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摄影作品分析)

 2023-09-18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布列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摄影作品分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布列松的超现实1937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但布列松注意的却是马路上的芸芸众生——一个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男人,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住,进入梦乡……在现实

今天给各位分享布列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摄影作品分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布列松的超现实

1937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但布列松注意的却是马路上的芸芸众生——一个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男人,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住,进入梦乡……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到超现实的另一面,正是超现实主义对他的影响。作为一个在20世纪初巴黎塞纳河畔资产阶级社区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布列松难免受到各种各样时髦艺术潮流的影响。

也许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有鉴赏力的生意人,布列松的父母从小就让他学习素描。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他的叔叔路易——一个极具天赋的画家,“1913年的圣诞节,我第一次走进叔叔的画室,当时我只有5岁,但马上就被画布和画室的味道迷住了。”布列松由此开始跟随叔叔学习油画,但很不幸,不久之后路易就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布列松1927年开始跟随他的第二个重要的老师——立体派画家和雕塑家安德雷·罗特(André Lhote),罗特不仅带着他的学生去卢浮宫研究古典绘画,他们也会去最时髦的画廊研究当代作品。当时超现实主义运动刚刚兴起,布列松马上就被迷住了,于是他常常光顾当时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基地——希拉诺咖啡馆,并和一些当时的风头人物有了密切的交往。

在非洲死里逃生之后,布列松回到法国,定居在马赛。他彻底放下了画笔,拿起了照相机,对此他曾解释说:“我当时突然领悟到,照相机可以在一刹那凝固不朽。”他在马赛购买的莱卡35毫米照相机和50毫米镜头,此后陪伴了他很多年。1934年,布列松结识了波兰摄影师西莫尔(D *** id Chim Seymour),然后通过西莫尔认识了卡帕(Robert Capa),后来三个人成为大名鼎鼎的“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办人。卡帕曾对布列松说:“不要给自己贴上超现实主义摄影师的标签,做一个摄影记者吧。否则你很容易落进自己的套路里。把超现实主义暂时放在角落,向现实前进,不要犹豫。”

你更爱的三部布列松作品分别是?说说你喜欢它们的理由?

比如布列松拍摄的《巴黎穆费塔街》这张作品,作者采用瞬间抓取的手法,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前提下给与被摄体以完美的形势。这张作品首先打动我们的是小孩子那纯真自然的表情——好像刚刚,完成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兴冲冲走在回家的路上,把儿童那种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

留心几何图案从布列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几何学在他的照片上发挥重大功能,垂直线、水平线、对角线、曲线、三角、圆形、方形之类,集合而构成美丽的画面,甚至成为了相框,当你在街道上散步拍照的时候,不妨多留意这些图案。

以画家的眼光看世界,其实布列松进入摄影世界之前,他可是先对绘画产生兴趣,然后他更把绘画的美学套用在摄影上,更有趣是,当他年纪再大,却又回到了绘画的世界。这里是一个启示,我们不要只看摄影作品,事实上多留意其他视觉艺术,同样可以激发摄影的创作。

他的经典作品全都印出来挂在展览室内,他并不驻足沉醉自己的作品。我们每人都有一些很满意的作品,懂得欣赏是好,但谨记提醒自己,必须向前看,拍出下一张更好的作品,否则沉迷在过去,永远只能原地踏步。喜欢他的作品来自于摄影灵感,亦可扩阔眼界。

布列松和布勒松是同一个人吗

是。布列松和布勒松指的是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全名为HENRICARTIERBRESSON,中文翻译是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布列松),布列松和布勒松都是中文名的翻译,指的是同一个人。HENRICARTIERBRESSON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著名摄影师

在摄影界有这样一位人物,以其独创的摄影理论,卓越的摄影作品影响了无数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他就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人物生平

1908年8月22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纺织厂,母亲的家族则世代经营棉花,并在诺曼底地区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因此,家庭富裕的布列松可以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好

在摄影中的布列松

布列松的父母希望他接管家族生意,但他对此毫无兴趣,而是对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潜心学习绘画。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审美、构图等艺术理论,这些知识积淀被他运用到后来的摄影生涯中

1929年,布列松获得了他的第一台照相机;1931年,布列松决定放弃绘画,专心摄影,契机是他看到了摄影师Martin Munkacsi的一幅剪影作品,为照片中的自由之美所震撼,他说"I suddenly understood that a photograph could fix eternity in an instant."(“我突然明白,一张照片能够瞬间凝结永恒”)

“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的“瞬间美学”影响了无数摄影者。决定性瞬间,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

布列松“决定性瞬间”代表作《男孩》

上面这幅小男孩的照片,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经典作品。小男孩怀抱两个大酒瓶,兴高采烈、心满意足地走在街上,大抵是顺利完成了爸妈交给他的任务。照片中的主人公在这一个瞬间自然流露的情感被抓拍下来。“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本着这样的理念,布列松擅长从平凡日常中取材,在寻常街道上抓拍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布列松凭“决定性瞬间”这一理论获得了大批拥趸者,1947年他联合一众优秀的摄影师创办了“马格南图片社”,成立70年来,它对世界纪实新闻摄影事业、记录历史、反映社会问题发挥了巨大贡献

布列松在中国

布列松认为,“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作为一位关怀人类命运的摄影师,布列松用镜头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上世纪40年代末,他还曾来到中国,记录下了一个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

“决定性瞬间”、“关怀人类命运”……

这是布列松留下的摄影财富

在我们的生命中

总有许多值得纪念的瞬间

抓紧拿起相机

卡蒂埃·布列松的代表作品

1、作品集

1954年,布列松早期几十幅名作被重新整理,出版了题为《决定性瞬间》的作品集。经过安利·马蒂斯的设计,它成为一本非常高级的作品集。另一本由米罗设计,撒农特尔写说明的《欧-洲人》是一本充分表现欧人性格特征的优秀作品集。这期间,他还到过埃及、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地采访。1955年,出版了《两个中国》,还出版了《巴黎岛》等作品集。

2、举办了巴黎大型个人影展

1955年,布列松在巴黎卢浮宫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人影展,这在巴黎是空前的举动。可见,布列松作为摄影家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但是,战后13年过去,布列松的周围开始变化:卡帕战死在印度支那,西摩也倒在埃及战场上。从前的两位挚友,都先后离开了人世。然而,摄影家是不能顾及个人情感的波动的,既然还活着,就要作为世界事件的目击者和揭发者而履行职责,这是布列松的生活观。当然,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包含了对死去战友的怀念之情,他把任何名誉、地位都看成是虚荣。

3、举办日本布列松个人影展

1957年,由日本(每日新闻)社主办的布列松个人影展在日本开幕。那时,人们传闻布列松会亲自参加,然而未能如愿。因为世界局势不稳定,埃及动乱、匈牙利事件等此起彼伏,作为新闻摄影家,他的责任感是不允许他离开战场的。

日本方面的影展,完全由布列松本人设计,展厅也是依据他的要求而布置的。个人影展如果不能反映出他本人的风格,那就缺乏意义。展览会应该使人感觉到艺术家的气质。当时,众多的布列松崇拜者都期待着,把眼睛都瞪圆了。然而,布列松还是未能离开巴黎。或许,对于一名摄影家,过去的成就都是过眼烟云。布列松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安放在未来的天平上。这恐怕就是摄影艺术家们的使命。

请详细介绍布列松的生平简介?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August 22, 1908 Chanteloup-en-Brie, France– August 3, 2004 Montjustin, France)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1908年8月22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纺织厂,母亲的家族则世代经营棉花,并在诺曼底地区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亨利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希望亨利长大后能够接管家族的生意,但不幸的是,亨利对做生意丝毫没有兴趣。

1930年,22岁的布列松 *** 入伍。之前的两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艺术与文学。军队生活显然让布列松很难适应,他后来回忆说:“那真是一段艰难的时光,要知道,你的肩上正扛着来复枪。”

1931年退伍之后,布列松出人意料地去了当时法国的非洲殖民地科特迪瓦。虽然他很少谈及自己的这段经历,但一些研究者认为他受到了康拉德小说《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的影响,小说以一次沿刚果河而上的航行,在布列松面前开启了非洲神秘腹地的大门。

布列松在科特迪瓦以打猎为生,他猎杀野猪和羚羊,然后把猎物卖给当地的村落。在打猎中,他形成了贯穿他一生的摄影技巧——准备,等待,等待,等待,最后扣动扳机或者按下快门。布列松一生都用全手动的相机拍照,他厌恶自动相机,因为“就如同用机关 *** 杀松鸡”。很多人所钦佩的布列松在巨大压力之下的冷静,也得益于打猎。法国导演路易· *** 曾回忆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时的布列松,当时巴黎学生暴动已经达到最高峰,到处一片混乱,但布列松仍能冷静地面对事态,一小时只拍了4张照片。他在科特迪瓦时已经拥有了一台照相机,不过,他的那段“非洲记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7张照片。

1937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但布列松注意的却是马路上的芸芸众生——一个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男人,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住,进入梦乡……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到超现实的另一面,正是超现实主义对他的影响。作为一个在20世纪初巴黎塞纳河畔资产阶级社区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布列松难免受到各种各样时髦艺术潮流的影响。

在非洲死里逃生之后,布列松回到法国,定居在马赛。他彻底放下了画笔,拿起了照相机,对此他曾解释说:“我当时突然领悟到,照相机可以在一刹那凝固不朽。”他在马赛购买的莱卡35毫米照相机和50毫米镜头,此后陪伴了他很多年。1934年,布列松结识了波兰摄影师西莫尔(D *** id Chim Seymour),然后通过西莫尔认识了卡帕(Robert Capa),后来三个人成为大名鼎鼎的“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办人。卡帕曾对布列松说:“不要给自己贴上超现实主义摄影师的标签,做一个摄影记者吧。否则你很容易落进自己的套路里。把超现实主义暂时放在角落,向现实前进,不要犹豫。”

布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他拓展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多种可能性。在他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机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以及上个世纪中一些更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次大战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后来的柏林墙倒塌。他曾亲历1948年甘地被暗杀事件和甘地的葬礼;也曾记录过西班牙内战、巴黎解放;1949年,他还来到中国,亲自记录了 *** 的军队和平解放北平(现在的北京)这一历史 *** 件;1954年,他作为首位西方摄影师在斯大林去世后一年获准进入苏联。

他于1947年同别人合伙建立了世界更具影响力、受到广泛尊敬的马格南图片社,马格南图片社分别在美国纽约和法国巴黎建立了总部,该图片社的图片大量刊载在美国主要的图片杂志《生活》以及《时代》、《新闻周刊》、《 *** 》等。"马格南摄影师"这个称号是摄影师们仰望的最高爵位,是"天下第一的摄影团体",是个"神圣的群体"。

布列松也尝试"试验电影",于1937年制成第一部纪录片,记录西班牙内战时期外国医药援助实况。他的电影作品还有《野餐》、《比赛规则》和《电影》等。

布列松使用的照相器材是最少的,这与他现实主义的风格有关,他不希望拍摄引人注意。其照片不依赖于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他通常使用35mm平视取景小型相机,使用50mmf2的镜头拍摄,拍摄方法仍然是以自然和真实为宗旨。

他从不使用闪光灯等附加光源。当光线不足时,他宁可使用高速胶片。他总是力图最大限度减少主观性,把客观存在的瞬间展现给人们。

布列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摄影作品分析、布列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6d0Bj0EAAFTVgY.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1146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