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大火(黄岛大火最新消息)

 2023-09-13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黄岛大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岛大火最新消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中国最大的火灾出动了多少消防车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山东黄岛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此次火灾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黄岛区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153吨泡沫灭

今天给各位分享黄岛大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岛大火最新消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中国最大的火灾出动了多少消防车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山东黄岛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此次火灾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黄岛区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153吨泡沫灭火液及干粉,北海舰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经过5天5夜浴血奋战扑救,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

青岛黄岛油库大火是哪年发生?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随着一条刺目的闪电撕破长空,一个惊天动地的霹雳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黄岛油库炸开,其5号半地下储油罐被雷电击中,致使罐内储存的1.6万吨原油燃烧,火焰高达数十米

黄岛油库大火是由于雷击引起的对还是错

一九 *** 八月十二日九时五十五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一期工程五号油罐,因雷击爆炸起火,青岛公安消防支队接警后,迅速派出26辆消防车,257名官兵赶到火场奋力灭火。战斗中,由于五号油罐原油大火猛烈喷溅,导致四号油罐突然爆炸,继而引起一、二、三号原油罐和四个储油量四十吨的成品油罐相继爆炸,近四万吨原油燃烧,形成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恶性火灾,致使青岛公安消防支队13名官兵和青港公安消防队1人,油库消防队1人及4名油库职工壮烈牺牲;81名消防官兵和12名油库职工受伤,8辆消防战斗车、1辆指挥车以及其它单位3辆消防车和2辆吉普车被烧毁。火灾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山东省、青岛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挥下,青岛公安消防支队官兵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与全省消防部队和各路灭火大军并肩作战,连续奋战五昼夜104个小时,终于将这起罕见的大火彻底扑灭,保住了二期油区和港务局油区,使整个黄岛、胶州湾水域转危为安

黄岛油库的原因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1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查、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6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击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查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4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击,避雷针越高绕击的可能性越大。当时青岛地区的雷电强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米,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绕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根据是:

①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

②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安。

③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油品取样孔采用9层铁丝网覆盖。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

④根据电气原理,50一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压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

⑤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人一定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但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①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早在1975年就形成了34.1万立方米的储油规模。但198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达指标和投资,使黄岛储油规模达到出事前的76万立方米,从而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黄岛油库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重大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②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混凝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③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立方米高的避雷针,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这次勘查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的规定值。

④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784千帕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凹凸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⑤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0000立方米的罐。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谁是青岛市海港黄岛油库的纵火犯?

据事后消防专家调查,5号罐虽然装了避雷针,但是,罐内钢筋和金属构件连接不好,造成避雷针接地不完善。我们知道,避雷针分三部分:接闪器(即一根金属杆,它指向天空将雷电接引下来),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这三个环节必须质量可靠,紧密结合,如果有一个环节不合适,就可能“引狼入室”。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它把闪电引到自己身上,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引入地下。但是,闪电的电流很大,会产生一系列物理效应。因此,制造和安装避雷针时只要出现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大的灾祸。调查指出,黄岛油罐顶部铺设的防雷均压屏蔽网的结点与接地的角铁之间未焊牢而只是用螺丝压紧。网与接地角铁的连接点的电阻为0?116欧,大大超过了规定的安全值0?03欧。因此,当油罐上空的落地雷被避雷针引下来时,由强大的闪电电流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引起非常强烈的电磁感应,使因混凝土剥落而外露的钢筋产生电火花,从而点燃了罐内油蒸汽与空气混合的易爆气体,最后,炸毁油罐并燃起了大火。

黄岛大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岛大火最新消息、黄岛大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3b1Bj0GAgJTVA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685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