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七块(苏七块的典型事例)

 2023-09-12  阅读 6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苏七块,以及苏七块的典型事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俗世奇人》——苏七块何为俗世奇人?苏七块是谁?为何奇人也? 写在前面:     《俗世奇人》是当代作家冯骥才(1942~)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有3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生活在天津卫的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天津卫是天津的古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苏七块,以及苏七块的典型事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俗世奇人》——苏七块

何为俗世奇人?苏七块是谁?为何奇人也?

写在前面:

    《俗世奇人》是当代作家冯骥才(1942~)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有3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生活在天津卫的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们中间既有凭着一把钓竿把鱼钓绝的大回,也有只认七个银元不认人的骨折医生苏大夫;既有专会溜须拍马的“死鸟”贺道台,也有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张”。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俗世奇人》第一个短篇《苏七块》。

原文再现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哎哟哎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拍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 *** ,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读后感悟:

    读完“苏七块”的故事,不禁反思何为“俗世奇人”。“俗世”之人“苏七块”只是熙熙攘攘的天津街头上一位小小的节骨医生,“奇人”便是“苏医生”接骨技术高超。医术高超,技艺超群,本为一奇。规矩独特,严守自己的行医规矩更是奇上加奇。

    “无规矩不成方圆”读完故事后第一个蹦出我的脑海。苏七块的“七个银元”规矩,在那个时代是什么概念呢?据《1918-1980年北京社会状况调查》记载,20年代时北京一个五口之家,每月伙食费是132.4银元,一块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四五斤猪肉,120个鸡蛋,6尺棉布。那苏医生看一次病,便是一个人小半个月的伙食,可真的不便宜。苏医生看病这么贵,是为钱财吗?我看不尽然。苏医生将银元还给华大夫,可以见得他不贪财,并不是毫无善心之人。当规矩与人情发生矛盾时,我们该何去何从呢?苏大夫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规矩立了便不可破例,破则不立。但苏大夫真的没破例吗?形式上没有,实质上却是免费给张四治疗病。苏大夫之奇便在于此,也许他给不少没有经济能力的病人瞧过病,银元收下了可以悄悄还给困难的人。苏先生的奇,就在“善良”与“规矩”并非不可得兼。这也是为何华大夫虽然不明白苏七块,却很佩服他这样做人处事。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故事,“苏七块”的处事方式实际上是让资源优化配置。折胳膊断腿的病人总归是多的,苏先生瞧病的时间却有限。通过立规矩,筛选需求者,一来可以让来看病的人得到更好度的服务,二来其他病人也可以去到去其他医生那里,“赢家不通吃”。这一个规矩,让自己,病人和其他医生三方获利,这事这理可谓“奇”。

    不过,苏先生能合理的“立规矩”,并从容解决“规矩”与“善良”的问题也有基础。我认为,其一,折胳膊断腿不是要命的大病,不紧急处理不要命;其二,苏先生能不管世人的不解,坚持自己的原则。“苏七块”的这人这事这理,简单又高深,引人思考,可谓“俗世奇人”。

苏七块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七块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又不失善良的人。

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

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

苏七块主要内容

《苏七块》主要内容是:天津卫小白楼一带,有个医生叫苏金伞,他医术高明,正骨拿环。但有个规矩,就是来看病的人必须先拿七块银元,否则决不搭理。于是众人背后给他一个绰号叫“苏七块”,但是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也有他热情的一面。

《苏七块》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俗世奇人》共有3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文中的人物形象苏七块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苏大夫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作者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然后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通过苏七块治病时独特的治疗手法这个细节以及求医者没带钱而被拒绝医治这一个事件来表现苏七块怪异的脾气。

苏七块:倔强又不失善良的奇人

苏七块,是冯骥才先生《俗世奇才》中一个人物,他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天津卫有名的正骨医生。

一手正骨拿环的技术,洋人受伤也会慕名过来求他医治。遇到伤筋动骨的病人,他只要手指一碰就知道里面是什么问题。他接骨的动作“干净麻利快”,不等病人反应上来,断骨就接上了。贴了膏药,上了夹板就等着好了。

但是,这样一个医术了得的人,在他人眼里却并没有什么好的名声。因为他性格倔强,给人看病还有一个奇葩规矩:无论贫富亲疏,要想让他瞧病都得先拿出七块银元,否则就甭想让他出手。于是大家明面上叫他苏大夫,背地里却给他起了个绰号:苏七块,渐渐地就没有谁记得他的本名了。

然而,苏七块真的就是一个钻进钱眼子的人吗?

一天,苏七块正和其他人在打麻将。一个三轮车夫匆忙跑了进来,托着受伤的手臂,表情显得非常的痛苦,他请求苏七块给他治手臂。苏七块淡定地要求他先拿出七块银元,可是三轮车夫身上根本没有钱,于是说:“苏大夫,我现在身上没有钱,但是我一定会把钱凑齐还您的。”

可是苏七块并不为之所动,坚持“七块银元”的原则。大家都觉得苏七块没有同情心,简直钻到钱眼子里了。

三轮车夫看到苏七块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七块银元”才治病,不由失望地离开。

和苏七块一起打麻将的华医生却有点不忍心,借口上厕所,将七块银元塞给了三轮车夫。有了这七块银元,苏七块立马动作麻利迅速地为三轮车夫治伤、抓药。当三轮车夫说药钱不够的时候,苏七块语气不耐烦地说:“送你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苏七块对“七块银元”规矩的执着,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苏七块眼里只有钱的样子。

然后,等牌局结束时,苏七块将华医生单独留下,并将七块银元还给了华医生,然后对华医生说了一句:“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有的人喜欢把善良挂在嘴边,把善良的行动表现在外,让人能体察到。也有想苏七块这样表面看起来刻板不近人情,但实际上,他的善良只是比较低调,比较隐晦,容易让人误解。

更多的人只是在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正确地事,别人知道与否,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不要通过一个人的一些外在行为去判定一个人的善良与否!

《苏七块》的主要内容

《苏七块》的主要内容:

天津卫小白楼一带,有个医生叫苏金伞,他医术高明,正骨拿环。但有个规矩:来看病的人必须先拿七块银元,否则决不搭理。于是众人背后给他一个绰号叫:“苏七块”,但是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也有他热情的一面。

华大夫悄悄把七块银儿给了摔坏胳膊的三轮车夫张四,张四的胳膊被苏七块捏了几下就接好了,苏七块送了药,而后又把七块钱还给华大夫,并告诉华大夫,不是自己心不善,而是规矩不能改。

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

《苏七块》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其中一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晚清光绪年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居,性格迥然相区别,然而,燕赵之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盐,风俗习惯强悍。近一百多年来,列举所有中华大灾大难,没有一个不首当其冲,于是产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赫上层,又在市井民间。

作者听的很多,长记在心,所以,作者随想随记,描绘了解放以前出现的社会风土人情;每个人一篇,各不相关,最后写成一书,名为《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2008年版本包含18篇小说,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2016年版本包含36篇小说。

全书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

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曾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美等国举办个人画展。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散文集《珍珠鸟》、《巴黎·艺术至上》,中篇小说《感谢生活》、《三寸金莲》等各种作品集38部,另有大型画集六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七块

苏七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苏七块的典型事例、苏七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b61Bj0GBgZUVAw.html

标签:事例典型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42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