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隐(赵廷隐墓空间陈设图)

 2023-09-15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赵廷隐,以及赵廷隐墓空间陈设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1、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 *** 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赵廷隐,以及赵廷隐墓空间陈设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1、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 *** 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纪昀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展开在十八世纪中后期,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纪昀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

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因此,纪昀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一生悉付《四库全书》,其《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四库全书》的纂修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开“四库馆”,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关闭“四库馆”,共经历了14个年头。纪晓岚始终担任总纂一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共200卷,收正式入库书3461种;存目书6819种,93500余卷。

因《总目》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又删节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其进献之书有105种,入存目者41种。藏书钤有“春帆校正”、“心与古人会”、“校书天禄”、“河间纪昀”、“瀛海纪氏阅微草堂藏书之印”等。

2、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更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3、孙伏伽,隋朝开皇年间生于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武德初年,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伽向唐高祖李渊进谏三策:

其一,“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不闻其过”,因此劝告皇帝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选贤任能,励精图治。

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他认为,隋末皇帝贪图安逸享乐,官场淫风四起,是王朝灭亡的征象,劝告皇帝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

其三,“性相近,习相远”。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身边的人乱国,因此,他劝告皇帝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防止身边的人误国坏事。孙伏伽指陈得失,无所回避,慷慨至诚,使唐高祖深受感动。唐高祖认为孙伏伽“既怀凉直,宜处宪司”,遂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

4、孟知祥(874~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县(今河北邢台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

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

后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率军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击溃朝廷征伐部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

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同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葬于和陵。

孟知祥称帝后,任命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处回为枢密使,李仁罕为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赵廷隐为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张业为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张公铎为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侯弘实为奉銮肃卫指挥副使,毋昭裔为御史中丞,李昊、徐光溥为翰林学士。

5、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 *** 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宋璟同姚崇一样,是唐代历史上著名政治重臣。唐朝三百年间,素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史书上一向姚宋并提,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

玄宗和宋璟等重臣连续保持了稳定的关系,这不仅使得寒门士子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使得整个社会表现出积极乐观,刚健进取的人文氛围。

朝野赞誉宋璟为“有脚阳春”。意言宋璟如一缕春风,趟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不为自己争名谋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均体现了他爱民恤物的高尚品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守敬(元代科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伏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知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璟

赵廷隐详细资料大全

赵廷隐 (884年—948年),五代甘肃天水人,后蜀开国功臣,官至太师、中书令,封宋王,諡号“忠武”。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赵廷隐  国籍 :后蜀 出生地 :甘肃天水人 出生日期 :884年 逝世日期 :948年 主要成就 :后蜀开国功臣 时期 :五代 人物简介,墓葬遗址, 人物简介 赵廷隐初为后梁裨将,王彦章兵败身死,赵廷隐与张汉杰等一起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所擒,随后随孟知祥入西川。 赵廷隐拳勇有智谋,孟知祥麾下无人能及,累功至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汉州(今四川广汉)刺史、上柱国、充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 长兴元年(930年)底,率军扼剑州(今四川剑阁),破后唐石敬瑭军,遂为昭武军(今四川广元)留后。次年,东川节度使董璋入侵,赵廷隐任行营马步军都部署,率领三万大军攻入梓州(今四川三台),杀董璋,以功为保宁军(今四川阆中)留后,镇领阆、果、蓬、渠、开五州,随后升任节度使。明德元年(934),任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 后蜀高祖孟知祥去世,与赵季良等受诏辅政。后蜀后主孟昶立,加兼侍中,为六军副使,晋升太傅,国有大事,就第问之。李仁罕、张业获罪身死,赵廷隐申请退休隐居,官至太师、中书令,封宋王。 广政十一年(948)去世,諡号“忠武”。 墓葬遗址 关于赵廷隐墓的发掘 2011年4月30日,历经5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一座坐落于成都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一组大型竖穴砖室墓,在沉睡千年后,重见天日。 该墓葬主体部分为一个长15米、宽18米的大型墓室,内壁全彩绘,至今仍可见凤鸟、卷云图案。出土文物中,除不少陶俑鎏金外,有10多件全彩绘的伎乐俑组合,组成了一支完整的宫廷乐队,展现了达官贵人歌舞升平之乐。 考古人员说,这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精美的陶质伎乐俑组合,堪称五代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一份全新出土的近3000字的墓志铭,确定了墓主人的显赫身份:五代后蜀宋王赵廷隐。 该古墓的出土,成为继前蜀王建墓、后蜀孟知祥墓后,五代墓葬考古的第三大发现。 赵廷隐墓全景 大将墓出土 赵廷隐墓武士俑头像 (一)、墓室内壁全是彩绘壁画 2010年11月底,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一组,修路前的文物勘探工作正在进行。一座沉睡了千年的后蜀国(934年-965年)古墓浮出水面。 5个月后,墓葬现场的考古挖掘进入尾声。一座坐西向东、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的大型地下古墓完整的展现在世人眼前。 (二)、 “三室一厅”270平方米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随成都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谢涛探墓。 一路下台阶,经过一条长20米的墓道后,一座高大的砖砌拱形墓门呈现在眼前。墓门上,依稀可见精美的卷云、草叶状彩绘纹饰。穿过墓门,是长15米、宽18米(270平方米)的墓室,内壁全部著彩绘壁画,虽历经千年,仍可辨凤鸟、鸳鸯、人物和卷云等装饰彩绘图。该墓室为“三室一厅”格局,一主室陈列主人棺木;两耳室加一后室,陈列著大量神态各异的随葬品。主室中央,是一座长约7米、宽约3米的棺台。 (三)、 50多件彩绘陶俑部分描金 右耳室门口,两侧各一个1.4米高的陶制武士俑。门右侧的武士,帽子褶皱处依稀有鎏金痕迹。与右耳室不同,左耳室的“把门”俑为一鸡一狗。“100多件随葬品,大多在耳室和后室出土。”谢涛说,经过考古发掘,墓室出土了提梁壶等陶瓷器40多件。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50多件彩绘陶俑,各种文官俑、武士俑、伎乐俑,神怪俑大小不一,身高从0.5-1.4米不等,多数为彩绘品,部分还做了描金处理。 赵廷隐墓出土的伎乐俑 (四)、 3000字墓志铭写出墓主身份 在主室与甬道台阶处,考古人员发现了1米长、宽的墓志。这一发现,让墓主人的神秘身份揭晓:后蜀宋王赵廷隐。赵廷隐是后蜀国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作为孟知祥的一员猛将,他随孟知祥南下成都打天下。孟知祥建后蜀国后,赵廷隐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地位极高。这份近3000字的墓志铭,详细记载了赵廷隐的出生地、经历及生卒年份,以及其家眷情况。从墓志铭上得知,他有3位夫人、3个儿子和7个女儿。其中,长子赵崇祚系将《花间集》集结成册的编著者。“墓志铭的出土,为研究这位五代重要人物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填补了史载的某些空白。”谢涛说,墓志所记内容,多数内容与史籍吻合。关于赵廷隐出生于甘肃天水的记载,修正了史书上“河南开封人”一说,可补史载不足。 赵廷隐墓墓志铭 两大考古发现 (一)、西南最精美陶质伎乐俑 “虽盗墓者多有光顾,但幸运的是,自北宋时第一次被盗后,墓室的十字穹顶便整体垮塌,大量随葬品得以留存。”谢涛说。 (二)、彩绘伎乐俑组成完整乐队 在上百件随葬品中,10多个彩绘陶质伎乐俑手执各种乐器,在后室一字排开。这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精美的陶质伎乐俑组合。“比起前蜀国王建墓出土的伎乐俑,的确要精美得多。”谢涛说。身高约0.5米的一组陶俑各自独立。右起第二个,陶俑手中仍有完整乐器,呈吹叶形。“每个陶俑均为彩绘,是价格不菲的订制品。个体独立的同时,组建成一个完整的乐队,展示了当时歌舞升平的达官贵人生活。”他指出,王建墓的乐伎均为棺床上的浮雕,与彩陶相比,无论是色彩还是工艺,都不可同日而语。“堪称五代时期至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谢涛说,部分陶俑穿着外域风格的服饰,为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佐证。 仆人服侍主人微缩版陶俑 (三)、微缩版庭院“主人”坐其中 在主室与后室间,有一个长1.2米、宽1米、高0.3米的微缩版陶质庭院。卧室、厢房等一应俱全,错落有致。在庭院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墓主人的坐像。墓主人身着红色官服,神态自若,笑容可掬。在他周围,是5个站立的服侍俑。“这种格局,极有可能模仿墓主生前的居所制成。” 赵廷隐墓内结构示意图 (四)、棺台摆放南北朝向有待 *** 从事考古工作多年的谢涛指出,该墓葬有一处奇特之处,至今仍未被考古人员 *** 。“五代时的墓葬,包括王建墓在内,棺台摆放方向都与墓葬保持一致,但这一处却有所不同。”该墓葬为东西朝向,按墓葬习俗,棺台理应按东西方向摆放。然而,这个棺台却偏偏调转90度,为南北朝向。据初步推测,这样的摆放朝向或许与其3位夫人有关。“这是一个合葬墓,墓主最初的墓地并不在这里,后来该墓建好,他才迁墓至此。这样摆,有可能是为与3位夫人同葬,方便摆放。”谢涛说,此猜测还需专家进一步论证。在四川地区,截至目前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五代墓不足10座。此次发掘的赵廷隐墓,是继前蜀王建墓、后蜀孟知祥墓后,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古墓,是四川五代墓葬考古的第三大发现。较为完整、精美无比的重大发现,会不会在日后开放,让市民一览千年前达官贵人的大型墓葬?谢涛说,短时间内难以定论。 考古发掘已步入尾声。下一步,文物专家将全力进行彩绘陶俑的修复工作。此后,将请专家多方会诊,就是否满足对外开放的条件进行科学论证。 赵廷隐家族成员示意图

《新五代史》 卷六十四 后蜀世家第四(3)

广政九年,赵季良卒,张业益用事。业,仁罕甥也。仁罕被诛时,业方掌禁兵,昶惧其反,乃用以为相,业兼判度支,置狱于家,务以酷法厚敛蜀人,蜀人大怨。十一年,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谋,执而杀之。王处回、赵廷隐相次致仕,由是故将旧臣殆尽。昶始亲政事,于朝堂置匦以通下情。

是时,契丹灭晋,汉高祖起于太原,中国多故,雄武军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附于蜀,昶因遣孙汉韶攻下凤州,于是悉有王衍故地。汉将赵思绾据永兴、王景崇据凤翔反,皆送款于昶。昶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以应思绾。昶相母昭裔切谏,以为不可,然昶志欲窥关中甚锐,乃遣安思谦益兵以东。已而汉诛思绾、景崇,虔钊等皆罢归,而思谦耻于无功,多杀士卒以威众。昶与翰林使王藻谋杀思谦,而边吏有急奏,藻不以时闻,辄启其封,昶怒之。其杀思谦也,藻方侍侧,因并擒藻斩之。

十二年,置吏部三铨、礼部贡举。

十三年,昶加号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封子玄喆秦王,判六军事;次子玄珏褒王;弟仁毅夔王,仁贽雅王,仁裕嘉王。

十八年,周世宗伐蜀,攻自秦州。昶以韩继勋为雄武军节度,闻周师来伐,叹曰:“继勋岂足以当周兵邪!”客省使赵季札请行,乃以季札为秦州监军使。季札行至德阳,闻周兵至,遽驰还奏事。昶问之,季札惶惧不能道一言,昶怒杀之,乃遣高彦俦、李廷珪出堂仓以拒周师。彦俦大败,走青泥,于是秦、成、阶、凤复入于周。昶惧,分遣使者聘于南唐、东汉,以张形势。

二十年,世宗以所得蜀俘归之,昶亦归所获周将胡立于京师,因寓书于世宗,世宗怒昶无臣礼,不答。

二十一年,周兵伐南唐,取淮南十四州,诸国皆惧。荆南高保融以书招昶使归周,昶以前尝致书世宗不答,乃止。昶幼子玄宝,生七岁而卒,太常言无服之殇无赠典,昶问李昊,昊曰:“昔唐德宗皇子评生四岁而卒,赠扬州大都督,封肃王,此故事也。”昶乃赠玄宝青州大都督,追封遂王。

二十五年,立秦王玄喆为皇太子。昶幸晋、汉之际,中国多故,而据险一方,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宋兴,已下荆、潭,昶益惧,遣大程官孙遇以蜡丸书间行东汉,约出兵以挠中国,遇为边吏所得。太祖皇帝遂诏伐蜀,遣王全斌、崔彦进等出凤州,刘光乂、曹彬等出归州;诏八作司度右掖门南、临汴水为昶治第一区,凡五百余间,供帐什物皆具,以待昶。

昶遣王昭远、赵彦韬等拒命。昭远,成都人也,年十三,事东郭禅师智諲为童子。知祥尝饭僧于府,昭远执巾履从智諲以入,知祥见之,爱其惠黠。时昶方就学,即命昭远给事左右,而见亲狎。昶立,以为卷帘使。枢密使王处回致仕,昶以枢密使权重难制,乃以昭远为通奏使知枢密使事,然事无大小,一以委之,府库金帛恣其所取不问。昶母李太后常为昶言昭远不可用,昶不听。昭远好读兵书,以方略自许。兵始发成都,昶遣李昊等饯之,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酒酣,谓昊曰:“吾之是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尔!”昶又遣子玄喆率精兵数万守剑门。玄喆辇其爱姬,携乐器、伶人数十以从,蜀人见者皆窃笑。全斌至三泉,遇昭远,击败之。昭远焚吉柏江浮桥,退守剑门。军头向韬得蜀降卒言:“来苏小路,出剑门南清强店,与大路合。”全斌遣偏将史延德分兵出来苏,北击剑门,与全斌夹攻之,昭远、彦韬败走,皆见擒。玄喆闻昭远等败,亦逃归。

刘光乂攻夔州,守将高彦俦战败,闭牙城拒守,判官罗济劝其走,彦俦曰:“吾昔不能守秦川,今又奔北,虽人主不杀我,我何面目见蜀人乎!”又劝其降,彦俦不许,乃自焚死。而蜀兵所在奔溃,将帅多被擒获。昶问计于左右,老将石頵以谓东兵远来,势不能久,宜聚兵坚守以敝之。昶叹曰:“吾与先君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邪!”乃命李昊草表以降,时乾德三年正月也。自兴师至昶降,凡六十六日。初,昊事王衍为翰林学士,衍之亡也,昊为草降表,至是又草焉,蜀人夜表其门曰“世修降表李家”,当时传以为笑。

昶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七日而卒,追封楚王。其母李氏,为人明辩,甚见优礼,诏书呼为“国母”,尝召见劳之曰:“母善自爱,无戚戚思蜀,他日当送母归。”李氏曰:“妾家本太原,倘得归老故乡,不胜大愿。”是时刘钧尚在。太祖大喜曰:“俟平刘钧,当如母愿。”昶之卒也,李氏不哭,以酒酹地祝曰:“汝不能死社稷,苟生以取羞。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也。吾今何用生为!”因不食而卒。其余事具国史。

(知祥兴灭年数甚明,诸书皆同,盖自同光三年乙酉入蜀,至皇朝乾德三年乙丑国灭,凡四十一年。惟《旧五代史》,云同光三年丙戌至乾德三年乙丑,四十年者,缪也。)

在乱世中孟知祥发展实力割据一方的,孟昶降宋后去了哪里?

后蜀主孟知祥,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祖察,父道,世为郡校。伯父方立,终于邢洺节度使,从父迁,位至泽潞节度使。知祥留居太原,晋王李克用以弟李克让之女妻知祥。知祥妹,嫁李克用幼弟李克宁为妻。故孟知祥为李存勖所信任。庄宗统一中原,以太原为北京,由孟知祥出任太原尹、北京留守。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加上自己的为人,年轻的孟知祥受到了李克用的青睐,不但被任命为军官,且成了他的侄女婿。

前蜀如期平定,唐庄宗听取了郭崇韬的建议,大摆筵席,为孟知祥送行。孟知祥到达成都,而郭崇韬已遭谗被魏王李继岌所诛。李继岌率军回开封,他的先锋康延孝拥兵自重,攻下汉州,进行割据。汉州在成都附近,是蜀道重地,孟知祥分兵 *** ,歼灭了康延孝,获得大量兵员、辎重。

中原出事,唐明宗取代了唐庄宗。新帝君临天下,对 *** 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把他的集团成员分布于各种要位。作为和前朝有姻亲关系的封疆大吏,孟知祥对新帝是难以相信的,为保证自己的权益,他潜发了割地称王的念头。他明里表示拥护新帝,暗中却积极扩军备战,在原军队的基础上,增设了多股部队,骤添兵员七万多人,命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强悍将领分别统率。

新朝权臣枢密使安重诲看出了征候,认为孟知祥的谋反只是时间问题,想方设法予以遏制。针对各地宦官监军一体被诛的形势,他派大臣李严为西川监军,前去牵制孟知祥。李严抵达成都后,孟知祥设酒宴招待,等几杯酒下肚后,便将他拖出去斩了。

唐明宗鞭长莫及,对孟知祥无可奈何,只能“施恩”加以笼络。凤翔军事长官闻李严被杀,扣留了途经本地的孟知祥家属。

唐明宗听到汇报,命将孟知祥之妻琼华公主及其儿子孟昶送去西川,其余家属留下,作为人质。另派大臣李仁矩前往西川,对孟知祥进行慰问。对孟知祥示以怀柔,决非唐明宗无能,他用的是缓兵之计,以免加速孟知祥的独立。将孟知祥稳定下来后,他发出两道任命:调孟知祥的首席谋士赵季良到别处任职,另派朝臣何瓒去担任西川节度副使。

接到朝廷的任命书,时刻防备着的孟知祥将它藏了起来,上表要求保留赵季良的原职务,在遭到拒绝后,他又派出将军雷廷鲁去洛阳争求。唐明宗退步了,同意了这个请求。为“回报”君主,孟知祥也准了何瓒前去赴任,不过是降级使用。

彼此一来一往,暗中较劲,勉强维持着君臣名分。掌着兵权的安重诲和唐明宗分别扮着红白脸,他配合君主的政治措施,对川蜀进行了军事防区的调整:用亲信们担任川蜀各州刺史,配备精兵以防不测;分地另建几个节度使,以弱化东、西两川节度使的权力。

董璋

面对大幅度的调整,不但孟知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东川节度使董璋也慌了。他们原来有矛盾,从未来往过。此时情况紧迫,董璋已顾不得许多,派人向孟知祥请求联姻,以共同对付朝廷。孟知祥起初不愿,经赵季良的劝说,才答应与董璋结成儿女亲家。两川订立同盟,联名上表,要求朝廷撤还所派出的刺史和节度使。

唐明宗没有让步,只是用好言好语搪塞他们。

对两川的联名上表,安重诲是这祥看的:想反的是孟知祥,董璋忠心报国,决不可能反。由此,他准备依靠董璋,来对付孟知祥。

然而,安重诲的估计是大大地失误了。没出多久,董璋抢先竖出了反旗,攻破了为朝廷所控制的一州。孟知祥积极响应,召开誓师大会,泪流满面地控诉了朝廷的罪恶,哭得将士齐声高叫愿意跟他干。他调兵遣将,一面令李仁罕等进攻朝廷控制的州郡,一面驰兵帮助董璋把守东川。

朝廷军开来了,由石敬瑭率领直抵剑州(今四川剑阁)。孟知祥派出赵廷隐领兵万人迎战。战斗在剑门进行,朝廷军大败。

剑门失利,其他地方也相继失陷,石敬瑭下令撤退。东、西两川全部为董璋、孟知祥所得。

朝廷军全线溃败,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供应不力,唐明宗怪罪安重诲。不久,又因安重诲弄权太过,将他诛死。随之,他派使者进西川,说彼此失和,本是安重诲所致,现祸首已除,应重归于好;还说,孟知祥在京家属安好无恙。

见朝廷愿意妥协,并为家属考虑,已据有西川的孟知祥想适可而止,派人要董璋一起向朝廷谢罪,以改变双方紧张的关系,可董璋不同意,对来人说:“西川存得弟侄,遂欲再通朝廷,璋之儿孙已入黄泉,何谢之有!”

孟知祥再三相请,董璋只是不依,并怀疑这个亲家公已将自己卖了,口中渐渐带出难听之话。使者回报,劝孟知祥采取军事行动。然孟知祥还未动,董璋已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夺取了汉州。孟知祥亲自出征,和董璋大战于鸡距桥,打得董璋全军覆没,进而占据了东川。

得了东川,孟知祥合算下来,觉得比家属重要得多,停止了向朝廷谢罪,悠然自得地当起了蜀王。

他还算给唐明宗面子,终唐明宗之世,他一直未亮出正式独立的旗帜。

在唐明宗驾崩的第二年,也即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自立为帝,建国号为蜀(为有别于蜀汉及前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改元明德。

为巩固两川这个独立王国,他治蜀的政策,沿袭了王建闭关自守的做法,然他没能像王建那样搞出较新的气象,但尽量派比较廉明的官员去当地方官,以争取人心。并采取了一些便民措施:招集流散人口定居,增加劳动力;免除不合理的税收,减轻民众负担;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仅戴了半年的皇冠,他就撒手告别了人寰,庙号高祖。

孟知祥

孟知祥很懂得政治分寸,善于保存自己,在别人对高位求之不得之际,他却明智地选择了推辞,由此不但逃避了灾难漩涡,而且落得了个人情。他是从后唐统治集团内部冒出来的割据者,利用朝廷之变,利用利益暂时相同的同盟者,把两川占为己有。在他的统治时期,低限度地营造了安宁局面,使川蜀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相对的保障。

自孟昶继位后,生活上腐化堕落,奢侈放纵,加上所用之人,大都无德无能,如王昭远、韩保正等人分掌内外大权,倍受宠信。其母李氏曾劝说:“吾尝见庄宗跨河与梁军战,又见尔父在并州捍契丹及入蜀定两川,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故士卒畏服。如昭远者,出于微贱,但自尔就学之年,给事左右;又保正等皆世禄之子,素不知兵,一旦边疆警急,此辈有何智略以御敌?高彦俦是尔父故人,秉心忠实,多所经练,此可委任。”但孟昶置若罔闻。在他们的胡作非为下,直把一片大好河山,弄得乌烟瘴气,国将不国。

赵匡胤在吞并荆湖后,任命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兼西面行营巡检壕寨桥道使,侦察川陕地形,以备从陆路攻蜀。又在开封凿池引入蔡河水,建造舰船,编组水军,练习水战,以备从水路溯江入蜀。

宋吞并荆湖,给后蜀以极大震动。宰相李昊,劝孟昶臣服宋朝,以求偏安一隅,但被王昭远阻止。当时宋已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口,后蜀所依恃的要地有长江三峡和米仓山等。于是,王昭远派兵东屯三峡,并在涪(今四川涪陵)、泸(今四川泸州市)、戎(今四川宜宾)等州扩充水军,以防备宋军进攻。

不久,有好事之徒向王昭远进言:“公素无勋业,一旦位至枢密,不自建立大功,何以塞时论!莫若通好并门,令发兵南下,我自黄花、子午谷出兵应之,使中原表里受敌,则关右之地可抚而有也。”

王昭远一听言之有理,就极力鼓动孟昶依计而行。乾德二年(964年)10 月,孟昶派孙遇等人做特使,带着蜡丸帛书偷越宋境,企图联结北汉。不料其中一名叫赵彦韬的军校,中途叛变,投往宋朝,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情况,绘出后蜀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连同书信一起献给赵匡胤。

书信上写的是:“旱岁曾奉尺书,远达睿听,丹素备陈于翰墨,欢盟已保于金兰;泊传吊伐之嘉音,实动辅车之喜色。寻于褒汉,添驻师徒丝!只待灵旗之济河,便遣前锋以出境。”这分明是要同北汉联兵政宋。

赵匡胤看完,不仅没有恼怒,反而格外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和充足的理由向后蜀发动进攻,因此,他不禁哈哈大笑。

11月2日,赵匡胤下令攻蜀,兵分两路: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为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领步骑兵3万人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刘光义为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步骑兵2万出归州,溯长江西上,两路分进 *** ,会师成都。

临行前,赵匡胤为诸将壮行,分别将阵图授予王全斌等人,并特别对刘光义指出,蜀军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东)设有锁江浮桥,上置有木栅3重封锁江面。因此必须先夺取浮桥,然后水陆夹击,才能取胜。并严令三军不得“焚荡庐舍,驱略吏民”,违者军法从事。与此同时,还下令在开封右掖门南汴水旁边,替孟昶盖起一所住宅,房屋大小500间,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唯一缺少的,就是它的主人孟昶了。

孟昶

孟昶得知宋师来攻,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由王昭远、赵崇韬率兵约3万北上扼守广元、剑门等关隘;韩保正、李进率兵数万驻守兴元(今陕西汉中),以为配合,阻止宋军南下。

孟昶对王昭远说:“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王昭远志大才疏,华而不实,自恃平日读过几本兵书,就自以为天老爷第一他第二,把临阵杀敌,看作快刀切西瓜那般容易。大军出发时,孟昶派李昊在郊外为王昭远饯行。几杯黄汤下肚,酒气上涌。王昭远不禁夸下海口:“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说完,只见他手持铁如意,如同诸葛亮手拿羽毛扇一般,趾高气扬地率兵出发了。

12月中旬,北路宋军攻入蜀境,所向克捷,连拔兴州(今陕西略阳)外围各要点。19日,击败蜀军7000人,进克兴州,缴获军粮40余万斛。蜀兴州守将蓝思绾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韩保正也放弃兴元,移师西县。西县是入川的咽喉,控扼栈道的门户。

韩保正本想固守这里,以阻止宋军进一步南下。但当宋军前锋史延德领兵直逼县城时,韩保正却懦怯不敢迎战,只是派兵数万依山背城,结阵自保。史延德领兵进击,大败蜀军,然后乘胜追击,活捉韩保正、李进,越过三泉(今勉县西南约百里),直抵嘉川(今四川广元东北50里)。残余的蜀军,烧毁栈道,退保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北)。

这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屯驻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派兵在大、小漫天寨(分别在利州城北35里、40里)立寨而守。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路。因栈道被毁,宋军受阻,难以长驱直入。王全斌令崔彦进率军一部赶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自己则亲率主力由嘉川东南的罗川小路,迂回南进,与崔彦进合攻利州。蜀军见宋军攻破小漫天寨,退保大漫天寨。

不数日,王全斌和崔彦进在大、小漫天寨之间的嘉陵江渡口深渡会师,夺占桥梁,并将部队分成3部,夹攻大漫天寨。蜀军集中精锐奋力抵抗,但被宋军击溃。宋军乘胜进击,连拔蜀军各寨。王昭远、赵崇韬又亲自率兵堵截宋军,3战3败,宋军追至利州北。王昭远慌忙弃城渡江,退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逃跑时焚毁桥梁。12月30日,宋军占领利州,获粮80万斛。

在成都的孟昶,听到王昭远失败的消息,忧心如焚,忍痛拿出钱财,招募3万余名士卒,由他的儿子元喆率领前往增援剑门。剑门“凭高据险,界山为门”,是屏障成都的要地,其得失直接关系到成都的安危。但受命担任救援任务的元喆,素来不知兵事,副将以下也都昏庸无能。军队中旗用彩色刺绣,杆上缠绕蜀锦。

出发时天降小雨,元喆怕绣旗被雨淋湿,下令将旗拆下来,等到雨过天晴,又把旗帜系上,一不小心,几千面绣旗,全部倒挂在旗杆上,宛如一个庞大的马戏团,出尽了洋相和笑话。沿途百姓看到,无不掩嘴窃笑:像这样的军队,也能打仗? 元喆出发时,还带着成群的姬妾和几十个戏子,只想自己享乐,而置火烧眉毛的战事于不顾,一路上游山玩水,日夜嬉戏。

宋王赵奢的后裔还在吗

赵奢的后裔当然还在。不过,楼主的这个问题好像有“张冠李戴”的嫌疑~~

中国历史上有25位“宋王”,其中赵姓的有两位,分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赵廷隐(因功被后蜀皇帝孟知祥封宋王)和明朝的赵景隆(河南白莲教首领,于正德六年(公元1516年)冬自称宋王)。

而赵奢是战国时代人(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到赵孝成王时期。公元前270年,(赵国大将)赵奢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后来,马服氏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称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花间集》是谁的作品?

后蜀赵崇祚。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或生于蜀中,或宦旅蜀中,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

作者简介:

赵崇祚,字弘基,甘肃天水人。五代后蜀人。后蜀开国功臣赵廷隐之子,编集《花间集》。在敦煌曲子词发现之前,《花间集》一直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词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讲后蜀孟旭的中书令叫赵廷隐,他的儿子叫赵崇韬、赵崇祚。可见是书香门弟。

赵廷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赵廷隐墓空间陈设图、赵廷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8f0Bj0FBwRZWgA.html

标签:陈设空间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656秒, 内存占用1.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