4.1 国内外棉纺工业概述

4.1.1 世界主要棉纺织品生产国竞争力解析

4.1.2 中国棉纺织工业运营状况

4.1.3 中国棉纺织产业集群的特点

4.1.4 2007年中国棉纺工业稳定增长

4.1.5 2007年主要省份棉纺产业经营状况

4.2 2007年中国棉纺织企业经营状况

4.2.1 棉纺织行业综合经营状况

4.2.2 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状况分析

4.2.3 企业主要产品的销售情况

4.2.4 内外因素对棉纺企业的影响程度分析

4.2.5 棉纺企业原料及产成品情况

4.3 中国主要地区棉纺业的发展

4.3.1 2006年山东棉纺业成绩显著

4.3.2 河南新野全力打造棉纺基地

4.3.3 新疆石河子发展棉纺业的七大优势

4.4 棉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4.1 影响棉纺产业发展的政策因素

4.4.2 原料短缺制约中国棉纺织产业的发展

4.4.3 棉纺织工业发展水平仍较落后

4.4.4 资金问题影响棉纺织企业进一步发展

4.4.5 中国棉纺织产业面临洗牌的危机

4.5 棉纺产业发展策略

4.5.1 促进棉纺技术进步及升级的建议

4.5.2 棉纺企业发展建议

4.5.3 棉纺企业转型的策略

4.5.4 棉纺产业集 *** 展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毛纺

5.1 毛纺行业概况

5.1.1 中国毛纺工业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5.1.2 2005-2007年毛纺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5.1.3 中国毛纺行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5.1.4 近年国内市场流行的新型毛纺原料

5.2 中国毛纺织品及原料进出口

5.2.1 2006年中国毛纺原料进口创新高

5.2.2 2006年中国毛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5.2.3 2007年上半年中国毛纺产品出口情况

5.2.4 2007年毛纺原料进口价格上涨产品出口价格反跌

5.3 毛纺行业技术及新品研发方向

5.4.1 毛纺业技术发展分析

5.3.2 利用羊毛改性技术和新纤维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5.3.3 应用新结构纱线开发新型轻薄产品

5.3.4 通过改变结构与复合技术开发复合织物

5.3.5 应用功能化纤维及整理技术开发功能性新品

5.4 “十一五”毛纺业发展规划

5.4.1 “十一五”毛纺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5.4.2 “十一五”毛纺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5.4.3 “十一五”毛纺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六章 丝绸

6.1 中国丝绸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6.1.1 中国丝绸行业发展概况

6.1.2 中国丝绸行业的特征

6.1.3 中国丝绸行业发生的主要变化

6.1.4 20年来中国丝绸产业遇到的三次困难

6.2 2005-2007年中国丝绸行业运行情况

6.2.1 2005年中国丝绸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6.2.2 2006年中国丝绸产业产、销、利同步增长

6.2.3 2007年丝绸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6.3 影响丝绸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6.3.1 促进中国丝绸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6.3.2 影响中国丝绸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6.3.3 上下 *** 业及其他影响丝绸业发展的因素

6.4 丝绸行业技术分析

6.4.1 中国丝绸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6.4.2 丝绸检测技术已取得一定的突破

6.4.3 技术创新为中国丝绸产业发展带来新机

6.4.4 丝绸产业印染及后整理技术亟需提高

6.5 中国丝绸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5.1 中国丝绸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6.5.2 中国丝绸企业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障碍

6.5.3 中国丝绸制品亟待创新设计打造品牌

6.6 中国丝绸行业发展策略

6.6.1 高新技术是改造中国丝绸产业的突破口

6.6.2 提高中国丝绸产品质量的建议

6.6.3 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主要措施

6.6.4 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建议

第七章 麻纺

7.1 麻纺行业概述

7.1.1 主要麻纤维的特性、应用及开发现状

7.1.2 中国亚麻纺织产业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7.1.3 中国麻纺产业发生可喜变化

7.1.4 麻纺产业成规模企业积极创新

7.2 2005-2007年中国麻纺业的发展

7.2.1 2005年中国麻纺织业持续增长

7.2.2 2006年麻纺业发展状况分析

7.2.3 2007年中国麻纺产业总体概况

7.3 麻纺业运行的问题及策略

7.3.1 麻纺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7.3.2 国内麻纺产业的发展策略

7.3.3 加快麻纺产业链发展的策略

7.4 麻纺业发展前景及“十一五”规划

7.4.1 中国麻纺行业发展机遇看好

7.4.2 “十一五”国内麻纺行业发展计划

第八章 针织

8.1 国际针织行业状况

8.1.1 世界针织行业发展总体特征

8.1.2 美国针织市场消费分析

8.1.3 日本五泉针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8.1.4 印度针织业出口环境恶化

8.2 中国针织行业发展状况

8.2.1 中国针织业的优势

8.2.2 “十五”时期中国针织行业发展回顾

8.2.3 2006年针织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8.2.4 2007年中国针织产业集 *** 展迅速

8.2.5 中国针织行业的品牌格局

8.2.6 针织企业分布具有集群性特点

8.3 中国针织市场分析

8.3.1 针织市场发展呈多元化

8.3.2 针织产品的功能化特征

8.3.3 针织市场销售渠道发生转型

8.4 针织行业存在的问题

8.4.1 中国针织行业技术设备陈旧

8.4.2 针织业亟需研发投入和创新设计

8.4.3 中国针织产品出口附加值低

8.4.4 针织市场销售中的问题

8.4.5 针织行业缺乏名牌意识

8.5 针织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8.5.1 针织业实现产业升级的策略

8.5.2 做大做优针织行业的六项措施

8.5.3 针织业要重视管理与 *** 模式的创新

8.5.4 中国针织业出口应走多元化道路

8.6 针织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8.6.1 针织产业发展趋势

8.6.2 投资中国内地针织业时机正好

8.6.3 针织面料向多元化高档化发展

第九章 2006-2008年4月中国纺织品产量数据

9.1 2006-2008年4月全国及重点省市纱产量分析

9.1.1 2006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纱产量分析

9.1.2 2007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纱产量分析

9.1.3 2008年1-4月全国及主要省份纱产量分析

9.2 2006-2008年4月全国及重点省市布产量分析

9.2.1 2006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布产量分析

9.2.2 2007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布产量分析

9.2.3 2008年1-4月全国及主要省份布产量分析

9.3 2006-2008年4月全国及重点省市丝产量分析

9.3.1 2006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丝产量分析

9.3.2 2007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丝产量分析

9.3.3 2008年1-4月全国及主要省份丝产量分析

9.4 2006-2008年4月全国及重点省市绒线(毛线)产量分析

9.4.1 2006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绒线(毛线)产量分析

9.4.2 2007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绒线(毛线)产量分析

9.4.3 2008年1-4月全国及主要省份绒线(毛线)产量分析

9.5 2006-2008年4月全国及重点省市非织造布产量分析

9.5.1 2006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非织造布产量分析

9.5.2 2007年1-12月全国及主要省份非织造布产量分析

9.5.3 2008年1-4月全国及主要省份非织造布产量分析

第十章 纺织行业进出口分析

10.1 中国纺织品出口形势

10.1.1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海关税收体系及管理措施

10.1.2 2007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及遭遇贸易壁垒情况

10.1.3 2008年纺织出口仍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10.2 中国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线绳制品等进出口数据分析

10.2.1 2001-2008年3月中国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线绳制品等进出口总体数据

10.2.2 2007-2008年3月中国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线绳制品等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

10.2.3 2007-2008年3月中国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线绳制品等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

10.3 中国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10.3.1 2001-2008年3月中国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进出口总体数据

10.3.2 2007-2008年3月中国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

10.3.3 2007-2008年3月中国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

10.4 中国针织物及钩编织物进出口数据分析

10.4.1 2001-2008年3月中国针织物及钩编织物进出口总体数据

10.4.2 2007-2008年3月中国针织物及钩编织物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

10.4.3 2007-2008年3月中国针织物及钩编织物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

10.5 中国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出口数据分析

10.5.1 2001-2008年3月中国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出口总体数据

10.5.2 2007-2008年3月中国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

10.5.3 2007-2008年3月中国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

10.6 中国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出口数据分析

10.6.1 2001-2008年3月中国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进出口总体数据

10.6.2 2007-2008年3月中国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

10.6.3 2007-2008年3月中国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

10.7 中国其他纺织制品;成套物品;旧纺织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10.7.1 2001-2008年3月中国其他纺织制品;成套物品;旧纺织品进出口总体数据

10.7.2 2007-2008年3月中国其他纺织制品;成套物品;旧纺织品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

10.7.3 2007-2008年3月中国其他纺织制品;成套物品;旧纺织品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

第十一章 中国主要地区纺织业发展状况

11.1 广东

11.1.1 广东纺织产业集 *** 展优势明显

11.1.2 广东纺织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1.1.3 2007年广东纺织企业出口压力大

11.1.4 广东纺织企业积极应对出口压力

11.1.5 广东纺织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1.2 山东

11.2.1 山东省纺织业发展概况

11.2.2 2007年山东纺织业以创新为主题

11.2.3 山东纺织业对外贸易分析

11.2.4 山东省 *** 解决纺织业难题的措施

11.2.5 山东省纺织业发展建议

11.2.6 2010年山东纺织业发展规划

11.3 浙江

11.3.1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回顾

11.3.2 纺织业成浙江支柱产业

11.3.3 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解析

11.3.4 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成型

11.3.5 浙江纺织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11.3.6 浙江纺织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

11.4 江苏

11.4.1 江苏纺织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11.4.2 2007年江苏纺织业在调整中进步

11.4.3 江苏纺织业出口日益成熟

11.5 福建

11.5.1 福建跻身纺织大省行列

11.5.2 2007年福建纺织业发展状况良好

11.5.3 福建纺织企业发展较理性

11.5.4 福建纺织业发展目标及规划

11.6 其他地区

11.6.1 新疆纺织业酝酿产业升级

11.6.2 四川纺织业取得的成绩

11.6.3 河南纺织业发展的难题及对策

11.6.4 湖南纺织业取得的成绩及发展思路

第十二章 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分析

12.1 华纺股份

12.1.1 公司简介

12.1.2 2006年1-12月华纺股份经营状况

12.1.3 2007年1-12月华纺股份经营状况

12.1.4 2008年1-3月华纺股份经营状况

12.2 上海申达

12.2.1 公司简介

12.2.2 2006年1-12月上海申达经营状况

12.2.3 2007年1-12月上海申达经营状况

12.2.4 2008年1-3月上海申达经营状况

12.3 华升股份

12.3.1 公司简介

12.3.2 2006年1-12月华升股份经营状况

12.3.3 2007年1-12月华升股份经营状况

12.3.4 2008年1-3月华升股份经营状况

12.4 大杨创世

12.4.1 公司简介

12.4.2 2006年1-12月大杨创世经营状况

12.4.3 2007年1-12月大杨创世经营状况

12.4.4 2008年1-3月大杨创世经营状况

12.5 浙江富润

12.5.1 公司简介

12.5.2 2006年1-12月浙江富润经营状况

12.5.3 2007年1-12月浙江富润经营状况

12.5.4 2008年1-3月浙江富润经营状况

12.6 凤竹纺织

12.6.1 公司简介

12.6.2 2006年1-12月凤竹纺织经营状况

12.6.3 2007年1-12月凤竹纺织经营状况

12.6.4 2008年1-3月凤竹纺织经营状况

第十三章 纺织品主要原料发展概况

13.1 棉花行业

13.1.1 棉花的分类及特性

13.1.2 中国棉花行业整体状况

13.1.3 2007年中国棉花行业发展状况及宏观环境

13.1.4 棉花生产及加工业投资风险分析

13.1.5 中国棉花行业发展趋势

13.2 羊毛行业

13.2.1 世界羊毛市场发展现状

13.2.2 2006年中国羊毛市场总体发展状况

13.2.3 2007年国内羊毛市场销售火热

13.3 羊绒产业

13.3.1 中国羊绒产业发展历史

13.3.2 中国羊绒产业发展概况

13.3.3 中国羊绒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13.3.4 羊绒产业发展策略

13.3.5 中国羊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3.4 蚕丝产业

13.4.1 全球蚕丝业产地分布的转移

13.4.2 中国蚕丝业历史追溯

13.4.3 中国蚕丝产业发展迅速

13.4.4 蚕丝产业发展亟需规范

13.5 化纤工业

13.5.1 合成纤维的概念及生产

13.5.2 中国化纤工业快速发展

13.5.3 “十五”期间化纤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3.5.4 2006年中国化纤行业运行特点及不足

13.5.5 2007年化纤行业发展不均衡风险增加

13.5.6 制约化纤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3.5.7 化纤行业发展建议

第十四章 纺织业下游产业概况

14.1 纺织服装行业

14.1.1 世界纺织服装业出现转移趋势

14.1.2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压力下稳步运行

14.1.3 2007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向理性化发展

14.1.4 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特点分析

14.1.5 2008年国内纺织服装市场消费趋热

14.2 家用纺织品

14.2.1 家纺的含义及分类

14.2.2 国际家纺产品发展状况

14.2.3 中国家纺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14.2.4 家纺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4.2.5 家纺产品整体上缺乏市场竞争力

14.2.6 家纺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策略

14.2.7 家纺行业呈现整体化趋势

14.3 产业用纺织品

14.3.1 产业用纺织品的概念

14.3.2 国际无纺布行业产销状况

14.3.3 中国无纺布生产状况及主要技术分析

14.3.4 中国非织造布行业亟须产业升级

14.3.5 中国塑料袋使用限制为无纺布发展带来机遇

第十五章 纺织相关行业运行状况

15.1 纺织机械

15.1.1 中国纺织机械产业发展概述

15.1.2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竞争力透析

15.1.3 纺织机械的发展与纺织产业升级密切相关

15.1.4 2008年初中国纺织机械进口平稳增长

15.1.5 中国纺织机械工业出口状况及策略

15.1.6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发展迎来大好时机

15.1.7 纺织机械产品发展空间探析

15.2 印染业

15.2.1 “十五”期间印染行业获得较大进步

15.2.2 2007年印染行业稳步前进

15.2.3 2008年初中国印染行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15.2.4 印染行业信息化建设环节薄弱

15.2.5 印染新技术应用进展及 *** 前景

15.2.6 印染行业发展的政策调整建议

第十六章 纺织行业的前景及规划

16.1 纺织行业发展前景及预测

16.1.1 未来世界纺织产业将呈现大融合趋势

16.1.2 2008-2010年中国纺织行业预测

16.2 “十一五”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规划

16.2.1 “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态势

16.2.2 “十一五”纺织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16.2.3 “十一五”纺织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16.2.4 “十一五”确保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附录

附录一: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附录二:生态纺织品

附录三: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

图表目录:略----

联系人:李江

*** :0755-81255060

Q Q : 849388299

MSN:sales01@china-baogao.com

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网络收集,只为帮忙,非 *** )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 许坤元

大家都很关心国际国内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我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国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一) 世界对各种纤维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全球纺织纤维需求在过去的20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2000年全球纤维消费量为5310万吨(加上聚丙烯共6300万吨),2001年为5340万吨。

2000年世界人口60亿人均纤维消费量为8.7公斤,其中北美36.1公斤/人/年,非洲3.2公斤、中国6.6公斤。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纤维消费年增长率为3%,这就意味着每年还要增加200万吨,相当于要建15到20个世界规模的新厂。预计到2005年,发展中国家纤维消费量将超过发达国家10%

(二)世界主要纺织纤维消费的组成

2000年,化学纤维3190万吨,占纤维总消费的60%;化学纤维中涤纶1910万吨,占纤维总量 35.9%;2000年,棉花1980万吨,占纤维总消费的37.3%;2000年,羊毛140万吨,占纤维总消费的2.6%。

预测:未来10年的世界纺织纤维,化纤年增长率为4.4%,其中涤纶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6%,由2000年的191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3410万吨,化纤在纺织纤维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预测:未来的10年棉花消费,年增长1.6%,将由2000年的1980万吨增长至2330万吨。

(三)全球产业用纤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调查和预测,全球纺织市场贸易额的规模是:

年度

整个纤维产业贸易额

其中;产业用纺织产品贸易额

1997年

3901亿美元

1661亿美元

2000年

4593亿美元

1965亿美元

2003年

5196亿美元

2407亿美元

2008年

6383亿美元

3537亿美元

自97年后的10年间,全球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的贸易额在整个纤维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将由1997年的1/3上升到2998年的50%以上,将使市场的需求急速扩大,并促使各国的企业加大产业用纺织品及纤维开发力度,参与激烈的市场

竞争。

产业用纤维未来将成为制造业重要的原材料。目前产业用纤维已广泛地用作金属、塑料、纸张和石棉的替代品。随着工业用材料的轻量化、高性能化、多样化以及美观化的发展趋势,产业用纤维的用途日益广泛,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产业用纤维在其整个纤维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有的已达2/3。中国未来10年产业用纤维使用量及市场贸易每年将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四)全球纺织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将进一步调整,北美、西欧、日本、非洲、中东、澳大利亚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之间的差距继续在扩大。以北美为例,市场对纤维量最终将以每年2.1%速度递增,而工厂对纤维的加工量将以每年0.2%的速度递减,市场空间在增大。其特点是,劳动密集型相对成本高的企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纺织产品,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经营垄断进行竞争和占领市场;

(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步伐加快,全球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格局将会引发深刻的变化。其特点是:

1、美国、欧盟、日本仍然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市场,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总进口额的70%,2000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821亿美元,其中纺织品57亿美元,服装664亿美元;欧盟1407.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539亿美元,服装197亿美元;日本209亿美元,其中仿制品45亿美元,服装197亿美元;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三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战场。

2、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减少和取消,北美、欧盟区域内贸易将会出现逐步的调整,对我国扩大欧、美两大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如:2002年欧盟区域内进口贸易为824亿美元,占全部进口的58%,北美区域内贸易也很大,如2001年美国服装消费2720亿美元而进口664亿美元。取消配额后,由于中国纺织品服装物美价廉,纺织加工配套能力强,信誉比较好,因此使欧盟、北美采购商和零售商能得到实惠,陆续由本地区半成品及成品采购转向中国这个更具成本竞争力的供应地采购产品。

3、第三个特点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现代化采购流通模式逐步形成,并迅速替代传统落后的高成本、慢节奏的采购流通方式。大型采购商利用自身快速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实行集中式采购,产品标准及检测手段直接与生产企业对接,建立靠近产地的物流配送系统,实现无库存、快递、高效的采购物流系统,日本、美洲及欧洲的大采购上均取得了明显的业绩。

(六)纺织高新技术的竞争今后将是纺织强国的竞争。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纺织科技进步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谁掌握了纺织高新技术,谁就获得了市场,谁的产品就可以得到高的附加值。特别反映在:

1、高性能纤维的开发和应用,高性能特种纤维、超高强、耐高温、耐磨的纤维已成为军工及其他工业、农业、交通、水利、医疗等部门的重要材料,特种功能性纤维成为纺织品服装高附加值的基础;绿色环保纤维成为新世纪的发展方向等;

2、新型纺纱、织造、染整和服装设备快速发展,替代原有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力和纺织产品的水平。

3、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可起到以下作用:①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变化趋势,预测市场;②低成本获取公共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信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降低成本;③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质量实现企业快速反应;④实现电子商务。

二、我国国内纺织发展趋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198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341万吨

199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630万吨

200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1210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保持了每10年翻一番的快速增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均增长率6.1%;在十五规划中,2005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为1420万吨,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保守的数字。2001年我国生产化纤828万吨,进口141万吨,生产纱760万吨,用棉超过500万吨,加上羊毛等原料,2001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十五"规划指标。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总量的26.4%,预计今年超过1500万吨,预计到2005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超过1800万吨,到201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可能

在200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

这个翻一番是在1200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也是在前50年发展基础上的翻一番。也充分反映了我国正进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不仅反映在衣着类消费的增长,而且对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有更大需求的增长,加上出口的稳步增长。同时更要清醒的注意到,这个翻一番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原有数量基础上的延伸,而是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体制和高效的快速增长,包括原有许多落后产品、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的淘汰,因此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又十分的艰巨。

下面以纱和化纤两大产品的生产情况来分析

年份

纱产量(万吨)

化纤产量(万吨)

1990年

462.6

164

1991年

460.8

l91

1992年

501.4

211

1993年

501.4

226

1994年

489.5

280

1995年

542.2

350

1996年

511.9

375

1997年

561.8

460

1998年

542

510

1999年

567

600

2000年

657.5

694

2001年

760

841

2002年

850(预测)

950(预测)

从上表可以看出:纱的产量前12年的年增长率为4.2%,年平均增长24.8万吨,95年后,年平均增长31万吨,99年后,每年以近100万吨的速度增长。纺纱技术突飞猛进,单台产量成倍甚至几倍的提高,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用工大幅减少,纱的质量越来越高。同时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水平,这就是我国棉纺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九十年代以来,化纤生产量的统计也反映了这些特点。98年前,化纤年增长近40万吨,98年以后,年增加在1000万吨左右。同时化纤技术设备也有了飞速发展,现在的一条聚酯生产线相当于90年代3个小聚酯厂的产量。产品质量、品种都有了很大变化,化纤在我国纺织纤维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9.4%增长到目前的60%,而且这个比重还在提高。

(二)纺织产品的全球竞争,将是我国纺织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我国纺织行业是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行业,我国纺织产品也是较早进人国际市场的产品。我国加人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

我国1/3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且这一趋势在不断扩大,同时国外名牌产品纷纷涌人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家纺织中低档产品低成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会深刻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和中国纺织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体现在:①纺织

服装产品及品牌的竞争;②高新技术的竞争,体现在高附加值产品和优质产品的竞争;③成本的竞争。

中国纺织产品和服装,可以简单用三个1/3来划分,即:1/3出口产品,1/3国内城市中高档产品,1/3农村产品。我们所有纺织服装企业都要有正确的市场 *** ,有市场就有商机。1/3出口产品和1/3国内城市中高档产品,则粗制滥造低水平延伸就没有市场,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市场,我们不仅要扩大出口也要牢牢占领国内中高档市场。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农村产品棉纱CV值5%以下,广大农民需要的是物美价廉,关键要做好物美和价廉的统一,让7亿多农民衣着水平在未来年代也有一个明显的改善,物美、价廉,除产品开发降低成本外,技术进步仍然是基础,高速、高效、低成本的技术设备是很好的出路。

在开发三个1/3的纺织产品市场中,纺织企业和经销商要注意我国二大类纺织产品比重的变化,在未来10年中,我国衣着类增长速度为3-4%,而家用纺织品增长6-7%,产业用纺织品增长速度将在1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衣着类、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只要我们做好工作,就有发展的希望。一是市场 *** 要正确;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三是市场 *** 网络的形成。这就是我国纺织产品全球竞争力的要点。

(三)开发绿色纺织品工程,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出了"绿色运动"。绿色运动初生于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进人二十一世纪,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遵循的规则。绿色纺织品是绿色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1、关贸总协定中的贸易与环境决议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除了增列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三个新议题外,还涉及和探讨了有关环境保护问题,并做出了(贸易与环境的决议),以解决一再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环境保护己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遍及全球的行为,因而对整个地球的环境保护负有责任,对各国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产业发展和产品贸易都应受到限制。

2、我国纺织生产、贸易、产品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纺织行业是我国排放工业废水量较大的部门之一,每年排放废水量达9亿多吨,是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第六位,其中印染废水排放量占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0%,是我国排放废水和污染物量较大的行业之一。一座印染厂污染一条河已是不争的事实。

(2)有害的染化科与助剂

如: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后,织物上的游离甲醛,会导致人体呼吸道发炎、头痛,产生皮炎及过敏等症状。

再如:阻燃整理中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化合物,在毛织物防蛀处理中采用狄氏剂,对人体危害极大,会引起神经衰弱、急性中毒等病症;对纺织品进行防静电,阻燃整理时所用的整理剂中,常含有多氯联苯胺等有害物质,容易致癌;一些荧光增白剂也被怀疑有致癌性。

又如:漂白剂、染料、浆料、水洗不干净都会引起不良后果,在服装海绵垫肩的生产过程中以氟里昂做发泡剂,服装千洗,干洗剂中会有氯氟烃等。

(3)重金属。重金属一旦被人体呼吸,会对人体造成巨大损害。如果人们长期接触有金属镍的装饰物、钮扣、拉链、窝钉,也会引起 *** 。

(4)大气、土壤的污染。

棉花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土壤和水的污染。合成纤维上的残留单体,如尼龙上的己内酰胺,腈纶纤维上的丙烯腈,对人体健康亦有威胁。近几年来, *** 国家中设置了一道"环境壁垒"也称绿色贸易壁垒。所谓绿色壁垒就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每个国家制定的环境贸易措施。从1996年至1999年因我国企业末获"环境标志",致使出口受阻的商品高达200多亿美元;2000年,中国生产的30余万件夹克衫因夹克拉锁金属含镍量不合格而退回。中国加入了WTO,绿色环保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将会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将对我国的纺织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带来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加快我国纺织工业绿色环保工程是我国纺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护我国公民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扩大出口、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什么是绿色纺织品呢?有三点:①生产过程中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②在日常穿着和使用纺织品的时候,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有害物质的含量,要降低到最低限度,符合有关的国际标准;③纺织产品可分解处理,可以循环,回收使用,不能释放有害物质,可以焚毁而不污染空气,就是说,纺织品在废弃后,不能对环境造成再污染。

我国 *** 对"生态标签"产品及环境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在联合国工发组织和环境署的支持下,己于1994年建立了国家清洁中心,并于1997年4月,将我国持有的ISO14000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我们的应对措施:

①对绿色纺织品进行广泛的宣传,从纤维生产到消费者都要熟悉绿色环保纺织品的含义及意义;

②贯彻我国绿色环保纺织品的标准及实施方案,道道把关;

③做到清洁生产纺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少地产生废弃物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印染企业和化纤企业要自身重视环保问题,改进工艺技术、小浴比、污水染色;

④大力开发绿色纺织品,如:美国玉米纤维、聚乳酸纤维;

⑤顺应潮流,创造商机。

(1)绿色环保标志。如:欧州生态纺织品标准100(Oko-Tex Standard 100),可以提高卖价,还受到消费者欢迎,因此要做好申请及审批工作。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上应对"绿色壁垒"是最有效和使用最广的。经

与欧盟ECO标签委员会联系得到了在我国建立欧盟承认的ECO标签颁证的机构,据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纺织服装申请环境标志要注意几个问题:①生产稳定、产品批量优质;②符合生产环境、环保要求;③1年内没有受到环保处罚等。

(2)开发可回收的纺织品;

(3)有绿色标签和包装的产品;

(4)绿色 *** 战略。

总之,世界和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市场充满商机。2000年国际纺织品服装3560亿美元,国内市场4000多亿人民币,我们的企业和管理部门要不断研究市场,紧贴市场,从而再去占领市场。因此要适应市场的八个变化:

①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②单个企业竞争转向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一个物流配送系统与另一个物流配送系统,一个企业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越低,企业竞争力越强。

③由生产能力竞争变成生产能力乘上流通能力的竞争。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能生产多少适销产品,而取决于能将多少商品顺利地销售出去,取决于流通能力。流通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力量,争夺销售终端,创造客户价值的竞争,将成为十分激烈的竞争。

④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企业从创造有型资产到创造无形资产,并对无形资产---品牌进行销售、许可、特许经营等商业性开发投资为目的商业运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牌的价值,推动竞争从低级形态转向高级形态。

⑤由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同,世界贸易组织统一的"游戏规则",使技术转移周期越来越短,商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决。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消费偏好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和层次化,企业生命周期越来越取决于市场要求的敏感度,取决于对市场需求有无快速的应变能力。

⑥由价格战、 *** 战,单一形势之争转向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高层次竞争。如:产品的个性化为优质和良好的服务创造价值链。

⑦由对货币投资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本获取的竞争。

⑧企业效率的竞争转向 *** 行政效率的竞争等。只要适应这些竞争规律,我们纺织工业一定能快速有效、健康发展。

(原载浙江印染信息与技术2003/1-2/p6-10)

2006年中国纺织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完成日期:11月6日 页数108页 图:24个 表:23个

文本版:6800元 电子版:7300元 文本+电子7800元

*** /订购 *** :010-58612957;24小时热线:010-86989531,更详细信息欢迎来电垂询!

--------------------------------------------------------------------------------

报告简介: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入世后的强势产业。在未来几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将保持在6.3%~10%左右,预计2005年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了1100亿元,服装成衣的总产值也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其中,床上用品的出口一向是我国纺织业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目前床上用品生产企业近千家,产值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出口量达8亿多美元。

2005年上半年,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我国纺织工业依据充足的、具有成本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原料资源充足等竞争优势,在纺织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原配额设限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竞争,具有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市场份额的潜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纺织品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据有关专家预测,在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到2005年时会达到44%,2006年将达到71%。到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全球的份额将比2002年提高6%~7%,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可达1000亿~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本报告依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海关总署以及部分纺织业专业研究机构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权威资料撰写而成。报告在对国内纺织业运行现状和竞争格局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的对纺织业的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报告内容翔实、分析全面,是纺织企业和相关投资及研究机构准确把握纺织业发展趋势,正确制定经营和投资战略的可靠参考资料。

目 录

第一章 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纺织业概述

一、 纺织行业界定

二、纺织行业的基本特点

三、纺织行业上下游产业

第二节 国外纺织行业发展状况

一、美国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欧盟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印度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非洲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 2001-2004年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纺织工业现状

二、中国纺织工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2004-2005年纺织行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纺织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第二节 2004-2005年我国纺织子行业发展状况

一、化纤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棉纺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毛纺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丝绸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

五、麻纺织业发展状况分析

六、服装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

七、家用纺织品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 2004-2005年我国纺织工业重要区域发展状况

一、 广东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浙江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江苏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山东省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五、上海市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章 纺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现有企业竞争状况

一、市场集中度

二、规模分布情况

三、行业竞争行为分析

第二节 进入和替代威胁

一、进入壁垒分析

二、纺织行业进入情况及对竞争的影响

三、供货商与购买商的议价能力

第四章 2004-2005年我国纺织产品进出口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04-2005年我国纺织行业进出口状况分析

一、进口

二、出口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进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第三节 纺织品贸易争端研究

一、2005年以来纺织品贸易争端情况回顾

三、纺织品贸易争端发展趋势展望

第五章 纺织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纺织行业SWOT分析

一、行业内在优势与劣势

二、行业外部机会与威胁

第二节 纺织行业成长性分析

一、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纺织业生命周期分析

三、纺织业景气周期分析

第六章 2006-2010年纺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际纺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5年全球纺织业的基本情况

二、入世后中国纺织出口情况分析

三、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

第二节 宏观经济环境

第三节 相关产业政策与规划

一、产业集群政策

二、产业转移趋势

第四节 法律法规

一、环保要求

二、环保压力对纺织企业经营的影响

三、纺织企业应对环保要求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纺织业的影响

第七章 2006-2010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纺织行业供求趋势预测

一、 市场需求规模预测

二、纺织品流行趋势分析

三、供给预测

第二节 纺织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纺织行业竞争趋势预测

第四节 纺织行业产品进出口趋势预测

第八章 中国纺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投资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财务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偿债能力分析

三、运营状况分析

第三节 投资风险与机会

第四节 投资策略分析

第九章 国内部分纺织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第一节 鄂尔多斯集团

第二节 杉杉集团

第三节 华孚集团

第四节 万杰集团

第五节 美特斯邦威

第六节 海兰丝公司

第七节 浙江金鹰集团有限公

第八节 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

表格目录

表 1纺织行业总体状况

表 2 2005上半年主要毛纺产品出口目的地

表 3规模以上毛纺织行业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 4规模以上毛针织行业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 5规模以上毛纺制品行业经济指标对比表

表 6麻纺织业发展状况

表 7服装制造业总体财务状况

表 8 服装制造业出口情况

表 9功能家纺产品

表 10家纺织业优劣势分析

表 11淄博市纺织服装骨干企业情况

表 12 2004-2005年度中国纺织全行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名单

表 13 纺织行业月企业数变化

表 14纺织行业企业亏损变动数

表 15 进出口状况表

表 16 行业内在优势与劣势分析

表 17 行业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

表 18 纺织业近年状况

表 19我国纺织环保标准

表 20 棉纺织装备生产水平对比情况表

表 21纺织业盈利能力分析

表 22 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表 23 纺织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插图目录

图 1纺织业产业链

图 3毛纱线生产增长幅度对比情况

图 4面料生产增长幅度对比情况

图 5家纺织品分类

图 6纺织原料类购进价格指数

图 7棉花价格指数

图 8纺织品价格指数

图 9纺织品出口国分布

图 10纺织行业景气指数

图 1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

图 12 纺织产业技术流线图

图 13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

图 14纺织工业废气排放量

图 15纺织业工业固体废物产量

图 16纺织业中的“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图 17出口走势

图 18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

图 19纺织品价格走势

图 20纺织原料与之品进出口走势

图 21纺织用合成纤维进口及机械出口走势

图 22纺织业投资状况图

图 23纺织投资总额增速

图 24纺织行业投资走势图

现在纺织发展趋势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广东省纺织服装业发展战略 一、前言 纺织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部门。这个产业部门在生产技术上包括了纤维制造业、纺织业、染整业、服装业等各个行业。它们既互相独立,又密切相关,形成了一个产业链长,价值链复杂且宽的大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纺织业的内涵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纺纱织布”向“现代纺织业”的模式转移,具体表现为: (1)纺织生产方式的变化:从手工操作到机制到机电一体化的变化。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在纺织业中的应用,使其进入了“现代信息纺织业”的 *** 。 (2)纺织原料的变化:从天然纤维向“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二元结构发展。使纺织业摆脱了完全依赖天然纤维,受自然气候、地域限制的弱点。 (3)纺织产品应用领域的变化:从单纯的生活消费扩展到生产消费,形成了衣着用、装饰用和产业用“三足鼎立”的消费格局。 纺织工业是广东省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艰苦卓绝的创业和发展,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已踏入国际市场,成为我省最大的净创汇产业之一。1999年,我省纺织服装工业的总产值为1175.3亿元,其中纺织品和服装的产值所占份额分别为51.5%和48.5%(见图1),同年我省纺织服装业出口创汇128.5美元(纺织品和服装所占份额分别为23.2%和76.8%,见图2),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3,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1%,可见纺织服装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省的纺织工业与全国一样,开始暴露出深层次的隐患,国有纺织企业从1993年起连续出现行业性亏损,逐步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形成总量过剩、债务重、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以及产品的质量档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缘故所致。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我省纺织工业要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改变传统粗放型经济模式,转向集约型增长和市场经济体系,从量的增长为主转向以质的提高为主,才能获得新发展。近年来,国有纺织企业实施了“压锭改造”的政策,压缩了落后棉纺锭,分流安置了富余人员,初步实现系统内国有纺织企业整体扭亏为盈,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21世纪,在步入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时代和中国面临加入WTO的今天,如何面对纺织工业的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是每一个纺织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加入WTO后,将使中国经济更快迈向国际化,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行列。为了适应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全球化的格局,研究纺织工业的技术发展战略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在分析国际、国内以及广东省的纺织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纺织工业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发展战略和思路。 二、纺织服装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国际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8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明显增加了对纺织工业的投资,对纺织工业进行了广泛的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不断更新,使纺织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科学技术在实现纺织产业内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际纺织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普遍向自动化、连续化、电脑化的方向发展。当今在发达国家,无锭纺纱、无梭织布、化纤连续聚合直接纺丝、纺粘法直接成布等新技术已经在生产领域中普遍应用。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渗透到各类纺织装备中去,不仅使生产自动化和品质控制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使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给纺织加工技术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它应用化学或机械的方法将纤维网加固直接成布,免除了传统繁琐的纺纱织布工艺,使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几倍、几十倍地提高。现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纺织工业中的深化和拓展成为国际纺织业发展的鲜明特点,服装用纺织品正向着功能化、卫生保健化方向发展,装饰用纺织品正向着系列化、配套化、高档化方向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正向着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防腐蚀等高性能化方向发展,使纺织产业链中各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纤维制造业: 整体技术向高速化、差别化、超细化、复合化方向发展。化学纤维在整个纤维产量中的比例逐年增加,纤维单丝细度不断降低,合成纤维向着仿天然、超天然化发展,天然纤维则着力改善其抗蛀、防皱、防霉等性能。高新技术伴随着新产品的开发,以涤纶为代表的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已从最初的、以仿天然纤维为目的改变纤维的外观和手感,发展到目前超天然纤维性能的超仿真、超感性纤维。例如,日本东丽的Sillook Royal仿真丝纤维,日本钟纺的Belina超细纤维,日本东洋纺的Biosil抗菌纤维,日本三菱的Gripy芳香纤维,美国杜邦的Lycra弹力纤维,意大利的Meraklon高蓬松丙纶纤维,英国考陶尔的Tencel新型粘胶纤维,这些都是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新纤维品种。化学纤维近期发展的新技术,除了继续运用细旦和超细旦技术、多元差别化技术、聚合物改性技术外,引人注目的还有高技术复合纺丝,包括常规纺丝技术、超高速纺丝技术、高技术复合丝加工技术、新型纺丝混纤技术、各种渗混技术等。此外,还利用仿生技术来开发仿生纤维,生产生物降解型环保纤维;用遗传学技术改变麻性能,改变棉花颜色;用细菌培养技术生产生物纤维素纤维等。 (2)纺织染整业:用先进技术对传统的纺织染整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新。将差别化纤维,新合纤、常规纤维与天然纤维,运用混合、交络、交捻等技术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和创新,获得种种差别化效果,如竹节丝、交络丝、包芯丝、多层丝、圈圈丝、螺旋丝、雪花丝等。利用提花、绣花、镂空、起绒、仿毛、仿麻、仿皮革、复合等各种织造技术,获得外观新颖的面料,或薄如蝉翼,或闪闪发光,或里面舒适保暖、外面防水透气,或一面是柔软的针织、另一面是逼真的仿皮。再利用先进的整理技术,如柔软整理、蓬松整理、起绉整理以及各种功能整理,赋予产品柔软、抗静电、阻燃、抗菌等性能。在生产上,对人们生活或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助剂将被淘汰(如偶氮染料、甲醛整理等),排污生产将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生产技术。 (3)服装制造业:21世纪服装潮流是追求高档、名牌,追求舒适、休闲、健康、功能、风格和艺术。服装制造业如今已进入品牌效益阶段,手段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信息收集、产品设计和销售。服装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越来越普及,美国服装业中,超过50%的企业配备服装CAD,欧洲超过70%,日本则超过80%。目前,服装CAD已朝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领域发展,许多著名品牌(如LECTRA)都拥有CIMS。CIMS包括了市场预测、产品设计、产品制造、生产管理及成品销售的全部活动,它不仅是物流、设备的集成,而且主要是信息的集成。CIMS可提高生产率30%~50%,缩短生产周期30%~60%,减少设计费用15%~30%,减少人工费用5%~20%,且能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CIMS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已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和生产的发展方向。 2.国内发展水平和特点: 中国纺织业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棉纱、棉布、丝制品、化纤和服装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199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42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3 3%,占世界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的13%,已成为世界纺织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关注国际市场动向,推进技术进步,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装备,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促进了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我国纺织产品正向着成品化、高质量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化学纤维在纺织纤维使用中的比例已提高到43%,差别化和功能化纤维的比例也增加到16%~20%,无梭布和精梳纱比例也分别达到40%和25%。纺织品正向着中高档的方向迈进,而服装是我国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占纺织出口总额的70%,国际竞争力系数高达93%,但50%左右是使用进口面料,因此,纺织面料的生产技术水平已成为我国纺织工业扩大世界市场份额的瓶颈。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纺织业的技术水平仍较落后。主要表现为: (1)纺织原料品种单一,织物品种变化少、产品结构不合理、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一般产品多、高档名牌精品少;衣着用纺织品比重大(占3/4)、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比重少(只占1/4,而发达国家这三种用途的纺织品一般各占1/3。我国吨纤维制品外汇水平1998年为1.2万美元,而目前世界先进国家平均为1.7万~2万美元,平均为发达国家的1/2,出口服装单价仅为发达国家的1/3。 (2)用于纺纱、织造、印染等的加工设备技术落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据统计,棉纺能力的25%,毛纺能力的15%,印染能力的30%是属于需要淘汰的落后设备,而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的比例不足20%,由此制得的服装面料的外观质量差,纬斜缩水,色差、风格、手感及功能性等不符合服装生产的要求。 (3)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纺织行业的环境污染包括废水、废气和噪音。废水是行业的主要污染,包括印染废水、化纤生产废水,洗毛废水、麻脱胶废水等,其中印染废水是重点污染源。废气则主要来自锅炉燃烧的尾气。噪音污染是纺织业的老问题。行业内采用梭织机的企业仍占大多数,目前棉纺厂大部分车间噪音大于90分贝,织造车间噪音达104分贝。 三、广东省纺织服装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分析 纺织服装业在广东省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前,广东省纺织服装业在全国并不突出;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带的龙头,纺织服装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纺织服装业的原料—纤维工业看,广东省多个地市利用政策环境、地理位置及资金等优势,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设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全省引进棉纺锭占全国引进总量的1/3;化纤长丝生产线100多条,拥有国际先进的聚酯熔体直纺、复合纺丝设备、生产能力达6万吨的聚合设备以及双机头高速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居全国之首;新型经纬编针织设备、织袜设备及无梭织机,拥有配套生产的200多台套印、染、后整理设备及电脑测色,电脑分色、制版等电子计算机辅助生产手段;电脑设计放样、排版、缝纫挂袋传输立体整烫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生产系统在服装业中已逐步应用。在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开发了一批在全国领先的新产品和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如新型差别化纤维涤棉复合丝新面料,仿棉、仿麻型化纤长丝面料,纯棉精梳纱,气流纺纱,拉舍尔腈纶毛毯,高质量的色织布,系列牛仔布和印花装饰布等产品。 从广东省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虽居全国前列,但在技术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的纤维工业虽然引进了国外的设备和技术,但未能买断技术,使得外商可以将同样的设备、技术重复提供给我省,乃至国内其他企业。如我省引进了德国巴马格、瑞士伊文达公司的涤纶长丝高速纺生产线多条,随着其他企业的重复引进,我省早期引进设备、技术的企业,技术优势不复存在,加上我省大多数企业未能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使得省内、国内具有同样技术的企业产品雷同,质量不高,只能走向恶性竞争。受我国通货紧缩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化纤行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虽然近年打击 *** 初见成效,市场有所复苏,但当年靠银行贷款、高昂价格引进的生产线,债务负担太重,特别是1992年后才建成投产的企业盈利能力几乎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有能力进行纤维新型材料及新生产工艺开发的企业为数甚少。以合成纤维中产量居第一位的聚酯纤维为例,广东省聚酯企业的规模、技术开发能力均不如台湾省,随着进口关税降低,POY产品广东省面临的冲击较大,但纤维工业中劳动力成本我省远低于台湾,聚酯的后加工产品DTY我省与进口相比,仍有争优势,DTY产品我省将主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随着我省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及内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省纤维企业在国内竞争中将不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我省纤维企业中的领先企业如果不在资金积累、技术开发方面多下功夫,将在国内竞争中难以确立竞争和核心专长优势。 广东省织造企业数目众多,仅南海市西樵区就有上千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相当多企业设备落后,不具备技术开发创新能力,所生产的布料以低档为主,现在已处于生产能力过剩阶段,布匹市场所需的高档布料仍大量依赖进口,绝大多数低水平织造企业以模仿为主。布匹市场上,新布料素有“星期布”之称,即一块新布料往往在一周内就被抄袭仿制,出现在市场上,大大损害了原开发者的利益,造成无能力技术创新的企业不开发,有能力开发的企业不愿开发,都想找现成的样板进行模仿,导致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不能在市场中快速发展壮大。有的企业虽想模仿进口高档布料,但所需的特色纤维又不能及时从市场上获得,出现高档进口布料模仿不易,中、低档布料大家都能模仿的局面。总体上看,广东省织造企业在全国不占竞争优势。 广东省染整企业靠购买染料和助剂进行染色整理,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技术水平不高,加上胚布的档次不高,印染布也是走中、低档路线,售价低,附加价值不高,因此只能在中、低档产品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所获取的只是染整行业加工的平均利润。受污染条例的限制和随着广东省环保措施的加强,染整企业需较高的投入进行污水处理,否则走向关、停、并的可能性较大,行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在服装业方面,我国已经历了从无品牌到有品牌的阶段。但是品牌企业的比例不高,服装企业多为来料加工,设计、样板均由别人提供,能自主设计、并领导服装、服饰潮流的企业不多。 在服装设计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省与国际上的差距将缩小,相当多的服装企业有可能把握服装趋势,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因此在国际上我国的服装设计、服装加工将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所以面对WTO,服装业是我国十分有利的行业。广东省服装业的竞争对手主要在国内。考虑到我省的地理环境对服装出口有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品牌会更加重视,我省现有品牌企业有机会在国内外市场中不断壮大,并确立品牌优势。 四、广东省纺织服装业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 纺织工业是国际依存度很高的产业。我国传统纺织业也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产业竞争力得到恢复;另一方面来自相对更具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巴基斯坦的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只是我国的66%,由于技术改造抓得好,现纱线和布料的竞争力已超过我国。这种竞争的势头在国际纺织贸易实现一体化之后将变得更为迅猛。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用高新技术改造、发展我省的纺织服装工业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根据上述对广东省纺织服装业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的分析, 提出对我省该产业的技术发展战略的设想是:采用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的策略,大力发展服装面料、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充分利用国家技改贴息政策,对相关的纤维技术、纺纱、织造技术、染整技术、非织造布技术、服装设计进行大力开发和创新;全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具体的技术发展战略如下: 1.纤维企业:应大力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不仅是衣着用纤维,还要扩大装饰、产业用纤维的生产,以提高产品的档次、附加价值。技术开发、创新要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应大力开发差别化、功能性纤维,达到超仿真、超感性、多功能的要求。纤维企业是织造业的上游企业,技术开发的目的是用于新式布料,只有用于高档布料的纤维才能获得高附加价值。 2.纺纱企业:发展气流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增加先进的清梳联、细络联、自动络筒机的使用比例,提高精梳纱的比重。 3.织造企业:织造工业已进入电子化和信息化竞争的时代,我省织造业的无序模仿造成产品供过于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业界对本行业的信息不明,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薄弱,没能掌握和运用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不明了“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所致。其实国际上著名的面料展所发布的流行趋势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国际面料市场的发展方向,而我国近几年虽然各种面料展层出不穷,但趋势发布方面却一直处于弱势。广东省要加强信息发布和趋势引导,织造企业也要善于应用这些趋势指导生产,如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已成为获取布匹交易信息的重要场所。棉、毛、丝、麻,加上化纤,往往品种繁多,进行技术开发需要对产品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后整理、表观效果、装饰性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如混纺织物、高密高支织物、花式纱、功能性织物方面都大有所为。广东省织造企业可以通过狠抓信息,变模仿为创新,变低档为高档,逐步淘汰落后设备,才能走向繁荣发展。 4.染整企业:我省染整企业应紧跟国际染整技术的发展趋势,除逐渐淘汰落后染整设备外,还应尽量选用低毒性、低污染环保型染料,向绿色染整方向发展,努力采用和发展无水染色、转移印花、多套色印花、电脑配色、生物酶整理、双丝光整理、无甲醛整理等新技术。对于染整加工出口型服装的企业,还应熟悉被出口国对染料种类限制的条例。大力加强整理技术开发,如防紫外、阻燃、抗菌、防臭、抗静电、柔软等技术,充分提高染整加工的附加价值。 5.服装企业:服装业是典型的品牌行业。样式相同,不同品牌的服装价格相差极大,同时样式新也具有高的附加价值,所以服装业不仅要创新设计,也要树立好品牌,两者相辅相成,即品牌企业需要时刻创新,以求领先,而创新的服装也需要品牌的“烘托”,两者缺一都不理想,这两方面的提高对服装业的影响极大。所以广东省服装业要树立好品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从产品的产量、质量、销量、价格、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产品宣传等方面长年累月逐步积累起来的。由于广东省服装业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快速发展起来的,知名的老品牌少,急需尽快树立新品牌。市场经济环境已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广东省不少服装企业已逐渐从接受定单来料加工向创立品牌阶段过渡。品牌服装有高质量要求,布料应合理选择并且做工一丝不苟。服装设计需要有好的创意,又要对所穿群体具有针对性,如不同年龄的人对颜色、样式具有不同的选择性。所设计的服装要想为市场所接受,需要有远见性的预测,这首先要抓好信息收集,国际知名专业机构的流行趋势预测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知道什么是新,什么会流行;其次要充分利用电脑设计速度快,三维立体,易于制版、打样的优势。近年来,电脑技术、网络应用在我国快速普及,加上服装展上的交流,在服装设计方面我国与世界的差距可望不断缩小,甚至在部分服装设计方面会保持领先地位。有条件的服装企业,可以积极与有实力的纤维、织造、染整企业联合开发特色服装,使其他企业难以模仿,或服装能模仿,但无原料可模仿,这种一条龙特色服装开发有望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从WTO成员国与我国签订的入世协定来看,我国服装出口的壁垒也终将打破,这为我省服装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6.非织造布企业:我省是全国三大非织造布生产基地之一,拥有纺粘法、针刺法、水刺法、热扎法、化学粘合法、缝编法和熔喷法等生产线220多条,年生产能力18.55万吨,占全国非织造布总产量的28%,设备80%从境外引进,技术较先进,产品质量较好,50%以上的产品出口。非织造布是我省的强项,预测未来10年,我省非织造布的年生产能力将会达到30万吨以上,将出现一批大型非织造布企业,在生产速度、产品品种和质量、技术等方面基本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广东非织造布技术重点发展方向是纺粘法非织造布,特别是涤纶纺粘法,多机头生产速度为300~600米/分;差别化纤维纺粘布;高档的水刺法非织造布;高档的宽幅针刺非织造布;以及开发各种产业用非织造布,如棚盖材料、栽培基材、土工布、建筑防护材料、包装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使广东省的非织造布更具国际竞争力。

中国古代棉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以及影响

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南宋是 *** 到长江流域。当时南方种植的棉花是从东南亚一代传入的木棉,结桃多,产量高。福建一代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的说法。棉花逐渐成为两宋时期重要的经济作物,这为棉纺织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当时已经有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比如“宋人《纺车图》”和“出土的南宋棉毯”,体现宋朝高超的棉纺织技术)由于棉纺织业兴起的时间不久,棉纺织品在当时居民的衣料中还不占主要地位。经过元朝特别是在明朝,随着棉花的大面积种植以及棉纺织技术的发展,促使棉纺织也兴盛起来。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说:“凡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天工开物》卷二)棉纺织业在江南的松江地区十分发达,被誉为“以棉布衣被天下”。

浙江嘉善县棉纱、棉布生产发达。当时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谣。(《浙江通志》卷一○二,物产)北方棉纺业的发展,由于气候干燥,棉绒断续,不能成缕,虽也能成布,但质量欠佳,棉布生产遇到困难。万历时,北直隶肃宁县的织工创造出提高棉布质量的方法,“多穿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檐高于平地仅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人居其中,就湿气纺织”,因而织出了高质量的棉布。肃宁县所出产的市匹,足当松江产量的十分之一,质量越来越好,其细密程度几与松江的中等品相类。(《农政全书》卷三十五)

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望采纳,谢谢

棉纺行业分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棉纺织业产业链、棉纺行业分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114Bj0EAAFSUg0.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581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7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