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获戈登贝尔奖(首获戈登贝尔奖的是谁)

 2023-09-16  阅读 14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首获戈登贝尔奖,以及首获戈登贝尔奖的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6张震撼世界的“中国名片”你都知道吗?中国新能源、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中国交通、中国超算,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行业成就,正在不断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厉害了,我的“中国名片”! 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首获戈登贝尔奖,以及首获戈登贝尔奖的是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6张震撼世界的“中国名片”你都知道吗?

中国新能源、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中国交通、中国超算,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行业成就,正在不断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厉害了,我的“中国名片”!

 名片一:中国航天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22次发射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新型火箭首发成功

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

多颗卫星发射升空

2016年,中国航天人交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新型火箭首发成功、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多颗卫星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新成就,掀起阵阵航天热潮。

 名片二:中国交通

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里程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邮政业年服务用户超过700亿人次,快递年业务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交通建设近年来可以用突飞猛进、全球瞩目来形容。对于一些难突破的路网末端以及难度超高的路段,我们已有足够的能力将道路拉直,可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一个个超级工程纷纷亮相,来看看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名片三:中国桥梁

我国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居世界首位

世界10大悬索桥、10大斜拉桥……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杭州G20峰会采用桥梁作为主会标的意象

中国既保留着像赵州桥那样历史悠久的古代桥梁,也在不断地建造着刷新世界纪录的公路、铁路新桥。目前,我国的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居世界首位,公路桥梁总数接近80万座,铁路桥梁总数已超过20万座。

名片四:中国新能源

新增风电装机连续5年领跑全球

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

2015年,中国新能源投资占全球总量的1/3。2016年,中国面向海外的新能源投资同比增60%,达320亿美元。中国已成全球新能源投资的“稳定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中国风电,像风一样快

2011-2015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连续5年领跑全球;截至2016年9月,中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约占全球的1/4。全球最大的10家风力发电企业中,中国拥有5家。

中国风机已遍布28个国家。中广核全资收购比利时世界最大单机容量的陆上风电机组。三峡集团从黑石集团手中购得德国Meerwind海上风电项目近80%的股权。

名片五:中国电商

电商,衣食住行,无微不至

跨境电商,足不出户,买遍全球

农村电商,深入寻常百姓家

电商的发展,是中国消费能力发展和升级的缩影,也预示着数据时代下中国经济无限的创新空间。

2016年成绩单

2016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5万亿元大关!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5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2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2.6%。

名片六:中国超算

这个领域,中国首获世界最高奖

世界第一台速度超过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被喻为“国之重器”,使用的是“中国芯”

美国盐湖城时间2016年11月17日,我国全自主国产处理器构建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继蝉联TOP500榜单世界第一后,一举拿下“戈登· 贝尔”奖,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在此项大奖上零的突破,成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应用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戈登贝尔奖”被喻为计算机高性能应用领域的诺贝尔奖,在其2016年度6个提名中,基于“神威· 太湖之光”的应用就占了3个,分别涉及大气、海洋、材料3个领域,这也是我国首次在此奖项中获得提名。

 不过还有更牛的!2016年天津超算中心同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启动了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样机系统的研制,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计2017年底能够研制成功。

中国科技创新十大成果

中国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是:

1、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3年全面启动论证,2016年1月批准立项。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历经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阶段,工程任务按计划顺利开展。

2、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6月17日和10月16日,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相继发射成功,顺利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

神舟十三号入轨后,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位航天员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其间将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位及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到来。

3、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淀粉是“粥饭”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主要合成方式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来进行。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改进光合作用这一生命过程,希望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速率和光能的利用效率,最终提升淀粉的生产效率。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淀粉制备方法,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取得原创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9月24日 *** 发表于《科学》杂志。

4、我国团队凭打破“量子霸权”的超算应用摘得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

11月18日下午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C21)上,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将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授予中国超算应用团队。这支由之江实验室、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SWQSIM)获此殊荣。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系统的设计过程,涵盖了模拟所需的算法、并行化和系统架构。使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研究团队有效模拟了一个深度为10x10 (1+40+1)随机量子电路。与谷歌量子计算机“悬铃木”200秒完成百万0.2%保真度采样任务相比较,“顶点”需要一万年完成同等复杂度的模拟,该团队SWQSIM应用则可在304秒以内得到百万更高保真度的关联样本,在一星期内得到同样数量的无关联样本,一举打破其所宣称的“量子霸权”。

5、1400万亿电子伏特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合作组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12个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PeV,拍=千万亿)的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揭示了银河系内普遍存在能够把粒子加速到超过1PeV的宇宙线加速器,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观测时代。相关成果5月17日发表于《自然》。

6、嫦娥五号样品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出炉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主导,联合多家研究机构通过3篇《自然》论文和1篇《国家科学评论》论文,报道了围绕月球演化重要科学问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超高空间分辨率铀—铅(U-Pb)定年技术,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岩屑中50余颗富铀矿物(斜锆石、钙钛锆石、静海石)进行分析,确定玄武岩形成年龄为20.30±0.04亿年,表明月球直到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延长了约8亿年。

研究显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初始熔融时并没有卷入富集钾、稀土元素、磷的“克里普物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富集“克里普物质”的特征,是由于岩浆后期经过大量矿物结晶固化后,残余部分富集而来。这一结果排除了嫦娥五号着陆区岩石的初始岩浆熔融热源来自放射性生热元素的主流假说,揭示了月球晚期岩浆活动过程。据悉,此次研究采用的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定年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珍贵地外样品年代学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7、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获得新突破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至2050年粮食产量或将增加50%才能完全满足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都为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首次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旨在最终培育出新型多倍体水稻作物,从而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并增加作物环境变化适应性。本项研究为未来应对粮食危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策略,开辟了全新的作物育种方向。相关研究成果2月4日发表于《细胞》。

8、我国研发成功-271℃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4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零下269摄氏度)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零下271摄氏度)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可满足大科学工程、航天工程、氦资源开发等国家战略高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项目的成功实施,还带动了我国高端氦螺杆压缩机、低温换热器和低温阀门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一批高科技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相关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的提升,在我国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低温产业群。

9、植物到动物的功能基因转移首获证实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经过20年追踪研究,发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迄今唯一“超级害虫”烟粉虱,具有一种类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本领:其从寄主植物那里获得了防御性基因。这是现代生物学诞生100多年来,首次研究证实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转移现象。

相关科研成果3月25日 *** 发表于《细胞》,并作为《细胞》封面文章于4月1日出版。这是我国农业害虫研究领域在《细胞》杂志的首篇论文,揭示了昆虫如何利用水平转移基因来克服宿主的防御,为探索昆虫适应性进化规律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新一代靶标基因导向的烟粉虱田间精准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提供全新思路。

10、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

量子不可克隆定律赋予了量子通信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安全性。而这一定律也决定了光子传输损耗不能使用传统的放大器来克服,使得远程量子通信成为当今量子信息科学的核心难题之一。量子中继和可移动量子存储是实现远程量子通信的两种可行方案,其共性需求是高性能的量子存储器。在量子中继方面,国际已有实验研究都聚焦于发射型存储器的架构,无法同时满足确定性发光和多模式复用这两个关键技术需求。

可移动量子存储方面,国际上光存储的时间最长仅1分钟,无法满足可移动量子存储小时量级存储时间的需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稀土离子掺杂晶体研制出高性能的固态量子存储器,并在上述两条技术路线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一种基于吸收型存储器的多模式量子中继,并成功将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相关成果于4月22日和6月2日分别发表于《自然—通讯》和《自然》。

戈登贝尔奖和图灵奖区别

设立奖项时间不同等等。

1.戈登贝尔奖

设立于1987年,主要颁发给高性能应用领域最杰出成就,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于每年11月在美国召开的超算领域顶级会议颁发,旨在奖励时代前沿的并行计算研究成果,特别是高性能计算创新应用的杰出成就,被誉为“超级计算应用领域的诺贝尔奖”。

2016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杨超与清华大学副教授薛巍、付昊桓等人联合北师大组成的研究团队凭借在“神威·太湖之光”上运行的“全球大气非静力云分辨模拟”研究成果一举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了中国在高性能计算应用奖项上零的突破。2017年11月我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非线性地震模拟”获得年度“戈登贝尔奖”,这是我国继2016年在国际上首次摘得戈登贝尔奖之后,再次揽获该奖。

2.图灵奖

设立于1966年,专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它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谢谢仅供参考。

我国自主研制的什么超级计算机2016年两次荣登超级计算机国际top500榜首

答案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榜单显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 不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

2016年11月14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TOP500)榜单,中国“神威·太湖之光”以较大的运算速度优势轻松蝉联冠军。

目前该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二,第一是美国能源部Oak Ridge国家实验室制造的“summit”

据官方介绍,“Summit”的计算能力比神威·太湖之光要快60%,比前美国超级计算机“Titan(泰坦)”要快8倍。对于如此恐怖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来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一秒钟计算一次,那么一共需要63亿年才能完成“Summit”一秒钟的计算量。

作为国家科研实力的一部分,各国从未停下过对于超算领域额角逐,不过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一直霸占着世界超算的第一名与第二名。第一名就是上文提到的神威·太湖之光,而第二名就是天河二号。其中,神威·太湖之光的运算峰值能够达到12.5435亿亿次。

今年5月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对外公布了我国下一代一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的原型机,按照目前的研发速度,预计将在2020年完成研发。到时,世界超算领域又将迎来新的格局。

【扩展资料】

超级计算机,被称为“国之重器”,超级计算属于战略高技术领域,是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中国863计划实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并且支持超级计算系统的研发,但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在国际舞台中一直受制于人,美国更是在2015年宣布对中国禁售高性能处理器。

2021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网友:我开脑洞都想不出来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 科技 进展新闻(the top 10 news stori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于2022年1月18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8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 社会 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 科技 发展的动态,对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次评出的2021年中国十大 科技 进展新闻分别是:

1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6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火星图像,标志着中国的火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三张照片是由“祝融”号的相机拍摄的,包括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即着陆平台)影像图。另一张是由祝融释放出车底部的分离相机拍摄的“着巡合影”图,为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合影。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由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从最南端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启动了中国首次火星任务。

2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成功对接。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升空,将另外三名宇航员送往天宫空间站,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将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进一步验证在轨长期居住的情况,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到来。

3 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淀粉是“粥饭”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主要合成方式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来进行。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改进光合作用这一生命过程,希望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速率和光能的利用效率,最终提升淀粉的生产效率。

4 我国团队凭打破“量子霸权”的超算应用摘得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

11月18日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C21)上,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将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授予中国超算应用团队。这支由之江实验室、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基于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SWQSIM)获此殊荣。

量子优越性,或称量子优势,指的是一个量子设备可以在任何可行的时间内解决任何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谷歌和中国 科技 大学的研究人员都曾声称他们已经开发出了达到量子优势的设备。

确定一个设备是否在给定任务下实现量子优势,首先要对随机量子电路(RQC)中不同量子比特的相互作用进行采样。由于随机量子电路中的量子比特之间可能存在大量的相互作用,对其相互作用进行建模只能由高性能计算机解决。

在这项工作中,中国研究人员介绍了一个设计过程,涵盖了模拟所需的算法、并行化和架构。使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他们有效地模拟了10x10x(1+40+1)的随机量子电路,这也被认为是模拟RQC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远远超过了谷歌“顶点”超级计算机的表现。

5 1400万亿电子伏特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合作组依托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12个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PeV,拍=千万亿)的伽马射线光子,这是迄今为止能量最高的光。

研究成果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揭示了银河系内普遍存在能够把粒子加速到超过1PeV的宇宙线加速器,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观测时代。相关成果5月17日发表于《自然》。

6 嫦娥五号样品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出炉

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主导,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发布了围绕月球演化重要科学问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

科研人员利用超高空间分辨率铀 — 铅(U-Pb)定年技术,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岩屑中50余颗富铀矿物(斜锆石、钙钛锆石、静海石)进行分析,确定玄武岩形成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直到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延长了约8亿年。

研究显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初始熔融时并没有卷入富集钾、稀土元素、磷的“克里普物质”——生热元素,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富集这些生热元素的特征,是由于岩浆后期经过大量矿物结晶固化后,残余部分富集而来。这一结果排除了嫦娥五号着陆区岩石的初始岩浆熔融热源来自放射性生热元素的主流假说。

7 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 从头驯化获得新突破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至2050年粮食产量或将增加50%才能完全满足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等都为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作物单产成为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首次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旨在最终培育出新型多倍体水稻作物,这是一种一直令科学家渴望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其活力和环境稳健性有助于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并增加作物环境变化适应性。本项研究为未来应对粮食危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策略,相关研究成果2月4日发表于《细胞》。

8 我国研发成功-271 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模型) 图源:中国科学报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供图

4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 ”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零下269摄氏度)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零下271摄氏度)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可满足航空航天工业、氢能储运、氦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迫切需要。

9 植物到动物的功能基因转移首获证实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经过20年追踪研究,发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迄今唯一“超级害虫”烟粉虱,从寄主植物那里获得了防御性基因。这是现代生物学诞生100多年来,首次研究证实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基因水平转移现象。

这是我国农业害虫研究领域在《细胞》杂志的首篇论文,揭示了昆虫如何利用水平转移基因来克服宿主的防御,为 探索 昆虫适应性进化规律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新一代基因导向的害虫防控技术研发提供全新思路。

10 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

光纤中的光子损耗阻碍了量子信息在地面的长距离传播。量子中继器是一种解决方案,但由于量子中继器方案的系统复杂性,到目前为止,通信距离仍然有限。另一种解决方案包括可运输的量子存储器和装有量子存储器的卫星,其中长寿命的光量子存储器是实现全球量子通信的关键部件。然而,迄今为止的光存储器的最长存储时间约为1分钟。

中国 科技 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稀土离子掺杂晶体的高性能固体量子存储器,成功将光的存储时间提高至1小时,为未来基于长寿命固体量子存储器的大规模量子通信提供了方案。该成果分别于4月22日和6月2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和《自然》。

戈登贝尔奖去哪里查

戈登贝尔奖官网。戈登贝尔奖设立于1987年,主要颁发给高性能应用领域最杰出成就,戈登贝尔奖要去戈登贝尔奖官网查。戈登贝尔奖通常会由当年TOP500排行名列前茅的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获得。

首获戈登贝尔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首获戈登贝尔奖的是谁、首获戈登贝尔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33dBj0FDAxXWw0.html

标签:贝尔戈登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634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