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申遗(二十四节气申遗宣传语带修辞)

 2023-09-07  阅读 8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二十四节气申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十四节气申遗宣传语带修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几年几月几日中国24节气申遗成功标志着世界对于中国这一传统文化的肯定?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

今天给各位分享二十四节气申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十四节气申遗宣传语带修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几年几月几日中国24节气申遗成功标志着世界对于中国这一传统文化的肯定?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历时三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人为“智慧”登堂而欢欣,有人因其无补于“日子”而不屑。我认为,节气入非非关农事,是文化事件,不宜做科学考量。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们不妨先一起来温习一下“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只有短短四句,28个字,却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总结,而它现在能够被列 *** 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可以看做是现代人对古人智慧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 *** 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很显然,这正是它能够成功申遗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对于很多现代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来说,对它的申遗成功却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标准的“老黄历”了,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却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所以在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并且仍旧在根据它们在指导和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不限于农事耕作,而是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比如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依旧流行。尤其是每年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论战”一番,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也正是在这样的“论战”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网友对这种 “论战”的参与热情,显然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仍旧深具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智慧的一种结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就意味着它仍旧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哪一年24节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24节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二十四节气”又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中国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各农业社区依据节气安排传统农事日程,举办节令仪式和民俗活动;民众安排家庭和个人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世代传承,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意义重大

24节气在非遗的属类中属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24节气的每个命名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幻、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意义重大是由于以下几方面:

1、寒来暑往中的四季节气

“立”者,始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就期盼着更好度的春夏秋冬到来。

于是祖先还从天文的角度划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意指平分了昼夜,“至”则是极的意思,这是四季中最典型的气候,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昼长、秋分黄叶天、冬至雪临门,两个简单的汉字,写出了四季最诗意的分界点。

2、冷暖气温变幻的节气

24节气中,形容温度的节气只在夏季以后出现。“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一年中炎热的开始,大暑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是唯一一个在秋天仍与“暑气”相关的节气,“处”是终结的意思,这分明指的是秋老虎,它预兆着这一年的热即将被季风吹走。

小寒是一年中气候冷的开始,大寒则是这一年最冷的时候。

3、反映降水量的节气

春天开始下雨,是因为从冬天复苏而来的生命需要雨水的滋养。雨水时节,冬雪融化,我们开始告别冷冬,雪化为雨,淅淅沥沥地开始了在春天的序幕。谷雨则是一年中降雨最充沛的时候,它促进着谷物茁壮成长。

到了夏季,我们不再看到与降水相关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热和麦稻蓬勃生长的物候。

秋天来临,早晚温差变大,空气中的水分凝结,露凝而白为白露;寒露在秋分后,此时露水已寒,直至天气渐冷,河边的萤草开始出现白色的霜,称为霜降。

而冬天带来的雪是吉祥的预兆,小雪是开始下雪的时节,大雪则指雪量增多,银装素裹,俗语道“大雪小雪又一年”,冰天雪地的季节里蕴藏了年的希望。

4、遵循时节的物候节气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面的动物。清明意指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民间曾有谚语: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是指麦类夏熟作物开始饱满。再等到芒种时,便可收割麦类有芒的作物。

二十四节气是季节的流转,它告知我们气温的变化,它预兆着夏雨冬雪,它分享着物候的乐事。在流年往复的千百年里,我们过着比四季更精致的24节气,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

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让我们无比感恩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不仅是春夏秋冬,更是24个感知自然细微的时刻,这让我们相信:生活远比你想象的美好。

扩展资料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民俗学家刘魁立说,过去常说我们的历法是阴历,实际上,我们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即是阳历的部分,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太阳影响,其次是海陆地形差异性分布等因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说。“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气候特点。“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西伯利亚冷空气双重影响,我国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严火其说,“二十四节气”主要指导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业生产。

“申遗成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的雨热运动规律的承认。”南京农业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严火其说,“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在指导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意义。”“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农耕文明的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也深深影响着东亚国家。韩国、日本有很多与我国相似的习俗。

参考资料专家热议二十四节气申遗意义_中国社会科学网

二十四节气_百度百科

二十四节气申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申遗宣传语带修辞、二十四节气申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702Bj0AAQJTVgY.html

标签:节气二十四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96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