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鞍马尘(少年鞍马尘故事)

 2023-09-08  阅读 13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少年鞍马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少年鞍马尘小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阮郎归》诗词鉴赏《阮郎归》诗词鉴赏1 《阮郎归》原文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寻堪和梦无。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

今天给各位分享少年鞍马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少年鞍马尘小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阮郎归》诗词鉴赏

《阮郎归》诗词鉴赏1

《阮郎归》原文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寻堪和梦无。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在技巧上自有特色。作者在词中运用层层开剥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情感矛盾逐步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当中不可解脱的一种深沉的痛苦。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谓往昔所用香粉虽给人以残旧之感,但物仍故物,香犹故香,而离去之人的感情,却经不起空间与时间考验,逐渐淡薄,今不如昔了。上片歇拍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和延伸,举出人不如物、今不如昔的事实,那就是行人春天初去时还有几行书信寄来,到了秋天,书信越来越稀少了。上片四句,即物思人,感昔伤今,抒写了女主人公对行者薄情的满腔怨恨。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女主人公夜间的愁思,抒写其处境的凄凉、相思的痛苦。

过片两句,写词中人的情感体验,赋予客观的物象——衾与枕以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主观情感,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渲染得淋漓尽致。这里写衾与枕而着眼于凤与鸳,还有其象征意义,是词中人因见衾、枕上绣的凤凰、鸳鸯而想到情侣的分离,以凤凰失侣、鸳鸯成单,来暗示自己的处境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愁肠”一句,是其人在愁肠百结之际希冀在酒醉中求得暂时的解脱,这是她可能找到的消愁的办法。但这里只说“待酒舒”,未必真入醉乡,而酒也未必真能舒愁。联系下两句看,其愁肠不仅未舒,更可能徒然加重相思之情和幽怨愁恨。

结拍两句,写一觉醒来时的空虚和惆怅。既然人已成各,今已非昨,而又往事难忘,后会难期,那就只有在入睡之际,寄希望于梦中与相思之人重温旧情了。尽管梦境幻而非真,虚而非实,梦回后反而会令人惘然若失。但梦里倘能相见,总也聊胜于无。可是,最可悲的是,夜来空有相思,竟难成梦,连这一点片刻的虚幻的慰藉也得不到,就更令人难以为怀了。

这结拍两句是层层逼进的'写法。上句说已看穿了梦境的虚幻,似乎有梦无梦都无所谓,绝望之情已跃然纸上,而下句一转,把词意又推进一层。从下句再回过来看上句,才知上句是衬垫和加重下一句的,也可以说是未发先敛,欲擒故纵,从而形成跌宕,显示波澜。这种写法,有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之妙,将女主人公的一腔怨情抒写得撼人心魄,读来使人为之销魂。

冯煦在《六十一家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此词即堪称用语浅淡,味致深浓。作者在词中采用层层深入、步步紧迫的手法,将思忆之情、怨恨之痛抒发到无可回旋的地步,使人产生异样的黯然情绪,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阮郎归》诗词鉴赏2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1)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

(2)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的情感。

《阮郎归》诗词鉴赏3

阮郎归梅词

苏 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 ①儿家:我家。

1.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热烈景象,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春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4分)

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让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4分。)

《阮郎归》诗词鉴赏4

阮郎归·有怀北游

张炎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瞥然飞过水秋千。

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

莺房几醉眠。

醉中不信有啼鹃。

江南二十年。

鉴赏:

张炎经历国亡家破的惨变后,誓做大宋遗民,不为元朝作事。他一生都在追求那种隐居山中隐士生活。一生中为躲避元朝廷的征召到处流浪。仅有一次,约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九月,张炎为元朝廷逼召,与好友曾心传(遇)、沈尧道(钦)一起由杭州到大都,为元宫延缮写金字藏经,次年春天完成即返杭,此次入京约有半年的光景。这就是词题中所说的北游。此次北游,给词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他离开京都后很长时间,还是念念不忘。这首《阮郎归》就是他在离京二十年之后写的追怀他那次京都生活的小词。

《阮郎归》诗词鉴赏5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试题】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案】

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xx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卷Ⅰ)

【鉴赏】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马鞍尘”全文及注释

你好!

辛弃疾

的~~我记得~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

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诸葛亮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由金兵时的潇洒风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马鞍尘”全文

首先是

挥羽扇,

整纶巾,少年鞍马尘,不是少年马鞍尘

这首诗是辛弃疾的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用的是苏轼“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典,但苏轼写的却是三国时周瑜赤壁之战的情景

辛弃疾《阮郎归》 赏析

辛弃疾是北宋大词人,一生写过很多重要的诗作,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以下是阮郎归 辛弃疾 赏析,大家可以通过赏析来了解这首诗的内容,下面是原文以及翻译和阅读答案,欢迎参考~!

原文: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作者: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阮郎归 辛弃疾拼音:

shān qián dēng huǒ yù huáng hūn ,shān tóu lái qù yún 。

zhè gū shēng lǐ shù jiā cūn ,xiāo xiāng féng gù rén 。

huī yǔ shàn ,zhěng lún jīn ,shǎo nián ān mǎ chén 。

rú jīn qiáo cuì fù zhāo hún ,rú guàn duō wù shēn 。

一: 阮郎归 辛弃疾阅读答案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析。

答案: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写出了意境凄冷,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

2.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运用对比或用典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与郁愤。

二:问题及答案

【注】①张处父,词人好友。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作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昏暗凄清的画面,“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霎那之间的昏暗景象;“鹧鸪声里数家村”通过鹧鸪声声,营造凄凉之境。

2,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描绘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运用对比、用典手法,刻画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泊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

3,词作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①漂泊不定的凄苦,②前途茫茫的忧虑,③遇见故人的欣喜,④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写到点即可)

三:问题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2) 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3)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

(4)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的情感。

四:问题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和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请结合上阙作简要析。

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而“潇湘逢故人”传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欣喜,答出这一点也可给)

使用了对比、用典的手法,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意对即可)

五:问题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南宋淳熙六年(年)或七年,辛弃疾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

②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汇合之后称潇湘,这里指耒阳地区。

1.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请简要析。

2. 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析。

参考答案

1、欲”。它巧妙的写出了黄昏时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

2、用典 下阙用了三个典故:第一,诸葛亮指挥战斗的形 象。借此暗示自己当年抗击金兵时潇洒风度,抚今追昔,感慨不已。第二,《楚辞》中的《招魂》篇。借此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举难以实现的满腹哀怨与牢骚。第三,杜甫诗中“纨绔不锇死,儒冠多误身”(《奉曾韦丞相丈二十二韵》),表现对议和派的强烈控诉,以及自己一身落魄蹉跎的痛苦心境。

阮郎归 辛弃疾翻译 :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少年时也曾学诸葛亮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阮郎归 辛弃疾字词解释 :

1、耒阳:县名,即今湖南耒阳。

2、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常主军事。

3、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

4、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5、遭:路遇。

6、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

7、鞍马尘:指驰骋战马。

8、憔悴:指衰老。

9、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

10、身:自己

阮郎归 辛弃疾中心思想 :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他乡遇故人的具体环境,透露出作者的凄凉处境和忧愤心情。词的`下片写情,描写他在故人面前倾吐表情,表现了他的内心矛盾和痛苦。

阮郎归 辛弃疾背景 :

淳熙六年至七年(1179~1180),辛弃疾正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阳道上,遇到了故友张处父,倾盖相接,把襟话旧,写下了这首词。

阮郎归 辛弃疾赏析 :

上阕头两句,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南宋议和派当权后,排斥忠良,陷害贤能,使得朝政黑暗,词人抗金救国的理想,难于实现。因此他在另一首词中写道:“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而此词的这两句,用昏暗的夜色,与山头飘来飘去的浮云,构成一种暗淡浮动的意象,巧妙地与词人的心理状态结合。首句“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令人寒心。作者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衬托他的凄凉心境。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随着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潇湘逢故人”,化用梁代柳恽的诗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江南曲》),承上启下,紧扣词题。

下阕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的悲鸣。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诗人资料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辛弃疾 感皇恩

《感皇恩》

作者:辛弃疾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感皇恩》词,向来有不同的解释。

作者自题曰: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但粗读全词,似乎与悼念朱熹一事没什么关联。因而有人认为,这首词纯是抒写作者读《庄子》的感想,并无追悼朱熹之意,题目中闻朱晦庵即世六个字可能是后人妄增的。而邓广铭先生在《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批驳这种说法,认为:前片云云,自是读《庄子》之所感,后片之白发句,则明是闻故人噩耗而发者,而子云以下诸语,更为最适合于朱晦庵身分之悼语。这就是说,前片是作者读《庄子》之所感,后片是悼念朱熹,把一首词分作两截来理解。我以为,这一说法似乎也欠妥,它实是作者对《庄子》有新的领悟,由此而赞。又朱熹文章的不朽,以表对故人的思念。

词的上片案上数编书五句,是说自己熟读老庄之书,口头上也会说忘言始知道那一套玄理,而实际上未能做到忘言。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作者是一位词人,平时不废吟咏,这不是与忘言知道产生明显的矛盾了吗?这几句表面上似乎自嘲,实际上是对老庄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读老庄之书乃意有所寄,而并非真的信仰老庄那一套。另一方面,就老庄本身来说,他们一面提倡什么忘言知道,一面却又着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从这两层意思不难体会到作者这里实际是在批评老庄的忘言知道是虚伪的。话说得非常深曲。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暗示作者对老庄哲学有了真正的体会,不受其惑,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一样。这两句以景喻情,不着痕迹。下片一壑一丘三句,写自己放浪山林的隐退生涯,显得语淡情深,似旷达而实哀伤;尤其是白发多时故人少一句,感情真挚,语意深邃。白发多,是感叹岁月蹉跎,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嗟己悼人的情怀。这样,词的语气也就自然地过渡到对朱熹这位故人的悼念。子云何在四句,是以继承儒家道统的扬雄相比,称道朱熹的文章着述将传之后世。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片貌离神合,命意深曲而仍有踪迹可寻。从表面上看,正面悼念的话没有几句,其实,通篇都渗透着追悼之意。不论正说、反说、曲说、直说,其主旨都归结到立言不朽。所以说,辛弃疾这首短小的悼人词,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在艺术手法上是相当成功的。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诗词

1、《破阵子》

菩萨丛中惠眼,硕人诗里娥眉。

天上人间真福相,画就描成好靥儿。

行时娇更迟。劝酒偏他最劣,

笑时犹有些痴。更着十年君看取,

两国夫人更是谁。殷勤秋水词。

2、《破阵子》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

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後歌。

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

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

天寒将息呵。

3、《减字木兰花》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

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

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4、《减字木兰花》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

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

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

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5、《减字木兰花》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

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稀。

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

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6、《江城子》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

可怜人。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

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

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

拼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

7、《金菊对芙蓉》

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

正零瀼玉露,淡荡金风。

东篱菊有黄花吐,对映水、几簇芙蓉。

重阳佳致,可堪此景,酒酽花浓。

追念景物无穷。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

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

除非腰佩黄金印,座中拥、红粉娇容。

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锺。

8、《锦帐春》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

把旧恨、新愁相间。

五更风,千里梦,看飞红几片。

这般庭院。几许风流,几般娇懒。

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

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9、《酒泉子》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

断人肠。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10、《兰陵王》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後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

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

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後期长绝。

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

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11、《兰陵王》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遇合。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着。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12、《浪淘沙》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唱着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13、《浪淘沙》

金玉旧情怀。风月追陪。

扁舟千里兴佳哉。

不似子猷行半路,却棹船回。

来岁菊花开。记我清杯。

西风雁过瑱山台。

把似倩他书不到,好与同来。

14、《浪淘沙》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

15、《恋绣衾》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

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

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16、《柳梢青》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

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

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17、《柳梢青》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

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

休采药难。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18、《柳梢青》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

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

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

19、《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20、《清平乐十六首》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

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21、《踏歌》

攧厥。看精神、压一庞儿劣。

更言语、一似春莺滑。

一团儿、美满香和雪。去也。

把春衫、换却同心结。

向人道、不怕轻离别。

问昨宵、因甚歌声咽。

秋被梦,春闺月。

旧家事、却对何人说。

告弟弟莫趁蜂和蝶。有春归花落时节。

22、《踏莎行》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

长沮粲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23、《鹊桥仙》

八旬庆会,人间盛事,齐劝一杯春酿。

胭脂小字点眉间,犹记得、旧时宫样。

彩衣更着,功名富贵,直过太公以上。

大家着意记新词,遇着个、十字便唱。

辛弃疾的古诗

辛弃疾的古诗

1、《西江月》

八万四千偈後,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栽冰着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2、《江郎山和韵》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3、《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4、《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阮郎归》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6、《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7、《送剑与傅岩叟》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8、《定风波暮春漫兴》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9、《蝶恋花送佑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0、《临江仙》

窄样金杯教换了,房栊试听珊珊。

莫教秋扇雪团团。古今悲笑事,长付後人看。

记取桔槔春雨後,短畦菊艾相连。

拙於人处巧于天。君看流水地,难得正方园。

11、《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12、《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13、《阮郎归》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14、《丑奴儿采桑子》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15、《清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6、《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

风摇翠竹,人去后,

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

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17、《元日》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8、《西江月》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19、《鹧鸪天》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20、《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1、《霜天晓角》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22、《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行尽桑麻九英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23、《念奴娇赋雨岩》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作真闲客。

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

24、《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25、《浣溪沙》

台倚崩崖玉灭瘢。青山却作捧心颦。

远林烟火几家村。

引入沧浪鱼得计,展成寥阔鹤能言。

几时高处见层轩。

26、《鹊桥仙》

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

看看有诏日边来,便入侍、明光殿里。

东君未老,花明柳媚,且引玉尘沈醉。

好将三万六千场,自今日、从头数起。

27、《卜算子齿落》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8、《玉真书院经德堂》

平生经德几人知,莫忘当年两字师。

绝代本无空谷叹,逢人且觅镇山诗。

千章古木阴浓处,万卷藏书读尽时。

却把一杯堂上笑,世间多少噉名儿。

29、《醉花阴》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30、《霜天晓角》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辛弃疾 喜迁莺

《喜迁莺》

作者:辛弃疾

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

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

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

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年间(1200年),这一年,辛弃疾61岁,第二次被免官在家闲居。他的好友赵晋臣,各不迂,宋朝宗室成员,他曾经担任过直敷文阁学士,所以他又叫敷文,1200年,他也被罢官在家,这年夏天,赵晋臣作了一首芙蓉词给辛弃疾作寿,辛弃疾便以此词答谢。

这是一首咏物词,思路很清晰:上片以咏荷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抒情不离荷花,咏荷为抒情铺垫,和那种纯以状物工巧见长的咏物词有所不同。

上片赞赏荷花。首句点明时令,暑风凉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大好时光。以下用一爱字带出亭亭五句,正面描绘水上莲荷的美好仪态。满地莲叶,耸出水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似无数绿衣侍者持节而立。在这一群绿衣持者的簇拥下,千朵荷花,竞相怒放。她们或时隐时现,如含羞少女,犹抱绿叶半遮面;或参差错落,姿态万千,似各怀妒意而争美赛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醉的水上绿叶红花图啊!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这两句用事。六郎,系指唐张昌宗。张昌宗、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于武后,贵震天下,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貌比六郎,则用杨再思语。史称杨再思为人佞而智。张昌宗以姿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 *** 类如此。(《新唐书杨再思传》)以清水芙蓉之质,竟为一宠妃作衬托的工具,岂不叫人痛心?以张昌宗辈 *** 之尤,岂能与芙蓉相比洁白?所以,词人用堪恨、谁洁两组词语,一方面表示对潘、张之流的鄙弃,一方面也就突出了荷花的质洁品高。前五句写荷花的姿态美,这两句是写荷花的品格美。潘、张之流既不足道,那么,谁有资格能和芙蓉相提并论呢?唯有白鹭。白鹭浑身皆白,象征着纯洁无邪;一生往来水上,意味着超尘忘机。谢惠连有《白鹭赋》赞曰:表弗缁之素质,挺乐水之奇心。又因它风度翩翩,杜牧《晚晴赋》曰: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词中白鹭两句兼含二义而以后义为主。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犹如公子佳人双双并肩而立。白鹭入图,平添出不少生机与美趣,真是妙笔生花。

下片抒情,多半采用楚辞诗句,而又一意贯之。

休说七句本来来自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和交不忠兮怨长等句。原意为到水中去采缘木而生的薜荔,到树梢去摘水上开花的芙蓉,岂能成功。

男女各怀心思,媒人来回折腾,也是徒劳无功,双方爱之不深,必然容易决裂。这是隐喻楚王听信谗言,亲佞远贤,使屈原有志难酬。千古两句采用《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意谓屈原之世虽已去远,但其《离骚》却流传千古,至今犹自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词人赞美屈原有荷花那种出于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赞美他精神不朽,流芳百世。同情他君臣异心的不幸遭遇,和赍志以殁的悲剧结局。尤其令人愤慨不已的是,这一切居然自古而然!所以词人在下片一开头就用休说一词表现感情上的激愤,结拍又用都休问一句承转跌宕:一切都休再提说了吧,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殷英童《咏采莲》诗云: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这里的露荷翻叶,是借喻倾杯式的豪饮。词的结尾很是干净利索,既巧妙地紧扣咏荷题目,又将自身满腹牢骚不平之气一吐而尽。

好用事,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人或讥其掉书袋,或褒其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楼敬思语。《词林纪事》引),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刘熙载《艺概》)。就这首词的用事来说,颇见特色。不仅多而奇,而且一意贯串,寄托遥深。上片用步衬潘娘、貌比六郎两个典故,下片大量运用楚辞入词,都是用得贴切而意深。潘张因为长得俊美而受君王宠爱,屈原却因品质高洁而被楚王流放,世上哪有这等道理!是以细读堪恨、谁洁、休说、休问诸句,但觉其中激荡着一股愤郁不平之气。辛弃疾生平以复国自许,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不想两次被免落职,赋闲田园,正所谓报国有志,请缨无门。因此,当他握笔作词时,常常借古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这也正是辛词好用事的缘故吧。

少年鞍马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少年鞍马尘小说、少年鞍马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174Bj0ADQFXVQM.html

标签:鞍马少年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339秒, 内存占用1.81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