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其贵(郑其贵和邓仕骏)

 2023-09-21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郑其贵,以及郑其贵和邓仕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180师师长结局是什么?180师师长被进行了降职处分,但是后来也有一定幅度的升职,然后退休回到老家安度晚年了。180师师长是郑其贵,他1913年出生,安徽金寨县人。1951年3月,志愿军60军180师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极其悲壮的征途。第五次战役爆发,180师仓促准备后便投入战斗。然而由于战线拉得太长,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郑其贵,以及郑其贵和邓仕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80师师长结局是什么?

180师师长被进行了降职处分,但是后来也有一定幅度的升职,然后退休回到老家安度晚年了。

180师师长是郑其贵,他1913年出生,安徽金寨县人。

1951年3月,志愿军60军180师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极其悲壮的征途。第五次战役爆发,180师仓促准备后便投入战斗。然而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第五次战役后来宣布结束,部队开始撤退。180师奉命掩护主力撤退,但在美军的快速穿插下,部队深陷重围,损失惨重。全师入朝时有1.1万余人,但战后归建只有四千余人,近七千余人战死或被俘虏。

作为师长的郑其贵,自然难逃其咎,他当即被撤销师长职务。审查结束后,郑其贵被任命为第3兵团管理处处长,从正师级降为正团级。1955年授衔,郑其贵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来又晋升为大校。1982年,郑其贵以老红军、副军级待遇离休,在安徽合肥安度晚年。

扩展资料

另外180师的政委吴成德(抗美援朝中被俘虏的最高将领)也幸存下来,但是被美军俘虏,停战后被遣返回国,同样回到了家乡安度晚年:

180师政委是吴成德,他1912年出生,山西新绛县人。吴成德早年在家乡学校教书,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十几年的战火洗礼,让他从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我军优秀的将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吴成德被任命为180师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80师后来被打散,吴成德于是率部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14个月后才被美军搜山队俘虏,他也由此成为了志愿军被俘的最高将领。

朝鲜停战后,吴成德被遣返回国,但他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下放到一个农场任副场长。直到1982年3月,吴成德才恢复了党籍,享受老红军和军级干部待遇。晚年的吴成德回到山西老家,在运城市干休所度过了最后时光。

70年过去了,是时候把志愿军180师的那一仗说清楚了

180师失利是志愿军永远的痛。但我想说的是,1951年至今,70年过去了,该给他们正名了。本文不谈人事,也不谈责任,只谈战场态势,来还原180师全体将士的 历史 功绩。因为要是谈人事,谈责任,这个问题就永远扯不清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在进攻战役中的攻击速度是平均每天5到10公里。在朝鲜战争面对志愿军时,这一数据大大下降。在运动战时期,美军在进攻战役中的攻击速度是平均每天1.3到3公里。在阵地战时期,当志愿军没有坑道工事时,美军面对志愿军坚固防御阵地,在进攻战役中的攻击速度是平均每天0.5到1公里。有了坑道工事后,这一数据为零。

可见美军对志愿军进攻最强势的时候是平均每天能前进3公里,这一阶段就是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

在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从5月23日到6月10日的19天的时间里,美军攻击前进了55公里,平均每天3公里,这是美军与志愿军作战的最高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前9天美军攻击前进大约45公里,后10天美军攻击前进大约10公里。也就是说,前9天美军平均每天能攻击前进5公里,而后10天平均每天只能前进1公里。

每天前进1公里,这其实相当于1951年秋季防御战斗,美军面对志愿军坚固防御阵地时的战斗情况。而这段时间正是华川阻击战和铁原阻击战正在进行时,当然也包括其他的阻击战。

也就是说,铁原阻击战和华川阻击战,志愿军用临时野战工事打出了预有准备的坚固阵地的水平。

1951年5月19日,李奇微飞往韩国,在第10军指挥所会见了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第9军军长霍格、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会谈后,李奇微下达了命令:

第8集团军应在5月20日发起进攻,第10军在右翼,制止志愿军在右翼的突破,并协同第9军右翼部队转入反攻,第9军右翼由第10军负责保护。

第9军在中路,进攻并夺占春川盆地以西的高地。

第1军在左翼,沿汉城至铁原的轴线进攻,并负责保障第9军的左翼。

从李奇微的命令可以看到,美军的打法还是标准的李奇微打法,一字排开,齐头并进,步步为营。如果按照李奇微的打法来,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这段 历史 也就没什么争议了,这种打法志愿军根本不怕,甚至可以说是礼送志愿军。

但是,美军真正转入反攻前,在范弗里特的坚持下,变更了部署:华川水库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划给了第9军。第10插向东北方向,追击撤退的志愿军和人民军。韩军第1军团沿海岸线北进,而后向偏西北方向进攻。

非常明显,范弗里特的打法是典型的志愿军打法。美军第10军是正面攻击部队,韩军第1军团迂回侧翼,负责侧击,美军第9军是穿插分割部队,负责割裂志愿军第3兵团和第9兵团之间的联系,并切断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后路,负责阻击。这样一来,美军第9军、第10军和韩军第1军团将对志愿军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形成一个包围网。

但是,志愿军20军58师的华川阻击战,挡住了负责穿插的美军第7师和韩军第6师团,使得范弗里特计划中封住志愿军和人民军退路的部队无法到位,计划就此破产。上面这张图是27军在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战斗示意图。我们再看下面这张美军绘制的5月19日战斗态势图,结合在一起看,非常明显,美军第9军占领华川后东北上,将完全封住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集团的退路。关于华川阻击战,参见美军司令设下完美的陷阱,彭德怀吃了亏,一个师长找出了 *** 之道

那么,华川阻击战和180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非常大。

虽然在5月23日到6月10日,美军全线攻击前进了55公里,但平均每天3公里,并不真正是每天就一定是3公里。

我们就来考察在战役中线的180师的情况,顺便说一下179师。

美军在中线的是第9军,5月23日发起反攻后,到5月27日进至华川,随后志愿军20军58师打出著名的华川阻击战,在随后13天里,美军第9军只前进了10公里。

韩军第6师团在5月23日时距离华川大约48.6公里,美军第7师距离华川大约41公里。也就是说这两支部队只用5天就攻击前进了40多公里。看起来攻势迅猛,其实里面有很多文章。

按照李奇微一开始的部署,美军和韩军各部都是直着北上,60军其实只要面对美军第7师。随着范弗里特变更了李奇微的计划,美军第9军重心东移,志愿军60军需要面对美军第9军整个军,即美军第7师、24师,韩军第2、第6师团。战场态势参见上图,这张图是能最清晰地看清180师战斗情况的图,我在图中还进行了标注,这样就更清楚一点。

而60军表面上是一个军,其实179师配属给了15军,181师配属给了12军,自己手上只有一个180师。其他两个师一直到了志愿军北撤时才得到命令归建。179师距离不远,但181师就远了,一直到26日才归建。

所以60军手中只有两个师来抗击美军第9军的两个美军师和两个韩军师团。除了火力处于绝对劣势,兵力也处于绝对劣势,为1万6千余人对敌4万5千余人,兵力对比将近1比3。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60军179师和180师,美军第9军的第7师和韩军第6师团可以在一天之内赶到华川,也就是5月24日。

在真实的 历史 中,181师走的路和12军近似,在26日傍晚赶到华川;12军跟随在181师之后,军部和35师通过华川,34师还在之后;在12军经过华川的同时,20军59师通过华川。27日,58师经过华川,发现华川已被美军占领,遂主动停下来阻击。

如果5月24日华川被敌占领,第9兵团的12军、20军、27军,第3兵团的181师以及人民军“金”集团将被美军包围,基本上会全军覆灭。

不懂军事的人就要跟我说了,就算180师迟滞了美军5天,那它毕竟打了败仗啊。

前面说过了,如果按照李奇微的方案,180师和179师只需要对付一个美军第7师。按照范弗里特的方案,180师和179师也只需要对付美军第7师和韩军第6师团。

这两种情况,美军是打不崩180师的。

可是 历史 往往是由很多巧合的细节构成的。本来63军的正面是韩军第6师团,按照范弗里特的方案,韩军第2师团和美军第24师应该接替韩军第6师团继续向63军进攻。因为63军军长傅崇碧感觉到自己有被美军穿插分割包围的危险,跳出了美军包围圈北撤。这样一来,美军第24师和韩军第2师团的当面没有了阻碍,直接就迂回到了180师的右侧后。

本来180师的正面是美军第7师,在5月23日和24日白天的战斗中,在180师538团和539团的奋勇抗击下,美军第7师只前进了2公里。

可是因为美军第24师迂回180师侧后,攻占了540团的城隍堂阵地,180师面临被分割于北汉江南岸背水绝地的态势中,180师只能北撤,在北汉江北岸继续阻击。

180师538团和539团在北汉江南岸时,距离北汉江大约5公里,540团占领的北汉江北岸鸡冠山、城隍堂一线阵地距离北汉江大约6.6公里。538团和539团北撤后,为了和540团平齐,等于美军可以顺利前进11公里。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由于15军不知何故,没收到第3兵团在23日下达的就地阻击的命令,已离开春川地区。所以美军第7师并不是完全跟踪追击180师,而是利用15军留下的空隙,向东北方向攻击前进,只有一部与180师继续接触。而韩军第6师团东移,接替了对180师正面继续进攻的任务。

如果没有这一巨大的空隙的话,179师且战且退,正好可以和180师并肩阻击,两个师可以形成一个整体。179师可以独力对抗美军第7师。180师的情况要差一点,除了对抗正面的韩军第6师团,还要兼顾迂回其侧后的美军第24师和韩军第2师团。但至少179师就不会轻易被美军第7师击败,180师的左翼是有保障的。

但这个巨大的空隙使得179师且战且退的速度难以抗衡美军机械化部队的速度,使得179师一直在无法站稳脚跟的情况下与美军第7师交战,情况就变得非常被动。

但是,在绝境中,180师展现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美军第24师迂回其后路的情况下,与美军第24师、第7师一部,韩军第6师团激战,仅仅从鸡冠山一线退至北培山、驾德山一线,退了3.5公里左右。也就是说,美军第9军在24日、25日在180师正面仅仅攻击前进了3.5公里。

但179师的情况却不乐观,美军第7师为什么会东移?有一个原因就是走公路,以发挥机动优势。179师始终和美军第7师处于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态势中,动作只要慢一步,就被包围。这样的战斗根本没有办法稳住阵脚来组织防御。

在26日上午,180师身后北偏东大约7.6公里的179师马坪里阵地被美军第7师17团攻占。而美军第24师也在26日攻占180师身后北偏西9公里左右的滩甘里,180师的后路被完全切断。但180师正面的美军第24师主力,韩军第6师团主力和美军第7师一部依然未能取得多少进展,180师还保持驾德山一线阵地。也就是说美军在180师正面,从5月24日至5月26日只攻击前进了5公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战场态势完全是犬牙交错,美军第7师先头部队已通过了马坪里,在距离华川8公里左右的原川里、场巨里和179师535团、537团交战。由南到北,180师和179师周围到处都是美军和韩军部队,敌我完全混在一起。研究180师,更好度是要把时间节点精确到小时,但这样没有几万字的篇幅是写不完的。本文只从攻击速度来讨论,就只能从略了。

179师和180师承担的任务不同,179师只是阻击,所以马坪里失守后,179师立即向史仓里转移,不然美军第24师会把他们的后路也切断。而180师承担着掩护伤员转移的任务,他们只能坚守。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被美军迂回后路的情况下,180师还是只让美军平均每天攻击前进1.66公里而已,远低于第五次战役美军平均3公里的攻击速度。

占领马坪里后,美军第17团于27日继续向华川突击,此时距离是大约17.6公里。至27日中午,美军占领华川。幸而这个时候20军58师赶到了华川,主动投入战斗,制止了美军的快速前进。

180师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北撤以摆脱困境。关于180师的书籍和180师诸人的回忆录都认为这是避免失败的关键。

但师长郑其贵一直坚持执行上级命令,就地阻击。就地阻击就是死路一条,180师从上到下全都知道,各个师级干部,各个团长政委都提出北撤,但最终180师党委开会研究还是决定留在原地打。

180师如果不坚持阻击,美军最快在24日就能打到华川,最晚在26日也能打到华川。马坪里是26日上午失守的,要不是180师还在后面牵制美军,美军直接就可以突击华川了。

不管是24日还是25日或是26日,在这个时间节点,第9兵团没有部队能赶到华川。已经断粮的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集团将百分之一百被美军包围,没有任何部队能救援他们。美军甚至不用攻打,饥饿就能把这十几万大军拖垮。

所以我向来不同意“180师惨败”这个说法。180师确实是失利,但不是惨败。什么叫惨败?指挥出现错误,判断出现问题,处置情况不当,确实打不过敌军,这个叫惨败。有人会跟我说,180师损失了三四千人,怎么不是惨败?那可以去查查志愿军历次阻击战中各部队的伤亡,以及第3兵团第五次战役的具体损失再来跟我说。本文不列数据,以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180师除了最后突围时分散突围值得商榷,除此之外,没有犯任何错误。全师都知道留下来阻击是死路一条,请问180师哪个人不知道?那他们为什么留下来? *** 就是这个特点,总是有部队主动去牺牲。180师不愿意牺牲,自己跑了,那转移中的部队怎么办?特别是伤员怎么办?以及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集团怎么办?

其实就是这样,要么180师去牺牲,要么伤员和第9兵团完蛋。这是一道选择题,只有两个选项!180师最终选择了坚决执行命令,自己去死。

这不叫惨败,这是牺牲自我,顾全大局。

投 *** 的是美军排长巴恩斯,面对180师,美军步兵表现还是不好,士兵躲在一旁,排长却在奋勇作战。在第二次战役惨败后,美军补充了大量老兵,这些连长、排长就是其中骨干,而这些人在后面的战斗中也是主要力量。不补充这些二战老兵,美军步兵的战斗力还要孱弱。

这篇文章并没有展开讲,只是从美军进攻战役攻击速度的角度简单说一下。真正讨论180师的时机还未必成熟。但是作为一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者,我呼吁是不是该重新审视180师的问题。我军向来是非常严厉的,这在战争年代和以前的 历史 背景下是无可厚非的。比如之前水门桥的文章提到的180团团长牺牲在黄草岭。20军的总结在表扬他的同时,依然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这段 历史 ,心态可以更平和一点。毫无疑问,180师是失利了。但是180师的失利,是在给全局做出牺牲,这一点是要给予正视的。单纯地只看失利,而没有看到180师发挥的作用,是不是过于片面?是不是应该改变思路?本文不谈人事,不谈责任,这些东西谈不清楚,但战场态势图是永远不会骗人的。

保存好自己的部队,会受表扬。部队受到损失,会挨批评。那么如果是为了保存别的部队,让自己的部队受到损失,那应该受表扬还是挨批评呢?郑其贵师长坚决执行上级命令的后果,就是让自己受损失,别的部队被保全。

很多人指责郑其贵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不懂变动,不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是天大的笑话,不能只想着自己啊,180师确实能跑掉,有好几次机会。但180师只要跑了,第9兵团肯定完蛋。所以,这不叫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而是坚决执行上级命令。

这就是党性,对党的绝对忠诚,主动作为,勇于担责,不怕困难,敢于牺牲。

志愿军损失最大的一仗:180师3千多人被俘,3千多人牺牲

1951年6月下旬,毛主席在北京 *** 丰泽园菊香书屋,秘密召见了志愿军第六十军军长韦杰,这场谈话从11点,一直持续到后半夜2点多。

而在此之前,毛主席已经召见过了志愿军三兵团负责指挥的副司令员王近山,在韦杰之后,毛主席又接连找志愿军第十二军和十五军的军长谈话。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国家领袖,毛主席的繁忙程度用日理万机形容丝毫不夸张,按道理,当时的新中国拥有五百万大军,一个军长的动向,根本不足以惊动毛主席,更遑论毛主席专门拿出时间去找一个军长反复谈话了。

毛主席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刚刚结束的第5次战役中,志愿军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尤其是60军180师在被包围之后,更是几乎全军覆没。毛主席需要充分的了解第5次战役180师被包围受挫的经过,并找出原因。

而这场事故的处理更是无比严厉,180师师长郑其贵、第60军军长韦杰被免职。志愿军从总部到兵团,从师到军,都对180师的受挫做了认真的检讨和自我批评,彭德怀司令员更是主动承担了责任。

180师的受挫究竟有多严重,为什么毛主席如此重视?为何这场失利会被称为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最惨重的损失呢?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境外出兵最多、参战规模最大、战果也最为辉煌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直接对抗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战争之中,刚刚成立一周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无与伦比的战斗意志击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以此战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虽然频频击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但是,志愿军并非并非完美无瑕,在惨烈的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的敌人又是早已完成机械化、拥有绝对装备优势的美国军队,志愿军的每一仗都打得极为艰苦,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而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失利和受挫也在所难免,这其中,志愿军在第5次战役之中180师的受挫,就是志愿军战场上最为惨重的一次。

当时,拥有1万多名官兵的180师由于在第5次战役回撤之时被数万美军包围,再加上经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1万多将士饥寒交迫,缺乏武器弹药,又毫无援兵。

最终,这1万多名180师的官兵在师长的要求下分散突围之后,3000多人在突围中牺牲或失踪,3000多人被美军俘虏,真正回到后方基地的180师官兵只剩下千余人。

180师的这场失利,也成为33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个。180师为何会遭遇如此惨重的伤亡呢?

1951年4月22日,在志愿军刚刚完成第4次战役没多久,彭德怀元帅就率先打响了第5次战役。而且,这次战役还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

当时,志愿军投入了11个军、3个炮兵师和1个高炮师,朝鲜人民军则投入了4个军团,作为对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不例外。

当时联合国军不但投入了几乎所有的地面部队,而且如同往常一样,美军还调集了上千架先进战机作为支援。因此,此次战役,在小小的朝鲜半岛上,双方交战的兵力已经突破100万。

而志愿军之所以几乎马不停蹄的发动第5次战役,其目的就是为了粉碎敌人向北进攻的计划,夺回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此次作战的目标十分庞大,为了真正的打疼美国人,仅歼敌目标就为5个师和3个旅。

战争爆发的第一阶段,志愿军进展十分顺利,也基本完成目标,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按计划完成战役任务,第三、第九、第十兵团都顺利突破敌人阵地。

在志愿军的进攻之下,联合国军被迫从三八线以北退到汉江南岸一线,后退了约50余公里,战争的主动权因此落在了志愿军的手中。

当时,被分配为中央兵团第一梯队的180师担任预备队。虽然是新建之师,但是,在强烈的求战欲望之下,180师官兵表现极为优异。他们作战勇猛、不畏艰苦,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尤其在第五战役第二阶段期间,装备很差的180师奉命在30公里宽的汉江南担任狙击任务,面对拥有5万多兵力的美国陆军第十军,180师官兵毫不畏惧,与敌人浴血奋战,圆满完成了掩护东线主力歼敌的任务。

在取得第1、2阶段的胜利、取得歼敌5.9万余人的辉煌战果,达成预定的战略目的之后,数十万志愿军将士在连续作战30天后已经十分疲惫,再加上后勤补给由于美军的猛烈轰炸远远不足。

因此,1951年5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下达转移休整命令:

根据以往4次战役的作战经验,虽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远远不如已经完成机械化的美军,行军只有自己的一双脚底板,还只能夜间行军,但是,擅长山地作战且吃苦耐劳的志愿军将士,依然在运动战中将美军耍的团团转,撤退自然也从来不是问题。

因此,在志愿军总部下达撤退命令后,进攻的各支志愿军部队开始如往常一样逐步后撤。然而,令志愿军总部和各部队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却与以往截然不同。

美军虽然士气和作战意志远不如志愿军,更被志愿军打的落花流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军就是软柿子,美国人从来都不蠢,第五次战役爆发时,美国军队不但在之前的接连失利中吃一堑长一智,而且,就连美军的司令官都换了。

第5次战役时,联合国军总司令已经不是一贯狂妄自大、像政客多过军事家的麦克阿瑟,而是美军原第8集团军司令总司令李奇微。当时的李奇微为虽然名声不显,但他却是典型的“不叫的狗”——凶狠且刁钻,十分难缠。

全程参与朝鲜战争的李奇微根据志愿军的作战方式,总结到了一个他称之为“礼拜攻势”的规律,他发现,在之前的战役过程中,由于志愿军并没有制空能力,运输线又一直被美军频繁轰炸封锁。

因此,每次战役,志愿军部队只能靠随身携带的粮食和武器弹药作战,这样一来,志愿军作战时间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正好是一个礼拜,因此,李奇微将志愿军的进攻当时称之为礼拜攻势,或者叫星期攻势。

针对志愿军的这个弱点,李奇微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名为“磁性战术”的应对方式,在志愿军完成7天作战之后,趁志愿军补给困难、粮食弹药消耗殆尽之际,全线发动大规模反动。

当时,李奇微调动了14个师、一个旅、两个团的庞大兵力,同时还将三个师和三个旅作为预备队,对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动了全面反攻。

美国的反攻不但蓄谋已久,准备充足,而且,李奇微还针对志愿军的弱点,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李奇微将摩托化步兵和坦克、炮兵组成特遣队,在航空兵和远程炮兵的支援之下,寻找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防线空隙多路突击,快速推进,从而极大的破坏了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撤,割裂了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防线。

面对联合国军蓄谋已久的大规模反扑,虽然志愿军有应对敌人反扑的思想准备和部署,但是,面对如此大的规模和超强的针对性的进攻,志愿军的准备依然远远不足,一时间,各部队陷入相当被动的局面。

当时,包括60军180师、12军91团、27军等部队在内的多支志愿军,都陷入敌军的包围。为掩护主力,志愿军司令部根据实际情况,掩护大部队后撤,下达了“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在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人,争取时间”的命令。

正是根据志愿军总部的命令,3兵团对60军下达了殿后掩护的命令。应该说,第60军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说它艰巨,不仅仅因为连续作战后粮食弹药匮乏、官兵疲惫,对手强大,还因为60军兵力严重不足。

因为,在第五次战役发起第2天,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就将60军的其他两个师分配给第十二军和第十五军,也就是说,担任掩护任务时,第60军麾下仅有180师一支部队。

然而即便如此,面对以逸待劳、人数装备均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180师官兵并没有气馁,他们以血肉之躯坚守阵地。

当时,180师的每个营、每个连都要抵挡3~4倍以上的敌人,180师坚守在阵地上,每天落下的炮弹超过5万发。

因此,在将敌人紧紧的阻挡在阵地之前的同时,180师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一线的连队都伤亡过半,有的连队甚至损失殆尽,只剩下不足一个排的兵力。

然而,战场再次发生变化,就在180师浴血奋战,掩护主力的同时,与180师同样担任狙击掩护任务的左翼第十五军,右翼第六十三军和兵团预备队,却在22日提前北撤。

而且,他们的北撤时,并没有告知180师。这也意味着,在180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它的两翼形成了一个150公里宽的大空隙,180师成为一支孤军。

在坚守阵地到23号时,180师终于接到军长韦杰的命令:当晚北撤汉江,在春川以西继续布防。然而,正在180师准备过江撤退之时,兵团却再次发来一个紧急命令:要求各部暂不撤守,在前沿构筑坚固工事,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走。

兵团突然要求各部暂停撤退原因很简单,因为,由于战事紧张,再加上各部队沟通混乱,当时的前线,仍有8000余名伤员未能运往后方。

因此,为了掩护转运伤员,接到兵团命令后,韦杰随即要求180师担负这一掩护任务,要求他们停止北渡,继续在阵地上狙击敌人3~5天。

而此时,由于180师左右两翼的志愿军部队均已撤退,成为孤军的180师面临随时被敌人包围的危险,事实上已经不具备继续坚守的可能。

面对这种困境,师参谋长王振邦曾向师长郑其贵建议“主力后撤至江北,以免被动”的建议,然而,由师长郑其贵长期从事的是政治工作,对于军事指挥并不擅长,再加上上级明确暂不撤退的命令,因此,郑其贵决定服从命令,在完成掩护伤员撤退任务之后再行北撤。

这一坚持,让180师彻底失去了北撤的机会。随着美军大规模进攻,180师陷入了敌军三面包围、背水作战的极端不利态势。

到第26日中午,180师已经彻底被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联合国军包围。无奈之下,郑其贵一边向军部发电报去求援,一边开始召开师党委会扩大会议在会议中,讨论180师何去何从。

26日16:30, 180师终于接到第六十军军长韦杰命令,他要求180师从西北方向突围,到鹰峰集合,同时,他也会派兵接应。而此时,在持续艰苦的作战中,180师早已断粮三天。

他们只能凭借野菜、嫩树芽充饥,在接到突围的命令后,郑其贵决定兵分两路突围,突围成功后在鹰峰山下汇合,而当时,在惨烈的战斗之后,180师只剩下3000余人。在历经艰难险阻,突破敌人多次包围之后,师长郑其贵和部分部队终于突围到鹰峰。

但是此时,他们不但已经六七天没有吃饭,最为糟糕的是,即便到达鹰峰,180师残部依然在敌人的包围之中。而此时,救援的部队也迟迟未至,面对180师随时可能全军覆没的危险,郑其贵决定全师分散突围。

其中,师长郑其贵率领的一支在历经艰难险阻之后,最终突出包围圈,而在突出重围后,这支部队只剩下了200余人。而 *** 政委的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由于在一片洼地发现志愿军大量的伤病员和掉队的战士,不忍舍弃伤员的吴成德决定和同志们在一起。

然而,由于伤病员太多,行动迟缓,再加上与大部队行动脱节,最终,吴成德没能突出包围圈,他带领战士们在朝鲜战场的敌后打了500多天的游击战,最终在战斗之中不幸被俘,吴成德因此成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职务最高的被俘人员。

180师来入朝参战时拥有1.2万余兵力,然而,经历接连的战斗,尤其是经历第5次战役之后,即便算上在被包围之前被送到后方的伤员、教导队保留的骨干和突出重围官兵,所有人员加起来也只有4000多人,也就是说,第五次战役中,180师有3000多人牺牲,3000多人被敌人俘虏。

180师在后撤过程中的重大失利,在志愿军乃至于国内都引起了巨大震动。毛主席在全面了解情况,弄清180师受挫的原因之后,对于第5次战役的分析是:打的急了些,大了些,远了些。

而具体针对180师的失利,毛主席则认为:

对于责任,毛主席说:

当然,180师在第5次战役之中虽然损失惨重,我军由于准备不足、目标定的过大等诸多问题,在第5次战役之中遭遇7.5万余人的伤亡,但这并不代表第5次战役我军就失败了,事实上,历时一个多月的第5次战役,依然取得了歼敌8.2万人的巨大战果。总体而言,第5次战役依然是胜利的。

但是,这无法回避包括180师在内的巨大损失,也因为吸取第5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志愿军基本停止了大兵团作战的运动战作战方式,转而开始采用“坑道战术”和“零敲牛皮糖”的打法。

而改变作战方式之后,志愿军的伤亡不但大大降低,歼敌的效率也有了巨大的提升,敌我伤亡比例从差不多1:1,迅速提升至1:3甚至1:4。

郑其贵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郑其贵和邓仕骏、郑其贵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d04Bj0LAgFXVgc.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96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7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