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经典(禅宗经典书籍)

 2023-09-19  阅读 15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禅宗经典,以及禅宗经典书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禅宗代表著作禅宗依据的经典是《金刚经》与《楞伽经》。禅宗代表著作有《信心铭》,《六祖坛经》,《五灯会元》,《楞伽师资记》,《景德传灯录》,《显宗记》,《永嘉证道歌》等。居士,禅宗有哪些经书《大般若经》《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禅宗经典,以及禅宗经典书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禅宗代表著作

禅宗依据的经典是《金刚经》与《楞伽经》。禅宗代表著作有《信心铭》,《六祖坛经》,《五灯会元》,《楞伽师资记》,《景德传灯录》,《显宗记》,《永嘉证道歌》等。

居士,禅宗有哪些经书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由于《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是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全经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德、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狮子吼菩萨、迦叶菩萨、憍陈如等13品,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

其理论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与《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经还常常引用《华严经》的某些义理,两者思想相通。经中还引用佛陀所说:“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这反映了笈多王朝复兴婆罗门教、排斥佛教的历史背景。

《楞伽经》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楞伽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敦煌国际大展上,当时俄罗斯将其掠夺的敦煌写经一举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残破。日方展出了几件唐朝时候流入日本的写经,精美至极,特别是这份菩萨处胎经,完全就是压场的宝物,精美的纸张,稳健的笔意,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神品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又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凡一二〇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大宝积经》在中国佛教界,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高的地位。与《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组成中国佛教史上所称的五大部。

禅宗经典有哪些?

禅宗经典有《维摩诘经》、《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五灯会元》、《宗镜录》、《达摩四行观·血脉论·悟性论·破相论》、《黄檗传心法要》、《顿悟入道要门论》、《禅海十珍》。

介绍禅宗的经典书籍有哪些?

;     禅宗经典:

      1.《大般若经》

      2. 其中的《金刚经》、《心经》。

      3.《圆觉经》

      4.《法华经》

      5.《首楞严经》

      6.《大般涅磐经》

      7.《楞伽经》

      8.《菩萨处胎经》

      9.《鸯掘魔罗经》

      10.《大宝积经》

      ......

      “三乘一切法乃至世出世间一切法,莫非唯识如来藏法。”

      以下摘选诸大乘唯识如来藏经典,可知佛说正法、正道。

      1.《入楞伽经》1-10卷

      2.《大乘入楞伽经》1-6卷

      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1-4卷

      4.《大方等如来藏经》

      5.《大方广如来藏经》

      6.《佛说不增不减经》

      7.《佛说无上依经》(上下卷〕

      8.《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1-10卷)

      9.《大般涅磐经》(1-40卷)

      10.《大乘同性经》(上下卷)

      11.《无明罗刹集》(上中下卷)

      12.《解深密经》(1-5卷)

      13.《深密解脱经》(1-5卷)

      14.《佛说解节经》

      15.《金刚三昧经》

      16.《大法鼓经》(上下卷)

      17.《维摩诘所说经》(上中下卷)

      18.《佛说十地经》(1-9卷)

      19.《优婆塞戒经》(1-7卷)

      20.《菩萨缨络本业经》(上下卷)

      21.《央掘魔罗经》(1-4卷)

      22.《长阿含经》卷七

      23.《中阿含经》卷二十四

      24.《杂阿含经》卷六

      25.《长阿含经》卷十

      26.《长阿含经》卷十

佛家经典禅语

佛家经典禅语:

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解析:

这句话是出自于《坛经》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解析: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三:一切皆为虚幻

解析: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四:不可说

解析:

这句出自《大品般若经》。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解析: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解析: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解析: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解析: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 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禅宗主要典籍有哪些?请列出来!

禅宗达摩祖师是用《楞伽经》印心,而六祖慧能开始则用《金刚经》印心。这两部是禅宗的主要经典。而《金刚经》则属于《大般若经》,《心经》也属于《大般若经》,所以,《大般若经》和其中的《心经》也属于禅宗经典,而专门讲如来藏的《楞严经》也是禅重视的经典之一,此外更有《大般涅磐经》、《圆觉经》等等。

禅宗经典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禅宗经典书籍、禅宗经典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ef9Bj0EAQ1TVA0.html

标签:禅宗经典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79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