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格式)

 2023-09-19  阅读 17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人物专访,以及人物专访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人物专访稿子怎么写人物专访稿子怎么写方法如下:专访,顾问思义,就是专题采访,是记者公开出场,对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进行专题访问的一种报道形式,常见的有人物专访、问题专访、事件专访等,属通讯范围畴的一种新闻文体。专访的写作要求主题突出,立场鲜明。有现场气氛和感 *** 彩。同时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人物专访,以及人物专访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人物专访稿子怎么写

人物专访稿子怎么写方法如下:

专访,顾问思义,就是专题采访,是记者公开出场,对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进行专题访问的一种报道形式,常见的有人物专访、问题专访、事件专访等,属通讯范围畴的一种新闻文体。专访的写作要求主题突出,立场鲜明。

有现场气氛和感 *** 彩。同时还要注意;写好场景人物。新闻专访都要涉及到场景和人物。描写场景或人物,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要恰到好处地取舍,浓谈得体地着墨,不要把那些缺乏典型性和缺乏个性的素材塞进专访中去。

专访意义

记者要尽力把受众带入现场,和记者一起感受领略访问对象和现场氛围。这样,会使人感到更亲切、更逼真、更生动、更具可读性。中访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

不仅是记者,许多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专访时间要精确到几月几日几时几分,需要注意的是更好度不要选择一天之中过早或过晚的时间段。专访的地点应该选择比较私密、安静、整洁、舒适的地方,同时要交通方便,不要过于偏远。

做人物采访应该注意哪些?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大家提些建议啊~~谢啦

解析: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人物专访漫谈

人物专访的特点在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

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目前记者在专访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

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经常会有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

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专访中的一些核心关键

选题

「每一个选题都来自对公共价值的思考」

下面是一个“美育访谈录”的案例

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我和尤莼洁老师有篇对谈,就注意过一个细节——试运行时澳大利亚馆开门前,一边是熙熙攘攘的中国游客,好奇地扒着厚厚的玻璃门向内张望;一边是场馆内的外国工作人员,见状便友好地隔着门和游客眼对眼、手对手玩耍,把这变成一场欢乐互动。人心的“美景”,文明与文化的趣味,是“发达”题中之义。又十年过去,“现代化”节点的2020年,我觉得经济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是时候更进一步关注美育了。

美育访谈录的第一篇,给伍必端的标题叫做“不下坠”,他这个人始终向善、向美,尽管遭遇种种,也没有掉进黑暗面。第二篇中的黄豆豆,强调“真诚不伪饰”,这些都让我很有共鸣,我觉得这就是美育的力量。

第三篇选择访于漪,因为我觉得美育最重要的还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从小对灵魂的塑造、情操的陶冶,更好度是一位当过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来谈这个话题。很巧的是,于漪就是教语文的,当过班主任和校长,看了她以往的书和资料,我发现她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

联系于漪之前,我很没把握,据说她已经不接受采访了,但没想到她一听我说明来意,立刻在 *** 里就一口答应了。后来知道,我的选题正是她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想谈的。第一篇刊发时,我看到“教育焦虑”这个点还被陈总单独拎了出来,在头版做了标题。一周后,她又主动联系我,说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情况,进一步谈了第二次,写成后两篇。她说美育这个角度巧,立意很好,勉励我继续做下去。

很多时候,访谈是给有话要说的人,适时递上一只话筒。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做好多准备工作。

有些选题相对“冷门”,比如关注上海历史的系列报道。

当时“人文之城”正好是上海宣传重点,陈总针对“上海百年前是个小渔村”的错误说法长期广为流传,提点我做些文章。我就去做了一些考证,结果发现,长达两千年间,上海尽管没有李白、杜甫这样的人物,但的确有着量质俱佳的人文荟萃,群星闪耀,人物的风骨俊采、文化的谷深野阔十分突出,绝不是荒无人烟。其实学术界早在呼吁对上海人文历史的关注,只是大众可能很难了解到。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对上海有一个“蛮荒之地”“小渔村”的印象呢?我觉得这个选题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上海对江南文化的贡献很大,而江南文化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尽管比较冷门,但我自己也很感兴趣。由于这个选题涉及到很多历史考证,每一个相关的人物我都去求教该领域的专业学者,积累了不少知识,也因此陆续写了一些历史类的选题。

一些冷门的选题,虽然本身有价值,但由于受众太少,最后价值可能没有传播到受众那端。

更多时候,我们还是先考虑选题本身是否确实值得做。“做一点留得下来的东西”,

谈采访   

功夫在前头,最主要是‘立意+真诚

采访前准备工作还是大量阅读,以及对周边人的采访,先加深对这个人的了解。

哪些技巧可以引导采访对象更愿意交流?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立意+真诚”,选题的立意加上你的真诚。

功夫在前头,你选题的角度和采访提纲假如能打动对方,你的立意如果是他想说的、必须说的,见面之后可能不需要你特别引导,他自己就会很愿意说了。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努力提升自己,这是我实践当中的体会。只有自己足够努力,成功的几率才会相对更大。

其次,还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从联络一开始,把自己整个人当雷达一样打开。

很多细节都可以用在了文章当中。即使不抬头,也可以观察;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观察。这些观察有时可能反而更接近本质。我记得黄豆豆说,每次演出都是一个“场”,台上台下共情,共同营造“场效应”。其实每次访谈也是在同对方营造一个共同的场,你需要全身心投入,打开你的雷达。

如何说服受访意愿较低的采访对象?

还是那句话,“适时地递上一支话筒”。你要找到对的人,说出对的话,下的功夫首先还是该在前头——你的立意是什么,是不是对方想要探讨的话题——这有点像是“道”与“术”的关系,有“道”,“术”更有施展空间。采访时也会有些技巧,比如从口音上判断对方来自哪里,找一些话题拉近关系

有些时候,一些细节或故事可能更能呈现某个人物的完整性,但对方可能又不希望你呈现这部分,不过有的记者可能还是坚持根据自己对人物的判断去写。个人认为不能带有预设。做人物访谈时,应注意这个“访”字,以前把记者叫做“访员”。包括采写人物报道,作为记者,不应该预设去居高临下评判任何人。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

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写人物专访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

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之前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因此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派上了用场,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

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

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因为事先了解到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了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随后被采访者自然而然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

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曾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校园人物专访

校园人物专访范文

校园人物专访范文,专访是一种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而专访可以让观众更好的认识被专访者,也可以分享被专访者的观点,下面是校园人物专访范文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校园人物专访1

访谈时间:2011年10月18日

访谈方式:当面采访

访谈人:曾四芳

被访谈人:某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某

被访谈人简介:徐某,建筑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副教授,公司总经理。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建筑学院,进行基层工作。经过几年的打拼后,徐某最后创办了自我的设计公司,实现了他职业发展的成功。徐某对于成功的座右铭是:爱拼才会赢。正是他的这种拼搏精神使他取得个人职业发展的成功。

访谈资料:

问:您什么时候创办这家公司的?最初的创业动机是什么?

答:最初创办这家公司是在97年,那时不叫***公司(现有公司的名称),而叫***(以前公司名称),最开始想创办公司是找到了一种商业动机,那时建筑装饰行业刚兴起不久,人才需求量极大,而入门起点也比较低。

问:您在大学里学的也是室内设计专业吗?在校期间可有相关实习?毕业后是不是直接去的室内装饰公司呢?

答:嗯,起初是学的建筑学。在校期间有过短期的实习,那时不像此刻这样实习的机会个性多。毕业后是学校分配的,刚开始是在一家建筑学院做些基本的工作。

问:此刻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一天都做些什么工作呢?经常需要跑家具、材料市场和施工现场吗?

答:平时在工作方面,基本上什么都做吧,虽说是公司老总,但这毕竟还属于小私有企业,许多东西还是要自我动手。比如各类图纸的处理,与客户谈判沟通。同时也要经常去工地,跑材料市场,了解最新材料。

问:你们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如何?对于新员工,一般是安排什么样的工作?会进行培训吗?

答:一般来说,要求也不是个性高,只要你肯认真做事,用心完成任务也就好了。员工刚来公司时,通常不会进行专业的培训,有什么不懂得能够互相之间交流。一般会做些基本的工作,比如绘图,量房,打 *** ,跑下业务之类的。

问:据网上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所下降,您认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就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素质?

答:多看些人文素养方面的书籍啊,学一学心理学,没事呢听一下与品性相关的讲座,然后就是要多到外面走走,多与人打交道,学会沟通技巧。

问:此刻很多求职者选取进什么样的公司,一般会思考进一家公司是否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我想问一下从事这份工作的人的发展前景或晋升机会如何?大概薪资怎样呢?

答:虽然目前这个行业有较大的竞争力,但总得来说,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入了行的,通常薪资就应都还不错。此刻大学生实习机会较多,只要专业扎实,其他各方面素养也行,未来还是相当不错滴。

问:您认为如何才能做好室内设计工作?就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或者经验之类的?

答:在校很多学生都局限地认为只要学好3大软件(3D,CAD,PS)就能够了,事实上,这只是这个专业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首先要端正好自我的心态,虚心地学习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一个好的设计师,要有良好的美术功底,要多写生,培养自我的设计灵感,积累设计素材。因为业务需要,也要懂点 *** ,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问:在一个设计团队中,要是都从设计的观念出发,有时可能会在见解上存在分歧,就应如何去调解这些状况呢?

答:一般都是透过协商,多加分析,最终决定哪个更合理采取哪个,互相尊重而不是抨击,不要影响团队的协作潜力。

问:学我们这个专业的,是不是有必要懂点外语?

答:我个人的观点,如果能掌握好一门外语,比如英语啊,那固然是好的,个性是想要成为高深或首席设计师的话,那尤其重要,这样也便于以后能看懂国外的设计图纸,做到与国际化接轨。

问:我们多半明年上半年都要去实习了,请问在实习之前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准备?

答:熟练操作那几个基本软件,到达能快速绘图,背好人体工程学尺寸和相关材料的特性,规格等。掌握必须的沟通技巧,能学会很好地与人打交道。

校园人物专访2

访谈时间:年月日

访谈方式:当面采访

访谈人:

被访谈人:某科技集团研发处黄某

被访谈人简介:黄某,硬件工程师。毕业与于福州大学,在大学毕业后直接签约冠捷,成为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发人员。经过几年的打拼。黄某最后在工作上取得很大的突破,从一名普通不起眼的研发人员成为研发处主管,也实现了他职业发展的成功。黄某对于成功的座右铭就是:实干,敢干+机遇。正是他的这种实干精神使他取得个人职业发展的成功。

访谈资料:

问:因为高校扩招的原因,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所下降,您认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就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素质?

答:在学校,此刻的网络这么发达,你能够多上网,在网络上多接触一些最新的信息,多学习涉及 *** 的知识资料等。在外面,你必须要跟周边的人去学习,哪怕人家只是比你早一天进入公司。因为他的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你去学习。

问:此刻很多求职者选取进什么样的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考进一家公司是否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我想问一下从事这份工作的人的发展前景或晋升机会如何?

答:这主要还是要看自我的潜力。俗话说,鸡窝是养不住凤凰的,如果你是凤凰的话,你早晚都会跳出狭小的鸡窝的。但有些公司,如果你没有潜力的话,你就只能做一个职工,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领导人。就像你做的这样一份生涯人物访谈活动或是一份生涯规划,如果你做不到的话,那你就没有办法了。但是人都有这样向前发展的想法是没有错的。所以潜力真的很重要。

问:学校中的哪些课程对这个行业比较有帮忙?

答:总的来说是有帮忙的,但是大家都明白,书上的知识永远赶不上技术的发展,所有如果你向在这个行业有好的发展的话,就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东西,要多动手,这样能学到的东西比你课程上所能学到的多很多。

问:我们专业在大三的时候有一个大学实习,在实习之前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准备?

答:首先梳理自我已有的专业知识潜力,客观地评价自我的优势和劣势,尽可能做到扬长补短。其次有目的地提前锁定一些目标实习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关注和调研,做到有的放矢。最后能够阅读一些人际交往或社交礼仪的知识,力求在细节方面也做到位,也能够向往届师兄师姐讨教实习的一些鲜活的经验,以利于较快地适应主角和心态的转变。

问: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一天都做些什么工作?您是否满意这样的工作现状?

答:因为我是做研发的,所以很多时间要花在看书,做试验上方,很有收获。我很喜欢此刻的工作,我觉得它目前能够承载我对职业的那些想像,也贴合我当前的期望。

问:您认为如何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就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或者经验之类的?

答: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人全心全意地投入,而且就应满怀热情,喜欢是做好的前提。我觉得很多知识技能或经验也许并不是先前都已经积累了。而更多地是在进入工作之内,抱着一种开放、包容、谦虚、好奇的态度慢慢习得的。当然此刻你们能够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了解一下行业的相关动态,确定自我所要研究的方向,这样能更好的为你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行业内,单位对刚进入该领域工作的员工一般是否进行培训?如果有,是哪方面的培训?今后还要求个人在哪些方面素质有所提高?是否有继续深造的机会?

答:每一个新进入的员工都会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培训,资料主要是对新来员工培训相关技能,让员工能够更好的将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转化为想用的技能。除了部门自我组织的学习以外,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培训,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当前行业的新技术,新动态。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要求每个人都有必须的技能,能够独立应对一些问题,在技术方面要求会比较多。在深造方面,公司是比较支持大家进行更加高层的学习,公司所举行的每周一次的读书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问:在您的工作领域里初级职位和略高级别职位的薪水一般是什么水平?

答:每个公司的薪酬水平有所不一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问:据您所知,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在单位或同行业内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目前期显示器和tv行业现有的人员构成并不是十分合理,尽管做这个方面的人相当多,但是很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研发人才,总的来说就是,高层然才比较欠缺,低层人员泛滥。所以,对于每一个想要在此行业有所发展的人来说,机遇和挑战是同时并存的。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在现实生活中,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写人物稿,但是人物稿看似上手容易,实际上想要写好却也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下面为大家分享如何写人物专访稿。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1

第一,确定选题。

选题是决定一篇人物稿是否精彩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稿件不出彩,很大的可能性是人物本身就不够出彩。如果人物本身就非常有话题度和传播度,那么相应的稿子也会非常具有传播力。

所以,当你找到一个人物之后,多问问自己,你为什么选这个人物作为写作对象?你选他的理由是什么?他身上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特质。

如果你说服不了自己,说服不了别人,那这个选题就不是一个好的选题。

第二,搜集素材。

比如,我们写一个古代人物,就需要按照上面说的,首先去查阅大量资料,你要能做到对这个人物的事迹相当了解,再从中拎出一条主线,把这个人物串起来。

我们写一个现代人物,就需要去做采访,观察细节,挖掘故事,除了采访主要人物之外,甚至还要去采访跟这个人物相关的“当事人”,从侧面了解你要写的这个人物,直到你对这个人物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

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写自己的父母,总是感觉比较容易?原因是,在你所有的写作对象中,你的父母是你最熟悉最了解的,他们的素材你积累了几十年,所以了然于胸,同时你对他们有感情,所以在情绪上能够代入进去。

我们如果写一个人物,不妨把它当作你身边最亲近的人一样去了解,你对他如数家珍,对他有深刻的观察和了解,对他的很多细节都能挖掘出来。

那么如何搜集到高质量的素材呢?

1、学会观察。

如果是现实的人物,我们就需要到人物熟悉的环境中去采访才能够获得最可靠的素材。采访时,最关键的便是观察。对采访对象而言,语言不见得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嗅觉、触感也同样重要。

2、寻找故事

一篇好的人物稿的要求之一,就是人物写出故事性。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不论人物稿还是观点稿,其实,都需要讲好故事。故事可读性强,节奏明快,能很好地把人代入进去,一个好故事,胜过千万句说教。观点文讲故事是为了佐证观点,而人物稿讲故事,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所以挖掘素材的时候,要下意识地去找有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3、把握细节。

故事的走向,记者本人的情感取向,乃至于稿子所要传达的一切,都隐藏在所选择的细节中。但细节并非越多越好。需要你从大量的素材中提炼出有效的细节,能起到渲染情绪、突出人物的细节,而不是无效的细节,无效细节往往容易成为有害细节,令故事显得冗长,偏离方向。

三、提炼观点、写提纲

好的人物稿,除了要有故事性之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故事写出观点性,也就是要提炼出文章的逻辑、线索出来。否则你写文章就会特别散。

我们很多人写稿子,前期准备的时间可能是三天,真正写稿只需要三个小时,有的提纲花的时间要比写稿子时间多几倍。这都说明我们要打无准备之仗。

人物的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题目的罗列。这些题目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熟悉。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2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

范文: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 *** 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如何写人物专访稿3

人物采访稿范文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xxx同学,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小伙,怀抱着对社会的一片热枕,在年轻的岁月里,毅然决然的投身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这一选择就是一段又一段峥嵘的记忆。

无数次参加莞城心理志愿者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去欢乐,为养老院的老人送去温暖,为路上的行人习来暖暖的春风。

这就是他,一个在心理专业不被理解的时候仍然无悔于自己选择的青年人。在今年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xxx同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我十分感谢xxx同学可以在喜迎新春之际,仍然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们了解,心理学专业在国内还很年轻,我们很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您选择学习这个专业呢?

xxx同学(以下简称姚):我从小就想要帮到很多人,我觉得能够把自己回报给社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且,现代社会压力很大,由于工作繁忙的缘故,老年人被迫住进了养老院,小朋友也只得每天呆在托儿所里,终日工作的中年人还有青年人,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揭开困惑,帮助各个阶层的人使得我更加开心,活在幸福当中,给我带来满足感。

记:您经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专业,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您认为心理学和你最开始设想的有什么偏差?

姚:我在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前,对于心理学更多的是觉得自己仍然是很迷茫,觉得心理学的操作基本上是全凭经验的,以胡子长短论英雄,接触的案例多了,自然就会熟络的多,因此一度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责任重大。但在一年多之后,才逐渐觉得,我以前的想法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心理学是建立在成熟而健全的科学体系上的,它讲求着科学的一般规律性和客观严谨性。心理学甚至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早期思想哲学,有一部分还沿用至今。

后面还出现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心理学思想,如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强调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引发了心理学的革命,还有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这些内容的学习都丰富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记:听了您讲了这么多有关心理学的具体内容,我也觉得很有兴趣,我很想问您的是,您对以后的心理学人生是如何规划的?

姚:我觉得心理学是是我感兴趣的学科,我想要在今后的几年里趁年轻静下心来做与心理学有关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我人生的完满。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参加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的相关工作,稳打稳扎几年,以便更多的了解这个学科,

其次我还要通过国家心理 *** 师的等级考试。我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 *** 师,实现我最开始的人生理想,有爱,也有快乐。

采访结束了,但xxx同学那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还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当中,回想起他在采访过程中时而执着的声音,不需要更多的话语,我想我已理解了他对梦想的诠释,愿xxx同学可以在新的一年里,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成为他梦想中的想要成为的人。

人物专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人物专访格式、人物专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a95Bj0EAQFQUQw.html

标签:专访人物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517秒, 内存占用1.82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