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教案(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2023-09-08  阅读 18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反比例函数教案,以及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初中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怎么写教学目标:1、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能画出图像。2、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及其性质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引入:本节我们继续复习反比例函数这章,首先回忆这章的整体框架: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识点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反比例函数教案,以及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初中数学正比例与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怎么写

教学目标:

1、复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能画出图像。

2、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及其性质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引入:本节我们继续复习反比例函数这章,首先回忆这章的整体框架:

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知识点2 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知识点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画法

知识点4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知识点5 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几何意义

知识点6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复习演练:

1、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

(1)y=3/x (2)y=-0.5x (3)y=2/x-3

(4)y=3.14/x (5)y=-4/x2 (6)y=1/3x

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 = k/x (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注: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键是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是一个常数.

知识点2 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1.确定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关键: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

知识点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画法

让同学们回忆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像和画法,教师提问:图像分别位于的象限,以及对称性,后用多媒体展示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关于 y=-x 轴对称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关于y=x轴对称

双曲线的两支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

知识点4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基础再现:

1. 若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则m2+3m+1= .

2.如果反比例函数 y=1-4m/x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那么m的范围为 .

3、已知点A(2,y1), B(5,y2)是反比例函数y=4/x 图象上的两点.请比较y1,y2的大小.

如果再加上点C(-3,y3),如何比较大小呢?方法有多少种?

知识点5 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 k的几何意义

练习:

1.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2/x图象上的一点,PD⊥x轴于D.则△POD的面积为 .

2.如图,点A、B是双曲线y=3/x上的点,分别经过A、B两点向x轴、y轴作垂线段,若阴影面积为1,,则s1+s2=

知识点6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 如图一次函数y1=x-1与反比例函数y2=2/x 的图像交于点A(2,1),B(-1,-2),则使y1 >y2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 x>2 或-1<x<0

C. -1<x<2 D. x>2 或x<-1

2. 如图,已知A(-4,2)、B(n,-4)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此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变形:如图,已知A(-4,2)、B(n,-4)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连AO、BO,求S△AOB

3、为了预防“甲流”,某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 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x成反比例。现在测得药物8m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6mg,请根据题中所提供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

(2)研究表明,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m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 分钟后,学生才能 *** 室;

4、如图所示,点A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一点,AB垂直x轴的正半轴于B点,C是OB的中点;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C两点,并交y轴于点D(0,-2),若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观察图象,请指出在y轴的右侧,当 时,x的取值范围.

课堂小结:

本节有何收获?

1、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组合图形的面 积计算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分解方法.

2、在函数图形中的面积计算中,要充分利用好横、 纵坐标.

3、各种数学思想理解:归类思想、探究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课后作业:

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 A(-2,1),B(1,n)两点.

(1)试确定上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AOB的面积.

八年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难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y=kx(k为常数,k≠0)

图象形状双曲线(以原点为对称中心)

k0位置一、三象限

增减性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位置二、四象限

增减性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支。

(1)函数图象的另一支在第几象限?试求常数m的取值范围;

(2)点都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比较、、的大小

例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

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AOB的面积.

四、课堂练习

课本P70练习1、2题

五、课堂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六、课堂作业

课本P72/第5题

反比例函数教案(2)

三、新课讲解

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 k是常数,k≠0).

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

实践应用

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

例2 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例3 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

(1),z与x成正比例;

(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

(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

例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的值.

分析 因为y与 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

例5 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小结

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

练习2

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

(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

(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

(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

(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

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

3.已知y=y1+y2, 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x=3cm时,求y的值.

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 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 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 由题意,得 解得.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例4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说明 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课堂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

四、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卷一份

六、课后教学反思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

要讲好课,就必须设计好教案。认真拟定教案,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一

反比例函数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 教学 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

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 总结 ”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

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反函数解析式

练习1:写出下列各题的关系式:

(1) 正方形的周长C和它的一边的长a之间的关系

(2) 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小王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他所跑过的路程s和所用时间t之间的关系

(3) 矩形的面积为10时,它的长x和宽y之间的关系

(4) 王师傅要生产100个零件,他的工作效率x和工作时间t之间的关系

问题1:请大家判断一下,在我们写出来的这些关系式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问题1主要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为后面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问题2:那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其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通过问题2来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请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定

义来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不仅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和探究能力。

例题1:已知变量y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9

(1) 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 当x=3.5时,求y的值

(3) 当y=5时,求x的值

通过对例1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来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在

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在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用到的“待定系数法”,先设反比例函数为 ,再把相应的x,y值代入求出k,k值的确定,函数解析式也就确定了。

课堂练习:已知x与y成反比例,根据以下条件,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x=2,y=3 (2)x= ,y=

通过此题,对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去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

(二)探究学习1——函数图象的画法

问题3:如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通过问题3来复习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主要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打下基础。

问题4: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该怎样去画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的画法。

设想的教学设计是:

(1) 引导学生运用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尝试,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

(2) 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用实物 *** 反映一些学生在函数图象 *** 现的典型错误,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原因;

(3) 随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好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展示正确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其图象特征(双曲线有两个分支)。

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到双曲线这种比较特殊函数图象,设想学生可能会在下面几个环节 *** 错:

(1) 在“列表”这一环节

在取点时学生可能会取零,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代数的方法得出x不能为零。也可能由于在取点时的不恰当,导致函数图象的不完整、不对称。在这里应该要指导学生在列表时,自变量x的取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数,相应的就得到绝对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的函数值,这样可以简化计算的手续,又便于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

(2) 在“连线”这一环节

学生画的点与点之间连线可能会有端点,未能用光滑的线条连接。因而在这里要特别要强调在将所选取的点连结时,应该是“光滑曲线”,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打下基础。为了使函数图象清晰明显,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尽量选取较多的自变量x的值和对应的函数值y,以便在坐标平面内得到较多的“点”,画出曲线。

从而引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函数图象。

(3) 图象与x轴或y轴相交

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埋下一个伏笔,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为后面学习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过,尽管多媒体的演示既快又准确,我认为在学生第一次学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老师还是应该在黑板上认真示范画出图象的每一个步骤,毕竟多媒体还是不能替代我们平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巩固练习:画出函数 和 的图象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再次动手画出函数图象,改正在初次画图象时出现在一些问题。老师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用屏幕显示的函数图象验证学生画出的函数图象的准确性。

(三) 探究学习2——函数图象性质

1、图象的分布情况

问题5:请大家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 的分布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问题5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6:观察刚才所画的图象我们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那么它的分布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一环节中的设计:

(1) 引导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启发他们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分布情况,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

(2)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试着任意输入几个k的值,观察函数图象的不同分布,观察函数图象的动态演变过程。把不同的函数图象集中到一个屏幕中,便于学生对比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及对比,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与k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来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一条性质: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

2、 图象的变化情况

问题7:正比例函数 图象的变化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问题7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8: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

(1)回顾反比例函数 和 的图象,通过实际观察;

(2)根据解析式对 进 行取值,比较x在取不同值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3)电脑演示及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给出结论。即这个问题必须分成两种情况讨论即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

(4)对于学生做出的结论,老师应该要给予肯定,同时可以提出:有没有同学需要补充的呢?若没有,则可以举例:当k0,分别比较在第三象限x=-2,第一象限x=2时的y的值的大小,则以上性质是否依然成立?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成立。这时老师再请学生做小结:必须限定在每一个象限内,才有以上性质成立。

问题9:当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它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结合刚才学生所画的错误图象,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代数的方法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由分母不能为零,得x不能为零。由k≠0,得y必不为零,从而验证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可以无限地逼近x轴、y轴,但永远不会与两轴相交。随即强调画图时要注意准确性。

(四) 备用思考题

1、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2、

(1) 当m为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 当m为何值时,y是x的反比例函数

(五) 小结: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二

《探索勾股定理》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 教育 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 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知识拓展,巩固深化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图片欣赏 勾股定理数形图 1955年希腊发行 美丽的勾股树 2002年国际数学 的一枚纪念邮票 大会会标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 文化 价值.

(2)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 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索题.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 ,锻炼了 发散思维 .

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 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

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 1、课本习题2.1 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设计说明::1.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案三

勾股定理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以古引新

1、由 故事 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初步感知 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 讨论归纳: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 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 *** 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 *** 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3. 七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设计

4.初中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5.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参加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前辈们,请问一下初中数学教案

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反比例函数的特征,并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难点】

能准确写出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人教版第十七章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习上节课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形成数学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教者展示上节课学生所做书中练习的6个反比例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从而使学生在对照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揭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坐标轴相交的原因.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与学习其它函数一样,要善于形数结合,由函数关系式联想到图象的位置及其性质,由图象和性质联想到比例系数K的符号,通过探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理解与领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设计

1.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简单运用.

2.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揭示与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几何意义.

3.能根据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一步感受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师生互动思考与安排

情境 展示学生上节课所做练习:y= ,y=- ,y= ,y=- ,y= ,y=- 6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问题1:以前所学的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展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问题2:你能将展示的6个反比例函数图象进行分类吗?并说明这样分类的依据。

问题3:反比例函数图象在形象、位置、增减性方面有哪些特征呢?

问题4:对照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讨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填表:

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y=

k0k0k0k0

图象所在象限

增减性

说明:问题1是适当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名称及上节课所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名称。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探索6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类与K值的关系.问题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不要求学生能说出所有特征,通过互相协作,探索,加深对反比例图象及性质的认识和理解.问题4通过类比,使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类比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四、例题设计

活动内容师生互动思考与安排

例1 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A(2,-4).

(1) 求K的值。

(2) 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几个象限?y随x的增大怎样变化?

(3) 画出函数的图象。

(4) 点B( ,-16),C(-3,5)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吗?

说明:问题(1)中根据学习一次函数的经验,学生认识到在反比例函数y= 中只要常数k的值确定,反比例函数就确定,因此要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象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问题(2)中引导学生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两个象限,在描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在每个象限内”不可缺少,否则将出现错误。问题(4)中让学生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方法,即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去看是否符合解析式。

例2 一次函数y=kx-k 与反比例函数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说明:解决含有字母系数的不同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这一类题目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图象确定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看字母系数的取在不同函数中是否一致;二是先假设字母系数的取值,确定不同函数的图象的位置,再看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不同函数的图象与之是否对应。

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有两点P(1,a), Q(b,2.5).

(1) 求a、b的值;

(2) 过点P作y轴的垂线交于点M,求△PMO的面积;

(3) 过点Q作x轴的垂线交于点N,求△QNO的面积;

(4)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A(m, n)作x轴(或y轴)的垂线,垂足为B,求△ABO的面积;

(5)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明:本题的重点的是第4小题“规律”的探究与揭示,通过对第2、3小题个案的探究,学生计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并发现了面积值与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关系,展示了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个案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拓展练习

活动内容师生互动思考与安排

1.举出2个具有下列特征的反比例函数

(1)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2)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

2.如图,P1、P2、P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轴的垂线,得到△P1A1O1、△P2A2O、△P3A3O,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S3 . 则( )

A.S1﹤ S2﹤S3

B.S2﹤ S1﹤S3

C.S1﹤ S3﹤S2

D.S1 =S1、= S1

3.函数y= 与y=ax的图象的一个交点A的坐标是(-1,-3),

(1) 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它们的图象;

(3)你能求出两个图象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吗?怎样求?

.

反比例函数教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反比例函数教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602Bj0AAw1TVQw.html

标签:反比例教案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1316秒, 内存占用1.81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