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2023-09-16  阅读 17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阿倍仲麻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阿倍仲麻吕来自百度百科 重点: 李白《哭晁卿衡》,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阿倍《望乡》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朝晁衡。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

今天给各位分享阿倍仲麻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阿倍仲麻吕

来自百度百科

重点: 李白《哭晁卿衡》,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阿倍《望乡》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朝晁衡。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到达长安后不久,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这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学生攻读的重点是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毕业后参加科举,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出仕任官。仲麻吕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 *** 进士。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大历五年(770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二岁。

人物生平

阿倍仲麻吕,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晁衡。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2年)生于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阿倍仲麻吕生活在中国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时代。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唐学习。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

公元716年,十九岁的仲麻吕被举为遣唐留学生。同行的著名留学还有比仲麻吕长三岁的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玄昉等人。仲麻吕和吉备真备同乘一船,渴望入唐学习先进文化的共同理想,使这两个青年人立刻结为好友。经过长期艰险的旅程,于九月底到达了他们日夜向往的文化古都——长安城。

到达长安后不久,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 *** 进士。

与中国交流

仲麻吕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赠,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于东瀛,并被供奉于日本京都的诗仙祠中。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动。

酷爱中国文化的仲麻吕,不以自己的成就为满足。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回国。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这是一个被人羡慕、很有前途的职务。监察御史储光羲曾用“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赞美他。开元19年(731年),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仲麻吕担任这个职务,使他在宫廷中经常有接触唐玄宗的机会,因而他的学识进一步得到器重,以后不断升官晋爵。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肃宗时擢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

仲麻吕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骅)、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天宝12载(753年),仲麻吕归国时,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听了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人把仲麻吕比作洁白如碧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因为是明月沉碧海,所以天愁人哭,万里长空的白云,刹时间也变得灰暗阴沉,一片愁色笼罩着天地人间。诗中感情充沛,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不朽名作。仲麻吕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仲麻吕和大诗人、尚书右丞王维也有莫逆之交。当他归国前夕,王维赠给他的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充分表达了他们两人的深厚友谊: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王维还专为此诗写了很长的序文,热情歌颂中日友好的历史以及仲麻吕的过人才华和高尚品德。这是中日两国友谊史的真实写照。

归国

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但是,仲麻吕眷恋乡士之情未尝稍减。开元21年(733年),仲麻吕曾以双亲年迈,请求归国。因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实现宿愿。

天宝十一载末(752年),以藤原清河大使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其副使吉备真备是和仲麻吕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久别重逢,自然不胜感慨,于是仲麻吕又动思归之念。翌年,遣唐使事毕将归时,仲麻吕请求同归。这时仲麻吕入唐已经三十七年,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家有年迈高堂,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使节,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说明仲麻吕是如何得到朝廷的器重和信任。

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长安朝野人士,纷纷送别,依依不舍。素与仲麻吕交好的诗友们,怀着惜别的激情,挥笔作诗赠别。诗境深远,亲切感人。仲麻吕也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写了《衔命还国作》的动人诗篇,赠答友人: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仲麻吕在诗中抒发了他留恋中国,惜别故人和对唐玄宗的感戴心情,意境深远,感人至深。它是歌颂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史诗,千百年来为两国人民所传诵。《衔命还国作》后来收录在宋代编辑的优秀诗文集《文苑英华》里,也是《文苑英华》中唯一外国人的作品。

六月,仲麻吕随藤原清河大使一行辞别长安,往扬州延光寺邀请鉴真和尚东渡。十月十五日,他们分乘四船从苏州起航回国。是夕浩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大江,秋水共长天一色。仲麻吕仰视海天,惜别中国,向往故乡,遂咏成和歌一首,并译为汉语示与众人,众皆叹赏: 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但是,命运却偏偏和归心似箭的仲麻吕为难。他们在归国途中遇到了风暴,藤原清河大使和仲麻吕所乘的第一船触礁,不能继续航行,与其他三船失掉联系,被风暴吹到越南的驩州海岸。登陆后,不料又遭横祸,全船一百七十余人,绝大多数惨遭当地土人杀害,幸存者只有仲麻吕和藤原清河等十余人。公元755年(天宝14年)6月,他们历尽艰险,再次入长安。好友们见到仲麻吕脱险归来,不胜为之惊喜。

然而,曾几何时,又遇兵燹。十一月,安禄山叛乱。唐玄宗蒙尘四川,仲麻吕随往避难。直至肃宗至德2年(757年)12月,玄宗自蜀还幸长安,仲麻吕亦随之返还。是年仲麻吕已六十一岁。以后再度仕官,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大历五年(770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二岁。代宗为了表彰仲麻吕的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相关诗词

1、李白哭晁卿衡

晁衡于717年(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

《小仓百人一首》中的阿倍仲麻吕

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753年(天宝十二年)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 琉球 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755年(天宝十四年)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2、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作者】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3、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作者】包佶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4、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作者】储光羲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仲麻吕是日本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他以他的非凡学识和高尚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器重和信任。仲麻吕仕唐期间,实际上起了民间大使的作用,他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该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由于仲麻吕在唐的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王维在《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序》中说:“海东日该国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

天宝年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到长安。由于仲麻吕的指导,藤原清河大使在朝见时礼仪不凡。唐玄宗曰:“闻彼国有贤君。今观使者,趋揖有异,乃号日本为礼仪君子国。”并给与破格的优遇,命仲麻吕为响导,引导日本大使等人参观大明府库及收藏佛、道、儒经典的三教殿。又特请名画家给藤原清河等人画像。古历正月初一贺正,唐玄宗在含元殿接见各国使臣。从前的席次是,新罗、大食居东班、吐蕃、日本居西班。这次使日本和新罗调换了位置,日本大使居东班首位,提高了国际地位。

仲麻吕虽然没能回国直接向日本人民传授中国文化,但是由于他在唐的地位和影响,却为其他许多日本留学生的学习以及两国学者的往来提供了方便,例如鉴真和尚的东渡就是和仲麻吕的努力分不开的。

公元753年,藤原清河在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人的陪同下到扬州延光寺参谒鉴真和尚,并聘请他东渡过海,上日本去传戒。鉴真同意搭乘遣唐使船前往,鉴真曾多次渡海去日本,但都失败,唯这次成功了。

仲麻吕作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所建立的伟大业绩,今天已结成累累硕果。为了他的不朽业绩,日中两国分别于1978、1979年在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坐落在兴庆公园的兴庆湖畔,兴庆公园是唐玄宗兴庆宫的故址,也是仲麻吕仕唐期间经常出入的地方。碑上镌刻着仲麻吕的生平业绩以及他的《望乡》和李白的《哭晁卿衡》两首著名诗篇,供人瞻仰怀念。让阿倍为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中日两国人民。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简介

阿倍仲麻吕,日本著名遣唐 留学 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 文化 交流杰出的使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阿倍仲麻吕简介

698年(日本文武帝二年,即唐中宗嗣圣十五年),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日本大和国(今奈良县),阿倍家族是日本孝元天皇之后裔,父亲阿倍船守任职中务大辅,仲麻吕是家中的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洋溢。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唐、日间往来频繁,日本大量汲取盛唐文化的奈良时代初期。

717年(唐开元五年),多治比县守从日本难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远赴唐都长安(今西安),19岁的仲麻吕被选拔为遣唐留学生,同行的留学生还有后来成了日本右大臣的吉备真备,四船并联,一行557人,西渡东海,在扬州(一说明州)登陆。九月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

仲麻吕经过数寒窗苦读,参加唐制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 *** 进士。在日本人中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的,阿倍仲麻吕是唯一的一个。

725年,任洛阳司经校书(负责典籍整理,正九品下),陪同皇太子研习学问。

728年,左拾遗(从八品上)。

731年,左补阙(从七品上)等职。左补阙是皇帝的侍从官,阿倍仲麻吕任职后,经常在兴庆宫见到唐玄宗,唐玄宗对阿倍仲麻吕的才华很常识,特地给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晁衡”。称他为“晁卿”、“晁巨卿”、“晁监”、“晁校书”、“日本聘贺使”,评价很高。

733年,第八次遣唐使多治比广成等归国,时仲麻吕在唐已有17 年,奏请随同遣唐使归国,出于对仲麻吕的器重,玄宗未于允许。此后又任秘书监兼卫尉卿。

开元十二年(753),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归国,仲麻吕再次请归,得到玄宗的应允,并命为唐朝的使臣护送日本使臣回国,应该说这是一种殊荣。这时他56岁。也就是这一次,他们于十月十五日在扬州延光寺会见了鉴真,实现了第六次东渡计划。为了不使重要人员有同遭复没之险,乃分舟乘坐。鉴真及其随从与副使宿祢胡磨同船,大使藤在清河与仲麻吕等同船,普照与吉备真备同船,当航行到阿尔奈波(冲绳岛)时,遭到大风暴的袭击,其他三船后来各自回到了日本,唯独阿倍仲麻吕的船杳无音信。误认为阿倍仲麻吕海上遭难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唐朝。其实阿倍仲麻吕并没有遇难,原来他乘的那只船漂流到了现今越南的海岸。

755年6月,阿倍仲麻吕历尽艰险,又回到了长安。

755年冬,唐朝发生安禄山叛乱,阿倍仲麻吕也跟随着玄宗辗转奔波,直到安禄山被杀后,于公元757年12月再度回到长安。后来阿倍仲麻吕又担任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

766年,阿倍仲麻吕被唐代宗李豫任命为安南节度使,上任不久,便患重病.

770年1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病逝。并埋葬在长安,唐代宗追赠他“璐州大都督”的称号。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人士,在唐朝时期来到了中国。他来中国的时候很年轻,在中 国学 习了很多知识,并且参加了科举,获得了功名。唐玄宗很喜欢阿倍仲麻吕的才华,赐予了他官职。当时李白也在长安侍奉天子,那么阿倍仲麻吕和李白是什么关系呢?

日本一直很仰慕中华文化,在秦汉的时候就派遣士子使节来中国学习知识,阿倍仲麻吕就是来华中的一员。他非常喜欢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喜欢和中国的文人结交。李白在当时很有名气,阿倍仲麻吕非常敬重李白的才气。

李白是一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仗剑走天涯,结交了很多文人墨客。阿倍仲麻吕是一个好学的人,加之又是东瀛人士,李白也很喜欢这位异国人士。在平常探讨文学的交往中,阿倍仲麻吕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关系。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是什么关系我已经了解了,他们的关系非常深厚,阿倍仲麻吕在回国的时候,李白依依不舍,但是阿倍仲麻吕在外多年,思故国心切。阿倍仲麻吕的船只在海上遇到风浪,生死未卜,信息传回大唐后,李白非常悲痛,写下了怀念阿倍仲麻吕的诗篇。

然而阿倍仲麻吕似乎是有天助,他的船只飘到了越南,他侥幸存活了下来。后来,他又从越南来到了长安,阿倍仲麻吕与李白又在长安见面了。阿倍仲麻吕是日本人,李白是中国人,两位不同国籍的人却依靠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朋友关系。

阿倍仲麻吕怎么死的

阿倍仲麻吕,著名的日本入唐留学生,中文名为晁衡,他自幼酷爱中国文化,不辞路途遥远颠簸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高中进士,深得唐玄宗的喜爱。那么,这位杰出的文化使臣——阿倍仲麻吕是怎么死的呢?

阿倍仲麻吕十九岁入唐,离开故土三十七载,唐玄宗念及他劳苦功高,特准其回国。但不幸的是,阿倍仲麻吕所乘的船只触礁,又在小岛上遭遇土人,死亡一百多人,这个消息传到唐朝,被讹传成阿倍仲麻吕在这次事故中身亡,这让很多与他交好的唐朝人士悲伤不已。李白写下了《哭晁卿衡》来悼念这位异国好友。但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在这场事故中幸存,并在两年后再次来到长安,让很多好友兴奋不已。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提到阿倍仲麻吕怎么死的时,会有遇海难而亡的回答了。

第二次入唐的阿倍仲麻吕再没有回国,与唐玄宗经历了安禄山叛乱,平定后又回到长安,任节度使,并在长安终老。所以,阿倍仲麻吕怎么死的就有答案了,史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是否得病或遭人陷害,只说他在七十二岁的时候亡于长安,在当时的条件下,七十二岁也算是高寿了,所以可以说阿倍仲麻吕就是老死的。

阿倍仲麻吕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后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今的西安城内坐落着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碑,西安与阿倍仲麻吕的故乡——奈良也结成了友好城市,由此可见,阿倍仲麻吕始终影响着人们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

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有后人吗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遣唐留学生,在唐朝居住了很多年,最后也是老死在了中国。阿倍仲麻吕是年轻时候来的中国,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有后人吗?正史上没有记载,查询野史,也没有关于阿倍仲麻吕后人的记载。

虽然 历史 上没有记载,但是可以根据历史上的一些细节分析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有后人吗。在中原王朝,有时候会有一些外族人士在朝廷中做官,一般他们的婚姻就是和中原汉人结婚。阿倍仲麻吕是外族人,很有可能和中原汉人结了婚。

唐朝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与当时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交往,长安在当时是个 国际 性的城市。当时的很多外国人在长安长久居住时,都娶了当地女子做为妻子。有些阿拉伯商人来到长安经商,就娶了汉人女子作为妻子。

阿倍仲麻吕在唐朝做官,又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因此很可能娶了汉人女子,因此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是极有可能有后代的。虽然现在在史书上并不能查出阿倍仲麻吕的后人,但是也许以后会有阿倍仲麻吕的后人出来说明。

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有后人吗?是也好,不是也好,他在唐朝的经历都反映了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的友好关系。回到现在,中国的地方 *** 和日本的地方 *** 都为阿倍仲麻吕修建了纪念馆,以此来纪念这位带动中日友好关系的人士。而阿倍仲麻吕的名字也将在两国的历史书长存。

猜你喜欢:

1. 日本茶道三千家的由来

2. 茶文化向日本的传播历史

3. 日本三大著名古都是哪些

4. 唐德宗陵的传说故事

5.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遣唐使,为何却不肯回国,还一直在唐朝为官?

因为当时的唐朝非常的繁华,风俗礼仪等都非常好,他自从来到长安,就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日本,当然有可能和日本不让回去也是有关系的。

开元十二年(753),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归国,这时他56岁。也就是这一次,他们于十月十五日在扬州延光寺会见了鉴真,实现了第六次东渡计划。为了不使重要人员有同遭复没之险,乃分舟乘坐。其实阿倍仲麻吕并没有遇难,原来他乘的那只船漂流到了现今越南的海岸。

在公元716年,日本派出了五百五十余人组成的第九次遣唐使团队,那时的吉备真备只有22岁,是使团中的一员,而阿倍仲麻吕只有19岁,二人在此时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不仅志同道合,而且有着对文化的深厚热情。755年6月,阿倍仲麻吕历尽艰险,又回到了长安。755年冬,唐朝发生安禄山叛乱,阿倍仲麻吕也跟随着玄宗辗转奔波,直到安禄山被杀后,于公元757年12月再度回到长安。后来阿倍仲麻吕又担任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

766年,阿倍仲麻吕被唐代宗李豫任命为安南节度使,上任不久,便患重病。770年1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病逝。并埋葬在长安,唐代宗追赠他“璐州大都督”的称号。

于是阿倍仲麻也只得再次留在唐朝为官,经历了后来的唐朝内乱,他一生也没能返回自己的国家。虽然吉备真备与阿倍仲麻吕一个衣锦还乡,一个客死他乡,但他们在历史上对促进中日和平起到的作用却都是功不可没的。

阿倍仲麻吕的介绍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1978年,西安市和奈良市协议在两市各建一座纪念碑供后人瞻仰和缅怀。西安的纪念碑于次年在著名的唐兴庆宫遗址内落成,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汉白玉砌筑,仿唐结构,碑高5.36米,端庄峻拔。碑正面刻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八字,背面镌刻其事迹,柱顶四侧是表现中日友好的樱花、梅花浮雕,柱基是采用莲瓣雕饰,柱板上刻日本遣唐使船浮雕,两侧分别是李白《哭晁卿衡》诗和阿倍仲麻吕《望乡》诗,具有深邃的中日文化内涵。

阿倍仲麻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阿倍仲麻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d61Bj0FDAxTWw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705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