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大明帝国漫画)

 2023-09-20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明帝国,以及大明帝国漫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大明帝国走向崩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研究明朝灭亡时,人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以及内部党争上,而忽略了明朝末年白银的进口骤减这一事实。其实,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美国学者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即证实了这一点:1620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明帝国,以及大明帝国漫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大明帝国走向崩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研究明朝灭亡时,人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以及内部党争上,而忽略了明朝末年白银的进口骤减这一事实。其实,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

美国学者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即证实了这一点:1620年至1660年间,欧洲市场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到沉重打击。中国尽管与欧洲相距遥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欧洲贸易衰退之前,停泊于马尼拉的中国商船每年多达41艘,到1629年降为6艘,加之当时与中亚贸易的萎缩,新大陆输人中国的白银大大减少了。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正值长江下-游地区高度商品化的经济急需更多白银以对付通货膨胀之时,白银流人更是两次被严重阻断,中国的白银进口量骤然跌落。

明朝的货币是白银,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不是白银的主要生产国,白银大量依靠进口。魏斐德在著作中写道,在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人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人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33750-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人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86250公斤。而且马尼拉不是南美洲白银进入中国的唯一门户,还有一部分从澳门、台湾、东南亚进人中国。艾维斯估计,从阿卡普尔科运到马尼拉的白银平均每年143吨,仅1597年就有345吨。一个不富藏银的国家,竟然选择银作为自己的货币,是一件把金融命脉委于他人的荒唐之事。

白银的骤然减少对明朝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呢?明末叶梦珠所著的《阅世篇食货一》中记载,崇祯壬申五年(16 32年)“白米每斗一百二十文,直银一钱,民间已嫌其贵”,十一、十二年“斗米三百文,计银一钱七、八分,识者忧之”,十五年春,主时钱值日落,每个值银不过四钱几分。白米每石文银五两,计钱一十二千有奇”。顺治三年(1646年)“斗米几至千文”,四年“白米每石文银三两,”六年“大熟,糯米每石价止一、二两,珠米每石九钱,白米每石价一两耳”。也就是说,如以铜钱计,崇祯时l 0年间米价上涨了10倍,银价上涨了5倍。鉴于粮价是中国物价的基本指数,即便加上战争及灾荒因素,也较同时欧洲物价上涨的三到四倍更为严重,尤其是白银和铜钱比值的变化。白银和铜钱比值在短短几年内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不可能与当时进口白银骤然下降无关。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写道:明朝末年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可能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在长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地区,通货膨胀导致谷价暴涨,给当地,城镇居民带来了极大灾难。1635年至1640年白银进口量骤减期间,由于国际丝绸贸易萎缩,浙江北部的湖州等丝绸产地迅速衰落。与此同时,罕见的自然灾害席卷中国大地,接连不断的饥荒,伴随着蝗灾和天花,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经过这场浩劫,晚明的人口总数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的严重下降恰恰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同时发生,仅这一点便足以使历史学家们相信,中国也被卷入了l7世纪那场困扰着地中海世界的普遍危机。

三吴一向为出口贸易区的中心地带,亦为国赋之重点,此刻已因外贸受阻及灾荒频仍而无暇自顾,因白银流人而获得的利益亦大打 *** 。宋明以来,国家财赋“取诸东南,用之西北”的传统做法也受到挑战,盖“东墙”既已穷绌,何以补缀“西墙”?所以,崇祯困坐深宫,成天为饷银发愁。虽然白银进口的骤然减少,使明朝的经济重地遭受重大打击,而且使明朝的财政进一步恶化。但白银进口的骤减只是明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而已,并不能使明朝这一偌大的帝国崩溃。毕竟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是在帝国的西北而不是东南爆发。那么,西北的农民起义爆发与白银有何关系呢?

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很多,如天灾、 *** 、生态环境等,但人们往往忽视了白银对西北的严重伤害。明朝时,白银的主体从南方流人京师,从京师流人东北边防,又从东北回流南方。作为传统的粟麦作物区,西北缺乏原棉和生丝,而中国正是用丝绸和瓷器去换国外的白银。这样,处于市场边缘的西北、山东半岛等地成了白银所灌溉不到的蛮荒地带。“一条鞭”法实施后,把国家税收折合为白银来征收,这使农民陷入了任人宰割的被动局面,即使丰收之年也难免凶厄,“为纳粮不得不以谷易银”。“丰年而卖其妻子者,唐宋之季所来尝有也。今来关中,自鄂以西至于岐下,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何以故?则有谷而无银也,所获非所输也,所求非所出也”(《顾炎武亭林文集》)丰年都得鬻妻卖子,稍遇灾荒便难以活命,如此,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在西北就绝非偶然了。

白银还导致了明末空前的粮食危机,对白银的追求和外向型的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明代的经济和生产活动向着专业化、商业化、跨国、跨区域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如松江地区,随着国内外对棉布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改行从事全日制的纺织和棉布贸易。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却对国家的粮食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有着“苏杭熟,天下足”美称的江南粮食生产成了问题。l7世纪40年代,即使是丰年,南直隶、浙江地区的人们也要靠 *** 生丝、原棉、棉纱和棉布来购买粮食,“一条鞭”法实施之后,还要用银两来缴纳赋税和地租,偿还贷款。而在交通运输手段比较落后的时代,粮食生产的区域化和市场化很容易造成粮食危机。这样一来,由天灾造成的粮食短缺的问题因粮食的市场化被大大放大了,那些市场化最彻底的富裕地区根本无法抵御粮食危机,因为这些地区不生产粮食,粮食要跨区域去买。因此,富裕的江南地区遭受打击最为严重,1640年左右,苏州地区每斤大米的价格升到了 l00个铜钱,大批人饿死,许多豪宅 *** 而无人问津。

大量的白银流人给明朝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明朝面对白银提出的挑战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忽视了货币安全和粮食安全,最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好好发展起来,反而使帝国走向了崩溃。

大明帝国是干啥的

明朝(1368年 [1] ―1644年 [2]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3-4]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5]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6]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 [7] ,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8]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9] ,以应天府为陪都。 [10-11]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12]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4]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13-15]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 *** 。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 *** ,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16]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17]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18]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19]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20] ,还曾收复安南 [21] 。 [22-24]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25]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 [26] ,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27-28]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29]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30-31] 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 [32] ,《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浅从大明帝国,论"皇帝”与“人才”

    “皇帝”一词由秦王赢政首创。他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便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从此"皇帝"取代“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众所周知,一位好皇帝是历朝历代的每一个统治者所追求的梦想。但是,历史证明,一位“好人”是做不了皇帝的。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过于柔弱和仁慈,在削藩问题犹豫不决以致皇四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从而拉开了长达四年的叔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最终,朱棣抢得皇位。

      虽然说这个做法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但是,不得不承认“坏人”朱棣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他关爱百姓和民间疾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他平定天下,还迁都北京,修成《永乐大典》,沟通南洋,威震四海。

      不可否认,朱允炆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但是,他却没有朱棣流芳百世。何如?可能是由他本身决定的。一位优柔寡断而另一位杀伐果断。有时候,柔难以克刚啊。

    在治理国家中,除了统治者皇帝本身的因素,人才还是很重要的。明朝在经历了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再加外来侵扰,导致明朝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北京保卫战”挺身而出与瓦剌军巧妙周旋,大明帝国转危为安。

      不论是“明朝第一才子”解缙,穷但意坚的杨士奇,还是足智多谋的杨荣,抑或是临危不惧的杨溥,英勇无畏的戚继光....都为大明帝国添上了不一样的风采。正是因为有了这群人才,大明帝国才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其实,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靠皇帝个人,还依靠人才。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鱼,离开了河流便会慢慢死亡;国家,离开了人才便会危机四伏。国家的方向掌握在领导人手中,而国家的未来掌握在人才手中。

      功成名就时应居安思危,保持初期那种奋勇向前的精神状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严以治吏,防腐戒奢,顺应潮流,善用人才。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相信领导人能处理好与人才的关系,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展现美好的蓝图。

朱元璋开创的大明帝国,究竟强大到何种地步?简直不敢相信!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从一个农村吃不饱饭的放牛娃到一国的开国之君,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赶跑了蒙古人统治的蒙元朝廷后,又通过数次大战,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 *** ,一统华夏,终于创建大明王朝。

朱元璋自己做梦都也没想到,自己一手创建的大明王朝后来居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当时,明朝的军事实力当之无愧NO.1。明朝巅峰时期人口将近8000多万,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几乎占据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由于人口众多,大明始终维持着数百万的正规军,军队配置也是全世界更先进的,尤其是大明的神机营,装备着全世界更先进的火器装备。大明的水师部队就豪华了。不仅吨位碾压全世界任一国家,而且舰船几乎清一色装备先进火炮,火力堪称恐怖。

明朝不仅军事实力强大,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一骑绝尘,大明的众多行业都是全世界第一。明朝经济的巅峰水平,甚至是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初级阶段。那么全盛时期明朝的经济到底有多么发达呢?可以说,它的发达程度绝对超过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如果按照现代社会的富裕程度来说,明朝人均收入已经超过现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

明朝商贸的繁荣不是没有原因,首先就是发达的交通,交通贯穿了,自然便会带动物资的运输,从而, *** 商贸的发展。而这,还得感谢朱元璋,其坐上皇位后,就开始发展交通线路。当然,是以南京为中心。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后,又以北京为枢纽修了六条线路,这样中国东西南北基本就贯通了。

随着城市交通顺畅,各种贸易就开始兴盛起来。尤其是手工业,农产品贸易。此时的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全国出现数个超级大都市,南有旧都南京、苏州;北有新都北京;西有重镇西安等。而且在南北大运河沿岸出现了清江浦、济宁州、临清州、天津卫、河西务等一大批新兴商业城市;在古老城市之间及周围,陆续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中小城市。

其次,明朝的手工业发达,明朝初期,江南手工业高速发展,以松江潞安府为例,这个地方最繁荣时,织布机加起来大约有一万三千张。还有南京地区的陶瓷业,工人们每年可以生产上百万件精美陶瓷。以景德镇为例,这里大约有上万家作坊,他们都拥有很高明的技术,设备也非常完善,不仅生产官窑,也会生产大量民用瓷器。

第三,明朝冶金工业也非常发达,其铁产量相当于宋朝的两倍,领先世界各国两百多年,其记录都没有被人超过。由于国力比较强盛,永乐皇帝朱棣还进行过几次宣传,他安排郑和下西洋,四处宣扬国威。当时,郑和船队一共有二百多艘船,平均长度大约有七十多米。需要注意的是,明朝让郑和下西洋,并不只是在跟其他国家秀肌肉。出使期间,郑和还经常跟周边国家进行商业贸易。

可惜的是,在明朝经济高度繁荣时,生产技术却没有太多改变,仍像以前那样不成规模。而西方国家却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工厂,其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最终酝酿出了工业革命。从世界范围来看,明朝末期时已经逐渐失去领先地位。被清 *** 取代之后,整个国家彻底被禁锢起来。从上到下都开始愚忠和麻木,几乎没有创造力可言。正因如此,清 *** 后来才会那么凄惨。

大明帝国的疆土究竟有多大呢?

疆域这个词讲究的是实际控制,所谓实际控制其实可以用这几个关键词来理解:行政官吏、驻军、发行货币、收税、核查户口。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是实际控制,也就是疆域。

那么以此为标准,大萌疆域有多大?实际上就是长城以内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而已。

萌初在长城以北还有少数卫所作为防御蒙古的军事据点,但是没什么卵用,因为到了朱四之后全部放弃,其中就包括河套这个农业区。

当然,现代明吹肯定会不服,毕竟那一堆空壳的都司还有什么西伯利亚,都是明吹强行吹大萌的工具。

但是《皇萌大一统地理之图》当中就说的很明白了,大萌得疆域就在长城里面。

还有《大萌广舆图》也说的很清楚,就是长城里面。

还有《大萌武备志》的四夷总图,只要认识字都应该萌看明白。

至于为何谭其骧在地图上给明朝画成上不封顶的德行,只要了解当时得历史背景就可以了。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苏论战,俄国人放嘴炮说中国只有汉族,北方边界只到长城,以此来否认其历史上对中国的侵略;而我国也同样放了嘴炮,就是元朝和明朝的地图能画多大画多大。嘴炮嘛,不用讲理,只要比谁嘴炮放的大就行。

但是实际上,谭其骧并不认为明朝真有这么大,根据《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一文就能看出来。

我们要说老实话,现在把明朝对西藏关系来比之于元朝对西藏的关系,清朝对西藏的关系,这是不行的,是远远赶不上的。明朝对东北边墙以外女真各部的关系也不能和元朝清朝相提并论。长城以外的鞑靼、瓦剌,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所以明朝的时候中国又分成好几块了。

当然,不止是西藏,明朝对所有的边疆区基本都没有控制,顶多是维持一种封贡关系而已。

这是因为明朝是中国历史当中唯一一个封闭或者说是自闭的内敛型王朝,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摧毁了本国的工商业和自由贸易,自然只剩下农业经济作为财政支撑。所以导致明朝国力虚弱,没法支撑其开疆拓土的花销。

大明帝国的疆土究竟有多大?

明朝在永乐大帝的努力下,国土面积得到了很大的扩张。在北方5征蒙古,使北元势力退回到了大漠以北,而且在南方又成功征服了安南(今越南),在宣德皇帝时,明朝国力达到鼎盛,同时国土面积也达到鼎盛时期的1030万左右(大约)。

《明史·地理志》记载:明朝疆域在嘉靖以前大体上是“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明朝初年,多次对蒙古用兵,并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明朝疆域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都是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15世纪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加上边塞军队被燕王抽调参与靖难之战。因此边境略有南移。永乐期间明成祖多次北伐,形势一度改观。但在明朝中期以后,随着蒙古的再次强大,明边再次南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明朝中后期的北边,同时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朱元璋设置辽东都司以经营辽东(东北南部)。明朝多次进军黑龙江流域,招抚女真部落,势力一度达到黑龙江口与库页岛。1409年设置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1434年废弃,明朝退守辽东,将东北北部防务交与隶属明朝的少数民族部族,至万历年间该辖区内卫所增加至384个。明末,建州女真逐渐取代了明朝对东北北部的统治,并进占辽东。

洪武时期,明朝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一系列卫所。15世纪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日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朝退守嘉峪关。

1381年,明朝在西南地区设置一系列土司、宣尉司,边界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一线。但后期这些地区多被周边国家所并。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余县。后因当地势力反抗激烈,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安南再次脱离中国独立,建立后黎朝。

1553年葡萄牙租占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但名义上明 *** 对葡萄牙人可进行管理,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 *** 大部。1661年,郑成功 *** ,次年驱走荷兰人,正式 *** 。

大明帝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明帝国漫画、大明帝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260Bj0LBwRRWgM.html

标签:大明帝国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655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