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下潜(潜艇下潜最大深度多少米)

 2023-09-06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潜艇下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潜艇下潜最大深度多少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潜艇下潜的原理是什么?答:实际上,潜艇的沉浮原理是相通的。潜艇沉浮的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垂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

今天给各位分享潜艇下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潜艇下潜最大深度多少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潜艇下潜的原理是什么?

答:

实际上,潜艇的沉浮原理是相通的。

潜艇沉浮的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垂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这时潜艇的重量就会大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即大于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潜。当潜艇正常上浮时,用高压空气分步骤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使之充满了空气,使潜艇在水下的重量减轻了,当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时(即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潜艇是如何下潜的?就是注水变重,然后就沉水吗?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

目前,世界各国的潜艇仍然依靠“压载水舱”下潜,通过调节压载水舱内注水量,来调节潜艇下潜的速度和深度,接下来就说说与潜艇动力、压载水舱,潜艇基本结构有关的内容。

潜艇是如何下潜的?

潜艇的下潜原理与质量、重量、浮力、重力等概念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以潜艇为例,潜艇在海洋中会受到海水的浮力,当海水的浮力大于潜艇自身的重力时,潜艇会上浮,而潜艇自身的质量越大,重量也会越大,受到的地球引力(重力)也就越大,潜艇通过调节“压载水舱”内海水的多少,来控制潜艇的质量,达到上浮或下潜的目的。

潜艇的动力种类

可能很多人认为潜艇是以电力、内燃机进行驱动,但那是经过几代人研究后形成的,世界上第一艘潜艇是人力驱动,下潜的深度只能达到6米,水下只能停留30分钟,注水、排水时,需要使用“脚踏阀门”进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脚踏阀”,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公共卫生间里面“脚踏阀”,当年使用的还不一定有现在的先进,而前进的动力依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

后来,人们开始着力于研发潜水艇,出现了以蒸汽机、柴油、电力、核动力等为动力来源的潜水艇,常规潜艇续航能力在40天左右,核动力潜艇的续航能力最强,据说能够达到80天以上。

潜艇的基本结构

说起潜艇的结构,不得不提一下“水滴造型”,一般的潜艇采用圆润的舱体造型,接近或类似子弹形状,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为了减少静态水对艇体的压力,并且降低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遇到的阻力。

一般的潜艇结构分为耐压艇体和非耐压舱体两层,耐压艇体外部直接接触海水,承受海水压力,非耐压舱体内部为潜艇操控设备和人员,两层结构中间是主压载水舱和燃料舱,还额外配备武器室、空气压缩储存设备等。除此之外,还有武器系统、雷达系统、操控系统等等。

潜艇上浮的原理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既然潜艇下潜是往“压载水舱”内注水,通过增加潜艇质量的方法增加重力,来对抗海水的浮力,那在深海下航行时想要上浮,肯定需要排出“压载水舱”内的海水,但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排出这些水的呢?这就归功于“空气压缩设备”了。

潜艇下潜时,会往压载水舱里注水,同时打开排气阀,很多潜艇下潜时会像鲸鱼一样喷出水柱,就是这个原因,而在注水的同时,空气压缩设备也会压缩、储存空气,下潜完成之后,压载水舱内全是海水,而空气压缩设备内全是压缩空气,空气压缩设备通过管道与压载水舱相连,当潜艇需要上浮时,就会使用压力泵排出海水,同时释放空气压缩设备内的空气,减轻潜艇的质量、降低重量,潜艇受到海水的浮力,自然就会上浮了。

结语:潜艇曾被称为“非绅士风度的武器”,但因为潜艇具备水下作战能力,且隐蔽性好、突击能力强,配备对应的雷达系统和武器系统,其战略意义非常深远,随着材料、动力等技术的突破,潜艇被应用于与海洋探测、战争等多个领域,样式也是五花八门,但上浮、下潜的原理仍然没有太大变化。

潜艇的下潜深度是多少?

潜艇下潜的极限深度,亦称最大下潜深度,是潜艇耐压艇体耐压强度所能允许的下潜深度的最大值,潜艇在此深度只能作有限次数的短时间逗留。

此外,设计潜艇时计算艇体强度的深度,称为设计深度。通常为极限深度的1.3~1.5倍,以保证水中武器在潜艇附近爆炸或潜艇超越极限深度时,仍具有一定生存力。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为60~70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增至200米;战后,一般为300~400米,个别达到900米以上。普通的常规动力潜艇一般就是250-350米的潜深。

有部分双壳体核潜艇可以潜到500的深度。增大潜艇下潜深度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高强度钢和钛合金等,新焊接技术和适合深潜的耐压结构形式等,其实再深了也没什么意义。每再加深1米可能要加几吨重的钢材,得不偿失。因为在这个深度下的海底噪声已经让正在服役的绝大多数声呐侦测不到潜艇的踪迹。

核动力

核动力是继柴电动力之后发展的又一种动力。核动力的原理是通过核子反应炉产生的高温让蒸汽机中产生蒸气之后驱动蒸气涡轮机,来带动螺旋桨或者是发电机产生动力。

最早成功在潜艇上安装核子反应炉的是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潜艇,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子动力的国家有5个,其中以美国和俄罗斯的使用比例最高。美国甚至在1958年宣布不再建造非核动力潜艇。

最早成功在潜艇上安装核子反应炉的是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潜艇,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子动力的国家有5个,其中以美国和俄罗斯的使用比例最高。美国甚至在1958年宣布不再建造非核动力潜艇。

核动力潜艇相比于传统的柴电潜艇,具有动力输出大,动力续航高(由于核动力潜艇的燃料的补充更换通常在10年以上,相比于仅仅几周或几月的柴电动力潜艇要大大增加,所以也通常被视为无限续航),速度快等优点。

但核动力潜艇却有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建造费用高,噪音大以及维护要求高的缺点。核电池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意味着可以批量的制造超越常规性能的潜艇。

潜艇下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潜艇下潜最大深度多少米、潜艇下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bfaBj0BDQVUUAc.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313秒, 内存占用1.7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