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不可思议(生命的不可思议简介)

 2023-09-16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生命的不可思议,以及生命的不可思议百度网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生命的不可思议——2011胡因梦深圳工作坊感受札记2011-09-15 差一点与这个期待已久的工作坊擦肩而过,在努力争取之下,还是候补上了。 09年上半年,偶然从朋友处看到因梦老师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借来看了,一口气读完,许久未这般酣畅淋漓、拨动我心。从那时起,就期待能有机缘参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生命的不可思议,以及生命的不可思议百度网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生命的不可思议——2011胡因梦深圳工作坊感受札记

2011-09-15

差一点与这个期待已久的工作坊擦肩而过,在努力争取之下,还是候补上了。

09年上半年,偶然从朋友处看到因梦老师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借来看了,一口气读完,许久未这般酣畅淋漓、拨动我心。从那时起,就期待能有机缘参加因梦老师的工作坊。

遥想当年8月在成都时也差一点与因梦老师的公益讲座失之交臂,在自己的执著之下终于有助缘和机会得以入内。

这个差点失之交臂终又寻回的过程对我是否也有着别样的意味和开启?

无论如何,感谢上帝、感谢我自己、也感谢因梦老师、立品及深圳书友会的义工,和我可爱的同学们,最终我们得以相聚在这个工作坊中。

四天的工作坊中,感受和触动最深的是观念头和解读星盘。也是这四天工作坊的核心和精粹。(呵呵,仅是出自我自己的感受。我相信,四天当中每一位学友的收获和感受、体验都非常不同。)

观念头,即观察在当下我们头脑里升起的每一个念头,如实观照并且记录下来,去检视我的这一念头的底端和深层的真相是什么。如此不断地反复练习我们便可以培养对自己心意识的洞察,提升自我觉察的能力。

看着每一个当下念头的来去变幻、起伏生灭,仿如眼前上映着一幕幕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而观众也永远唯有那一个。我们每天这来去急遽、匆忙不止的念头,却原来是自个儿与自个儿玩的拿手把戏,是头脑(“小我”)为了争夺自我的王位而倾情上演、精心彩排的话剧,而我们却常常被这些念头纠扯不已,掉入这个由妄念所制造的陷阱里。

因梦老师在课程中引用克氏(克里希那穆提)的一句话“没有焦点的全观就是解脱”,让我印象颇为深刻。我们正是常常对我们头脑里升起的念头不断聚焦和执著、甚至紧抓不放,才导致了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扰、烦恼与束缚,从而无法得到解脱和自由。许多人转而外求医治的良方或止痛药,以求得痛苦的减少,或是期冀医生开的药方足以帮助我们彻底疗愈,他们却忘了更好度的医生乃出自我们自身之内。我们自己,才能更好度地对自己对症下药。前提是,你愿意真实、如实、诚实地敞开面对你自己。

课程中,解读星盘是另一个令人激荡的时刻,既紧张不安又充满了期待,保持着些许神秘的好奇。

我们为何来到此生?将去向哪里?我们为何要经历这么多坎坷曲折和艰难?此生的意义何在?

这是一个久远的命题。

也许星盘能带领我们去看一看。

星盘从一个更广阔、更宏大的视野来看我们的此生。当 我们的目光仍停留在此生纠结烦恼不已的“故事”和世间法的执著上时,我们仍然是聚焦在小我的层面;而当我们能够透过星盘看到其中生生不已的生命的推演和关联时,我们对此生会有一个更加豁然明了的视角。

透过我的星盘,我看到,母亲、老公、我现在的拍档都是我此生很好的助缘,他们包容和接纳着我,为我创造和提供我此生须学习和成长的功课、机会与空间,同时,他们也在物质层面提供了许多供养与我。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照料与帮助,没有他们,我无法独自走到今天,并且拥有这些领悟和学习。

而我的孩子——星星,我看到,更像是我的守护天使为我派来的一名使者和开启者,她比我有更高的智慧,于默默之中引领着我,恰如暗夜里一盏为我守航的星辰。

灵魂就这样彼此相遇,默默相互扶持,这真是妙不可言的、天意的安排。

喟叹宇宙之精妙如斯!而我们才仅仅刚开始从它的门缝里向内窥探。

感谢因梦老师。正如因梦老师所说,星盘其实是用于修行的一种工具。它帮助我们从不同的面向和视角更深地了解自己,看到须学习的功课以及努力的方向,由此而不断成长和净化自己。全然非关乎算命和 *** ,而坊间现在却大多已将占星 *** 化宿命化了。呵呵。

四天的工作坊结束后,很深的一个体会和感受是,因梦老师的确是经过自己的体证一步步走来,始终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去亲身实践、体验、总结、检验,得到应证相符,才拿出来与大家一一分享。感谢她!她的生命正如她所展现的,是如此地不可思议!

而你与我,同样有着生命的不可思议,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去创造。

不可思议的《胡因梦自传》

我第一次知道胡因梦可能是在高中,看李敖的书中知道她的存在。但当时的定义就只限于她是个演员,和一个与李先生有关的名字。

这段时间,我开始占星学的学习,大量阅读各类占星著作,然后发现胡因梦竟然翻译很多我阅读的占星著作,尤其是在阅读了占星基本入门书《生命的轨迹》,我觉得作者Stephen Arroyo(史蒂芬.阿若优)很神奇,心理学硕士,其硕士论文,主题是占星与心理学,获得1973年英国占星学会的大奖,被誉为那一年占星学上最杰出的贡献,先收录在《生命四元素》里,和《生命的轨迹》被翻译成20多国语言,是获得高度回响的现代占星著作。当然也是这一堆著作的阅读,刷新了我对占星学的认识——占星学不是宿命论,也让我看到占星学里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宽阔而细致的洞察。而翻译者胡因梦的前序,忽然让我觉得,这个女子可能比我在李敖书中知道的要丰富很多……

然后就我用2天读完了这本《胡因梦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 。本书曾以《 死亡与童女之舞 》(圆智出版社1999)出版过,在大陆再版时,翻译成《生命的不可思议》。英文是THE JOURNEY OF THE SOUL,直译回来是:灵魂的旅程。我估计《生命的不可思议》这几个是是胡女士后来自己写的另一种对生命的注脚,从中就瞥见,这个女子蕙质兰心的灵魂中还有种孩童的顽皮与欢快。

我惊讶于书中图片显示出的她的美丽,那种有点像三毛的气质,又有着东方女子的美丽。从书中得知她母亲在40多岁的高龄奇迹般生下她,然后她和母亲一生都在相爱相杀中的功课中度过。自称数学 *** ,同时又曾是“十项全能”的好学生,中学六年在卫理女校度过,1971年考入辅仁大学德文系,后因转系不成,两年后自己退学了,开始了15年的演员生涯,期间在美国旅居一年,她自己称21岁在纽约,有了许多崭新的人生经验。

35岁后全面停止演艺工作,转入身心灵的追寻,专事有关身心灵探究及翻译与写作,首度将 克里希那穆提 的思想引介到台湾,并致力于推动“ *** ”的意识革命及生态环保等。

她的演艺作品有《 云深不知处 》,《 梅花 》《 海滩上的一天 》《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等四十余部电影、电视作品。

而她的写作作品有

《 胡言梦语 》(四季出版社1980)《 茵梦湖 》(号角出版社1986);《古老的未来》( 方智 出版社1990);《 死亡与童女之舞 》(圆智出版社1999);《 生命的不可思议 》(2006)

而她的翻译译作有:

《 般若之旅 》(方智出版社1991);《 超越时空 》(方智出版社1991);《 克里希那穆提传 》(方智出版社1994);《人类的当务之急》(方智出版社1995)胡因梦翻译译作(3)《自由·爱·行动》(方智出版社1996)《 尊重表演艺术 》(汉光文化事业公司1987)《 恩宠与勇气 》(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与刘清彦合译《 当生命陷落时 》(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 点亮自性之光 》《 生命之书 》《存在禅》《 与无常共处 》《 转逆境为喜悦 》《 不逃避的智慧 》《钻石途径(Ⅰ.Ⅱ.Ⅲ)》《 生命的轨迹:深度心理分析手册 》(《占星、业力与转化》)《 生命四元素:占星与心理学 》。

1953年出生,算来今年是64岁了。

读完全书,我第一个感觉是35岁前后真是许多人生命的分水岭。我的一位芳疗老师,英国的克里斯汀,20岁时就成为上司公司的CEO,事业和家庭都很顺利,然后35岁一场严重却莫名其妙没致命的车祸,让她走上芳疗学习的道路,让她决心辞职,然后她当时的职位是要提前一年递交离职申请的,你可以知道,当时的她事业大约处在什么位置了。然后芳疗的路一走到黑,一晃就20多年了。现在她来中国讲学,只有她老公陪着,一个助理都不带,但我看她确实很是快活潇洒的很……

这位胡姑娘也是,某种程度是在香港拍戏时,摔下来伤到尾椎,久治不愈,多方寻医下,却某种因缘开启了“拙火”,开始了她的身心灵探寻旅程。

所以我觉得人生有时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你也说不清楚,生命的那种状态才是更好的。也许有人觉得,前半生的那种成功才是更值得的,也许有人觉得,后半生的这种觉悟才是人生的真谛。表面上看,她们都是先在物质或名利上功成名就后,然后变成一个有趣的人生探求者。但我细读文章,觉得这个女子从来都不是一个先追求成功的人,她一直是都是任性而敏感的,即使在成为所谓的身心灵导师后,她在文字中提醒自己:

这个女子的自传中有两种关系一直是她的重点功课:亲子关系和两性关系。

亲子主要从她和她母亲的相爱相杀的关系,她与她女儿的亲子关系——她是单亲妈妈可以看到。我更觉得这代表我们这代人与上代人的价值冲突,还有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人的价值冲突。

随着某种思维觉醒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越来越走向更宽容自由的年代,所以因这种年代冲突而引发的价值冲突,是我们此生必须面对的主要冲突,不仅是胡女士要面对的,也是我们这一代都要面对的。

同时,她的美丽和对自由的追寻,让她拥有多段的两性关系。她在书中这样写道:

“争取自由是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的渴望;透过阴阳的和合完成自然之道,也是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的渴望。我发现自己长久以来的两性关系一直卡在这样的矛盾中:我既想要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又想要一个稳定、持久、深入、和全方位的关系。”

我倒是觉得这样坦率的觉察者,真是走在思想的思潮前面了,未必有很多人理解她,觉得她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她对两性关系的宽容,在她回答作为单亲母亲的话语中,我倒是看到了她那种突破婚姻制度的自由心智。这种自由不是说她是完美,而是说明了她接纳了自己感性又理性的一面,也接纳自己选择的一面。

据说,人和人之间只隔着5个人。

那么我和胡因梦之间会隔几个人呢?我一直在想,肯定是很多很多个。

然后我就在阅读这书的过程印证了生命另一种不可思议。

我在书中看到她和李孟浩一起准备一场“心理治疗与灵修”的对法……而我现在这几年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位老师,她的占星老师就是台湾的李孟浩。我——我老师——李孟浩——胡因梦。这个关系链中间只有2个人。虽然现在我只与我的这位老师有密切联系,也暂时没有想认识胡女士的想法,可是我确实看到了,我与大名鼎鼎的胡因梦,竟然中间只隔了两个人的关系。这是不是生命的另一种不可思议?

同时这个月在阅读其他国外作者一些书,也忽然萌生了翻译一本书的念头,而我的英语一直是很有限的水平,大学后基本还给老师了。我不知道我这样盲目的信心和想法是从哪里萌生的。也许,这就是生命的不可思议吧。如果某年,我真的出版我翻译的书,我一定要用“生命的不可思议”来写序。是的,反正我也才30+而已,英语上再花多点时间,翻译还真不是不可能的事,就像以前,我也没想过,现在的我竟然会解梦,会算生命灵数一样,会芳香疗法和灵气疗愈,还开始学习占星……

生命的奇迹,有谁知道呢?

《生命的不可思议》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胡茵梦自己的成长过程,一个个的因缘变换,一次次的悲欢离合,让胡茵梦渐渐通过自己的局限认清自己。每一次跌到谷底,都愿意去超越自己。通过她的成长,看到自己成长中种种因缘示现,明了自己生命的本质和此生的使命。简单的说,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走向哪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明白作者的生命发展过程的不可思议,就是明白自己的发展过程的不可思议。兹心(同理心)为慈。明白所有人都要经受类似的苦难而生出不一样(解脱)的心。非心为悲。

感受到这种慈悲就读懂了这本书和这个作者。

生命的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具有可塑性和不可预测性,不可预测就是不可思议的。

读书 | 《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读后感

我不属于任何教派,

我只服膺于真理以及诚实面对自己的人。

                              —— 胡因梦

年前当当上看书单无意间看到《生命的不可思议》— 胡因梦自传,突然想起一个 *** 朋友有推荐过她的身心灵课程,简单看了看读者评论决定把它买回来。页数不多却用了我一个月的时间看完它,一方面是带孩子时间有限,一方面是一字一句很认真的看完了。全书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心灵鸡汤,而是作者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撞后撰写而成的。她以自省、妙曼的叙述方式,勇敢而真实地探索揭露了自身成长、自觉与自救的过程。这也是我第一次来认真的写一篇带有个人见解的读后感,所到之处如不能深刻分析只因领悟能力还未达到如此高度和深度,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了。

胡因梦,1953年出生于台湾,祖籍沈阳市。她身上有一系列的头衔,明星,作家,翻译家。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华于一身。被称为七十年代的台湾第一美女。先后就读于辅仁大学德文系,新泽西大学传播系,还有纽约模特学校学习礼仪和服装搭配。这一路的求学经历充分表现了一个女性对自己美的塑造和自知。年轻的时候被导演相中,21岁出演电影《云深不知处》,林青霞是剧中的第二女主角,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影坛的文艺女演员。15年的演艺生涯,她一共主演了四十余部电影,但一直无法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于是有了放弃的念头,直到35岁后就完全的停止了演艺工作,也曾在演艺界获得过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女配角奖。

胡因梦曾经在27岁的时候和才子李敖有过一段维持了3月的婚姻。李敖是胡因梦少年时期的偶像。外人看来的才子佳人的完美爱情。李敖比胡因梦要大上18岁,曾对胡因梦的评价是,“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这是美,在这上面,他倒是不遗余力的赞扬。不过这位大才子,在对待女人方面不仅多疑,还随性得很,在两人离婚后,李敖也曾写过这么一首诗,大大的丢了胡因梦的面子。写道:“美人便秘,与常人无异”。笔杆子之下作,成为胡因梦身上永远的污点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00多天,却让胡因梦半生陷入是非当中。胡因梦倒是豁然一笑,同在一个屋檐下,美人自然是常人。

33岁之后,胡因梦就完全的投入著作翻译和写作。她对星象占卜很是感兴趣,研究的领域也是“身心灵”的探讨。她翻译西方的著作《超越时空》,《恩宠与勇气》,《转逆境为喜悦》,有时间我会去读一读《恩宠与勇气》吧。

42岁那年,胡因梦生下一个父不详的女儿,患上了强烈的产后抑郁,身心痛苦,最终却凤凰涅槃,自我重生,在书籍中自我释放和解脱,于是《生命的不可思议》出版了。她将自己的个人经历蜕变为对身心灵的思考上。不再刻意打理仪容,自己剪头发,穿的朴朴素素,安安静静,变成了一副慈悲安详的模样。

胡因梦通过年幼时期的亲子关系和两性关系中的缘起缘灭对人类生存的洞察和反思,给人豁然开朗的震撼,虽然仅仅只有300页但是内容丰富跌宕起伏。其实读上一遍未必能真正领悟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我想针对几个让我特别有感触的关键词来讲一讲我的故事。

本书全程都有穿插作者和他父亲母亲的关系,幼年时期的她成长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尽管父亲有着还不错的家庭背景,母亲也算得上是饱读诗书,但母亲要强嗜赌死活拿捏父亲的工资卡让本来就自尊又懦弱的父亲感到压抑终于在她12岁那年因找到了真爱而和母亲离婚。随后胡因梦就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这种破碎的家庭造就了胡因梦敏感多疑的性格,有无数次想逃离母亲的控制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若干年后她意识到,人内心深处最大的痛苦基本来自于深层的自我否定、低价值感、不安全感、莫名的焦虑,还有强迫性地想要掌控所有人事物的一种渴望。而这些内心深处的波动、自我怀疑、不安全感,似乎都来自我们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精神状态。在她母亲年老病死她才意识到母亲也一直都是她精神的支柱。

其实,促使我认真读完这本书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我身来就是一个喜欢反思自己的人,却始终不能活得通透。作者的自省力和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深度剖析吸引我联想到自己身上的不得解的事情。说到原生家庭我也想说说我的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就当做是一次自我探索吧。

谈起对小时候的记忆,我妈经常开玩笑的说我太笨了,记事晚又少,放在现在被偷了都找不到家。长大了才知道很多时候人们对成长的记忆会有意识的选择性忘记某些部分,而那些不记得的部分也可能是影响你最深的。感觉我和我爸的感情一直就是不冷不热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爸是个话极少的人即便是现在通 *** 也聊不上五分钟,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初初二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一年见面的次数寥寥可数,而我五年级就开始离开家在乡镇学校读书。初二时候爸妈又去县城某生意,后来弟弟也去县城念书了,一个月我会去县城一次或者两次跟他们团聚,而每次临走都会眼泪绷不住的往下流。

小时候同很多孩子一样一直被灌输穷人立志好好读书才有出路,一个村里的同龄孩子也被拿来不停的比较,压力和压抑让我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总会有些力不从心,无论多么卖力依然有种不开窍的感觉,也可能就不是块学习的好料子吧。从初二到高中结束一直寄宿在亲戚家,五年不到的时间轮换着住过三个亲戚的家。多年后我也察觉到这段期间频繁的更换生活环境对我的性格造成的影响,焦虑和极度缺乏安全感。而这种表现其实从大学到工作都不怎么明显,那时候也并没有这种向内探索的意识,真正显现于婚后的家庭生活中,一直以来的独立生活让我养成了喜欢规划自己生活的习惯,但是这种习惯也有着某些弊端,比如无论大小事都觉得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内心才会觉得踏实,即便是有了变数也一定是要在我能调节的范围内,一旦到了不受控于我的时候会表现出焦虑和烦躁。

有了仔仔后会有意翻阅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点试着去了解从原生家庭带出来的那个隐藏的我,去年十月份回娘家呆了四个月,这四个月和父母的相处让我更加确定存在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和我生活着的家庭是息息相关的。有一次和妈妈对话的段子是这样的:我说,老妈,我感觉你对我就像是我去逛商场一个服务员一直跟在我后面追问我这商品怎么样,喜欢吗,要买吗,那种想要逃离的感觉非常强烈。越是看多了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故事,就越觉得我弟说的一句话“其实在父母面前不必要强调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害,对他们不需要过多强烈的解释和反驳”反倒能让我们很舒服自在的相处。

其实刚认识黑爸的时候,他也有一个让我感到特别不舒服的行为,情绪特别糟糕的时候喜欢用头撞墙,不过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完全改掉了,直到今年跟他聊原生家庭问题我们各自身上的问题的时候他才说这个行为是受他爸爸的影响。或许每个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或多或少的影响,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长大后对自己的否定和埋怨的借口。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试着去探索自己的某些不好的性格和行为的根源,从而逃脱这些依赖、占有、自怜、焦虑、暴躁、缺乏安全感的心理造作。充分的活出自我,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太多的诚实以对和勇敢的叛逆,我们也会在生活这条道上逐渐明白一些道理和真相。对自己的认识也越发清晰。

前几天黑爸对我说:"希望我们之间是互相成长而不是互相理解“。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我们彼此要更加的诚实和坦然接受自己以及对方的不完美和过失。嗯,就这样相互成长吧 !

有人觉得遵从内心一定是需要在物质丰厚的前提下才能够有遵从内心的选择权。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过怎样的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在于你的付出和努力,是否用行动来实现你内心的想法。胡因梦从演员到翻译家到身心灵导师,这一路的抉择和改变最根本的还是遵从本心想要成为一个做自己的主人的人,不愿被外在情境所操控,很想找到自己。说到这回想起前些天黑爸问我“当时的我怎么就觉得可以治好他的心病”,现在你们看到的黑爸不只是外边阳光,内心也是柔软阳光的。几年前认识的黑爸给我的感觉就是看似阳光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灰暗的紧闭的心,但我的内心告诉我这病我能治,现在想想我哪来的自信心,也可能是内心的声音召唤我这么做自己却没有意识。

还记得我分享的自己的2018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吗?就是 “慢”这个字,从2016到2018这两年的时间,一直处于很忙碌的状态,身心疲惫,莫名的烦躁和不安,如果再不做调整我一定会做出极端的行为也说不定。也有朋友说做 *** 妈妈让自己感到恐慌和不自信想要通过工作锻炼一下自己,这样的状态投入工作并不能缓解心中的空虚,想要通过外界带给自己肯定和自信都不会是长久的,我们最需要的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我们想要的,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说的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的容易。偶尔我也会问黑爸“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带着这样的困惑一边生活着一边寻找答案。此时此刻我对“人活着的意义”的理解是,因为我们作为一个生命存在这个世上,直到死去的那一天,这中间这么长的岁月总要做点什么吧,是机械的日复一日的劳作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生活过的不一样,拥有一个有趣的人生,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想要遵从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需要我们放下对虚无的外在的追追求,从而认识自己放下对一些观念成见的执着。拿我写文章来说,不过是喜欢用文字表达思想记录生活,如果哪天我开始在意阅读量和别人的评判可能也是我停止写作的时候,因为初心已经被遗忘了;生仔仔之前对房子的追求特别执着,现在这种心理也已经变淡了,与其日思夜想不如放下过好眼前的每一天反而自在了许多。身体不在处于紧绷的状态心灵也就得到了解放,安在当下做更好度的自己是一件多么难得的幸福的事情。

最深刻的读后感就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不管是做子女、做夫妻还是做父母这一路这一路都是跌跌撞撞中摸索、碰撞和前进,这过程中所有我们困惑的恐慌的都不过是太被外在的形式牵着鼻子走,一旦有勇气放下所谓的虚无探索接纳真实的自己,不再怀疑自己开始为我真正想要的人生而努力时,我便是自由的。

感谢这么有耐心的你坚持读到这里,文中精髓我还不能全部领悟到,即便是以上的观点描述从头读来也觉得实在是肤浅。然而,我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自己,就需要勇敢承认我的水准就在这个高度,同时又在不断的尝试新的东西提升我的认知。

                          ❤

我是小青姑娘,热爱生活,喜欢摄影和画画,偶尔写写文字记录一下可爱的生活。谢谢你喜欢我的文字。

哪些书能够让你明白生命的意义?

我们经常谈论生命的意义,但是很少讨论死亡,这似乎是个沉重的话题。

今天推荐9本关于死亡的书,希望大家读完能够重新认识死亡,重新反思我们的人生。

1

如何看待死亡

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的终止。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会迎来死亡的那一天,那么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该如何看待死亡呢?本书看点

◎ 这是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 2009年12月作者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 *** 裸的去反思和写作。

◎ 其(于娟)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更好度的人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中国日报》本书看点

◎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美国著名专栏作冢,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

◎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让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成了锁链中的一环,分享着同一个秘密:天堂里,会有五个人,为了五段不同的记忆,等候你长大,相爱、衰老、死亡,等待着解答你最后的疑问。

◎ 《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中,纪实换成了虚构,死亡从结局演变成了开端。本书看点

◎ 这是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所著的一部感人至深的怀念散文集。

◎ 以独特的书写方式,感人的心灵絮语抒发出陈希米发自内心的私语,史铁生的离去,给陈希米留下了无边的虚空。孤独中的她开始种种感人的努力,通过阅读、思考、行走与书写,她和那些思想史上的伟大哲人交谈,向虚空发问。

◎ 这本书带给我的,一是通过史铁生的枕边人的视角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信息,二是读他们伟大的爱情,仰望那爱到超越生死的悲喜。——豆瓣读友格一

2

童书中的生死

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死亡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死亡就是从一个肉眼看得见的地方到肉眼看不见的地方,这些童书中的生与死或许能给我们这些成年人一点启发。本书看点

◎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获得世界最美丽的图画书奖。

◎ 不喜欢阅读图画书的大人是非常非常可惜的,图画书中许多东西,孩子有他的理解方式,但还不够,这一部分是留给大人的,可是珍惜的人并不多。

◎ 用孩子的眼光看待死亡的一本书。本书看点

◎ 有一天,艾玛奶奶说:“我的生命可能只剩下一年了,看样子,该作一些准备了。”

◎ “那些从前不理解的事情,也渐渐的理解了。那些曾经不能原谅,伤害过我的人,仿佛也理解他们当时为何那么做了……”

◎ 艾玛做了临终预嘱,家人也尊重她,在弥留阶段没有把她送到 *** ,静静的陪着奶奶,静静的,一整夜。本书看点

◎作者乔斯坦·贾德,是一位世界级的挪威作家,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本书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3

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24小时,你会做什么?只有在接近死亡的时候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人生这张单程车票,你用得圆满吗?本书看点

◎美丽、活泼、聪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良缘。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因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他们煎熬过五年时间,因 *** 恶化.终而不治。

◎人生在世,如果我们仅仅是懂得了痛苦的生命本源,那么我们的了解或许只能止步于勇气与黑暗的搏斗,而无法探究生命的内核,能出能入才是王道。(豆瓣读友)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躯体,我能看见、感觉到自己的躯体,然而这些可以被看见与感觉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本书看点

◎ 《生命的不可思议》是作者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撞后亲笔撰写而成的。她以拳拳自省、娓娓妙曼的叙述方式,勇敢而真实地揭露了自身成长历程,呈现的是一幅诡谲而寥廓的心灵地图。

◎书中生动的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这是一本关于成长、自觉与自救的传记。

◎ 这本书的意义,除了对自己的一个梳理,它起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引介的作用。——豆瓣读友北本书看点

◎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

◎ 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 公众号 【精读君】

生命的不可思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命的不可思议百度网盘、生命的不可思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5d5Bj0FAw1QVwU.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9024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264秒, 内存占用1.7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