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的博客(刘瑜 一个人)

 2023-05-27  阅读 25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刘瑜的博客,以及刘瑜 一个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送你一颗子弹》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本书没什么主题思想,甚至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刘瑜女士在二零零五年到二零零九年写出的带着个人见解的博客比较合适。   我记得我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看的,并不是不想一口气看完,只是我觉得有点尴尬,作者有些政治见解给我一种在围观自己过去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刘瑜的博客,以及刘瑜 一个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送你一颗子弹》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本书没什么主题思想,甚至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刘瑜女士在二零零五年到二零零九年写出的带着个人见解的博客比较合适。

  我记得我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看的,并不是不想一口气看完,只是我觉得有点尴尬,作者有些政治见解给我一种在围观自己过去黑历史感觉,因为我从前会突然“愤青”,这里有什么什么问题,某某地方不合理,偏激的指责一起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物,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又提出相反的观点,不经查证,仅凭个人观点夸夸而谈。

但刘瑜女士的观点,面对事情的分析态度都远远超越我,看着这本书就回忆起了凭着浅薄知识和父母大谈政治时,父母看我的眼神。如果我早些看过这本书,我应该也不会再有那些每次回家都会被提到的黑历史了吧。

但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作者的文字真的很吸引人,感觉看这本书就好像自己想隐藏的一面被直接剖开在大众眼前。我仍旧记得作者说很多很有道理的话,比如:“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和“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除了上学时候要求必须朗读并背诵的文章,很少有书能够让我在读了一遍就记下很多书中句子。也很少有书能让不喜欢动笔的我特意拿一个笔记本摘抄片段。而能让我反复阅读只为了把喜欢的句子连标点符号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书就更少了,刘瑜女士的书恰巧是其中之一。

在刘瑜女士的笔,她生活的 *** 段变得十分可爱,有趣,其中穿插着的吐槽也总让我恨不得直接背诵。我真的很羡慕这种能将生活中的小事写的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的人。我也希望我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既是作家同时也是清华教授的刘瑜最近近况怎么样?怎么很久都没有看到她的新闻?

刘瑜最新博客

因为时不时发点牢骚,被一个朋友教育:“中国现在发展得很好呀!你看——”顺手往窗外一指:“到处是高楼大厦!比国外很多地方现代多了!你看我们现在这个餐馆,还有周围的餐馆,全是满的……”

我承认,虽然空气能见度有限,顺着她的手指,我的确看到了窗外很多熠熠发光的高楼大厦。岂止高楼大厦,还有车水马龙——延绵不绝,完全可以用“唯余莽莽、顿失滔滔”来形容。此外,我可以以亲身经历作证,我生活和工作区域附近的餐馆,到吃饭时间几乎总是满的,这是对“内需不足论”的有力反驳。夏天的时候,我还经常在路边看到打太极的老太太,打篮球的少年以及卖烧烤的路边摊。如果张择端还活着,这些景象足够他再画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正为自己的消极心态感到羞愧,我突然想起了以前读到的一个笑话。这个笑话说的是,老师对着全班学生点名:“没来的请举手”。

我问这个朋友:你知道薛锦波吗?她说不知道。我只好跟她解释:这是广东某村的农民,在该村的土地 *** 事件中与 *** 发生冲突,被带到看守所后,据说“心源性心脏病突发”死亡,而这只是神州大地上诸多“神秘看守所死亡”事件中的一个。

我又问,你知道韩颖吗?她说不知道。我只好跟她解释:这是北京海淀某地的一位女性,因为独立参选地方人大代表,被跟踪被骚扰甚至被殴打,而这只是今年受到打压的诸多独立参选人之一。

我又问,你知道雷金模吗?她说不知道。我又只好跟她解释:这是一位普通的尘肺病人,因为没钱治病现在岌岌可危,而这只是无数得不到医保救助的尘肺病人及其他病人之一。

我一口气列举了十来个我的朋友从未听说的人,都是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里“没来的人”。因为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形象,所以关于他们的信息总是模糊不清——虽然互联网上偶有透露,但相关信息总是倏忽即逝。又因为这是一个大众媒体的时代,所以如果他们不曾在大众媒体上存在和停留,那么他们就几乎相当于不存在。这当然不是说《清明上河图》上画的车水马龙是假的,但车水马龙的背面,还隐隐浮现着另一个不那么豪迈的世界。

“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毕竟要看时代的主流!”我的朋友说。到底什么是时代的主流,我其实不大清楚,我只知道当一个人得了胃溃疡,医生不能视而不见,安慰他说:要看身体的主流嘛,除了胃,你的其它 *** 全都是好的!

据说知识分为三种: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以及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薛锦波韩颖雷金模对于我这个朋友,大约就属于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一类知识。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尽管性情善良,她甚至没有翻到《清明上河图》的背面去看看的冲动与好奇。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她相信北京五环内的所见所闻,就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是,在人类不知道火星的存在的时候,没有人会好奇上面都有些什么。

在一个信息传播受限的社会里,坐井观天几乎是认识的必然趋势。开着新添置的汽车、住着新装修的房子、手里捧着30块钱一杯的咖啡、另一只手举着iphone的人,的确会困惑:你说你都吃得起麦当劳穿得起七匹狼了,还嘟嘟囔囔,是不是太他妈忘恩负义了?

除非你意识中国不仅仅意味着都市的“五环”。在海水的深处,阳光未曾照耀之处,还有薛福波韩颖雷金模,并且每一个已知的薛福波韩颖雷金模,很可能还对应无数我们尚未知晓也无从知晓的薛福波韩颖雷金模。苍苍莽莽的雪地里,要保持对那个被遮蔽世界的知觉,你得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睡着不要睡着不要睡着。

这个道理听上去简单,却未必人人知晓。30年代初,英国作家萧伯纳访问了苏联,被领着参观了种种社会主义成就后,他回到英国后发表文章,驳斥了各种“污蔑苏联建设伟大成就”的言论。“我们想证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里存在着经济奴役、匮乏、失业……在所到之处,我们处处看到充满希望和热情的工人阶级……”。事实上,就在他参观苏联前后那几年,强制性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约七百万人在饥荒中死亡。无独有偶,写作《红星闪耀中国》的斯诺,在60年和64年两次访问中国后,也将关于中国发生了饥荒的传闻驳斥为“冷战宣传”,他表示:“我在中国没有看到饥饿的人,绝没有象过去那样的饥荒……”。你看,没来的人都没有举手,这说明大家都在这里,这样多么好。

刘瑜: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她跟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一样,英文不够好,朋友少,一个人等着天亮,一个人等着天黑。每天学校、家、图书馆、gym,几点一线。

我觉得,快乐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充实是可求而不可遇的。

快乐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基因、经历、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实,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苦难不可遏制的怜悯。你看,这三项里面,除了第二项,其他两项都是可以强求的,都具有耕耘收获的对称性。

1点,出门,找个coffee shop,从里面随便买点东西当午饭,然后坐那改一篇论文。(期间凝视窗外的纷飞大雪,创作梨花体诗歌一首)。

7点,回家,动手做了点饭吃,看了一个来小时的电视,回email若干。

10点,看了一张dvd,韩国电影春夏秋冬春。

12点,读关于冷战的书两章。

2点,跟蚊米通 *** ,上网溜达,准备睡觉。

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个人。书,电脑,dvd。一个人。

一个星期平均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一周工作日平均跟朋友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

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

我这人其实一点也不孤僻。生活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多么平易近人开朗活泼。有时候,我就是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知音难觅。我老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子集。我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一望无际的人。

有时候也着急。不仅仅是因为错过了亲友之间的饭局、谈笑、温情,不仅仅因为一个文学女青年对故事、冲突、枝繁叶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向往,也因为一个人思想的先锋性总是通过碰撞来保持的。我担心,我老这样一个人呆着,会不会越来越傻?好像的确是越来越傻。

但另一些时候,我又惊诧于自己的生命力。在这样缺乏沟通、交流、 *** 、辩论、玩笑、聊天、绯闻、传闻、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没有任何圈子,多年来仅仅凭着自己跟自己对话,我竟然保持了创造力和战斗力,竟然写小说政论论文饱博客而且写得如此饱满热情,我刘瑜又是何等顽强的一株向日葵。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

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

它还不是气馁,不是得过且过,不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样的狗屁歌词,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那天偶然想起我过去几年写的这三个小说,《孤独得象一颗星球》《那么,爱呢》《烟花》,吃惊地发现,这里面其实有一个轨迹,从忧伤到怨恨,然后再到绝望。

绝望,就意味着自由。

以前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名字叫一个人要象一支队伍。我想象文革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象一支队伍,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现在看来,我也只能面对内心招兵买马

刘瑜为什么要清空微博,是和方韩大战有关吗?

我猜哈,一部分原因是的,就和当初连岳一样,微博有时水太混。

她最后微博签名说是去冰岛了,这个冰岛在她之前博客里面的意思就是去一个清闲的地方,并不是就是真的冰岛。我真是太不忍心她走了,但那是她的选择,尊重她。

《送你一颗子弹》这部书,它的作者是谁?

《送你一颗子弹》的作者是刘瑜,2000~2007年曾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2007~2010年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2010年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

读《子弹》真的被惊艳到了,跟很多人推荐,后续又读了她的政治随笔以及小说。我的人生观念及政治观念的启蒙都跟刘瑜有着深切的联系,一度很想成为她那样的人,她几乎满足了我对“一个有趣的人”的所有想象。说回这本书,刘瑜曾经评价好友刘天昭在写作时好像是通过文字对一件件貌似无意义的事情做人工呼吸,企图唤起他们的温度和心跳。其实,这个评价用于她自己也是极其贴切的。随着自己成长,对其中的内容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刘瑜自己也是如此,也十分理解不会再写这类随笔的想法,虽然心中觉得有些可惜。

《送你一颗子弹》这类书很明显不属于“书”,它本来就是博客集。博客是个什么东西,就是晒出来的日记,肯定无法深刻。比起私密的日记,它又会浮夸一点,毕竟是要出去见人的。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刘瑜觉得是知音,那是因为在这个年纪读过点书思考过点人生的人,能够通过一枝一叶来谈谈政治民主思想的人,太多了。我们生活的经历和思考的切入点可能不一样,但是能触动我们的经典也就这么一些。只是很多人不靠这个吃饭,他们有更多其他活需要干。  

这本书是刘瑜成长过程中的记录,所以不成熟的思想很多也很真实。比如她对自由主义的政治形态无条件喜欢,甚至对美国左派给以“对渴望M的人,不S一下他,他就不会消停”的评价。其实,民主的优势恰恰在于一种思想无法统治全部社会阶层----总要有个声音是反对的,而且你还要重视。丘吉尔讲,民主是个不好的制度,但是,我们还没有发现比它更好的制度,所以不得不用它。美国社会就是在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原则中建立起来的。

刘瑜的书为什么不能看

不能看的原因是特立独行的讲解方式引起小孩子的不适。这本书对于小孩子来说,不适合阅读。讲话风格很酷,会引得小孩子们的争相模仿。《可能性的艺术》作者刘瑜。刘瑜老师是一位女性政治学教授。

刘瑜的博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刘瑜 一个人、刘瑜的博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412Bj0BAQxR.html

标签:博客刘瑜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1029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