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教学(陈式太极拳教学简介 *** 教程简介)

 2023-09-21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陈式太极拳教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式太极拳教学视频 *** 教程全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陈氏太极拳26式动作分解教学 陈氏 太极拳 26式非常重要的,要想将陈氏太极拳练好就要认真学习陈氏太极拳26式,因为它包含许多陈氏太极拳的精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氏太极拳26式分解教学。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26式教学

今天给各位分享陈式太极拳教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式太极拳教学视频 *** 教程全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陈氏太极拳26式动作分解教学

陈氏 太极拳 26式非常重要的,要想将陈氏太极拳练好就要认真学习陈氏太极拳26式,因为它包含许多陈氏太极拳的精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氏太极拳26式分解教学。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26式教学

第一式、起式

1.练习者首先要将双脚并立,立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然后还要将头摆正,眼睛要平视前方,就可以了。

2.左腿抬起,大腿成平直线,重心放右脚,左脚放下与肩同宽,双膝稍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

第二式、金刚捣碓

1.双手前伸掌心向下,同时双膝微曲,目视前方。

2.然后再将双手回缩,紧接着在想左前方推出,双肘微曲,眼睛要随着双手的动作一起运转,才是正确的。

3.右脚尖右移45度,上身微微右转,双手与上身顺转,作左运手状,双手心朝外。

4.重心右移,抬起左腿。双手不动。

5.左脚向左前方迈出45度,此时,重心仍在右脚,上身不动。

6.重心从右脚转至左脚,上身跟着转,左手由下向上画圈,手心向下,右手向下画圈,放至右胯处,手心向上。

7.抬起右腿,右手竖起变拳,拳头高度不超过鼻尖,左手放到右肘窝处,掌心向下。

8.左手翻转,掌心向上,放至腹前,右拳落入左掌心内,拳眼向上,右脚向右落下,与肩同宽,双膝微曲,双目平视前方。

第三式、懒扎衣

1.左手由下向上画圈,右拳变掌由上向下画圈,放至腹前。双手腕相对,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右手在下,手心向上,重心移到左脚。画圈的过程中,双目余光看着双手动作。

2.抬起右腿后,向右移半步,上身及手不变。

3.重心移到右脚,左手下滑,放至肚脐前,掌心对肚脐;右手向右上方画半圈,掌心向右前方。目视右手尖方向。

练习陈氏太极拳的 方法

心静神舒、持之以恒

习练太极拳应力戒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许多习练者在三个阶段易放弃,需要过三关。

一是初学阶段要过为难关。初习太极,身体僵硬,动作不甚协调,易使人感觉自己太笨、无灵性、不适合习武而放弃。

对此,这些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大家多加练习和领悟,就可以克服其中的困难。

二是习练半年要过枯燥关。习练半年后,新鲜感渐失,每日按时重复演练,易因感觉枯燥无味而放弃。

三是一年半后要过气馁关。坚持习练一年半至两年,自感比较刻苦,然而进步不大,锐气尽失,易因气馁而放弃。

习练太极拳须做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动作柔和飘逸,柔中寓刚,形神相合,连绵不断。习练过程亦即对自己意志的磨练过程,意刚志坚,锲而不舍,何患无成?

所以说学习太极拳,不仅要练习动作,同时也要磨练自己的意志。

二、实战为准 力戒“花架”

套路中的许多手上动作幅度很小,不甚美观。比如其中的一些捋法、捌法等为后手缠腕、前手制肘,两手距离要求一前臂宽,因而显得动作不甚舒展。很多习练者无视用法要求,本末倒置。一味追求演练的视觉效果,因而枉费功夫,令人惋惜。

三、松肩坠肘 中正安舒

初学者最易出现的错误有两个方面:一是肩臂僵硬,欲起手先起肘;二是肩斜身歪,哈腰低头。此两方面毛病不仅易犯,而且很容易形成习惯,在习练之处如不严格规范,及时纠正,久之易成顽症,再纠正困难很大,因此,教与学者皆不可轻视之。

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创造了双人推手的竞技运动

推手在过去被叫做打手,是我国 武术 中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技击方法,也是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

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苦心积累的点滴 经验 ,也由于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

陈王廷创造的推手方法,以缠绕粘随为中心内容,综合了擒、拿、跌、掷、打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譬如拿法,它不限于专拿人的骨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比一般拿法的技巧高。

推手方法的出现,解决了实习技击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并在我国的武术技击方法(踢,打、摔、拿、跌)中注入了一个新的内容——推。

创造了粘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基本练法

推手时的“听劲”方法,继而创造了双人粘枪法,这也是陈王廷独创的成就之一。这种器械对练法,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以练习实刺的问题。

练习太极拳粘枪时,采用沾连粘随的原则,缠绕进退,疾若风云,封逼掷放,往复循环,为刺枪术开辟了一条简便易行,提高技术的途径。

发展了以太极精义为依据的拳法理论

陈王廷的《拳经总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极拳的原始理论,是 总结 古代技击术的一篇拳论,它阐述了攻击与防御的战略和战术,所以称得上是太极拳七个拳套的概括性拳论。

把《拳经总歌》和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式》图诀相对照,就不难看出陈王廷在拳论方面怎样吸取了前辈所归纳总结的精华。但是陈王廷并不满足于吸取当时名家的拳法理论,而是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创造性地发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陈氏太极拳的奥妙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如下:

陈式太极拳八大特点:

特点一: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特点二: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外表看是腿的缠丝劲的表现,其实是内部促进了腿的放长。

特点三: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太极拳运动必须如抽丝的形状

特点四: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动作能分清虚实的转换,就可耐久不疲,这就是一种动力活动。

特点五: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腰是左右平行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

特点六: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

要求在练全趟架子时能够进一步做到一气呵成,内劲不断。

特点七: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要点是坚持最初,仍须不失绵软,在柔软之下,向着更有弹性的坚刚上迈进。

特点八: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见运动,就成为太极拳的第八个特点。

教学内容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包括桩功、震胯功、手型、步法、开肩、活腰,拉筋,单式训练,绷、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及开合功,缠丝功,辅助器械太极尺、太极大杆、太极球等等……

其中基本桩功包括高架板凳桩、低架板凳桩和无极桩。常练的单式有左右单手云手、定步云手、前绷上捋、前绷下捋、挽花手等等。步法有上步、退步、横开步等等。

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招式动作

太极拳 是一项深受中老年女性喜爱的运动健身项目。56式陈式太极拳也有一定的 教学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招式动作。欢迎阅读!

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招式动作介绍

第一组

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 2.开步推掌 3.擦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侧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侧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侧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收拳 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 2.转腰右缠 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 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 2.换掌前推 3.换掌前推 4.穿掌绕臂分手 5.踏脚合臂擦脚 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 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 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 2.提脚绕臂 3.马步穿靠)

35.左野马分鬃(1.转腰提脚绕臂 2.马步穿靠)

36.摆莲跌叉(1.转身旋掌 2.折叠下按掌 3.收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震脚握拳 6.跌叉步穿拳)

第五组

37.左右金鸡独立(1.弓步举拳 2.独立上穿掌 3.踏步按掌 4.擦脚摆掌 5.收脚收掌 6.独立穿掌)

38.倒卷肱(1.退步右推掌 2.退步左推掌 3.退步右推掌)

39.退步压肘(1.转腰左摆掌 2.转腰右摆掌 3.退步压肘)

40.擦脚(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分脚拍脚)

41.蹬一根(1.转身叠拳 2.换手叠拳 3.撩拳侧踹)

42.海底翻花(1.收脚合拳 2.提膝翻抖)

43.击地捶(1.落脚摆拳、跳步绕拳 2.擦步绕拳 3.弓步栽拳)

44.翻身二起脚(1.转身提拳 2.转身虚步举拳 3.上步摆拳 4.腾空拍脚)

45.双震脚(1.分掌后跳 2.虚步按掌 3.双震脚按掌)

第六组

46.蹬脚(1.收脚收掌 2.蹬脚架推)

47.玉女穿梭(1.落脚穿掌 2.跳擦步架推)

48.顺莺肘(1.转身合臂擦脚 2.马步顶肘)

49.裹鞭炮(1.翻身跳转绕臂、交合 2.马步分砸拳)

50.雀地龙(1.转腰合臂 2.仆步穿掌)

51.上步七星(1.弓腿举拳 2.虚步架拳 3.翻腕撑掌 4.翻腕架拳)

52.退步跨虎(1.退步转身分掌 2.丁步合掌)

53.转身摆莲(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手 3.落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4.当头炮(1.落脚后推掌 2.坐腿收拳 3.马步棚打)

55.左金刚捣碓(1.旋掌左捋 2.弓步前棚 3.虚步撩掌 4.震脚砸拳)

56.收势

56式陈式太极拳教学的六个阶段

一、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

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学完了太极拳的套路,然后就是反复得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然后要求动作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最后达到自己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阶段。

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腿部的支撑力不够导会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学习太极拳要搞清楚每个动作的重心虚实,手势变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

随着腿部支撑力的增长,结合各个部位的自然放松,动作姿势的基本正确,使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会自然消除。

还要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表现出来,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螺旋缠绕等。

使自己在演练的时候能够具备这些特点,这就完成了正架子阶段。

三、捏架子(调整姿势,准确到位)

捏架子即将整套拳的每一个定势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体每一个部位都符合要求,并且能按要求将动作做的准确无误。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曲膝松跨等要求,都要对照到位,恰当适中。

整个拳架经过调整后,使动作做到舒展大方,周身相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动作圆满,气行周身,劲达四梢,上肢轻灵活、下肢松沉稳,这就完成了捏架子阶段。

四、顺架子(顺随自然,突出风格)

顺架子是将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标准 *** 的基础上,把每个定势按照“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要求贯穿起来。

这个时期的演练风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符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之拳理,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精神气力功饱满合聚的境界。

通过了顺架子阶段的练习,使外行与内气相结合,做到内气不动,外行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行随气而动,演练时以意念引动内气,以内气催动外行,使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

五、拆架子(用法明确,变化自如)

通过以上学、正、理、顺四个阶段拳架上的练习,整套拳已达到一定水平,即练起拳来能够做到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全体皆静,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内气贯注,力达梢节,每招每式掌握的恰到好处。

这个时期在对每个动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后,就要开始进行对抗性的训练,先进行太极推手的训练,在推手中,相互喂劲,相互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时所学的东西。

而后要将一些主要用法抽出来进行单式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实战技击水平。最后能因势利导,避实击虚,随即应变地制服对方。

六、定架子(拳架 *** ,久练自成)

通过以上一步步地训练,已较系统、规范得掌握了太极拳架,最后进入将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阶段。

这个时期是将各个阶段训练所掌握的东西进行规范,每个姿势的标准动作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使整个拳架在演练中能够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

将意念、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将拳架基本定型。

这时就有了自我纠正动作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有不顺之处,就可根据拳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变散乱,必致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指导方针,将腰腿做以调整,使之顺随自然。

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 健身操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yǎn)月刀等。

太极拳这中华 武术 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 *** 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 文化 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 *** 相继制定保护 措施 ,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 *** 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 *** 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 *** 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极拳逐渐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纽 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重要载体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武当山钟云龙,陈师行等道长相继开办武当武术传统训练班,21世纪开始,吸引诸多海外人士,来武当山学习武当武术,太极文化。又着手新建太极馆,对来武当山寻求太极文化的人士,提供一个完善的,核心的场所。

猜你喜欢:

1. 李德印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

2.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

3.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

4. 陈氏太极拳精练二十六式

5.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口诀

陈氏太极拳27式教学

陈式 太极拳 27式是王成(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德州太极研究会会长,德州市 武术 协会副主席,国家武术七段)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套路.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

陈氏精编27式太极拳是由王成、张晨光、洪均生三个人共同完成的,这套太极拳融合了王成多年来的功夫 经验 和心得,也继承了传统太极的魅力,程序呢出了这套太极的突破和魅力。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一、二十七式太极拳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

二十七式太极拳包括拳架的正架,反架,发力练习和二十七式对练。呈循序渐进的阶梯式布局,使初学者有一个正常的入门,普及,提高到实用的过程,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体质、年龄的情况,注重养生、健身或者实用的练习。适合于不同人群,有利于 *** 普及。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二、增强了螺旋缠丝的功法练习。

“太极者,缠法也”,缠丝劲力是太极功夫的精髓,二十七式太极拳更好地迎合了螺旋缠丝的功法训练,在每一定式后都注有呼吸间隔,动作在到位时有个调整、调正的小回旋。太极拳是一连绵不断的运动,虽在外形上有停顿,实则在每式停顿时,都有身体的微动向下一式运行。即在每式定式后,心中默念五数,1,2,3,4,5。同时手,肘,肩,腰,胯,膝,踝微回转,之后向下一式运行。每招式之间都是由微动到运行,再到微动,循环往复。加强了螺旋缠丝的练习。二十七式太极拳的这一特色,不但突出了太极功夫的精要,使练习者加快了功夫进境,同时也真正符合了中国古代导引养生学的原理,蕴涵了养气、行气的过程,练习二十七式太极拳可以真正达到内外双修的效果。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三、其他太极拳所没有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用某一只脚或者手来进行日常的活动,大脑和小脑没有得到平衡的发展,陈氏精编27式太极拳正对中这一点创编了正架好反架的练习方式,这是其他太极拳所没有的。

而二十七式太极拳在创编过程中,设定了正反两个相对方向的练习——正架拳架和反架拳架。这种正反架的练习可以使大脑得到全面的锻炼。左右手脚也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促进身体的协调性。从技击角度讲,对方进攻的方向,角度是不定的,这种正反架的练习使你更容易接住来自各个方向的进攻。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四、规定了匀速练习和发力练习交替进行的 方法 。

匀速练习着重缠丝劲的练习,动作力求柔顺缓慢、大方舒展,外形上有缓、松、柔、稳的特点。非常适合于强身健体,尤其适合于初练者和中老年体弱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一些慢 *** 可以得到治疗和缓解。二十七式太极拳的匀速练习过程,是一个增强体质,增进功力的过程,体现了太极拳“柔”的一面。而接下来的发力练习,则着重弹抖劲的练习,动作要求疾速、紧凑、快慢相间,体现了太极拳“刚”特点,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旋腰转脊,旋腕转膀,旋踝转膝形成一系列贯穿整体的螺旋动作。这种匀速和发力的交替练习可以收到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统一功用,逐步揣摩太极拳刚柔相济等技法的内容和要领。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五、二十七式太极拳首创了对练套路,更体现了太极拳的实用性。

二十七式的对练套路与太极拳的对抗性推 手相 比,练习方式更灵活多变,更具有实用性。通过二十七式对练套路的进攻和防守练习,能体会到对方来力的方向、速度、大小而施以相应的对策。锻炼舍己从人,动急急应,动缓缓随的技法。同时加强了对招法方向,角度,力度的理解,使练习者能够从招法应用的过程中体会拳式的内涵,指导拳架的练习。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六、强调紧凑与开展的结合,力度与缓和的统一。

此拳法有二十七式,总的要求呼吸自然,舒展放松,但各段拳式有细微的差别,如在白鹤亮翅至双撞动作起落应有平沙落雁之姿,野马分鬃诸式要有八面支撑之感,在起落时应有放开天地窄,在肘底锤转野马分鬃时有卷藏芥子阔之意。在锻炼时按动作运动,内气自然会沿一定经络运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陈氏太极拳27式的特点七、它的实用性。

56式陈式太极拳拳谱

陈式太极拳56式如下:

第一组

1.起势,2.右金刚捣碓,3.揽扎衣,4.右六封四闭,5.左单鞭,6.搬拦捶,7.护心捶,8.白鹤亮翅,9.斜行拗步,10.提收,11.前趟。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3. 披身捶,14. 背折靠,15.青龙出水,16.斩手,17.翻花舞袖,18.海底翻花,19.右掩手肱拳,20.左六封四闭,21. 右单鞭。

第三组

22.右云手,23.左云手,24.高探马,25.右连珠炮,26.左连珠炮,27.闪通臂。

第四组

28.指裆捶,29.白猿献果,30.双推掌,31.中盘,32.前招,33.后招,34.右野马分鬃,35.左野马分鬃,36.摆莲跌叉。

第五组

37.左右金鸡独立,38.倒卷肱,39.退步压肘,40.擦脚,41.蹬一根,42.海底翻花,43.击地捶,44.翻身二起脚,45.双震脚。

第六组

46.蹬脚,47.玉女穿梭,48.顺莺肘,49.裹鞭炮,50.雀地龙,51.上步七星,52.退步跨虎,53.转身摆莲,54.当头炮,55.左金刚捣碓,56.收势。

扩展资料

早期陈氏太极拳书籍和近代大师级人物著作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著,1932年出版,2014年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出版发行。

《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著,1935年出版

《陈氏太极拳入门总解》,陈绩甫著,1935年出版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

《陈氏太极拳》,沈家桢 顾留馨

《陈氏三十八式太极拳》,陈小旺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及单刀单剑》,王西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武术网-陈氏太极拳56式分解教程视频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教学

陈式 太极拳 ,是太极拳中的传统流派,其发展至今对于后人具有重大的作用,陈式太极拳在技击与健身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初学的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希望你们喜欢。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一:拳架要点

陈式太极拳博大精深,想要学好它,我们第一步自然要从拳架开始学起。

立身中正是第一要紧的事,应当贯穿太极拳练习的始终。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弯腰,旋转等动作。它是指做到支撑八面,体现太极拳沉稳从容的气度。

这一点可以在推手中得到检验,只有保持立身中正,才能使自己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主动地位,才能从容应付对方的各种劲道,不至于手忙脚乱。

此外,立身中正可以给人以不一样的精神风貌,使人看起来更加精神。

具体到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下:

1、头顶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也不可勾头。目光平视,下颌微向里收,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虚领顶劲。

2、 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臀部下敛(但不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于是,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持适当弯曲。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陈式太极拳练习时讲究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要想达到此效果,就一定要做到立身中正。

4、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也不可完全伸直,五指不需要并得太紧,也不要过分叉开,目的是为了让劲能够放长,到达指尖。

5、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如。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轮轴。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6、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实际上,沉胯则自然开裆。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作时顾此失彼。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二:发劲

陈式太极拳的劲是整体劲,由全身各部位协调运动产生。

发劲要从练习拳架开始,如果感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就说明身体各个部位已经符合太极拳要求。如果感到重心不稳,心气上浮,便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动作,看看哪个部位做得不合格(可以对照书本上的拳架要求检查自己),通过自己不断揣摩就能找到正确的感觉,有人说,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与别人推手来检验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

发劲时,应当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周身骨节依次排开)和具体要求练习,正确的发劲练习步骤是:

1、力求肢体外形正确,按外形要求检查自己,这个阶段是肢体动作引动内气,所以练好拳架很重要。

2、动作协调后,自然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时要求内气催动外形,古拳谱中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

3、第二步的这种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技击的对抗要求,在此基础上应继续下功夫巩固其运动体系,使其在任何干扰下,都能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成为"撞之而不开,破之而不散,浑然一圆"的运动体系。

再者,从生理上分析发劲过程如下:要想产生整体劲,决不能只利用身体某一局部肌肉发力,整体劲的来源于地面对整个人体的反作用力。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三:意、气、力

练拳时要求放弃杂念,呼吸自然,气要沉,神态如猫捕鼠,凝神敛气,不能散漫。同时又要做到神态镇定,防止动作僵硬变形。

太极拳谚常讲"用意不用力",初学者应当好好体会。用意不用力决不是要人缩手缩脚,动作拖沓无力。相反,用意不用力,正好有利于产生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有人比喻为绵里藏针,有人形容说动作外形看上松柔,一旦接触到,犹如碰到钢筋铁骨。

陈式太极拳应当锻炼出来的是内劲,是意、气、力三者的结合。通过意识指挥,使身体协调气血通畅,在发劲时,就能运用自如。太极拳练习者的肌肉力量比不上专业举重运动员。然而,前者优势在于他能在意识控制下,瞬间发劲,给人迅雷不及掩耳之感。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间"。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中华 武术 ,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义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其功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样,不是武术。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输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 方法

大家见过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好象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能将载重几吨货物的汽车顶起来一样。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 (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是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 其它 拳法和 体育运动 所少有的。

(三)把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身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就编成《六禽戏》,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又改为《五禽戏》,他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病保健锻炼,是后来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氏太极拳把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这不仅对强身健体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拳术的搏击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四)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氏太极拳则把刚劲与柔劲揉和在整个套路中,一招一势刚中寓柔,柔中寓刚,达到刚柔相济。《拳谱》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名名之。"为什么太极拳的劲力要以刚柔相济为准呢?因有刚而无柔的劲缺乏韧性。易折易损,没有技击格斗的实用价值,只有柔而无刚的劲因失去爆发力也无济实用。故《拳论》指出:"然刚柔既分,而发用有别,四肢发劲,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掤、捋、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刚和柔的变换,从神与气上来讲,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刚。从姿势上来讲,是通过开与合表现出来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 (即蓄则为柔,发则为刚)。在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落点时表现为刚。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姿势的开合,刚柔就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落点是运动到达尽头之点,是神显与气聚之处,所以表现为刚,除此之外,运气转换过程则宜用柔法。陈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开有合,每个开合动作都有运劲、有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它都用柔劲,以做到刚柔相济。这是做到刚柔相济必须掌握的原则,也是练习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基础。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问:运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运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迭运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压肩,肘即沉、肩即压;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裆口开圆,而胸向前合,腰劲刹下,裆口开圆,无不如意;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运行,左足随左手运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从乎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与动作的关系。《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由此可知,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在走架子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呼蓄吸,顺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气,轻轻运转,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六)实战性的竞技运动一一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

武术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而摔法只讲摔,不阱打,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其他四种虽也综合锻炼,但仍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也就说明这种分歧。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山东的"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也都各具一技之长。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所苦心积累的点滴 经验 ,也因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拳种在教传之后"失其真意"或竞技无一人传习的原因之一。

陈王庭以沾、粘、连、随、掤、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在螺旋缠绕的基础上,创造了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法,练习大脑反应和皮肤触觉的灵敏性,综合了踢、打、摔、拿、跌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譬如拿法,它不限于拿人的关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高于一般拿法的技巧。陈氏太极拳这种推手方法,技击性较强,因此对发展体力、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都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推手方法代替了假想性和象征性的花假手法,解决了实习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双人粘枪法也同于此。

陈氏太极拳的奥妙

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 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三、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以腹部呼吸为主,是采用复式的丹田呼吸法,也就是反呼吸法,一般的太极拳是采用单式的丹田呼吸。

上面所说的不同三点,是荦荦大者,其它小节尚多,姑不具论。陈氏太极拳是以内劲与外功为表里,健身与技击并重,锻炼着重于内气的运行,即陈鑫所谓之「 中气 」。

这个中气是发于丹田,布于周身,开则达于四梢 (手足尖端 ),合则仍归于丹田,是为一开一合,亦即一动一静。

陈氏太极拳是名副其实的以太极阴阳、消息盈虚之理为立论,本屈伸开合、缠丝螺旋之法为演练,呼吸自然,动作雍容,以身法中正不偏为根本。

因之,具有增强体质,疗治疾病的功能,而于技击则有以小力胜大力,弱慢胜强快的效果。实为我国武术中极为上乘、高深、奥妙的拳法。

猜你喜欢:

1.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2.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

3. 简述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4. 陈式太极拳学练的要领

陈式太极拳教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陈式太极拳教学视频 *** 教程全集、陈式太极拳教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e8fBj0LAQ1SWwM.html

标签:太极拳简介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825秒, 内存占用1.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