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隋唐(乱世隋唐名将信息)

 2023-09-21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乱世隋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乱世隋唐名将信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乱世隋唐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乱世隋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乱世隋唐作者:午夜潮第一章 操纳嫁儿覆汉家更新时间2010-9-17 14:47:25 字数:3243 晋自五马渡江天下一分为二俗称南北朝,南朝刘裕篡位改朝为宋;萧道成篡宋

今天给各位分享乱世隋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乱世隋唐名将信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乱世隋唐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乱世隋唐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乱世隋唐

作者:午夜潮

第一章 操纳嫁儿覆汉家

更新时间2010-9-17 14:47:25 字数:3243

 

晋自五马渡江天下一分为二俗称南北朝,南朝刘裕篡位改朝为宋;萧道成篡宋改朝称齐;

西元502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萧衍是在齐东昏候萧宝卷当政时由荆州起兵反抗萧宝卷的统治的,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

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阶段。没过一年,萧衍就建立了梁朝。陈霸先篡梁是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虽然各有国号,绍袭正统,名为天子;其实在江南那个狭小的地方,苟且偷安。

北朝在晋时就盘踞在中原一带,被汗主刘渊,赵主石勒,秦主苻坚,燕主慕容垂,魏主拓拔珪诸胡人占据后称“五胡乱华”是为北朝。

魏之后又分为了东西二魏,一边由高欢之子高洋篡位,改国号为齐;一边被宇文泰篡夺,改国号为周。周又灭齐江北方统一

公元前541年,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降生一男婴,叫杨坚;杨坚系出弘农杨氏,是杨震的长子杨牧后裔;他的父亲是杨忠,跟随宇文泰打江山,特赐名普六茹氏,凭借赫赫的战功被封为隋国公,杨坚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吕氏梦见了一条苍龙从自己的腹 *** 生,杨家人下了一跳

看着新生的婴孩满身隐起的麟甲,头上似乎还有像角一样的凸起宛如龙形,杨家人觉得是不……

求《乱世隋唐》女名将和她们的资料

1倾城佳人——红拂女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靖﹑红拂﹑虬髯人称‘风尘三侠’。红拂女才色双绝,为李靖出谋划策。与李靖之间的一段情,更是英雄与美人的典范,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2忠孝巾帼——花木兰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 佛云堆上祝明妃。

花木兰,女,原姓魏、名木栾,代父从军,为突厥曷娑那可汗麾下战将。其所在地被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 *** 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

3樊梨花

唐朝征西大元帅.薛丁山之妻,樊洪之女,樊龙、樊虎之妹.形貌如昭君出塞、西子还魂.

贞观年间,西凉国兴兵作乱,进犯边境,唐太宗御驾亲征,先胜后败,战事不利.监国殿下李治任薛丁山为二路元帅领兵增援.至寒江关,樊梨花尊师命归唐,嫁薛丁山,并协助大唐继续平西.不久薛仁贵身亡,樊梨花登台挂帅,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平定了西凉国之乱,樊梨花居功厥伟,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 资料《薛丁山征西》.另《 神明圣纪》中有记载.

4

裴翠云

裴仁基之女,程咬金之妻。隋军三打瓦岗山时,裴翠云与家人被瓦岗大魔国的人使计调上了瓦岗山。以为父亲已经降了瓦岗山,双方在场的家人一经说合后,便嫁给了“混世魔王”程咬金。资料《兴唐传》。

5梅秀英

河东朔州马邑县宝林村人,尉迟恭之妻。

因尉迟恭跟她父亲学打铁,而且勤快能干,很讨老人喜欢,经过一通媒说,嫁与尉迟恭。尉迟恭投军去时,梅秀英正身怀六甲。突厥兵犯河东,被抢虏到了北国。资料《兴唐传》。

尉迟宝林阵前认父之后,带著唐军抢进白良关,捉住抢虏他们母子的仇人白良关总兵刘国贞。梅秀英手刃仇人后,想著自己虽是毁容保全了贞洁,但名声实已被污。为全名节,撞墙而死。资料《罗通扫北》。

6黑素梅

唐朝镇国夫人。父亲黑翥辞官后,父亲回到原籍双凤山,跟父亲学武。父亲死后,为了保护双凤山,便和白素花聚集山上男丁,与白素花一起被众人公推为山上首领。后被孟海公招安,做了其挂名夫人。唐军攻打洛阳,孟海公受王世充之邀带军前往助阵,黑素梅早已看穿了孟海公为人,不原再为其所利用,趁这机会便故意被擒而降了唐朝。经李世民指婚,徐绩作媒,秦琼作保,嫁与了尉迟恭为妻。资料《兴唐传》。

7

长孙无垢

河南洛阳人,北魏拓跋氏后代。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太宗李世民之皇后,名字无记载。性俭约,喜图传,视古今善恶以自鉴,矜于礼法。尝采古妇人善行,撰成《女则要录》一○卷。今佚。《全唐诗》卷五录其《春游曲》一首。年十三,嫁于李世民。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九年封皇太子妃。同年太宗即位,立为皇后。曾多次维护了因直谏招怒太宗的魏征及元老重臣房玄龄等,被称为太宗的贤良佐,深得太宗的敬重。贞观十年卒。谥曰文德。上元中,益谥文德圣皇后。

8白素花

唐朝镇国夫人。自小父母双亡,跟随父亲的金兰好友黑翥父女一起到了双凤山,跟黑翥学武。黑翥死后,为了保护双凤山,便和黑素梅聚集山上男丁,与黑素梅一起被众人公推为山上首领。后被孟海公招安,做了其挂名夫人。唐军攻打洛阳,孟海公受王世充之邀带军前往助阵,白素花早已看穿了孟海公为人,不原再为其所利用,趁这机会便故意被擒而降了唐朝。经李世民指婚,徐绩作媒,秦琼作保,嫁与了尉迟恭为妻。资料《兴唐传》。

9 王婉娘

长安东门五龙门外“王家店”店主王老者的之女。秦琼之义女。越王杨素过寿,秦琼奉命送寿礼上京,在王老者店内住下。秦琼收了王婉娘 为义女。花灯节上,被宇文化及三儿子“花花太岁”宇文成惠强抢入府,幸被秦琼等人潜入丞相府将她救出。资料《兴唐传》。

10秦蕊珠

罗艺之妻,罗成之母。罗艺离开姜家屯打把式卖艺至金陵成太宰府时,太宰秦旭看其卖艺后,非常赏识,即将其女秦蕊珠许配为婚。罗艺死后,同罗春一起回到山东历城县秦母(秦蕊珠弟媳妇)家养老。资料《兴唐传》。

11张艳雪

南陈妃子。四美之一。十四、五岁正赶上隋朝三伐南陈,被纳入隋后宫。杨广即位后,张艳雪曲意逢迎,想讨杨广喜欢,终因杨广喜新厌旧,朝秦暮楚,加上肖后妒忌,究没能得宠。唐军打进长安,大唐开国后,被裴寂搜宫发现,报与李渊,李渊大喜,当既封为“偏妃”留住翠华宫。后与尹瑟瑟一起和建成、元吉私通,被秦王撞破,挂玉带于宫门上以示警告。张艳雪等心中害怕,逐以此玉带陷害秦王,但未能得逞。

12沮氏

刘武周之妻。义宁元年三月,刘武周袭击攻取了楼烦郡,并夺取了汾阳宫,将俘获的宫人去贿赂突厥的始毕可汗,始毕可汗以马回报刘武周。刘武周兵势越发强盛,又攻陷定襄,突厥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赠给他狼头旗。刘武周即皇帝位,立沮氏为皇后,改年号为天兴。其余不详。

13向思飘

隋朝黔安郡人。黔安蛮向思多之妹,军中女将领。(虚构人物)隋炀帝大业四年,随兄长向思多率众起义,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隋朝行军总管周法尚率将军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围剿。因隋军势大,兵败于清江。兄长思多战死,思飘投隐避于山林。

14尹琴瑟

南陈妃子。四美之一。十四、五岁正赶上隋朝三伐南陈,被纳入隋后宫。杨广即位后,尹琴瑟曲意逢迎,想讨杨广喜欢,终因杨广喜新厌旧,朝秦暮楚,加上肖后妒忌,究没能得宠。唐军打进长安,大唐开国后,被裴寂搜宫发现,报与李渊,李渊大喜,当既封为“偏妃”留住翠华宫。资料《兴唐传》。

15

.蔡玉珠

南陈妃子。四美之一。十四、五岁正赶上隋朝三伐南陈,被纳入隋后宫。开隋天子晚年把蔡玉珠封为“容华夫人”,非常宠爱。杨广弑父,当了皇帝,就把他占为己有,不久容华忧郁而死。资料《兴唐传》。

16新月娥

前虹霓关总兵新龙之女。聪明好学,文武双全,胸怀韬略,刀法精奇,善使各种暗器。因新文理有武缺文,其父新龙死后,新月娥被朝廷恩准担任辅佐,帮助她哥哥处理虹霓关军政大事。由于她哥哥总想借她高攀,所以拖至三十未嫁。在虹霓关新文理二次被罗士信砸伤后出战,首战计赚罗士信。再战连擒西魏九员大将,却不下 *** 。此后因心系王柏当,明反隋大义而献关归降,不料对方却口是心非,绝情寡义,于虹霓关前血溅身亡。随降西魏百姓将士等,也因此事件轻看瓦岗,离去甚众。

17张紫嫣

京城兵马司右堂将军张宣之女。张称金之姐。父亲张宣被宇文化及诬陷,以至全家抄斩。兄弟张称金逃遁,紫嫣被带入宫中,打入歌舞坊。因歌舞音律技艺超群,在宫中为披香班长。杨林进京入住在越王府,张紫嫣奉旨献舞。被杨林收为义女,后又将她许给秦琼。英雄会反山东,秦琼这时未能脱身,反隋盟单落于杨林之手里。张紫嫣趁杨林正睡,盗取盟单与令箭混出城救秦琼,秦琼知这盗取盟单令箭的罪名不小,要她一起逃遁。为成全秦琼,而不愿成其累赘,便诈语转其视线,拔剑自刎。资料《兴唐传》。

18

柳金花

薛礼之妻。因见大冬天薛礼身上衣单,错送大红中衣,被父疑为不正,要她性命。恰值有人来访,柳刚与会客人,母葛氏于兄长放她从后门逃出。又怕父柳刚差人去追,兄长柳大洪出策,以石投井,假称其妹金花已投井身亡,使柳金花避过此祸。后来金花在一破窑内嫁于薛礼。薛礼投军后,金花生下一对儿女,取名丁山、金莲。十三年后,丈夫终于功成名就,官封平辽王,并衣锦还乡任职,夫妻团圆。资料《薛仁贵征东》。

19陈美娘

南陈妃子。四美之一。十四、五岁正赶上隋朝三伐南陈,被纳入隋后宫。开隋天子晚年把陈美娘封为“宣华夫人”,非常宠爱。杨广弑父,当了皇帝,就把他占为己有,不久宣华忧郁而死。资料《兴唐传》。

20黄金铃

西番国骆驼岭总兵黄奎之女,薛应龙之妻。大唐军队西征,兵至骆驼岭下。黄金玲凭作一身武艺与手中晃魂玲,连擒唐将数员。后来因哈迷国王要纳其为妃,黄金玲著实不愿,便劝父一起反了哈迷国,献城降了唐朝。资料《薛家将》。

《薛丁山征西》黄金玲原型刁月娥,婚配秦汉。因原书婚配内容太过轻浮,在此不与采纳,故用《薛家将》资料。而黄奎原型则是刁应祥,系玄武关总兵

差不多了。。。累死了

乱世隋唐怎么抓别人的武将

前提是对方武将会迎战,才能捉到。哪种方式都一样,都有一定几率抓获对方武将,但是几率非常低,如果你的武将带有俘虏技能的话,几率会变大些。但也不高,我就见过抓到别人家武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乱世隋唐的官职都有什么?

编辑本段唐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唐朝官制相关图片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唐朝官制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唐朝官制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编辑本段中央官制

|中书令(正三品) |中书省-|中书侍郎(正四品上) |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 | | |侍中(正三品) 天子-|门下省-|黄门侍郎(正四品上) | |给事中(正五品上) | | |左仆射(从二品) | |左丞(正四品上) |尚书省-| |右仆射(从二品) |右丞(正四品下) 天子只和中书令共同商议政务,行使立案.立案所定的敕命原稿,在经过门下省同意后,方能交付尚书省实施.中书为天子的权力,而门下则代表贵族的势力,故中央 *** 可以说是由贵族出身的大臣所组成的合议政体.官吏的俸给通常分禄米和料钱,此外,并有职分田或防阁以维持侍从仆用人之费用.另外官僚还有一特权,即犯了流刑,徒刑时可以官当来换刑;杖刑,笞刑则可以支付铜钱来赎罪免刑.

编辑本段令外之官

三省六部制为盛唐前的官僚制度,至安史乱起,社会内部起了大变化,官僚机构亦发生变动,遂产生由天子直属的令外之官.这种官深入官制中,于是节度使,盐铁使,度支使,观察使等各名目的官职开始出现,渐渐掌握了实权,使原有官职变为有名无实. 这种官职通常采用的属僚,多为新兴的地主阶层,与三省六部制中的贵族官僚对立.由中书之强化,门下之衰弱可看出贵族势力已逐渐减退,门下省已渐为天子 *** 机构——中书省所容纳,贵族官僚至此受到了决定性的打击.

编辑本段附加:

唐朝官员每十天休假一天,称“荀假”。此外,还有各种节令假(如春节假七天)、定省节(三年探望父母一次,共三十五天)、婚假(九天)、丧假(视与死者关系而定时间长短)、病假(最长不超百日,过百日则解职)。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旬可以退休,称致仕,五品以上官员退休由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由尚书省批准。五品以上官员退休享受半俸,有功之臣因皇帝特恩者可获全俸。 唐代官员根据品级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唐代官员有散官与职官之分。散官是一种表示身份地位的等级称号,没有实际职掌,相当于我们今天机关里的局级、处级纪检监察员之类。职官表示实际职守,有职有权。各级官员的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而俸禄只依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领取的俸禄包括禄米、俸钱和职分田等。以安史之乱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京官正一品每年给禄米700石,从一品600石,正九品40石,从九品30石。月俸开始时称俸料,只给铜钱与食料。唐玄宗开元年间,月俸又包括杂用、防阁和庶仆等内容。防阁是一种卫士,相当于今天的警卫员,五品以上的官员才配有防阁;庶仆是一般的佣人,配给六品以下的官员。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但支付时往往付给谷帛等实物。唐代官员的俸钱中不但有生活费,还包括办公费,总的趋势是数额不断增加,而且地方官的俸钱高出京官。

编辑本段唐代官员的俸禄

唐代官员从 *** 那里所得的俸禄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 一、禄米。《新唐书食货志五》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30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外官无禄。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此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50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30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此外,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一季或一年。 二、土地。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据《新唐书食货志五》载,一品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递至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12顷,三品10顷,递至九品2顷50亩。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至队正、队副80亩。此外,又有永业田,亲王100顷,职事官一品60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50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35顷,县公、职事官三品25顷,递至九品2顷。上柱国30顷,柱国25顷,上护军20顷,护军15顷,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如果职事官被解免者,则追回田亩,若被除名者,则仅受口分之田,若袭爵者,不另给田亩。这些规定,只是 *** 的一种限田措施,并不能实授其地。不过,《食货志五》说:“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但从白居易的《问议百官职田》看,唐代官员从 *** 那里所得土地收入主要还 唐朝官制

是靠职分田。职分田一般按每亩收六升的租率出佃,所谓“依品而授地,计田而出租”。 三、俸料。唐代官员的俸料制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制定的。所谓俸料,包括月俸、食料、杂用,职事官又有防合或庶仆(一品至五品有防合。一品防合96人;六品至九品有庶仆,六品有庶仆15人)。这套内容复杂的俸料制,至唐玄宗时才合为一项。《新唐书食货志五》说:“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令百官防合、庶仆俸食杂用以月给之,总称月俸”。唐代官员的俸料法定额数与实际收入往往差别很大,这在地方官尤其为甚。其俸钱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或以公廨钱充,或以户税充,或以青苗钱充等等。 隋唐五代的官员,按规定到了七十岁是要退休的,称之为“致仕”。官员请求致仕叫做“乞骸骨”。如果不满七十但疾病缠身者,也可提前要求退休。反之,若精力充沛,体魄健壮者,虽年过七十也可继续留任。五品以上官员退休,本人应直接上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退休者,则只要尚书省按规定统一办理即可。致仕之后,若有特殊需要,也可再度出仕。 官员致仕时可享受一定的待遇,据《唐会要致仕官》说,有的可以加官一级,有的只是换了一个官名而品秩并未改变(致仕后,例晋一级,至宋代才成为制度)。在经济待遇方面,五品以上者致仕,终生可以享受半俸,特例可给全俸。六品以下者,旧制前四年给半俸,天宝时令给至终身。此外,三品以上致仕者还享受朔望听朝参,其班列在本品现任官之上,以表尊崇。这些制度和规定对于鼓励官员退休是有一定作用的。

编辑本段唐朝货币的基本单位:

1贯:1000文(开元通宝) 1两白银=1贯 1两黄金大约等于8-10两白银。 真正通用的货币是文、贯、白银。黄金很少使用。 *** 计价是以贯为单位的。 当时的物价:一把上等陌刀的价格大约1000多文。

编辑本段唐朝的官制

1.唐朝的宰相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从名义上说,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时改为二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这样一来,尚书仆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 三省长官各有官署,但遇军国大事需共同商议。唐初他们的议事地点在门下省,称政事堂。高宗时,政事堂改设在中书省。玄宗时,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房、机务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分曹办事,这样原来仅是宰相议事处所的政事堂便发展成一个宰相的办事机构,以五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肃宗以后,“中书门下”又简称“中书”与中书省不同。政事堂是朝廷的决策机关,凡全国军政机要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升降,都在这里议决。唐朝宰相一般有数人担任,多时曾达十余人,其中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安史之乱后,改为宰相们轮流担任首席,十天一更换;德宗时又改为每日一更换,想以此防备宰相专权,但实际作用有限。 唐朝中叶以后,又有以中书令、侍中等宰相虚衔授与地方藩帅的做法,以示恩宠。这样的地方大吏如来朝廷任职,为了与真宰相区分,便在官称前加“检校”字样。 唐朝中后期,翰林学士一职开始侵夺宰相的权力,对唐朝政治具有一定的影响。唐初曾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了一些文学之士及医、卜、棋、画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入内廷值班,随时准备皇帝召见,陪伴皇帝 唐太宗

游居宴乐。皇帝有时也召集一些才智之士在此待诏,以备顾问。唐玄宗时,又专设翰林学士院,选文学之士以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事。这样便侵夺了中书省中书舍人的制诏之权,出现所谓“内制”、“外制”之分。翰林学士所撰诏令直接从禁中发出,称“内制”,用白麻纸写成;中书舍人所撰诏令通过宰相拟定,称“外制”,用黄麻纸写成。翰林学士因此被称为“内相”。但翰林学士并不是正式的官,而是一种职务,因此没有正式的官阶品秩,名额也无定数。宪宗时,于诸学士中选出一名资高望重的人作为学士院的首领,称“翰林学士承旨”,权任尤重。唐朝后期,皇帝也往往利用翰林学士来对付干涉朝政的宦官势力。 唐代翰林学士入院后,必须见习一年,方加“知制诰”的头衔,具有秉笔草拟诏书的资格。一旦成为承旨学士,很快便可正式拜中书舍人,然后授与宰相官职。这就形成了后世各朝拜相往往选自翰林的传统。 唐代宗时,在内廷又设置内枢密使,专用宦官掌管奏章传递、传达诏旨,逐渐参与机密。在宦官专权的时候,枢密使可参预朝政,宰相之权多被侵夺。 唐朝也有“三师”、“三公”,同隋朝一样,是属于恩宠性的赠官。

2.三省六部

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已经十分完备,各个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各种职官分工细密,职守分明。又恢复了三省的传统名称:内史省仍称中书省,内史令仍称中书令;门下省的纳言仍称侍中。三省之间的分工是: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审核复奏;尚书省颁发执行。如果中书省所拟诏敕有失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予以封驳,要求重拟。对于各部门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认可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如认为有不妥之处,可驳回修改。由于中书、门下二省官署位于尚书省之北,所以二省合称“北省”,而尚书省被称为“南省”、“南宫”。三省及其长官名称在高宗、武后及玄宗时一度有变更,可参见表1。 中书省 以中书令二人为长官,又以中书侍郎二人为副长官。重要的属官有中书舍人,掌参议表章、草拟诏敕及玺书册命等。中书舍人因职掌的特点,可以接触机务要政,并可以对军国大政提出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签署自己的姓名,称为“五花判事”。属官还有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事上封事(上呈书面报告)。又有右补阙、右拾遗也是讽谏建言之官。

3.朝廷的其它事务机构

唐代的中央职官可分为台省官和卿监官两类,前者指三省及御史台,属于政务职官;后者指九寺五监,属于事务性职官。唐代九寺是从汉代的九卿演变而来的,但其权位与职掌已经同汉代九卿大不相同了。唐代九寺是: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五监是:国子、少府、将作、都水、军器。 寺的长官称“卿”,监的长官多称“监”。这些卿监官的政治作用都有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理寺与刑部分工不同。大理寺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和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判决后要送刑部复查,死刑则呈送皇帝批准。刑部则负责全国的司法行政和审判重大案件,凡地方的死刑案件要送大理寺复查。 此外还有秘书、殿中、内侍三省,其长官也都称“监”。秘书省掌管经籍图书之事,下领著作局和司天台。殿中省和内侍省为内廷掌管皇帝诏旨传递和衣食起居等事的机构。

4.御史台

唐代御史台为最高监察部门,设御史大夫1人为其首长,以御史中丞为其副。 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侍御史还有专人分管御史台官署的日常杂务。侍御史在诸御史中地位最高,职权最重。 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 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五人,资历浅者称“监察御史里行”,掌监察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唐代以“道”为监察区,唐太宗时全国划分十道,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后来也称巡按使、观察使、按察使等。 御史台三院的设置与明确分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御史监察制度已经发展成熟。为了保证御史能够独立地行使弹劾权,唐代改变了过去由御史台长官选任御史的做法,而由吏部选任,有些御史还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御史除了具有监察职能外,还有一定的司法审判权,这是中国御史监察制度的一个特点。这种情况除了前面提到的小三司外,如遇有特别重大案件时,可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

5.地方官制

唐朝的地方官制,一般说安史之乱以前是州(府)、县二级制;至唐中后期则演变为道、州、县 *** 制。唐代的州、县都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辖境大小、户口多少以及经济发达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 州的长官为刺史。唐玄宗时一度改州为郡,长官称太守。刺史之下有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称为上佐官,他们没有职权,朝廷往往以其品高俸厚安置闲散官员。但是如果刺史缺员,上佐官可以 *** 州事。刺史之下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负责处理各方面的政务,由录事参军事统领。这些官称为判司,具有实权。 县的长官统称县令,其下有佐助之官县丞,有分判众曹、催征租赋的县尉,有掌管文书簿计的主簿等官。 唐代的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设府,长官为牧,一般由亲王遥领,实际主持政务的是尹。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府,都以府尹主事。其下还有少尹、司录参军事等官。唐高宗及武后多居洛阳,因此那里的职官建置略同长安。虽然以后诸帝很少再去洛阳,但其职官衙署并未撤除,只是空存其名,不具实职。 又有都督府,属于大军区性质,管十州以上的称大都督府。长官大都督一般以亲王遥领,由长史主其事。一般的都督皆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安史之乱后,由于地方节度使势力的膨胀,都督府实际上已不存在了,而“都督”也只成了“赠官”。 为了加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巩固边防,唐朝还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了六个都护府,有大都护府与上都护府之分。长官大都护一般由亲王遥领,由副大都护主其事。上都护府长官为都护。作为边疆地区的都督府和都护府还管辖着若干羁縻府、州。羁縻是束缚、拢络的意思。唐朝为了便于控制边远的少数民族,在那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作为行政特区,大者称都督府,小者称州,以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以世袭。这些羁縻府州有一定的行政自治权,可不向朝廷交纳贡赋,但必须接受边区都督和都护的辖制。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的羁縻府州多达856个,比内地的府州还多。唐朝实行的这种少数民族自治的羁縻府州制度有助于稳定边疆地区的局势,加强中央同边远少数民族的和睦关系,同时对于 唐朝官制

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势力大增,发展成割据一方的地方分裂势力,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唐玄宗时为了加强边防的军事力量,在沿边设置八个节度使,统辖边地军队,本是军事将领。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原用兵,于是内地也设节度使。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节度使不仅领兵,而且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兼理民政。后来节度使又都加京官和御史大夫头衔,又兼观察使(原为监察官员,后渐兼理民政,统管一道或数州)、营田使、度支使等,于是集军、政、财、监察诸权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中唐以后,节度使的辖区也称道,后来全国划成四十余道。这时的道已不是唐初那种单纯的监察区划,而成为实际的行政区划了。这种道也称为方镇。所以节度使对所属各官大多是自行任命的,除了设置原有的武职、文职官员外,还有一套幕僚班子。节度使把许多重要的职务委派给这些幕僚去担任,于是称他们为差遣官。这些幕职人员未经朝廷任命,有些差遣也非正式职官,无品阶,这就要向朝廷申请,授予他们郎官、御史等头衔。

【乱世隋唐】营寨的用处,详细点,谢谢!!!

带兵打仗,距敌方百里处建立营寨,大量兵马、将领、粮饷聚集,进可攻、退可守。营寨对于战争而言,等同于是一个移动的兵城,以供战争中囤兵、积粮之用。在《乱世隋唐》中,营寨系统可谓是战争中最为有用的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战争耗粮,更能出其不意,打个措手不及。

在玩家的内政建设发展初具规模之后,就可以开始尝试【营寨建设】了。营寨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城池,为城池和军队提供补给。利用它指挥作战,更能使玩家将战线深入敌军领地。对注重军事发展的玩家来说,营寨更是不可或缺的军事建筑哦!

每个玩家都可建立一个隶属自己城池的营寨,不过前提是该城池的校场达到10级后才能建立营寨。营寨的位置是完全由玩家自己掌控的,只要通过自己占领一片野地上点击【新建营寨】按钮即可。在营寨建好之后,玩家就可以对其派遣助手的武将和士兵了。而在营寨之中士兵的粮耗会归算在其所在城池计算。如果城池的粮草不足,则营寨中的士兵也和城池一样发生哗变,所以各位可要注意自己的粮食产量一定要保持充足哦!

玩家从营寨中派遣出征的部队,在任务结束后总是返回该营寨。如果玩家觉得营寨建立位置不够理想,使用道具“移营令”就可以移动营寨到你想要的位置,真的是你的地盘就由你做主哦!营寨等级最高可升级到10级,城防设施也可相应的升级。

营寨在游戏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攻击远处的目标时,将营寨推进到对方的城池附近之后,出征所需的战备物资和铜钱比直接从城池进行攻击要少很多(因为每次出征需要的粮食是和你这次出征的距离成正比的),缩短了攻击距离之后,攻击所需消耗将大大降低。另外由于攻击距离大幅缩短,每次的攻击时间也会相应的缩短,这样你可以从营寨发起连续持续的攻击,对敌人进行压迫式的打击。

乱世隋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乱世隋唐名将信息、乱世隋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2a8Bj0LDQVWUQU.html

标签:隋唐乱世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56秒, 内存占用1.81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