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乐考虑收购惠普(施乐收购惠普的原因)

 2023-09-16  阅读 9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施乐考虑收购惠普,以及施乐收购惠普的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比尔盖茨的成功事迹比尔盖茨于1975年创立微软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乎垄断了个人电脑 操作系统 市场。他的成功理念是真正的财富不是个人电脑,而是运行这些电脑的软件。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比尔盖茨成功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1:独到的眼光,不放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施乐考虑收购惠普,以及施乐收购惠普的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比尔盖茨的成功事迹

比尔盖茨于1975年创立微软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乎垄断了个人电脑 操作系统 市场。他的成功理念是真正的财富不是个人电脑,而是运行这些电脑的软件。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比尔盖茨成功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1:独到的眼光,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整个世界都知道,比尔.盖茨绝对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商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一点使他与以往的任何一个商业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以前的巨商们的威力通常仅仅局限在某一行业里,但是比尔.盖茨却借助了软件的影响,把触须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微软自己出版的 百科 全书《英卡塔》中,对比尔.盖茨成就的解释是:“比尔.盖茨的大部分成就,在于他有能力将科技的远景转化为市场策略,把对科技的敏锐性和创造性融合在一起。”这对比尔.盖茨的褒赞是无以复加的,但透过盛赞下的光环,我们还应当看到,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智慧超人,有着超凡的经营远见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迫不及待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并将它们转化成财富。

比尔.盖茨得以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界的代言人,除了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以及他拥有的丰富知识外,还得益于他那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比尔.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善于捕捉商机,并迅速利用这些商机,抢占市场,挤得对手几乎无处容身。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业界人士曾无奈地表达他们无比的痛苦:市场里的财富都被比尔.盖茨占去了。“更好度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将微软的成功归之于搭上了蓝色巨人IBM的巨大战车毫不为过,但这其中不仅仅是幸运。比尔.盖茨眼光独到,看出与IBM的交易影响深远,非常清楚这背后的巨大财富。他知道,如果有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平台,而这将可以改变个人电脑的历史走向。“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 爱好 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 *** 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 *** 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 *** 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 *** 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比尔.盖茨这样描述自己最初创业的经历。

即便是一个相当小的软件作坊,比尔.盖茨也不放弃对财富的追逐。1975年在阿尔伯克基准备筹办公司时,他就与第一伙伴艾伦斤斤计较起财富的分配问题,比尔.盖茨凭借源代码写作上的优势,占据了股份的六成。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比尔.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性格比较随和,语气温柔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于是协商的结果就是比尔.盖茨拥有微软股份的64%。这是比尔.盖茨在牢牢把握财富商机所进行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明证之一。尽管多几个百分点,或少几个百分点对比尔.盖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比尔.盖茨认为,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比尔.盖茨更是没有放弃过能在近期内给自己个人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

在这次巡回推销股票活动中,比尔.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贸易中心纽约、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等。虽然对比尔.盖茨来说,有点疲于奔命,但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比尔.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把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时,比尔.盖茨一行受到了非常英国式的热烈欢迎:在阿纳比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聚餐会,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整个晚上比尔.盖茨都乐此不疲。

比尔.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大把的钞票。1986年3月13日,微软股票上市时,以每股21美元开盘。第一天,共成交了360万股,可谓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最后收盘时,微软股票上升到了每股29.3美元。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微软股票就升值了40%以上。

可以说,当天的股票交易市场成了比尔.盖茨的天下。几乎所有进出交易大厅的股民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比尔.盖茨就在此一役中一跃跻身于身价上亿的世界顶级富翁俱乐部。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财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如此神话般财富的,恐怕只有比尔.盖茨一人。

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赚钱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比尔.盖茨无疑具备了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财富与知名度一样节节攀升。如今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比尔.盖茨在世界首富这个位置上也是一坐就是十几年,无人撼动过。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2:魄力惊人,敢于冒险下赌注

风险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危险。风险是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未知数。它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也可能让我们丧失所有。但是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一切。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轮盘赌。对于一个深信赌术的赌徒来说,大赌注可能意味着大输,也可能是大赢。比尔.盖茨不是赌徒,但他却敢于冒险下重注。而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有时就难在抉择。比尔.盖茨也曾遇到过一次。在是否发展16位芯片的市场浪潮中,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像一场 *** ,看比尔.盖茨把赌注押到哪一类机器上。当时有8086芯片,有Z-8000芯片,除此之外,还有摩托罗拉68000芯片和其他一些芯片,很难弄清楚究竟谁将是最后的优胜者。像当时所有商人一样,为了 保险 起见,比尔.盖茨都在上面押下了赌注,但是没有实现创纪录的销售。

其中UNIX2-000芯片在当时是被认为比较有前景的。它是1969年左右在美国 *** 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里用C语言创作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兼容,不像一些专用的操作系统那样,必须在特殊机器上才能使用。在理论上,UNIX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运行。

由于美国 *** 电报公司免费转让了 教育 许可权,这使全世界的学术机构迅速把UNIX2-000推崇成为行业上的一个标准。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上也掀起了对UNIX的狂热。

比尔.盖茨知道,无论他是继续普遍撒网,还是最终在UNIX2-000上下重注,都难以脱颖而出。于是,他最终选定了IBM的8088。当时IBM虽然是电脑业的老大,但开发出的这款8088芯片却并不好卖。比尔.盖茨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8088上,在当时看来,这无疑是一次疯狂的 *** 行为,至少也应该在两种芯片上都下赌注,以防风险。但比尔.盖茨坚信他的这次冒险肯定能够取得回报的。

正当大家都在冷眼观望的时候,比尔.盖茨已经开始行动了。在1980年比尔.盖茨与IBM开始合作开发个人计算机,使用的芯片自然是8088。在微软与IBM的努力下,他们成功了。随着DOS系统的推出,这种芯片立刻受到顾客的青睐。比尔.盖茨赢了,他的这次冒险取得了高额的回报。这个结果让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的人都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这整整是60万美元的软件交易。这为后来比尔.盖茨财富的快速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风险之于生意场上的人,就好比是常在大海中航行的弄潮儿遇到暴风雨的几率一样。要想成功,勿必需要具有冒险精神。在一门新崛起的工业里更是如此。电脑工业的开发进度就像汽车工业在1910年以后10年间以及飞机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的进度一样,在成熟之前经历了根本性的、往往是混乱无序的技术和业务变革。“成熟工业”这个 短语 暗示着更小的风险,然而在很发达的工业里,虽然销售商在大部分领域里都接近平等,但冒一下信息技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风险,是做出产品和市场突破的更佳 方法 。一个基本的竞争胜负的区别标志,就是各公司使用网络工作方式的不同办法。

不仅仅是电脑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冒险精神,敢于冒险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3:意识超前,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加速、加速、再加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财富就是在赢得时间上获取的。在节奏快得让人吐血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是金钱。在比尔.盖茨看来,时间的重要性是无法形容的。

要想不落后于时代,更好度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时代的领跑者,那么你就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1973年6月,在美国哈佛大学。18岁的科莱特认识了与他同龄的一个美国小伙子,这个小伙子长着一副娃娃脸,满头金发。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邀请科莱特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应用软件,因为教科书中已解决了当时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难题。

这是科莱特想都没想过的问题,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他们的导师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应用软件,不学完大学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Bit方面的博士;那位退学的金发小伙子则在这一年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努力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而那位美国金发小伙子的个人财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全美第二富豪。1995年当科莱特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金发小伙子则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其性能比Bit软件快1500倍,并且在半个月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响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比尔.盖茨聚财的秘诀,也是微软独占鳌头的秘诀。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完全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但是,在世界创业历史上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很少。不少世界富翁,都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赚钱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创业有的时候靠的是一个契机,假如等到比尔.盖茨学完所有的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在世界上,创造财富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不可颠破的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做,那么他也许要永远等下去,财富也就可能会从他身边溜走,因此必须时刻保持领先的地位。

害怕失败是促使比尔.盖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心理原因。虽然他是世界首富,怕失败的心理仍然驱使他继续追求更高的成就。在1990年的一次访问中,比尔.盖茨告诉记者说:“我害怕失败,绝对如此,每天我进到这间办公室,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辛勤工作.有人超过我们吗.这种或那种产品真的很好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东西更好呢.”

这类话从一般人的嘴里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没什么,但比尔.盖茨不一样,他喜欢速度,他喜欢飞一般的感觉。他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游艇,尽管接到过很多超速罚单。

在21世纪初期,比尔.盖茨继续沿用自己的速度飞速向前。20世纪90年代末期,微软曾经在美国有线电视和电信公司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将其研发力量分散在许多领域,其中包括MSN互联网业务部门和许多消费者Web服务。当然,微软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哪里,其销售软件方面的努力也在一直得到强化。尽管微软在应用软件、PC软件、操作系统上很出色,但是比尔.盖茨始终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在过去10年,比尔.盖茨和微软在不同方向进行尝试。领先的优势让他尝遍了甜头。在创业网络公司时,微软以10亿美元的价值 *** 了Expedia,而成本创建费用只花了7000万美元,这在比尔.盖茨的创业史中,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成绩。

无论是在操作系统领域,还是在机顶盒领域,微软已经成功占领全球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在手机领域,微软现在也正迎头赶上。在视频游戏领域,微软也毫不逊色。抢先领跑使得微软占尽了天时地利。

如今微软又推出了平板电脑、CarPoint、XboxCarPoint,其中平板电脑在上市第一年就有50万部的销售量。盖茨希望在2010年以前实现他们的梦想,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能让各种规格的设备进行合作,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把大量时间花在设备间转移信息上。

而这种设想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微软公司的WindowsXP媒体中心版,就是一种让人们在房间里享受自己数码照片、音乐和视频播放的专用软件,成为了微软攻占所有用户客厅的最锋利武器,微软希望这套系统能像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普及整个人类世界。

2007年,比尔.盖茨的梦想在继续,微软的梦想也在继续,人类的梦想更在继续。比尔.盖茨作为领跑者正在用他深邃睿智的目光搜寻着一条通往财富顶端的康庄大道。

比尔盖茨成功事迹4:搭顺风车,就要付出必要代价

赚钱的捷径是跟成功人士合作。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跟成功人士合作,就好像搭“顺风车”,能大大缩短自己的行期,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也要签。

在生意场上,1+1不仅仅是等于2,有时甚至还会大于2。比尔.盖茨就是深谙生意场上的这条潜规则,不断地寻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其中比尔.盖茨最有眼光、更具战略决策的莫过于搭蓝色巨人IBM的车子。这次成功的合作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1980年8月的一天,IBM公司有人给比尔.盖茨打 *** ,说有两个人希望会见他,请他安排一个时间。比尔.盖茨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一件普通的生意洽谈,因为此前IBM公司曾与他商量过购买软件的事。而他这天刚好有个约会,便告诉来 *** 的人,说会晤是可以的,但只能定在下周。对方却没有理睬他的话,只是说,这两个人是IBM公司的特使,两个小时后就将飞到西雅图。

比尔.盖茨做梦也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IBM公司的人会派特使主动来访。他马上意识到事关重大,就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原来的约会,打起精神准备迎接IBM公司的特使。

IBM公司,即全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于1911年。20世纪20年代,它是最大的时钟制造商,后来又研制成电动打字机并独霸市场。从1951年起,这家公司开始经营电脑。到70年代,它控制了美国60%的电脑市场和大部分欧洲市场。由于这家公司数以千计的经营人员身着蓝色制服出没于世界各地,所以被人称为“蓝色巨人”。

到1980年,IBM公司已有34万雇员,在电脑硬件制造方面独占鳌头,占据了80%以上的大型电脑市场。而且他们的软件也一向自行设计,不依赖微软之类的软件设计公司。这也是比尔.盖茨起初对IBM公司没有多大热情的原因。

那么,IBM公司为什么派特使“下顾”微软这家小公司呢.原来,IBM公司一向致力于发展大型电脑,对微型个人电脑不屑一顾。当微型电脑市场呈现蓬勃之势时,IBM公司才意识到犯了一个大错误。为了迎头赶上,公司决策层打算收购发展潜力更佳的苹果公司。然而苹果公司正在走鸿运,并没有 *** 的打算。于是,IBM公司决定实行“西洋棋计划”,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开发个人电脑。委员会的成员详细研究了苹果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在这一领域领先一步的 经验 ,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鼓励和支持那些独立的软件开发公司,让它们大量开发软件;一是建立起一个公开的结构,带动一大批软件公司发展。委员会决定按这个路子走。这等于改变了IBM公司过去一切“自力更生”的传统。为了给日后的宣传造势,这个委员会决定与其他公司秘密合作,以取得一鸣惊人的轰动性。

在众多软件公司中,IBM“西洋棋计划”委员会发现微软公司特别引人注目,该公司包括BASIC在内的几个基本软件已经在微型电脑领域成为标准,它的产品销售量每年都要翻一番,显示了很强的发展前景。因此,该委员会决定同微软公司接触,这才有了开始的一幕。

虽然比尔.盖茨对那个 *** 的确切含义还拿不准,但知道肯定是一件大事。为稳妥起见,他找来史蒂夫.鲍尔默一起商量。鲍尔默也猜不透IBM公司的用意何在。但他也同样认为,对IBM特使的到来,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

会晤那天,他们穿得整整齐齐,这种情况在微软公司实在是不常见。在微软,人们惯常的装束是圆领衫、休闲裤和耐克运动鞋。也许是没穿惯西装的缘故,比尔.盖茨的西装很不合适,也没有派头。所以一开始,IBM的特使萨姆斯和哈灵顿还以为比尔.盖茨不过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办事员。

但是很快,他们的想法改变了。他们认为比尔.盖茨是他们所见过的最了不起、最聪明的人,这就叫做“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鲍尔默也参加了那天的会谈。在会谈之前,他们被要求先在IBM公司的协议上签字。协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得泄露专利信息和与IBM合作的秘密,但可以自由地披露讨论中没有限制的内容。

为了保密,萨姆斯和哈灵顿并未透露IBM的“西洋棋计划”,只是暗示IBM正在考虑某种项目,可能是和另一种电脑一样的插入式卡,还说这是一个紧急任务。

尽管萨姆斯掌握了微软公司的许多情报,但他没想到微软公司已经有了40名雇员和一个很不错的办公室。他掌握的是微软公司几个月前的情况,他的确想不到这家小公司的发展会这么快。萨姆斯相信微软公司能够成功地为IBM搞出软件来,但能否按IBM提出的日子交货,他还是有些担心。

萨姆斯对安全问题尤其担心。在他看来,以比尔.盖茨一伙人的本事,很容易偷窃一两个IBM技术。为此,他要求比尔.盖茨必须减少这方面的危险。

萨姆斯和哈灵顿返回IBM时,对微软公司已有了底,他们确信这伙年轻人的确是能干大事的人。

比尔.盖茨对IBM公司的主动要求合作既惊讶又惊喜。这是美国电脑市场上最大的一家客户,一个小小的软件公司能够同它做成生意,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再看IBM,不论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管理水平还是市场形象,无一不显示出一派大家风度。只不过,合作项目到底是什么,比尔.盖茨还是猜不透,因为IBM公司的特使并没有说明。

1980年8月16日,IBM公司终于确定该合作项目是开发8088芯片。此前,IBM公司还给微软公司送来3页正式文件,上面详细说明了微软公司应履行有关保密责任的临时条款。

文件上说,对于IBM的机密消息,微软公司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同时必须采取防止泄密的 措施 ;IBM可以在不预先通知微软公司的情况下,随时检查微软公司履行保密责任的情况。此外,该协议还规定,IBM不愿意接受微软公司方面的机密信息,因此也不负保密责任。这个临时条款,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IBM,而微软公司却丧失了很多权利,稍有闪失,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微软公司不慎泄露了IBM公司的秘密,将承担法律责任;而微软公司的秘密为IBM公司所用,连官司也没法打。尽管比尔.盖茨知道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还是爽快地签了字。因为他知道,除非他不想与IBM公司做生意,否则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比尔.盖茨不仅眼光独到,而且还相当英明,因为,比尔.盖茨深知,只有和强者合作才是微软走向成功的捷径,也是创造财富最快的道路。

在比尔.盖茨及IBM的努力下,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就在纽约宣布新型个人计算机问世,并展出了它的第一台样品。

展出的这台机器带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只有16K内存,初步标价为1565美元,通过拍卖,价格升至6000美元。但是随机提供的应用程序却不多,只包括一个普通的扩展表格程序。一个字处理程序,更具关键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推出。此时的微软正在加速开发DOS的新版本。

这是一个轰动事件,美国新闻界立刻广为报道,各专家学者也对它纷纷作出评价。影响很大的《华尔街日报》说:“IBM公司以崭新姿态进入个人计算机这门新兴产业,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位蓝色巨人能够在10年内主导这个产业。”还说,“IBM的产品比它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能更好地处理较大的课题,并能以清楚明晰的形象来表达信息。”

过了两个月,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开始在商店里正式 *** ,它的第一个型号装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和64K内存。第二年5月,它又推出了一种带两个磁盘和320K内存的机型。按照产业分析家们的看法,IBM开发的个人计算机应该算作是第三代产品。第一代个人计算机应是微型工具和测距系统公司的阿尔塔8080机及其他一些大同小异的仿品;第二代个人计算机应是苹果公司、坦迪公司等生产的8位微处理器机型,它的只读存储器(ROM)里装有BASIC语言。IBM的产品具有16位微处理器,它是以专业人员为对象而开发的产品。

IBM的计算机以其开放标准赢得了市场,它的硬件在无形中成了这个领域的实际标准。它的销售主要对象已经不再是业余爱好者,而是各个工作场所。而且公司的宣传也十分成功,它采用了玫瑰色图案,令人感到愉快友好。不久,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工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一年之后,公司就售出了13000多台计算机,收入达到4300万美元;再过一年,计算机的销售已经突破50万大关。而实力雄厚的惠普、数字设备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施乐公司,都在计算机市场上纷纷被逐,因为它们的机器在兼容性方面无法同IBM相匹敌。

比尔.盖茨说:“用户们充满信心地购买了IBM个人计算机。”1982年,软件开发者们开始抛出在这个操作系统下运行的应用程序。每一个新的应用程序都增加了IBM个人计算机成为工业界事实标准的潜在实力。很快,大多数新的、更好度的软件,例如Lotusl—2—3以DOS为平台编写出来了。米奇.卡帕和乔纳森.萨克斯创造的Lotusl—2—3,使制表软件产生了一场革命。最初电子制表的发明者丹.布里克和鲍勃.弗兰克斯顿设计的产品VisiCals值得大大赞扬,但是Lotusl—2—3一出现,它们就黯然失色了。

IBM公司的一举成功,更是比尔.盖茨的成功。自此,美国计算机市场的竞争格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实力雄厚的苹果公司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它的竞争对手IBM公司的祝贺,它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整版 *** ,其中有这样的语句:“苹果欢迎IBM”,“将计算机的威力放到个人手中,就可能使他们的工作、思考、学习、通信,以及他们消磨闲暇时间的方式,都得到改善”,“我们期待着竞争带来巨大成果,使美国这项高技术走向世界”。这是一个颇有点苦涩的祝贺,苹果总裁约翰.斯考利打趣说:“登这样的 *** ,就好像小红帽欢迎大灰狼,大公鸡欢迎黄鼠狼。”他们看到了IBM的前景和自己面临的挑战。不过,苹果公司也非平庸之辈,它必须背水一战,开发新产品,击败IBM。

比尔.盖茨概括了IBM公司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他说:“IBM之所以会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的中流砥柱,完全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强劲的企业活力,能够笼络住一大批富于创建性的人才,使之能够促进其开放结构。IBM树立了这些典范。”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IBM公司当时的处境:“在计算机行业,IBM更是一位山大王。竞争者们发现很难在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与IBM争雄。如果一个竞争者妄图登山,IBM就可以集中全力加以阻止,使之几乎无法攀登。但是在个人计算机的沧桑世界中,IBM所处的地位很像一位 马拉松 赛中的领先者。只要领先者保持原速,或者比其他人跑得更快,他就一定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竞争者们只好紧追不舍。可是,一旦他有所放松,或是不再奋力拼搏,别的人就会超过他。更何况,对别的 长跑 者而言,却没有很多障碍物,这一点很快就会清楚的。”

在IBM公司的巨屋中,已经有一个巨人开始,在成长,暂时的合作只不过是一种快速成功的手段,对于比尔.盖茨来说,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利用了IBM来为自己壮大实力。

看了“比尔盖茨的成功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关于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2. 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3. 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4. 成功人士比尔盖茨的故事

5.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你应该买一台什么样的打印机?

我第一次使用打印机是在初三。我父亲从学校里面拿了一台淘汰下来的打印机,是HP LaserJet 1020Plus,黑白激光打印机。这台打印机最大支持的纸张尺寸是A4,而不是A3。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我人生中使用的第一台打印机。随着我对打印机的使用次数增加,我对打印机的操作和简单的故障排除熟念于心,甚至还会对打印机的种类进行一个区分。

打印机的牌子非常多。除了国外的老牌厂商惠普、佳能、富士施乐、爱普生、兄弟、柯尼卡美能达、理光、三星(被惠普收购)等品牌外,国内厂商还有联想。不过我听说联想还是兄弟代工的。还有一些新晋的品牌,如米家、华为、喵喵机等。

那么打印机分几种,又如何选购呢?在这个话题里面你会找到答案的。

1.针式打印机

最早的打印机就是针式打印机,它的原理就是撞针在复写纸上面摩擦(电磁打点计时器:喵喵喵?),在纸上留下字迹。目前针式打印机只用在打印小票上面,在许多机关单位和超市都能看到。但字迹保存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不推荐这个打印机作为日常使用。

2.喷墨打印机

这是打印彩色照片时用得最多的一个打印机了。喷墨打印机的价格很便宜,二手价甚至才一百多。为什么便宜呢?我想可能是它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吧。缺点也很明显,如果你用的是墨盒式喷墨打印机,那么墨水会消耗得很快。因此选购喷墨打印机时,我推荐选择墨仓式。我有一台HP DeskJet GT 5820,就是墨仓式喷墨打印机,据说彩色可以打印8000张,黑色才5000张。而且一瓶原装墨水才几十块钱,远比几百块钱的墨盒划算。另外,它的清晰度,也就是分辨率比不上下面所讲的。

3.激光打印机

这是用得最广泛的一款打印机。我的第一台打印机,就是激光打印机。激光技术应用于复印机之后,激光打印机应运而生。它是利用电子成像技术进行打印的。它是激光扫描技术和电子照相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激光扫描系统、电子照相系统、字型发生器以及打印控制器组成。它的文字及图像非常清楚,是其他打印机所不能及的。目前常见的激光打印机是黑白型号“单色”打印机,但彩色型号的比较贵。因此黑白打印多一些,就考虑激光打印机吧。

4.热敏打印机

相信你一定见过它。你拿过多少次小票呢?吃外卖的主人应该对小票最有印象了。它就是用热敏打印机打印的。原理也很简单,热敏纸通过一根棍,哪边热哪边变色(黑色)。有的传真机,打印东西也是用的这个原理。现在很多打印错题的“错题机”,或许灵感就来源于此,还把热敏纸玩出了新的花样,比如支持背面粘贴(也就是背胶)。但这样的纸张打印的字迹保存得不是很好,尤其会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因此打印重要文件,更好度用喷墨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

还有一种彩色的“热升华打印机”,就是在照片上面用热敏成像原理生成彩色图片的打印机。目前“惠普小印”、“米家照片打印机”、“喵喵机”都是热升华打印机。但缺点也很简单,照片纸必须是特殊的纸张,普通纸张是不能使用的。

5.速印机

这台打印机我在我父亲的学校见过,理光的牌子,一台就一万多。它有版纸和滚筒。使用时先扫描原稿,在版纸上面生成图像,然后缠绕到滚筒上,滚筒高速旋转,把一张又一张纸卷进去,在纸上面打印字迹和图像。它的打印速度非常快,很适合大批量打印传单和通知等文件,还有试卷。我也看了版纸,却感觉它是油印机的“蜡纸”。我瞬间想到了《红岩》里面的成岗……

6.多功能数码一体机

有这样的一台机器,不仅可以打印,而且还可以复印,还能扫描,支持传真,甚至支持联网,进行无线打印和远程打印。上面说的一台惠普喷墨打印机,就是这样的多功能数码一体机(除了没有传真功能)。也就是说,买一台就顶多台,适合公司使用。也有贵一些的大型机,比如佳能的彩色数码复合机。

讲完了打印机的种类,那么该如何选购呢?

1.针式打印机

我只推荐你选择外国厂商——爱普生。它有传统的串行接口,也有新型的USB接口。这样的打印机适合某些机关用,通常都是打印小票用的

2.喷墨打印机

正如前面所说,喷墨打印机首选墨仓式,经济实惠。品牌可以考虑惠普的。为什么我不推荐米家的呢?其实我分析过米家和惠普,发现米家就是把惠普贴一个牌而已,技术还是惠普的。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何况它们都支持联网打印。我是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打印质量页,才发现它们有很多地方相似。此外,墨仓颜色种类越多,打印出来的越精准。传统的喷墨打印机有C(青色)、M(洋红色)、Y( *** )、K(黑色)四种,而爱普生的喷墨打印机,似乎是五色还是六色的,佳能的也有。但佳能的耗材比较贵,因此买多种墨仓的打印机,还是选择爱普生。

3.激光打印机

这个打印机的品牌选择就很多了。个人推荐你买富士施乐的。虽然它的激光打印机技术是兄弟的,但考虑到施乐公司制造了第一台复印机,因此富士施乐还是很值得入手的。我家就有一台富士施乐的多功能数码一体机——DocuPrint M228 b。很适合学生党使用。如果只考虑打印这一功能的话,有我正在用的联想LJ2400L。不过技术也是兄弟的,跟上面的富士施乐一样。

4.热敏打印机

目前买错题打印机的很多,要是打印小票的请任选,选好一些的品牌。错题打印机的话,目前百度和小猿搜题都有错题打印机,连接蓝牙即可使用。可以单独打印错题出来,省去手抄 的费时费力。有的错题打印机还支持A4纸张输出,比如小猿搜题的那种。当然也有一次性输出A4纸张的那种,不过用的还是热敏纸。如果要长期保存A4规格打印的错题,那么还是用激光打印机或者喷墨打印机更好度。

5.速印机

直接买理光的,没有什么要问的。毕竟是大批量印刷。也有彩色输出的,不过需要买多个彩色滚筒,才能印刷彩色的。

6.多功能数码一体机

在激光打印机那里,我已经介绍了富士施乐的一款多功能数码一体机。要是其他品牌的,可以看看惠普的。佳能的话,耗材太贵,不建议入手。

总之,选择一款合适的打印机,对于自己来说十分重要。入门级别的打印机,首选黑白激光打印机;打印照片,首选喷墨打印机。这是选择打印机的基本原则。还有一些打印机的故障问题,特别是卡纸、换墨盒、加墨等,希望你能看懂打印机用户手册的说明。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再来问我,我会尽全力回答你的疑问。谢谢

华为为什么没能颠覆打印机行业?

因为打印机行业的业务本身就不是华为的主营业务,华为没有必要花费太多心思在打印机业务上。

对于华为这样的企业来说,虽然华为本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强,华为也是一家非常看重科技研发能力的企业,但并不是任何业务分支都会有华为参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手机业务和芯片业务上,同时也会做相应的运营商服务,但华为并不会把重心放到打印机行业。

1、第1个原因是华为的业务分配问题。

华为并不是没有尝试过研发打印机行业的相关专利,但因为这个行业本身的专业壁垒比较大,很多技术本身已经被国外企业所掌握,所以华为实现打印机行业的技术突破的困难会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之下,因为打印机业务本身的市场份额并不大,所以华为根本就没有把业务重心分配到这个行业上。

2、第2个原因是打印机行业的成熟度问题。

因为打印机行业几乎已经到了饱和的程度,不管任何一个企业选择在这个行业有所突破,这个企业所需要付出的研发成本都会非常高。对于华为来讲,华为本身属于半路出家,在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华为也不会花费太多的心思做这种突破专利技术的事情。

3、我的个人看法是什么?

我觉得华为是一家非常强的企业,尽管如此,当我们谈到各种行业和业务的时候,我们总不能都让华为来颠覆这个行业。我觉得这种想法会显得有些幼稚,毕竟每家公司都会有相应的业务重心,每个行业都会有相应的龙头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华为来主动颠覆,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轻而易举实现突破。

施乐,佳能,惠普indigo耗材哪收?

总的来说,激光彩色打印机成本都不低,HP和佳能的性能,参数,耗材基本差不多,,最大的问题是硒鼓寿命太短,后期的成本很高,用量大点的话,半年到一年耗材的费用就可以买新机器了,但他们的优点在于,市场用量大,耗材和后期机器维修的费用很透...

为什么爱普生打印机在日本人都在收购

打印机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利润却比手机和电脑高的多,一旦把设备卖出去就可以长期盈利,因为赚的是耗材钱。举个例子:1000块钱买个打印机看起来很便宜,但是一个硒鼓厂家可以卖3.4百,甚至是5.6百,由此可见打印机行业利润爆棚,难怪日企纷纷加入其中,最终日本人彻底垄断了这个行业。

常用的打印机分为三种,分别是: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以及针式打印机。  先说说激光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最开始是由美国的施乐公司在6.7十年代发明的。 当时,施乐就像现在的高通一样各种霸权垄断全球。直到后来,佳能在83年发明了定影膜加热技术,和施乐的加热管加热完全是两回事,并且比施乐的加热速度还快,卡纸几率也低。

不仅如此,佳能还开创了一体式硒鼓的先河,用户可以自行维护,大部分问题换硒鼓就可以解决。 之后,日企纷纷进入了这个行业,把施乐压着打,就连亚洲的分公司都被富士收购了,所以现在叫富士施乐。

 再说说喷墨和针式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 1978年,爱普生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针式打印机TP-80,产品大获好评。1980年,MP-80(9针)面世,同样在全球引起了轰动,第二年,MP-80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在美国市场也获得了高度的评价。

时至今日爱普生的针式打印机依旧占领着打印市场的半壁江山,银行,营业厅,收费站,超市以及财务室和收费室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喷墨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一直都是打印照片和彩色文件首选办公设备。目前市面上喷墨打印机有3个品牌分别是,佳能,惠普,爱普生。

佳能在1977年发明了,气泡式喷墨打印技术,爱普生又于1994发明了微压电打印技术,由此可见日企垄断打印机市场的结局早已注定。此后,爱普生的智能墨滴变换技术、自然色彩还原技术、超精微墨滴技术等;佳能的专业照片优化技术、四重色控技术等;惠普的富丽图分层技术、智能色彩增强技术等。均进一步提升了喷墨打印机的技术含量。

打印机行业虽然被日企垄断,但是各家都在创新,每一个牌子的构造都不一样,各家都有各家的硒鼓,也有自己的碳粉配方,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被日企所垄断行业,其实这是一个被日本人垄断的行业。

日本制造企业对技术有着偏执的追求,为了让产品提高1%的性能,不惜投入30%的成本,这也许就是日企能垄断打印市场的原因吧。

卡莉·菲奥莉纳 名言及故事

姓名:卡莉·菲奥莉纳(Carly S. Fiorina)

职务:惠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菲奥莉纳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的七大法则:

1.找高难度挑战,这是工作的乐趣。

2.设定明确目标,并清楚明了成长、领先与制胜的方式。

3.个人与公司的潜力绝对在自我评估之上。

4.了解团队力量,没有人可以自己搞定一切。

5.套句丘吉尔的话“千万千万千万别放弃。多数伟大的胜利都发生在最后一局”。

6.信心与谦虚必须有所平衡。足够的信心可让你表现出众,但也要懂得适时虚心求教。

7.热爱你所做的事,成功是需要一点热情的。

大事回眸:

2005年2月,全球知名的IT企业惠普董事会宣布,卡莉·菲奥莉纳将不再担任CEO职务。原因是合并之后的惠普没有取得承诺给资本市场和股民的业绩。据说,在宣布她解聘的那天,纽约股市上HPQ(惠普)的股价上升了近7个百分点,证明了市场对卡莉·菲奥莉纳的失望。

事实上,如果回到2000年的国际计算机制造市场,惠普与康柏之间打得难解难分不可开胶,双方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技术此消彼涨,剑拔弩张,又增长缓慢。而惠普和康柏两家公司都是历史和文化很强的国际百强企业,亦都一直处于IT领域的市场前端,彼此难以获得较大的进展摆脱对方的竞争。在这样的局势下,卡莉·菲奥莉纳走马上任惠普后,以大手笔改变了两家企业的命运。

2001年9月初,一则让全球震惊的消息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美国电脑巨头惠普公司宣布以250亿美元的价格、按股票置换的方式收购美国另一家著名电脑制造商康柏公司”,在惠普时任CEO的卡莉·菲奥莉纳以一个惊世骇俗的大手笔完成了世界上两个知名大企业的合并,造就出一个新的IT巨人。当时的分析家们认为,惠普公司和康柏电脑的合并,会使新惠普无论在商业客户还是在消费者的市场上成为业界最完整的IT产品与服务供应商,同时,还将会对当时IT界的领头羊如戴尔等几大厂家产生很大的威胁。

业内人士认为,惠普公司的时任女掌门菲奥莉纳是操纵那次合并的主角。但是,她怎样完成的这样一个大动作,最让分析家们不能理解。在他们看来,菲奥莉纳是个对电脑一点也不懂的门外汉,但实际上,她却是一位不折不扣具有深谋远虑的企业家。

喜欢面对挑战的女人

没有人会想到当年美国 *** 电报公司(ATT)的业务员,在一路爬升之后会成为全美50大企业中的第一位女总裁。人们常常以为,在祖父级的惠普科技公司中,快速推动改革的,必定是位剽悍、强硬的女性。但是,许多与她接触的人最后却发现,菲奥莉纳拥有的不仅仅是聪慧的头脑,她亲切的微笑、问候以及令人舒心的沟通方式都令人折服。

菲奥莉纳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艺术家。她大学的专业是中世纪历史和哲学。开始时,她从事过秘书工作,还当过教师,然后就投身AT&T的销售 *** 服务。一直到1995年,菲奥莉纳直接参与了AT&T分拆朗迅科技的总体设计,并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其后便平步青云,在1998年被提升为朗迅科技的全球服务供应业务部行政总监,管理一个占公司总收入达六成的部门。

是什么促使一位温柔有加的女性能够执掌如此庞大的企业的运作呢?菲奥莉纳说,最关键的是要有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她曾表示:在1984年,我30岁,在ATT工作,那时公司刚经过重整,一切都杂乱无章。于是我决定前往最乱的across management部门工作,同事都认为我疯了。没人搞得懂那里正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一切显得乱七八糟。事实上这正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喜欢各种挑战,不管是好是坏,我知道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有一番作为的。

那时美国地方 *** 公司的帐单在AT&T的业务中开销最大。菲奥莉纳和她的小组逐一清查过滤每一张帐单。她回忆说,当时房间里塞满了纸箱,从地板到天花板都是,里面装满了帐单。最后真的发现被超收了。一般人可能不觉得这是什么有趣的事情。但是我们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查核每张帐单,确认每一笔超收款项,并建立一套帐款查核系统。到后来,全国的员工都安装了这套系统,并为公司节省了数百万美元。

菲奥莉纳还表示,能完成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实在是乐趣无穷,而且这些教育是她从小就从父母亲身上学来的。她说,我父亲有健康问题,医生告诉他永远没办法踢足球,但他后来足球还是踢得很好。他在德州小镇长大,可以当到教授与联邦法官。而我母亲的家庭则不认为女生需要读太多书,也不愿帮她付大学学费。所以她离家加入空军,后来也成为出色的艺术家。

要成长为一个坚强、自信,热爱生活、关注事业的管理者,菲奥莉纳归纳出了她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的七大法则:

1.找高难度挑战,这是工作的乐趣。

2.设定明确目标,并清楚明了成长、领先与制胜的方式。

3.个人与公司的潜力绝对在自我评估之上。

4.了解团队力量,没有人可以自己搞定一切。

5.套句丘吉尔的话“千万千万千万别放弃。多数伟大的胜利都发生在最后一局”。

6.信心与谦虚必须有所平衡。足够的信心可让你表现出众,但也要懂得适时虚心求教。

7.热爱你所做的事,成功是需要一点热情的。

不懂电脑的CEO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图市的惠普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电脑制造商,创建于1939年。创始人是自斯坦福大学毕业的两位工程师威廉·惠勒和大卫·普克,惠普公司的名称由来正是两人的姓氏结合。当年惠勒和普克两位工程师就地在帕洛阿图市自家车库中开设公司,但谁也没料到60年后惠普成为跨越全球120个国家、设有104个分公司、并拥有12350名员工的国际性大公司。

1999年3月,全球电脑制造业巨头、历史悠久的惠普公司宣布将公司一分为二,成立计算与成像产品公司和测量仪器与医疗器材公司。而从1992年起就担任总裁的李维普拉特也宣布退位。那么,谁将替代这位老将出任总裁的位置,使惠普仍旧立于常胜不衰的地位呢?

惠普公司董事会专门提出了新任CEO的四大能力:第一,要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前瞻眼光及制订总体策略能力。第二,要有优秀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第三,要有强烈的进取心、竞争能力与活力。第四,要具有网络市场的开发经验以及管理拓展新市场的能力。

据了解,当时竞争这一职位的共有4个人,而菲奥莉纳是其中唯一一个不懂电脑的人。菲奥莉纳与惠普的遴选委员谈话时表示,正是因为她不懂电脑,所以惠普才应该用她。

菲奥莉纳认为,她可以带给惠普的不是电脑专业,而是新的想法与新的方向。她在朗讯二十几年的经验,可以帮助惠普踏进通讯和网络的领域。惠普资深董事也是遴选委员之一的迪克·海克邦就提到,遴选委员会和董事会一致选择菲奥莉纳的原因是,她不但在资讯产业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而且具备高科技公司CEO所需的技能。

菲奥莉纳曾在大学时学习过哲学,是一位具有人文色彩的CEO。对于历史、哲学等特别有研究,这是许多拥有高科技背景的人所缺乏的。公司遴选委员们认为,菲奥莉纳是一个比较宏观、客观的角色,将有助于公司继续发展。

惠普聘请菲奥莉纳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据《财富》杂志提供的资料显示,当时菲奥莉纳的身价是1000万美元。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前三名都是企业的创办人或是拥有者,而菲奥莉纳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是由于她本身具备的特有的专长和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领导作风和办事能力,惠普才肯出高价,以弥补她在前任公司的福利和退休金等,使她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贡献于惠普。也正因为如此,菲奥莉纳成为了当时全球最有影响力前50名企业领导者之一。据悉,当惠普公司正式对外宣布菲奥莉纳就任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时,立即在全球IT界以及股票市场掀起了一阵轰动。惠普公司当日的股价为此一跃而涨了2.75美元,创下当时历史新高每股116.75美元。

善于沟通的管理者

菲奥莉纳教过英文、读过历史,还拥有企管与科学双硕士的身份,这些背景在她身上综合成一种特殊的气质。在与员工的沟通方面,她和惠普过去的领导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过去惠普高阶的主管,多半是有风度的领导者,但同时又不具有强烈的煽动性。菲奥莉纳演讲从不看讲稿,也不用投影片,而是以生动的语言让听众很快能接受。她有过当英文老师的背景,所以她的语言非常友善而具有新意,她在朗讯从基层业务工程师积累的经验,使她非常了解客户的需求,不论是否有科技背景的人,都能很快接受。

刚刚上任惠普CEO时,菲奥莉纳曾提出了一个不但让旧同仁能够接受,而且让期待改革的人耳目一新的口号:Preserve the best, reinvent the rest(译为去芜存菁,再创新机)。在她看来,以宽容的态度接纳更多的人,而不是以革命者的姿态否定惠普的过去,完全承认惠普现存的许多优质文化,能够更好地鼓励员工们拿出创新的勇气和业绩来。

在她上任之后,原本资深的董事海克邦已经决定要退休,他是一手带起惠普印表机影像等事业的功臣。但是,菲奥莉纳说服海克邦留下来,菲奥莉纳说,她需要有人指导她,惟有海克邦愿意当董事长,她才愿意接收惠普的工作。这其实是相当有智慧的做法,后来的发展证明海克邦确实发挥作用,缩短了菲奥莉纳学习的时间,也让惠普员工觉得保持了惠普风范。

菲奥莉纳是在惠普处于转型时期入主这家历史悠久、业绩辉煌的IT企业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大公司都由于转变太慢而纷纷受到了冲击,像惠普这样的老字号也不例外。惠普公司的领导阶层也承认,惠普在网络经济发展的第一波中并没有发挥领导作用,但是他们不想在网络发展的第二波中再次失去良机。

在彻底转型之前,惠普首先进行了一场内部的大改组。根据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分成四大部门:企业电脑部门、镭射影像系统部门、喷墨影像技术部门以及电脑产品部门,并且委任了各部门的总裁兼执行官,这四个部门的总裁兼执行官各司其职,并向公司总裁报告。此外的另一大动作是,惠普将旗下专事测试和计量的部门分离出去,独立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即安捷伦科技(Agilent Technologies),专门从事通讯技术等业务。

面对惠普的转型,菲奥莉纳在上任之初曾表示,惠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让惠普人与60多年前公司初创时所拥有的那种基本创新的精神再次连接起来。其次,就是要革除陋习。她说,要快,而不要慢;要明确,而不要含糊;要领先潮流,而不要跟随,要大胆去做。这就是“去芜存菁,再创新机”的意义所在。

在谈到改革的阻力和障碍时,菲奥莉纳认为,在推动改革、要求改变的时候,沟通是关键问题,领导力更加关键。尽管今天科技这样发达、知识这样普及,这些简单的道理仍然适用。人就需要有人味的沟通,大家需要亲自见到他们的领导人,亲耳听到领导人说出什么是重要的、对他们有什么意义等。

大胆改革的激进分子

但是,菲奥莉纳自上任就一直希望保持惠普公司偶像地位的“重塑形象计划”看起来不乐观。从2000年11月份开始,菲奥莉纳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深层次的改革。她说,要在惠普公司还没有像10年前的IBM和施乐公司那样濒临死亡的困境之前,就把它从几年低迷、缓慢的增长中解放出来。

菲奥莉纳当时曾对员工们说,我们照照镜子,就能够看见我们这个大公司正在走向衰败,改变惠普的核心就是要使它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公司。就像不断发生变异的肌体一样,新的惠普要求一种平衡,即在完成短期目标的时候应走在对手前面,同时还要着眼长远,开辟新市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菲奥莉纳打破了惠普64年来惯用的分散做法,将公司83个互相独立的、只经营一种产品的部门全部打散并合并成4个,一个被称作“末端”的部门,负责开发和生产计算机,另一个“末端”专门开发打印机和成像设备。这两个部门把产品交给两个“前端”销售和 *** 部门,后者负责把产品分别 *** 给个人和公司。菲奥莉纳认为,新的做法有助于公司内部的合作,在负责销售和 *** 的高层经理与工程师之间铺设了一个直接沟通的渠道,这样产品开发才能根本解决用户的要求。她认为,从过去的高度分散的分公司中购买不同的产品,会为用户带来很多的麻烦。现在,用户只需要同一个客户小组对话就可以解决自己的全部需求。

但是,当时业界人士就认为,对于菲奥莉纳和1938年建立的这家硅谷先锋来说,她的赌注实在太大。当年惠普的创办人打破了旧的模式,废除公司的等级制度,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措施,比如实行利润分成制和雇员隔间办公等,不仅奠定了惠普为之骄傲的企业文化基础,而且使之成为一家先锋企业。同样,菲奥莉纳也在冒险,但是,她要做的事情却更加激进,菲奥莉纳不满足一次一次地解决问题,而是要把惠普公司的各个方面的改革一次完成,这意味着公司的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薪酬制度,从如何激励创新到理顺公司内部程序等各个方面。连瑞士洛桑管理开发学院的教授们都认为,这次改革是很难进行的。在2001年1月份,惠普公司宣布裁员1700多人之后,股票从2000年7月份拆股后的每股67美元跌至40美元,比菲奥莉纳刚掌舵时降低了19%。

随后,菲奥莉纳的步子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更大,在整个公司的改革还未见多大成效的情况下,菲奥莉纳又打出了兼并康柏这步棋。业内人士都曾惊呼和评价,这个870亿的巨型惠普会为市场带来多大的危险之后都表示,这种合并的局势不容乐观。无论是从人员结构还是从市场结构做调整,真正做到能够有实力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至少需要半年至1年半左右的时间,而如果整个公司的步调把握不好,这个时间还将往后延迟,这将会影响到新惠普的赢利时间表。

但菲奥莉纳更期望新惠普以网络扩张的速度推进改革的进程。对于人们的疑虑,她解释说,在航海时人是不会直线行驶的,但人们会根据时代和当前的形势来调整航线。了解惠普情况的人士则认为,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菲奥莉纳所提出的预计惠普的增收计划肯定会受到影响。

而菲奥莉纳却始终坚持,公司业绩的下滑不会改变她的长远计划。她一直表示,最可怕的不是加速行动,最大的风险在于原地不动。同时,菲奥莉纳却并不盲目,她率领她的团队运用美国成熟的法律手段,通过技术对比、市场分析、数字模型以及未来趋势预期评估,将许多合并 *** 现的矛盾和冲突的具体环节一一落实,使整个董事会和市场认同了这一事实,并最终完成了当时震惊整个全球IT市场的合并案。

可以说,如果没有菲奥莉纳坚定走下去的信念,这样浩大的工程恐怕早就灰飞湮灭了。

一次仍难以下定论的改革

事实证明,经过了三年多快四年的磨合和发展,菲奥莉纳的创举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使惠普以预期的速度发展起来,至2005年惠普的股票一直处于低靡。分析家们指出,惠普是家历史悠长的大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传统根深蒂固,就像一艘万吨级大船一样掉头是很缓慢的。同时,在市场上惠普合并之后在许多方面一直都处于调整期,还难以像正常运转的企业一样,全面协调,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产品的市场开拓并获得更多的利润。菲奥莉纳本人则更是表示,三年多的时间确实比她当时给股市的预期要长,但是相对于惠普这样的大企业恐怕发展滞后是一种必然。两家大公司先合在一起要重新布局调配,要先缩后伸,她坚信她的这次革新将对未来的惠普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惠普董事会宣布她将卸任时,美国媒体普遍认为,菲奥莉纳尽管离开了,但是她做过的这一辉煌业绩已经证明了她卓越的领导和组织管理才能。她受到了应有的尊敬。

未来的惠普是否会因为这次发生在世纪之初的大革新而有所发展,现在还不得而知,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但是,卡莉·菲奥莉纳利用她高超的智慧和果敢的行为在惠普的舞台上尽情地出演了她一生最最辉煌时刻,作为观众,相信整个世界都曾为她的精彩“表演”喝彩!

施乐考虑收购惠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施乐收购惠普的原因、施乐考虑收购惠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566Bj0FDAVTUAw.html

标签:惠普收购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679秒, 内存占用1.8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