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骅(朱家骅的家庭)

 2023-09-21  阅读 21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朱家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朱家骅的家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朱家局长是谁朱家局长是朱家骅。在 *** 的情报组织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以戴笠为首的军事系统,一个是以徐恩曾为首的中间系统。实际上,戴笠和徐恩曾都是各自领域的副主任,还有一个主任。今天,我们来谈谈徐恩曾时期的中央 *** 总干事。他叫朱家华。1949年,朱家骅随蒋介石逃往台

今天给各位分享朱家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朱家骅的家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朱家局长是谁

朱家局长是朱家骅。在 *** 的情报组织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以戴笠为首的军事系统,一个是以徐恩曾为首的中间系统。实际上,戴笠和徐恩曾都是各自领域的副主任,还有一个主任。今天,我们来谈谈徐恩曾时期的中央 *** 总干事。他叫朱家华。1949年,朱家骅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省。朱家骅出生于1893年。他是浙江吴兴人。1914年是改变朱家华一生的一年。这一年,他跟随 *** 元老张静江自费赴德留学。正是这段留德经历,让朱家骅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了民国的“亲德派”。他的个人行为也对当时的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家华回国后不久便步入政坛。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 *** 后,朱家骅先后任行政院长、教育部长、 *** 中央干事。

1963年1月1日发生了什么大事?

1月1日 日本最早的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在富士电视台开播。 1月2日 上海市第六人民 *** 成功地将一名工人王存柏完全被机器轧断的右手重新接合起来。这种“前臂完全性创伤截肢再植手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少见的,在国内也是首次施行成功。 1月3日 朱家骅逝世,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 3月5日 ***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 *** 题词发表。雷锋,中国人民 *** 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部长,五好战士。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今长沙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 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 *** 。1962年8月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授予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月23日,共青团中央发布决定,追认雷锋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铺导员。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 *** 的题词。“向雷 *** 学习”。随后,又发表了 *** 、周恩来、朱德、 *** 的题词。 *** 的题词是:“学习雷 *** 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的题词是:一向雷 *** 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 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 *** 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同日,《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罗瑞卿写给《中国青年》的文章《学习雷锋》。 *** 总政治部、团中央和全国总工会也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从此,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 6月29日至7月10日 中央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6个大区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会议。有11个重点省、市主管安置工作的领导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11月18日至12月7日,中央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又召开了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的经验交流座谈会。据新华社报道:1962、1963两年,有16个地区动员和组织了近10万名知识青年下乡插队。 12月14日至1964年2月29日 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陪同周恩来出访的有陈毅、孔原、 *** 、童小鹏、乔冠华等。这次访问对增强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 *** 的计划中,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二战中, *** 在与斯大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仅仅两年便悍然毁约,大举出兵苏联。

如果没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浴血抵抗、再加上苏联的寒冬天气给力,谁也说不准纳粹这个全人类的灾难会肆虐到什么时候。

那么在 *** 的疯狂计划中,排在苏联之后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正当纳粹德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事相持不下、胜负天平扑朔迷离那几年,蒋介石看待德国的态度也正在发生几乎180度的大变化。

曾经一度,中德之间即使说不上友好伙伴,至少也算各取所需。

有访问、有条约、有军事顾问、有军品交易,甚至在 *** 上台期间,出于德国自身利益考虑,在中国相关事务上也曾经和日本站过不同立场。

也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原因,蒋介石曾经把德国视为斡旋帮助的重要国际力量。

但所有信任的基石都在德国承认汪伪 *** 之后全部归零,甚至都到了1942年,德国还试图劝诱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

6月,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下了“对德国路线,勿再 探索 为宜”的文字,作为对自己的备忘和提醒。

他对德国萌生不信任和警戒心态,是否因为发现了 *** 的计划中,苏联之后的下一步目标也包括中国?

根据战后 *** 的资料来看,至少在军事层面的计划中,中国并不是直接目标。

曾任日本大正、昭和时期外交官、战后成为甲级战犯的 重光葵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曾披露过 *** 的计划。

*** 要求德军拿下苏联之后,大军向南进发,从乌克兰进攻高加索先控制石油,并可断绝英美从波斯湾支援亚洲的通路;接着,再进一步将德国势力延伸到中亚细亚,并南下印度洋,与印度方面的日军形成呼应。

在德军将领 弗朗茨·哈尔德 (于1939年至1942年间担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日记等资料中,也可以找到与此印证的信息。

而且不光德国,日本军部在这一点上的规划与 *** 也是一致的:哪怕日本海军都遭遇了中途岛之败,仍然不死心地力劝德国继续抽调军力进攻高加索。

然而,即使中国并不在德军直接计划的清单上,但自从苏德开战的那一天起,实际上就预示着战火已经从欧洲延烧到了亚洲。

对与苏联直接接壤的中国而言,必然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这也就是苏德拉锯战那段时间里,蒋介石国民 *** 与德国关系急转直下的真正原因。

在中国第二 历史 档案馆马振犊主编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曾经把 “九一八事件” 之前的中德关系概括为“单纯而完美的关系”。

所谓“单纯而完美”,大概是指当时的德国不但没有露出打中国主意的苗头,甚至还能提供一些中国所需要的东西。

早在1926年底,曾受德式教育、当时正在中山大学任教的朱家骅就向德国工程学会会长考拉德·马特楚斯去信求援,希望他设法帮忙,为在广州创建兵工厂一事推荐专家。

这封信到了德国之后,牵涉的范围和影响力产生了滚雪球式的扩大——据记载,朱家骅曾经被介绍给德国军方的高级将领,对方又向他提供了军事顾问的推荐名单。

此事由小变大的过程也可以折射出德国在亚洲布局的想法、对中国所持的态度,虽然当时离 *** 上台还很有一段时间。

但实际上 *** 上台初期的对华态度,与其前任并没有南辕北辙式的区别。

几经周折获得推荐、并最终前往中国获得任用的是一位名叫 马克斯·鲍尔 的上校。

为了避人耳目,他装扮成某艘德国货轮上的通信官员,取道香港前往广州。

在明面上,邀请鲍尔是为了请他为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建议;但实际上,在鲍尔托朱家骅侄子带去的第一批文件中,就包括了“如何建立现代化军队”的章节。

而且,在前往中国之前,他还专门去拿下了容克斯飞机公司和厄尔康军火企业的在华独家 *** 人授权。

这样一看,鲍尔到中国之后扮演什么角色实际上已经昭然若揭,也为此后持续多年的中德关系打了个相当具体的样板。

成功拉上了这条线的朱家骅,直到中德彻底断交前夕,一直都还是蒋介石身边亲德一派的代表。

1934年8月下旬,执掌财政事务的 孔祥熙 一手主持签订了《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由于执行方为合步楼公司,这个条约也被称为 “合步楼条约” 。

在该框架下,德国获得了钨砂、锰砂等战略性原料和农产品,而中国则获得了急需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需品。

俗话说“打仗就是烧钱”,一旦纳粹德国催动它的战争机器,事关军备的钨锰等原料更是至关重要。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之初,德国曾经对日本在华的军事行为表示“不支持”,日本提出要德国停止在华军售、撤出军事顾问,德国也同样听而不闻。

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来自中国的矿产品和农产品, *** 甚至还亲自下令,要求按照“合步楼条约”的约定,尽快把武器运到中国去。

蒋介石由此对 *** 产生了指望,他曾经主动向德方表明供应各类农产品及矿产的诚意,希冀换取德国不要站在日本一边。

当时的驻德大使程天放,更是连中国国内报纸怎么写西班牙战事的新闻都要操心插手,唯恐报纸说错了话“徒使德义发生恶感”,得罪了德国就大事不妙。

但他们极可能忽略了一点, 德国之所以对盟友日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全然赞同,并不是因为 *** 特别讲究国与国之间的道义,只是因为有德国的利益牵涉其中。

此外,当时的德国先是忙于备战,而后又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

对于暂时无法投放大量军力的亚洲,自然是对日本进行打压、防止日本占得太多才符合自身利益。

然而等到德军将整个欧洲大陆收拾得差不多、只留下一个英国隔着海峡暂时鞭长莫及, *** 对亚洲各国的面目也就立刻大不相同了。

在 *** 的这一计划中,目标和意图其实是十分明确的。

他首先打算抢夺到手的,是乌克兰天然粮仓以及高加索的大量能源资源,其次才是军事、地缘和政治层面的意义。

只不过在苏联大地上,他的这套计划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地实现。

依靠着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作战、被后人称为“闪电战”的军事部署,德军在扫平西欧大陆的过程中并没有付出太过巨大的代价。

这无疑让 *** 以及整个纳粹德国对自身的估计水涨船高,针对苏联的 “巴巴罗萨计划” 就此出炉。

几乎就在 *** 将坦克炮口瞄准苏联的同时,蒋介石也切实地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 的军事重心由欧洲大陆转向亚洲,此前与蒋介石维持的“中德蜜月”假象也就很快消失了。

此前,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已经遵循来自国内的“消极调停”原则,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洋工。

蒋介石虽然对此极为不满,但又仍希望能拿到来自德国的军火、工业品和其他利益,因此仍然抱持着忍耐的态度。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一度将同时代的“认真、勤俭、遵纪、执著”等德国精神作为标杆加以揄扬,认为这是可以针对性改变旧中国“散漫落后”一面的良方。

他曾经效法德国法西斯建立“复兴社”,以“生活军事化”为标志意图提升国民素质并全面控制国家的“新生活运动”背后,也有着欧洲法西斯的影子。

在中德双方蜜月期, *** 甚至还向蒋介石赠送了德国国防军荣誉军刀和自己的照片。

这样一个多年来被蒋介石自己包装成“完美国度”的国家,一旦忽然褪去光环,蒋介石自己的判断力也难免会受到质疑。

蒋介石选择委屈求全,多少有点胳膊折了也必须藏进袖子里的意味。

然而到了1941年7月初,也就是德军大举入苏之前不久, *** 直截了当地承认了汪伪 *** 。

这简直就是当面打蒋介石的脸,他认为已经到了忍不下去的地步。

在当天的日记里,蒋介石写道“德国太无理性,应断然与之绝交也”。

甚至到了第二天的日记里,他仍然在猛力抨击 *** 近年来的“侮华”操作,认为“若不再与绝交,则国格将有所损”。

这一次确实对德绝了交,连驻德使馆都予以关闭。

到了年底,更是宣布与德、意两国均处于交战状态。中德关系到此里里外外已经完全破裂。

在紧锣密鼓的备战阶段, *** 认为苏联军队内部早已腐败不堪,这场仗只需要几个月时间,所以不用防备严寒的冬季,这就埋下了德军日后受挫的一大原因。

与严寒天气几乎同样严峻的是石油能源问题,现代武器几乎个个都是吃油大户,尤其是对德军这种极其依赖机械化的军队而言。

早在1939年开始,德国除了欧洲之外的石油获取渠道就已经被几乎完全断绝。

到后来为了避免德国获得“二手石油”,德国盟国意大利、被德占领的比利时法国等等也都吃了封锁。

而德国控制下还有些分量的石油资源国,只有一个罗马尼亚,产量也不过美国的几十分之一,这就更加重了德国的油荒局面。

这也就是 *** 那句名言的背景——“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

附带说一句,迈科普与格罗兹尼是北高加索的重磅产油区,那里出产的石油占全苏联的15%。

自1941年6月底,纳粹德国开始对苏联动手的第一刻开始,拿下高加索、拿下石油就成了主要目标。

不过由于其他战略方向的进展不给力,这事一拖就拖到了一年后, *** 才签署45号指令,针对北高加索的“火绒草行动”正式展开。

这个行动的目标指向黑海东岸,计划除去苏联的黑海舰队,并把计划中的产油区掌握到手。

一旦计划得手,相当于从苏联手中夺到了油源。

只要战场局面向好,就可望实现 *** 更大的愿望,那就是从高加索山经伊朗占领伊拉克,从英国手里夺取阿拉伯半岛。

届时英美与苏联的援助通道也被切断,大势就更加偏向德国。

但是,这计划的副本提前被苏联驻瑞典情报站的站长鲍里斯·雷布金搞到了手,并且使用密电发到了莫斯科。

在这封密电中,雷布金声称“德国人已经把高加索的一切都标到了地图上”,就连毒气火箭筒都已经运抵战场附近。

情报失去先手、又遭到北高加索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虽然成功突破了防线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最终却仍旧被阻止在北高加索山下的马尔戈别克,隔着一条河,但就是攻不到油田。

除了德军自己的A集团军群之外, *** 还调集了罗马尼亚、西班牙混合军队,从克里米亚半岛方向逼近高加索。

对日本,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曾与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会谈,要求日本出兵锡兰、马达加斯等地区,配合德国针对中东地区和高加索的攻势。

甚至连对早就翻脸割席的蒋介石,纳粹德国也没有完全死心,戈林派出亲信洋克与驻德武官桂永清谈判,试图引诱中国缔结《中德军事密约》。

这个所谓“密约”的核心内容,一言以蔽之“突攻印度,与德合作”,说白了就是要蒋介石把自己绑到轴心国的战车上。

也正是这一消息引起了蒋介石的彻底警觉,他电令桂永清停止 探索 、以“不可转达”作为答复,这也是蒋介石日记中“对德国路线,勿再 探索 为宜”的直接来源。

由以上细节不难看出,在 *** 的整体计划中,拿下高加索是具有高度重要性的节点。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纳粹德国也算是用出了种种手段。

然而时间仍然一天一天地过去,高加索并无突破性进展,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也陷入了战争泥潭,最终 *** 无计可施、只能将原本针对高加索方向油田的军力调去支持另外一边。

到了1943年初, 斯大林会战 的胜者苏联发起全线反击,到10月获得了高加索会战的胜利。

如同此前那句话的预言, *** 没有拿下高加索的石油,德国本土的“人造石油”工厂又被英美盟军摧毁。

这一切最终导向了1945年爆发的德国燃料危机,加快了“第三帝国”的覆灭速度。

对于整个轴心国集团来说, *** 虽然做好了打下苏联、再去高加索、接着指向印度洋的计划,但这计划可说从第一步就胎死腹中,也导致1943年初成为东西两大轴心国的倒霉开端。

德日两国计划中“会合于印度洋”的美梦从此再也没戏,之后都陷入各自作战的命运当中,直至反法西斯联盟夺取了最终战的胜利。

大多数 历史 学家都十分重视苏德之战在二战中的意义,甚至有人大胆推测:假设 *** 当时没有选择苏联作为目标和敌方,那么很可能德国不会吐出已经控制的整个欧洲大陆。

当然,在 历史 这个领域说假设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对于 *** 来说,当初的计划可能是一场豪赌,对于纳粹以外的整个世界而言,却意味着连年累月的战争、旷日持久的苦难。

无论 *** 当初的计划是否严密、是否具备可行性,然而好消息是他的计划终于还是以破产告终,以他本人作为旗帜代表的德国法西斯主义也彻底走向灭亡。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胡德坤主编;人民出版社;

《蒋介石 *** 与纳粹德国》;(美)柯伟林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日本侵华内幕》,原作名《昭和之动乱》;(日)重光葵著; *** 出版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杨天石著;华文出版社

《 *** 企图侵占苏联高加索油田》;常立军;《新民晚报》2021-02-16

湖州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湖州名人 古代名人

曹不兴,“二十四史”中最早立传的画家,善画龙、虎、马及人物。

朱然,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陆修静,南朝刘宋著名道士,南天师教创始人,所著《山洞经书目录》等,

丘迟,南梁永嘉太守,好诗文,所著名篇有《答陈伯之书》。

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名相,“四声”的最早发现者,“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张僧繇,南朝梁武帝时期画家,“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于他。

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的开国皇帝。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十四史”中《梁书》、《陈书》的作者。

智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不出,苦习书法,终有大成。

陆羽,客居湖州30多年,写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被后人奉为“茶圣”。

孟郊,著名唐诗《游子吟》的作者。

皎然,唐代诗僧,其诗清丽闲淡。

钱起,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李季兰,唐代女诗人,道士,与陆羽交好,曾招入宫中。

张志和,客居湖州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佳句。

李昪,五代时期南唐开国皇帝。

李煜,祖籍湖州,南唐后主、婉约派词人。

邱光庭,五代十国人,所著《海潮论》,对后世天体研究具有很大影响。

张先,北宋词人,与柳永齐名,时称“张三影”。

苏轼,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谢上表》,酿就“乌台诗案”

燕文贵,北宋画家,擅长山水人物,人称“燕家景致”。

姜夔,南宋词人,因隐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号“白石道人”。

钱选,南宋画家,“吴兴八骏”之一。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其楷书自唐以后无出其右者,世称“赵体”。

王蒙,元末画家,赵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于狱中。

沈万三,南浔人,时称“江南第一巨富”。

凌蒙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潘季驯,在明末历任工部、兵部、刑部尚书,被誉为“千古治黄第一人”的水利专家。

朱国桢,明万历首辅大臣,他的遗著《明史稿》引发了著名的“明史案”。

臧懋循,明代戏曲理论家,编印有《元曲选》。

茅元仪,明代兵学家,祖父茅坤为文学家,所著《武备志》被誉为古代兵学百科全书。

沈铨,清代著名画家,对日本绘画影响极大,被誉为“舶来画家第一”。

戚蓼生,为《红楼梦》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版本。

姚文田,清嘉庆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对《周易》、《春秋》等有较深研究,所著颇多。

近现代名人

吴昌硕,近代绘画史的开创者,海上画派的创始人,书法、篆刻巨擘。

沈尹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有“书坛泰斗”之称。

俞樾,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

俞平伯曾祖,章太炎的老师。

俞平伯,著名学者、红学家。

黄佐卿,民族资本家,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创办者。

钱玄同,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戴季陶,民国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蒋介石挚友。

陈其美(陈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会主要骨干、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张静江,“民国奇人”、“ *** 四大元老”之一。

陈果夫、陈立夫, *** 元老,“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开创者。

朱家骅,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行政院副院长。

胡宗南, *** 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钱壮飞,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党中央、被周恩来称为 *** 情报工作“龙潭三杰”之一。

杨光泩,被后人称为“民族节气的楷模”的外交官。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奠基人。

梁希,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

钱三强,著名核物理学家。

任鸿隽,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学家。

屠守锷,“中国航天之父”、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

赵九章,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

赵紫宸,哲学家,冰心、费孝通、雷洁琼的老师。

徐森玉,国宝”级文物鉴定家。

陆志韦,燕京大学校长,语言学家、心理学家。

徐迟,现代著名散文学家

朱惠勇,中国古桥古船专家。

谭建丞,著名书画家。

北岛,原名赵振开,著名诗人,十年三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代表作《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绵亘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下,湖州产生的状元确凿可考者有贾安宅、范应期、韩敬、严斯我、蔡启僔、蔡升元、王以衔、姚文田、钮福保 等9人,另有数人籍贯尚存争议。

其数量仅次于苏州而位居全国第二。

清代湖州科举尤盛,有状元6人、榜眼6人、探花4人

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女特工,凭借特殊能力获重用,后来结局如何?

革命时期,战场上的交锋固然凶险,但是在看不见的敌后,两军交锋的激烈程度一点都不比前线差。正如孙武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敌后的情报工作甚至比前线的战斗更为重要。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很多优秀的情报人员深入敌后,潜伏到 *** 内部获取情报,为解放战争的取胜做了大量的“看不见的工作”。比如著名的“ *** 将军”韩炼成、传奇将军郭汝瑰等。当然,还有一位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女特工,此人名叫沈安娜,她也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那么,沈安娜后来的结局如何呢?

沈安娜出生于1915年,江苏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拥有良好的身世,这也让她有机会接受宝贵的教育,也正是在读书期间,沈安娜接触到革命思想,并结识了我党的工作人员,她也由此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可惜的是,不久后沈家家道中落,沈安娜因为无钱读书,迫不得已选择了一所中文速记学校就读(中文速记是那个年代当秘书必备的技能,沈安娜此举是想早点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为家庭减轻负担)。

从中文速记学校毕业后,沈安娜不仅掌握了中文速记这项特殊的技能,而且还找到了一份工作,她打入国民 *** 内部,成为浙江省 *** 的一名会议记录员。因为工作的性质,沈安娜接触到很多浙江省 *** 的绝密资料,她凭借出色的速记能力,把这些重要的情报记在脑海之中,自此之后,她经常往返杭州与上海之间,把这些情报带给组织。

那么,沈安娜是如何取得蒋介石信任的呢?这要从当时的浙江省长朱家骅说起。朱家骅在1936年被任命为浙江省长,在担任省长期间,他认识了担任会议记录员的沈安娜,并且惊叹沈安娜的速记能力,为浙江省 *** 有这样出色的人才高兴不已,自此之后,沈安娜逐渐取得了朱家骅的信任。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浙江被日军侵占,浙江省 *** 西迁,沈安娜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而此时朱家骅则被任命为 *** 党部秘书,驻守在武汉。1938年,沈安娜奉命前往武汉,寻找曾经的上司朱家骅,从而打入 *** 中央,获取重要情报。

两人以前曾经是同事关系,而且朱家骅也信任沈安娜,因此沈安娜找到朱家骅后,朱家骅便安排她进入 *** 党部担任速记员,而且朱家骅还亲自当沈安娜的入党介绍人。有这么“深厚”的背景,没人敢怀疑沈安娜,因此沈安娜在 *** 中央过得风生水起,她也趁机把获取的情报及时送给组织。

前面我们说了,沈安娜有一项特殊的能力,那就是中文速记,那个年代没有录音笔,会议记录全靠这些中文速记人员。而沈安娜的中文速记能力达到了惊人的每分钟200字,凭借这项特殊的能力,她在 *** 中央获得了重用,并且逐渐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很多蒋介石主持的重要会议,记录员都是由沈安娜担任的。而这种会议取得的情报无疑都是绝密级别的,沈安娜也凭借自己出色的速记能力,把这些情报先记录在脑海中,之后寻找机会传递给组织。她也从来没有暴露过,直到解放后,蒋介石才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位速记员是一位红色特工,而沈安娜也因此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1949年,随着 *** 的败退,沈安娜得到情报,组织命令她不必跟随 *** 南下,因此沈安娜与丈夫在1949年5月回到上海,迎接上海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沈安娜进入国家安全局工作,她一直兢兢业业,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83年,沈安娜从国家安全局退休,之后她一直生活在北京,担任了国家安全部 *** 委员等职务,最终于2010年因病去世,终年95岁。

参考资料:

《丹心素裹》罗青长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沈安娜,原名沈琬,1915年11月7日,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书香门第。1935年1月,打入 *** 机关,长期埋伏沉着应战,向党组织提供 *** 各方面高层内幕情报,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打入 *** 浙江省 ***

1932年,沈安娜不想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者,也不想做传宗接代的工具,跟姐姐沈伊娜(原名沈珉)出走上海,以一篇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求学》文章,考入南洋商业高级中学。在此期间,沈安娜结识了 *** 员兼校友的舒曰信和华明之,在他们的影响下,革命激情渐渐增长,一心想跟着 *** 干革命。后来,因经济拮据,她转入上海炳勋中文速记学校学习速记。

1934年冬, *** 浙江省 *** 招收一名速记员,同学们趋之若鹜,沈安娜却并不积极,想着去 *** 机关伺候官僚还不如去拍进步电影。党的中央特科情报专员王学文,认为这是一个掌握 *** *** 内幕情况的绝好机会,指示舒曰信和华明之好好启发沈安娜,抓住机会打入 *** 浙江省 *** ,相机为党搜集情报。华明之跟她讲:“去浙江省 *** 担任速记员,就是参加革命!”沈安娜高兴地说:“真的么?只要是参加革命,我就去!”华明之、舒曰信看沈安娜初生牛犊不怕虎,提醒她打入 *** 内部会有生命危险。沈安娜却镇定自若地说:“过去,徒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今天报国有门了!我要革命,我不怕死!”

1935年初,沈安娜以每分钟200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清秀娟丽的毛笔字,成功考录 *** 浙江省 *** 。为了让她在省 *** 站稳脚跟、安全隐蔽,王学文向其讲述了党的秘密情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做法:为党做秘密情报工作,要对党忠诚,不怕艰难困苦,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甚至生命;严守机密,遵守纪律,除非领导指定的同志,一概不对任何人讲与秘密工作有关的事;要心里革命,但不能暴露进步思想,表面上要说 *** 的话,做 *** 的事,生活上要合乎他们的潮流;分清敌友,处理好亲疏关系,特别是要搞好和顶头上司的关系,对同事朋友要和气,对敌人要警惕;要不断提高速记技术、文化水平和在 *** 机关的办事能力。

沈安娜牢记原则和方法并认真践行,不参加任何派系,也不议论机关里的人和事,留心观察各色人等,勤勤恳恳工作,恭恭敬敬待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研究,她认定议事科科长薛元燕是个有学问的好人,不管写什么一定先请教科长,速记整理抄正之后都送科长阅改,还拜科长夫人做干亲。待人厚道的薛元燕,一有空闲就向她介绍机关里的人和事,还帮助她修改记录稿。后来,朱家骅出任省 *** 主席,没有后台的沈安娜也是在薛元燕的推荐下被继续留用和重用。凡是朱家骅主持的重要会议,都要叫她去速记,她以速记准确、字迹端正给朱家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中,沈安娜逐步掌握了 *** 机关的一般情况和办事规律,逐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陆续搜集到 *** 对闽浙赣边区、皖浙赣边区和浙南地区的“清剿”计划,上交党组织。

假情侣变真夫妻

沈安娜最初既是情报员又是送情报的交通员。沈安娜最初传递情报的方法比较原始和简单:趁宿舍没人时,闩上门,拉好窗帘,用毛笔蘸着 *** 药水,写在家信的背面或者空行之间。一听到脚步声,就马上收起药水和家信,拉开窗帘,打开门,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然而在宿舍密写情报并不十分安全,她险些被舍友发现真实身份。党组织出于安全考虑,王学文决定派遣华明之前往杭州指导和联络沈安娜。

华明之,原名华家骊,任职于国民 *** 交通部上海国际电信局无线电台,为党组织收转外地的秘密信件。接受任务后,他常逢假日乘早班车到杭州,晚上再乘夜车回上海。在有限的时间里,两人时常伪装成一对恋人,在西湖堤畔、茶馆、餐厅,以约会为名传递情报。共同的革命事业让两人相处极为愉快,美好的爱情之花悄然绽放。王学文觉得沈安娜外向胆大,华明之内向稳重,是对好搭档,于是批准两人结为伉俪。1935年秋,经党组织同意,(华明之辞去上海的工作,到杭州定居,谋职于浙赣铁路局,与沈安娜组成夫妻情报组。)从此,沈安娜白天把情报速记下来,晚上整理成文字,华明之则负责编辑、密藏、传递。

七七事变后,上海及周边局势日趋严峻。1937年8月上旬,党组织派遣在上海担任党组织情报交通员的沈伊娜前往杭州取情报,并指示沈安娜,如战事扩大到杭州,就跟着省 *** 走,等待时机与党联系。八一三事变当天,沈安娜分三次送走丈夫、姐姐、婆婆和儿子,浙赣铁路局派遣华明之到金华工作,姐姐、婆婆和儿子去了上海。当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蔓延至沪杭地区,沈安娜只身一人留在杭州跟随浙江省 *** 辗转西撤,两人与上海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年底,浙江省 *** 迁至金华,夫妻俩重逢,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 *** 中央在武汉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

1938年伊始,因日军步步逼近,浙江省 *** 继续从金华西撤至浙江永康方岩山区。沈安娜看出省 *** 已没有重要情报,即使有情报也无法送出,继续随省 *** 西撤意义已经不大。二人商议决定,华明之继续留在浙赣铁路局,以其工资维持两人生活;沈安娜则以停薪留职的方式离开省 *** ,前往武汉寻找党组织。

1938年5月,沈安娜找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 *** 领导人,详细汇报了过去的工作,希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群众运动中去。董必武得知 *** 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正在招兵买马,决定依然交给她重要的隐蔽工作:凭借朱家骅的老部下身份,打入 *** 中央党部继续为党搜集情报。周恩来根据经验,认为夫妻俩一起做情报工作更有利于隐蔽,指示沈安娜立即通知华明之前往武汉衔接党的关系。沈安娜连续发了两封电报给华明之,不巧的是他正好被浙赣铁路局派去宁波出差,没有及时看到电报,直到8月初才赶到武汉。自此,夫妻俩重新开始并肩作战、流水作业。

在他们晚年时,夫妻俩回首过往,共同作诗一首:同窗又添战友情,结侣转瞬五十春。互助合作探虎穴,生死与共海誓盟。竭尽绵薄献我力,深受培育感恩党。桑榆自当保晚节,半点余热一片心。

*** 的“特别党员”

遵照周恩来和董必武指示,沈安娜利用老部下的身份拜会朱家骅。朱家骅见沈安娜千里迢迢来为自己效力,想把她安排在 *** 中央党部机要处,立即为她办理“特别党员”,并临时将她安置在自己主管的“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工作。

所谓“特别党员”,就是由三个 *** 中央委员介绍加入 *** ,手续简单,批准时间也比较快,党证上标有“特”字。这种党员,在 *** 内部被认为是有后台和来头的。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沈安娜“特别入党”手续办妥,正式进入 *** 中央党部机要处任机要速记员。处长张寿贤和科长徐漂萍看她字迹清秀、速记能力高超,又是朱家骅亲自介绍“特别党员”,都很信任和器重她。由此,沈安娜有了更多获取重要情报的机会。董必武指示沈安娜注意了解 *** 动向,叮嘱华明之不要出现在通讯处,组织上会派人到住处与他联络,联络暗号为有节奏的“嗒—嗒嗒—嗒”的敲门声。

*** 中央训练团由桂林迁至重庆浮图关后,时任中央党部秘书长、中统局局长及中训团训育委员会主任的朱家骅经常到“中训团”作报告。沈安娜应秘书杨公达邀请参与写作讲稿,不仅拿到了朱家骅讲话的全文,还悄悄记下了中统局特务机构的组织状况和活动手段。与此同时,杨公达没费多大力气就为朱家骅写好讲稿,对沈安娜的协助工作也很满意,当着秘书室的同事夸奖她很能干。由此,秘书室的大小秘书也不把她当外人,沈安娜可以向主任秘书 *** 一些想知道而不易知晓的事情。

1941年初,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新四军大部壮烈牺牲。沈安娜心里十分愤怒,在机关内她努力克制自己,强忍悲愤之情,当直接联络人徐仲航来家接头时,她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徐仲航嘱咐沈安娜,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要学会忍耐!沈安娜擦干泪水,点点头,相信只要有党组织在,再大的难关也一定能闯过去!

1941年10月, *** 筹备年底召开五届九中全会,策划新的 *** 阴谋。 *** 八个月的沈安娜,坚持每天上班,仔细留意每一份文件,在众多的文件中瞧见了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起草的《关于对 *** 问题的报告大纲(草案)》和中统局副局长徐恩曾起草的《对 *** 的处理问题的提案(草案)》。尽管沈安娜在情报战线上已看尽风雨,但见到这两个重要文件时,她还是有些紧张。思索片刻,趁秘书们忙得顾不上和她搭话的时候,快速地默记下“大纲”和“提案”的重要内容,随即回办公室速记内容,一些特别重要的怕记得不准,又特地跑回秘书室偷看一眼然后补正。下班后,将速记纸片大大方方地带回家整理成文字,上报南方局,使党组织在会前就全面准确地知晓了五届九中全会 *** 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 *** 的图谋和措施。

1941年12月, *** 五届九中全会如期召开。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作了关于 *** 问题的报告,通过了《对 *** 处理问题》和《关于党务推进的根本方针》。生完第三个孩子还未满月的沈安娜,不能参加会议速记,主动协助科长整理抄写材料,获悉会议全部内容;为了寻找已由大会秘书处润色定稿的正式油印件,她又去了印刷股,趁乱从等待销毁的文件中抽取早已看中的文件。由此,在没能担任会议速记的情况下,沈安娜依然获得了会议的全部重要情报,她笑称“那是个艰难而有收获的季节”!

按住蒋介石“脉搏”

1942年8月,直接联络人徐仲航被 *** 抓获,党组织为防敌人“放长线,钓大鱼”,临时中断了与沈安娜的联系。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克坚遵照周恩来和李克农的指示,到国统区开展情报工作,凭着记忆走到沈安娜住处,指示沈安娜重点搜集 *** 有关国共和谈的内部考虑及 *** 部署。

1946年1月,旧政协在国民 *** 礼堂召开。 *** 政协委员每晚秘密召开党团会策划如何对付 *** ,决定攻守要点,确定谁唱红脸谁唱白脸。沈安娜不管多累多苦,坚持担任会议速记。每晚回到家已是深夜,她顾不上吃饭,急忙将速记符号整理成文字,一式抄两份,一份准备第二天上交机要处,一份由华明之立即密写密藏,连夜上交党组织,帮助 *** 代表团及时知晓 *** 的底牌。第二天政协会上, *** 委员刚说完,就被 *** 委员列举大量事实予以回击,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1946年3月, *** 召开六届二中全会, *** 顽固分子把政协会议决议称之为“党国自杀”,蒋介石在会上公开号召对政协通过的宪法原则“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沈安娜意识到,此次全会将决定抗战胜利后 *** 对 *** 的施政方针、战略决策,必须全力以赴搜集会议所有材料,但各速记员轮流工作,半小时一整理,单靠她一人根本无法做到。潜伏多年的沈安娜深知 *** 内部规定,“在召开大型会议时,经机要处长同意,可以借调在其他单位工作的直系亲属到大会秘书处临时帮忙”。她叫上华明之参与会议工作,协助科长修改、润色、校对、编辑记录稿,获取他人速记。为了获取更多情报,她又以孩子在家无人看管为由,晚上把材料带回家整理,陆续上报会议进程。

1946年3—4月,蒋介石召集了多次小范围会议策划全面 *** 阴谋,妄图借国共谈判来争取时间,迅速调动大量兵力,与我党争夺东北;继而又连续召开两次由少数军界高官出席的“最高军事会议”,讨论确定向关外东北、关内中原等各个解放区进攻的军事部署、兵力调配、战区划分和长官任免等问题,并对 *** 将领、兵力特点、军队数量进行猜测和评估。一场空前内战爆发在即。沈安娜将他们的反攻部署悉数收入囊中,上交党组织。党中央及时根据 *** 的 *** 、进犯路线和作战序列,做了相应部署,从而使我党立于不败之地。4月底,周恩来对1946年1—4月获得的情报做了“迅速、准确”的口头嘉奖。沈安娜觉得再苦再危险,也心甘情愿。

1946年5月,国民 *** 和 *** 机关开始还都南京。资源委员会尚未“还都”,华明之仍需继续留守重庆,沈安娜为保住岗位,只得独自带着孩子先返回南京。沈安娜害怕与华明之的这一次生离就是死别,临行前,一家人认真打扮了一番,拍了在重庆的最后一张合影。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 *** 反动 *** 垮台为时不远。吴克坚指示,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注意隐蔽和伪装,切不可麻痹大意。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沈安娜和华明之购买收音机聆听流行歌曲,学跳交际舞,有意迎合达官贵人纸醉金迷的生活,还向 *** 元老于右任、吴稚晖求取墨宝挂在家里,增加保护色。

从“地下”走到“地上”

1949年春节过后, *** 各党政机关纷纷开始南迁。吴克坚指示沈安娜和华明之,在适当时候撤至上海,不必跟随 *** 机关继续南下。党组织要留下一批老党员,作为骨干力量,参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情报保卫工作。

即将结束十几年的地下情报生涯,终于可以脱离腐败的 *** 机关,沈安娜和华明之兴奋了几天几夜,但也害怕遭遇不测,便将家人先行送回上海,临别前带着孩子在南京拍了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2月, *** 中央党部秘书处、机要处准备南迁广州。机要处长张寿贤秉承秘书长陈立夫旨意,要沈安娜撤往广州。沈安娜预先准备了一套说辞:肯定是跟中央党部走的,但是现在还走不了,立法院院会还在南京召开,需要速记员。为了让陈立夫相信自己一定会南下,她还把印章和刻有名字的戒指交给张寿贤保存。

胜利在望也不能掉以轻心,夫妻俩牢牢把握情报工作原则,拟分两批撤离南京。华明之随资源委员会部分人员先期撤回上海,不参与资源委员会策反工作。沈安娜独自留在南京,任立法院院会速记,有时搜集到重要情报,等不及联络人按预约时间来取,她便以老人或子女有病为借口,佩戴中央党部党徽亲自送往上海。直到4月20日,沈安娜才匆匆从南京撤至上海,脱离 *** 机关,从“地下”走到“地上”。

2010年6月16日,沈安娜在北京辞世,国家安全部致敬语:沈安娜同志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女战士,是对党绝对忠诚、富有隐蔽战线斗争经验的无名英雄。

朱家骅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朱家骅的家庭、朱家骅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9f0Bj0LDABTUwU.html

标签:朱家家庭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694秒, 内存占用1.81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