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模板(设计课程表)

 2023-09-21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课程设计模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设计课程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求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一份《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资料》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pwd=zxcv 提取码:zxcv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资料|学生作品参考|Axure软件|Axure参考素材|2018-2019第一学期软件工程教室安排-分班级安排表.xls|05-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今天给各位分享课程设计模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设计课程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求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一份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资料》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pwd=zxcv 提取码:zxcv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资料|学生作品参考|Axure软件|Axure参考素材|2018-2019第一学期软件工程教室安排-分班级安排表.xls|05-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评分标准.docx|02-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计划表.doc|01-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参考文档模板.docx|我为拉勾网设计的移动端.docx|设计案例:“我的学习日志 ”产品需求说明书.docx|设计案例:“我的学习日志 ”产品需求说明书.doc|绝密原型档案(违章处理 App 1.06版本).rp|qtfm.rp|Holiday.zip|holiday 原型.zip

 

AE工作报告

篇一:AE报告

Arc Engine大作业

加利福利亚洲地理要素缓冲区分析系统

报告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2班

小组成员:

201001030226李洋

201001030227彭晏睎

项目名称:加利福利亚洲地理要素缓冲区分

析系统

一, 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目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居住环境和舒适条件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本项目基于ARCGIS平台开发加利福利亚洲地理要素缓冲区分析系统,按不同要求对机场,河流,城市,湖泊等地理要素进行缓冲分析。

2,项目原理 缓冲区分析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它是用来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

一。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

对加利佛利亚州的湖泊和河流周围的保护区的定界、城市服务区的选择、机场远离住宅区的缓冲区的建立等

二,系统功能概述

主要功能:

1.地图输入:包括地图添加,图层添加。

2.地图显示:包括地图漫游、地图放大、地图缩小等功能;

3.地图编辑:主要实现用户对不同地理要素的添加,设置缓冲区距参数,建立缓冲区分析。

4.地图放大:可以任意放大地图,得到较好的视图效果。

5.地图缩小:可以任意缩小地图,得到较好的视图效果。

6.地图漫游:是地图恢复到原来大小。

7地图图层选择:选择需要的图层。

8.地图移动:可以将地图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三,功能实现操作演示

1),添加机场点文件对机场噪音范围进行缓冲分析,设置合适参数,得到缓冲距离,在这段距离中不宜建立住宅区。

2)对城市点图层进行加人为设置缓冲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合适的缓冲区,在这些地方宜建立服务区。

篇二:AE模板

AE模板:CGER iges

编辑里面:智能对象:康戳shift C 就合并了。点开就双击。

图像里面合成图像。在设置里面进行、

小知识:视频长短在左下角的工作区伸缩里面拉动进行变化。

遮罩:PS里面新建的时候背景改为透明。保存在PS里面带通道的PSD,PNG,TDA.然后在AE里面打开。注意文件大小。

套索,羽化。

AE遮罩。抠图,羽化。

AE抠图:钢笔工具。按住调整羽化。

AE遮罩:

1.先拖一个视频或者图片到轴上。

2.用钢笔工具抠出想要的物体。自动剩下想要的物体。该图层里就有蒙版,该蒙版就是遮罩,点开小三角调想要的效果。

康戳键调整节点。抠图后。

效果预设工具栏。点搜索高斯模糊,拖到视频里。就可以了。小三角里面调模糊度。

3.遮罩,小三角里面

4.

5.再拖一个相同的视频或者图片进去。

6.在效果与预设工具里面查找模糊,点高斯模糊。

7.将高斯模糊拖到视频里。因为这时已经有了两个图层,相同的选择想要拖进的区域。该图层里面就有效果,点开小三角就可以调节。

8.在利用蒙版和模糊进行小动画。当项目是视频时,原理一样用帧来看物体动作。在用动作变了之后。钢笔工具继续进行调节按着康戳调节。

9.相同的文件建议名字变下。

遮幕条做法:新建固态层(纯色)。选黑色。用钢笔抠个框框。就出现蒙版了,点反转,康戳调整大小。

篇三:AE-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 程 设 计

教 学 院 课程名称

题 目 专 业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 *** 设计 新闻栏目片头 计科(数媒0 12计科(数媒)

左文骏 张家坤 张辉 熊皓老师

班 级 姓 名 同组人员 指导教师

2015 年 6 月 5 日

目 录

一.概述 ..................................................................................................... 2 二.总体方案设计..................................................................................... 3 三.详细设计 ............................................................................................. 4 四.作品运行和结果说明 ........................................................................ 5 五.课程设计总结..................................................................................... 6 参考文献 ..................................................................................................... 7

(“目录”要求必须自动生成)

一 概述(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小标题,宋体,四号,加粗,左对齐顶格)

1.理解和掌握该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

3.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推理、实事求是、有错必改,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全方位考虑问题等科学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素质。

4.掌握从资料文献、科学实验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别人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悟性,初步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2. 课程设计的要求

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尚未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对本题目所提出的要求等。(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固定值20磅)

二 总体方案设计

(本次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的整体设计思路,设计过程、主要特点,具备功能。

你所承担部分的设计工作,主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三 详细设计

(所完成的具体功能及用到的算法(详细分析)。

程序流程图

主要部分的详细流程图)

篇四:AE实训报告

某 某 学 院

(2012-2013)学年 第2学期

实训(设计)报告

课 程 :影视编辑

项目名称:场景合成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求四杆机构课程设计模板?或者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

题目:四杆机构设计B4-b

姓名:郑大鹏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设计参数

转角关系的期望函数连架杆转角范围计算间隔设计计算

手工编程确定:a,b,c,d四杆的长度,以及在一个工作循环内每一计算间隔的转角偏差值

60°85°2°0.5°

y=㏑x(1≦x≦2)

设计要求:

1.用解析法按计算间隔进行设计计算;

2.绘制3号图纸1张,包括:

(1)机构运动简图;

(2)期望函数与机构实现函数在计算点处的对比表;

(3)根据对比表绘制期望函数与机构实现函数的位移对比图;

3.设计说明书一份;

4.要求设计步骤清楚,计算准确。说明书规范。作图要符合国家标。按时独立完成任务。

目录

第1节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3

1.1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3

1.2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3

1.3 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3

第2节 设计介绍5

2.1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原理5

2.2 按期望函数设计6

第3节 连杆机构设计8

3.1连杆机构设计8

3.2变量和函数与转角之间的比例尺8

3.3确定结点值8

3.4 确定初始角 、 9

3.5 杆长比m,n,l的确定13

3.6 检查偏差值 13

3.7 杆长的确定13

3.8 连架杆在各位置的再现函数和期望函数最小差值 的确定15

总结18

参考文献19

附录20

第1节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1.1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是根据给定的要求选定机构的型式,确定各构件的尺寸,同时还要满足结构条件(如要求存在曲柄、杆长比恰当等)、动力条件(如适当的传动角等)和运动连续条件等。

根据机械的用途和性能要求的不同,对连杆机构设计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设计要求可归纳为以下三类问题:

(1)预定的连杆位置要求;

(2)满足预定的运动规律要求;

(3)满足预定的轨迹要求;

连杆设计的方法有:解析法、作图法和实验法。

1.2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

对于四杆机构来说,当其铰链中心位置确定后,各杆的长度

也就确定了。用作图法进行设计,就是利用各铰链之间相对运动

的几何关系,通过作图确定各铰链的位置,从而定出各杆的长度。

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分为四种情况 :

(1) 按连杆预定的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2) 按两连架杆预定的对应角位移设计四杆机构

(3) 按预定的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4) 按给定的急回要求设计四杆机构

1.3 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在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时,首先需建立包含机构各尺度参数和运动变量在内的解析式,然后根据已知的运动变量求机构的尺度参数。现有三种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是:

(1) 按连杆预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2) 按预定的运动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3) 按预定的运动规律设计四杆机构

1) 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

2) 按期望函数设计

本次连杆机构设计采用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中的按期望函数设计。下面在第2节将对期望函数设计四杆机构的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2节 设计介绍

2.1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原理

如下图所示:

设要求从动件3与主动件1的转角之间满足一系列的对应位置关系,即 = i=1, 2,… ,n其函数的运动变量为 由设计要求知 、 为已知条件。有 为未知。又因为机构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不会改变各机构的相对角度关系,故设计变量应该为各构件的相对长度,如取d/a=1 , b/a=l c/a=m , d/a=n 。故设计变量l、m、n以及 、 的计量起始角 、 共五个。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Oxy,并把各杆矢量向坐标轴投影,可得

为消去未知角 ,将上式 两端各自平方后相加,经整理可得

令 =m, =-m/n, = ,则上式可简化为:

2-2

式 2-2 中包含5个待定参数 、 、 、 、及 ,故四杆机构最多可以按两连架杆的5个对应位置精度求解。

2.2 按期望函数设计

如上图所示,设要求设计四杆机构两连架杆转角之间实现的函数关系 (成为期望函数),由于连架杆机构的待定参数较少,故一般不能准确实现该期望函数。设实际实现的函数为月 (成为再现函数),再现函数与期望函数一般是不一致的。设计时应该使机构的再现函数尽可能逼近所要求的期望函数。具体作法是:在给定的自变量x的变化区间 到 内的某点上,使再现函数与期望函数的值相等。从几何意义上 与 两函数曲线在某些点相交。

这些点称为插值结点。显然在结点处:

故在插值结点上,再现函数的函数值为已知。这样,就可以按上述方法来设计四杆机构。这种设计方法成为插值逼近法。

在结点以外的其他位置, 与 是不相等的,其偏差为

偏差的大小与结点的数目及其分布情况有关,增加插值结点的数目,有利于逼近精度的提高。但结点的数目最多可为5个。至于结点位置分布,根据函数逼近理论有

2-3

试中i=1,2, … ,3,n为插值结点数。

本节介绍了采用期望函数设计四杆机构的原理。那么在第3节将

具体阐述连杆机构的设计。

第3节 连杆机构设计

3.1连杆机构设计

设计参数表

转角关系的期望函数连架杆转角范围计算间隔设计计算

手工编程确定:a,b,c,d四杆的长度,以及在一个工作循环内每一计算间隔的转角偏差值

60°85°2°0.5°

y=㏑x(1≦x≦2)

注:本次采用编程计算,计算间隔0.5°

3.2变量和函数与转角之间的比例尺

根据已知条件y=㏑x(1≦x≦2)为铰链四杆机构近似的实现期望函数,

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条件 , ,可求得 , 。

(2)由主、从动件的转角范围 =60°、 =85°确定自变量和函数与转角之间的比例尺分别为:

3.3确定结点值

设取结点总数m=3,由式2-3可得各结点处的有关各值如表(3-1)所示。

表(3-1) 各结点处的有关各值

11.0670.0654.02°7.97°

21.5000.40530.0°49.68°

31.9330.65955.98°80.83°

3.4 确定初始角 、

通常我们用试算的方法来确定初始角 、 ,而在本次连杆设计中将通过编程试算的方法来确定。具体思路如下:

任取 、 ,把 、 取值与上面所得到的三个结点处的 、 的值代入P134式8-17

从而得到三个关于 、 、 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后得出 、 、 ,再令 =m, =-m/n, = 。然

求得后m,n,l的值。由此我们可以在机构确定的初始值条件下找

到任意一位置的期望函数值与再现函数值的偏差值 。当

时,则视为选取的初始、角度 满足机构的运动要求。

具体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dlib.h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t PI/180

void main()

{

int i;

float p0,p1,p2,a0,b0,m,n,l,a5;

float A,B,C,r,s,f1,f2,k1,k2,j;

float u1=1.0/60,u2=0.93/685,x0=1.0,y0=0.0;

float a[3],b[3],a1[6],b1[3];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exit(0);

}

a[0]=4.02;

a[1]=30;

a[2]=55.98;

b[0]=7.97;

b[1]=49.68;

b[2]=80.83;

printf("please input a0: \n");

scanf("%f",a0);

printf("please input b0: \n");

scanf("%f",b0);

for(i=0;i3;i++)

{

a1[i]=cos((b[i]+b0)*t);

a1[i+3]=cos((b[i]+b0-a[i]-a0)*t);

b1[i]=cos((a[i]+a0)*t);

}

p0=((b1[0]-b1[1])*(a1[4]-a1[5])-(b1[1]-b1[2])*(a1[3]-a1[4]))/

((a1[0]-a1[1])*(a1[4]-a1[5])-(a1[1]-a1[2])*(a1[3]-a1[4]));

p1=(b1[0]-b1[1]-(a1[0]-a1[1])*p0)/(a1[3]-a1[4]);

p2=b1[0]-a1[0]*p0-a1[3]*p1;

m=p0;

n=-m/p1;

l=sqrt(m*m+n*n+1-2*n*p2);

printf("p0=%f,p1=%f,p2=%f,m=%f,n=%f,l=%f\n",p0,p1,p2,m,n,l);

fprintf(p,"p0=%f,p1=%f,p2=%f,m=%f,n=%f,l=%f\n",p0,p1,p2,m,n,l);

printf("\n");

fprintf(p,"\n");

for(i=0;i5;i++)

{printf("please input one angle of fives(0--60): ");

scanf("%f",a5);

printf("when the angle is %f\n",a5);

fprintf(p,"when the angle is %f\n",a5);

A=sin((a5+a0)*t);

B=cos((a5+a0)*t)-n;

C=(1+m*m+n*n-l*l)/(2*m)-n*cos((a5+a0)*t)/m;

j=x0+u1*a5;

printf("A=%f,B=%f,C=%f,j=%f\n",A,B,C,j);

s=sqrt(A*A+B*B-C*C);

f1=2*(atan((A+s)/(B+C)))/(t)-b0;

f2=2*(atan((A-s)/(B+C)))/(t)-b0;

r=(log(j)-y0)/u2;

k1=f1-r;

k2=f2-r;

printf("r=%f,s=%f,f1=%f,f2=%f,k1=%f,k2=%f\n",r,s,f1,f2,k1,k2);

fprintf(p,"r=%f,s=%f,f1=%f,f2=%f,k1=%f,k2=%f\n",r,s,f1,f2,k1,k2);

printf("\n\n");

fprintf(p,"\n\n");

}

}

结合课本P135,试取 =86°, =24°时:

程序运行及其结果为:

p0=0.601242,p1=-0.461061,p2=-0.266414,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when the angle is 0.000000

r=0.000000,s=1.409598,f1=-125.595070,f2=-0.296147,k1=-125.595070,k2=-0.296147

when the angle is 4.020000

r=7.954308,s=1.538967,f1=-130.920624,f2=7.970002,k1=-138.874939,k2=0.015694

when the angle is 30.000000

r=49.732372,s=1.924767,f1=-152.252411,f2=49.680004,k1=-201.984787,k2=-0.052368

when the angle is 55.980000

r=80.838707,s=1.864505,f1=-161.643921,f2=80.830002,k1=-242.482635,k2=-0.008705

when the angle is 60.000000

r=85.018051,s=1.836746,f1=-162.288574,f2=84.909149,k1=-247.306625,k2=-0.108902

由程序运行结果可知:当取初始角 =86°、 =24°时 ( =k1(k2))所以所选初始角符合机构的运动要求。

3.5 杆长比m,n,l的确定

由上面的程序结果可得m=0.601242, n=1.304040, l=1.938257。

3.6 检查偏差值

对于四杆机构,其再现的函数值可由P134式8-16求得

3-2

式中: A=sin( ) ;

B=cos( )-n ;

C= - ncos( )/m

按期望函数所求得的从动件转角为

3-3

则偏差为

若偏差过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应重选计量起始角

、 以及主、从动件的转角变化范围 、 等,重新进行设计。同样由上面的程序运行结果得出每一个取值都符合运动要求,即 :

=k1(k2)) (

3.7 杆长的确定

根据杆件之间的长度比例关系m,n,l和这样的关系式b/a=l c/a=m d/a=n确定各杆的长度,当选取主动杆的长度后,其余三杆长的度随之可以确定;在此我们假设主动连架杆的长度为 a=50 ,则确定其余三杆的长度由下面的程序确定: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void main()

{

float a=50,b,c,d;

float 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exit(0);

}

b=l*a;

c=m*a;

d=n*a;

printf("a=%f\nb=%f\nc=%f\nd=%f\n",a,b,c,d);

fprintf(p,"a=%f\nb=%f\nc=%f\nd=%f\n",a,b,c,d);

fclose(p);

}

运行结果为:

a=50.000000

b=96.912849

c=30.062099

d=65.201996

3.8 连架杆在各位置的再现函数和期望函数最小差值 的确定

如下面的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dlib.h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t PI/180

void main()

{

float a0=86,b0=24,m=0.601242,n=1.304040,l=1.938257;

float A,B,C,s,j,k1,k2,k;

float x0=1.0,y0=0.0,u1=1.0/60,u2=0.693/85 ;

float x[130],y1[130],y2[130],a1[130],f1[130],f2[130],r[130];

int i;

FILE *p;

if((p=fopen("d:\\zdp.txt","w"))==NULL)

{

printf("can't open the file! ");

exit(0);

}

printf(" i a1[i] f1[i] r[i] k x[i] y1[i] y2[i]\n\n");

fprintf(p," i a1[i] f1[i] r[i] k x[i] y1[i] y2[i]\n\n");

for(i=0; a1[i]=60;i++)

{

a1[0]=0;

A=sin((a1[i]+a0)*t);

B=cos((a1[i]+a0)*t)-n;

C=(1+m*m+n*n-l*l)/(2*m)-n*cos((a1[i]+a0)*t)/m;

j=x0+u1*a1[i];

s=sqrt(A*A+B*B-C*C);

f1[i]=2*(atan((A+s)/(B+C)))/(t)-b0;

f2[i]=2*(atan((A-s)/(B+C)))/(t)-b0;

r[i]=(pow(j,1.0/3)-y0)/u2;

k1=f1[i]-r[i];

k2=f2[i]-r[i];

x[i]=a1[i]*u1+x0;

y2[i]=log(x[i]);

if(abs(k1)abs(k2))

{

k=k1;

y1[i]=f1[i]*u2+y0;

printf(" %-4d %-5.1f %-10.4f %-8.4f %-8.4f %-7.4f %-8.4f %0.4f\n",i,a1[i],f1[i],r[i],k,x[i],y1[i],y2[i]);

fprintf(p," %-4d %-5.1f %-10.4f %-8.4f %-8.4 %-7.4f %-8.4f %0.4f\n",i,a1[i],f1[i],r[i],k,x[i],y1[i],y2[i]);

}

else

{

k=k2;

y1[i]=f2[i]*u2+y0;

printf(" %-6d%-7.1f%-12.4f%-10.4f%-10.4f%-9.4f%-10.4f%2.4f\n",i,

a1[i],f2[i],r[i],k,x[i],y1[i],y2[i]);

fprintf(p,"%-6d%-7.1f%-12.4f%-10.4f%-10.4f%-9.4f%-10.4f%2.4f\n",i,

a1[i],f2[i],r[i],k,x[i],y1[i],y2[i]);

}

a1[i+1]=a1[i]+0.5;

}

fclose(p);

}

程序运行结果见附录。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学会了用解析法中的按期望函数设计连杆机构,理解了这一设计原理,知道怎样实现连杆机构两连架杆的转角之间的期望函数与再现函数之间的关系。

在本次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确定初始角 、 的值。这一环节我采用了C程序的方法来求解。虽然没有用笔算那样繁琐,但是在编写程序时,由于公式多,公式中设计的三角函数比较麻烦,因而在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大小不同的问题,但是最终凭借对公式的理解和对C程序的进一步掌握完成了这一解析问题。只有确定了初始角 、 ,才能正确检查偏差值 ,得到一对最理想的初始角使得偏差值 。通过C程序的求解,得出的结果说明能较好的满足连杆机构的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到完成。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掌握了课程设计书的书写格式,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恒,陈作模,葛文杰 . 机械原理[M] . 7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恒,陈作模 . 机械原理[M] . 6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附录:i为序列号 a1[i]= f1[i]= r[i] = k =

x[i]为自变量 y1[i]为再现函数值 y2[i]为望函数值

课程设计模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设计课程表、课程设计模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555Bj0LAwRRUw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562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