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魏之争(魏与蜀之战)

 2023-09-20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蜀魏之争,以及魏与蜀之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蜀魏交战三国蜀魏交战基本都是北伐。分别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诸葛亮六出祁山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蜀魏之争,以及魏与蜀之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蜀魏交战

三国蜀魏交战基本都是北伐。分别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和姜维的九伐中原。

诸葛亮六出祁山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

姜维九伐中原

第一次,姜维北伐,后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第二次北伐,延熙七年(244年)汉中都督王平兴兵据势,姜维和费祎等率军前去支援,曹爽大败。

第三次北伐,延熙十年(247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

第四次北伐,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此时已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姜维独力与魏国众多将领作战,双方互有胜负。

第五次北伐,延禧十三年(250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双方平手。

第六次北伐,延禧十六年(253年)费祎遇刺被害后,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

第七次北伐,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

第八次北伐,延禧十八年(255年)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

第九次北伐,256年姜维再次出兵,蜀将胡济失期不至,为邓艾破于段谷,死伤惨重。

第十次北伐,257年乘魏将诸葛诞叛乱,姜维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到了永安元年(258年)诸葛诞兵败后始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再次出兵,与邓艾战于侯和,为邓艾所破,然后还住沓中。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此时黄皓欲以阎宇替代姜维,姜维因厌恶黄皓擅权,曾向后主请求诛杀黄皓,但后主没有接受,姜维察觉此举可能惹怒黄皓,为了避祸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祸。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景耀六年(263年)蜀亡。

姜维历次北伐战绩,互有胜负,军队已到达华阴、蒲城一带。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在最后一次北伐进行时,廖化劝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欲行难为之事”。《三国演义》卷末有诗说:“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蜀魏联盟 三国鼎立 蜀魏争霸 是怎么判定的

魏国就是现在的北方地区,蜀国就是位于西南地区,东吴就是位于东南地区。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 ***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所统治地区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时期的魏蜀之战

我很无奈,前面说得都是演义

实际上司马懿并未跟诸葛亮交过手,真正跟诸葛亮交手的是曹爽和张郃,诸葛亮也并未使用过空城计,这是后世评书硬扣上去的,而三国时期真正用过的是文聘,而赵云的空寨计也能算作一例吧

至于魏蜀之战,我认为汉中争夺战比较有意义,这是刘备奠定蜀汉基础的里程碑,而襄樊之战也得提提,因为它成就了一代名将关羽,水淹七军使之威震华夏,名扬宇内

而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难免遭人口舌,被认为是穷兵黩武的象征,相对于曹魏休养生息,以待时变,确实坑了蜀汉的百姓,所以,蜀汉的人口是三国时期最少的,当然这主要是前期刘备夷陵之战坑掉蜀中精锐的过错,虽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后世追捧,但是蜀汉的积弱,诸葛亮是有一定责任的(一直在烽火中,百姓生活艰苦,国家怎能强盛?!)

反观曹魏,人口四倍于蜀汉,东吴人口亦两倍于蜀汉,虽然是吴蜀联盟共抗曹魏,可是,就算这样的联合,吴蜀依然没有越过曹魏的边界,姜维没有落到诸葛恪的下场只能说蜀中真的无人了

诸葛亮五次北伐,威震魏国关中,魏国为何会先灭蜀国?

魏国先灭蜀国是因为此时的蜀国,国力最弱,过呢政治混乱,而且蜀国不擅长水战。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宗亲被司马懿父子连根拔起,自此以后军政独揽,乾坤独断,统治势力日益稳固。司马昭接替司马师担任大将军以后,由于擅权结党,为魏帝曹髦所恶,曹髦暗中交结大臣,意图亲自讨伐司马昭,但事情泄露,被司马昭手下所杀。司马昭虽然专权跋扈,却堵不住天下士人悠悠之口,为了转移焦点,司马昭急需对外战争来提升自己的威望。

蜀国和吴国已经失去当初牢固的“孙刘联盟”,不能和魏国构成鼎力之势,而后期的吴国只想着依靠长江天险,过着快活的日子,只有蜀汉一直威胁着魏国的西面,这也让魏国把军事重心指向的巴蜀大地。当时的魏国也很清醒,只要把蜀国灭了,失去三足鼎立的态势,吴国自然而然的是囊中之物。 、

刘备死后,留下诸葛亮辅佐自己的儿子刘禅。刘禅刚刚登基时,蜀国的国力基本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只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让诸葛亮收拾。诸葛亮对这个烂摊子没有丝毫的埋怨,开始踏踏实实发展蜀国经济。首先,诸葛亮先击退了前来趁火打劫的五路敌军,使得国境安宁。然后,诸葛亮和吴国修好,共同抵御魏国。做完这些后,国外事务基本都已经解决,剩下的就是国内的了。

一、蜀是最弱

我们说,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和蒋渭九次北伐,华中蜀汉的人口急剧减少。据史料记载,全国共有人民兵90万人,相当于十人一兵。好像很多。但是注意这里的十个人,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以及各种过高的赋税,蜀中人真的很悲惨。

蜀国最乱。我们常说蜀国把人分为几个阶层。一是北方人先跟着刘备,荆州人像蜀一样跟着刘备,第三是宜州人,第四是南中人。这些人的利益冲突是无法调整的。诸葛亮以他的榜样和不断的北伐暂时压制了这些矛盾。诸葛亮死后,这些矛盾迅速蔓延和扩大,直至蜀汉末年。三位君主和大臣意见分歧最大我们说,蜀汉最重要的领导人,从刘禅、诸葛亮,到刘禅、蒋渭,一直都有分歧。反映在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停止了北伐,不允许人民为诸葛亮建庙。蒋渭被太监陷害时,不能要求他办农场避灾。

曹魏不擅长水战。我们说水战一直是曹魏这样的北方人的致命弱点。与东吴的浩瀚大海相比,蜀汉的悬崖峭壁更为北方士兵所接受。而且,只要攻占蜀汉,曹魏就有新的作战方式来消灭吴国。为什么不在陆地上战斗?其实,我们早就知道,蜀汉统一失掉荆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我觉得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谁统一真的不那么重要。

蜀魏的最后邓艾为什么会胜利?你有哪些了解?

蜀魏的最后邓艾为什么会胜利?你有哪些了解?

邓艾灭蜀国,一部分是其能力的展示,但更多的是蜀国自身的腐败,一个腐朽的王朝如何挡住虎狼之师,更何况君主还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哪怕阿斗有其父一半的风采,凭借蜀国的地势风险,要想击败蜀国,邓艾估计就有点悬,但可惜阿斗就是阿斗,蜀国的败亡只能说是顺应历史潮流。

到公年263年,司马昭调遣了18万大军,宣布启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一场战争中,司马昭派遣了钟会,邓艾等将军,这反映出他势在必行的心态。在其中,钟会带领10多万元大军攻击汉中市。实际上,钟会提升了汉中市防御。但是,在剑阁一带,钟会却被姜维所阻拦,没法砥砺前行了。自然,借着钟会和姜维对峙的机遇,邓艾偷渡阴平,翻过数百里人迹罕至的地域,进而向着蜀汉核心区前行。

早在魏灭蜀之战爆发前,姜维由于获知了钟会在关中驻防的信息,就开始提示刘禅早做准备了。但是,由于黄皓的馋言,刘禅没有将姜维的提示放在心上。因而,如今获知邓艾偷渡阴平的信息后,后主刘禅可以说十分焦虑不安。因此,他让诸葛瞻带领大军前往两军对垒。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孩子,于公年227年出世。在诸葛瞻出世的第二年,诸葛亮就逐渐北伐中原的战争。而且,公年234年,诸葛亮就病故了,这造成诸葛亮的一生本事,也没法教授给诸葛瞻了。自然,在蜀汉中后期,诸葛瞻或是得到了后主刘禅的器重。公年261年,诸葛瞻得到卫将军这一官衔,进而掌管国都成都的禁卫军。

因而,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后,诸葛瞻变成刘禅的最后的机会了。假如诸葛瞻没能抵御邓艾大军,不良影响将是无法预料的。那时,姜维带领蜀汉的主力军,在剑阁和钟会僵持。由于钟会带领了10多万元大军,这促进姜维难以分发兵马来援助成都。而就罗宪,霍弋等名将,则因避开成都,早已是远水难破近口渴了。

公年263年的冬季,诸葛瞻领着张遵,黄崇,李球等赶到了涪城。对于此事,黄权的孩子黄崇,数次劝导诸葛瞻占领保险的好处的地形,不许对手进到到平原地域。但是,十分遗憾的是,诸葛瞻犹豫不定,没有采取他的建议,黄崇由于诸葛瞻的自毁长城而痛哭流涕。早在公年222年,黄崇的爸爸黄权,追随刘备参与了夷陵对决。

没多久以后,邓艾大军赶到了涪城,并战胜了诸葛瞻,后面一种丢弃涪城后,只有撤到绵竹。针对绵竹而言,可以说国都成都最终的天然屏障。到这个时候,诸葛瞻早已领引了邓艾大军的战斗能力,因此,他更佳的防范措施便是恪守出不来。进一步而言,邓艾尽管智勇双全,可是,他带领的大军早已是疲倦之师,又欠缺钱粮的供货,一旦对峙下来,毫无疑问会不攻自破。

自然,邓艾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外派特使招降诸葛瞻,含意便是你假如想要撤兵,我一定以上朝中,册立你为琅琊王。针对年轻气盛的诸葛瞻,觉得自身得到了邓艾的侮辱,因此,他不但击杀了邓艾派遣的特使,还决策率军上场,这可以说中了邓艾的欲擒故纵。当时,诸葛亮曾用这一计谋来应对司马懿。如今,司马懿破格提拔的邓艾,则用相近的方法来应对诸葛亮的孩子诸葛瞻,而且获得了取得成功。

随着着诸葛瞻的主动进攻,绵竹对决宣布暴发。在这一场战争中,蜀汉大军临危不惧,一度占有了优势。例如追随诸葛瞻上场的张遵,是张飞的孙子,而李球则是李恢的侄儿。针对这种蜀汉元勋的后代,和益州当地的宗室比起来,毫无疑问对蜀汉更为赤胆忠心,但是,邓艾也鼓励手底下和另一方血战,最后,老成的邓艾获得了绵竹对决的获胜。

最终,占领绵竹以后,邓艾成功包围着了成都。由于这时的成都,早已不能坚持抵御的将兵,再加上诸葛瞻等牺牲的消息,也让清朝官员振动。因此,谯周等力劝刘禅舍弃抵御。因此,公年263年十一月,刘禅接纳谯周的建议,开启大门,归顺邓艾,这促进蜀汉宣布迈向了亡国。而这,也开始了三国时代完毕的帷幕。

蜀魏之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魏与蜀之战、蜀魏之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cb4Bj0LBQBRUw0.html

标签:之战之争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527秒, 内存占用1.7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