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合作卫星将发(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

 2023-09-21  阅读 17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中法合作卫星将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为观测太阳上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中法于2011年合作发射了“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发A、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r 2 =m v 2 r ,得 v= GM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大,所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法合作卫星将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为观测太阳上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中法于2011年合作发射了“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发

A、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r 2

=m

v 2

r

,得 v=

GM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大,所以卫星在轨道Ⅰ上运行的速率大于在轨道Ⅲ的速度,故A正确.

B、卫星在轨道Ⅱ,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卫星离地球越来越远,故地球引力做负功,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故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r 2

=ma ,得 a=

GM

r 2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加速度越大,所以卫星在轨道Ⅰ上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Ⅲ的加速度,故C错误.

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m

r 2

=m

4 π 2

T 2

r ,得 T=2π

r 3

GM

,所以

T 1

T 2

=

(

r 1

r 2

) 3 ,已知近地轨道Ⅰ的半径为50km和圆轨道Ⅲ的轨道半径为7900km,故可以求出卫星在轨道Ⅲ和轨道Ⅰ运动的周期之比,故D正确.

故选:AD.

中星9号什么时候发射

中星9号推迟到08年发射 2006年10月鑫诺2号卫星定点失败后,使得在2006年把直播星送上太空、服务于百姓的愿望暂时落空。因此,广受瞩目的中星9号作为中国首颗直播卫星,将承担中国直播卫星与电视广播的重任,它的发射计划更被广泛关注。

人们对直播星寄予了厚望,冀望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新媒体”的蓝图,冀望她能更快地通过信息服务的普及加速一个“公平信息社会”的来临。虽然这个伟大的时刻推迟了,但是我们都还在殷切的等待着——直播星发射的好一刻!

中星9号之历史篇

我国直播星项目科研报告获国务院批准

2005年3月2日,中国卫通收到国家发改委(发改高技[2005]286号)通知,“中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空间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务院批准。这是中国卫通三年来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卫通表示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通知要求抓紧做好法国卫星(中星9号)的进口工作和该项目的其它各项工作,使直播星早日升空,为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务,推动卫星产业链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签署“中星9号”卫星订购合同

2005年4月21日,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中星9号”卫星订购合同的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总裁张海南和法国阿尔卡特宇航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睿思共同签署了《中星九号卫星购买合同》。“中星9号”卫星采用法国阿尔卡特宇航公司SB4100系列成熟商用卫星平台,是一颗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电视直播卫星,该星将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制造的东四平台电视直播卫星一起构建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原预计于2007年在西昌使用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并将定点于东经92.2°轨位上。

中星9号之进程篇

中星9号采用ABS-S系统 ***

将于明年发射的“中星9号”卫星,信道传输标准将采用我国自行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ABS.S(先进卫星广播系统)。至于为什么没有采用国际上更流行且成本最低的DVB-S,据称,技术先进性与播出安全性是被考量的两大主力因素。

由于我国直播星明年才正式发射,在标准参照系中不但晚于DVB-S,也晚于其升级版DVB-S2,如果最终采纳的标准技术水平与DVB.S相当,显然没有意义。对于DVB-S2来说,虽然具备更高的频带利用率、更先进的编码方式和接近香农极限的系统性,但技术复杂度也相对较高。目前全球只有4个大型芯片厂商具备生产DVB-S2芯片的能力,且只有一家能够大批量供货。显然,这不利于我国自主广播卫星产业做强做大。

国内即将采用的ABS-S芯片在很多性能上优于DVB-S2。比如,功耗低50%的前提下,ABS-S芯片速率高出50%,支持QPSK和8PSK模式。在8PSK模式下,提供45MSPS符号率和最高120MBPS的净码率,可实现搭载15路— *** 卫星电视节目的传输。

中星9号之讨论篇

中星9号的作用亟需明确

2006年,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有线数字电视转换工程,中国数字电视用户由30万增加到1200多万,这个成绩确实是可喜的,而且数字电视转换有利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三网合一”推进。

然而,在有线数字电视的转换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包括强制转换损害消费者选择权、收视过高、数字电视节目比模拟电视改善不大等等。在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建议称,数字电视的收视费过高。据调查了解,转换数字电视后,收视费大幅度增加,增幅高达50%-100%。相关部门应大幅降低数字电视收费,以优质低价吸引消费者选择数字电视;建议还直言:数字电视转换后,内容匮乏,同质现象严重。运营商承诺保证有50个频道免费提供给消费者收看,但实际上可供选择的频道与模拟电视的频道差不多。

由于中国数字电视收费模式和节目都还不成熟,有线数字电视转换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这次“中星9号”卫星发射,国家的宣传是传输节目不进行加密,广大居民使用直径0.45至0.6米的小型天线就可以直接接收高质量的电视节目。那么这意味着卫星电视是免费的,这是否会让消费者为等待“中星9号”升空,而拒绝有线数字电视转换呢?

毕竟现在要收看数字电视,必须向各地广电总局缴纳每个月高达22元到28元不等的服务费;而且数字电视机顶盒不能够支持多台电视同时使用,这给多电视家庭带来了不便,卫星电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现在广电总局应该发布“中星9号”具体作用,毕竟国家一直以来都禁止使用卫星电视,只有明确“中星9号”的作用,才能不影响有线数字电视的转换。

地面数字电视不是卫星电视

其实,“中星9号”卫星的发射主要是为了配合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实施以及奥运会的直播。北京,以及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沈阳6个奥运会项目承办城市将制定基于国标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方案,2008年6个城市将全面提供地面数字电视服务。但是地面数字电视决不是卫星电视(数字电视按照传输媒介不同分为: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包括光纤、铜轴和两者的混合网)、卫星数字电视),虽然电视节目免费,接收信号还是要收费。

我国去年8月正式颁布了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MB-T,到今年8月1日渡过一年的过渡期,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将正式实施。根据相关规定,地面数字电视渡过一年的过渡期后,现有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将现换成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系统。目前,各地广电运营商都在加紧国标地面数字电视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调试。

从目前地面数字电视实施来看,并没有实现免费。安装方式主要是在用户原有的电视上安装无线数字信号接收器,从而实现收看数字电视的目的。采用的收费模式为初装费+月维护费的形式,初装费一般在260-450元之间不等(包括室外天线、室内机顶盒等设备),月租费大体在9元-12元/月不等。

地面数字电视与卫星电视的矛盾

目前卫星电视是被广电部门禁止的,但是由于监管不严,广大县级城市和农村地区都广泛存在着使用卫星接收器收看卫星电视的用户,接收器的价格仅仅是100多元-200元不等,可以收到50多个频道的节目。

而地面数字电视 *** 的重点是农村市场,这就与免费的卫星电视形成了矛盾。即使在2007年8月1日,国家强制执行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而很多农村用户肯定也会为免交月服务费而选择卫星电视,这一点在 *** 地面数字电视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而且农村用户分布不集中,难于监管的特点,对于卫星接收器的查封有一定的难度。

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有线数字电视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会因为“中星9号”的发射而改变,因为“中星9号”卫星是为了帮助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发射。数字电视转换中存在的盈利模式问题、收集合理性问题以及内容匮乏问题都亟待与解决,只有这些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够更好的 *** 数字电视,才能够让4.2亿电视用户都用上了数字电视。

最后,“中星9号”升空的意义与数字电视的收费模式确实让消费者感到模糊不清,这需要广电部门给广大消费者明确答复,从而有利于中国数字电视的普及。

中星9号之展望篇

预计到2010年直播卫星用户会超过1500万

调查研究指出,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直播卫星用户将超过1500万。截止2006年上半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为1.3亿,还有2/3的家庭通过无线方式收看电视,部分地区甚至没有电视信号。在“村村通”工程的推运下,2005年我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81%。而直播卫星在覆盖效率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并将在满足覆盖的基础上开展商业运营。《报告》指出,我国的直播卫星将有可能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标准,这将对规范并促进我国卫星接收设备生产、制造及销售渠道起到良好作用。此外,直播卫星也将给处于困境之中的 *** 电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打破目前因CA多样化带来机顶盒无法量产、价格居高不下的瓶颈。报告还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直播卫星用户将超过1500万,终端设备市场以及收视费的总体规模将在百亿元左右。

中法合作卫星什么时候发射?

10月20日电,我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由长征运载火箭在中国发射。卫星目前正在国家航天局怀柔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进行总装测试。

法国大气、环境与地球观测实验室主任达尼艾·欧赛告诉记者,这颗卫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洋面风浪,监测海洋状况,同时还能在大气-海洋界面建模、海浪在大气-海洋界面作用分析以及研究浮冰与极地冰性质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洋动力以及气候变化。

中法双方联合研制海洋卫星体现出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加强合作,并将推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有效实施,继而推动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中法首次合作的卫星有何作用?

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法海洋卫星项目科学研讨会上,中法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进展顺利,卫星拟于2018年下半年在中国发射。

中法海洋卫星项目法方负责人达尼艾·欧赛说,卫星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洋面风浪、监测海洋状况,还可以帮助“大气—海洋”界面建模,分析海浪在“大气—海洋”界面的作用,研究浮冰与极地冰性质。卫星采集的风浪特性数据对海洋运输、海洋安全、海洋污染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红卫星公司中法海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介绍,该卫星采用CAST2000平台,设计寿命3年。其中,中方负责发射、提供运载火箭和卫星平台,研制微波散射仪;法方负责研制海洋波谱仪。中法联合研制X谱段数传系统,共同负责卫星测控,共享探测数据。

中法海洋卫星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观测海洋表面的风浪,获取近实时海况信息,为海表面风、海浪预报提供实际观测数据。卫星还可借助多入射角特性,对陆地表面进行观测,估算土壤水分、土壤粗糙度和极地冰盖特征,为监测海冰和冰山位移提供有力支撑。预计从2019年初开始,科学家们将借助这颗中法海洋卫星,在风浪研究上获得史无前例的一手科学数据。

中国与法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始于1997年。双方为实现卫星数据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于2007年启动了中法海洋卫星项目。

【技术·航天】发展海洋盐度卫星,完善海洋动力卫星观测体系

试想,在陆地上,仅凭“气温为36℃”这一信息,你能判断是在武汉还是吐鲁番吗?没错,你还需要空气湿度和降水量等信息。

同样,在海洋中,仅凭“海温为28℃”这一信息,你也无法判断是在阿拉伯海还是孟加拉湾,虽然它们仅仅隔着一个印度次大陆、处于同一纬度、海温相差无几——因为你还需要 海洋盐度 的信息(图1)。

海洋盐度 与 海洋温度 、 海洋流场 一起,构成海洋动力学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对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实现多尺度、多要素、大面积、实时和动态的立体式监测,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海上执法监察、海洋灾害与突发事件应急观测、新型海洋要素观测等领域的迫切需求。其中,海洋盐度在 海洋中尺度现象 、 海洋温盐环流 、 海气相互作用 和 海洋淡水收支平衡 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 及 天气预报模式 的重要依据。鉴于采用 海洋浮标 、 船基 等传统手段进行几十年的观测后全球依然有25%的海域从未有过盐度观测数据,无法有效满足工程建设和业务应用需求,通过 天基遥感 对海洋盐度观测是唯一可行的大范围、连续观测海洋盐度的方法。

不同海区海水盐度之所以会有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 蒸发、降水、洋流、径流、海域封闭程度 等。在南北方向,盐度主要受 蒸发降水 影响,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图2):①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②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度水,因此盐度较高;③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在东西方向,盐度一般受 洋流 影响,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大洋中部盐度居中;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道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盐度还受 径流 淡水汇入影响,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全球海洋平均盐度约34.7PSU;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权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国外海洋盐度卫星计划

欧空局ESA的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卫星( *** 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和NASA的宝瓶座盐度卫星(Aquarius/SAC-D)于2009年和2011年相继发射,使得海表盐度成为最后实现太空遥感监测的海面关键要素。两颗卫星参数如表1所示。

*** OS卫星(图3)装载了L频段二维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采用Y型二维稀疏天线阵,由3个支臂组成,单臂的长度约为4.5m,整个系统含69个接收单元及约5000个数字相关单元,是目前复杂程度最高的综合孔径辐射计系统。

Aquarius卫星(图4)采用L频段主被动结合的工作体制,散射计和辐射计共用3个馈源的推扫式偏置抛物面天线交替观测同一海面区域。

*** OS卫星和Aquarius卫星采用2种不同的观测体制,在技术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 OS卫星的成就包括:首次在轨验证了综合孔径技术在海洋盐度测量中的应用能力;采用二维综合孔径探测体制,对目标进行多入射角探测,显著地提高了盐度测量精度和射频干扰的检测能力。Aquarius卫星的成就包括:实现了高稳定度、高灵敏度的辐射计测量技术;增加散射计测量海面粗糙度,明显提高了盐度测量精度。综合卫星数据的应用情况, *** OS卫星和Aquarius卫星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两颗卫星都未采用校正L频段亮度温度的同步测量手段;两颗卫星都未能解决L频段射频干扰问题,导致部分测量数据精度受到影响; *** OS卫星的有效载荷接收机稳定度不高,且没有对天线采用温控技术,导致观测亮温误差较大;Aquarius卫星采用实孔径体制,其空间分辨率低,观测幅宽小。ESA针对 *** OS卫星在轨出现的问题,在后续发展规划中提出全新的六边形阵列形式的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可提升L频段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的地面分辨率、测量灵敏度及射频干扰抑制能力,同时增加海面粗糙度的测量手段,可提高 *** OS后续卫星的观测能力。

海洋盐度卫星资料处理

以 *** OS和Aquarius为例,海洋盐度卫星资料的一般处理流程如下。

在Level-1阶段,通过对海面微波观测进行辐射订正得到观测亮温(Tb,单位: K)。 *** OS利用干涉技术,对众多小天线的信号进行合成实现高分辨率;以不同入射角和偏振方式对视域(FOV)中同一点进行连续观测,不同点的空间分辨率和辐 *** 度有所不同。Aquarius的3个微波辐射计则以垂直和水平偏振方式、28.7°/37.8°/45.6°的入射角测量亮温。由于亮温对盐度的敏感度低且依赖于海温 (20 °C 时约为0.5 K•PSU−1,而5 °C时约为0.3 K•PSU−1),辐射敏感度误差是L1阶段的主要误差。其它误差源包括:法拉第旋转,月球、行星、银河噪音,日光影响,大气影响,亮温系统偏差等。

在Level-2阶段,观测亮温被转换为海表盐度。“Klein Swift”介电常数函数中,亮温与海水的电介质属性有关,而后者在微波波段(即L波段,1.413 GHz)与盐度有关,因此亮温可表示为海表盐度的函数:Tb=Tb(SSS)。利用回归方法可使观测亮温和正演模型Tb(SSS)得到的模式亮温之差达到最小。正演模型的描述量包括入射角和方位角等已知参数,海表盐度、海表温度、风等目标变量,以及特定粗糙度模型所需的其它变量;背景海表温度、风速、风向等辅助数据则作为初猜值和物理约束。这一级的误差包括正演模型误差和辅助数据误差,其中最大误差源来自风浪引起的海表粗糙度效应。对于 *** OS,风速风向等粗糙度描述量来自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CMWF)或者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对于Aquarius,除了NCEP的风速风向数据外,另一载荷即L波段(1.26 GHz)雷达散射计可同时测量海面后向散射以改进粗糙度订正效果。两颗卫星不同的海表盐度分析产品所用粗糙度模型不同。

在Level-3阶段(图5),大量含噪的L2数据融合生成格点产品。由于观测亮温(误差约1 K)得到的盐度反演值不准确 (误差约1 PSU),而轨道级观测的时空密度很高,因此可对大量轨道级数据进行格点化处理。主要过程包括:选择所用的观测资料;选择分析产品的空间格点和时间间隔;选择投影方法和分析参数进行偏差订正;在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适当的滤波以抑制高频能量,包括信号和噪音。

在Level-4级,遥感盐度和现场观测等其它类型数据或温度等其它要素数据进行融合。

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面向海洋强国战略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极地大洋管理和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重大需求,我国逐渐形成海洋水色、海洋动力和海洋监视监测3个卫星系列。20世纪末,我国国防科工局支持了发展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设想,并在此后由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公司于2011年完成了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A的研制发射,实时获得全球海洋表面风场,得到全球海洋上的风矢量场和表面风应力数据,为海洋环境预报提供准确的初场和表面驱动力;获取全球海洋地形数据,提供海面动力拓扑基本环境参量;掌握全球海面温度场和极地冰盖的变异,提高我国对全球变化预测和长期气候预报的准确性。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发射,提升了我国海洋动力卫星的载荷研究和数据应用水平,也为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工程经验。装载C频段SAR载荷的高分三号卫星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可以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的测量。2019年6月,海洋二号B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使用。9月,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海洋微波遥感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在轨测试通过评审,它是世界首颗具备全球全天候、全天时大范围同步获取海洋风浪信息的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将与后续的海洋二号C和海洋二号D卫星组网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体系。海洋二号C卫星已完成全部研制,计划于2021年发射。海洋二号D卫星和2颗海洋三号(1米C-SAR)业务卫星(海陆兼顾)工程研制进展顺利。海洋科研卫星方面,新一代海洋动力卫星、高轨海洋与海岸带环境监测卫星正开展型号立项前的准备。现阶段,除探测海洋盐度外,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了观测所有动力环境要素的能力,并已经与中国海监飞机、船舶、浮标和岸站一起,构成对我国海域的立体监测体系并投入业务运行。正在实施着对我国管辖海域的有效监测,必将对综合管理国家海域、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增强国家海防实力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巨大效益。虽然目前我国规划了业务星和科研星,具备形成稳定运行的业务系统,可以基本满足各行各业对海洋的应用需求,但与国际同类卫星的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性能指标尚有差距、观测手段还需完善和天地一体化应用发展缓慢。

2019年,我国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已获立项批复。长久以来,由于缺少实时的盐度观测数据,我国在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生态预报、短期气候预报、全球水循环和极端天气预报等领域的精度不高,对此各行各业已经迫切提出了盐度数据精度的指标需求,如表2所示。为了适应海洋大国的发展战略,适应空间信息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海洋动力观测卫星系列需要加速发展高精度观测海洋盐度的卫星,作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的组成,填补海洋动力环境参数获取能力的空缺,完善观测要素,提高测量精度,实现海洋动力环境全要素的综合探测,更好地为海洋环境预报、中尺度海洋环境信息的提取等应用服务。

我国海洋盐度卫星发展建议

一是坚持自主的海洋盐度观测体系。海洋观测需要长期、动态、连续、实时和大面积定量监测,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自己的海洋盐度卫星对于海洋监测与调查的现代化、国民经济、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我国作为管辖约30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国,拥有自己的海洋盐度卫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受制于人,以满足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人才资源。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必须拥有一批掌握海洋盐度卫星研制和应用的技术队伍,带动空间技术和基础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海洋盐度卫星的研制和应用存在许多与国外合作的途径,可以缩短研制周期、提高卫星技术和应用水平。三是综合开发利用国外已有的观测数据。在我国尚未形成以本国盐度卫星系列为应用主体之前,充分利用国外同类型卫星数据,促进我国卫星海洋应用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国家和地方海洋部门提供海洋环境与资源遥感信息,为海洋环境预报、海洋和海岸带管理、开发利用的决策服务;另一方面,为我国今后发射高性能盐度卫星奠定应用技术基础。

海洋环境预报

海洋盐度是影响海洋动力环境和海气相互作用驱动全球三维海洋环流模式的一个关键因子。盐度对海洋中的热力、动力过程的影响非常显著,是大洋热盐环流的驱动因素之一。盐度变化决定海洋密度或浮力,控制海洋底层水的生成,影响热盐环流。海洋盐度卫星观测数据不仅能为海洋环境数据同化提供可靠的盐度观测数据,还能丰富近海海洋环境预报产品种类,为近海海洋养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保障产品。海洋盐度观测数据能明显提高海洋环境预报能力和准确率,为近海海洋活动提供准确海洋环境预报。

短期气候预报

海洋盐度是影响障碍层、深层水团、温盐环流等海洋物理过程的重要因素,海洋盐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模拟海洋垂直剖面结构、海洋热贮存的重要数据源。海洋盐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还与厄尔尼诺等海气相互作用现象息息相关(图6),是认识和预测短期气候变化的主要数据来源。

水资源监测预报

海洋蒸发与降水对海洋盐度的影响最显著。全球86%的蒸发来自海洋,78%的降水最终汇集到海洋,蒸发或降水导致海洋盐度的上升或下降。海洋表面盐度的空间分布与海表蒸发降水差的空间分布一致,因此,海洋盐度是全球降水量、洪涝和干旱现象的重要指示器。

极地海冰监测

海冰对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极其重要,海冰的总面积和厚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影响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极地冰盖冰架和临海海域的动态变化,是研究海洋和大气相互耦合关系中的重点因素。海洋盐度观测获取海冰厚度、面积、空间分布及冰龄等数据,为极地气候预报和临海区域气象预报提供不可或缺的数据源。

海洋生态预报

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随机性是由天气过程及气候变化、大气及陆源物质输运、流场改变等外在环境随机性及生态动力学的随机性等内在随机性共同作用决定的,需要输入大量的基础数据。海洋盐度卫星观测数据输入到生态模型中,可明显提高模拟的精度和预报的准确性,为近海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及监测评估等提供决策依据。

极端天气预报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盐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海洋等温层间的混合及热量传输,且对提高长期气候预报精度和模式优化至关重要,因此准确、全面、连续的全球海洋盐度观测数据正是气候预报准确性的重要保证。利用海洋盐度卫星数据进行四维同化,可以监测大尺度海洋盐度现象,特别是追踪交汇海域的海洋盐度的年际变化对极端条件下天气预报意义重大。

海洋盐度是海洋动力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发展盐度观测卫星是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重要手段,在海洋观测和数据预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全球海域内海洋动力业务化运行能力,根据我国实际需求和技术基础,迫切需要研制完成一颗具备业务化运行能力的海洋盐度卫星,实现对海洋长期、稳定的海洋盐度观测,与海洋二号系列、高分三号系列卫星一起,构建我国完整而又具特色的全球海洋观测体系。同时升级现有在轨载荷观测能力,研制新型遥感载荷,加强天地一体化研究,提升遥感定量化应用能力,完善海洋要素观测手段,提升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观测能力。

[1]张庆君,殷小军,蒋昱:发展海洋盐度卫星完善我国海洋动力卫星观测体系[J]. 航天器工程,2017,26(1):1-5

[2]唐治华.国外海洋盐度与土壤湿度探测卫星的发展[J].航天器工程,2013,22(3):83—89

[3]陈建,张韧,王辉赞,安玉柱,马强,杨代恒. *** OS卫星遥感海表盐度资料处理应用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进展[J],2013,31(2): 295–304

中法合作卫星将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合作卫星将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4c2Bj0LAwdVWw0.html

标签:合作法国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664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