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内咸(张内咸工作室)

 2023-09-21  阅读 21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张内咸,以及张内咸工作室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坐在没有星光的灯火阑珊,与黑夜缠绵是哪首民谣的歌词这句歌词出自于马頔的《皆非》。《皆非》-马頔词曲:马頔坐在酿造忧愁的酒馆里  谁闭着眼走在没有星光的灯火阑珊  与黑夜缠绵拨开时光的脸  还是那个孤孤单单的少年放纵纷扰的画面  那里人来人往渐行渐远他总是小心翼翼  卑微着悲喜他背坐愁城对未来自言自语点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张内咸,以及张内咸工作室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坐在没有星光的灯火阑珊,与黑夜缠绵是哪首民谣的歌词

这句歌词出自于马頔的《皆非》。

《皆非》-马頔

词曲:马頔

坐在酿造忧愁的酒馆里  谁闭着眼

走在没有星光的灯火阑珊  与黑夜缠绵

拨开时光的脸  还是那个孤孤单单的少年

放纵纷扰的画面  那里人来人往渐行渐远

他总是小心翼翼  卑微着悲喜

他背坐愁城对未来自言自语

点燃一场支离破碎的美梦

看光阴散落下的满眼飞鸿

遥不可及的相守  咫尺天涯的相拥

在繁华落空时  它们相逢

来做一场灰飞烟灭的游戏  信马由缰飘零半生

一个男人握着加温的啤酒  整片星空和一只老狗

他没流过一滴眼泪  却被大雨包围

冷暖自知的酒杯  游荡着善良的魔鬼

他总是这样说  一切都无所谓

他背对着人群  摔碎了酒杯

点燃一场支离破碎的美梦

看光阴散落下的满眼飞鸿

遥不可及的相守  咫尺天涯的相拥

在繁华落空时  它们相逢

点燃一场支离破碎的美梦

看光阴散落下的满眼飞鸿

遥不可及的相守  咫尺天涯的相拥

在繁华落空时  它们相逢  在繁华落空时

扩展资料

《皆非》是马頔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民谣歌曲,2016年6月21日发行,收录在专辑《皆非》中。

马頔(dí),1989年1月15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民谣男歌手。2011 年,马頔在豆瓣组织起一个名叫“麻油叶”的民间音乐厂牌,名字起于“马由页”的谐音。同年,出演张内咸执导的《春娇与志明》系列微电影第四集表白篇。

2013年,受邀参加“太原自然醒音乐节”、“长春草莓音乐节”;10月21日,在参加过摩登天空举办的各类音乐节后,与摩登天空正式签约;同年,在张内咸执导的电影《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中担纲男主角,这是他的首部电影作品。

2016年1月1日,在上海举行“孤鸟的歌”全国巡演;同年,推出个人原创单曲《王若姗》,收录于《音乐肖像》合辑中;同年6月21日,推出个人原创单曲《皆非》。2017年获得“第17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年度更佳民谣歌手及乐队奖。

《国潮》:这本书我不推荐

《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是青年导演张内咸的新书(以下简称《国潮》),从封皮设计到纸张质量,都让我心头一喜,是我的菜,可是还没来得及看内容,就在封底发现了有意思的东西。

什么意思?一般不都是各种推荐和夸奖在封底等着我,借以了解书的概貌吗?

接下来,还有更有趣的。

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接下来更是不知所云,却直接给我的兴趣勾了起来。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啊?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封面再看封底,序言目录,就大概有个框架,然后再看内容,把内容与框架组合在一起,这本书可是让我蒙圈,封面只有书名和副标题,只知道,作者想说“国潮”、“中国的文艺复兴”,封底完全不知所云。

前言告诉我第一章是序章,目录只看到了不明觉厉,完全没有概念。只好一点点看内容吧。

翻开第一章,我却被吸引了,不可否认我喜欢作者的叙述风格,生动的语言加上大量的故事、和史实,好像一个博学又能侃的师兄坐在对面,和你侃大山。

就这样聊着聊着,就把他心目中的国潮是什么,为什么会兴起,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就都延伸开了。

封底也许就是作者的一个态度: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有自信:做自己,任评说。

“国潮”,你一定不陌生,可要问起来什么是“国潮”,大部分人又说不清。

有人认为2018年是“国潮”元年,国产运动品牌“李宁”做了一波强势 *** ,在产品醒目的位置打上了“中国李宁”的汉字,加上品牌创始人李宁的“奥运冠军”、“体操王子”的身份,无形中给这次 *** 加分,输入了爱国情绪,这就是“国潮”的开端。

“国潮”没有明确的定义,那么它和“国货”有什么关系没有呢?

答案是:“国货”不一定是“国潮”,“国潮”也可以不是“国货”。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凡是中国生产的商品就是“国货”,但是“国潮”则是外国品牌也可以推出“国潮”系列,是否“国潮”判断标准似乎比较模糊,很难达到一个共识。

“国潮”之所以称之为“国潮”和其中含有中国传统文化、汉族文化的元素,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能把它与中国联系在一起。

今年一“墩”难求的冬奥会“冰墩墩”就是中国元素,因为熊猫早就被打上了中国标签,是中国的代言。

电影《红高梁》有没有中国元素,答案是肯定的,但它是不是“国潮”呢?当然不是,因为太久了,不在当下,不是流行,不够这个“潮”字。

“国潮”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大家也都有自己模糊的概念。

关于文化元素,中、日、韩有太多的故事了,日本和韩国一边想把鲜明的文化元素打上自己国家的标签,一边又试图把自己的文化“去中国”化。

文化元素有时不是谁发明的就是谁的标签,要看谁能把它传播开来,它才会打上谁的标签。

全球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发明的,传到了阿拉伯去,可是知道的人很少,数字也以阿拉伯命名了,谁让这数字的传播和 *** 都是阿拉伯人做的呢?

元素是可以因为传播而打上新的标签,但是文字不能,文字是个特殊的元素,你可以使用,但却不能给它加上新的标签。

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在这部小说里,能体会亡国后,文字是最后的希望,文字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是一种特殊的元素,特殊的符号。

正是因为文字的特殊性,日本和韩国在“去中国”化的第一步,就是想创造自己的文字。

这也就是“国潮”的元素里,文字是主角一样的存在。

一个西式的糕点,上面散上些桂花,你不会觉得它是中式糕点,同样的,已经不适合当代人口味的糕点,只靠情怀是流传不下去的。

传统的文化要想成为“国潮”,成为民族自信,它就要成为有用的,比如李宁的产品。

只有有用的元素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适应时代的,才能被传播,被认同,带来民族自信心。

马王堆汉墓里的“素纱单衣”很牛,现代工艺都无法完美复制,但它只能是历史,在文化的传播上,还比不上一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汉服。、

近年来的汉服热,是民族自信的崛起,也是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恢复。

从2018年开始的“国潮”的兴起,也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体现,来自于民族自信心。

什么能让看到的人第一时间想起中国,什么就是中国符号。

可以是实物:筷子、兵马俑、熊猫、长城——

也可以是抽象概念:君子、中庸、道法自然、格物致知——

可以是文化符号:大唐盛世、江湖豪杰、苏东坡、床前明月光——

当然,有些符号已经不能独属于中国了,比如茶叶、花道等,日本发展的不错,也会让人想起日本。

这就又说到传播了,故事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传播,故事也可以是历史。

李宁的“国潮”系列能引火“国潮”这个概念,应该也是受益于李宁是个有故事的人,单只这一个名字就能让很多经历过李宁时代的人,回到当年热血澎湃的奥运赛场。

“潮”牌,我们都知道,够时尚,够流行,才能称之为“潮”。

“国潮”也一样,要与时俱进,要让自己与时代共步,这才能叫做“潮”,只是存在于老一代人的情怀里,就不是潮了。

市场是检验金标准,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证明生命力,而任何元素,也只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流传下去的可能。

“中国李宁”这四个字,能引发爱国情怀、引发中国热潮,这就是“国潮”的生命力,它有人们想看到的东西。

“国潮”能带来关注,也要懂它、用好它,也一样要面对市场,经得起考验。

作者张内咸在《国潮》这本书里,古今中外的历史,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去路都做了抽丝剥茧的解析,这让我想起了傅蔚冈研究员的评价:“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的终极问题。

当然,作者很会讲故事,从徐娇的汉服作坊,到沈从文的服饰研究,从《大话西游》到《火影忍者》,从唢呐到相声,很多道理都是在聊故事的同时传达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就像作者在《国潮》开头说的那样,不同的人对“国潮”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在文章最后,我想说一句:我推荐这本书,建议跟着作者的思路,去看看历史,想想“国潮”,体悟一下中国文化。

真正的国潮,不是祥云仙鹤,而是……

国潮到底有多火?

去景点游玩,时常能看到吊威亚的“锦衣卫”;街上随便走几步就能喝到推陈出新的新式茶饮;去逛自然博物馆还能吃到恐龙化石雪糕。万物皆可国潮。

但同时我们发现,许多产品的 *** 宣传就像克隆出来的一样,你根本想不到他卖的是什么。

*** 都是大红大绿的配色,加上祥云仙鹤一类的素材,美女穿着旗袍,拿在手里的可以是个茶杯,也可以是个绞肉机。

很多产品改个包装,换个配色,贴上“国潮”的标签,就能多卖出一些。“国潮”概念的泛化,让民众感觉掉入消费陷阱。我们想搞清楚“国潮”到底是什么?

“国潮是一种具有中国符号,并且符合当下观念的商品。”这是《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作者张内咸给出的定义。

张内咸是一名青年导演、编剧、图书作者。曾获土豆映像节更佳影片、更佳导演及更佳大学生创作提名,被《旅伴》杂志评为“北京十大新青年”。

《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这本书是作者在2018年拍摄一支关于“汉服热”的纪录片后形成的思考。

张内咸在书中以国潮三要素为线索,讨论了如何打造国潮。对文化创意从业者而言,可以试着根据作者的思路,策划一场打造爆款的商业实践。

1.国潮第一要素:一个清晰的中国符号。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代表是什么?筷子?茶叶?但仔细想想,筷子并不是只有中国人用,日本、韩国还有很多东南亚国家都会用。

茶文化发源于中国的唐朝,但当今全球有六十多个国家产茶,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饮品。就好比咖啡发源于埃塞俄比亚,但我们现在并不会把它们联想到一起。

所以,我们想要打造国潮商品,首先要有清晰的中国符号。比如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纵目面具,极具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2.国潮第二要素:符合当下的观点。

有了一个清晰的中国符号,接下来我们需要更新观念,我的理解是树立一种价值观。

中国符号,不管是雄伟的故宫,还是敦煌的壁画,它们孤立在那里,并不能引起我们的关注,也就不可能流行起来。

我们需要追根溯源,讲述这些中国符号背后的故事。通过述说故事背后的情怀,表达符合当下青年的价值观,引起大众共鸣,这样才能传播开来。

3.国潮第三要素:具有市场的价值。

作者认为:引爆一场流行潮,不仅意味着一个符号广为人知的传播过程,并且一定包含赋予符号以价值的过程。

我们不仅要讲好中国符号背后的故事,还要体现出中国符号的市场价值。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买到一件难求的三星堆盲盒手办,是不是要赶紧发朋友圈,来份开箱展示?这就是文化和市场结合带给大众消费者的“炫耀资本”。

所以,具有市场价值是引爆流行文化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作者张内咸在《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中从符号学、传播学和经济学三个方面,给我们展现了一套可以让中国文化活下去,站起来,走出去的方法。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这是什么歌

是由马頔演唱的民谣歌曲南山南。

歌词为:你在南方的艳阳里

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他不再和谁谈论相逢的孤岛,因为心里早已荒无人烟

他的心里再装不下一个家,做一个只对自己说谎的哑巴

他说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

时光苟延残喘,无可奈何

如果所有土地连在一起,走上一生

只为拥抱你,喝醉了他的梦

晚安,他听见有人唱着古老的歌

唱着今天还在远方,发生的像在她眼睛里

看到的孤岛,没有悲伤

但也没有花朵,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

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

做不完一场梦,大梦初醒

荒唐了一生,南山南

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风喃

北海北北海有墓碑,南山南,北秋悲

南山有谷堆南风喃,北海北北海有墓碑,北海有墓碑

扩展资料:

南山南背景:

由马頔作词和谱曲,尧十三编曲,收录于马頔2014年11月6日发行的专辑《孤岛》中。 《南山南》是马頔第一首正式发表的单曲,曾获第四届阿比鹿音乐奖年度民谣单曲、第23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十大金曲奖。

马頔的作品:

1、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是由张内咸执导,马頔和王佳杰等主演的一部奇幻 类型的电影。该片于2013年7月28日中国上映 。 影片讲述了一群闲得 *** 的北京孩子,在颠覆性的时代变化与对未来的迷惘中,无意中遇到了命运的转折点的故事。

2、青年王国

《青年王国》是中国内地男歌手马頔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于2018年12月27日发行。

3、春娇与志明

《春娇与志明》是一部由寰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彭浩翔执导,余文乐,杨千嬅,杨幂和徐峥等主演的爱情电影,于2012年3月2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2012年3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了张志明和余春娇分手后双双来到北京,二人重逢后感情又陷入了又一段扑朔迷离,最终又走到一起的故事。

4、傲寒

《傲寒》是马頔为女友舒傲寒所创作的歌曲。

《国潮》扬国学文化之帆,树民族文化之自信

书名: 《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

出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2年春晚,古风舞蹈《只此青绿》让我们如醉如痴,沉迷于宋元素。其实,国风文化的先行者是河南卫视,《唐宫夜宴》更先火出圈,之后是《纸扇书生》。美轮美奂场景,在舞台上焕发传统文化生机,引发一波又一波国风和国潮。

《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是青年导演张内咸对国潮的思考。

张内咸有十余年影视行业从业经历,在时尚前沿,对国风和国潮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他曾担任多部商业 *** 制作人,执导过微电影、纪录片等,被《旅伴》杂志评为“北京十大新青年”。

在张内咸看来,国潮兴起于何时呢?他探讨其起源于“汉服热”。

2018年,他打算拍“汉服热”短视频,却成为一部200分钟作品,选题也扩展到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各层面。

汉服并非特指汉代服饰,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各时代民族服饰,从材质和款式上也千差万别。中国青年之间悄然回归一种传统风气,他们身着古装,在景点或漫展打卡。一股浓浓的“中国风”扑面而来。

媒体人把2018年称为国潮元年。在这一年,运动品牌“李宁”率先在服装显眼位置印上“中国李宁”,至此,街头巷尾都是身穿李宁服装的年轻人。恰好这一举措,让李宁成为潮牌。

之后,国潮扩展到其他国货品牌领域。

为了更深入了解国潮,张内咸把国潮分为三个要素,分别是中国符号、更新观点和面对市场。

第一要素中国符号,体现在我们生活各方面,已融入到我们骨血,从语言到文化,从饮食到传统建筑,都体现了鲜明中国元素。

但是,令人深思的是,张内咸在搜索传统绘画技艺“水墨”时,出现结果却是关于日本的,并非中国元素,这是细思极恐事情,值得我们重视,不能让外国对我们传统文化改弦易张。

第二要素是更新观点。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历史背景,比如我们提到的历史故事,“故”是过往,“事”在甲骨文中等同于“史”,而“史”在古代是“记录事件的人”。所以“过去的事情”即是“历史”。

讲好中国故事,更新观点也是让大众传播有意义中国符号。

第三要素是面对市场。张内咸以电影艺术领域为例,提及中国最早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1年。中国动画人把美术和传统艺术整合,还包括皮影戏、剪纸、木偶戏等特殊拍摄手法。直至如今,动画产业借助IT行业得以充分的发展。

在市场角度来定义国潮,是一种具有中国符号的商品。

作者在书中旁征博引,从古今中外各方面去展示国潮。

国潮是什么?

初次看见这本书,就被它的封面深深吸引,觉得它的颜色很亲切,很有中国特色。

再看书的背面,8条推荐语,毁誉参半。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的评语: 这本书我不推荐!

还有一个叫做Fenng的知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评语是: 读起来像博士论文一样令人昏昏欲睡。

可是,一般的推荐语不都是极力推荐的吗?为什么在这本书上还会明目张胆地印上不推荐的荐语?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作者简介赫然纸上。

张内咸,青年导演、编剧、图书作者,十余年影视行业从业者,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的制作。曾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

顺着目录往下看,发现这本书其实还是值得一看的。

因为它提出了几个好问题,值得人深思。

“国潮”从其字面阐释,可以理解为“中国元素 +潮流文化”的二者融合。

作者曾创作过一部关于“汉服热”的纪录片,本以为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没想到一拍拍了3个多小时。可见汉服背后的故事有多么丰富多彩。

在2018年之前,穿着汉服的人还没有那么多。人们并不认得那种服饰源自哪里,属于哪个国家和朝代?大家只是抱着看热闹当然心态来欣赏。可是现在,穿汉服的人已经不再稀奇,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尤其是这春暖花开的春天,穿着汉服的俊男靓女,更是美的如诗如画。

谁知道,他的答案还没说完,人家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说他的片子讲的是国潮。

国潮究竟是什么?顾名思义,似乎和国家,和潮流脱不了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宁”。

“李宁”原本卖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运动服和篮球鞋,曾经他们的产品还积压严重,有大量的库存。但是,自从他们改变 *** 策略,在“李宁”二字前面加上“中国”,以一波强势的 *** 登上纽约时尚周,这个品牌就登上了热销榜,变得炙手可热。

那么,“中国李宁”为什么能够成为大众的新宠儿,走在时代的前列?

当然是因为它满足了一些成为国潮必须具备的要素。成为国潮有哪些要素呢?

第一要素:中国符号。

在说这个以前,我们自己也可以试着想象一下,提起中国符号,你脑海中会出现什么?中国画、毛笔字、西游记、长城、筷子、熊猫和茶……

但这些东西现在肯定是中国专有的吗?好像不是,这些东西,现在不仅仅是中国有,世界各地都有,但只因为它们没有清晰的中国符号,所以它们不能成为国潮。

但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李宁”,就恰好具备了这个至关重要的要素,作为一种消费品,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符号,这是它成为国潮的第一步。

第二要素:更新观点。

观点,简单来说 ,就是对一件事的看法。作者在书中说“先有历史,后有故事。故事即历史。”

说我历史,我突然我想到,咱们国家有56个民族,各地有各地的方言,若非有通用的文字,人与人之间沟通真的很难进行呢。好在有了文字,才使华夏5000年的文明代代相传 ,源远流长。

人们的有些生活习惯,行为礼仪和穿着服饰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那些古人习以为常的服饰和文化,在现代人看来却有另一种怀古的味道。

沈从文在40岁以后就几乎封笔不再写小说。他呕心沥血,在余生,和徒弟的王㐨,合力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是想让“中国人穿上中国的衣服”。这是他后半生唯一的,至死也没有实现的夙愿。

然而,谁能想到,30年后的北京城,汉服爱好者,像雨后春笋,迅速席卷华夏大地。徐娇(宁波女演员,演过《长江7号里面的那个小男孩》)、吉恩煦“热血中二”还有方文山(一位”客家音乐人)。三方合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将古风、汉服或者类似的文化品牌发扬光大。

汉服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再也不是人们眼中的奇装异服。

而“李宁”在原有基础上改变了品牌 *** ,将自己定义为中国的,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人们不仅仅购买的是一件衣服、一双鞋子,还有他们满满的爱国热情。

第三个要素:面对市场。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书中说:也只有当国潮成为一种商品时,中国文化才能活下去,站起来,走出去。

是啊,总得有一种传播方式,使国潮成为一种商品。也只有国潮成为了商品,中国文化才有可能,才有机会源远流长。

国潮文化是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潮流审美进行融合并经过创新形成的文化潮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它加强了民族情感认同,推动了文化认同与自信,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输出塑造了主体意识。

国潮文化的形成和快速崛起,是中国改革40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国潮文化是传统文化、现代美学、先进科技三者相互碰撞融合的文化,是鲜明的个性追求、现代艺术思维表达和时代流行语言所构筑的文化认同。

“国潮热”所呈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让文化 “旧元素”得到“新应用”。通过深挖故宫背后的文化 、历史、制造文化热点,借助 *** 公众号和网络购物等形式投放给广大群众,并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结合现 代动画科技这一可视化的表现手法,向年轻人讲述经典 历史知识,从而有效地引起年轻人的关注热情,增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崇洋 *** 的时代过去了,想必再也没有人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尤其是近几年疫情爆发之时,国家表现出的实力和担当,更是让国人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必将发扬光大,引领潮流。

张内咸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内咸工作室、张内咸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efdBj0LAgFUWgI.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9024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1435秒, 内存占用1.78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