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完整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24-01-14  阅读 13  评论 0

摘要:大家好,我是小一,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完整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2、因为这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3、那么这两者之间重要性是否一样呢?有没有区别?如果单纯论哪个重要,我觉得“行万里

大家好,我是小一,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完整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

2、因为这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

3、那么这两者之间重要性是否一样呢?有没有区别?如果单纯论哪个重要,我觉得“行万里路”要比“读万卷书”重要得多。

4、你可以这样反驳我:如果一个人一点书不读,只行万里路,也一样不会成才。

5、这是我们经常在讨论问题时抬杠的一种句式,也是很有用的一个句式。

6、但放在这里好像没有多大的效果。

7、在商业界好些有这样的结论,在企业创业之初,文化程度较低的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8、也有人做过统计,目前全国有名的企业经理人中,第一学历专科以下学历占绝对优势。

9、我们身边的情况也一再证明,一些非常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老板很多高中都没上过。

10、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况能一言蔽之的。

11、相反,一个闭门读死书的人很久以来就成了我们嘲笑的对象。

12、我们是否可以说行路比读书更重要呢?“行路”我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

13、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

14、从树上到了地面,我们的祖先首先学会的是行走。

15、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16、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

17、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

18、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

19、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20、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21、读书一方面能够使我看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你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

22、“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你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你的知识,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23、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你心中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24、只读书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赘,不但无益而且“害人不浅”。

25、作为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行路”的想法。

26、知识分子从书本到书本已经几千年了。

27、可以看到,现在的教师群体已经脱离实践太久了,多数的教师已经被隔离在社会之外(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教师这个职业也自然被“神圣”到无以理解的地步。

28、要得到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得到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融入这个社会。

29、就是说不但要多读书,还要多出去走走,多看看.不能读死书,要把书中的道理和实践联系起来.古代政治上用的词,就是读过书就能长见识,读万卷书,如同见识过天下万物一般,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万事,不可能每个读书人都出门乱走来走去的呀。

30、哪来的路费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一个成长、学习的方法.读万卷书是通过书本知识(即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问;行万里路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增长自己的见识。

31、我个人认同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解释。

32、但有些知名学者也说出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的道理。

33、例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期就认为要先“知”然后“行”所以以前他叫做陶知行。

34、后来他认为要先“行”然后“知”所以又更名为陶行知。

35、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已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578Bj0CBwFWUAwH.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693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