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传)

 2023-09-18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米开朗基罗,以及米开朗基罗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米开朗基罗简介 米开朗基罗简介 曾有史学家说:「如果把达文西的艺术比作『不可知的海底深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就是『高山崇峻的峰顶』,拉斐尔的画则是『广阔开展的平原』。」这就是三位画风的特点,也道出米开朗基罗的天才。 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他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米开朗基罗,以及米开朗基罗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米开朗基罗简介

米开朗基罗简介

曾有史学家说:「如果把达文西的艺术比作『不可知的海底深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就是『高山崇峻的峰顶』,拉斐尔的画则是『广阔开展的平原』。」这就是三位画风的特点,也道出米开朗基罗的天才。

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他睥睨同代的人,并以自己的贵族出身自豪,然而他又热爱国家、民族、同胞;他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因为他的信仰,使他在面临家里无理地索求,压榨他辛苦赚来的金钱时,在面对忘恩负义的弟弟时,他虽然愤怒,却仍选择原谅他们;他不能无视于当时教会的腐败,然而由于对艺术的执着,他和教皇起冲突后,最后还是服从教皇的权威。因为对艺术的执着,迫使他每每向现实低头,虽然他无法成为改革的影响者,从另一方面看,却是胜过他的敌人的。

1490年米开朗基罗进入罗绫索。麦第奇创办的美术学校,得以出入其宫廷,受到更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薰陶。

1494年,法军入侵义大利,佛罗伦斯人趁机发动革命,推翻当时统治的麦第奇家族,并建立平民共和国,统治者为宗教改革家萨伏那罗拉,萨氏看出义大利在财富和衰败的宗教信仰下日益堕落,便起而反抗。之前他便曾就麦第奇家族的享乐生活和教会的腐败,发出措词强烈的抨击,并警告统治阶级如不悔

改,佛罗伦斯的命运将如新约启示录中的巴比伦和罗马。他致力于道德革命,攻击教宗,支持平民 *** 的建立与共和思想。1498年萨氏以蔑视教皇的名义被处死。

米开朗基罗在政治上完全同情人民的起义,也始终对萨氏「怀着强烈的敬爱之情」,但在萨氏起义时却逃出佛罗伦斯,在萨氏被处死后,米开朗基罗也未对这位友人的死表示任何意见。他保持缄默,但无可否认的是,米开朗基罗目睹他同一时代的人为了理想而奋斗。他的内心没有挣扎吗?答案是有的。

在萨氏被处死的同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哀悼基督」像。圣母膝上抱着由十字架上取下的耶稣,她在为儿子的死而哀恸。耶稣为了世人的过错而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此时最哀痛的应当是他的母亲了。然而痛的只有那个美丽的圣母像吗?萨伏那罗拉为了匡正时弊而挺身站出,却终究敌不过当时腐败

却拥有权势的 *** 。米开朗基罗透过艺术来表达他的信仰,同时在其中寄托他对萨氏的哀思。

1504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众所周知的大卫像。大卫是以色列兴盛时期的国王,少年时曾杀死巨人歌利亚,使敌军知难而退。过去雕刻家每把大卫塑造成凯旋归来的小伙子,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大卫却是肌肉结实的成年人,手拿甩石机弦放在肩上,转头怒视前方,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他已准备迎战,纵使

双方看来实力悬殊,也毫无畏惧之意。这座雕像也道出米开朗基罗热爱祖国的心情,他在鼓舞佛罗伦斯的人民,遇强敌来犯时不要害怕,当存当年大卫保卫祖国的勇气和决心。

1505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召米开朗基罗为自己建造陵寝。米开朗基罗花了半年多时间采石后开始建造工程,甚至为此负债,教皇却听信米开朗基罗对手的谗言,认为在生前建造陵墓是不祥的,因而要他停止工程并拒付款项,拒见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在失望之余决定离开,教皇又以武力挽留之。在几番

折腾后,因米开朗基罗敌手认为他只会雕刻,不会画画,遂怂恿教皇,使其命米开朗基罗绘西斯汀大教堂天板画。

在那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失望是可以想见的。好不容易由一个和匠人地位不多的雕刻匠晋升到为教皇所重的艺术家,他怀着狂热的心和理想抱负要创造足以盖过所有前人光芒的作品,却因为教皇的三心两意而中断,不仅未拿分文,并且被迫去做一项他自认并不擅长的工作!他动笔作画之日,愤怒地写下:「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开始作西斯汀的壁画。」

米开朗基罗独力完成此项巨大工程,其过程除了健康耗损、疲累和烦恼之外,还有家里的牵绊和纠缠,从他给家里的信中可窥见一二:「(给父亲)我宁愿自己贫穷而你活着,决不愿拥有全世界金银财富而你不在人世。……不论贫与富,当和基督一起生活,如我在此地所作的那样;因为我是不幸的,我可

既不为生活发愁亦不为荣誉——即为了世界苦恼,然而我确在极大的痛苦与无穷的猜忌中度日。十五年来,我不曾有过一天好日子。」「(给弟弟)因为我为了上帝的缘故维持你的生活,因为我相信你是我的兄弟,和其余的一样。但我此刻断定你不是我的兄弟;因为如果是的,那么你不会威胁我的父亲。……」「(给三弟)我亟欲知道你的忘恩负 义……你是否明白在用我的钱,是否知道我历尽千辛万苦来支撑你们。……当一匹马在尽力前奔时,不该再去蹴它,要它跑得不可能地那么快。然而你们从未认识我,而且现在也不认识我。神宽宥你们!是他赐我恩宠,曾使我尽力帮助你们。」

米开朗基罗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画「创世纪」。我们无法想像何以艺术家在身心饱受折磨时仍能有如此壮丽的作品。画中充满戏剧性的张力,人物个个健美而栩栩如生,将造物主所创造的万物之灵完美地呈现出来。整个天花板以九幅主题画为主,以圣经创世纪的故事为题材。米开朗基罗不只是为

教皇服务,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赋献给上帝。

他的建筑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创造性,成就很高,影响很大。代表作有: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庙(1521——1534)﹑劳伦齐阿图书室前厅(1523——1526)﹑罗马的卡比多广场建筑群(1540——1644)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坛部分和穹顶(1547——1564)。

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建筑物,层次丰富,立体感很强,光影变化剧烈,风格刚劲有力,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绘画风格一致。他也善于把雕刻同建筑结合起来。常常不顾建筑的结构逻辑,有意破坏承重构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圆柱子嵌在墙内,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额枋和山花凹凸断折等,表现出一种激动的﹑不安的情绪。因此,他是手法主义的开创者。巴洛克建筑的建筑师们也把他奉为导师之一。

美第奇家庙的施工虽然没有完成,但从已完工的部分看,它的室内设计完整﹑紧凑,构图严谨和谐,呎度准确,空间整体性很强,建筑和雕刻配合完美。

劳伦齐阿图书室的前厅,也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整体性。它正中的台阶,造形富有变化,局部的曲线处理同四壁的刚劲的直线对比强烈。这是最早发挥室内台阶的雕塑性装饰效果的建筑之一。

卡比多广场在罗马行政中心的卡比多山上,呈对称的梯形,前沿完全敞开,以大坡道登山。这种形制是独创的。广场主建筑物是元老院(现今为市政厅的一部分),它的立面经过米开朗琪罗的调整,造了一座钟塔。广场一侧是档案馆(今为雕刻馆),一侧是博物馆(今为绘画馆)。它们的立面都不高大,但雄健有力。广场正中为罗马皇帝马库斯‧奥瑞利斯骑马青铜像,由地面的几何图案把它统一在建筑群的构图中。广场前沿栏杆上放三对古代石像,造成富有层次的景色。元老院前的大台阶也有雕刻装饰。这广场是建筑和雕刻的综合体,是罗马最美的广场之一。

圣彼得大教堂圣坛部分的平面是在D.布拉曼特的设计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原来是一个短臂十字形平面的集中式建筑。在造完穹顶下的鼓座时米开朗琪罗逝世,但他完成了穹顶的模型,后来按模型造成了穹顶。它直径41 9米,顶点高137 8米,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穹顶的轮廓饱满而有张力,12根肋加强了这个印象。鼓座上的壁柱﹑断折檐部和龛造成明确的节奏,有圣坛墙面上的壁柱等与之呼应。它的整体构图很完整。可惜,后来教皇下令在它前面加建了三开间的大厅和一个很深的门厅,以致破坏了大教堂构图的完整性。

1512年朱力阿斯二世谢世,米开朗基罗又签了建造其陵寝的合同,然而因为种种阻挠,陵寝最后只有摩西像和四个奴隶像完成。在这个时期中,创世纪是他献给教皇和世人,同时也是献给上帝的不朽之作,奴隶像则无异是他内新世界 *** 裸的呈现。这些奴隶像或以垂死姿态出现,或挣扎着想摆脱束缚,仿

佛只要一点魔力就能让他们变成活人;然而他们的腿部仍然紧连在石块中,他们想从石块中跳脱却是不能。这又何尝不是米开朗基罗的写照!

1515年至1527年这段文艺复兴的最后时期中,米开朗基罗没有任何作品。新教皇要他建筑麦第奇教堂,朱力阿斯二世的后人催他完成陵墓。家里也带给他很多烦恼。种种绝望更窒塞了他的想像力。他在给朋友的信上说;「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 *** 心得更厉害!」一代大师就照样枉费了十二年的盛年。

1527年罗马被西班牙攻陷,麦第奇家族被逐,消息激发佛罗伦斯人民革命意识而揭竿起义。米开朗基罗一反过去的怯懦,成为革命党的前锋,甚至被任命为城防司令官,但佛罗伦斯最后仍被教皇和德军的联军攻陷了。教皇命米开朗基罗继续完成麦第奇教堂的工程。米开朗基罗由反对麦第奇家族变成为其工

作,他的复杂心情、矛盾痛苦是不难想见的,他的艺术风格自此转为沉郁、悲壮。他屈服了吗?没有!他以他永垂青史的作品和终有一死的敌人奋战。

1534年他完成麦第奇教堂的雕刻工作,计有「朱良诺。麦第奇」、「罗绫索。麦第奇」和四座名为「昼」、「夜」、「晨」、「昏」的男女裸雕等。他以这些作品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被研究家成为当时「义大利的一面镜子」。其中尤以「夜」这座裸像最为突出。她低着头,右手支着头部,左手腋下有一表情惊愕的面具象征恶梦,弯着的左腿底下有一只猫头鹰。她虽沉睡却仍美丽,肌肉看来富有弹性,仿佛随时会苏醒并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她的祖国依样。为什么这些雕像需要取名为「昼」、「夜」、「晨」、「昏」呢?即使对有权有钱的麦第奇家族,命运之神也不会因此而多眷顾一点;生与死的距离不过是一瞬间,放在永恒里来看,生命只不过是短短的一天而已!

此时,米开朗基罗已丧失他的健康、他的精力和他的信心,他的父亲和他更爱的一个弟弟也已死去。人世间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留恋。在这些心力交瘁的年月之后,唯一能安慰这个孤独老人的,只有至有的友谊了。他倾慕加伐利利的美貌、谈吐和高尚的品德;1535年他认识维多利亚,他们在教堂的聚

会中聊天,互寄十四行诗,这位赞成宗教改革,和米开朗基罗一样强烈又怯懦的女子更为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打开信仰的门户。1541年米开朗基罗完成西斯汀教堂的祭坛画「最后的审判」,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万民都在基督面前接受审判,善者升天和耶稣和众使徒同在,恶者被打入地狱。这是米开朗基罗历经数十年人间不公平待遇,即将走到人生尽头时的控诉。他的一生一直在受苦,如基督一样,但他相信审判的那日终将到来,每个人都得向上帝交账。

1947年维多利亚过世。其后米开朗基罗雕了三座哀悼基督的像。他之所以继续雕塑,已不是因为对艺术的信心,而是为了对基督的信心,而是因为他的利与精神不能不创造。他的最后一件雕塑「龙大尼尼的哀悼基督」,可看出他对艺术已到了漠不关心的地步。他不在像从前一样注重人体美。雕像轮廓粗糙,看起来就像 *** 裸的灵魂。创作的对象不再是给世人看,而是给上帝。

米开朗基罗

(一)西方

取名寓意“天使长”的画家,米开朗基罗,带着圣徒般的宗教激情,将漫长的一生献给了艺术。

如今被尊为智者的伟人们,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发生地”,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忙碌的,普通人而已。

他曾经写过一首,描述工作艰辛的诗:

“我总这么仰着脖子,是否得了大脖子病,

就像那些到巴比伦底的猫,

喝多了抚触的河水,

我的下巴牵引着肚子,没一个正常的模样,

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弯曲向着肩,胸部如一只贪婪的枭,

画笔上滴下的颜料在我的脸上形成拜占庭镶嵌地板,

我的肚子和大腿紧紧纠缠,多谢上帝,

我还能挪动屁股,坐身体的重心,

我的腰缩向腹部的位置,臀部变成秤星,

压平我全身的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

走路摸索,踉踉跄跄。

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在后背缩短,仿佛是一张弓。

请不要见怪,我一开口便是胡言乱语,

来吧,扇动我的自尊,

我可怜的绘画!须知我不是干这行的!

他们把谁叫做画家?我?

不不不!他们找错人了!”

因此说,米开朗基罗不光精通雕塑,绘画,建筑,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下面是他创作的一首,坦诚又直率的哲理诗:

“任何一种美,

只要是为了那些有悟性的人看的,

它就比一切更接近那种发源于天国的美。

我们的灵魂均来自天国,

我那双如饥似渴寻找美丽事物的双眼,

与我那如饥似渴期待神恩拯救的灵魂,

除了对美好事物的现沉思默想之外,

再没有其他办法,使自己享受天国的乐趣。

我的生命在你

死亡在我,我的生命在你。

你摧毁我的时间。

爱是一个概念,

它与想象中的美好相连,

美德和温情与他作伴,

只有在心里才能看见。

如果时间磨灭,一切的美,

那么它的美又能留下几分?

她的美名恐怕也要随风逝去,

飞逝、消逝,任谁也无法阻拦,

或多或少……

…………”

不得不说,他的诗与雕塑相比是柔软的,充满了温情,雕塑作品是“思考智慧的凝结”“有着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而绘画作品表现出的是:热情、完美,如流动的大江大河,生命力喷薄欲出!

生命力的强弱,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是自信与热情。从生命之初,到个人与外界建立联系。谈论“爱与恨”,是一切艺术形式都绕不开的主题。

“如果我继续谈论爱,

我可以说出一百种联系,

但那仍然不代表我已说出奥秘。

心存恐惧的苦行者用脚奔跑,

爱者却如风雷电闪般移动。

根本无法相比。

当神学家还在那里

为自由与必然的问题

苦思冥索,

爱者与被爱者早已

把自己推向彼此。”

如哲人一般的“鲁米”,他的诗歌不光表现着哲学关怀,同时也进入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爱与恨的相互转化,爱的连接实现了,人对世界最完美、正面的感知。

(二)东方

追求完美,是很多艺术家的终极梦想,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宋朝属于同一个年代,了解米开朗基罗的诗歌,再讨论宋词美学,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见一斑:

“淮南皓月冷千山”――皓月,明亮,在黑夜的大背景下,渺小冷清。淡淡的光晕,目之所及,群山在墨色中冰凉。

纵然,月的“阴晴圆缺”山与万物,忽远忽近的距离变化,明暗交错,空间,时间的意义都在变幻。

人工雕琢一件艺术品,它往往是矜贵有余的。放眼欣赏,大自然描画地山川河流,不禁觉得,巧夺天工的是它,自然比人更胜一筹。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闹”字,一个“弄”字,风光无限,繁荣盛大,生机勃勃,惟妙惟肖!

因此,源于生活的诗和词,其气质和神韵,在艺术家看来,竭尽全力地追求,终其一生不为过。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是思想与热情的聚集,同时也因为他个人的天赋异禀,因此有了“极高的境界”,同时王国维也强调,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

欣赏艺术,不能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真正的境界,就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此,才能看见最曼妙的风景!

米开朗基罗生平简介,米开朗基罗历史评价,米开朗基罗怎么死的?

米开朗基罗生平简介,米开朗基罗历史评价,米开朗基罗怎么死的?

米开朗基罗·邦内罗提(MichelangeloBounara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他的作品,标志着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顶峰。他所留下的艺术遗产,成为后代无可企及的典范。这位艺术大师又是意大利的爱国志士和共和主义战士。他热爱自由、热爱祖国、勇敢反对专制、积极抗击敌人的斗争精神,也值得人们钦佩、继承和发扬。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附近卡普勒斯镇。父亲是该镇的行政长官,母亲早丧,家庭成员较多,生活并不富裕。米开朗基罗自幼就被托给一个石匠的妻子抚养。

1488年,13岁的米开朗基罗到当时佛罗伦萨最有威望的画家之一基兰达约的工场学画。这是他克服了父亲的反对才实现的。父亲本来要他拜法兰切斯柯为师,学习意大利文、拉丁文和算术。但米开朗基罗对艺术有所爱好,在老师的支持下,说服了父亲,跟基兰达约签订了学徒契约。按照契约要学三年。事实上他只呆了一年多,又转到圣马可修道院中美第奇的“庭苑”学习。美第奇的“庭苑”,真是一所美术学校,搜藏了大量古典的和佛罗伦萨的现实主义艺术品。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学了三年,接触人文主义学者、学习和临摹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这些对他的文学修养、美术思想、艺术创作都有深刻影响。罗伦索·美第奇死后,米开朗基罗遭到他儿子的冷遇,被迫于1492年前往圣斯比利托修道院,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

1494年,在意大利国土上暴发了西班牙与法国的“意大利战争”,法军侵入意大利,美第奇统治者准备投降。佛罗伦萨人民举行起义,推翻美第奇家族统治,建立了多明我派僧侣萨伏那罗拉领导的共和政治。这次起义于1498年失败,萨伏那罗拉以异端罪名被处死。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长达50余年,作为主要战场的意大利遭到很大的破坏。因此,赶走外国侵略者、统一祖国是当时意大利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米开朗基罗的许多作品,往往通过宗教神话的题材,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这个愿望。

1494年起,米开朗基罗先后居住于佛罗伦萨、威尼斯、波伦亚等地。1496年,他自佛罗伦萨首次到罗马寓居,历时五年。他的一些雕刻名作就是到罗马以后开始创作的。其中最有名的是《巴库斯酒神》和《哀悼基督》。前者以古代神话为题材,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曾出现过,其艺术手法也没有超出古典范围。后者为一大理石群像,塑造了一个极其恬静、典雅而在沉思、哀悼着的 *** ——圣母玛丽亚,她默默地俯视着抱持在双膝上的儿子——死去了的裸体基督。作者通过面容和衣褶的处理,能使观众把注意力从人物的外表转向内心的感情,给人以既悲哀又优美的感觉,甚至优美胜过悲哀。这是大师全部雕刻中最富于优美感和抒情趣味的作品。它制作于人民起义领袖萨伏那罗拉被教皇逮捕处以火刑后,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起义领袖的同情和追念之情。当它陈列在罗马圣彼得柱廊大厅时,全城轰动起来,人们认为这一杰作肯定出自某名家之手,绝没想到是一个刚满25岁的青年的作品。米开朗基罗为消除疑惑,就在塑像圣母肩头的衣带上刻上“作者:米开朗基罗·邦内罗提”。这是他唯一有落款的作品。

1501年,米开朗基罗又回到佛罗伦萨。在这里居住的五年时间内,他制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的《大卫像》。这是一座高达5米半的裸体青年塑像。全像姿态站立、左腿向前、左手握着肩上的投石机弦,脸情坚毅,侧过头来注视着前方,似乎看准了目标,准备给敌人以决定性的打击。这是一个准备坚决为正义事业奋斗的战士的形象。他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想,寄托着当时意大利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一个能够驱逐侵略者、统一国家的英雄人物的渴求。这一塑像完成以后,佛罗伦萨 *** 特地组织了一个由著名的艺术家参加的委员会,研究它的安放位置。经过长时间的争论,最后尊重作者的意见,确定安放在佛罗伦萨共和国 *** 大厅前面的广场上。今天,在佛罗伦萨市政厅前还照样放着大卫像的仿制品(原作移藏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大卫像》的完成,表明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成熟,标志着他艺术创作上成熟期的开始。米开朗基罗从此被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雕刻家。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受教皇优里乌斯二世之召,赴罗马设计教皇陵寝。为此,他亲自到克拉腊山去采石,经过几个月的选取和运输,整个教皇宫廷堆满了大量的优质石材。后因有人嫉妒,说了米开朗基罗的坏话,教皇听信谗言,疏远了他,甚至连采石款项也不予支付。当米开朗基罗进宫请求补偿运输费用时,教皇竟命令人把他轰出门外。这件事对米开朗基罗教育很深,使他丢掉了对教皇的幻想。这种认识在他以后的作品中充分反映出来。

1508年,教皇宫中的西斯廷教堂里要画壁画。这时的米开朗基罗是著名的雕刻家,但不是绘画家。一些嫉妒他的人,故意提出要米开朗基罗来画,企图让他出丑。米开朗基罗一再声明,他是雕刻家,绘画不是他的本行。但教皇固执地坚持要他画。米开朗基罗推辞不下,被迫接受了任务,不得不放下刻刀,拿起画笔来。就在动笔的那一天,他愤慨地写道:“1508年5月10日,我,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开始作西斯廷的壁画。”从此时起直到1512年10月31日止,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历时4年又5个月,他绘制了面积达530余平方米的教堂拱顶画。在全长40.5米、宽13.2米的宽阔的拱顶上,米开朗基罗展现了自己非凡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才能。他把原来只准备画图案花纹的拱顶中央部位作为表现中心,将它分成九格,画了九幅连续性的画,表现旧约《创世纪》故事。在每格的四角,画上裸体人物。在拱顶中央部位的左右两边的八个三角挡内画着基督的祖先。中央部位与这三角挡之间又画了12个形体最大的人物。在拱顶四角的四个大三角挡内画了四个圣经故事。所有的人物、故事都通过建筑物的装饰纹样区别开来,但整个画面竟形成一个整体。画成以后,轰动了整个意大利,被一致公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美术作品。这幅巨大的画卷是对人的颂歌。虽然画的是上帝、预言者们以及其他神话人物,却没有任何神秘主义色彩,他们都是活生生地充满力量与感情的人,整个画面展示着人文主义者理想的英雄人物的聚会,使观赏者们赞叹不已。甚至连达·芬奇在它面前也沉思不语而感到了自己的衰老。拉斐尔则称赞说:“米开朗基罗是用着同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

辉煌的成绩来自艰苦的劳动。米开朗基罗要在离地面近20米的高处,在530余平方米的天花板上,画出343个各式各样的人物,劳动的强度和难度是很大的。他爬上高而危险的脚手架,仰着脖子,两眼向上,日夜不停地工作。在完成了这拱顶画后,米开朗基罗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描述他的劳动情况:

我的胡须翘上天,颈背下陷

与脊骨毗连;我的胸骨突起

好象一把竖琴;

厚厚的颜料,倒在脸上,

恰似五彩的织锦……

米开朗基罗在完成了这幅伟大的美术作品后的次年——1513年,又开始制作教皇优里乌斯二世陵墓雕刻。在为数众多的雕像中,特别著名的是《摩西像》。它是一座高达2.55米的塑像,是米开朗基罗化了整整四年时间完成的杰作。雕像表现了摩西对由他带出埃及的犹太人忘记苦难,崇拜金牛犊的行为的愤怒、轻蔑和痛苦。如果说《大卫像》表达了米开朗基罗驱逐外敌的愿望的话,《摩西像》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意大利内部的混乱、不觉悟以及背叛行为的痛恨。

米开朗基罗在进行优里乌斯二世陵墓雕刻工作的同时,还接受新教皇利奥十世的强迫任务——制作美第奇家庙的雕刻。1527年,佛罗伦萨再次爆发人民起义,反对美第奇家族及外国侵略者。教皇和西班牙 *** 调集大军围攻起义者,于是发生了1529-1530年的佛罗伦萨保卫战。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是一个热爱自由、崇尚共和政体的人物。他直接参加军队,投入战斗洪流。在这场保卫战中,他被委以佛罗伦萨卫戍总监,负责城防工事的修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他以极大的热情把它担当起来,经常到各处巡视。这场保卫战最后失败,美第奇家族恢复了统治,米开朗基罗被迫过了一段隐蔽流亡的生活。

1534年9月,米开朗基罗为摆脱美第奇统治的迫害来到罗马。从此,他再没有回到过自己的故乡——佛罗伦萨。

在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及后继者保罗三世相继委托米开朗基罗绘制西斯廷教堂的祭台画《末日审判》。米开朗基罗推诿不掉,自1535年末到1541年10月,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杰作。大师用他那超人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在将近200平方米的画面上,画出了人物众多、构图完整、情节复杂的伟大壁画,表现了末日审判的情景。一切生者和死者都出现在上帝面前经受审判。米开朗基罗在此要发泄出自己的悲痛、倾诉出自己的内心,他要把他所知所见的一切尘世间的丑恶、虚伪放到神的正义天平中去。他把教皇尼古拉三世画在被判罪的一群罪人中间,公开表示与当时反动意识的冲突。画中人物不沦是犯罪的恶灵还是积善升天的善灵,都有健康强壮的体格,栩栩如生,“就好象现实中所存在的一模一样”,全无基督教的感情和道德观念。

米开朗基罗完成了上述两幅大型壁画后,名声大振,成为当时闻名的大画家。1537年,他在绘制《末日审判》之际,佛罗伦萨统治者亚历山大·美第奇大公被刺。人们感谢那个刺客为民除害,认为他是反抗暴君的英雄人物。为了追忆这个英雄,米开朗基罗制作了布鲁塔斯(刺杀凯撒的英雄人物)胸像。塑像显示出作者赋予的坚强的意志、高傲的性格以及为争取共和与自由而斗争的神态,反映了米开朗基罗的理想。

米开朗基罗生命的最后20年,主要从事建筑事业。他从1546年起设计和主持圣彼得教堂的建筑工作,担任该教堂的建筑总监。教堂的全部建筑虽是在他死后由他的后继者完成,但建筑设计图全部由米开朗基罗制订。它是现存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代表作。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极为重要的作品,影响着后来欧洲的教堂、大礼堂的建筑。至今,这座高达132.5米的教堂圆顶,几乎在罗马城内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

此外,米开朗基罗还在1547年参加了罗马法尔涅塞宫的建筑;1550—1559年,设计圣卓凡尼·第·福林蒂尼教堂;1562年绘制罗马庇护门大门的图样;自1546年直到临终从事罗马卡比托利亚广场建筑群的设计。这座位于罗马中心的广场建筑群中,有供举行典礼用的广场,广场中心塑造了具有古代风味的骑雕;至今它也是罗马最漂亮的、格局相称的建筑。米开朗基罗在这些建筑的设计、施工中,显示了对建筑业务的精深造诣,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师。

米开朗基罗一生勤奋,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创作了以“悲痛”为主题的三个群雕。在此以前,米开朗基罗的不少作品饱含着忧伤,但没有悲剧成份。在这最后几年里的作品里,悲剧成份,成为它的标志,这是他内心深处的全部悲剧的自我表达。

1564年2月18日,雕塑家、绘画家、建筑师、意大利的爱国志士米开朗基罗死于自己的工作室里。终年89岁。教皇原想把他安葬在圣彼得教堂。而米开朗基罗故乡的人们,设法把他的尸体偷偷地运了回去,隆重地安葬在佛罗伦萨的名人墓地——圣克罗切教堂。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0051745

米开朗基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米开朗基罗传、米开朗基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15cBj0EAAFQVwU.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9024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361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