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部队(杨根思部队来由)

 2023-09-19  阅读 10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杨根思部队,以及杨根思部队来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烈士肖思远弟弟入伍杨根思部队, *** 戍边烈士肖思远 近日,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赴军营,成为“杨根思部队”新兵。肖荣基2004年生,比肖思远小8岁。临行前,他来到哥哥墓前告别:“希望俺哥放心,我在部队也会像你一样,给家争光,给国争光!”肖思远母亲送小儿子入军营:“到英雄部队好好锻炼,不怕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杨根思部队,以及杨根思部队来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烈士肖思远弟弟入伍杨根思部队, *** 戍边烈士肖思远

近日,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赴军营,成为“杨根思部队”新兵。肖荣基2004年生,比肖思远小8岁。临行前,他来到哥哥墓前告别:“希望俺哥放心,我在部队也会像你一样,给家争光,给国争光!”肖思远母亲送小儿子入军营:“到英雄部队好好锻炼,不怕吃苦!”

烈士肖思远弟弟入伍杨根思部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近日,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赴军营,成为“杨根思部队”新兵。肖荣基2004年生,比肖思远小8岁。临行前,他来到哥哥墓前告别:“希望俺哥放心,我在部队也会像你一样,给家争光,给国争光!”肖思远母亲送小儿子入军营:“到英雄部队好好锻炼,不怕吃苦!”

来源 @央视军事

编辑 谢永利

流程编辑 严圣淼

烈士肖思远弟弟入伍杨根思部队相关阅读:

强军精武河南兵丨戍边烈士肖思远:“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

编者按

他们忠诚: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把矢志打赢的信念镌刻在陆海空天;他们英勇:卧雪爬冰、犁波耕浪,用血肉之躯铸起 *** 的钢铁长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军人。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本报推出《强军精武河南兵》系列报道,将笔触和镜头对准在祖国大江南北履行神圣使命的河南军人,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河南日报记者周晓荷本报通讯员侯晖

喀喇昆仑高原,冰雪覆盖、高寒缺氧,这样的生命禁区,就是河南籍烈士肖思远日夜守护的地方。

2020年6月,在那场回击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蓄意挑起事端的斗争中,负责现场摄像的肖思远突围后毅然返回营救战友,遭敌围攻,壮烈牺牲,年仅24岁。

“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这是他的战地日记,也是他的一生荣耀。

保家卫国的梦想

又是一个盛夏,记者来到肖思远的故乡——新乡市延津县石婆固镇东龙王庙村。1996年,肖思远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农家。2016年,他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后参军入伍。原本两年就可以转业回家,他却选择留了下来。

在连队,肖思远执勤和训练的刻苦出了名。执行戍边任务,他背负20多公斤物资装备跑遍每个点位;换防下山休整,他仍坚持训练,只用11分钟就能跑完3公里,用18分钟跑完5公里。

他还是个“爱揽事”的。2019年,连队需要教练员训练新晋士官,肖思远主动挑起担子。一天凌晨两点,连队值班员查岗时发现食堂的灯还亮着,进去一看,是他正披着大衣伏在桌上写教案,他说:“教案明天就得用,今晚必须写完。”就这样,肖思远仅用两周时间,就编写了22份教案,完成了边防巡逻等课目的示范演示准备。直到现在,他的教案还是官兵学习的模板。

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心中有梦想:他的 *** 头像是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身着军装的兔子,“每一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是经典台词。

热血男儿的柔情

当兵常年在外,肖思远对亲人满是亏欠。每月一次的工资按时转回家,是他表达感情最直接的方式。

去年母亲节,肖思远给母亲发了个大红包,在 *** 中说道:“妈,我不在家,也买不了啥东西,给你转账吧,母亲节快乐!”就在上一年,他还送给妈妈一个自制的心形摆件:玫瑰花铺底,中间是子弹壳拼出的“520”。

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女朋友的照片。牺牲前一天他还憧憬着:“娶她,给她更好度的生活,给她做一桌子菜!”

远离家乡的日子,肖思远把对亲人的爱分给了战友。有新兵高原反应大没胃口,他就买来炊具,在休息间隙给大家做豆腐串、烩面、胡辣汤。他做的饭常被吐槽“太咸了”,可这样的饭菜是官兵“最喜欢的味道”。

英雄精神的传承

今年3月,军地领导将“一等功臣之家”的牌匾、慰问金送到烈士家中,母亲刘利霞哽咽着说:“我儿子为了捍卫国家领土牺牲了,我们一家为他骄傲自豪。”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崇尚英雄。肖思远的事迹传开后,大家以各种方式追思这位年轻的烈士。

今年春天,在肖思远的母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7名大学生穿上军装,沿着肖思远的足迹,到祖国西部边陲服役。

那年,肖思远所在连队临时部署时,条件非常简陋,他找到指导员说:“别的都可以暂时没有,但不能没有国旗!”他带人用三根钢管焊接在一起做成简易旗杆,又搬来石块垒起升旗台。此后的每个早晨,连队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没有音响设备,大家就齐唱国歌,歌声响彻山川。

山川不会忘记:肖思远,男,河南延津人,中国人民 *** 某机步营战士,一等功臣!

杨根思:28岁与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遗骨至今未见!朝鲜为他立碑

杨根思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之长津湖之战中,为了挡住敌人后撤的道路,他带领全连守住长津湖地区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的战斗中,率领三排连续打退了美军的八次进攻,但此时的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一名重伤员,而且是弹尽粮绝,面对敌人再一次走向阵地,杨根思毅然抱起最后的 *** 包,冲向敌群拉响 *** 包,与40多位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杨根思原名是羊庚玺,1922年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家几口靠给地主家打短工为生,受到地主老财残酷的压榨和迫害。他八岁那一年,父亲干农活时累死,几天以后体弱多病的母亲也因为悲愤积郁而死。所以羊庚玺从小就命苦,为了生存下去只好给地主家放牛,过了几年,羊庚玺和哥哥来到上海以干苦力谋生,哥哥因在干苦力中积劳成疾,回到家乡后不久便去世,全家只剩下他一人。他也看透这个黑暗的 社会 ,心里渴望得到翻身解放。

直到1944年3月,新四军在苏中地区建立起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根据地中扩军扩红,羊庚玺就以民兵的身份参军,因为在参军入伍登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把他的名字写成杨根思,他觉得这名字还可以,并一直沿用这名字。

杨根思在大练兵时,在投弹科目的练习中表现出色,经常在150米开外能够把玉米棒准确无误投进目标筐里,而且力气很多,所以部队上有意把他往“ *** 高手”去培养,杨根思心想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所以他在“ *** 培训班”中表现出色,部队也因此重点培养他。

杨根思的传奇故事才刚刚开始。

杨根思首次参加战斗时部队上没有给他配发枪,只给他一把长矛。在那次战斗中,新四军打的是伪军,面对新四军迅猛的攻势,伪军四散而逃,在追击的过程中,杨根思盯住一个拿枪的敌人,敌人见他身上没有枪只有一把长矛,敌人向他乱开枪,杨根思一个跳步加一个箭步上去,用长矛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并刺杀敌人,从而缴获敌人手中的枪,就这样杨根思参军后第一把枪就这样到手,并受到排长的表扬。

1946年内战爆发, *** 军集中重兵向我苏中根据地进行进攻,华中野战军在战神粟裕的指挥下,抓住敌人轻兵冒进的特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取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胜利。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用重机枪阻住华中野战军前进的道路,给 *** 造成严重的伤亡,在千钧一发之际杨根思拿起两颗 *** ,冒着敌人重机枪火力,左腿被打得鲜血直流,他还是忍着剧痛把两颗 *** 精准地投向敌人的重机枪阵地,为部队打开胜利的道路。此战杨根思因表现出色荣获一等功,随之也顺利入党。

1946年在攻打泰安天主堂的战斗中,敌人凭借天主教堂坚固的火力点做着最后的抵抗,给我军造成一定的伤亡。在我军重机枪和迫击炮掩护下,杨根思穿着装有 *** 的“背弹衣”,火速穿过广阔地冲到敌人的屋檐下,苦思冥想如何 *** 敌人的碉堡,其他战士们也在清理外围的阵地,与此同时,敌人从碉堡扔出一颗 *** ,给我军造成很大的伤亡。杨根思见状立马退后几步,蓄力连续投出18颗 *** ,毫不夸张地讲夸张地讲神投手杨根思手扔 *** 的威力好比迫击炮的威力,这18颗 *** 都精准无误投向敌人的碉堡,天主教堂也被顺势炸开一角。

战士们也顺势冲了进去,但天主教堂里的敌人还在负隅顽抗,敌人的子弹疯狂打中杨根思的脸部,杨根思满脸都是血,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杨根思还是凭借过硬的投弹本领,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的他向敌人的核心阵地投出两根 *** ,并精准无误命中目标。战后,杨根思荣获团部颁发的“战斗英雄”称号。

1946年10月,杨根思所在的部队发起进攻郭村的战斗,杨根思率领九班奉命承担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的任务,但是敌人的火力点过于隐蔽,杨根思的行动又被敌人发现,敌人向杨根思他们打来密集的火力,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

在1947年1月进行的齐村战斗中,杨根思为保障部队迅速全歼齐村之敌起到关键的作用,后再进行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战役中表现出色,并在1949年5月份全军首届英模大会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同时被提拔为连长。

1950年9月,杨根思随志愿军第九兵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九兵团奉命开赴长津湖地区掩蔽歼敌,当时长津湖地区异常寒冷,而杨根思所在第九兵团仓促,没有准备足够的棉衣,但是杨根思和战友们战胜了严寒。

在长津湖地区,志愿军第九兵团所属的部队准备分割包围美海军陆战第一师和步兵第7师,战斗一打响,美军就四处溃散。11月28日,美军向杨根思他们连防守的1031.7高地东南-小高岭高地的防守任务,此时杨根思连长身边只有一个排的兵力,其他两个排防守其他地方。

小高岭高地是美军南逃唯一通道的制高点,美军为了打开这一条生命的通道,美军对杨根思所在的小高地进行8次集团式的进攻,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杨根思指挥部队打退了美军前8次的进攻,但他们身边早已经弹尽粮绝伤亡巨大,身边只有一名重伤员和杨根思自己,他下令让那位受了伤的战士拿起机枪从阵地上撤离。这位战士刚刚撤离不久,美军向小高岭高地发起第九次冲锋,在美军蜂拥而上冲上高地时,杨根思抱起阵地中仅有的 *** 包冲上蜂拥而上的敌群,拉响 *** 包巨响一声,他和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在阵地上空仿佛还在回响着杨根思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战后杨根思被志愿军总部追评为“特等功”和授予“特级英雄”的光荣称号,并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等战斗英雄。朝鲜方面为杨根思立纪念碑,以纪念他的功绩。事后,杨根思的英雄事迹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志愿军精神,又感染了无数的中国人。

杨根思生前所在连队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中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杨根思烈士的精神感染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军人。

杨根思连 三不精神 是什么?

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44年3月,苏中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扩军,羊庚玺以五官乡基干民兵的身份加入了新四军。新兵登记时,部队工作人员将羊庚玺误写成杨根思。在宝应夏家集,新兵杨根思被分配至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一营三连三排九班。从此,新四军战士杨根思开始跟随大部队征战南北。

人物生平: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 *** 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1922年,杨根思出生于江苏泰兴县羊货郎店一贫苦农民家庭。8岁那年,父亲羊德堂累死在晒谷场的麦垛旁,几天后,体弱多病的母亲积郁而死。为了生存,童年的羊庚玺给地主家当过“牛倌”;与哥哥一起,在上海林记地毯厂做过苦工。

长津湖:杨根思和冰雕连为何至死不退?看看他们的位置就明白了

杨根思和冰雕连究竟为什么打到死也不撤退?要知道,他们本有机会活下来。

是上级命令他们必须战死吗?显然不是。我军作战虽然不怕死,但从来都反对没有意义的牺牲,形势不利条件下,一般都允许阵地上的官兵们撤退。

就在杨根思、冰雕连他们的部队,也就是三野,一年多以前在淮海战场,宋时轮指挥10纵打徐东阻击战,面对徐州 *** 军不计代价的猛攻,达成阻击目的后,也及时撤退了,没有留在阵地当敌人的活靶子。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部队、同样的指挥官(长津湖系列战役,志愿军指挥官就是原10纵司令宋时轮,时任九兵团司令员),杨根思、冰雕连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杨根思和冰雕连牺牲的具 *** 置。

一、杨根思牺牲在哪里

杨根思其实是一个脑子很活、善打巧仗的战斗英雄。

杨根思是江苏泰兴人,生于1922年,原名羊庚玺。参加新四军时,登记人员听错了,误记为杨根思,后来就因误就误,用了杨根思这个名字。

杨根思对 *** 极感兴趣,自己投弹准,也善于躲避敌人的炸弹。1944年就被所在团表彰为“战斗模范”,可见其聪明。

1946年6月新四军一部攻打泰安城,杨根思展现了惊人的 *** 天赋。

部队攻入城内后,在一座天主教堂前被敌人火力点阻挡。 *** 包送不到教堂边,扔 *** 也太远,炸不到教堂。杨根思冒着生命危险,冲到教堂四五十米开外的地方,连扔18颗 *** ,炸开了教堂门。

打进去之后仍然无法干掉敌人火力点,杨根思冲得太快,面部被炸伤,脸上蒙了上纱布,挡住了眼睛。连长给他说了说敌火力点的大致方位,杨根思在目不见物的情况下连扔两颗 *** ,奇迹般地全部命中,消灭了敌火力点。此战结束后,杨根思被所在团表彰为“战斗英雄”。

此后,他又创造过三颗 *** 炸掉敌碉堡、连续两个 *** 包炸掉敌两个碉堡的的神迹,先后被表彰为“ *** 大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华东 *** 人民英雄”。

可以说,不仅战功累累,还是个极善动脑子、有效歼敌而避免自身伤亡的聪明人。

入朝作战前夕,杨根思已升任副连长,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1950年10月1日还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典礼。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英雄、机智的连长,在朝鲜为什么打出拼消耗、拼伤亡的刻板战斗。

我们回顾一下杨根思牺牲大致经过。

杨根思入朝后,任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军58师172团3连连长。与《长津湖》中的伍千里一个级别。

所谓的长津湖战役,是我志愿军发起的第二次战役中东线作战的一部分 。杨根思率三连于1950年11月26日抵达预 *** 置: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镇。

杨根思善于动脑子的作风,在这次行军中又得到充分展现。当时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30多度,许多部队行军 *** 现不少冻伤减员。杨根思发动战士们想办法,用各种方式御寒,如用毛巾捂住大盖帽,用玉米壳做鞋垫或包脚等。他还动员大家用雪擦脸擦手,进行山地进攻训练,休息时大家围拢着互相取暖。

全连169人顶风冒雪,强行军4天4夜,准时到达长津湖南侧的下碣隅里,创造了无一 非战斗减员 的奇迹。也就是说,没有饿死、冻死、掉队、负伤等情况发生。在零下三十度的极寒天气,衣着单薄的三连能创下如此奇迹,杨根思不简单。

但接下来的战斗,残酷程度超出了杨根思的想象。

营首长给三连明确了任务,要求其守住1071高地东南侧的一个小高岭。

杨根思便将手下三个排分散配置到小高岭的三片阵地上,杨根思率第三排守卫最前沿、也是海拔最低的阵地。

三天后,也就是11月29日,美军果然向下碣隅里扑了过来。杨根思所在阵地,火力正好能控制住山下唯一一条公路。

美军一到山下,为顺利通过这条公路,便组织一个营的兵力,向志愿军控制的制高点1071高地发动进攻,杨根思所在的三排阵地首当其冲。

经过极其惨烈的冲锋与反冲锋,美军在第八次冲锋、付出百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后,继续进行第九次冲锋。

三排仅剩两人,一个是杨根思,另一个是重机枪排排长。当时所有子弹都已打光,只剩一颗 *** 和一个 *** 包。

杨根思命令排长抱起重机枪跑回营部,自己独力迎战美军。他扔出最后 *** 后,抱起 *** 包冲进敌群,与几名美军同归于尽。

二、围歼战术

有人不免会问,志愿军一个排显然抵挡不住美军一个营兵力,何况敌人火力很强大,还有坦克助阵。那为什么还要坚持打到最后一个人呢?这显然不是杨根思的作战风格。

从战术角度,这个问题确实无法解答。

答案就在于杨根思所在的地理位置:下碣隅里。

下碣隅里在长津湖的南面,是长津湖地区往南走的唯一通路。

当然,严格来说,长津湖地区虽是山区,野路、土路却也很多,老百姓有很多山僻小路可以走。但美军部队车辆多、装备多,只能走公路,下碣隅里的公路,就是他们唯一的生命线。

上级给杨根思连下达死命令,要求必须守住1071高地一线阵地,就是要彻底封住美军在长津湖地区的部队。

因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给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下的命令就是,把美军在长津湖的部队全部围歼!

围歼战斗有两大要义:

第一,兵力数倍于敌,确保能围住敌人。

第二,卡住交通要道,使敌人无路可逃。

杨根思的三连,就是在这片冷到石头都能冻裂的山地,卡住敌人南撤的通道。

所以你说杨根思能退吗?不能退,有死而已,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为北面大部队围歼美军提供坚强的屏障。

处在包围圈中的,是美军陆战第1师全部兵力,和第7师部分兵力。

总兵力多达3万多人,其中陆战1师就多达2.5万人,与志愿军一个军兵力相当,但其火力远远超出志愿军十倍以上。(以上兵力数据来自《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

九兵团兵力约15万人,敌我兵力对比1:5。我们在力量上并不占绝对优势。这个兵力对比,即使是当年打 *** 军,华野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等大战,兵力对比一般都力求达到敌我1:5甚至更多。美军战斗力又岂是 *** 可比?所以1:5很勉强。

那么九兵团哪来的胆气呢?其实也不全是胆气,战前有一定误判。之前判断美军进入长津湖地区只有1万多人,我军拥有10倍以上的绝对优势,但一打起来才发现,不止这么多。

五倍优势打起来确实有点吃力,但宋时轮发现,幸亏打的是围歼战术,否则更吃亏。

这是怎么说呢?

围歼战术的好处太大了。

第一,隔绝敌人两个师互相支援,美军一下子就慌了,尤其是北极熊团,还没怎么打就乱了,团长混战中稀里糊涂地被击毙,不像《长津湖》电影中演绎的那样打到最后才干掉团长。两个营长负伤后直接坐直升机跑了,直接导致该团士气崩溃,失去有效组织,结果被我军全歼。这就是隔绝的好处。

第二,限制敌人机械化部队移动速度。只要美军一慢下来,我们就能追过去打,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就是废铁一堆。美军从南面派过来一支特遣队来救援,结果陷入重围,战车、坦克几乎被全部炸毁。

在这种战术思想指导下,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杨根思和第三排壮烈牺牲巨大意义。

冰雕连的牺牲,性质与杨根思大差不差。只是看起来更悲壮。

冰雕连是指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2营6连。该连也在下碣隅里附近阻击美军。当时2营全部兵力都担负阻击,打得英勇顽强,将美军救援部队击退。而在侧翼的6连阵地一直没有开枪阻击。后来,当接防部队上来时发现,全连125名官兵已全部冻死在高地上,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在战壕里,保持着战斗姿势,怒目注视前方,随时准备冲锋。

他们化成一群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细小而又坚硬的冰凌。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向 *** 主席报告战况的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整个长津湖战役,美军被分割包围在四个地区,彼此无法呼应,虽然最后大部分冲出包围圈,但付出了死伤1.3万余人的代价,第31团被全歼。

陆战一师这个美军绝对王牌遭到重创,兵力损失近半,可以说伤了元气。这个陆战1师在欧洲战场面对火力同样凶猛的德军都没有这么大伤亡,面对只有轻武器的纯步兵,却付出如此大的伤亡。不得不说,这是志愿军先进的步兵战术思想带来的,而杨根思、冰雕连等气壮山河的英勇事迹,正是天才般战术的范例。

三、美军一直学不会的战术

围歼思想是我军在长期战争中 探索 出来的克敌法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要说彭德怀、宋时轮他们懂,就算是军、师级的指挥员,也都懂得这种战法的妙用,所以长津湖战役,我军的战术思想执行的很到位。

反观美军,对围歼战术一直没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

当初朝鲜人民军独力与南韩作战时,一路狂胜,打到釜山地区,把南韩和美国人压缩到釜山环形地带。那时美军就已经具备了迂回穿插的条件。

当时朝鲜人民军打到釜山的兵力只有10万多人,美军、李承晚部队以及英、澳等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前已经扩大到14.5万人。

总兵力已经比朝鲜人民军多了。以美军的立体行动能力,完全可以跳出釜山环形防御圈,对朝鲜人民军进行反突击、反穿插,把当面的朝鲜人民军分割吃掉。但美军没有这么干,一直守。

就算再不济,守总没问题吧?

也不行。美军搞不清朝鲜人民军到底有多少人,还以为是起初估计的总兵力20万人,其实朝鲜人民军陆军只有13万到14万左右,其余都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海空军和警察。

美军一直采取消极的抵抗,结果就出现了朝鲜人民军一路摁着美韩联军打的奇怪场面,朝鲜人民军甚至还重创了一个美军师,俘虏了一个美军师长,这个神迹,后来志愿军都没做到。不是说朝鲜人民军有多能打,美军起初实在太乌龟了,自缚手脚。

终于等到美军大批军队都到了朝鲜半岛,美国朝野才定下具有进取意义的战略,仁川登陆。

这么做也算高明,这是一种范围更大的战略性穿插,直接从仁川登陆,切断朝鲜人民军的后路。

但是从战术角度看,美军确实有些舍近求远了。为何如此说?

朝鲜人民军主力面对数量众多的联合国军,居然还拥有高度的运动能力,一部分主力立即后撤,撤往北方,一部分撤不走的,就地转入游击状态。

没错,觉得眼熟的朋友们,你肯定想到了我军的战法,朝鲜人民军就是学得就是 *** 军队,毕竟人民军中有整整5万部队从 *** 中转隶过来, *** 的打法他们才熟悉了。

美军之前没有紧紧咬住朝鲜人民军,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人民军调头撤退,赶紧追上打吧,速度倒也挺快,击溃了不少人民军,但没有创造任何一次完整全歼的战例,失去了在釜山直接就地歼灭人民军的大好机会。

与此同时,仁川登陆后的美军也打得不顺。战略上包抄没问题,但你既然是包抄,第一时间要切断对手的退路。

美军也去切断,但进攻方向错了。

美军没有去占领朝鲜防守比较空虚的交通要道,而是直接选择进攻朝鲜第一大城市汉城。

朝鲜人民军有重兵在那里防守,美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汉城,勉强控制了汉城通往北方的道路。但就在美军攻城期间,朝鲜人民军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越过汉城,撤往北部山区了。

即使是这个成功了一半的仁川登陆,美军内部也是吵翻了天。麦克阿瑟的包抄思路得不到其他人认可,吵了很久才通过决议。

可以想见,美军自始至终,都对迂回、包抄、围歼这一套洗剪吹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实力不够不打硬仗的层面,对装备、火力过于依赖,战术思想远远落后于志愿军。

所以,美军进入长津湖地区时,压根就没侦察明白对面有多少志愿军,也不屑于去侦察,他们认为,以 *** 军队落后的装备,根本无法对美军构成威胁。

骄狂的麦克阿瑟甚至认为, *** 军队只要敢来,就会面临被屠杀的命运。

结果被事实一再打脸。先被九兵团雄厚的实力吓了一跳,又被志愿军高超的围歼战术吓了一惊,一下子乱了阵脚。

四、九兵团的遗憾

不过长津湖战役也有遗憾,九兵团以五敌一,并没有实现全歼陆战第1师的既定计划。

看起来是不是挺没面子,我们一个兵团12个师,居然吞不下美军1个师?

说到这里,我们还有普及一下美军编制实力的常识。

美军陆军一个集团军,虽然也叫军,但实际上远比志愿军一个军人数多。美军在朝主力第八集团军,共有约9.2万人,比九兵团总兵力少几万人,大概可以说,美军 一个集团军相当于我们一个次等兵团(三个军的兵团)。

师级战斗单位,因为包括了大量辎重部队、后勤部队以及各种机械化作战要素,兵力达到2.5-3万人。

这个规模,和志愿军一个军差不多。

宋时轮九兵团其实是用四个轻步兵军打一个机械化军。

从装备火力上看,我们一个兵团有可能只和美军陆战第1师持平,这一点也不夸张。

所以,长津湖战役打起来之后,我们虽然把美军切割成四块,却无法迅速消灭掉,原因就是火力严重不对等。

很多人吐槽《长津湖》拍的不真实,尤其是人海战术太假,言必称志愿军应该用三三制战术,说散兵线不能太密集。

吐槽这个的,其实大多数都不懂 *** 的步兵战术,听别人说起一次三三制,就到处套用这样的公式。

其实步兵战术何止三三制,步兵攻击队形有很多异于三三制的样式,至于还有什么,怕泄露我军秘密,不能说。

只讲一种最简单的,电影 *** 现过的。我请教过一些退伍士兵,也查阅过一些公开的资料,步兵战斗队形有一种类似于斜线的进攻队形。

说直白一点,就是一字排开冲锋。只不过队首和队尾前后位置不一样。

一字排开,估计是为了增加单位冲击面的火力密度,冲破敌人的火力线。

在朝鲜战争这么悬殊的火力对比下,我军完全有可能采用一字冲锋战术,并且把这种战斗队形稍微拉得密集一些,以增加火力密度。没办法,不得已而为之,谁让我们的枪炮太落后呢。

《长津湖》里我军冲锋队形虽然稍显密集,但也不是完全不合理,我们观影后不要人云亦云。毕竟电影是一种艺术,在现实基础上稍微夸张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就要说一说冻死冻伤的问题。

九兵团一度不愿意提起长津湖战役,原因是伤亡太多。

根据志愿军战史官方公开数字,九兵团伤亡失踪为21300人,非战斗减员28954人,总计约50254人,占兵团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非战斗减员,基本上全是冻死冻伤。

20军向兵团部报告,战斗人员冻伤达40%,数字触目惊心。

所谓的冰雕连也不止一个,据兵团的说法,共有4个连队基本上全部冻死。

比如27军80师240团5连,在新兴里围攻美军,美军濒临灭亡,疯狂地连续炮火压制,打光了就让飞机空投,一直打,火力太过凶狠,我5连进攻时被压制在阵地前沿,最后全部以战斗队形冻死。

严酷的寒冷让九兵团战斗力急剧下降,后来有许多九兵团军、师级指挥员说,就算装备和美军有差距,如果他们当时能有国内作战时的后勤保障条件,吃掉美军陆战1师也不在话下。

总而言之,英雄的志愿军,在装备、后勤、火力、通讯、海空军支持等全面处于劣势的条件下,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靠的就是我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高超的战略战术。

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牺牲在冰天雪地的志愿军将士永垂不朽!

杨根思连长的小故事

杨根思的抗美援朝的故事: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朝鲜战争中杨根思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

11月25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杨根思所在的部队奉命开往东线长津湖地区,对敌人实施分割围歼。

11月28日,杨根思奉命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高地东南屏障的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11月29日,他们打退了敌人在大量飞机、炮兵支援下的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增援他们的分队正在途中时,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

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 *** 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扩展资料:

杨根思在淮海战役中先后多次荣立大功、小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了 *** 大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华东 *** 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

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009年9月,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杨根思烈士影响和教育了整个志愿军,后来在临清江反击战的时候,就出现了38个杨根思式的英雄。

到了上甘岭战役,那就更多了,出现了有名有姓的,包括黄继光在内有68个杨根思式的英雄。黄继光同志牺牲后,从他的饭包里发现三本连环画,第一本就是杨根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根思

杨根思部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杨根思部队来由、杨根思部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d51Bj0EAwdVUgQ.html

标签:部队来由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519秒, 内存占用1.79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