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珍(殷玉珍让沙漠变绿洲)

 2023-09-21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殷玉珍,以及殷玉珍让沙漠变绿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西北之行,丝路之旅兰州是前往敦煌的中转站,我们从兰州中川机场下机,坐机场大巴前往市区,车程70分钟左右。 如果说云贵高原是山峦起伏,一片碧绿,那黄土高原就是千沟万壑,一片灰黄。前几年我到过西北,因为主要是在市区活动,没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这次因为是坐飞机,机场又在郊区,所以才能近距离看到黄土高原。山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殷玉珍,以及殷玉珍让沙漠变绿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西北之行,丝路之旅

兰州是前往敦煌的中转站,我们从兰州中川机场下机,坐机场大巴前往市区,车程70分钟左右。

如果说云贵高原是山峦起伏,一片碧绿,那黄土高原就是千沟万壑,一片灰黄。前几年我到过西北,因为主要是在市区活动,没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这次因为是坐飞机,机场又在郊区,所以才能近距离看到黄土高原。山上零星种了树,却被大面积的 *** 淹没。我们一边行进,一边感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十多年前,北方多沙尘暴,人们常常要面对黄沙带来的困扰。这沙从西北地区席卷而来,任性肆虐,让人苦不堪言。近些年,沙尘暴没有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毛乌素沙漠一个叫殷玉珍的妇女。她嫁在沙漠之中,这沙漠便是电影《东邪西毒》的取景地,这片沙漠比海南岛还要大。

在这片沙漠里,殷玉珍吃尽了苦头,“风吹石头砸烂门,一掀锅盖半锅沙,只要刮风,裹挟在风里的黄沙就会侵袭他们的房子,为了不让房子被沙尘吞没,等风停了,她就要马上拿上铁锹挪开门外的沙土。”

她发誓要种树,发誓决不向沙子低头。于是她变卖家产买树苗,出门给人掏粪、盖房子、干农活,就是为了换树苗来种。

1986 年,她一咬牙把仅有的一头羊卖了,换回 600 颗树苗,小心翼翼地重在自家房子周围,日夜精心照料,一年下来,活下来多少呢?10 棵。

一年又一年,殷玉珍种树种了32年,她和丈夫共栽植树木 200 万株,沙柳、草不计其数,硬生生把 7 万亩沙地种成了绿地。

除了民间自发的种树, *** 还组织了三北防护林建设,我们曾在高中地理书上见到过,用网格来固定沙子,防止水土流失。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涉及了 13 个省、551 个县、全国 3.13 亿劳动力,几亿人的努力,让这两年沙尘暴在华北地区近乎绝迹。

想想黄土高原,想想防护林建设,想想整个生态系统,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没有人独活在世上,西北的荒漠能影响华北地区,南北极的冰川也能影响整个世界,人应当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与此同时,尽全力改善环境的人也是可敬可叹的。还记得第一次踏入贵州的土地,大山里绵延的隧道、横亘在悬崖峭壁间的高速公路和桥梁让我真正懂得了天路的含义。南方人民太有智慧、太不容易!那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

如今踏上黄土地,是一样的敬服,我知道,在越来越美丽的城市背后,有无数为之努力奋斗的人,像殷玉珍一样。

兰州城一点也不像西北城市,沿着黄河母亲像踱步,除了游客,更多的是放声歌舞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弹手风琴、拉三弦,大声歌唱黄河、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

城市绿化很好,草木繁盛,大家干脆席地而坐,近距离吮吸青草的味道。最让人舒服的是这城市的风,虽说已是盛夏,但也许是因为黄河穿城而过的缘故,空气中流动着的,是清凉,这风就像一杯清冽的甘泉,一时间我恍惚以为来到了西南昆明的翠湖公园,明明隔的那么远,为什么感觉一样呢?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位于甘肃与新疆的交界处,是酒泉市下辖的县级市。敦煌很出名,因为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敦煌也很小,不多时就能转完。

月牙泉大漠探险旅店,便宜,就在月牙泉门口,但是不推荐。

我们是坐火车来的敦煌,旅游列车时间安排很好,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就到了。因为要放行李,所以我提前定了酒店,还记得在地图上看到莫高窟挨着鸣沙山,所以就定了这个鸣沙山月牙泉的酒店。

没想到鸣沙山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小山包,而是一个很长的山,莫高窟和月牙泉刚好在鸣沙山两端,正常的路线是火车站—莫高窟(机场就在旁边)—沙洲夜市(市中心)—月牙泉,由于我的疏忽,我们住在了最远的一头,原本可以通过看日落弥补,但刚好下雨,木有日落,所以相当于白瞎住的这么远了。

再加上月牙泉景区有骑骆驼项目,酒店旁边到处都是骆驼屎,在屎味弥漫的房间居住,就挺嗯,怪怪的。转完整个敦煌,发现还是住在沙洲夜市更好度,附近好吃的多,而且交通便利,东大桥有往各个方向的汽车,只能等下次来了。

月牙泉不大,坐落在沙漠中,沙子据说是五色沙,可以步行参观,也可以坐骆驼、坐车,坐飞机。可以爬到沙漠顶去滑沙。由于我之去过怀来沙漠,所以没觉得多新奇,就和王老师兵分两路,他去滑沙,我在下面等他。

据他说,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月牙泉,你想想,整个沙漠里就那么一汪泉水,就像亮亮的眼睛,能不美吗?

我在下边也没闲着,和一个当地的老乡唠嗑,听他说他眼中的敦煌。老乡问我南方是不是发大水了,然后又是骄傲又是遗憾地说,你看我们这里就很好,什么灾害都没有,可惜就是太干了。

老乡是景区里的环卫工人,他说自己原本不想来,因为之前疫情原因,他都领不到工资,所以辞职了,但最近景区游客暴增,人手紧缺,他才勉为其难的回来帮忙。

大哥提着一兜杏子,说自己要上中班,没带饭,这兜杏子就是他的午餐,边说边让我尝尝。我嘴上说着不好吧,手却忍不住去拿了一个放嘴里,因为我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杏就是敦煌特产李广杏啊!出门前我专门看了樊锦诗先生的口述传记,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讲的,甜的让人震惊的李广杏。这么干旱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杏?

逛完鸣沙山和月牙泉,我们在景区门口坐3路公交车到市里,我理解的市里就是敦煌夜市,没想到在这里又掉进坑里一次。

敦煌夜市和大家推荐的沙洲夜市虽然挨着,但并不是一回事,沙洲夜市是露天的,敦煌夜市则更像一个比较小的室内美食街。我们随便进了一家,拿到菜单吓了一跳,更便宜的是炒面,28元,店家主推的当地特色,胡羊焖面,78一份,呃,沉默一秒钟,想着有可能当地物价比较高,那就点吧,来都来了。我点炒面的时候,店家有点不高兴,她还说,你去哪里都能吃到炒面,但是焖面只有在敦煌才能吃啊。我没理她。

事实证明味道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细面,一个是小麦做的白宽面,多付的钱又交了一次智商税。因为怕不够吃,还点了羊肉串,敦煌离新疆近,肉串倒是蛮香的。

等我们走到街上,才发现正常的面都是7块8块,顿时对自己无语了。等晚上在另外一家店里吃到10块一晚的美味臊子面,我们更加确信了,敦煌夜市就是专门建来坑外地人的。。。

唉,太遗憾了,没买到a类票,a类票要提前很久在官网或 *** 预订,可以看八个洞窟和两场电影。我们定晚了,只能看四个洞窟,不过已经很满足。这四个洞窟各有特色,佛像雕刻艺术和精美的壁画,精美绝伦,却用语言无法形容。

每个洞窟门口都有专门的讲解员,介绍洞窟的由来,介绍洞窟内的陈设。印象最深的是148号洞窟的李家卧佛,为啥叫李家卧佛呢,因为这敦煌的洞窟大都是私人出资修建,谁出钱谁就拥有冠名权。这个洞窟的主佛是一尊卧佛,佛躺着,眼睛半睁半闭,佛身后站着一排排弟子,表情痛苦,这是佛涅槃了,也就是圆寂了,进入了不生不灭的境界。

讲解员说这些雕塑是唐朝时就有了,背后的壁画却是清朝画上去的,因此风格有些不统一。实际上在游客看来都是同样生动的,佛像存在的数千年,造型逼真,情绪生动。壁画也栩栩如生,尤其是头顶上的天顶画,让我想起来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同样是宗教,同样是经变画,信仰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这个洞窟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更重要的原因是,讲解员很有意思。参观莫高窟时天下起了毛毛雨,我们不得不排队在雨中等待参观。但是讲解员却说,敦煌的年降水量不足40毫升,常年干旱,正是因为干燥,所以莫高窟才能有比较好的保存条件,下雨在敦煌是很少见的事。

人们常说,人生第一大喜事就是久旱逢甘霖,相遇在莫高,一起在雨中观赏莫高,这是相遇的美好,更是大家的幸运。几句话让大家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大家情不自禁地给他鼓掌叫好。

我们常常出去旅游,但参观很多景点都是走马观花,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导游和我们之间没建立联系,他们背讲解词,我们听,听完就忘,景点不会让我们有更深刻的印象。

这个讲解员能让我们记住,是因为我们听到了他的互动,感受到了他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讲解机器。我猜他一天大概要把同一个景点讲200遍,但他却能在景点介绍之外和观众进行一点交流,这一点点,便是用心。

其实做什么事都是这样,循规蹈矩的办事,不会出错也不会出彩,只有用心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花心思去创造,愉悦别人,更成就自己。

特别热闹,主要是卖纪念品的,卖吃的的,不过由于我们提前在其他地方吃了晚饭,就没有买任何东西。随便逛逛就晚上九点了,此时还是白天,果然是西北地区,有时差啊。

张掖古称甘州,也是河西四郡中的一个。不过近些年张掖出名确实因为自然景观,据说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拍了丹霞地貌的图片,被国家地理杂志收录,然后当地就开始开发旅游业了。

我们一早上乘坐旅游动车前往张掖,车程四小时,下午两点到达张掖西站。门口有拉客的司机,我们想尽快到达景区,所以包车前往,路程四十公里,倒是不远,但路比较烂,要一个小时才到。

丹霞景区非常大,门票可以在网上预订,也可以现场买,包含了观光车费用。景区一共四个观景点,必须乘坐观光车到指 *** 置参观,不能自己步行,当然也没必要步行,因为实在太远了。

我们依次爬上四座小山,从高处俯瞰四周的丹霞。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将土层染成彩色。记得第一次看《千里江山图》时觉得惊讶,怎么会有如此绚丽的江山?看了丹霞才知道,不仅有那般绚丽,更有这般绚丽。

参观完丹霞,师傅把我们送到甘州市场吃晚餐。我算是明白了,这河西四郡应该都是以古称做市中心的。甘州市场比沙洲市场好玩,这是一个室内的饮食城,我们去时正在搞抽奖活动,于是就去凑个热闹,抽到一张免单券,开开心心地吃了一碗螺蛳粉。

店家还请了星光大道的冠军表演唱歌,热闹极了。之所以说甘州市场更好,是因为这地方四周都是大商场,一看就是真正的市中心,没有什么卖纪念品的,可以看出来不是专门坑游客而是本地人生活场所。

东西很好吃,就是名字很随意,比如炒拨拉,烤混合,这么简单粗暴的名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只能感叹西北人民的粗犷。

甘州市场里面有间大型超市,我们吃饱喝足去逛,发现西瓜竟然只要0.35一斤。果断买一个锤了吃,哈哈,好甜!牛奶也便宜,和兰州一样,一斤只要四块钱,我决心每走一处就要喝一包当地的牛奶,尝一尝新鲜的味道。西北的牛奶果然好喝,奶味醇厚,除了第一次喝拉肚子之外,后来喝都没事,而且我还发现了一种叫小西牛的甜牛奶,好喝不贵,一天可以喝几瓶,哈哈。

第二天一清早,因为要开网络会议,我七点就出门去找网吧,骑着电动车拐了十几个弯,终于在新华书店楼上找到一个。张掖的早晨可真冷,吹的我眼泪直流,而且竟然又下雨了,真是怪了,怎么我们走到哪里,雨就跟到哪里,这天气真该去买 *** 了。

网吧没人,所以我花了二十块就等于包场了,设备很不错,而且地理位置好,就在鼓楼对面,和甘州市场隔着一条街。我想这个城市可真小啊,随便走走就能逛完全城。

午餐又忍不住去了甘州市场,点了麻辣香锅,我原以为只有西南地区吃粉,没想到西北地区不仅有各种粉,还有各种面,最关键的是这里的粉特别劲道,不知道是不是红薯粉,一扯就能扯老长了,放进嘴里特别弹牙,可太好吃了叭。

由于下雨,不方便参观,所以直接买了上西宁的少。几年前我曾独自到过西宁,还自己坐班车去了塔尔寺。不过可能是由于我从没到过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时间很害怕,就打道回府,连青海湖也没游玩到,留下了遗憾。这一次,西宁,我又来了!

从张掖到西宁坐动车两小时,我们直接到了大十字找住宿,然后在回民的介绍下前往东关大清真寺去找吃的。其实我们应该先去清真寺,清真寺就在火车站和大十字中间,我们跑了冤枉路。但好在吃的羊排很正宗,走冤枉路也就不算什么了。

对了,想要吃正宗的东西不被坑,更好度是找当地人闲聊,抓住打车的机会问司机,会很有收获的,嘿嘿。

王老师心心念念的炕羊排端了上桌,配上清甜的红枣茶,不腻。羊排一斤,切成数段,辅之以土豆、宽粉,加上许多西北特有的香料,简直是让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莫家街,这原本是到西宁必须打卡的地方。不过交过一次智商税之后,我就发誓绝不再去。为啥呢,这是因为这条街上根本就没几个本地人开的店铺,全是外地人开的,什么卖牛肉干的,卖烤串的,都是从河南、河北来的,没意思极了。我去周围其他巷子转过,本地回民卖酸奶,三块一碗,可是莫家街却要两三倍的价格,外地人坑外地人,太黑了。

现在西宁的市中心就在火车站附近,王府井百货,新千百货,都在一起,人山人海,尤其是晚上。大楼门口是各种美食,大楼里面是丝路特色一条街,热闹非凡。

再说回羊排,王老师吃的很开心,想喝啤酒,服务员很不好意思地说,回民不让喝酒,人家不卖酒。哈哈,果然是正宗的,开心!

该计划第二天的行程了,我原本打算买火车票去茶卡,但坐火车中途也不能停车,还不如报团,能看的景色多一点。所以就报了旅游团。旅游团报价550,被我们杀到了450,人家包含来回车费,住宿费,餐费,还有门票,我一想,自己去还不止这个价呢,所以当下交钱。

说到旅游团我就想起了在桂林交智商税的事。那是我们第一次跟团旅游,我们报名很晚,算是捡漏,团费很低,没想到啊,这原来是个坑。路上,导游又是带我们参观侗寨,又是参观乳胶枕博物馆,还一直推销当地零食。

参观侗寨的时候,我太单纯了,人家说什么我就信什么,还觉得侗族的导游人美心善,直到进入银器展厅我都没反应过来。那位侗族姐姐一个劲儿夸我老公对我好,说我真是幸福啊,不如买把梳子让他给我梳头。王老师也是经不住夸,二话不说就去交了钱,几千大洋就这么没了。幸亏没带娃,不然他肯定会给娃买个银碗。这人就是耳根子软啊,经不住别人劝。

唉,这把梳子梳头也不舒服,也没啥用,现在就在抽屉里躺着,每次看到它我就想起了交智商税的往事,不堪回首啊!

从阳朔回桂林路上,王老师被洗脑了,还想买人家推荐的乳胶枕、蚕丝被,还想买特产,我怎么劝都不听。我只好打开手机搜索桂林三大骗,逼着他读完,他这才作罢。总之桂林之行给我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让我对跟团旅游抱有很大戒备,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这次跟团,人家说了,路上要参观个藏族寨子,我心想完了完了,又要交智商税了,我俩一定要相互制止,不能随便掏钱哈。可是导游的话术让人防不胜防,我们还是忍不住自愿上当。例如导游很认真地一遍一遍重复着,不买氧气后果自负,不坐船就是白来了青海湖,哈哈哈,怎样才能不沦陷? *** 等。

可能是前几天走到哪儿都下雨,老天爷要发大招送我们个礼物。出发去茶卡盐湖,是个碧空万里的大晴天,而导游说前两天还是必须穿羽绒服的大暴雨。

因为有了好天气的加持,一路上风光无两,我们也有了大饱眼福的好行程。西宁的地质地貌复杂,一路上,我们经过了湿地、草原、沙漠,翻越了3800多米的大山,途径了辽阔壮丽的青海湖,所拍的照片每一张都美的可以拿来做壁纸。

上午大约七点钟启程,下午两点才到达茶卡盐湖景区,紫外线很强,我们早早擦了防晒霜,戴上墨镜和帽子,进入景区。

路上,导游说可以坐船,可以坐观光小火车,也可以步行,不过他不建议步行。我们斟酌了一下,决定小火车进,步行出。景区本身没有多大,小火车缓缓开动,开往盐湖深处。时间充裕,我们缓缓往外走,一路上有许多租靴子的店铺,穿上长靴,可以走进盐湖,在感受盐水的温度。当然如果不怕凉,也可以光着脚去踩一踩,据说可以杀菌消毒,就是会在脚上留下大片白色盐渍。

抬眼望去,白色盐湖间人头攒动,大家变换着各种姿势拍照,希望把自己放进这最美的天空之镜,把这美好的记忆带回家。我在湖边吹了会风,有点伤心,一个胖子拍啥拍呀,唉,还是想想晚上回去吃什么,抚慰一下自己受伤的心灵吧。

晚上宿在共和县,这里好像是许多民族杂居的地方,街上有藏餐,有回民餐,我们想吃烤串,于是向宾馆老板打听,老板说“烤串,有有有,就在那边,呱啦呱啦”我点点头,说,谢谢,我知道了,是MIE。他摇摇头又吧啦吧啦。我说,哦,是马爱艺。他着急了,吧啦吧啦用方言普通话跟我们解释。

我们还是没听明白,反正肯定是姓马的嘛,谢过老板,我们出门,果然有个姓马的餐馆,人家叫“马尔力”,哈哈,我们俩笑死了。王老师问我,你说这么多民族,咋交流啊。我说,人家讲普通话就可以了。王老师大笑,刚才老板讲的也是普通话啊,我也笑了,对呀,这么多民族,咋交流?

听导游说这里物价很低,串儿一般就是两三块钱,去吃了我们才发现,烤串四块,炸串便宜,一两块钱,都挺好吃。王老师说要吃素的,而且交代我不能超过十块,我买了六串,刚好十块,可能是因为这边有特有的香料,味道很棒。

对了,最终我还是买了氧气,大家基本都买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买完之后才发现是个套路。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云贵高原生活久了,在西宁为没觉得有啥特别,唉,又交了一次智商税。

其实说真的,没有买的必要,因为各景区都有专门的氧气站,高反的人完全可以现场决定。最重要的是保暖,不感冒、不发烧,保证睡眠,啥问题也没有,以后我再也不能上当了,发誓。

青海湖好大啊!真的好大!不愧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这里的湖水只流进,不流出,就像饕餮一样。我想,青海湖应该是深不见底的吧。

天空万里无云,湖面颜色层层递进,近处是绿,远处是蓝,水天相接,我的眼睛都醉了。

青海湖很大,我们参观的是二郎剑景区,景区里有小火车,有出租自行车和出租电瓶车,不过完全没必要,因为景区码头就像一个公园那么大,一会就转完了。

湖中有个废弃的鱼雷发射基地,导游说可以坐船游湖,我想起了在桂林漓江的经历,感觉没啥意思,所以就在湖边码头拍照。码头有专业摄影师和人造景,好美啊,可惜我是个死胖子,还是别浪费钱了。省着钱买烤肠吃去~

其实青海湖最美的地方不在景区里,而是在路上。路上油菜花、薰衣草、郁金香争奇斗艳。湖是花的衬托,花是湖的点缀。可惜我们报了团,去不了花海。说到这里,青海湖沿路几乎全部被围起来了,去看花、去照相、去骑马、去骑牦牛,都要交费。

听人说,当地人很浪漫,一到节假日就开车在青海湖周边浪山,带上锅碗瓢盆露营,但那也仅限于当地人。我们安慰自己,最起码景区明码标价,不会被坑,不会被打,还是老老实实跟团吧。

可能是因为没人坐船,导游生气了,中午给我们的团餐特别差,光炒白菜就有三盘,区分标准就是放醋了,没放醋,放辣椒了,还有几片荤腥,是杂碎,大家都不吃。唉,导游肯定不会罢休的。

下午的景点就只有一个,金银潭草原—原子城。当年原子弹和导弹就是在这里试验的,不过后来废弃了。金银潭草原很大,不出我所料,我们被带进的是一个圈起来的藏寨,这个藏寨不要门票,里边搭了点经幡,放了点牛粪,羊头,搭了个供有佛像的帐篷,还给我们配备了一个免费导游。

我和王老师相视一笑,默默走在队伍最后。进了帐篷,导游喊我们双手合十,还说要送经幡给我们,让我们祈福。呃,这圈钱也太不走心了吧,还不如卖点小玩意儿呢。我们没说话,偷偷溜到草原上去拍照,躺在草地上,空气真清新啊,都是“吃冬虫夏草,拉六味地黄丸”的牦牛拉的,竟然有种清香,嘿嘿。

说到牦牛,牦牛真的好漂亮,双眼皮,大眼睛,长长的洁白的毛,真是牛中的美女,而且不是美少女,是 *** ,是白雪公主!难怪牦牛肉那么贵,一头牦牛要一万多。一路上,漫山遍野的牛儿羊儿在向我们宣告,牧民有钱着呢,毕竟谁家还没个几十上百头牛羊呢。

现在是放牧的季节,牧民赶着牛羊吃草,牛羊到哪里,他们的帐篷就搭在哪里。有人问,喝水怎么办?开车去拉呀,以前没有修路,牧民都是骑马去拉水。我想象着牧民在草原驰骋的场景,想到了自由,想到的翱翔,想到了勇猛,其实我最应该想到的,是生活。

西宁之行让我有了个总结,这里景色真的很美,当地人也真诚、热情,但旅游业还是落后了些。西宁的旅游基本上就是把地圈起来作为景点,景点距离很远,门票很贵,并且进门之后又有各种收费项目,景点内的各种东西都比机场还要贵些,比如一瓶脉动10块,在我看来有点吃相难看了。基于上述原因,我会推荐别人来看美景,但我自己可能不会再来(虽然已经来过几回)。

在我去过的西部地区里,比西宁稍微好一点的是桂林阳朔,虽然也是各种套路各种坑,但距离近,而且一张票就可以玩全部景区,例如去了漓江就可以整个全部游览一遍,还有人给你讲解,给你拍照,最起码让人觉得是方便的、值得的。如果说西宁是粗糙的汉子,那桂林就是八面玲珑的美女。西宁直接伸手说,给钱,桂林则到处都是引诱你掏钱的“陷阱”,只看你是不是把持的住自己,哈哈。

其实最大的区别还是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差异,西宁配套没有桂林完善,桂林已经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旅游城市,一切都在为旅游服务。西宁地广人稀,景色怡人,也许还能再开发开发。例如交通便利点,项目开发多点,景区里的文化建设强一点,这里一定会更好!

西宁是个很凉快的城市,导游说,他也不是当地人,但是来了之后就爱上了这里,不想走了。确实,这里是值得被爱的城市,衷心希望它能越来好!

好到什么样?要是和大理似的就好了。所有旅游城市里,我最喜欢、去了还想去的是大理。四季如春的气候,不冷不热,再急再燥的人,去了也能静下来、慢下来。在苍山洱海,享受清风明月,因为太美好,所以让人舍不得离开。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理的旅游是以游客为出发点的设计。如果你坐车到大理,下车之后就是古城,附近有很多静谧优雅而且富有民族气息的客栈。你想逛洱海,有各种交通工具等着你,电车、马车、越野车,想坐什么由你决定。收费不高,司机就负责拉着你,你说什么时候停就什么时候停,你说要在哪里拍照就在哪里。司机可能会和你唠嗑,但绝对不会套路你。

洱海边的花海才是真的以人为本,虽说也是圈起来照相,但设计的有艺术啊!一大片花照着没意思,人家在花海里穿插放着各种道具,比如镜子、秋千、丝带,满足你美美的拍照的欲望。游客出门的一大目地,不就是为了拍照嘛。你让人家拍出美美的照片,人家怎么可能不满意?

大理没伸手要钱,但游客愿意花钱,因为她把自己美好的一切都展示了出来,尊重你选择的自由,所以她让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自然景观旅游的开发,我觉得这种模式是比较好的。那人文景观呢?

我想起了一篇文章,文章里介绍乌镇的开发,开发商雇佣当地老百姓,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做什么呢?生活。对,就是花钱让他们生活。让他们不必为了钱而迅速的把小镇商业化,所以乌镇是全国最纯粹、保留当地人生活风貌最完整的古镇之一。要知道,大多数的古镇空有其名,不过是卖着标准化商品的仿古一条街罢了,没多大意思。在商品经济浪潮汹涌的背景下,乌镇就显得难能可贵、独具一格。

乌镇我没去过,但和乌镇类似的开封倒是去过。开封曾是北宋首都,所以如果你进入清明上河园、小宋城,你会发现不仅建筑是宋朝的样式,人也是。不管是服务员还是演员,这些人都不会让你觉得他们是穿着古代服装的现代人。他们展现着宋朝嫁娶、科考、打仗的场景,让你感觉自己进入了宋朝的地界,自己是穿越的人。就连城门口的乞丐、卖菜的农民、待审问的罪犯,没有一句台词,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景区里也有卖东西的小贩,用开封话叫卖着,声音抑扬顿挫,一千多年前,他们可能就是这样生活。他们没变,是我们变了。

我不禁想到,千百年后我们的后代会不会通过旅游来找寻我们的足迹?他们到哪里找呢?现在的房子拆了建、建了拆,千年后也许留不下什么。自然景观?不知还留有多少。他们可能只有上网查了。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今人可以用读书拓宽想象,用脚步丈量世界。一千年后,今人不在了,我们的后代,又将有怎样的追求?过怎样的生活?如果能发明时光机器就好了。。。

殷玉珍的简介

殷玉珍,今年40岁,老家在毛乌素沙漠南边的陕西省靖边县。家中姐弟6人,她排行老四。她模样长得俊,心灵手巧,会做衣服,还做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是那一口陕北小曲,惹得许多小伙子围在她家门口转悠。

可是人的命运往往阴差阳错,她却被父亲许配给了沙漠中的老白———白万祥。1969年,8岁的白万祥和父亲从陕西逃荒到了毛乌素沙漠,一住就是几十年。殷玉珍的父亲外出放羊路过这里,常来歇歇脚,讨口水喝。一来二去,两个老人就结拜成了兄弟。结果,一杯浊酒,殷玉珍就被父亲许配给了白万祥。几件衣服、一个木柜子是她的全部嫁妆。一头土灰马驮着一个19岁的姑娘一步步走到了沙漠深处。

过门40天,才看见有人从她家门口经过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在沙梁的坚硬处掘开一个地窖,一个人需猫着腰才能进去,里面铺上柴草和枯枝,两个人在里面都转不开身。这就是殷玉珍的新房。

更可怕的是风沙对生存的威胁。铺天盖地的黄沙随时都有把小屋吞噬的危险。风一停,一家人便赶快用铁锨把门口的沙一点一点挪开,这样的情景几乎天天可以遇到。

沙棉蓬、沙蓬子、沙米、沙盖是主要下炊之物。有时丈夫从靖边县捡回来的死猪、死羊,竟是全家的一顿美味,剥下的皮子还要做皮袄穿。

对于一个19岁的姑娘来说,最难以忍受的是沙海中无边的孤独。

殷玉珍清楚地记得,在她过门的第40天时,才看见一个人从她的家周围经过。待她惊喜地跑过时,那人已经走远了,她就回家拿了个盆,把脚印扣住,每天来看上一次。

她发誓:“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

然而,殷玉珍的性格里充满了刚强好胜、隐忍开朗,甚至有些桀骜不驯。等她擦干眼泪以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种树,“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

殷玉珍家里最大的财产是一只羊羔和一只三条腿的羊。1986年春天,殷玉珍用那只三条腿的羊换回了600棵树苗,种在房子周围。那时她每天除了给树浇水,其余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呆呆地瞅着这些小树中度过。冬去春来,经历了风霜和干旱之后,栽下的600棵小树存活了100多棵,这使殷玉珍看到了希望。从此一场持久的人沙战斗开始了。

没有钱买树苗,殷玉珍就从娘家借了300元钱买了几头猪仔,希望能换点钱。丈夫也到外面给人掏粪、盖房子、干农活,他打工不要钱只要树苗。

1989年,丈夫白万祥在尔林川打工的时候,听做饭的老头说,村大院里堆了好多苗子没人要。夫妻俩如获至宝,他们借了3头牛,凌晨3时就从家里出发,赶到苗圃把苗条驮上就急着往回赶。不料途中狂风大作,又累又饿的殷玉珍实在走不动了,就抓着牛尾巴,一步步在沙海里挪动着,翻过一道道沙梁。大风一次次把苗垛子刮到坡底,她哭着鼻子一次次重新抬上牛背,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可是不当天栽上树苗就会枯萎的,他们连饭都顾不上吃,喝口水就接着干活了。

19个冬去春来,6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

去年,美国自由民基金会的赛·考斯基来到殷玉珍的林地上种树,并资助给殷玉珍5000美元。新疆小伙子何新强来到内蒙古,给殷玉珍送来了哈密瓜种子,并跟着殷玉珍夫妇造林育苗,一住就是两个月。北京退休专家陈淑琴先后四次来到殷玉珍的住地,带来树籽,表示要搞航天育种。还有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不少青年大学生也纷纷来到她的林地参观,并总要放点钱,种几棵树。

殷玉珍还保存着四、五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她虽然不识字,但她心里有一笔帐,几年来来自各种渠道的资金,她都投在了治沙造林上。她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的支持,也因此赢得了更多尊重。

麒麟幻镇沙漠女子是谁

沙漠里女子是殷玉珍。也有人叫她是嫁到沙漠里的女人。从当年自家门前仅有的1棵树,到如今坐拥7万余亩碧波,殷玉珍和她的家人用27年苦行僧般的劳动,在毛乌素沙漠腹地画了一个绿色的圈。殷玉珍的老家在陕西省靖边县,她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好姑娘,她模样长得俊,会做衣服会做菜,最拿手的是那一口陕北小曲,竟嫁到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去了。

殷玉珍35年治沙7万亩,是什么让她这么坚持?

最近有一个新闻报道了殷玉珍35年制治沙7万亩,而且这个时间是很长的,距离的沙地面积也是比较广的,她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很值得我们去鼓励和赞扬,那到底是什么让她这么坚持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她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而且也想要为社会做贡献。她对社会是有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的,而且认为我们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并且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环境,而且在治沙的过程中她是有大的成就的,而且她也想要让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并且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且我们做出的贡献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地想要为社会做贡献,这也就是她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其次,她是无私奉献的,她能够让自己为国家做贡献。她的个人品德是很良好的,而且他能够用自己的时间去为国家做贡献,她是很无私的。她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而且他能够为了国家利益去牺牲自己的时间。我认为他真的是很无私奉献,她对于自己的小家是没有那么顾及的,而对于为社会做贡献,她是积极奉献的,她之所以这么坚持,就是因为她很无私奉献,她要为国家做贡献。这也是她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的原因。

最后,她是想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的。她是想要让自己有更多的价值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活的有意义,让自己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这是她坚持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习她的这种精神品质,并且为国家做出贡献。

殷玉珍被称为让沙漠变绿洲的母亲,她为何会有这样的称号?

从人类有历史以来,母爱一直被人们称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本能,是哺乳动物的天性,正是因为有着伟大的母亲,才赐予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而对于沙漠来说,殷玉珍就像母亲一样,赋予了沙漠生命力,让贫瘠的沙漠变成了广袤的绿洲。

在陕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地带,有一片数千里的广袤沙漠,它的名字叫做毛乌素沙漠,自古以来就是生命的禁区,但是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六万亩的沙漠被消灭了,她就是殷玉珍。不要以为她是什么庙堂权贵,说到底,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是父亲为了报答自己的救命之恩,嫁到蒙古的普通女人,沙漠一点一点地消耗着她的青春年华,她怀念故乡的青山绿水,她发誓,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

带着自己骨子里的倔强和自己善良的丈夫,她开始了自己改造沙漠的历程,她和她的丈夫从零开始,用了30年的时间,种出了一片又一片树林,慢慢的把六万亩的沙地变成了树林,在贫瘠的沙漠当中,她用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的坚持,把沙漠改造成了绿洲。而在此过程当中,她还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然而,因为她的善举,所有的树木都是她的孩子。

08年的时候,殷玉珍成立了自己的治沙造林公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造着自己的生活环境,对于沙漠来说,她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她让沙漠重新孕育出了生命,让生命的禁区变成了生命的绿洲。她用自己一副柔弱的身躯扛起了自己的理想,扛起了自己的生活。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国女性埋在骨子里面的伟大力量。

大西北出嫁的 *** 姐是谁

殷玉珍。1985年,年仅19岁的女孩殷玉珍被家里许配到大西北荒漠的一户人家,她不甘心父亲这样支配她的人生,在西北生活的日子里她多次试图逃走来反抗。

殷玉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殷玉珍让沙漠变绿洲、殷玉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b5fBj0LDABYVwc.html

标签:绿洲沙漠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835秒, 内存占用1.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