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锡良(许锡良儒家)

 2023-09-13  阅读 13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许锡良,以及许锡良儒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许锡良:历代帝王为什么都要尊孔如果从汉武帝、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算起,中国至少有2100年的尊孔历史。甚至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满族人建立的清朝,都是极力尊孔的。为什么中国历代帝王都不约而同地尊孔?这里究竟蕴藏了什么奥秘?其实帝王们尊孔不是偶然的,其蕴藏的内在逻辑其实是很清晰的。我们只要翻开《论语》,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许锡良,以及许锡良儒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许锡良:历代帝王为什么都要尊孔

如果从汉武帝、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算起,中国至少有2100年的尊孔历史。甚至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满族人建立的清朝,都是极力尊孔的。为什么中国历代帝王都不约而同地尊孔?这里究竟蕴藏了什么奥秘?

其实帝王们尊孔不是偶然的,其蕴藏的内在逻辑其实是很清晰的。我们只要翻开《论语》,立即就可以看到孔子的学生有子的高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可以说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全部命脉所在。概括地讲就是:忠孝节义,切勿犯上。如果真的不犯上,那么,中国百代的朝代更迭又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一套学说,其实是“成王”用来制服“败寇”的。是永远只为成功者准备好的一套说辞,也就是说,孔子及儒家学说其实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也没有什么真正的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丛林法则,只管输赢与成败,其他都只是这个的装饰物品而已。

这样一来就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历代的开国帝王都不会在起事的开头尊孔,特别是战火纷飞的时候,那些造反者们用马刀劈孔子偶像这是常见的现象,甚至也不会在开国帝王这里认真尊孔。比如,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不提尊孔?为什么要到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时候才来尊孔?因为,如果刘邦要尊孔,就没有什么汉代了。等到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已经比较稳定,国力比较强大的时候,帝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有一个稳定的统治秩序,维护好自己的江山,这个时候,才把孔子抬出来,大尊特尊,这是有好处的。即使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见到汉人就杀,见到孔子偶像就砍,但是,一经停歇下来,江山到手,大局已经定的时候,维护帝王的江山,还得靠孔子这个偶像及其教化的作用。所谓教化的作用,其实就是愚弄百姓的作用。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只要用那些愚民的思想让百姓们的不敢动弹,不能够动弹,也不想动弹的时候,这个江山社稷才是稳固的。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凡是尊孔子的王朝,一般都有300——500年左右的寿命,而不尊孔子的王朝,比如秦朝只有短命的14年的历史就二世而亡了。(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就是说明尊孔子崇儒对于维护一个江山的稳定是极有好处的。那为什么,在维护了数百年不等之后,这些王朝还是避免不了被推翻,被更迭的命运呢?那是因为,这一套迷魂与 *** 剂,不能够彻底解决官府无限压榨百姓的问题。等到人的性命无法苛活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不要命的人站出来,特别是他们看到了,孔儒要维护的并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只是要维护成功者的天下。如果起事能够成功,孔儒一样替他们说话。

孔子及儒家学说,不仅对如何稳固江山起到了愚弄百姓的稳定基础的作用,而且为做帝王的人安排了极其尊贵与享受的生活。

比如在君主与王公贵族面前,孔子亲历亲为,按照周礼的节奏,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出了一个绝妙的榜样:“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在吃、喝、穿戴、玩乐等方面也都有详细的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这一段是专门描写吃的方面,极其讲究,极其奢华。我们再看穿戴方面的描写:“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论语.乡党》)

孔子为历代帝王将相,在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方面穷奢极欲,极其奢侈糜烂,这与孔子及儒家的所谓“礼乐”文化是有密切关系的。

孔子带出来的学生也是一个比一个奴才。比如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事父母能竭其力 ”其实就是“孝”,而“事君能致其身”,其实就是“忠”。当“忠孝”不能够两全的时候,孰轻孰重不难分清。对于服侍君主的要求是“能致其身”,对于服侍父母的要求是 “能竭其力”。一个是“力”,一个是“身”。“竭其力”是比较抽象的,有很大的弹性空间,而“致其身”却一目了然,就是要你的性命为君主的江山殉难,一点假也掺不了。这样的言论与要求,任何帝王看了,都是要心花怒放,拍手称快的,帝王们如果连这点眼力与智商都没有,那个帝王还能够当得久远吗?

这是对于百姓与臣子们的苛刻要求。对于那些不太服从的人,孔子也做出了绝好的榜样。比如,孔子杀少正卯这当子事。虽然存在着争议,但是,争议是从南宋时期的朱熹开始的,争议的目的也不是说孔子杀错了人,而是感觉孔子杀少正卯的理由似乎不太充分,有损于孔子作为第一先师圣人的形象。虽然孔子当时茕茕大端列出了五条冠冕堂皇的杀人理由:孔子曰:‘居!吾语女(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而有之……不可不诛也。”(《荀子·宥坐》)南宋朱熹认为孔子没有杀少正卯,例举了很多古书。朱熹是理学大家,用气理将儒学贯通,为儒教的诞生奠定基础。他为孔子鸣冤情有可原,儒家的遗老遗少为孔子 *** 却显得可笑。其实在之前的战国时代的荀子,汉初的儒生陆贾,他在《辅政》中也说“仲尼诛少正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也有记载,他在汉朝,凡朱熹看过的汉以前的书他全看过,而且版本更全更多,更真,而且都是古老的竹简版本,这些版本到南宋朱熹的时候大多已经失传了。这让我们相信南宋的朱熹呢,还是战国时期的荀子与西汉时期的陆贾与司马迁呢?

其实关于孔子是否真杀少正卯这个事情的意义不在于那个事情本身的真假,而是这个事情被历代帝王将相承认,并且当成圣人的“言则为天下法,行则为天下则”而入了王制,成了王法。自此以后,历代帝王用了孔子的五条罪名打击那些思想异见者,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上充满了思想罪、言论罪、文字狱的血泪,使中华民族的思想受到严重的 *** ,人性受到严重的摧残,至今无法摆脱出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有了孔子作为天下第一圣人先师的身份以思想言论罪杀少正卯的先例,才使得历代帝王将相在滥杀无辜方面显得理直气壮,有了孔子圣人这个护身符号,越发胆壮气粗,历代帝王将相怎么会不号召大家一起来尊孔崇儒呢?有了孔子圣人这个武器,简直江山社稷固若金汤,稳如泰山。当然,这是千百年来帝王们一厢情愿的,其实,中国帝王们的江山从来都是在一治一乱的循环往复中寿终正寝。孔子及其儒家学说不过是对于专制王权起到了苛延残喘的作用而已。中国二千多年来,帝王们尊孔祭孔,然后,覆灭了。接任者再次尊孔祭孔,然后又覆灭了。孔子作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地位始终不变。一代代的百姓受愚弄,一代代的江山更迭循环。中国人无论怎样活,都活不出孔子圣人作出的那个样子:一个个追求吃喝玩乐,奢侈糜烂的生活的主子与一个个唯唯诺诺的奴才之间的故事。

历代帝王为什么不尊墨子?因为墨子讲兼爱,讲平等,讲逻辑,做科学实验与发明创造,尊墨子还做个屁帝王啊?在百家中,唯有墨家与儒家最不兼容,也最为帝王将相们所排斥。其他各家,比如兵家、农家、道家、释家等等虽然不能够成为主流,达不到独尊的程度,但是,多少还是可以有利用的价值的。唯有儒家可以独尊,墨家必须消失,帝王们才会睡个安稳觉。

致其知而后读

致其知而后读

   许锡良

读胡适先生的演讲《为什么读书?》,里面谈到王安石论读书的一句话:“致其知而后读”,胡适先生作了这样的解读:“请你们注意,他不说读书以致知,却说,先致知而后读书。读书固然可以扩充知识;但知识越扩充了,读书的能力也越大。这便是‘为读书而读书的意义’”总体说,胡适先生的这个解释是不错的。也符合我们平时心理学上所说的原理。不过,在这里作这个读书与致知之间的关系的解释显然不是妥当的。王安石在这里显然不是要说读书与致知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是说,先“致知”而后“读书”的顺序。是致知在前,读书在后。

 显然,王安石不满足于埋头苦读,乱读。他是主张先要去探求事理,保持对事理的好奇之心,如果在探究过程中感觉到了疑惑不解,这个时候才去寻找书本上的知识帮助。我以为这样理解王安石的话可能更符合道理一些。也就是说读书之前先要有疑难问题,怀抱着疑难问题而读的时候,不但会有针对性,而且也会提高阅读效率。你想如果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摆在那里,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读起来自然是畅快淋漓的。就像你饥饿的时候去吃东西一样,当然吃得香了。

 所以读书之前先要学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然后再去选择要读的书籍。读书的目的,还是要解决问题的。解决什么问题?这里有智力上的困惑问题,也可能是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如果什么脑筋也没有动一下,就先抱一本书来,胡乱地翻一翻,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当然,也可以有以随便阅读作为消遣时光的时候。不过,这个时候的阅读又当别论。因为这个时候的读书并不是用来研究的,不是用来探究问题与奥秘的。

 一个人只有在思 *** 才能够读出书的味道,也才可能读出书之外的世界的味道。西方有哲人曾说,每一本其实都是一桩罪过。因为,它在探求真理的同时,也把错误带进了人类。但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并不会那么容易就被书中的内容所误导。并不是书中说什么就是什么,凡事用自己的眼光与大脑再进行重新审察一番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之前先要“致知”的原因。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能够透过书中错误的文字以及虚妄的言说,过滤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书中所记皆是前人的思维与眼光留下的印记。有可理解的地方,也有不可理解的地方。可理解的地方,比如涉及到这个世界的一些东西,它是有共相的,涉及到人性的一些东西,这也是有共性的。比如人类社会对于自然法的认同。这也是古今一致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中西文化,古今文化总有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围绕不变的人性而寻找的生存方式总是在变化之中的。这种变化就常常使我们容易产生误解。往往以今日的感触或者自己的感触去理解古人或者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读书除了读有字之书外,还要善于读无字之书,也就是要面对社会现实,面对自然界,直接用自己的眼光与思维去解读自己接触到的现实世界。有一些哲学理论似乎是很难读的,其实你只要直接面对这个世界就可能加以理解。比如海德格尔的“思”,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考的思,显然这个“思”是更接近于我们真实生活中的“思”。真实生活中的“思”不可能只是理性的、抽象的思维。每一个思考的后面经常是带有图象的立体多维的思维世界。他有许多概念,如果不好懂,就必须还原到丰富而真实的现实世界来。

 没有疑难问题时更好度不去读书,学问学问是从问开始的。你有问题了,你就想去解决它。这个时候你可能去找答案。找答案之前先是要思考的。如果自己思考了,尝试了,还是无法解决,无法得到圆满的答案。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前人的思考成果。这个时候你就有了阅读的欲望。通过阅读前人,有时你会想,嗐,原来古人也为这个问题困惑过啊。这个时候的阅读就是与前人接上了轨。

 所以,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问渊博的话,阅读之前更好度先有问题,先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且非到殚精竭虑的时候不要轻易去看书上的答案。然后这样的读书,你方可以成为书的主人,而不是书的奴隶。

2007年4月27日

许锡良的学术著作

1、《评“怎么都行”——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性思考》。发表于华中师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第1期。

2、《试论知识在我国教育中的命运》。发表于华中师大《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1期。

3、《美国学生学雷锋》。发表于湖南教育出版社编《书屋》,2004年第1期。

4、《制约“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发表于湖南师大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

5、《教育能够对人的幸福做什么》,发表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6、《道德虚伪的社会根源》,发表于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主编《道德教育研究》网络版,2005年第3期。

7、《教育有规律吗?》,发表于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教师博览》,2008年第9期。

8、《什么人权?哪种公正?》,收录于赵汀阳哲学研究网。 1、《中小学教材迫切需要改革》,发表于《明日教育论坛》2009年6月,总47期。

2、《名师与样板戏》,发表于《福建论坛》,2009年第7期。

3、《教师的花苞心态》,发表于《师道》,2008年第10期。

4、《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想》,发表于《人民教育》,2008年第3期。

5、《创新为什么重要》,发表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第1期。

6、《“教育自传的”正效应》,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30日第10版。

7、《保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惊异感》,发表于《教育时报》,2009年3月11日。

8、《愿意写比怎样写更重要》,发表于广州《信息时报》,2009年5月3日。

9、《学习理应充满喜悦》,发表于广州《信息时报》,2009年5月10日。

10、《教师的论文话语与思维缺陷》,发表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09年第2期。

11、《基础教育的生命是平等》,发表于《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8年第9期。

12、《让孩子学会倾听与专注》,发表于《福建论坛》,2008年第9期。

13、《读经典的意义与方法》,发表于重庆《今日教育》,2007年第1期。

14、《教育必须重视知识观的问题》,发表于《教育时报》,2007年3月28日。

15、《公民教育是爱国教育的基础》,发表于《教育参考》,2007年第2期。

16、《把教育的文章直接写在大地上》,发表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第10期。

17、《我们是怎样误解了乡村教育》,发表于《青年教师》,2008年第5期。

18、《苏格拉底与孔子__两种教育的源头》,发表于《新教育》,2008年第10期。

三、专著

1、《追寻教育的真谛》,西南师大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2、《教育良知守望》,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如何看待许锡良教授的言论

如何看待?无足挂齿。

许先生人还好好活着,思想却已经朽掉了。肉身或许将活在明天,精神已经留在昨天了。真可怜。

有些人的言论与时代格格不入,是因为他走得太快,思想领先于时代,同代人无法理解的,未来的人会补偿他、承认他;有些人的言论与周围格格不入,是因为走得太慢,被时代甩在身后,他的理想和愿景永远没有实现的那天。

许先生显然属于后者。他憧憬的旧日好时光,满足他一切愿望和梦想的时代永远不会重来了。

许锡良的简介

现任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前广东教育学院)教育学院。

长期教授公共《教育学》、《儿童文学》、《逻辑学》、《教育哲学》及“教育改革专题”和“传统文与教育专题”课。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能够打通思想理论与教育现实之间的通道,从细小入微处见大精神,有着细致入微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的洞察力。

中国为什么会有城管这个职业?

前天我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听了一节校本课程,那节课是王强老师上的,课题就是“中国城管调查研究”,王老师收集了许多关于中国城管的资料,特别是关于广州城管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分析,然后提出各自的见解,课上得很精彩,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以为这个选题与教学都非常不错。

唯一遗憾的就是,只有中国的资料,缺乏外国的资料。所以说来说去就是只是在小圈子里打转转,无非就是:城管执法难,城管执法粗暴,城管被人误解太多,城管工作难做。城管遭受人们痛恨。同情城管的文字材料很多,同情小商贩的较少。更好度的建议就是主张中国要重新考虑立一个城管法,让城管的管辖范围相对固定,不要漫无天际,随便扩大职权范围之类。

其实,关于城管这个问题不是如何执法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中国的城管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中国会有城管这种执法机构?这几年去国外多了,我特别留心各个国家的街头是否有中国式的城管这个职业?结果,无论在日本,还是在美国,我都没有发现这种职业。为什么他们就不需要城管,而中国却需要这种执法机构?其实在中央也并没有城管这种执法总机构。与其他机构相比,一般来说,地方设置的机构,基本上在中央层也一定会有对应的机构,然后好对应管理。但是,城管只是地方有,而且只是在城市里设置,甚至省一级 *** 都不设这个机构。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城管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在南方的一些城市出现这种执法机构与执法人员的。也就是说城管这种职业在中国出现不过是二三十年时间而已。很显然,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城管。因为,那时在街头上摆买是不合法的,那是资本主义尾巴,在传统的农业时代也没有城管,因为,那时的城市不发达,虽然有小摊贩,但是只要是街上有个空地,就可以摆卖,也没有问题,只是遇到官府与黑社会,收个税或者保护费之类而已。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小商品经济开始火热的时候,街头上乱摆乱卖的人开始多了的时候,特别是大量农民进城与大量城市下岗工作,无法寻找到自己的职业时,这种营生几乎就是他们的首选。当摆卖的人多了的时候,城市街道几乎就是乱成一堆。这个时候没有专门的执法部门来管,那么城市就要变成垃圾场。因此,中国城管的出现也是有现实依据与相关的社会背景的。

城管要执法,小贩要生存。因此,城管与小贩之间长期拉锯战,长期的游击战,你来我走,你走我来。赶走一批,又来一批。反反复复,永远止境。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城市。我在许多国家都没有看到这种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分析这个现象,主要是中国特色的商品经济造成的畸形怪物。首先,中国的土地为 *** 所有。通过对土地的特殊资源的垄断, *** 对市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造成房价的天价,那些小商小贩本钱小,要想做点小买卖租铺位又缺乏本钱,而且成本也实在太高。加上收税,小本经营的小营生基本上没有钱赚。摆摊设点,基本上省下了店面铺位的钱。同时,因为是临时摊位,也就不用注册拿执照,不存在交工商管理税与其他税费的问题。这是那些小商贩首先选择做“走鬼”、“流动商贩”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日本为什么很少见到这种摊位流动小商贩?原因很简单。日本人的职业基本上另有安排,剩下街头买卖这点小生意,日本人也基本通过售货机给解决了。即使有的人想做生意,租个店面铺位什么的,压力也不是特别大。在美国倒是看到不少这种在街头摆设的摊位点,特别是一些旅游景点,摊位食品不仅允许,而且生意还特别好。只是没有看到有城管。如果有违法行为,统一由警察去执法。在美国的流动小摊贩,一是要登记注册的,也即有营业执照的问题。二是也是要通过电脑小票打单,然后按单扣税的。三是他们的摊位好像相对比较固定。每天基本上是在指定的地方卖。不可以随意摆卖。美国的土地是私人所有,你的摊位不可以随意摆到别人的土地上去,也不可以占用公共过道。如果超出,警察是要管的。不过,警察要管你不会随便动用武力,而是通过取证,拍照,开罚单,然后就没有警察什么事了。你拿到警察开出的罚单,只好乖乖去交罚款。因为如果你不去交罚款,法庭的法官会给你开出传票,到时就是法庭上见。美国是法治国家,每一项事情都是要有法律依据的。法官的法槌一敲,仿佛有如上帝的声音,是不可以违背的。正因为美国有这样的法律权威与执法程序,大家必须遵守,而且也只能遵守,根本不需要再设一个城管这样的执法机构。这一点就像美国不需要再设一个纪委或者预防贪污局一样。城管这种执法机构根本说不清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执法。说是警察,又不是,可是有时又在做着警察的事情。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官本位社会,如果有关系,有特权,有背景,则违法的事情也可以搞掂。否则,就是合法的事情,也不允许,成为吃、拿、卡、要,行贿受贿难免。因此,民主 *** ,建设法治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要走上法治社会,中国人需要彻底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传统。中国台湾省、韩国、日本季等等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经是儒家文化圈,但是,毕竟经过百年重新洗礼,脱胎换骨,一百年来,深受民主法治文化的影响,早已经在政治层面完全脱离了儒家政治那一套修、齐、治、平的文化,如果不顾这样一个事实,仍然坚持这些国家与地区是儒家文化开出的硕果,那是永远走不出文化的认识误区的。

转载于:许锡良《中国为什么会有城管这个职业?》

许锡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许锡良儒家、许锡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8e3Bj0GAgdZUgI.html

标签:儒家许锡良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353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