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题(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选择题)

 2023-09-12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石潭记中考题,以及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选择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小石潭记,重点问题《小石潭记》中考专练2008年深圳市(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石潭记中考题,以及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选择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小石潭记,重点问题

《小石潭记》中考专练

2008年深圳市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6.(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

7.(1)水格外清凉。(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 ***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

8.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2008年菏泽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 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①因为 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8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1)水尤清冽(2)悄怆幽邃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 分)

5、(1)尤:特别(2)悄怆:优伤的样子

6、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007年四川内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 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8.C

9.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

10.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

11.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2006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篁竹(huánɡ) 佁然(yǐ) 翕忽(hé) 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 为坻(chí) 悄怆(chuànɡ) 俶尔远逝(chù)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可百许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8.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3分)A

8、(3分)D

9、(1)(2分)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 伐: ②下见小潭 见: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④以其境过清 清: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16、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每小题1分,共4分)。

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

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竹取道 十年春,齐师伐我

B、参差披拂 参差不齐

C、全石以为底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D、乃记之而去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2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19.(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分)B

21.(4分,每句2分)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鱼)时而静上卜不动,时而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2.(2分)幽静。(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分,语意相近即可)

23.(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

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24.(5分)答案不唯一: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小石潭记(柳宗元)(1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2分)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水(每空0.5分)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

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文语句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①

《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②依依不舍

7.(2分)D

8.(2分)B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1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

11.(2分)(1)思乡之情(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2009年浙江省衢州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2009年上海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2009年浙江省舟山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鸣佩环,心乐之。(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4分)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2010枣庄市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丙]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⑴沿溯阻绝( ) ⑵佁然不动( )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 ⑶往来翕忽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8.[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9.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⑴sù ⑵yǐ ⑶cī (3分。每小题1分)

5.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6.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共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修辞恰当即可得分)

7.《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8.[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 每要点1分)

9.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共4分 每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历届中考题!急需!

小石潭记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课文理解。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二、三段为何要详写潭中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____________”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实为写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三)拓展延伸。

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一)柳宗元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二)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3、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4、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5、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6、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7、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潭中鱼可直视无碍来衬托潭水的清澈空明

9、全石以为底 闻水声 俶尔远逝 鱼 水

10、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 1、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3、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4、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岳阳楼记

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字___________。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昆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功力,颇具特色。

(二)课文理解。

⑴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在写春天景色是,写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三段先描写,后抒情,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迁客骚人”洞庭湖观景通常会触发哪两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仁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_____________, 也含蓄地兼指_____________ ,以达到作者_________的目的。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本文后,请谈谈你的“忧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二)1、⑴政通人和、百废具 ⑵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⑷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⑸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⑹答:浮光跃金。⑺答:静影沉璧。⑻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⑼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⑽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⑾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⑿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属予作文以记之”。“微斯人,吾谁与归”。

⒁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2、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承上启下,起到总结上文,同时为下文的“喜”和“悲”的感情作铺垫。

5、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6、“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

7、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8、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9、古代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11、古仁人;滕子京;规箴友人。

12、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6、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三)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

2、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醉翁亭记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二)课文理解。

1、理解背诵。

⑴“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作者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山间早晚景色。_____________是朝,_____________是明,_____________是暮,_____________是晦。写景顺序是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季节特点,春季写花,夏季写______,秋季写______, 冬季写______。

4、第二、第三段每段可用一个字来突出其内容。第二段为____,第三段为____。这两字有因果关系,因_____而_____,____由_____起。

5、第三段作者写太守醉之前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和众宾欢的场景?从中可反映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检朴的,从中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写作层次非常清晰,四个画面可各用文中的一个三字短语来概括其大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中哪一个是主要画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中,“太守醉也”的“醉”有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四段写“禽鸟知山林这乐,而不知人之乐”这句话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四段中作者巧妙的用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之乐,又以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____之乐。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三)拓展延伸。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 阳 楼 上 范 仲 淹 作 文 寄 情 ____________欧 阳 修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说说作者的乐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答案

六、(二)1、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⑶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⑻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⑼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出;林霏开;去归;岩穴暝;从早到晚。

3、树;风霜;水石。 4、景;宴;因景而宴;宴由景起。

5、体现了太守能把百姓放在首位,反映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6、太守是一个勤于政事、廉洁奉公的人。

7、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8、一是为酒而“醉”,一是为山水之景而“醉”。

9、用禽鸟来类比游客,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的真正乐趣之所在。

10、禽鸟;游人;游人;太守。

11、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主题。1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3、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1、“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3、山林之乐、宴酣之乐、民乐之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立意更深;五柳先生是一种自得的田园之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满井游记

七(二)1、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麦田浅鬣寸许

2、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4、欲扬先抑。

5、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 *** 了铺垫。

6、美好的景物与欣喜的人们。

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要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2009年南京中考阅读题~~!(知道的话告诉我~!)

南京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09-06-22 18:20:45)标签:教育 校园 语文试题 杂谈 分类汇编 中考 分类:考试全攻略

南京市2009年初中生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 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o.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 *** 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2) ▲ ,江人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7)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9)《岳阳楼记》中的“ ▲ ; ▲ ”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 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点缀(▲) 鲜为人知(▲) 宽shǜ (▲) qiè(▲)而不舍

3.下列对名著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B.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C.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 *** 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 事卖掉了。

D.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犹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

班级开展“共建绿色家园”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绿色倡议】

4.下面是班级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找出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2分)

(A)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深刻认识到,(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一治理一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理南京的山水。为了保护南京的“绿肺”,(C)中山陵园管理局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方案。作为中学生,(D)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绿色行动】

5.下面是赵建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一篇随笔,请你根据语境为文中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 (2分)

在共建绿色家园的历程中,我们有大多的感动。

责任,感动着我们。改善城市形象,让环境更美好,让生活更舒心,这份责任激励大家迎难而上,负重拼搏。

(1) 。感动着我们。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诠释“绿色南京”的内涵。

(2) ,感动着我们。树上的小鸟多了,水里的游鱼多了;大街小巷整洁多了,邻里相处和睦多了。如果留心,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绿色展望】

6.李响同学搜集到下面一组图,请你解说。(4分)

(1)根据组图,简要说明国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的变化。(2分)

(2)1979年一2009年的变化体现了 ▲ ,对2019年的预测表明 ▲ 。(2分)

二 (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语 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一16题。(16分)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更好度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12.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

13.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分)

记忆: ▲

稀奇: ▲

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

(1)赏析句子。(3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15.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

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

B.第④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也唤起

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

C.第⑨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

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第▍段

中“他看—眼,笑”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3分)

论友谊

西塞罗

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所以,A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天天。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 朋友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 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 智,有善,有关,有爱。一个人的羌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 人的美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 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 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7.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 ▲ 这一观点展开论述。(2分)

18.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19.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3分)

20.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2分)

21.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

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 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 一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三(50分)

22.请以“今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书写(3分)

南京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5分)

1.(10分)(1)悠然见南山 (2)山随平野尽 (3)安得广厦千万问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留取丹心照汗青 (6)月有阴晴圆缺 (?)断肠人在天涯 (8)草色人帘青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2.(4分)zhuì xiǎn 恕 锲 (每处1分)

3.(3分)C

4.(2分)B

5.(2分)(1)团结 (2)细节 (每处1分)

6。(4分)(1)国民日常交通工具1979年主要是自行车,到2009年小汽车越来越多,2019年白

行车将成为新宠。(2分,意对即可) (2)国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1分) 国民环保观念增强(或:国民崇尚绿色环保/国民健康意识增强)(1分)

二(42分)

(一)(13分)

7.(2分)D

8.(2分)B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l().(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

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16分)

12.(3分)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每点1分,意对即可)

13.(2分)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 景)。 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5分)(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3分,手法1分,表达

效果2分。意对即可) (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2分,“赞美老人”1分,“赞美”的内容要答出“给别人带来甜”的意思,1分。意对即 可)

15.(3分)①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 人生更好度的状态);④烘托老人的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6.(3分)C

(三)(13分)

17.(2分)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18.(3分)不能。因为因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⑧句对应“别人求你,你也不要 做”。(“不能”1分;理由2分,每点1分,答“④⑧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句话”也可)

19.(3分)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举例论证“我们爱 朋友犹如爱自己”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每点1分,意对即可)

20.(2分)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疽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或: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 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21.(3分)B

三(50分)

(一)作文评分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评分程序是:整体评定基础等级;37分以卜(含 37分)的作文再评定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从内容、表达、结构这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2.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分不超过7分,以下四方面具备一条即可得发展分:①主题深刻;②选材精当;③有一定文采;④有一点创新。

(二)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

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

3.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4.作文总分不得超过50分。

书写[3分)

书写要求:字迹清楚(1分);书写工整(1分);书写美观(1分)。

中考古诗文61片小石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题

(一)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006年河北省课改区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如鸣佩环,心乐之

答: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第三段探寻水漂源流,第四段突出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答:

【答案】5、尤其(格外)大约(大概) 凄清(冷清) 6、好像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我心情高兴起来)。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7、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幽静(清幽、寂静、冷清等) 8、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2010年莆田市语文中考试题)

(三)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注],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中考安徽省池州市语文试题)

(四)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l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洌 洌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答案】

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 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 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 15.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 (锦州市2010年初中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汇总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练习试卷汇编,也就是关于《小石潭记》的精炼题目及答案

深圳市2008年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案:6. 2 (1)大约(1分)

(2)呆呆的样子(1分)

7. 4 (1)水格外清凉(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 ***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 “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 “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

8. 4 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菏泽市2008年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案: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08年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答案: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四川内江卷)2007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8.2分C

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

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

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200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篁竹(huánɡ) 然(yǐ) 翕忽(hé) 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 为坻(chí) 悄怆(chuànɡ) 俶尔远逝(chù)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可百许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8.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3分)A

8、(3分)D

9、(4分)

(1)(2分)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 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 伐: ②下见小潭 见: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④以其境过清 清: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16、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每小题1分,共4分)

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

①(纵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

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竹取道

十年春,齐师伐我

B参差披拂

参差不齐

C全石以为底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D乃记之而去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2分)

2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 (2分)

2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19.(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分)B

21.(4分,每句2分)

④(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⑦(鱼)时而静上卜不动,时而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2.(2分) 幽静(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分,语意相近即可)

23.(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

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24.(5分)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小石潭记(柳宗元)(1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2分)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水(每空0.5分)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5.(1分)

柳宗元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 南京市(09江苏省)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语 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7.(2分)D

8.(2分)B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l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

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2. 衢州市(09浙江省)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二)(12分)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3. 上海市(09)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4.舟山市(09年浙江省)

(二)(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急求!!!小石潭记 中考题 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题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2007-2009)

一、2007安徽省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

——————————————————————————————————————————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参考答案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二、2008大连市小石潭记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 :8.(1)到、靠近(2)的 (2分。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 (2分。每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三、2008年荷泽市小石潭记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 :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四、2008深圳市小石潭记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案 :6.(1)大约 (2)呆呆的样子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 ***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8.此题答案 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五、(09南京)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1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4.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4.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语 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答案 :1.(2分)D

2.(2分)B

3.(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4.(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

5.(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六、(09浙江衢州)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七、(09上海)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小石潭记中考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选择题、小石潭记中考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6a3Bj0GAAxQVwE.html

标签:小石中考题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1297秒, 内存占用1.97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