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集中(救国存亡之际)

 2023-09-15  阅读 13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救国集中,以及救国存亡之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哪里?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他认为,《马关条约》准许外国资本在中国内部设厂,将使中国经济面临更深的危机,外国对中国经济侵略的重心将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此,中国应尽快讲求商务、工艺,各省应建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救国集中,以及救国存亡之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哪里?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他认为,《马关条约》准许外国资本在中国内部设厂,将使中国经济面临更深的危机,外国对中国经济侵略的重心将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此,中国应尽快讲求商务、工艺,各省应建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 *** 外国设厂和洋货倾销。

围绕维新运动谈谈为什么说救国是爱国最集中的体现

1. 进步意义.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主张设立议会,限制过重的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宣传、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 爱国意义.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面对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呼吁“保国”,反对“瓜分”,是近代中国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场爱国运动.尤为可贵的是,他们把自己的政治要求汇入到救亡运动中,使变法运动与救亡运动结合起来.对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维新运动带有全民政治运动的性质.

3. 启蒙意义.维新派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学校,广泛建立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他们大力提倡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打开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使他们重新认识世界,为后来人们接受新思想扫除了一些障碍,这种思想影响不会因政变而消失.一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想,卷入到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旋涡中,这正是维新运动的群众基础.戊戌变法之后,人们追求的社会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才已不单向官僚阶层聚集,转而向其对立面转化.戊戌思潮过后,不仅大量的青年学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团,另择他途.

郑观应简介资料 郑观应生平故事 郑观应提倡富强救国

相关爱国人物:郑观应、洪仁玕、陈玉成、石达开、洪秀全、詹天佑、林则徐、容闳、关天培、魏源、冯子材、李伯元、邓世昌、刘永福、黄遵宪、左宗棠、陈天华、唐才常、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蔡元培、严复、谭嗣同、黄兴、邹容、宋教仁、孙中山、梁启超、康有为、龚自珍、徐锡麟、

一八九四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后,严重的民族危机笼罩在中国的上空。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在耻辱和痛苦中开始了拯救祖国于危亡的探索。就在这时,一部名叫《盛世危言》的著作广为流传,引起了朝野的震动。年轻的光绪皇帝看了这部著作,立即下令速印二千部,分送给大臣们阅读。作者自己排印的五百部,也很快被人索取一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郑观应。他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

从买办起家

郑观应,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等,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一八四二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人家。在家庭影响下,郑观应从小便跟随父亲攻读儒家经典,学习应试用的八股时文郑观应简介,想走上科举仕途。

香山离香港、澳门很近,不少人经商致富,有的还在洋行里当了买办。郑观应的家族亲友中也有几个这样的人,他很小就跟随他们到过澳门、香港和南洋等地。一八五八年,郑观应到香山县应童子试,连个秀才也没 *** ,这使他父亲很失望。于是,就改弦更辙,想让儿子从经商中求得出路。

这样,十七岁的郑观应便来到上海,投奔叔父郑廷江。郑廷江当时在英商新德洋行当买办。郑观应本想进英文书馆学习英语,但叔父却为他找了个差事,要他边工作边学习。起初,他在叔父供职的洋行里当一名听差,叔父见他能吃苦耐劳,就热心教他英语。

一八五九年,郑观应通过亲友的帮助,进了上海宝顺洋行。这是当时第一流的大商行。他在那里当一名低级雇员郑观应简介,工作之余,就到英人傅兰雅博士办的英华书馆读夜班英语,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不久,他便能够浏览英文书报。从书报上面,他知道了国外的许多事情。

郑观应的才干很快就得到洋行老板的赏识,一八五九年冬,他作为洋行的随行人员来到天津考察商务。第二年,他就被提升为宝顺洋行买办。从此,开始了他的买办生涯。

在宝顺的十年里,郑观应的地位虽然并不高,干得也不大顺手,但却能在上海这个动荡与竞争十分激烈的世界里,努力探索发财致富的门径,学习经营管理的本领,以求得生存与发展,实现自己的抱负。经过几年的奋斗,他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资本,为自己独立经营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一八六八年宝顺洋行停业以后,郑观应和别人一起办起了和生祥茶栈,不久又开办了荣泰驳船公司、公正轮船公司。一八七二年,和生祥茶栈停业以后,他又来到扬州,当上了宝记盐务总理。一八七三年,郑观应参加了太古轮船公司的创办,并当上了这个公司的总买办。这样,他在上海商界的地位逐渐为人们注目。由于他经营有方,公司连年获利,因而在三年雇佣合同期满以后,又和他续订了五年合同。郑观应在太古的年俸达七千两白银,超额分红还要比这多许多,这使他有力量投资于更多的中国近代工业。一八八一年至一八八二年间,郑观应同盛宣怀等人集资开采了山东登、莱、青、莒四府和东北锦州等处的五金矿藏。在此之前,他已参与了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筹建。一八八一年津沪电线线路开办时,他也有不少资本入股。一八八二年,他又集资开设造纸公司。到九十年代初,郑观应已是拥有万贯钱财的大资本家了。

萌发维新思想

当郑观应跻身于买办行列,日积月累地积聚资本的时候,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也日胜一日地侵入中国,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起来。从第二次 *** 战争以后,郑观应便开始在思想理论上探求救国之路。他注意阅读中外书报,凡是有关兴邦治国的道理,议论时务得失的文章,他总是尽可能收录,反复揣摩。成书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救时揭要》,就是郑观应早期探索所得出的结论。

《救时揭要》汇集了二十四篇文章,其中大多数是反对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的。在书中,郑观应以极大的愤怒,揭露了外国侵略者贩卖中国人为奴隶的罪行。他建议在海外设立中国领事馆,以保护华侨的权利。他还要求 *** 鼓励商民投资兴办民族工商业,禁止贩卖与吸食 *** ,赈救水旱灾害等等。当然,郑观应这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大多是触景伤时之作。他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将耳闻目睹的种种损国伤民的事实,一一列举出来,让人们看到了其中的利弊得失。他虽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张,但这只是些就事论事的零星建议,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见解。

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郑观应中西文化知识的日益丰富,他的观察也越来越深入,开始触及到了社会上的一些本质问题,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救国主张。《易言》一书,便是他救国主张的集中体现。

《易言》于一八八○年刊行,全书共三十六篇,主要的有《传教》、《交涉》、《公法》、《论机器》、《论船政》、《论火器》、《论开矿》、《论火车》、《论游历》、《论考试》、《论议政》诸篇。从这些篇目可以看出,郑观应在书中讲的是有关国家外交、内政的大事。郑观应认为,洋人有求于中国者“不外通商、传教两端”,而“通商则渐夺中国之利权,并侵中国之地;传教则 *** 华人之情事,欲服华人之心”。这种看法,在当时是很深刻的。他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出发,要求华人、洋人人权平等,货税平等。他说: “外国税华货进口从其重,中国税洋货进口求其轻”,“华人厚待西人者如此,西人薄待华人如彼,天下有此理乎?”

郑观应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艺。他在驳斥顽固派“以效法西人为耻”的观点时说: “人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我不过欲效其技艺,臻于富强”。所以,郑观应从开矿、铁路、电报、机器、船政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值得指出的是,他在《论议政》一文中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希望实现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独裁。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有价值的思想。

投身洋务活动

郑观应在经营企业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出色才能,得到了洋务派官僚的赏识。一八八一年,李鸿章札委郑观应为上海电报分局总办。一八八二年,当他在太古轮船公司任职期满以后,就毅然决定不再续订合同,而到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当帮办,从而结束了二十多年的买办生活,开始了新的探索。他想以自己的才能和经验,振兴中国的航运业, 与洋商争高下。

郑观应到轮船招商局以后,经过调查研究,亲自拟定了一系列整顿、改革措施,使企业很快降低了消耗,增加了赢利,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一八八三年十二月,他升任轮船招商局总办。就在这个时候,中法战争爆发了。郑观应立即上书,请求清 *** 抗战到底,并积极提出军事上的建议:培养军事人才,开办兵工厂,自己铸炮、造船;训练民团,守卫边疆,特别要加强琼州的防务。同时,他还向友人王之春自荐,表示愿为抗法战争出力。王之春将他推荐给督办粤防军务大臣彭玉麟。于是,一八八四年三月,郑观应被调往广东军营。他到广东军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被扣留在香港的二十五尊大炮运回广东。这些大炮是清 *** 向德国购进的,在运抵香港时遭到刁难。郑观应到香港交涉后,大炮才顺利地被允许运回。

六月,郑观应又奉彭玉麟之命,冒着盛暑,到西贡去刺探法军情报。他化装成商人,居住在中国轮船招商局内,指挥随员出去侦察,终于将西贡至金边,金边至暹罗(泰国的旧称)的水陆炮台、兵房,一一绘成草图。郑观应不避艰险,迅速而成功地完成了使命,为清军在陆战方面打败法军创造了条件。然而,腐败的清 *** 却在清军连连告捷的情况下,于一八八五年四月和法国 *** 签订了《停战协定》。对于清 *** 卑躬屈膝的卖国行径,郑观应十分愤慨,他写下了《闻中法息战感赋》:

牢补亡羊尚未迟, 农工商是富强基。

强邻环伺犹堪虑, 当轴因循岂不知。

贾谊上书唯痛哭,班超投笔莫怀疑。

疮痍满目凄凉甚,深盼回春国手医。

在这里,郑观应强烈要求朝廷亡羊补牢,使国家很快强大起来,他也希望人们学习投军从戎的班超,奋起为国效力。

一八八五年,郑观应奉命从广东到汕头、厦门和福州等处筹办援助台湾事项,途经香港时,太古轮船公司借故将他拘禁,关押了将近一年。原来,郑观应离开太古轮船公司时,曾推荐杨桂轩接替他的总买办职务,由他和另两人作保。不料杨桂轩在任职期间,亏欠了公款十万元,最后只身逃匿。太古公司向郑观应追赔欠款,因数额过大,尚欠四万元。为索取欠款, 太古公司就乘郑观应到香港之际,通过香港当局将他扣押。郑观应据理申诉,结果付了五千两白银才获释。

遭受这次打击以后,郑观应回到澳门,过了近五年贫病交加的隐居生活。但他那颗火热的爱国心却并没有熄灭。他没有沉沦下去,而是抱病著述,写成了近代史上著名的《盛世危言》一书,提出了系统的改良主义思想。

一八九二年,洋务派官僚再次委请郑观应帮办中国轮船招商局。这时的郑观应,已经是一个“穷人”了。许多人反对他去主持招商局,但郑观应却泰然自若,满不在乎。他拟定了开源、节流等一些整顿招商局的措施,包括 *** 过时的旧船、添置新船,以便多装快运,增加利润。他还巡视长江沿岸各埠,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体的兴利除弊方案。经过整顿后的招商局大有起色,在与洋商太古和怡和的斗争中站住了脚根。

郑观应怀着救国图强的理想,在中国创办了不少近代工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他有着自己特殊的贡献。

围绕戊戌变法谈谈为什么说救国是爱国最集中的体现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1793年 吉伦特派 1793年4月13日,吉伦特派操纵的国民公会通过了一项将马拉提交法庭审判的法令,并开庭审判

雅各宾专政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同吉伦特派进行斗争,并同广大人民群众结成暂时联盟的产物。

1792年8月10日革命后执掌 *** 的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政治上主张联邦共和制,在经济上坚持自由主义,在外交上企图通过战争为法国资产阶级扩大市场。这种政策既招致英国和欧洲大陆上封建君主国以及法国王党分子的敌视,又引起国内下层群众的不满,更不适应当时特定形势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遭到失败。

1793年春天,法国所面临的形势是严酷的。首先是军事危机。在2月1日法英宣战以后,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包括荷兰、俄国、撒丁、西班牙、那不勒斯、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等在内的第一次反法同盟。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四境都随着敌国的武装进攻。3月10日,旺代叛乱全面爆发,如同一把匕首插在共和国的背上。4月5日,在比利时指挥作战的杜木里埃将军越境投敌,使前线处境更加恶化。这对于以军事胜利为支柱的吉伦特派是一个重大打击。

其次是经济危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和粮食匮乏,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1799年开始发行、并被赋予纸币职能的指券,1793年1月初还值票面额的6015%,到2月只值50%,而且一直在下跌。地主和农民不愿意以粮食交换贬值的纸币,使得市场上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对外战争又影响了国外粮食的进口。大城市的工资劳动者生活特别困难,他们的日平均工资收入为20 40苏,而面包价格有时高达每磅8苏。吉伦特派无视有关群众生存的紧迫问题,拒绝限制物价和征购粮食,因而同人民群众发生了尖锐矛盾。

第三是政治危机。起初曾控制着立法议会和国民公会的吉伦特派,在同雅各宾派和巴黎公社的斗争中日渐失去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他们企图停止革命,打击雅各宾派的主要堡垒巴黎公社,把首都巴黎的地位降低到同全国83个省一样,结果遭到失败。特别是在处置国王的问题上,挽救国王生命的阴谋被雅各宾派粉碎,吉伦特派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下层群众的压力和雅各宾派的督促,国民公会被迫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1793年1月11日,将1792年10月17日成立的治安委员会改组,雅各宾派占了优势;2月24日决定征兵30万;3月10日成立革命法庭;3月21日下令全国各公社建立监视委员会(或称革命委员会),负责监视嫌疑分子;3月28日制定关于处决亡命者的法令;4月6日,将1月1日成立的总防御委员会改组为以丹东为首的救国委员会;4月30日正式确定议会特派员行使中央权力的职权;5月4日颁布谷物最高限价法令;5月20日规定对富人摊派10亿利弗尔公债。这些措施多数是违背吉伦特派意愿的,而它们执行之不得力又引起下层群众的强烈不满。要不要实行激烈的救国措施,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

在斗争的决定性阶段,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比尔首先发难。1793年4月3日,他就杜木里埃叛变事件发言时说:“我以为要采取的第一条救国措施,就是决定审讯所有被指控为杜木里埃的同谋犯,特别是布里索。”4月5日,马拉主持的雅各宾俱乐部要求惩治“申诉派”,即在审判国王时企图以诉诸全民表决的办法挽救国王生命的吉伦特派分子。不久,巴黎公社也对吉伦特派提出同样的指控。吉伦特派采取反击措施:4月13日对马拉提出起诉(24日被革命法庭宣布无罪释放);5月18日提议解散巴黎公社,并成立“十二人委员会”对其活动进行调查;5月24日下令逮捕公社领导人埃贝尔等(27日获释);5月25日吉伦特派领导人伊斯纳尔在国民公会发言恫吓说,万一公社举行暴动,巴黎就可能被毁灭。这是向雅各宾派发出决战的信号,被称为“新不伦瑞克宣言”。

面对吉伦特派的挑战,雅各宾派和巴黎公社最后决定诉诸武力。5月26日,罗伯斯比尔在雅各宾俱乐部号召人民举行起义,说:“当人民遭受压迫时,当人民除了自己一无所有时,谁不号召他们起来,谁就是胆小鬼。”5月29日,巴黎33个区的代表在主教宫成立秘密的起义委员会。5月31日,起义群众按照1792年8月10日的方式包围了国民公会,迫使它解散了“十二人委员会”。6月2日再次起义,又迫使国民公会通过软禁29名吉伦特派议员的决议。两次起义的结果是吉伦特派统治的垮台和雅各宾派执政的开始。

雅各宾派与吉伦特派不同,为了应付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他们“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和维护第三等级的革命团结,甚至不惜为此作出让步和妥协”。罗伯斯比尔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他在当时的私人笔记中记下警句:“人民应该与国民公会团结一致;国民公会应该利用人民。”雅各宾派执政初期颁布1793年宪法和三个土地法令,就是他们实行同平民群众结盟的两项民主措施。

5月30成立了附属于救国委员会的塞舍尔第五人小组,负责起草新宪法。6月9日提出草案,10日经救国委员会批准,ll日向国民公会提出,24日被通过。1793年宪法又称作“共和元年宪法”或“雅各宾宪法”,它包括新的《人权宣言》35条,宪法本文124条。它规定,社会的目的是公共福利, *** 是为保障人们享受其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设立的;公民享有劳动权、社会救济权和受教育权;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反抗 *** 压迫的权利;成年男子享有普选权;最高立法权属于由直接选举产生的立法议会,最高行 *** 属于从各省候选人中选出的、24人组成的行政委员会,它对立法议会负责。1793年宪法通常被认为是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是最终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蓝图。雅客宾派之所以急于制定和通过这部宪法,有其策略意义。塞舍尔在6月10日宣读宪法草案时指出,它是“我们对所有诬蔑我们只想搞无 *** 主义的诽谤者、阴谋家的回答。”的确,这部宪法仍然保障财产的充分所有权,仍然保障各省地方权力和各种民主自由,是为了避免关于“巴黎无套裤汉专政”的指责,为了使信奉联邦主义的农村不再议论5月31日和6月2日事件之“非法”。除却特权阶级以外,法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都能从中读到令人快慰的条文。7、8月问举行全民投票,结果以绝对多数获得批准。

雅各宾派还希望使广大农民群众立即看到5月31日和6月2日起义的实际成果,把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国民公会接连颁布了三个土地法令。6月3日法令规定把亡命者的土地分成小块 *** ,并允许贫农在10年内分期偿付地价。6月10日法令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7月17日法令宣布,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销毁一切封建契约。这些法令是雅各宾派为了同农民群众结成联盟而付的代价。列宁高度评价这些法令的深远意义,指出:“用真正革命的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使全国过渡到更高的生产方式,过渡到自由的农民土地占有制”,是造成1793年英勇爱国精神和军事奇迹的“物质经济条件”。

这样,执政的雅各宾派通过这些民主措施,同广大城乡平民群众结成联盟,扩大了 *** 的社会基础,为走向专政准备了条件。

1793年夏天,形势更趋恶化,联邦党叛乱,因6月2日被软禁的一部分吉伦特派领袖从巴黎出逃而迅速蔓延开来。西北部的冈城成了暴动的中心,布列塔尼和诺曼底地区随之响应,他们建立了一支以温普芬将军为统帅的军队,准备向巴黎进军。里昂是中部叛乱的中心,军队的指挥权落入王党普雷西和维里欧侯爵手中,他们与撒丁王国的入侵军取得了联系。在西部,得到英国支持的旺代叛乱继续扩大,卡特利诺等指挥下的旺代军攻下索缪尔和翁热,企图攻占南特。到7月中旬,全国83个省中大约有60个省卷入了叛乱。

与此同时,前线也节节失利。英国直接参战,约克公爵指挥的汉诺威军在荷兰军的支援下包围了敦刻尔克。科堡亲王统率的奥地利军包围北部边境诸要塞,贡德和瓦朗西安相继陷落。不伦瑞克公爵率领的普鲁士军夺取了美因兹,进而包围兰道。撒丁王国的军队进逼萨瓦。西班牙军越过比利牛斯山,向鲁西荣推进。英国舰队封锁了法国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岸,科西嘉岛宣布脱离法国。

英国的封锁和国内的叛乱使粮食供应遭到阻绝,投机商人囤积居奇使物价飞涨,指券到7月份已降到票面值30%以下。7月13日,雅各宾派著名领袖马拉被吉伦特派分子夏洛蒂・科黛刺杀。巴黎的气氛更形紧张。代表下层群众利益的“忿激派”要求实行恐怖,惩罚投机商,派革命军到农村征集粮食,逮捕一切嫌疑犯,清洗和改组军队等。9月4 5日,巴黎群众手持武器走上街头,提出了“对暴君作战!对贵族作战!对囤积居奇者作战!”的口号。肖梅特率领代表团向国民公会坚决要求“把恐怖提上日程。”

这样,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和下层群众的强大压力,就把掌权的雅各宾派推上了革命专政的道路。

一般把1793年10月10日宣布革命 *** 的法令看作是恐怖统治正式开始的标志。实际上,7月对救国委员会的改组和8月宣布1793年宪法暂停实施,说明革命专制制度已经形成了。

4月6日成立的以丹东为首的救国委员会既没能驱逐入侵之敌,又没能预防联邦派的叛乱,也没能解决经济危机。7月10日进行改选,丹东派分子落选,圣茹斯特、库东、圣安德烈等罗伯斯比尔派分子当选。7月27日,罗伯斯比尔加入救国委员会。再经过8月和9月的调整,人员就固定下来,罗伯斯比尔派掌握实权。

自7月全民投票批准宪法之后,全国约4万个公社的代表来到巴黎,参加8月10日革命周年纪念节表示拥护宪法。8月11日,丹东派德拉克鲁瓦在国民公会提议根据新宪法筹备进行立法议会的选举。当天晚上,罗伯斯比尔在雅各宾俱乐部予以坚决驳斥。8月12日,各地代表向国民公会提议延期实施宪法,丹东发言表示赞成。8月23日发出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8月28日,巴雷尔代表救国委员会在国民公会宣布:“在阴谋包围我们时不能够简单地实施和平时期使用的宪法法律”。

革命 *** 的理论纲领,在圣茹斯特1793年10月10日的演说及罗伯斯比尔1793年12月25日和1794年2月5日的演说中得到明确的表达。圣茹斯特指出,鉴于危急的形势,直到和平实现之前,宪法应当被搁置, *** 应当是革命的机构。罗伯斯比尔则指出,宪法 *** 只能在和平时期发挥作用,战时就得暂停,否则将会导致自由的毁灭。宪法 *** 的目的是保存共和国,革命 *** 的目的是创建共和国;革命本质上就是内战,因此革命 *** 必须采取非常措施以应付危急形势。和平时期 *** 的生命力在于施行仁政,战争时期 *** 的生命力既在于施行仁政,也在于实行恐怖;没有仁政的恐怖会祸国殃民,没有恐怖的仁政会软弱无力。

革命 *** 的组织纲领是国民公会根据圣茹斯特和俾约一瓦伦的提议,先后于1793年10月10日和12月4日通过的两个法令。它们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革命 *** 的法律依据。这两个法令规定:最高权力属于国民公会,它同时兼有立法权和行 *** ;临时执行会议、各部部长、各军将领都受救国委员会监督;治安委员会负责国内的警察事务;被派遣到各军和各省去的议会特派员拥有广泛的权力,受救国委员会监督和指导;设置由中央任命的国务专员,负责在各地实施中央的法律。这两个法令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全国的权力集中于巴黎,各行政机关的权力集中于救国委员会。

革命 *** 是由救国委员会、治安委员会、革命法庭以及地方革命委员会等组成的。

救国委员会是革命专政机器得以运转的主轴。它向国民公会提出的法案一般都获通过。它是雅各宾专政的决策机关,起着责任内阁的作用。

治安委员会是革命 *** 的另一重要机关,负责国内的警察和治安事务,被称为“恐怖部”。1793年9月13日国民公会决定,此后治安委员会人员的名单由救国委员会联合提名。经改组后,成员保持为12人。

革命法庭负责审理一切反革命的企图和危及共和国安全的罪行。它的判决不得上诉或推翻。1793年9月5日进行改组,其成员由救国委员会和治安委员会联合提名。改组后,审判员由5人增至16人,陪审员由12人增至60人,检察长下属检事5人。法庭分成4组进行工作,简化了审判程序,加速了审判速度。

革命 *** 通过派遣到各省和各军的特派员、设在各县的国家专员以及各地方革命委员会,把中央的法律和政令推行到全国。

革命 *** 在军事、经济、政治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

在军事方面,颁布总动员令和改组军队。1793年8月23日,国民公会通过了由卡尔诺和巴雷尔起草的“全国总动员令”。该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时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以便为军事服务。”法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要为战争出力;国家的一切物资都被用于战争;18 25岁的未婚男子为第一批应征对象。到1794年春,法国拥有13个军,兵员总额近百万。1793年2月原则上通过的关于把义勇军和正规军混合编制的法令在1794年春开始实行,两营义勇军和一营正规军合编成一个“半旅团”,欲使前者的爱国精神和后者的纪律性结合起来;废除了旧军队的白色军服,改行义勇军的兰色制服;把大多数贵族军官清除出军队,同时从下层提拔高级将领;新军官们发挥主动性,克服旧军队的陈规陋习。创造适应于新军队的战略战术;军队特派员对指挥官进行严厉监督,任何无能和疏忽都被视为对共和国不忠;动员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军需生产作了巨大努力。这些措施为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法国革命史》作者勒费弗尔评论道:“一支真正全民族的军队奔赴战场,这是自古以来第一次;一个民族成功地装备和供应一支庞大的军队,这也是第一次――这就是共和二年大军的新特点。”

在经济方面实行统制政策,颁布严禁囤积垄断和全面限价的法令。1793年7月26日通过的严禁囤积垄断的法令规定,囤积垄断是重大的罪行,凡储藏有所列举的几十种日用必需品者必须于一星期内向当地 *** 申报,并于申报后三天之内分成小份 *** ,抿绝申报或申报不实者均处以死刑,其财产予以没收;刑事法庭根据此项法令所作的判决不得上诉。鉴于1793年5月4日颁布的谷物最高限价法未能施行,9月29日又通过全面限价令,对凡属于7月26日法令中列举的日用必需品均规定最高限价。除谷物、面粉、饲料、烟、盐及肥皂的价格须全面统一外,其他必需品的价格由各县规定,其标准为当地1790年的市场售价再加l/3。违者买卖双方均处以所售物品价格之加倍罚金,并列入嫌疑犯名单。同时规定工资的最高限额为1790年标准再增加l/2。这些法令可以认作是雅各宾派同城市平民结成联盟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此外,为保证军需和城市的供应, *** 还采用征发制、国营制和配售制来管理经济。全国的所有资源、农民的农副产品、手工业者的制造品,都在征发之列。对外贸易、邮政和军事运输、银行和股票交易,都受 *** 的严格监督; *** 直接创建了一些工场,又以提供原料和劳动力的办法控制私营工场的生产,征发产品,限制价格。在巴黎和一些大城市曾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口配限制价格。在巴黎和一些大城市曾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口配售制。为了保证上述政策的实行,于1793年9月9日正式成立了以隆森为司令的“革命军”,被称作“第14军”。

在政治方面实行恐怖政策,颁布嫌疑犯令。1793年9月17日通过的嫌疑犯令规定:凡行为、关系、言论及著作表现为拥护专制政治、联邦制及敌视自由者,未能按规定证明其生活方法及已履行公民义务者,被停职或撤职的官吏,前贵族及其亲属或亡命者的 *** 人而未经常表现热爱革命者,革命期间出走的亡命者,均被视为嫌疑犯;各地监视委员会或 *** 其职权的其他委员会应在其辖区内编制嫌疑犯名单,并将他们收押,监管到和平时为止。这项法令对于真正的反革命分子无疑是可怕的威胁,但由于条文内容含糊和执行中的偏差,而使嫌疑对象不仅及于已犯罪者,且及于可能要犯罪者;不仅有贵族,还包括经济、宗教政策的反对者。据估计,到1794年5月,全国被逮捕的嫌疑犯总数达30万之多。

与此同时,革命法庭加紧了工作。1793年10 11月先后把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包括布里索、维尼奥在内的21名吉伦特派分子,罗兰夫人等判处死刑。随后又把奥尔良公爵菲力浦一平等,斐扬派的巴伊、巴纳夫以及一些将领送上断头台。派往各地的特派员拥有极大权力,各行其是,使中央对他们失去控制。科洛德布瓦、富歇、巴拉斯、弗雷隆、卡里埃、罗维尔、塔利安等都曾在他们的派驻地,主要是叛乱地区进行过激的屠杀。据格里尔统计,仅被直接判处死刑者约近l万7千人,如果加上未经审判而处死者(不包括在内战战场上杀死者),则达3万5千4万人。在所有业经查明身份的死者中,贵族占8.5%,教士占6.5%,而原来的第三等级则占85%。恐怖使革命 *** 以强制力迫使全民族为救国而作出牺牲。

雅各宾革命 *** 所采取的各项战争措施,使他们能够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对付国内的叛乱和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793年夏秋,共和国的军队先后攻下了由叛军占领的重要城市冈城、马赛、里昂、波尔多,后又收复被英军占领的土伦,从而平定了联邦派的叛乱。10 12月问,控制了旺代全境。

此时,适逢反法同盟各国矛盾重重,指挥不一,故法军在前线也节节胜利。9月6 8日,乌沙尔的北路军在昂德斯科特击溃了约克公爵率领的英荷联军,解除了英军对敦刻尔克的包围。虽然法军没有乘胜追击,胜利并不完全,但它是雅各宾派执政以来的第一次胜利。10月15 16日,继任北路军司令的儒尔当在瓦迪尼击败科堡亲王率领的奥地利军,进入莫伯日。这次胜利虽非决定性的,但它增强了法军的信心。ll月底,奥什的摩泽尔方面军和皮什格鲁的莱茵方面军攻入维桑堡防线;12月26日,击败了不伦瑞克公爵率领的普奥联军,解了兰道之围,收复了阿尔萨斯。在东南方,克勒曼的阿尔卑斯方面军赶走撒丁军队,收复了萨瓦。在南方,西班牙军队也被逐出鲁西荣,退回比利牛斯山南麓。

到1793年底,法军已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由防御转入进攻,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使战场移到国境线之外了。1794年春,根据卡尔诺的战略部署,以新任司令皮什格鲁的北路军为主力,对科堡率领的奥地利军发动进攻。6月25日,阿登方面军和儒尔当率领的摩泽尔方面军占领沙勒罗瓦。6月26日,两军在弗勒鲁斯会战中击溃奥军主力10万人。皮什格鲁和儒尔当两军于7月8日会师攻入布鲁塞尔,然后分兵对付英荷军和奥地利军,向荷兰和比利时继续推进,于7月24日占领安特卫普和列日,进而控制整个莱茵河左岸地区。法军在弗勒鲁斯战役中赢得决定性胜利,第一次反法同盟遂趋瓦解,外国武装干涉暂告结束。革命 *** 的恐怖政策获得了成功。

救国集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救国存亡之际、救国集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504Bj0FAARZUg0.html

标签:救国存亡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1718秒, 内存占用1.8 MB, 访问数据库17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