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消息二则知识点)

 2023-06-23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消息二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消息二则知识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消息二则主要内容      《消息二则》是 *** 同志写的两篇战地报道。主要内容是为了及时准确向全国人民播报前线战况,同时更是为了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增强革命的必胜信念。两则消息分别于1949年4月22日和24日刊载《人民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消息二则内容概述:第一则《我三十

今天给各位分享消息二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消息二则知识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消息二则主要内容

      《消息二则》是 *** 同志写的两篇战地报道。主要内容是为了及时准确向全国人民播报前线战况,同时更是为了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增强革命的必胜信念。两则消息分别于1949年4月22日和24日刊载《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消息二则内容概述:

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正文一共是五句话,第一句是导语,交代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第二句交代作战的主要地域,第三句写战况,第四句插入描写,具体展现战场情景,第五句表现人民 *** 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

第二则《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反映了这一伟大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出恢宏的气度。报道了人民 *** 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消息二则的历史背景: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 *** 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 *** 反动 *** 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 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 *** 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 *** 撰写了《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消息二则的课文主题

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 *** 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 *** 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则:《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 *** 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消息二则》选自《 *** 新闻作品集》,属于新闻文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用词语考点: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 *** 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击溃:打垮,打散。

业已:已经。

“冲破”与“突破” 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指打破某种状态、限制等,“突破”是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 缺口,因此“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很准确。

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作者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常考问题归纳总结:

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 *** 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 ***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 *** 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 *** 反动派的反动本质,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 不料”一词有什么作用?

答:“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 *** 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为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此处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何作用?

答:“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消息二则指的是什么?

1、消息,也叫新闻报道。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 简明扼要;

(3)报道及时;

(4)一条消息通常在结构上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五要素,多用记叙手法。

2、词语:

(1)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2)泄气:泄劲,讥讽低劣或没有本领。

(3)督战:监督作战。

(4)要塞: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通常配置专门守备部队、较强的火器和充足的储备物资。

(5)业已:已经(多用于公文)。

3、本文是 *** 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消息,仅500余字,及时报道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标题简洁、概括,“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导语部分从“人民 *** 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 *** 的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地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主体部分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消息二则背景: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 *** 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 *** 反动 *** 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 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 *** 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 *** 撰写了《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消息二则

【背景资料】

1949年初, *** 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以便伺机反扑,一面积极部署所谓“千里江防”,并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2日2时, *** 强渡长江。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 *** 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同日夜, *** 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晚间, *** 占领南京城,宣告 *** 统治的彻底崩溃。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 *** 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新知积累】

1.生难字

芜(wú)湖    督(dū)战    荻(dí)港  诸(zhū)城    歼(jiān)灭

2.多音字

      sāi(塞子)        dānɡ(当之无愧)          kuì(溃退)

塞  sè (闭塞)    当                        溃

      sài(要塞)        dànɡ(安步当车)          huì(溃脓)

3.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 *** 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

业已:已经。

【文本研习】

目标1:了解消息及其特点和结构形式。

*1.什么是消息?消息具有怎样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思路点拨】消息就是新闻,如果能够知道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也就能够知道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理解突破】消息即狭义的        ,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 *** 在前,称为“          ”结构。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        、背景、结语等部分。消息有三个特点: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真实性);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消息具有怎样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目标2: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性,感受人民 *** 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2.“ *** 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 *** 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思路点拨】这一句从表达方式上讲是议论,议论的语句往往带有作者的情感。本文是在人民 *** 势如破竹的攻势下所写的,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解读时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

【理解突破】不能,因为“经营”有        之意 ,更能够说明 *** 的        。“溃退”更能说明 *** 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 ***       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目标3:理解文章详略恰当安排的结构意图。

*3.《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思路点拨】详写和略写是作者行文的结构安排,主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这篇消息要向全国人民报道渡江作战的成果,自然要侧重于人们关心的重要防线。

【理解突破】作者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并未平均使用笔力。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      ,较详写。最后详写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        ;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

【重难点归纳】

1.行文精粹,言简意赅。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 *** 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四字词语的运用,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如,“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直取对岸”,把人民 *** 横渡长江、长驱直入、英勇向前的进攻豪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2.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胜利的原因。这样的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军事上的原因,又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到整个 *** 反动 *** 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课时综述】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体会到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人民 *** 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 *** 彩鲜明。

三、文段训练场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1-4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 *** 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 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 *** 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 *** 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 *** 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1949年4月20日, *** *** 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 *** 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 *** 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 *** 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文本研习】

1.新闻;倒金字塔式;主体;用事实说话。

2.精心筹划和准备;英勇;赞美。

3.西路;东路;战斗情况。

文段训练场

1.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3.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描述 *** 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 *** 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 *** 之情。

消息二则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消息二则》的六要素分别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客观报道的形式。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只有事实内容是客观的,报道形式客观的,新闻才具有可信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如下:

1、从报道内容上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2、从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上分,可分为: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

3、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新闻、事件新闻。

消息二则属于什么新闻体裁?

消息二则属于纪实类新闻题材。

《消息二则》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两则消息选自《 *** 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的《人民日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 *** 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 *** 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 *** 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 *** 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 *** 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 *** 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 *** 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二则文言文

1. 《新闻两则》全文

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注释:选自1981年7月9日《人民日报》(原载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 *** 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②(注释:②〔不含〕不包括。)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 *** 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 ***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 *** 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 ***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注释:〔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另一方面,这和 *** 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 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注释:〔业已〕已经。)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②(注释:②选自1948年11月9日《东北日报》。)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 *** 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③(注释:③〔绥靖(suíjìng)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 *** 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绥靖,安抚,平定。),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 *** 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注释:〔阌(wén)乡〕河南省旧县名,1954年并入灵宝县。),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敌仅余十座)。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 *** 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 *** 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

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

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 *** 凶,只怕 *** 生根。”

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 *** 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

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襄阳也是 *** 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

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注释:〔聿〕念yù。)明。

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

2. 新闻两则课后题答案

二、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 *** 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 ***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 *** 彩。)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答案:

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 *** 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 *** 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3. 《消息二则》里的成语和词语有哪些

摧枯拉朽,风平浪静,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攻无不克

一、挫枯拉朽:[ cuī kū lā xiǔ ]

释义

枯、朽:枯草朽木。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出 处

《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二、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释义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 处

宋·陆九渊《语录》:“因提公昨晚所论事;只是胜心。风平浪静时;都不如此。”

三、英勇善战:[ yīng yǒng shàn zhàn ]

释义

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四、锐不可当:[ ruì bù kě dāng ]

释义

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出 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

五、攻无不克:[ gōng wú bù kè ]

释义

克:攻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 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4. 消息二则句子赏析

消息二则句子赏析

《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和略写是作者行文的结构安排,主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这篇消息要向全国人民报道渡江作战的成果,自然要侧重于人们关心的重要防线。

行文精粹,言简意赅。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四字词语的运用,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 *** 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5. 初二作业本《新闻两则》答案

1 新闻两则1.(1)歼 (2)窜 (3)纤 (4)泄 (5)塞 (6)遏 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

(2)文中指人民 *** 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 阻遏 (2) 阻隔 4.不能去掉。

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 *** 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 ***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

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第一段话:北大西洋。

到。沉入大海。

9:略 10:(1)表达出享有盛誉的防水舱却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2)表达出作者对防范措施不得力,造成损失的遗憾。

11:略 12:略。

消息二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消息二则知识点、消息二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941Bj0HBgNRUg.html

标签:二则消息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40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