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规律(全年固定公式规律)

 2023-09-10  阅读 14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公式规律,以及全年固定公式规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1 2 4 8 16 32的规律公式是什么?规律公式为:2×(n-1)(n为正整数)。思路解析:第一个和第二个数之间:1×2=2。第二个和第三个数之间:2×2=4。第三个和第四个数之间:4×2=8。第四个和第五个数之间:8×2=16。第五个和第六个数之间:16×2=32。得出后一个数是与之相邻的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公式规律,以及全年固定公式规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 2 4 8 16 32的规律公式是什么?

规律公式为:2×(n-1)(n为正整数)。

思路解析:

第一个和第二个数之间:1×2=2。

第二个和第三个数之间:2×2=4。

第三个和第四个数之间:4×2=8。

第四个和第五个数之间:8×2=16。

第五个和第六个数之间:16×2=32。

得出后一个数是与之相邻的前一个数的2倍,所以公式为:2×(n-1)(n为正整数)。

找规律题型的小技巧:

1、先观察,有什么特点,然后依次排查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差值,相邻的三项有什么运算关系,如果数变化剧烈,可以考虑平方、立方,还要熟悉常用的一些平方值和立方值。

2、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3n有关。

3、求通项的数列时,能够通过前几项快速准确地猜测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再用数学归纳法或反证法或其它方法加以证明。

找规律万能公式有哪些?

找规律的万能公式为:Y=1/2(N(N+1)),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客观性规律:它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

找规律方法: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数学固定公式规律

数学固定公式规律

数学固定公式规律,每一个是学习好数学,锻炼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数学考试规律题常用的公式,才能让我们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以下是关于数学固定公式规律。

数学固定公式规律1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

三角形的周长 C=a+b+c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a×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等腰三角形: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的两个边称为这个三角形的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其三个内角相等,均为60°。

长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二、单位换算

熟记基本换算关系: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进率 低级单位聚高级单位:÷进率

(长度单位)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2市斤

(面积单位)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平方公里)=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平方千米(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

(容积单位)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货币单位)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知识(六年级下册):公元年数可被4整除为闰年,但是整百(个位和十位均为0)的年数必须是可以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不是闰年),其他都是平年。例如:1997年是平年,2002年是平年;1996年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平年二月有28天,而闰年二月有29天。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数学固定公式规律2

算术方面

4.1、运算律及性质

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交换律:ab=ba

④乘法结合律:(ab)c=a(bc)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a(b+c)=ab+ac a(b+c+d)=ab+ac+ad

⑥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反过来也一样)

⑦除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4.2.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3.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4.4、方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4.5、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 *** 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4.6、质数与合数:质数又称素数,个数是无穷的,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合数又名合成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0除外的其他数整除的数。

0到20 之间的质数有( ),合数有( )

互质:若N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则称这N个整数互质。

4.7、倍数: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15的最小倍数是( )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除0以外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4与9的最小公倍数是( )

因数:指整数a除以整数b(b≠0) 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b是a的因数。在小学数学里,两个正整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或称为约数。一个大于0自然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最大公因数,也称最大公约数、最大公因子,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解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1、在含有分率的句子里找到单位“1”的量。

2、 ①如果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则用乘法计算,关键是要找到要求的量对应的分率,列式为:

单位“1”的量×要求的量对应的分率 = 要求的量

②如果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则用除法或方程来做,关键是找到题中已知数所对应的分率,列式为: 题中的已知数÷已知数对应的分率 = 单位“1”的量

或 设单位“1”的.量为x,用“x × 已知数对应的分率 = 已知数”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就行了。

3、如果在解题的过程中找不到要找的对应分率,更好度先多读几遍题,然后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一般先画出单位“1”的量), *** 段图中找到我们要找的对应分数。

数学固定公式规律3

特殊问题

6.1、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6.2、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或者 相遇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6.3、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或者 追及距离=(甲速-乙速)×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6.4、流水问题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6.5、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6.6、利润与 *** 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 =实际售价÷原售价×100%( *** <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6.7、工程问题

(1)一般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6.8、和差问题的公式(此处仅写了两点,用的不多)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6.10.15.21的规律公式是什么?

1 3 6 10 15 21的规律公式如下说明。 

规律公式为an=n(n+1)/2。因为是3-1=2,6-3=3,10-6=4,15-10=5,21-15=6。因这些算式的结果可以看出每下一个数都是上一个数加一个序号,序号从2开始。比方3就是1+2的结果,6就是3+3的结果。然后我们代入公式看看,如3是第2个数则2x3=6,6除以2=3。10是第4个数,所以代入得4x5=20再除2等于10。

初中数学我们的规律题就会难度升级,根据题型的不同可以把规律题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求代数规律问题。一个是求几何规律问题。简言之,就是一种是寻找数字间的规律,一种是找图形间的规律。其中不乏有结合代数和几何的复杂规律题。和差关系,移动求和或差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乘除关系,移动求积或商关系,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

公式规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全年固定公式规律、公式规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c52Bj0HAAxXUQU.html

标签:公式规律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859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