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千古名方桂枝汤)

 2023-09-19  阅读 7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千古名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千古名方桂枝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十大千古第一方十大千古第一方为:桂枝汤、四物汤、四君子汤、酸枣仁汤、四磨汤、二陈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秋梨膏、徽琼散。1、桂枝汤: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第一个方剂,是调理阴阳平衡的圣方,被誉为“天下第一方”、“群方之魁”,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现在对应的中成药是

今天给各位分享千古名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千古名方桂枝汤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十大千古第一方

十大千古第一方为:桂枝汤、四物汤、四君子汤、酸枣仁汤、四磨汤、二陈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秋梨膏、徽琼散。

1、桂枝汤: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第一个方剂,是调理阴阳平衡的圣方,被誉为“天下第一方”、“群方之魁”,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现在对应的中成药是“桂枝颗粒”。

2、四物汤:四物汤药方最早记载于唐朝的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应用较为广泛的药方则是取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的记载。一般来说,它具有补血调经的效果,可减缓女性的痛经。

3、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出自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最初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有着“天下补气第一名方”的美称。

4、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失眠的方剂,其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提到“虚烦虚劳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是治疗失眠的千古名方。

5、四磨汤:四磨汤,源于南宋严用和所撰《严氏济生方》,又名“四磨饮”,行气消食沿用至今,堪称润肠养胃第一方。

6、二陈汤:二陈汤来源于宋代官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痰之基础方,后世医家将二陈汤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各种痰证。

7、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8、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上,具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之功效。主治虚劳少腹弦急, *** 寒冷,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遗溺,脉虚大芤迟,或芤动微紧。

9、秋梨膏: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一道传统的药膳。相传始于唐朝。以精选之秋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止咳、祛痰、生津、润肺药物,如生地、葛根等药食同源之原材料精心熬制而成的药膳饮品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热燥伤津所致的肺热烦渴、久咳咯血等呼吸道病症。

10、徽琼散:徽琼散一共有5味配方:冬白术(炒),薏苡仁(煅),白茯苓,白扁豆、桑白皮。徽琼散的配方精巧无比,比简单用薏米熬粥来喝效果强多了。

张仲景治失眠的千古名方是什么?

张仲景治失眠的千古名方是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原文这样描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本方有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五味药组成,适合阴血不足、热扰心神所导致的失眠,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效。

《伤寒杂病论》的贡献:

《伤寒杂病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

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 *** 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

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治疗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

千古名方四神汤,健脾养颜都称赞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继病倒。随身御医束手无策,于是只好登榜召集名医能人。不久就有一位僧人前来揭榜,把脉诊断以后就开出了“莲子、芡实、淮山、茯苓等量炖猪小肠”的药方。

四位大臣服用以后,效果出奇,都恢复了 健康 。久而久之“四臣汤”的名声大起,在民间也广为流传,但是传着传着,“四臣”便是传成了“四神”。此后四神汤沿用至今。

四神汤组成:莲子、芡实、淮山、茯苓各等分、适量猪小肠。

功效:健脾利湿,清心养颜。

方义:本方用茯苓健脾利湿,莲子清心健脾,山药补益脾肾,芡实固涩脾肾,又防止茯苓莲子过度渗利,药性平缓,补泄同施,再配合猪小肠入肠胃补益气血,用作食疗,传承至今,效果不负“四神”之名。

特别提示:需经专业人士指导使用。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四神汤中茯苓,淮山药,莲子和芡实,是食补的更佳药善,可帮助调节免疫系统。强化体质,消肿利尿及养颜美容,适合肠道机能软弱的人。产妇和术后者的调养。与富含淀粉及纤维的粟子一起煮,还有可以帮助消化的 养生 功效。与猪小肠一起煮,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有什么 健康 问题欢迎大家留言 *** 。

千古名方——参苓白术散

I 导读: 参苓白术散为千古名方,本方为脾虚之证而设,可广泛应用于证属脾虚不运、脾虚内湿、脾虚正衰的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疾患。

名称

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

方剂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白茯苓、甘草(炒)、山药各2斤,莲子肉、桔梗(炒至深 *** )、薏苡仁、缩砂仁各1斤,白扁豆1.5斤(姜汁浸去皮微炒),为细末,或制成小丸。

源流发展

本方出于《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实为益气汤的加味方。两方都是该书的著名方剂。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有所发展,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医方集解》以本方加陈皮治脾胃虚弱兼气滞或痰多之证。 现代作为调理胃虚弱而兼湿的常用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性能效用

本方为补气剂,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用。重在健脾,其次益气,不仅调理,且治大病。药性中和,甘温而不燥不热,淡润而不腻不寒。对治疗脾虚腹胀、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胸脘满闷,功效尤为显著。

方义分析

本方由益气汤加山药、扁豆、莲肉、苡仁、砂仁、桔梗等药组成,用以增强四君中的苓、术的健脾胜湿作用。方内各药多属甘温甘淡之品。味甘入脾;温能散寒祛湿,健脾燥湿;淡能淡渗利水;甘温益气,甘淡育阴。白术、山药、扁豆、莲子、砂仁健脾化湿,和胃理气;茯苓、苡米健脾渗湿;人参(党参代)、甘草益气补脾;此外,山药、莲子、苡仁尚有益肾之功,故 本方实为健脾扶正之良方。

药理作用

补气益气、和胃渗湿。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大致相当于健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利尿、止泻。方内的一些主要药物,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苡仁等是分别具有以上作用的。

临床应用

本方为脾虚之证而设,可用于证属脾虚不运、脾虚内湿、脾虚正衰的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疾患。 临床应用本方的基本指征为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胃纳减少,食后腹胀,或吐或泻,胸闷不舒,口淡或口甜口粘,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舌苔薄白或白腻薄黄,脉虚缓,或细濡细滑。

一、治慢性腹泻。

属于脾虚型的慢性腹泻都可试用本方加减治疗。

笔者曾用于治脾虚型的慢性细菌性痢疾,证见下痢时发时止,迁延日久。发作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赤白粘液呈脓血便,时或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舌淡红苔腻,脉濡细或虚大。治宜健脾化湿,可用本方加木香、黄连为基本方。苔黄而有热者,酌加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鱼腥草;舌淡肢凉有寒者,加附子、干姜、肉桂、肉豆蔻;气虚下陷者,加生黄芪、升麻;腹痛者加炒白芍、制香附、乌药;腹胀纳差者,加炒枳壳、神曲、内金。

病例介绍:

周 ,女,35岁,工人。患慢性菌痢数年(大便曾培养出B组痢疾杆菌),反复发作,此次复发已10天,解脓血便,每天4 6次,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精神疲乏,食欲减少。曾用抗菌素及磺胺治疗未愈而来中医科就诊。望其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按其脉,细沉濡弱。大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 )。辨证属脾虚下痢,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处方:党参5钱,白术4钱,陈皮2钱,山药5钱,薏米5钱,莲子肉3钱,木香2钱(后下),黄连2钱,桔梗2钱,扁豆3钱,砂仁1.5钱(打,后下),鱼腥草5钱,甘草2钱。服药4剂后,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嘱续服上方,共服10剂,疗效巩固。

二、治糖尿病。

适用于脾虚型糖尿病患者。

本病在中医学属“消渴”范畴,由中焦发病而累及于脾,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属脾虚型者治宜健脾化湿、健脾益气,用本方加生黄芪、五味子、生内金为基本方以治之,有热者酌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葛根、黄连等,兼肾虚者,酌加萸肉、杞子、黄精、菟丝子、附子、肉桂等。

病例介绍:

刘 ,女,43岁,工人。发现多食、多饮已半年,食不解饥、饮不解渴,且多尿,饭量虽剧增,而体重反减少15斤,同时头晕乏力,动则出汗。检查尿糖(++),血糖188毫克%。西医诊断为糖尿病,介绍至中医门诊,察舌淡红,苔腻薄黄,舌根剥脱,按脉则细微弦数。中医辨证:脾虚消渴,并有热。

遂拟下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5钱,云苓3钱,白术5钱,山药1两,薏米1两,莲子肉3钱,生黄芪5钱,生石膏1两(先煎),知母3钱,葛根2钱,天花粉3钱,扁豆3钱,五味子3钱,生内金2钱。

服5剂后,饮水大减,尿亦减少,头昏好转,动不出汗,继续工作,但仍觉饥饿,继服上方5剂,且患者控制饮食,每天6 8两粮食。

三诊:口不思饮,但觉口粘,饥饿感好转,黄苔已退,现舌苔薄白微腻,根剥,脉细。尿糖:弱阳性,血糖降为153毫克%。遂将上方去生石膏、知母、天花粉、葛根,加山萸肉3钱,枸杞子4钱,五倍子2钱,砂仁1.5钱(打,后下),10剂。四诊:尿糖:阴性,血糖:132毫克%,不觉饥饿,体力增强又服10剂后,尿糖阴性,血糖97毫克%,共服中药30剂,疗程一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正常。患者整个疗程中,未休息,一直坚持工作。嘱患者继服10剂,以资巩固。

三、治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适用于脾虚型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

此二种疾病属祖国医学“咳嗽、痰饮、哮喘”等证范畴。其病变部位虽然表现在呼吸系统,但 病变实质却在肺、脾、肾三脏。痰、湿和脾虚为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脾虚不运水湿,可聚湿成痰浊壅肺,阻塞气道,发为咳喘,故前人的经验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健脾培土,以绝痰源,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参苓白术散适宜于有咳嗽咯痰、痰多清稀、泡沫或白粘、胸闷不舒、肢体倦怠、大便时稀、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濡滑或濡弱的患者,可收健脾胜湿、宣肺祛痰之效。 可用本方加陈皮、半夏、杏仁作为基本方。

苔白腻,湿浊胜者,加苍术、厚朴、藿香等;痰涎壅盛者,加苏子、莱菔子、葶苈子、白附子、皂角等;舌淡肢冷,虚寒较甚者,加附子、干姜;苔黄化热者,加桑白皮、白毛夏枯草、黄芩、山栀子;咳嗽较甚者酌加麻黄、射干、白果、贝母等。

病例介绍:

方 ,男,34岁,工人。患支气管哮喘30年。自幼发病,中小学时曾缓解7、8年。此后每于冬末春初时常发,感冒及煤气、花粉等 *** 亦可诱发,此次发作在中医科住院治疗。最初用温肾纳气平喘法,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方加减治疗,一个月来服药30剂,因用附桂、细辛、巴戟、补骨脂等温药,见口干口苦、尿黄便干、腹胀食少等副作用,而原有的胸闷气急及两肺哮鸣音未见减轻,仍需同时服用氨茶碱及 *** 。

此时,对病情进行重新分析,虽有口干口苦,但不欲饮,平时大便常稀,食后腹胀,痰如泡沫,舌质淡红,舌尖略红,舌苔白厚微黄,左脉较弦滑,右脉寸关细弱,重按无力。

此乃脾虚哮喘,遂拟参苓白术散合射干麻黄汤化裁为治:党参5钱,云苓3钱,白术5钱,扁豆3钱,山药1两,莲子肉3钱,桔梗2钱,薏米1两,砂仁1.5钱(打,后下),射干3钱,炙麻黄2钱,法半夏3钱,杏仁3钱,五味子3钱,白果仁7枚,橘皮白络各1.5钱,水煎服,另白毛夏枯草1两,另煎同服。

服完4剂,觉胸膈舒适,哮喘发作次数减少,6剂后,西药逐步减量。共服20剂,西药全部停用,未发哮喘已1周,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哮鸣音而出院。嘱出院后用上方制成丸剂常服,随访2年,未出现大发作。

四、治慢性肝炎。

适用于脾虚型慢性肝炎患者。

本病大致可归入中医学“胁痛”证范畴。因感受湿浊邪毒,蕴结中焦,久则湿郁热熏,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为病。证见面色萎黄或少华,倦怠无力,胸脘痞闷,胁痛,恶心,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黄或如常,舌质淡红,苔薄或腻,脉象缓弦。治以健脾化湿,疏肝理气。用本方加柴胡、枳壳、当归、芍药为基本方以治。

胁痛者加青皮、荔枝核、川楝子、佛手片、玄胡索、五灵脂、郁金等;苔腻浊重者,加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等;腹胀纳呆者,可酌加木香、腹皮、山楂、神曲、内金;脾虚寒湿者,可酌加附子、干姜、桂枝、草蔻仁、吴茱萸等;湿郁化热者,可酌加板蓝根、山栀、丹皮、蒲公英、龙胆草等;麝香草酚浊度增高者,重用本方之健脾、益气药,可加黄芪、黄精等;转氨酶增高者,可酌加五味子、酸枣仁、山萸肉、柏子仁、柴胡等;白蛋白低者,可酌加枸杞子、丹参、何首乌、山萸肉、当归、乌药等。

病例介绍:

王 ,女,38岁,干部。患慢性肝炎3年,一年来病情时轻时重,肝功能时好时坏。近2 3月来,肝区经常疼痛,头昏乏力,恶心,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肝在右肋下1.5厘米处可触及,并有触痛和叩击痛。肝功能检查:麝浊16单位,锌浊14单位,转氨酶96单位。诊断为慢性肝炎复发,转中医科治疗。观其面色萎黄,精神萎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左脉微弦。辨证此乃脾虚胁痛,兼肝郁。

遂拟参苓白术散合柴胡疏肝散化裁为治。处方:党参5钱,云苓3钱,炒白术3钱,山药1两,青陈皮各2钱,薏米5钱,炒扁豆3钱,柴胡1.5钱,炒枳壳1.5钱,炒白芍3钱,制香附1钱,酸枣仁3钱,炒当归4钱,炙甘草2钱。服5剂后,痛减纳增,精神转佳,大便成形,再加减服至30余剂,诸症消失。复查肝功能,麝浊7单位,锌浊12单位,转氨酶43单位,嘱继续服药,改方为丸剂,服3个月,体力增强,随访2年,未复发。

五、治慢性肾炎。

适用于脾虚型慢性肾炎患者。

本病属中医学“水肿”范畴。肺、脾、肾功能的障碍对水肿的形成有重大关系。三者之中,脾为关键。脾失健运,土不制水,使水湿不得下行,横溢肌肤,遂成水肿。证见头面及肢体浮肿,按之指陷,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小便不利,脘闷腹胀,纳减便溏,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舌苔薄腻或滑,脉沉缓或沉细。治宜健脾制水,可用本方治疗。

水湿过重,尿少肿甚者,加桂枝、猪苓、泽泻、车前子、防己、川椒目等;气虚者加黄芪;脾虚湿重兼寒者,可酌加制附子、干姜、肉桂;脾虚湿热,加益母草、鱼腥草、生大黄、茵陈等;蛋白尿不消者,加黑豆、赤小豆、黄芪、菟丝子、益母草、芡实等。

病例介绍:

郭 ,女,39岁,教师。患肾炎1年,近2月来又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且有少尿便溏,头昏腰酸,腹胀纳呆,面色㿠白少华。尿常规检查:黄,微混,蛋白(+++);镜检:颗粒管型( ),白细胞( ),红细胞少许;血胆固醇250毫克%,血压100/70毫米汞柱。西医诊断:慢性肾炎(肾病型)。介绍到中医门诊治疗,按脉细弱,舌质淡红,舌苔中腻微黄。中医诊断:脾虚水肿。遂拟本方加减为治。

处方:党参5钱,连皮茯苓1两,炒白术5钱,陈皮2钱,山药1两,薏米1两,莲子肉4钱,砂蔻仁各1钱(打,后下),赤小豆5钱,黑豆5钱,桔梗2钱,商陆2钱,川椒目2钱,益母草5钱。服药后小便利,15剂后浮肿基本消失,遂去商陆、川椒目,酌加菟丝子、黄芪、蝉衣、昆布、海藻、补骨脂、扁豆等,又服30剂,病情完全缓解。多次尿常规检查,仅蛋白微量 ( ),2月后恢复工作。

剂型用法

原来用法:研为细末,每服2钱,枣汤调下,日服2次或3次;小儿剂量按年龄酌减。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日服1剂,两次煎服。

亦可作丸剂或散剂服用,日服2 3次,每服3钱。

注意事项

一、副作用:本方一般无副作用。

二、禁忌症:本方稍偏湿燥,阴虚火甚者宜慎用;气阴两虚,或阴虚兼有脾虚者,临床需要时仍可酌情应用。

三、替代:方中人参均用党参或太子参代替。

加减化裁

一、集解参苓白术散(《医方集解》):由本方加陈皮一味组成。用于脾胃虚弱兼气滞不调或咳嗽痰多者,尚能补肺之虚,理气化痰,对肺损虚劳,在“培土生金”法中,又为常用的一条主要方剂。

二、资生健脾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一名资生丸,由本方加藿香、橘红、黄连、泽泻、芡实、山楂、麦芽、白豆蔻组成,治妊娠3月,阳明脉衰,胎坠。

千古名方——仙姑打老儿丸

       千古名方——仙姑打老儿丸  

       相传,从前有一年轻女子手持木条在路上追打一须发皆白的老头,路人见之,无不愤然。论相貌,那女子无疑是老者的晚辈;退一步说,即使他们是夫妻关系,年轻妻子在路上追打老年丈夫也令人难以容忍。于是大家纷纷上前指责该女子行为过分。谁知那年轻女子的一席话,竟将路人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被追打的老者既不是“年轻女子”的丈夫,更不是她的长辈,而是她最小的一个儿子(古称老儿)。所谓“年轻女子”,实际上已逾百岁,因她长年服用家传秘方配制而成的一种药丸,所以容颜不老,虽已一百多岁,仍然体态姣好,风韵犹存。而她的小儿子,因为屡屡不听劝告,拒服她配制的药丸,结果才70来岁,就变得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为此,她十分生气,常常追打儿子,逼迫他服用药丸。

       听到这里,路人惊诧万分,都将“年轻女子”奉为神仙,纷纷请求赐予药方。“年轻女子”也毫不保守,慷慨将家传秘方告之众人。大家照方抓药,依法服用后均收到显著效果。于是,有人将这种药丸称为“神仙训老丸”。此后,“神仙训老丸”名声大振。至汉代,名医华佗嫌该药方尚有缺陷,便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增减了几味药物,突出了该药方壮阳滋阴的作用,并改名叫“仙姑打老儿丸”。“仙姑打老儿丸”经名医华佗调整处方后,作用更是不同凡响,被人推荐进宫廷,成为皇帝、皇后及贵妃们的专用药品。既然进了宫廷供“真龙天子”及“贵人”们服用,该药原“打老儿丸”这一不雅名称自然不能再用。于是,它在不同的年代便有了不同的名字。传到明代,太 *** 把“仙姑打老儿丸”更名“延年益寿丸”。明代末年中原名医郭敬海将家传的“不老还童挂骨丹”与该药方合并,改名“延年益寿补肾丸”。二方合并后既能滋养肝肾,健脾益胃,又能填精益髓,滋阴生血。此药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生化无穷。郭敬海经常服用该药丸,年逾90岁仍然须发乌黑,齿固不落,耳聪目明,身体健实。他一直活到103岁方谢世——被人们称为“长生不老翁”。

       经过千余年的流传,这个方子到后来有了很多版本。方子的药物种类与配伍比例也不尽相同。早期流传的方子出于保守的原因,没有留下剂量。到了清代,经太 *** 御医们的不断完善和总结,开始有了具体的剂量。本文给读者推荐的这个方子,记载于《清太 *** 配方》中的“仙人还少丹”——就是民间所说的“仙姑打老儿丸”。方录如下:

       熟地黄120克;山萸肉90克;巴戟天60克;牛膝60克;五味子60克;茯苓90克;楮实子60克;枸杞子60克;小茴香60克;肉苁蓉60克;杜仲60克;远志60克;菖蒲60克。

       方中熟地黄、枸杞子、楮实子滋肾强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五味子敛肺固坚,益智安神;山茱萸、肉苁蓉、杜仲,壮阳补肾;小茴香、菖蒲、茯苓、远志益智安神健脾。群药相得益彰,实为阴阳双补之良方——既能滋补肾阴,温助肾阳,又能补肝养心健脾胃。本方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寒不腻,对身体衰弱、神疲乏力、阳事不举、小便无度、眼目昏花、腰膝酸软、两脚麻冷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利于身体健康,致使亚健康及老龄化的人群逐年递增。因而通过服用保健药物来调养身体,防病治病,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方法逐渐成为现代人的首选。古人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医学遗产,可惜现代人知之甚少,还运用得远远不够。

       古有文字记载:该方服用5日便觉身轻灵便,精神爽快;20日语言响亮,手足轻健;一年白发转黑,行步如飞;久远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古人的这些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笔者从用药实践中发现,长期服用以上几种药物,的确有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的作用。古代医书云:“两肾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根本有伤,则诸症悉作,故未老而先衰。此药方滋补元阳且健脾,固先、后天根本,令人虽老而可还少矣。”

       笔者曾经按照这个配方自制服用,收效甚好。本来这个方子的制作及服用方法按规定是将上述药品打成粉,加蜂蜜制成药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每天早晚各服一次,空腹用淡盐开水送服。但我闲麻烦,改变了制作及服用方法:我是将以上药物用纱布包裹,放入蒸锅内加热干蒸20分钟杀菌,倒出放到阳台上晒干;又将糯米、小米、黑米、燕麦、黑芝麻各150克炒熟,再加30个核桃仁(不炒),然后全部混合打成粉和匀备用。早晚各舀两条羹“炒面”倒入碗里,用开水拌湿,再加点蜂蜜调匀食用。吃完后倒点开水洗干净碗,然后把“洗碗水”一口喝进肚便了事——哈哈,真可谓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去年春节儿女们来昆明陪我们两老过年,他们说他妈脸上气色比往年好看得多,又说我的头发越来越黑(我今年71岁)。我想肯定是长期服用“仙姑打老儿炒面”的缘故。

       2015 年3月6日于昆明市永昌小区

       【笔者按】常有的人说“是药三分毒”,说这种话的人十有八九不懂中药。实际上绝大部分中药都不含毒素。读者若不信可以把药名输入百度查询一下,看是否如此?但如果服药不对症,即使服用不含毒素的中药,也是有害的。比如一个人如果“阳”不虚而补“阳”,就会火上浇油;“阴”不虚而补“阴”,就会雪上加霜——如此进补均会造成阴阳失衡而产生疾病。因而欲选用上方者有必要征求一下当地名医的建议。

       美丽夕阳好友精彩点评:

       人老志未衰,豪情不释怀。

       精神重抖擞,放眼看将来。

千古名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千古名方桂枝汤、千古名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d7eBj0EAQdVVwY.html

标签:千古桂枝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08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