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将军(安南将军府)

 2023-08-04  阅读 16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安南将军,以及安南将军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东汉末年将军职位从大到小是什么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安南将军,以及安南将军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东汉末年将军职位从大到小是什么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

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

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

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

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

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

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

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

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

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

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

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

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

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

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

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

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

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

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 ***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

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

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

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

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

、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

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

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

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

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

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

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

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

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

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

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

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

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

,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

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

,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

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

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

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

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

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

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

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补充: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

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

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

,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

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

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

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

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更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

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

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汉朝武官的官衔

汉朝将军位,分六品近百种称呼杂号将军更是无法统计。比较显赫的有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1、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2、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3、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4、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5、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

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6、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扩展资料:

东汉将军名号:

东汉大致沿袭西汉,将军可大致分为重号将军与杂号将军。重号将军不常置,比公者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职;位上卿者有前后左右将军等。

光武帝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

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

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以后,大将军常录尚书事,东汉外戚多以此职而秉朝政,如梁冀、窦武、何进等。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初为大将军,后让大将军位与袁绍。

除以上将军外,明帝初所置的度辽将军,职掌护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以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东汉前后的杂号将军甚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杂号将军中加“大”者权力也大,常节制数路将军。有史可查的东汉杂号将军以及担任人员有:

骠骑大将军(杜茂、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强弩大将军(陈俊)、虎牙大将军(盖延)、征南大将军(岑彭)、征西大将军(冯异)、河西大将军(窦融)、西州大将军(隗嚣)、横野大将军(王常)

骁骑将军(刘振、樊崇、刘歆、刘喜)、建威将军(邓寻)、振威将军(宋登、马武)、强弩将军(陈俊)、积弩将军(马音、傅俊)、积射将军(焦进)、征西将军(耿秉、马贤、司马钧)、征虏将军(祭遵)、诛虏将军(刘隆、王霸)、捕虏将军(马武)

威虏将军(冯骏)、越骑将军(刘宏)、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康)、辅威将军(臧宫)、武威将军(刘尚)、武锋将军(竺曾)、平狄(一作平敌)将军(庞萌、朱鲔、孙咸)、赤眉将军(耿欣)、中坚将军(杜茂)、宣德将军(梁统)、伏波将军(马援)

汉忠将军(王常)、度辽将军(明帝以后常置)、荡寇将军(周盛)、讨虏将军(王霸)、破虏将军(邓奉、贾复、董卓)、破奸将军(侯进)、刺奸将军(祭遵)、游击将军(邓隆)、楼船将军(段志)、孟津将军(冯异)、都护将军(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忠义将军(陆康)

扬武将军(马成)、威寇将军(杨茂)、偏将军(王霸)、兴义将军(杨奉)、安集将军(董承)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朝将军位

古代将军等级

古代将军等级排名:

1、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2、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3、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4、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5、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 ***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6、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7、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8、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9、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10、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11、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12、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13、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14、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扩展资料:

古代的其他官职名称:

1、【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3、【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4、【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军衔。

5、【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6、【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7、【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古代军衔

四安将军详细资料大全

指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将军,是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的辅佐。安东将军,汉末,陶谦为之。安南将军,以岑彭为之。安西将军,汉末,段煨为之。安北将军,魏黄初、太和中置。晋、南北朝沿置。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四安将军 类型 :官职 内容 :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将军 上司 :四镇将军 官职简介,相关人物,安东将军——陶谦,安西将军——段煨,安南将军——岑彭,安北将军——张华, 官职简介 四安将军,古代重要军事职官名称,指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将军。位次四镇将军,掌征讨或镇戍。又多为附加官衔,并非都任实职。 东汉末始置安西、安东将军,杨定曾任安西将军,陶谦曾任安东将军。 三国时期 又出现了安南、安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古今图书集成》引《鱼豢》曰:“镇北四安,魏黄初、太和中置。”魏四安将军位居第三品。四安将军务置僚属,主要有长史、司马、正参军,行参军,位第八品;还有主簿、功曹、门下督、帐下都督、录事、兵铠士贼四曹掾、营军吏,刺奸吏,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等。晋南北朝沿置。南北朝时期四安将军官品,南朝宋以后为第三品,北魏为第二品下阶。南朝四安将军属下有长史,记室、中兵、咨议、户曹等参军,行参军和主簿。魏、晋之际四安将军征战日久,或以资深者充任,则加“大”字,于是出现四安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相关人物 安东将军——陶谦 陶谦(132-194),字恭祖,丹杨(治今安徽当涂东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三国志·魏书·陶谦传》 安西将军——段煨 段煨(?-209年),字忠明,武威人。建安三年(198年),段煨攻入长安,杀李傕,将李傕全家老少200余口押解许昌,曹操下令夷三族,献帝封段煨为“安南将军”,封闅乡侯。 安南将军——岑彭 岑彭(?—35年)字君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以岑彭为安南将军。 安北将军——张华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中国西晋时期政治人物、文学家,官至司空。 《晋书》卷三《武帝纪》:“三年春正月……甲午,以尚书张华都督幽州诸军事。”又卷三十六《张华传》:“而苟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会帝问华谁可寄托后事者,对曰:‘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既非上意所在,微为忤旨,间言遂行。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

三国演义中武将的官职排名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时而在三公之上,时而在三公之下。秩万石。东汉末年,其位在三公之上,时汉朝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另以袁绍为太尉,袁绍以太尉位在大将军下,故“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品秩同大将军,时而在三公之上,时而在三公之下。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两级:大将军、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位比上卿。

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位比上卿。

前后左右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列于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之前、后、左、右之类,遂渐废弃。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列于九卿,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 ***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如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

汉末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众多被封为杂号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南北军。汉末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众多被封为杂号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卫将军之下。汉末三国时期有加大将军号,如征西大将军,位次列于三公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四征将军之下。汉末三国时期有加大将军号,如镇西大将军,位次列于三公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列于上卿,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源于汉末,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全称“都督中外诸军事”。加此官者,赐与代表天子威权的符节与黄钺以节统领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汉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

始置于三国曹魏,魏文帝以曹真为上大将军,是诸大将军中最高称号。孙权亦曾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数量增加。故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以下皆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主内外军政事。另曹操设立军师祭酒,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曾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军,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卫军。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东汉末年,关东群雄讨伐董卓时,袁绍以曹操 *** 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吕布在杀董卓后,亦曾担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汉武帝始置,原统领水军,取其舟涉江湖,波浪伏息之意,武帝时卫尉路博德为首任伏波将军,汉末夏侯惇曾任此职。

度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汉武帝始置,范明友率军渡辽水东击乌桓,武帝后取其渡辽水之意,于是拜其为度辽将军,汉末高柔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汉代所置,以负责统领游击机动部队,以相机出战迎敌,汉末乐进曾任此职。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汉代统领骑兵之将领,骁骑意为骁勇精悍之骑兵。汉武帝时以李广为骁骑将军,率骑兵出击匈奴,三国曹魏之秦朗曾任此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乃统率诸将之官。曹洪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彰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虎牙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勋曾任此职。

平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骘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破羌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绣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费观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建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建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孟达曾任此职。

建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阎晏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吴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昭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公孙度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领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位比杂号将军略低,高于裨将军。汉末战乱,出现了大量隶属于将军府的偏将,即为偏将军、裨将军,另外也有牙门将军。当时许多武将都曾被授予偏将军之职。如曹真、于禁、张郃、关羽、马超、赵云、周瑜、鲁肃、吕蒙、黄盖、全琮、韩当等名将皆担任过偏将军。

牙门将军(牙门将):

初为刘备所置,为偏将,位比杂号将军略低。赵云曾任牙门将军,赤壁战后后迁为偏将军,故牙门将军低于偏将军。魏延曾任牙门将军。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为军中副将。

门下督、帐下督:

汉、魏时期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汉全称为“门下督盗贼”,简称“门下督”、“督盗”、“督盗贼”。魏、晋或称“门下督”,或称“帐下督”。主兵卫,任巡察导从等事。

春秋之晋国以卿大夫为军将,遂有将军之号。自战国以至秦汉,将军皆主征伐,临事而设,事毕而罢。后汉以来,将军成为军队常设统帅,地位日重。

起初,将军依次有大将军以及骠骑、车骑、卫、前、后、左、右等名号,权位相当于公卿,可开府治事、参与朝政,故将军之位不轻授于人,唯重臣可以任之,有时则因征伐事由或者作用设立其余诸将军,如度辽将军。

汉末以至魏晋,征伐频繁,战事日增,故设立名目繁多的将军称号,即为杂号将军,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将军名号。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十大武将排行榜:吕布第一,关羽第二!

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三国演义》武将的排行榜,但是,就笔者阅读《三国演义》的经验而言,这些武将排行榜并不客观。所谓武将,不仅应该武力值高,还应考虑领兵能力,用兵韬略、地位及资历等综合因素。对此,重排《三国演义》武将排行榜如下:

《三国演义》第一武将:吕布。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曾经在虎牢关大战刘关张三兄弟,曾经帮助王允除掉了贼臣董卓,曾经是一方诸侯,统率徐州,更曾经打败过袁术和曹操。吕布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力,在三国都是首屈一指。因此,把他排在第一名,毋庸置疑!

《三国演义》第二武将: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闻名天下的勇将,凭借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他曾经温酒斩华雄,更曾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在帮助刘备开基立业的过程中,关羽更独自镇守荆州,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

就身份地位而言,关羽更是刘备手下的首席大将,因此,综合排名,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二武将,实至名归!

《三国演义》第三武将:典韦。

在《三国演义》中,典韦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员大将,以勇猛而论,典韦善使一对铁戟,不输于吕布。就功绩而言,宛城之战,是典韦拼死守住营门,才使曹操安全逃走,否则,曹操就被张绣杀死了,也就没有以后的魏国了。所以,典韦是《三国演义》第三武将,名副其实!

《三国演义》第四武将:张飞。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刘备手下仅次于关羽的大将,他善使一柄丈八蛇矛,勇猛不弱于吕布。更是刘备的结义弟兄,在刘备建立蜀国之后,张飞奉命镇守阆中,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就功绩而言,在刘备与曹操、吕布等多次战争中,张飞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张飞是《三国演义》第四武将,最为合适。

《三国演义》第五武将:赵云。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武力不输于吕布,他曾经在长坂坡,大战曹操百万人马,救出了幼主阿斗。更曾经护送刘备到东吴,迎娶了东吴郡主孙尚香。在刘备建立蜀国之后,与东吴猇亭之战惨败,也是赵云就回刘备,到白帝城。

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赵云也曾多次追随。所以,赵云排在十大武将中的第五名,当之无愧!

《三国演义》第六武将:许褚。

在《三国演义》中,许褚是曹操手下,仅次于典韦的大将。他被曹操封为虎侯,统率曹操的近卫军,保护曹操。在武力上,许褚的勇猛不输于关羽、张飞,更曾经在潼关大战马超,在渭水救过曹操。所以,综合排名,许褚是十大武将中的第六人,当之无愧!

《三国演义》第七武将:马超。

在《三国演义》中,马超被刘备赞为“锦马超”,勇猛不输于吕布。在潼关,马超曾经和曹操大战,差点儿杀死曹操。马超更曾经大战许褚,未分胜负。

就功绩而言,马超还帮助刘备,夺取了西川。就身份地位而言,马超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曾经是一方诸侯。因此,综合排名,马超是十大武将中的第七人,最为合适。

《三国演义》第八武将:张辽。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一开始是吕布手下的大将,他的勇猛不输于关公。在后来归降曹操之后,在与袁绍大战中,张辽帮助曹操火烧乌巢,夺取冀青幽并四周,更帮助曹操斩杀乌桓可汗蹋顿,是曹魏称霸北方的第一功臣。

赤壁之战中,曹操兵败,而是张辽舍命保护曹操退回北方,之后奉命镇守合肥,曾经在逍遥津大败孙权十万大军,所以,综合排名,张辽是十大武将中的第八人。

《三国演义》第九武将:甘宁。

在《三国演义》中,甘宁应该算是东吴第一名将。早年他投靠孙权,曾经帮助孙权消灭了驻扎在江夏的黄祖。在赤壁之战中,甘宁曾经帮助黄盖、阚泽用诈降计,骗过了曹操,为赤壁火攻破敌立下了大功。

在孙权与曹操争夺合肥之战中,甘宁更是百骑劫曹营,使得曹操不敢小觑东吴。因此,在十大武将中综合排名,甘宁是第九名。

《三国演义》第十武将:徐晃。

在《三国演义》中,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善用一柄宣花斧。在官渡之战中,徐晃曾经帮助曹操火烧乌巢,在曹操平定北方各个诸侯的过程中,徐晃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差点儿吓得曹操迁都,徐晃奉命救援樊城,更是大败关羽。

因此,就综合排名,徐晃是三国第十大武将,最为合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汉官制

蜀国后期的主要将军有谁

前督部——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张翼;牙门将——裨将军王平;后军领兵使——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副将——定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吕义;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副将——飞卫将军廖化;右军领兵使——奋威将军、博阳亭侯马忠,抚戎将军、关内侯张嶷;行中军师——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刘琰;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中参军——安远将军马谡;前将军——都亭侯袁綝;左将军——高阳侯吴懿;右将军—— 玄都侯高翔;后将军——安乐侯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杨仪;前将军——征南将军刘巴;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右护军——偏将军刘敏;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行参军——昭武中郎将胡济;行参军——谏议将军阎晏;行参军——偏将军爨习;行参军——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勃;从事——武略中郎将樊岐;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右护卫使——虎翼将军张苞。

蜀汉后期大将---魏延:

当初刘备打下汉中这个军事要地时别人都以为刘备会让张飞去守,连张飞自己都这么认为,但是刘备却让魏延去守可见刘备对于他的肯定和信任了,也可见魏延是能力不在关羽之下。魏延的确是个人才,但是他为人有点狂傲,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所以最后杨仪诬陷魏延谋反时别人都帮杨仪.最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同志不喜欢魏延同志那种脾气和冒险战术.(观点基于三国志,非演义).魏延威武!!乃蜀国之大将!!

蜀汉后期大将---姜维:

历来对姜维的北伐贬多褒少,像《三国演义》篇末的长诗就有“姜维独凭力量高,九伐中原空勋劳”之说。纵观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部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边境线又诸葛时期北移至金城一带,成果明显。姜维一人要担当起统帅,大将,顾问的全部职责。稍懂军事的人可以懂得姜维当时作战的艰巨了吧,可是尽管是在这种条件下,姜维仍然能在战术上不断取得成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他不是大将呢?

最悲剧的大将---李严

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虽说他被废,但是李严数次平叛有功,且镇守东部地区,策反孟达,实力可见一斑,无奈斗不过诸葛亮落得不好的下场(诸葛同学很不地道啊,排除异己独霸朝纲,蜀汉之堕落诸葛亮罪不浅),但是这个人的能力还是很出众的,算是一员大将。

蜀汉后期猛将---马岱

马岱是马超的堂弟,蜀汉中后期的重要将领。早年他曾经从曹操手中死里逃生,后跟随马超大战曹操。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附刘备,马超临终前将马岱托付刘备。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临终授命于马岱,袭斩魏延,马岱成功的完成任务。论武力在那个时期没几个比马岱厉害的,能力不俗,战功不少。

这个可以是大将---王平

蜀汉后期的绝对大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随马谡防守街亭,因其卓越的见识和在撤退时的出色表现被诸葛亮赏识,得到破格提升。之后,王平在第四次北伐时成功防守住了魏将张郃的进攻,在诸葛亮去世后帮助众人平定了魏延之乱。蒋琬执政初期,王平、吴懿防守汉中,后升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成功防御了魏将曹爽的大规模伐蜀行动。后随诸葛亮南征、北伐,多次受命执行任务,表现十分活跃。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在蒋琬的推荐下,到永安防守吴国。

不解释,绝对大将级别---罗宪

看一下他的实力:(罗宪也是一个悲剧,因为不满黄皓被贬永安)坚守永安 罗宪招集众人,表示孙吴不守信用,意图趁机并吞巴东,便归顺了曹魏。并整顿兵马,严阵以待。孙吴先派遣步协强攻白帝城。罗宪沿著长江防守,同时派遣参军杨宗向安东将军陈骞求救。之后吴军攻入巴东,罗宪退入白帝城坚守,吴军屡次强攻皆被挡住,之后又派遣陆抗率3万人支援,这场攻防战长达六个月之久。 司马昭得到罗宪求救后认为成都刚经历邓艾钟会事件,目前已无力支援。所以派遣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军入蜀据点西陵,陆抗在腹地受胁之下退兵。自此永安之围解除,罗宪担任原职,加封陵江将军,万年亭侯。西晋时期,罗宪举荐不少蜀汉人士。例如巴西陈寿、琅邪诸葛京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有名的官员。 最后罗宪攻下了孙吴的巫城(今重庆市巫山县),同时也向司马炎进献伐吴之策。西元270年,罗宪卒于任上,被追封为安南将军,谥号“烈”。

蜀国南方守卫者---马忠

诸葛亮南征,拜马忠为牂牁太守,率偏军平定当地叛乱。马忠治理牂牁政绩显著,诸葛亮又辟为参丞相军事,作为丞相留府长史蒋琬的副手,处理后方军政事务。接着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魏军大举进攻汉中,马忠到诸葛亮军中帮办军务。之后,又指挥牙门将张嶷等将领平定叛乱的汶山郡羌人。南中豪族刘胄叛乱,各郡骚动。诸葛亮以马忠接替原庲降都督张翼。马忠不负使命,平定了叛乱。诸葛亮加忠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建宁郡曾经杀害太守正昂, *** 太守张裔送给吴国,所以以前庲降都督常常驻扎在汉族居多的平夷县。马忠移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味县。越巂郡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马忠指挥并协助越巂太守张嶷恢复秩序,并因此直接晋升为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侯。大司马蒋琬北驻汉中,而马忠入朝述职,于是受命到前线宣传诏旨,加拜为镇南大将军。

此外,霍弋,黄崇,诸葛瞻,吴懿,夏侯霸(特例),张翼,张嶷,陈到,蒋琬,张苞,关兴,廖化等都是战功赫赫,实力不俗,蜀汉栋梁。

安南将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安南将军府、安南将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59eBj0CBQ1ZVgc.html

标签:安南将军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05秒, 内存占用1.8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