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备荒(备战备荒的物资有哪些)

 2023-09-17  阅读 9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备战备荒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备战备荒的物资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备战备荒是谁提出来的? *** , *** 党史上的80句口号(46)“备战、备荒、为人民”1964年5月之后,由于苏、美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 中央作出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对东部(“一线”)和中部(“二线”)经济建设项目实行“停”

今天给各位分享备战备荒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备战备荒的物资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备战备荒是谁提出来的?

*** ,

*** 党史上的80句口号(46)

“备战、备荒、为人民”

1964年5月之后,由于苏、美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 中央作出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对东部(“一线”)和中部(“二线”)经济建设项目实行“停”、“压”、”搬”、“帮”,重点开发和建设西部(“三线”、“战略后方”)。对这一战略方针, *** 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加以概括。他说:“第一是战备,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地方无粮棉油等储备,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内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这个口号后来多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联在一起使用,成为冷战时期我国国际战略防御构思的总概括

备战 备荒,为人民《 *** 语录》备战是什么战

主要是指防备敌人侵略,包括苏修、美帝、 *** 发动派以及一切反华力量采取和阴谋采取的对华侵略、渗透、颠覆活动。详见以下材料: “备战、备荒、为人民”口号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战争威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起,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恶化,中苏边境出现了紧张局势,昔日的老大哥变成了“亡我之心不死”的“苏修”;印度 *** 不断蚕食我国领土,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同时向我发动大规模的武装挑衅;侵略我国长达8年的日本,还未同我国恢复正常邦交。而此时,美国在朝鲜战场遭到失败后,又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我国的南大门外,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在此以前,美国还多方支持 *** 武装特务窜扰我东南沿海地区,妄图建立大规模进犯大陆的“游击走廊”;而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也企图利用大陆的暂时困难“反攻大陆”。这一系列严峻的事实,使得中国领导人不能不把国家安全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以考虑,不能不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和战备工作。在1964年5月至6月的 *** 中央北京工作会议上, *** 把国防看作是与农业并列的“一个拳头”。他从存在新的世界战争的严重危险的估计出发,提出在原子战争时期,没有强大、稳固的后方不行。据此,他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下决心搞好“三线”建设。 1965年6月16日, *** 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三五”计划初步设想的汇报后指示说:计划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根据 *** 的指示,国家计委又对“三五”计划的投资项目和主要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于7月21日向国务院作了汇报。汇报中提出:“三五”计划实质上是一个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备战计划,要从准备应付帝国主义早打、大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抢时间把三线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战略大后方。 8月23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158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说:“主席要我们注意三句话,注意战争,注意灾荒,注意一切为人民。这三句话,我把它合在一起顺嘴点,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这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口号的最早提出。 1966年3月12日, *** 在关于各省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给 *** 的信中,对“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战略口号做了具体解释:“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从 *** 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备战也好,备荒也好,一切都是为了人民。1967年4月,“备战、备荒、为人民”作为“毛主席语录”在全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记得采纳啊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 *** 提出的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有何意义?

意义深远,起到了对侵略势力的震慑作用,当时一穷二白,中国不怕打仗,打完可以重新建设,但美国不一样,打核战损失大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一切为了人民

根据 *** 的指示,国家计委对“三五”计划的投资项目和主要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余秋里7月21日向国务院作了汇报。这个“三五”计划实质上是一个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备战计划,要从准备应付帝国主义早打、大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抢时间把三线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战略大后方。

8月23日,余秋里参加国务院第158次全体会议,听到了周恩来关于 *** “三句话”的阐释和概括。周恩来说:“主席要我们注意三句话,注意战争,注意灾荒,注意一切为人民。这三句话,我把它合在一起顺嘴点,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周恩来阐述了三者的内容和关系。他说,备战、备荒,落实到为人民。要依靠人民,首先要为人民,为人民是最基本观念,任何事情要想到为人民,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备战、备荒、为人民”是一个整体。备战是阶级斗争,包括国内国外的。备荒是同自然作斗争,使工农业真正过关。一切靠人民、为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这是最可靠的。

这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口号的最早提出。从此,“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

1966年3月, *** 又建议小计委的余秋里、林乎加去湖北,同省委共同研究农业机械化五年、七年、十年方案。在那里,余秋里看到了 *** 关于各省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写给 *** 的信。信中对“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战略口号作了具体解释。 *** 说:“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从 *** 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备战也好,备荒也好,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1967年4月,“备战、备荒、为人民”作为“毛主席语录”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很快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人皆知的一句话。

紧衣缩食备战备荒是什么意思

中苏交恶的事情。所谓“反帝反修”就是当时对抗美国之余对抗苏联,“备战备荒”就是指当时为了防备苏联的军事打击(包括核打击)搞战备,即“深挖洞广积粮”。

备战备荒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备战备荒的物资有哪些、备战备荒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b62Bj0EBgBQVwE.html

标签:备荒备战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791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