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2019)

 2023-09-20  阅读 9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以及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2019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是初一期中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你知道初一语文期末考试都考哪些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欢迎阅读。 一、语言积累运用:(32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秩序井然(zhì)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以及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2019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是初一期中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你知道初一语文期末考试都考哪些知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欢迎阅读。

一、语言积累运用:(32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秩序井然(zhì) 深邃 (suì) 撺掇 (duō) 羁绊(jī) 阴霾(mái) 恬静(tián)

B.肆无忌惮 (dàn) 哽咽 (yè) 狭隘(ài) 炽热(zhì) 砭(biān)骨 惬意(qiè)

C.叱咤风云(zhà) 脑髓(suǐ) 秕谷(bǐ) 讪笑(shàn) 羸(léi)弱 战栗(lì)

D.当之无愧(kuì) 嫉妒(jí) 澎湃(pài) 哺育(bǔ) 磐(pán)石 亢奋(k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3分)

A.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马革裹尸 义愤填膺 迫不急待 尽态极艳

B.慷慨淋漓 一拍即合 戛然而止 浑身解数 力挽狂澜 眼花缭乱

C.鞠躬尽瘁 铤而走险 锲而不舍 迥然不同 聊以自 慰 怏怏不乐

D.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罄竹难书 精疲力竭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3.下列括号内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3分)

A.亘古(远古); 人迹罕至(罕:稀少); 气冲斗牛(斗牛:星宿名)

B.余暇(暇:空闲); 疲惫不堪(堪:能忍受); 进退维谷(维:是)

C.晦暗(昏暗); 略胜一筹 ( 筹:档次); 人声鼎沸(沸:开水)

D. 蓦然(突然); (面面相觑 觑:看); 鲜为人知(鲜:少)

4.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 *** 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5.下列几则公益 *** ,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 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

B、 让一让心畅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

C、 带走您的垃圾,留下您的品格——清洁寄语

D、 先下后上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8、仿句练习:(2分)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__________,尊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词积累:(10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

(2)雨昏青草湖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舟水槛差差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5)小王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赵冀《论诗》中的两句诗来阐述对文学创作新的看法,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描写战场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四年家乡、牵挂亲人之情。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诗歌赏析:(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写这首“壮词”给陈亮,既是对好友的困顿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词人从乐曲的演奏中听到的确是沙场检阅的军声,这是何等感人的爱国激情啊!

C、词人只有在梦里重现抗金杀敌的场面,醒来后就忘却了。

D、这首词通过酒醒梦回后的追忆,描写对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的向往,景象雄阔,笔墨酣畅。

2、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激越著称,请从本词中选择一句,加以体会。(3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 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______集《 》。(2分)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4分)

顾野有麦场( ) 止有剩骨( ) 屠自后断其股( ) 意暇甚( )

盖以诱敌( )  其一犬坐于前( )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 )

3、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三)喜鹊告状(11分)

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 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 20世纪 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

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 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新 课标 第一 网

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2、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3、认真阅读第4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2分)

4、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5、联系全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3分)

(四)父亲的眼神(11分)

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

“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

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我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

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

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会跟人家攀……

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他咂了咂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更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块。总算挑了一双更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有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

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

1、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4分)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2、看到“254元”的标价,那乡下人为什么“面带愧色”地面对“男孩”?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妙笔生花(50分)

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5、A 6、B 7、B 8、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水不流动那就是死水一潭。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凌云壮志。9、(1)禅房花木深 (2)花落黄陵庙里啼 (3)倚槛风摇柄柄香 (4)春潮带雨晚来急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新课标第一网

二、(一)1、(A)2、言之成理即可

(二)l.看见2.只 3.大腿 4.神情,态度 5.原来 6.像狗一样 7.打洞 8.打算 3、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三)1、说明喜鹊对自己的处境忍无可忍,形象生动。

2、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鼠药泛滥。

3、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主要取食害虫。

4、列数字、作比较

5、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注意保护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1、 略,举例要恰当,应针对例子,分析作用。

2、价格太高,买不起这“蛮好看”的鞋,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愧对孩子,这一百元钱是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实际上是一点一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辛苦钱。

3、那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使“我”理解了自己父亲当时的眼神,使“我”感到父亲当时形象的高大。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导语:许多人只需要再多支持一分钟,多做一次努力,就能反败为胜。成功招揽成功,失败招揽失败。以下我为大家介绍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一、 积累与运用(29分)

1.卷面书写(3分)

请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整洁美观。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 确凿(záo) 讪笑(shàn) 泥泞(nìng) 兀兀穷年(wù)

B. 炽痛(chì)默契(qiè) 祈祷(qǐ) 人声鼎沸(dǐng)

C. 哽咽(yàn) 蝉蜕(tuì) 可汗(hàn) 义愤填膺(yīng)

D. 救济(jì) 嫉妒(jí) 环谒(yè) 鲜为人知(xiān)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菜畦 狂斓 骊歌 迥乎不同 B.叮嘱 逼狭 磐石 鞠躬尽瘁

C.踌躇 崎岖 屏嶂 荒草萋萋 D.澎湃 怪诞 污秽 一泄万里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项是( D ) (2分)

A. 假日里小丽随家长到海边旅游,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呈碧,这沧海桑田的美景让她流连忘返。

B.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着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C.初夏时节,拥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山花团锦簇,树荣草盛,令游客们得意忘形。

D.一个人如果想出类拔萃,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路上的挫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B.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经过讨论,学校团委会做出了同意李华等五位同学加入共青团。

D.端午节前夕,许多商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 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 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C. 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D. 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7、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全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双璧” 即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

C.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它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聊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①这段文字选自《童年》,作者是高尔基。(2分)

②结合小说内容,概括文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答:外祖母善良慈祥,聪明能干,胸怀宽大。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使他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对困苦的生活。

9.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4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消费力不断攀升,中国迅速崛起了大批奢侈品消费群。对此,某班开展以“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活动任务。

①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特点。(2分)

2012 年中国奢侈品总消费额 460 亿美元,其中国外消费 271 亿美元,国内消费 189 亿美元,而 2005 年中国国内奢侈品销售额才 20 亿美元。

2013 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 85 亿美元,中国人的消费占到了欧洲奢侈品市场同期销售总量的 65%。

2014 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 7%。 而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高达31%,60%的奢侈品是在境外购买的。

答: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增长迅速,数额巨大,境外购买奢侈品现象尤其突出。

②在你班上存在着同学间相互攀比的现象。作为班长,面对家境一般,羡慕他人拥有名牌,内心有些自卑的小杰,你该如何来劝说呢?(1分)

答:示例:小杰,生活普通一点没什么不好,物质的富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精神的富足更值得我们去追求,内心的自信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意近即可)

③班上准备办一期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板报。请将下面的话补充完整,作为板报的部分内容。要求:句式对称,语意连贯。(21分)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祸端,节俭是国家强盛的支柱

10、古诗文默写(6分)

①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吴均《山中杂诗》)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⑤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木兰诗》中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十分精确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完成第11~12题。(6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3分)

答:自然的景色;国家的衰败;作者自己和艺人(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12.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二)阅读文言文《口技》,完成13—15题。(9分)

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②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③几欲先走(跑) ④百千犬吠(狗叫)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答: (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答: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15.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B )(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三)阅读下面的科技作品,完成 16~18题。(9分)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 2012年第4期,有改动)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3分)

A.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做法是把四个选项的内容分别还原到原文,然后进行一一验证。第①段中有“如果保护过了头……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句,据此可判断“恐惧心越重越好”说法欠妥。B、C、D三项分别能在③④⑤段中找到原句。

17.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3分)

答:不能去掉。把 “主要”去掉就变成了场所恐惧症的表现只有“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个,和原句表意有差别。

18.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3分)

【链接材料】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答:可能源自雷电对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需要学习雷电的常识,了解避雷有关知识,多听多看雷电这方面的声响和影片等。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链接所给材料并结合原文探究信息的能力。所给材料说明的是“雷电恐惧症”的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可以运用原文第③段说明的知识进行解释,即“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解答第(2)题,联系第④段中的“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一句可知,掌握雷电的常识、了解避雷有关知识是关键。

(四)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第19~24题。(17分)

丑 红 薯

王玉红

①从未见过如此丑陋的红薯,所以当我看到婆婆把它提进厨房,就在心里做好了扔掉它的准备。婆婆说,别看这些红薯样子丑,可甜了呢!

②那红薯是真丑,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儿土坷垃,灰不拉几的,它身上横七竖八爬满了深深的裂纹,没有裂纹的地方也粗糙得像一只布满老茧的手。这可怎么吃呢?左看右看,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可是婆婆说它可甜了,一个“甜”字诱惑着我,让我耐下心来认真地把它削了皮,它这才像一块儿真正的红薯了,把它和那些买来的漂亮红薯放在一块儿蒸熟。还别说,就是不一样,蒸熟的丑红薯吃起来更加香甜糯口。

③我问婆婆,这些红薯怎么长成这个样子呢?婆婆说,种红薯那块地是最赖的,在半坡,还是红土地,地里总是有捡不完的大大小小的料礓石,那些红薯在地底下遇到了这些坚硬的石块,只能避让着,就长成那样了。那要是把它种在更好度的地里,说不定它会更好吃呢?我说。婆婆摇了摇头:红薯呀,只有种在最赖的地里才能这么好吃呢。我恍然大悟。

④记得父母种地时,大块儿的肥沃田地往往留给小麦,半坡开的 *** 荒地则总是非红薯莫属。种小麦的田,精耕细耙,一个大点儿的土块也要敲碎,还要上足氮磷肥。种红薯的地,很少犁耙,也很少上肥料。一场春雨过后,在地里刨上一个个小坑,红薯就在里面安家了。待红薯苗成活后,锄个两遍,没多久,翠绿翠绿的红薯秧就把田地罩得严严实实,一阵风过,红薯叶摇曳生姿,还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韵呢。可这时,母亲却要把这些已经蜿蜒得长长的还生了须根的红薯秧重新给翻扯起来,甚至于猪没啥吃了,到红薯地里一阵刀光剑影,杀一篮子红薯叶,就是猪草了。为什么呢?我问。母亲说,这都是为了让红薯把所有的劲儿都用在地下的根茎上。翻过的红薯叶,有的背面朝上,在阳光下泛着白白的光,像极了河水中的鱼白肚,几天过后,又去看,红薯叶竟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霜降过后,红薯叶变得枯黄稀落,根部露出一个个微微隆起的小土丘来,土丘下面就是红薯了。

⑤丑红薯生长在贫瘠的土地里,极少的养分,极少的水分,使他们地面的秧叶没有那么茂盛,坚硬的土质又让它们的根茎长不了太大,于是他们把吸收进体内的阳光和微薄的养分全部化作甜蜜贮存在小小的根茎里;土层下的小石块儿使它们处处碰壁,也使他们学会了怎样生存;历经刀光剑影和撕扯的疼痛以及风霜的折磨,再经过一番水与火的洗礼,丑红薯终于变得营养丰富,香甜可口。那些肥地里的红薯,因为土质好,肥水足,所以秧子好,块儿大,圆滑,但是水分也大,远远没有丑红薯营养高味道美。

⑥日子总是疙疙瘩瘩,吃起来却是甜甜蜜蜜。这是一个诗人笔下的红薯。当我听到这两句诗时,会意地笑了。一个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熟;一个人的人生,只有尝遍千辛万苦才会精彩。生活像块儿丑红薯,虽然一颗心被疙疙瘩瘩的日子磨砺得粗糙不已,布满了裂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正是这一串串疙疙瘩瘩的日子,才串起了一个甜甜蜜蜜的人生。

(选自《洛阳晚报》 2012年10月31日)

19.【词语理解】丑红薯的“丑”表现在哪里?它为什么会那样“丑”呢?(2分)

答:外表丑陋,像块土坷垃,灰不拉几,外表粗糙,并且布满了裂纹。那样丑的原因是种红薯那块地是最赖的,在半坡,还是红土地,地里总是有捡不完的大大小小的料礓石,那些红薯在地底下遇到了这些坚硬的石块,只能避让着,就长成那样了。

20. 【分析特点】丑红薯虽丑,但非常香甜可口,原因是什么?(2分)

答:缺少养分和水分,使他们地面的秧叶没有那么茂盛,坚硬的土质又让它们的根茎长不了太大,土层下的小石块儿使丑红薯学会了生存,于是他们把吸收进体内的阳光和微薄的养分全部化作甜蜜贮存在小小的根茎里,丑红薯终于变得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21. 【探究内容】文中说“我恍然大悟”,作者悟到了什么?(3)

答:忽然明白了过去父母把红薯只种在半坡小荒地上、也不精耕细作、而且翻扯秧苗,甚至割些红薯叶喂猪的原因。

22. 【句子理解】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一阵风过,红薯叶摇曳生姿,还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韵呢。

答:这里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来形容红薯叶的繁茂翠绿,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②历经刀光剑影和撕扯的疼痛以及风霜的折磨,再经过一番水与火的洗礼,丑红薯终于变得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答:用拟人的手法,将红薯的生长过程说成是经历刀光剑影和风霜的折磨,以及经过水与火的洗礼,生动形象的突出了丑红薯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变得香甜可口。

23. 【领悟主旨】文章结尾句“生活像块儿丑红薯,虽然一颗心被疙疙瘩瘩的日子磨砺得粗糙不已,布满了裂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正是这一串串疙疙瘩瘩的日子,才串起了一个甜甜蜜蜜的人生。”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题目。(2分)内容上:升华主旨,阐明一个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熟,一个人的人生,只有尝遍千辛万苦才会精彩。(2分)

24【拓展迁移】学习本篇文章,请你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个能够引发人启迪的事物,写出你的启发。(50字以内)(3分)

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 文(50分)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怎样触动你的心?请以“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字数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清晰。

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初一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脑髓( ) 哺( )育 炽( )热 鲜( )为人知

gèn( )古 深suì( ) jiǒng( )乎不同 qiè( )而不舍

2 王维的《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劝告人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分)

4 《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被后人常用,这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2分)

A.甜腻 娴熟 尽态及妍

B.沟壑 抽畜 慷慨以赴

C.剽悍 妍丽 相得益彰

D.机杼 谰言 九屈连环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就罩住了。

A.撑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牵 拉

C.支 放 套 牵 拉

D.撑 撒 系 拿 扯

7.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4分)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B.坏事做尽的张朝富,虽然一字不识,但未到中年,他的头顶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好,但比起以前来还是有一点进步的,我这样想,不是聊以 *** 吧?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4分)

A.一个由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

B.“ *** 新闻”应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福楼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说巨匠 法国

B.《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丑小鸭》 都德 丹麦 童话作家

10.下列句子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2分)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壮士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D.秋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12.下面文段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句子是(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示憎恶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13.请你仿照小欣给“业勤”的赠言,根据下面两位同学名字的特点,各写一句既得体又有意义的赠言。(4分)

业勤:业精于勤,荒于嬉。

方英:

志成:

二.阅读(共60分)

(一)(26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住在心理,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习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国的 。(3分)

15、“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4分)

A、“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B、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讲解过

C、今天讲得容易

D、“我”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16、“这可怜的人”指的是( )(2分)

A、韩麦尔先生 B、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们 D、韩麦尔先生,我们

17、“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用了哪个动词?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2分)

A、表注释 B、表补充说明

C、表转折 D、表停顿

20、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记住了自己的语言,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

B、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只有记住自己的语言,人民才不会甘心做亡国奴,国家才有希望。

C、这句话表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深挚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亡的痛苦心情。

D、这句话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21、文中两处出现了“好像”一词,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处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标志,都是比喻词

B、前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后者不是

C、后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前者不是

D、A、B、C三项都不对。

2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拟 B、比喻 比拟 反复

C、比喻 排比 反复 D、排比 反复 比拟

2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答: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题。(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2分)

答:

25.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2分)

答:

28.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凭兴趣去工作学习成吗?(4分)

答:

29.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最少写出两点)(4分)

答:

30.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1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注:[1]信:确实,的确。)

3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2分)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2)诸儿竞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见道旁李树多子,( )折枝。

(2)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译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必须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③内容上写人与人之间的优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挚、感人;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坚持就是胜利,努力做好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吧!下面由我为你整理的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默qì 愧zuò 妇rú 皆知 目不kuī 园

亘( ▲ )古 憎( ▲ )恶 校( ▲ )对 锲( ▲ )而不舍

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名句。(10分)

⑴ ▲ ,弹琴复长啸。(王维《 ▲ 》)

⑵马上相逢无纸笔, ▲ 。( ▲ 《逢入京使》)

⑶ ▲ , ▲ ,

▲ ,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⑷《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 , ▲ 。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6分)

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 ▲ )。《春天读诗之夜》诗歌朗诵会在北京剧场华丽开场。第一个登场的还是西川,“开花就是解放!开花就是革命!一个宇宙的诞生不始于一次爆炸而始于一次花开!”53岁的西川,依旧激情饱满、节奏铿锵,一首气势磅礴、才情( ▲ )的《开花》,在他高昂雄厚的声音中传递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连绵不绝的“开花”意象,渲染出春天蓬勃升腾的生机;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的内心。一张张兴奋起来的笑脸,让现场瞬间沸腾起来。就像朗诵会后,诗人廖伟棠所说:“西川太开放了,节奏感真好,年轻人都写不出这么‘狂’的诗来。”

“春天读诗之夜”圆满落幕,三年来我们于山水之间,吟咏生命; ▲ ▲ ,

▲ ▲ ;于时代现场,萃取思想。以内心的声音,对抗这越发不美好的世界。就让每一个珍爱诗歌的人,将这份春意与诗情传递下去吧!

⑴为括号处 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生长 成长 肆放 肆意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⑶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为文中横线处仿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他称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

C.《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的悲痛与愤慨,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D.杨绛的散文《老王》,围绕老王的生活遭遇展开叙述,表现社会下层劳动者艰辛的生活,以及质朴、善良、忠实的可贵品质。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17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甲文节选自《 ▲ 》一书,它是北宋 ▲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释担而立 ⑷但手熟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⑶以我酌油知之。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钱覆其口 D.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9.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 ▲ ”高度概括。(2分)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0.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 次的赞许。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 成11—13题。(6分)

选段一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 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

选段二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 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

11.以上名著选段的作者是谁?选段①中人物A又是谁?(2分)

12.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2分)

13.根据这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17题。(8分)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更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 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 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 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4.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2分)

15.“三哼经”是阿长对《山海经》的称呼,这与文中哪一句话相呼应?阿长买来《山海经》后,“我”又有什么表现?(用原文回答)(2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17.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之情,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叫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8—20题。(14分)

评语

⑴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⑵“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⑶“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⑷“害群之马?”我说。

⑸“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⑹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⑺“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⑻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⑼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⑽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⑾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⑿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⒀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⒁“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⒂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⒃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⒄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试着概括。(4分)

⑴小学三年级时, ▲ ;

⑵十多年后, ▲ 。

19.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6分)

⑴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

⑵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20.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四、作文(65分)

21.题目:(65分,含书写分5分)

因为有人爱你,所以你是幸福的;因为有事可做,所以你是充实的。因为有坎坷,你学会了坚强;因为有失去,你懂得了珍惜……

请以“因为有 ”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细节描写,有真情实感;③文体必须是记叙文;④字数600字左右;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8分)契 怍 孺 窥 gèn zēng jiào qiè

2.(10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⑴独坐幽篁里;竹里馆 ⑵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⑶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⑷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6分)

(2分,每空1分)⑴生长 肆意

(2分)⑵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内心的热情。(或“点燃了每位观众的热情”。)

(2分)⑶例:于闹市街巷,感怀人生;(句式正确,意思通顺即可。)

4.(3分)C (第一辆车是被士兵抢走的)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5.(2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6.(4分)(1)推托;(2)重新;(3)放下;(4)同“耳”,罢了。

7.(6分)

(2分)(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分)(2)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 了。

(2分)(3)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8. (3分)A 只(B.知晓;看到 C.认为;用 D.应当;处在某个时候)

9.(2分)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多读书,有好处;或读书学习非常重要等意思对即可);熟能生巧

10.(3分)B(“杨花”指的是柳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古诗中的“杨花”也都是指柳絮。)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11.(2分)《骆驼祥子》;虎妞

12.(2分)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1分)这辆车后来因妻子虎妞难产而死,为筹钱埋葬虎妞而卖掉了。(1分)

13.(2分)由原来拼命拉车任劳任怨变得油滑消极、麻木潦倒、自暴自弃。(前后变化各1分,意思对即可)

(二)

14.(2分)以衬托手法(1分),表现长妈妈对“我”超乎常人的关爱和细致入微的照顾。(1分)

15.(2分)她并非学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6.(2分)她的“神力”在于她愿意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在于她愿意使“我”开心的事,在于她对“我”的关爱。

17.(2分)欲扬先抑。表达了作者对阿长深切怀念之情。

(三)

18. (4分)(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我了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后来我才知道是误 读。(2分)

(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 ,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2分)

19.(6分)

(1)运用了排比或者连续设问的修辞手法(1分)(答出一点即得一分),强调(1分)了我当时疑惑和急切的心情。(1分)

(2)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1分)(答出一点得一分),生动地表现了他对我的厌恶(1分)及对老师评语的不满和失望。(1分)

20.(4分)(1)“评语”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和十多年后两部分内容,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2)用“评语”作标题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结合文章内容并把两个标题加以比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作文(65分,含书写分5分)

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不包括书写分)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入分控制在42分,均分拟控制在48分左右(不包括书写分)。

一类卷: 54-60分(90—100)(以57分为基准分)

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

二类卷:45—53分(75—89)(以49分为基准分)

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36—44分(60—74)(以39分为基准分)

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36分以下(60分以下)

或内容空泛;或结构残缺;或思路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

书写(5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5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3-4分;卷面一般,字 迹清楚得1-2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期中考试快到了,每一个复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多做一些测试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期中测试卷,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题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6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keacute;( ),上面布满了 *** 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 )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 )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cǎi( )。 mdash;mdash;程海《三颗枸杞豆》

2.默写(8分)

(1)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

(3)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4)两小儿笑曰:“ ?” (列御寇《列子》)

(5)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 (阿累《一面》)

(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7)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既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淼,又喻指国家命运飘摇不定的诗句是: , 。

3.名著阅读。(6分)

(1)关于《童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阿廖沙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死了,走投无路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B 大舅舅米哈伊尔捉弄老裁缝格里高利,让阿廖沙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高利手边,不料却被外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狠狠地抽了一顿。

C 外祖母也是 孤儿,她的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D 外祖父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就辍学了,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2)阿廖沙挨打之后,结识了他更好度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阿廖沙挡着,他叫 ;后来,有一个外号叫“ ”的房客,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阿廖沙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但最后也被外祖父赶走了。(2分)

(3)小说中,外祖父的形象常常是贪婪吝啬的,你能举出书中的两个事例吗? (2分)

(二)运用(共10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系车 2012年10月销量(台) 2013年10月销量(台) 同比增幅

日 产 50350 114700 127.8%

丰 田 45600 82400 80.6%

本 田 24115 75150 211.6%

马自达 9511 17904 88.2%

【材料二】日系车企业自中日领土争端、中国各地多处发生 *** 日货打砸日系车行动以来,做出了几个调整:①免费为无辜受累的车主修车,恢复日系车主的信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②因南方人抵触日货的情绪更低,更喜欢日系车,所以迅速调整 *** 重心,先南后北,逐步复苏。③应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几款重点车型换代成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大幅拉动了销售量。

(1)从以上数据中,你发现日系车近两年的销售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答出两点)(2分)

答: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系车未来几年的销售状况会怎样?请写出理由。(至少答出两点)(2分)

答:

6.结合下面材料进行探究,多角度阐述你对“ *** ”的认识。(3分)

【材料一】 *** 是位于中国东海 *** 列岛的主岛,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有多项文献证明, ***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材料二 】1972年美国撤离琉球时,将 *** “行政管辖权”混合琉球“交给”日本, *** 争议也由此而生,目前 *** 及其领海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日本实际非法管辖该岛。

【材料三】已故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 *** 等岛屿最迟从明代起便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确实承认”。日本1900年把 *** 列岛改称“尖阁列岛”,这要比中国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材料四】日本为何觊觎 *** ,不仅是因为 *** 的战略资源,还是因为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 其它 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mdash;mdash;摘自“百度 百科 ”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浮肿的甲午战争》(张鸣)(节选),完成7mdash;11题。(共14分)

①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士大夫的梦醒之战。此前,即使所谓开明人士,也以为中国只要固守纲常名教,再加上一点西洋器械或者制器之母机,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付西洋鬼子,也许还有点麻烦,但在东方做老大,料无问题。反正西洋鬼子,似乎也不大想一口吞掉我们,让我们做亡国奴。

②中日开战之前,举国上下,真正为中国担忧的,大概只有李鸿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相当地乐观。在中国的士大夫看来,漫说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淮军打的。在更多的人眼里,日本不过是个住着众多小矮子的藩属,虽然曾经的倭寇给中国造成了一点麻烦,但基本上不值一哂(shěn,微笑)。现在居然掀起“叛乱”,肯定天兵一到,寸草不生,要被荡平的。

③在弥漫着的乐观情绪中,中国军队七手八脚地被调往前线。很多都是临时招来的新兵,还有些甚至扛着大刀长矛,因为根本不会使用新式洋枪。很多士兵很兴奋,以为此番出征,不过是一趟郊外远足。最兴奋的是八旗兵,这些从关外满人中调集的军队,还没上前线,就开始亢奋。所到之处,把老百姓的鸡鸭连同客栈和商铺里的货物一扫而空。同时嚷嚷着要一路杀洋人杀过去,在他们看来,不管是东洋还是西洋鬼子,都在扫荡之列,全不顾当时朝廷全力争取西洋人支持的政策。在街上,这些八旗兵只要看见洋人,就是一通穷追猛打,还真有被追上打死的。在东北,好些____的教堂,都被 这些神勇的八旗兵给砸了。只是这些八旗兵的勇武,只体现在后方,因为当东洋人打进国境之后,他们就踪影全无。

④战前少数几位能打的将军,在战场都不幸阵亡,因为他们的左右都是一些战前大话炎炎、战时临阵脱逃的宝贝。跟这样的宝贝配合作战,不被送掉性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⑤就这样,辽东的土地和百姓,被丢给了日本人。日本人来了,刚刚还跟着八旗兵一起痛恨洋人的百姓们,还算有头有脸的百姓们,纷纷在自己的家门口挂上了带有十字标记的招牌,还有的用汉字写上“外国宗教”四个字,显示自己是____的教民。如果能找到通洋文的人,用洋文写上一块“英国人住宅”的牌子,这样的家庭,档次就更高了。这样的现象,到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再次重演,几乎是一模一样。

⑥惟一跟后来不一样的情形,是此时辽东的人,无论军民,包括那些望风而逃的军人,都一致痛恨李鸿章。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没有李鸿章在朝中做内奸,日本人其实是可以被打败的。此时,实际负责战争指挥的李鸿章,已经被拔掉了三眼花翎,剥掉了黄马褂。但是在百姓眼里,这样的惩罚远不足以惩戒这个汉奸mdash;mdash;李二先生是汉奸,此时,已经变成了朝野的共识。在民间,尤其是满人的民间耳语中,李鸿章的儿子,已经做了洋人的女婿。北京城里的戏园子,戏子们抓哏(geacute;n,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讽刺一下李中堂,几乎成了时髦。后来八国联军打进来时,北京城上下,尤其是满人,却都在盼着李中堂来,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

⑦人世间的事,只要膨胀浮肿,就会消肿,自己不消,别人给消,别人也不给消,肿死了自然也就消了。阎王那里,不接收浮肿的宝贝。

(二)阅读文言文《赵普》,完成12mdash;15题。(共14分)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普少习吏事 ( ) (2)太祖常劝以读书( )

(3)家人发箧视之( ) (4)普颜色不变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 。(6分)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14.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

15.面对赵普多次奏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发怒、“卒用”,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分)

(三)阅读《让鬼子兵回家》(萨苏)一文,完成16-20题。(16分)

①在广岛曾经听过一个日本“衣”兵团老兵渡边淳的讲演。

②在战败前,渡边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山东武定。当地经常有抗日军队活动,渡边所在的部队每天的事情就是忙着作战。但是,战场形势的变化,即便封锁,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渡边和他同伍的士兵,也暗中谈论过日本如果战败会怎样这类的话题,最终结果无非是自杀或者潜伏下来抵抗这两种而已。

③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渡边所在的部队一片哗然,投降还是继续打下去,军官们争论不休。但在渡边等士兵心里,只有对未来的绝望和担心。

④ 与同伍的士兵谈了半天,烦闷的渡边走出炮楼,在田埂上一边走,一边抽烟,但心情始终如是。

⑤日军的据点旁边,是一个小村子,渡边忽然鬼使神差地走进村子,走到一家中国人的门前。

⑥这家中国人他是记得的。几个月前,他曾和另外几个日本士兵到 这家“征集粮秣(mogr *** e;,牲口的饲料)”。当他们要把这家人的粮食全部装上大车拉走时,这家的老汉死死拉住最后一袋粮食不放,口中还不停地叫骂着,是渡边上来一脚将他踢倒才把粮食夺下来的。日本兵用刺刀对着那个老汉的胸口,而倒在地上的老汉依然对渡边怒目而视。老汉的儿子一边用力拉着父亲的手臂,一边对日本兵叩头求饶。

⑦那一次,渡边他们并没有杀这个老者,因为当时日军下令:不要在驻地的村庄随意杀人,以免更失民心。但是,渡边对那个一直怒目而视的老汉却印象深刻,觉得他是个“好汉”。

⑧这次,渡边就笔直地走到了这个老汉的家门前。非常巧,那老汉正坐在自家门前吸着旱烟,看到渡边走来,冷冷地转过头去不理他。渡边以立正的姿态站在老汉身后,许久不知道该说什么。老汉始终没有转过身来。

⑨最终,渡边鼓足勇气,对老汉说:“我们打败了。”

⑩老汉微微侧过头来,眼里有些疑惑,有些戒备。看到老汉仿佛没有听明白,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我们,日本,打败了;你们,中国,打胜了。”说完,他很紧张。

⑾最终那老汉似乎听懂了,转过头来,看着渡边,也是慢慢地说:“哦,你们打败了啊??”他的身体慢慢放松,填上一锅烟,看了看渡边,说:“那你就可以回去了啊。”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那老者又重复了一句:“那你就可以回家去了啊。”

⑿那一刻,渡边的心头仿佛被重重地一撞,一时百感交集。

⒀令他更惊讶的是,听明白老人那句话里“家”的意思,自己的眼里竟然有了泪?渡边在演讲中这样说:“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mdash;mdash;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6. 听到战败的消息,渡边等日本兵想不想回家?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分)

17. 第⑾段中的“渡边尽量放慢语速说”和第⑿段中老汉“也是慢慢地说”各自放慢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联系上下文,揣摩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渡边惊讶地看到,那老者的目光竟是十分平和的。

(2)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终于明白mdash;mdash;在那一刻,我,又重新成了一个人。

19. 结合全文看来,你认为题目“让鬼子兵回家”有哪些含义?(4分)

三、 作文 (共5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 “这样多好”为题,写一篇 文章 。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500字;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目: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共14分)

7.①打败日本轻而易举,做东方老大毫无问题;②没有后顾之忧,西洋鬼子似乎并不想让我们亡国。 (共2分。意对即可)

8.反语,讽刺那些只会横行霸道、欺凌弱小而毫无战斗力的八旗兵,与下文遇见东洋人后的“踪影全无”形成鲜明对比。(2分)

9.不同:甲午战争时“痛恨李鸿章”,八国联军侵华时是“盼着李中堂来”。(2分)

原因:甲午战争时军民们都认为“这场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李鸿章的里通外国,是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大家都“盼着这个汉奸,来搭救他们出水火”。(2分)

10.普通百姓、军人、士大夫(或“开明人士”)(3分)

11.百姓无知愚昧,醉心于天朝上国强大无敌的迷梦(1分);内 *** 败,军纪废弛,军队毫无战斗力(1分);士大夫阶层宁做亡国奴,也丝毫不愿反抗。(1分)总的来说,这里的“浮肿”是指整个国家民族都在甲午战争中无知、闭塞、虚妄、奴性到了极点。(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50分)

20.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大家做好了吗?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之后是不是意犹未尽呢?我为大家进一步推荐初一的其他课程视频学习,高分也能轻松拿哦。(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2017

2.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3. 2015-2016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4.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5.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016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2019、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591Bj0LBgJZUQM.html

标签:期中下册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899秒, 内存占用1.8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