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入门)

 2023-09-21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陈式太极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式太极拳入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陈式太极拳十八式名称陈式太极拳十八式名称为: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白鹅亮翅;第七式:斜形;第八式: 搂膝;第九式: 拗步;第十式:掩手肱拳;第十一式:高探马;第十二式:左蹬一跟;第十三式:玉女穿梭;第十四

今天给各位分享陈式太极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式太极拳入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陈式太极拳十八式名称

陈式太极拳十八式名称为:

第一式: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白鹅亮翅;

第七式:斜形;

第八式: 搂膝;

第九式: 拗步;

第十式:掩手肱拳;

第十一式:高探马;

第十二式:左蹬一跟;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

第十四式:云手;

第十五式:转身双摆莲;

第十六式:当头炮;

第十七式:金刚捣碓;

第十八式:收势。

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的创编主要是为了陈氏太极拳的 *** 与普及。因为对于不懂武术的初学者而言,陈氏太极老架一路是一套动作非常复杂而变化多端的内家拳种,普通人是极难在短期入门掌握的,因此也就有了“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

为了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陈氏太极拳,由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掌门人陈正雷大师创编浓缩老架一路精要而成。

陈氏太极十八式动作具有老架一路各种特点及诸多动作精华,非常适合初学陈氏太极拳爱好者习练。在陈氏太极弟子中沙学周在师承传统基础上,更将十八式新架套路练到炉火纯青。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陈式太极拳十八式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的有以下八大特点:

1、特点一:意气运动——主要是将内在的意识贯注于外部动作之中,并促使在动作中表现出注意力的专一,坚强和活泼无滞。

2、特点二:弹性运动——练太极拳身肢必须放长,以加强全身的弹性,有了弹性才可进而产生棚劲,身躯及上部的放长,必须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和含胸塌腰,手足的放长,必须是以手领劲,坠肘沉肩,转踝由膝开胯和圆松腰。

3、特点三:螺旋运动——主要是增强运输和的起伏动荡性,必须结合顺逆螺旋运动的旋腕转膀,旋踝转膝和旋腰转脊,以做到螺旋连贯如一的太极劲贯注即有动作中,成为做好意气运动的劲作核心。

4、特点四:虚实运动——调整虚实,使人产生圆活如珠之感觉,不会调整虚实,就不能达到内劲的中正无偏,而失去支撑八面的根本。

5、特点五:节节贯串运动——主要是要求练习者在练拳或推手中,使全身主要关节在做到节节分家的基础上以意识让其贯串起来,使内劲一节一节依次通过,到达新需要的方向目标。

6、特点六:一气呵成运动——主要是要求练习者在练拳或推手搏击中,使内劲在关节贯串运动中连绵不断,需一气呵成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要求。

7、特点七:刚柔相济运动——主要是要求练习者化去原有僵硬劲,而达到全身放长,刚到极点而成柔,在达到放松的目的,柔到极点而成刚,以达到刚落点的发放。

8、特点八:快慢相间运动——主要是要求练习者从初学到学有成就,任何时候不可发生劲别,动作之错乱,慢为快用,从而达到在推手技击中作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打拳有利于身体健康,下面为大家介绍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让大家轻松驾驭陈式太极拳,我整理花费了不少时间呢,欢迎阅读转载哦,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1

练太极拳腰部姿势要正确。拳师要求做到“刻刻留心在腰间”“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腰似螺丝,腿如钻”做到松、垂、直,尽量减少腰椎向前弯的屈度,达到直腰的要求,腰部姿势大体就正确了。

太极拳要求神情镇静,内外放松,用意不用力。练一套简化太极拳以四至七分钟为宜。

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协调自然,练拳时好似春蚕吐丝,绵绵不断;象行云流水,相连无间,右左前后虚实变换。

陈式太极拳动作手法

一 、起式:

1、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

要点: 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

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手心向下。

3、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视前方。

要点: 心静体松,凝神静气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前举,手高与肩平,手心向下。

4、 屈蹲微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视前方。

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重心落于两腿中间,屈膝松腰,臀部可凸出,两臂下落

二、 左右野马分鬃

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手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下划弧放在右手上,手心向上,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左腿随之收到右腿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 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再移至右腿上,同时左手翻转向下,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之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4、 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脚跟后蹬成右弓步;同时左右手分别慢慢地向左下、右上哪个防呢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放在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5、 与3同,但左右相反。

6、 与4同,但左右相反。

要点: 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手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做弓步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慢慢踏实,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稍后蹬,使该腿与地面保持约四十五度角。前后脚的脚跟不要在一条线上,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身体的正前方纵轴,其两侧为横向,下同)应该为十至三十厘米。

三、 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在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腿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慢慢地分别向右下、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头部右侧(偏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眼向前平视。

要点: 胸部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微屈,体重后移和右手上提要协调一致。

四 、左右搂膝拗步

1、右转收脚,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臂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手心向下。同时上体微向左再向右转。眼看右手。

2、左迈步屈肘,左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30)迈出成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眼看右手手指。

3、后坐翘脚,左转收脚,右迈步屈肘,右弓步搂推:上体慢慢后坐,中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肩前,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4、与2同但左右相反。

5、与3同但左右相反。

6、与2同。

要点: 手推出后,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推掌时须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并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一般不少于三十厘米。

五 、手弹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下向上举,高与鼻尖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侧。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 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落实。体重后移和左手上起要协调一致。

六 、左右倒卷肱

1、 右手翻掌(手心向下)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之翻掌向上,左脚尖落地,眼随着向右手转体看左手。

2、 右臂屈肘回收,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手回收经左肋外侧向后上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之再翻掌向上。同时左脚轻轻提起向左后侧方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在左腿上,成后虚步。眼随转体左看,再转体看右手。

3、 与2同,但左右相反。

4、 与2同。

5、 与2同,但左右相反。

要点: 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手也不可直向回抽,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与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尖先着地,再慢慢踏实,同时前脚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向左右看(约转九十度),然后再转看前手。

七 、左揽雀尾

1、身体慢慢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经腹前划弧至右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左脚收回靠拢右腿,左脚尖点地。

2、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微向左转,右脚跟向后蹬,脚尖微向里扣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绷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臂外侧和手背向左侧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眼看左前臂。

要点: 推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与松腰、弓腰三者必须协调一致。

3、 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之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腕下方;然后两手下捋,上体稍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前向后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手手心向后平屈于胸前,同时重心移至右腿上。眼看右手。

要点: 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

4、 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收回,右手附于左手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手心向后,右手心向前,左前臂要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变成左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 向前挤出,上体要正直,动作要与松腰、弓步相一致。

5、 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与左手齐,手心向下;左手翻掌向下,两手向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两手屈肘回收至胸前,手向前下方。眼向前平视。

6、 上式不停,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手腕部高与肩平,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视前方。

八、 右揽雀尾

1、 上体后坐并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上平行划弧至右侧,然后有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手翻转向下平屈胸前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靠拢,右脚尖点地。

2、 与左揽雀尾2同,把左变右即可。

3、 与左揽雀尾3同,把左变右即可。

4、 与左揽雀尾4同,把左变右即可。

5、 与左揽雀尾5同,把左变右即可。

要点: 均与左揽雀尾相同,但左右相反。

九 、单鞭

1、 上体后坐,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于左侧,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左手心向左,右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 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至右侧方时变钩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后。眼看左手。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 上体正直,松腰。右臂肘部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推时,要随转随推,不要翻掌太快。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

十 、左云手

1、 重心移至右腿上,身渐向右转,左脚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后。眼看左手。

2、 身体慢慢左移。左手由面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十至二十厘米)。眼看右手。

3、 右手继续向右侧运转,左手经腹前向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翻转手心向右,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4、 与2同。

5、 与3同。

6、 与2同。

要点 :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避免忽高忽低。两腿随腰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重心要稳定。眼的视线岁左右手而移动。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2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塌腰指的足腰劲下塌,中气门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自然充盈。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括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胯忪、腰松,气脉才能熨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是什么

太极拳 是一种对立的独特的形式,陈式太极拳中也有很多的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太极拳不仅在外形上是独特的,而且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所以太极拳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又要练气。这种意气运动的特点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并统领着太极拳的其他各种特点。此外,练太极拳时全身放长和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求表现出能柔能刚,且富弹性。它的动态,要求一动全动,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它的速度,要求有慢有快,快慢相间。它的力量,要求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它的立身与动作,要求中正不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和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具备了这些条件,太极拳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在体育保健上,不仅能增强运动 *** 与内脏 *** ,并能锻炼和增强意识的指挥能力,亦即“用意不用力”的能力,可以顺利地指挥着气活跃于全身。这样就既练了气,也练了意,意气相互增长与强旺,身体自然强壮。同样,在技击上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以轻制重,以慢制快,克制自然,并掌握自然,动作起来可以一动全动,“周身一家”,达到知己知彼和知机知势的懂劲功夫。

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第三特点: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第四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第五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第七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第八特点: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陈式太极拳的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拳谱规定:

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

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练拳时,意识要贯注在动作上,以意行气,不可只顾默想内气如何运行。

(2)练拳时动作要顺遂、沉着,劲运到终点时要表现出劲别来,这是使意气得到鼓荡的三个 措施 。

(3)紧紧掌握外显的神气鼓荡,以便做到不痴不呆,并反过来促进内在的意气运动。

(4)善于运用 其它 七个特点,以便配合着来提高意气运动。

陈式太极拳的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拳谱规定:

(1)“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3)“松腰圆铛,开胯屈膝”;

(4)“神聚气敛,身手放长”。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需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铛和开胯屈膝,并使腿部得到圆活旋转,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放长的结果。所以太极拳的步法必须在圆铛松腰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踝转腿来倒换虚实。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这一系列的放长,又促进了全身的放长;使身肢不特产生了弹性,形成棚劲,而且因全身放长,促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因此,只要具备了放长的姿势,就不容易发生努责鼓劲(拙力)的毛病,为自然的松开和身手放长提供了条件。所以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就成了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太极拳主要是练习棚劲,棚劲生于弹性,弹性则生于身肢的放长,因此要注意身肢的放长。

(2)身躯及上部的放长,必须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和含胸拔背。

(3)手足的放长,必须是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和开胯屈膝的旋转。

(4)练习棚劲时,先求绵软以去掉旧力(拙力),同时放长以生长弹性的新劲。

(5)只有神聚气敛地练拳,才是加强绷劲的内在因素。

陈式太极拳的 第 三特点: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拳谱规定:

(1)“运劲如抽丝”;

(2)“运劲如缠丝”;

(3)“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

(4)“妙手一运一太极,迹象化完归乌有”。

从上列四项规定中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必须如抽丝的形状。抽丝是旋转着抽出来的,因为直抽于旋转之中,自然就形成一种螺旋的形状,这是曲直对立面的统一。至于缠丝劲或抽丝劲都是指这个意思。因为在缠的过程中伸缩其四肢同样会产生一种螺旋的形象,所以拳论说,不论开展的大动作或紧凑的小动作,千万不可离开这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劲。练纯熟之后,这种缠丝圈就越练越小,达到

有圈不见圈的境界,到那时就纯以意知了,所以顺逆缠丝对立统一的螺旋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缠丝劲为太极拳命名的由来,没有缠丝劲就不能使劲环绕着身肢节节上升,达到完整一气。

(2)须知“贯串”的要求,不仅是运动须通过关节部分,而且还须使它通过整个关节上下的肌肉部分,这是螺旋缠丝的作用。

(3)太极拳有一对基本缠丝和五对方位缠丝是教和学太极拳的更好度的工具。

(4)运劲如缠丝,只有在轻灵贯串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神气方面必须鼓荡和内敛。

(5)缠丝劲的运用不可产生缺陷、凹凸和断续等三个缺点。

陈式太极拳的第四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拳谱规定:

(1)“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2)“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

(3)“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相随人难侵”。

(4)“尾闾正中神贯顶”,“上下一条线”。

上列四项规定可以说明,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地转换,就可耐久不疲,这是最经济的一种动力活动。因此,练太极拳时双手要有虚实,双足也要有虚实,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随地分清虚实,也就是说,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这是调节内劲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环节。此外,形成落点的虚中有实,实中要有虚,从而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使内劲处处达到中正不偏。初学时,动作可以大实大虚,以后逐步练成小虚小实,最后达到内有虚实而外面不见有虚实的境界,这是调整虚实的最深功夫。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分清主要的三个虚实,即脚的虚实、手的虚实和一手一脚的虚实。

(2)注意调整左手左足和右手右足——手与脚的虚实,这是“上下相随人难侵”的主要关键。

(3)要根据轻重浮沉的原则,经常检查自己划分虚实中的缺点。

(4)要做到双轻、双沉和半轻半重这三个无病的虚实,这要刻刻留心,久久锻炼才能养成。

(5)推手时不要忘却“隅手对待隅手”的原则。四正手与四隅手要相互转换,两者具练。

陈式太极拳的第五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拳谱规定:

(1)“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

(2)“周身节节贯串,毋使丝毫间断”;

(3)“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

(4)“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从以上四项规定可以看出,为了达到一动全动,必须以腰脊为中心,因为腰是左右平行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太极拳动作既要一动全动,那么

在运动线路上就不能单纯地左右平旋,也不能专在上下、前后做弯曲动作,而必须将腰脊联合起来,使运动的路线形成一条既是左右,又是上下、前后的空间曲线,以建立一动全动的基础。这就是说,只有通过腰脊为中心,才可以使周身九个主要的运动关节(颈、脊、腰、胯、膝、踝、肩、肘和腕)依次贯串起来。此外,还要做到周身无缺陷,贯串如九曲圆珠,这样功夫才可以进展到周身一家的地步。所以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就成了太极拳的第五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腰脊联合作中轴,手臂动作要有倾斜度(45度左右);

(2)由中轴而产生的“动分”和“静合”,是运用离心力达到贯串的中心关键;

(3)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节节贯串和旋转自如的具体表现;

(4)发劲的节节贯串是加强运劲贯串的手段;

(5)减小腕关节的动度,为提高身法作用的必要手段。

陈式太极拳的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拳谱规定:

(1)“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2)“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3)“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4)“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不以一动全动为满足,还要求在练全趟架子时能够进一步做到一气呵成,内劲不断。这是加大运动量的又一 方法 。其具体方法是:在手法上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迭;在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在开合、收放时,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劲。当然,这个特点同特点五一样,是在螺旋式缠丝运动的辅助下来实现的。如果在发劲之后出现了断劲现象,就要将这种发劲的余意接续下去。万一意也断了,就要运用意、劲的余神接续下去。为了做到这点,劲要有折迭转换,动作要用意不用力,借使收放统一的身法如同长江水滔滔不绝,中间无卸劲的余地,亦无意驰的时候,这样就自然可以达到一气呵成的要求。因此,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就可作为太极拳的第六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遇到动作有往复时,必须嵌有折迭--这是在手法上做到相连不断的必要措施。

(2)遇到身体有进退时,必须嵌有转换--这是在步法上做到相连不断的必要措施。

(3)劲断了,要有意在,意不到时,要有神在,这是补救断劲的方法。

(4)能神气鼓荡地走架子,就可证明已将意贯注于动作中了。意在,为内劲不断的标志。

(5)太极劲的方圆相生,是从“呼为开展、为方”和“吸为紧凑、为圆”中产生出来的。

陈式太极拳的第七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拳谱规定:

(1)“运劲如百练钢,何坚不摧”,“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2)“外操柔软,内含坚刚,常求柔软之于外,久之自可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

(3)“太极拳决不可失之绵软。周身往复,以精神意气为本,用久自然贯通焉”。

(4)“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极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学习,首先要摧毁人们动作中原有的坚硬劲,使它化为柔软,这是化柔的时期,这个时期愈长,则愈可把僵硬摧毁得彻底。此时的要点是仍须不失绵软,在柔软之下,向着更有弹性的坚刚上迈进。这个刚,不是从努责和鼓劲而产生的“生铁”的刚,而是由松开和放长而产生的弹性的刚。因为身肢放长,并不断螺旋式地绞来绞去,就可产生这种弹性。因此,又可名为“棚劲刚”。只有这种具有弹性的刚,才能达到“外操柔软,内含坚刚”的要求。这种刚柔的变换是由精神意气的隐显来掌握的。所谓“隐则柔”、“显则刚”,就是这个道理。功夫精进后,劲可内隐得极深,使外形显得极柔,使人感到好象又回复到柔上去了,其实内在的质量却更加刚了。因此,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七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初期要化去原有的僵硬劲,越柔软越好;这段时间也是愈长愈好,一般要一、二年的时间。

(2)全身练到绵软后,即可进而具体地练习全身的放长,以练习刚劲。

(3)行气用柔,落点用刚,是太极拳划分刚柔的界限。

(4)心意结合神气的忽隐忽显和呼吸,是太极拳对于刚柔变换的法则。

(5)刚柔同样达到高级水平,是太极拳妙手称号的标准。

*陈鑫《总论发明》说:“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迹象化完归乌有。”这是陈式对于太极拳刚柔度的标准。

陈式太极拳的第八特点: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拳谱规定:

(1)“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2)“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3)“初学宜慢,慢不可痴呆;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

(4)“形抗五岳,势压三峰,由徐入疾,由浅入深”。

从上列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在初练太极拳套路(一趟架子)时,动作应该越慢越好,可将时间放长。动作慢了,才有修改的机会,才能检查出不顺遂的地方。但是,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可渐渐加快,缩短走一趟架子所需的时间。但由慢转快,同样也要有一个限度,即要做到随快,但动作仍能沉着,仍能表现出劲别来,并不发生浮漂与错乱现象。这是指练习一趟架子所需时间的长短而言的。在这种能慢能快的总前提下,用到每个拳式时则须将这种快慢的对立面统一于一个拳式中,即转关处要慢,过了转关处就逐渐加快,运到落点时最快,以后复转慢,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太极拳的每个拳式都要经过能慢能快的锻炼,这样才能在推手时,“彼微动,己先动”,“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并能达到快慢相间的统一。所以,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八个特点。

练拳要领概括如下:

(1)初学时要慢,为的是有一个检查纠正的机会。

(2)求慢必须以精神提起和意气灵换为前提。

(3)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应逐渐缩短走一趟架子所需的时间。但求快,必须以动作沉着和能表现出劲别为前提。

(4)快慢相间的原则是转关折迭处慢,过了转关后,渐渐加快,过方点后再转慢。同时,转关时行气要慢,尽头的落点要快。

(5)在整趟架子中,快慢相间的变化幅度要求做到匀清。

陈式太极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陈式太极拳入门、陈式太极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d07Bj0LDQdWWgY.html

标签:太极拳陈式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978秒, 内存占用1.7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