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习俗(正月十六有什么风俗和禁忌)

 2023-08-07  阅读 16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正月十六习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正月十六有什么风俗和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正月十六风俗不是传统节日,但是是大人与孩子放松玩耍的日子。农历正月十六夜,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日子。“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谣不知在我们这里留传了多少年了。所以当有人说,小时候最盼望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正月十六习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正月十六有什么风俗和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正月十六风俗

不是传统节日,但是是大人与孩子放松玩耍的日子。

农历正月十六夜,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日子。“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谣不知在我们这里留传了多少年了。

所以当有人说,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好衣服穿,好东西吃,还不需要做家务。大年初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并不自由,因为大年初一有许多顾忌,尤其说话做事最不能随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们孩子的天下,是大人们随心所欲玩的日子。

正月十六习俗

1、扛笆斗

所谓“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把它绑在秤杆的一端,人拿着秤杆的另一端,把纱布袋往地上丢,地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白斑。当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规定,总是先要从河边水码头往上“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门口天井和房屋里面,当“扛笆斗结束后,房前屋后就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为白斑越多,就预示着年粮食收成愈好。

2、舞火把

扛过笆斗以后,就立即开始舞火把了。据说,火苗窜得越高,那年的庄稼收成越好。

3、送牛桩

正月十六送牛桩的汉族传统习俗由来已久。那时,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总想再生个男孩,就邀请人家给自己送牛桩,以求生一带把子的。很多时候,凡是送牛桩的,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送桩子比较盛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正月十六

充满乐趣的日子:农历正月十六习俗有哪些?

我国民间一般认为“正月里来过大年”的“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就结束了,人们此时也早已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不过其实在我国一些地区,到了农历正月十六,依然有不少有趣的习俗,或许正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意。那么就让传统节日为你介绍,农历正月十六习俗有哪些。

走百灵这在鲁西南一带很盛行。正月十六年味渐远,早春来临,正所谓“走出门庭,心灵手灵”,在济宁地区,窝憋一冬的妇女儿童纷纷出去踏青、健身。早年她们多到孔庙、孟庙、曾庙去烧香许愿,母亲们祝愿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现在老百姓则多改成攀岭登山望景,走百灵变为走百岭,也有人在这一天走亲访友,相互交流。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六则是“烤百灵”,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一些柴和柏树枝,玉米桔梗,和百灵,等到晚饭之后,全家人便聚集在自家门前将物质点燃,家人围在火堆前,老人们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让全家都烤烤自己胳膊和腿,拍打拍打身体上不舒服的部位,最后全家人都迈过火堆,以求得来年的健康。

还有的人家,会在火里烤一些馒头或年糕,烤过后分而食之,传说吃过这种火里烤过的馒头或年糕,可以防百病。也有的燃起柏树枝,在自家的灶台上扫一下,意思是扫尽所有的蝎子和蚰蜒,不让蝎子和蚰蜒进自家的灶台。最后,每家留有一老人守着火堆,其他人便一家一户之间川流不息地奔走着烤火。直到烤完百家为止。

舞旗花舞旗花的习俗大概是源于明朝洪永年间,当时大量的士兵转业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他们为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把军队的火药成份改过了,装在铁桶里摇,后来便演变成现在的“舞旗花”了。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铁桶。旗型铁桶里表层装的是豆秸,然后锯末,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颗和锅硝。

舞旗花的旗杆约有丈高,用铁索把上头和铁桶连结实后,先将豆秸点着了,迅速把旗杆下头插在地臼里,开始转动。随着火势,慢慢加快速度,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四周的人们的呐喊声,转动者越发卖力,直到汗流浃背被换掉为止。当碎锅硝烧红之时,正是最精彩之处,火红球变成了白炽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响,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速度再快点,铁索拉平成水平状,迸发出的锅铁打到石墙上,再反射回来,围观人群既爱看,又生怕飞到自己身上,不由得往后撤了再撤。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 *** *** (仅供 *** ):

正月十六有哪些习俗?

正月十六有跑百病(锻炼身体)、送牛桩(渴望生子)、鼠嫁女(举行婚礼)、撩人骂(骂”晦气“)、舞火把(驱除猛兽害虫)、舞旗花(过程复杂)、爬城头(“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逛庙会(求签许愿)、扛笆斗(白斑多粮食好)、吃面条(福气连绵,健康长寿)等习俗。

1、跑百病

其实古代也是很讲究养生的,春节期间一直都是在玩玩玩,吃吃吃,喝喝喝,元宵节过后就应该放松一下,正值春暖花开的日子,修养生息,锻炼身体。所以正月十六这一天,不管是跑百病,走百灵,走百病等说法,其实都是一个含义,希望来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2、送牛桩

据说这一习俗比较灵验,正月十六送牛桩的中国传统习俗由来已久。那时,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总想再生个男孩,就邀请人家给自己送牛桩,以求生一带把子的。简单的说,就是渴望生子,早生贵子之意。是连续生女以后,没有男孩,希望生个男孩的传统习俗。很多时候,凡是送牛桩的,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送桩子比较盛行。

3、鼠嫁女

“老鼠嫁女”的传统习俗,不绝于耳,代代流传,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其流传版本很多,但大致相同。到了正月十六,正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天上明月当空,人间灯光璀璨,正是老鼠娶亲嫁娶的大好日子。这时候老鼠高高兴兴,成群结队,吹吹打打,前呼后拥,举行隆重的婚礼。

4、撩人骂

据说,十六夜如果被人家骂最吉利,俗称骂“晦气”,能去掉一年的晦气。所以,当大人回家后,我们几个伙伴就在农庄上到平时更爱骂人的王婶家撩他们骂。通常的做法是三步曲:敲窗户、踢门、放鞭炮。

5、舞火把

据说,在石器时代,各种各样的兽类害虫比较多,糟蹋粮食作物。人们为了驱赶猛兽虫害,到了正月十六晚上,举着简易的火把,驱赶猛兽害虫,确保粮食作物喜获丰收。现在,人们传承着这一古 *** 俗,过完了元宵节,开始舞火把。大家高举火把,在田间地头奔跑玩耍,寓意五谷丰登,粮食丰收,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

6、舞旗花

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做这几样很辛苦费力,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铁桶。

7、爬城头

爬城头是从明代兴起的南京地区独特的民俗活动,流行着“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说法。现在,随着台城、石头城、中华门、中山门、汉中门等段城墙陆续修复和向市民开放,这一活动又得以延续。

8、逛庙会

蓬莱当地旧传,阴历十六为海神天后的生日,当地百姓当作节日庆祝。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蓬莱阁天后宫,进香膜拜,求签许愿,捐香火钱,香火其盛。当地百姓纷纷组织戏班,秧歌队到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上给娘娘唱戏,献演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娘娘进香后,多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在阁下广场购买个人喜爱的小商品,直至尽兴而还,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称为“庙会”。

9、扛笆斗

就是用一只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把它绑在秤杆的一端,人拿着秤杆的另一端,把纱布袋往地上丢,地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白斑。当然,"打笛斗也有一定的规定,总是先要从河边水码头往上“打”,然后是房前屋后门口天井和房屋里面。当“打笆斗结束后,房前屋后就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为白斑越多,就预示着今年粮食收成愈好。

10、吃面条

俗话说“上灯圆子下灯面”,说的就是正月十六要吃面,寓意福气连绵,健康长寿。这一天吃面也可以搭配蒜瓣,不仅因为“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蒜瓣也与“算盘”谐音,寓意新的一年可以发大财。

正月十六忌开仓、忌洗漱

为什么正月十六忌开仓呢,原来在河北一带,人们称正月十六为“耗磨日”,这天忌开仓,否则仓中所蓄将被耗磨掉,主一年饥荒。所以正月十六不可以开仓。为什么忌洗漱呢,白族旧时过年,正月初一至十六,全家都忌洗脸、扫地、梳头;否则,以为会失财。所以正月十六也更好度不要洗漱。

盘点中国正月十六习俗有哪些

扛笆斗、舞火把,正月十六傍晚,早早地吃过晚饭,就开始“扛笆斗”。所谓“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把它绑在秤杆的一端,人拿着秤杆的另一端,把纱布袋往地上丢,地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白斑。

当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规定,总是先要从河边码头往上“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门口天井和房屋里面,当“扛笆斗”结束后,房前屋后就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为白斑越多,就预示着今年粮食收成愈好。

正月十六舞火把,源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但在一些农村,直到现在仍然每年都要上演。据说,火苗窜得越高,那年的庄稼收成越好。舞完火把后跨火把。据说跨火把能驱除晦气,迎来好运。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从冒着火苗的草把上跃过,有时,孩子们能来回不停地跃,引得大人们一片赞叹声。

正月十六的风俗和禁忌

正月十六的风俗:

1、走百灵。

在鲁西南一带很盛行。年味已远,早春来临。庄稼人正处农忙咋闲时候,窝憋一冬的妇女儿童是该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走出门庭,心灵手灵”,在济宁地区,早年她们多到孔庙、孟庙、曾庙去烧香许愿,母亲们祝愿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走百灵实为走百岭了。更有人在这一天进行走亲访友,相互交流了。

2、跑百病。

中原地区有“正月十六跑百病”的传说和传统习惯,形式大抵和走百灵差不多,只是叫法不同。也就是说正月十六这一天,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跑百病”。

3、爬城头。

是从明代兴起的南京地区独特的民俗活动,流行着“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由于城墙遭破坏等原因,这一民俗几近消亡。现在,随着台城、石头城、中华门、中山门、汉中门等段城墙陆续修复和向市民开放,这一活动又得以延续。

正月十六这天,其他禁忌也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早起忌大声说话,忌说脏话、不吉利的话。

2、起床后不能到厕所解大小便。只有等东方日出了,才可以上厕所。

3、忌泼洗脸水,忌倒便盆。也只有等太阳出来了,才能泼洗脸水,倒尿盆。

4、忌走亲访友。对亲戚朋友家不吉利。

5、忌开仓开市。

节气介绍:

正月十六一般认为过完正月十五年就远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过完正月十六才是真正过完了年,阴历的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正月十六是习俗非常多的一天,人们通过走百灵、 跑百病、爬城头等习俗,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

正月16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农历正月十六夜,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习俗是扛笆斗、舞火把、送牛桩。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谣不知在我们这里留传了多少年了,所以当有人说,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好衣服穿,好东西吃,还不需要做家务。

大年初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并不自由,因为大年初一有许多顾忌,尤其说话做事最不能随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们孩子的天下,是大人们随心所欲玩的日子。正月十六是习俗非常多的一天,人们通过走百灵、跑百病、舞旗花、爬城头、送牛桩、嫁鼠女、逛庙会等习俗,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

习俗走百灵的介绍

在北方一些地方还有烤百灵的,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一些柴和柏树枝,玉米桔梗,和百灵,等到晚饭之后,全家人便聚集在自家门前将物质点燃,家人围在火堆前,老人们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让全家都烤烤自己胳膊和腿,拍打拍打身体上不舒服的部位,最后全家人都迈过火堆,以求得来年的健康,每家每户都燃放烟花爆竹,爆竹声声响彻大地,以求一个好的开始。

还有的在火里烤一些馒头或年糕,烤过后分而食之,传说吃过这种火里烤过的馒头或年糕,可以防百病,也有的燃起柏树枝,在自家的灶台上扫一下,意思是扫尽所有的蝎子和蚰蜒,不让蝎子和蚰蜒进自家的灶台,最后,每家留有一老人守着火堆,其他人便一家一户之间川流不息地奔走着烤火,直到烤完百家为止。

正月十六习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正月十六有什么风俗和禁忌、正月十六习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2aeBj0CAAZUUAc.html

标签:正月有什么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39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