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09-21  阅读 12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202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2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

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2、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上,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那些信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支持现代学习和教学的使命,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对。

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

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

一、基础性特点。在当今的社会当中,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人们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其在学习当中以及工作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是目前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的完美体现。

二、实用性特点。在现今的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当中,信息技术是其中应用性相对较强的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进入到人们的家庭当中。对于多数家庭而言,信息技术是其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技能之一,其在各个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承认。

三、整合性特点。对于现今小学教育阶段而言,其主要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展开,则能够将上述的主要基础课程进行深度整合,把各个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当中。

四、趣味性特点。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对数学等自然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常常会有吃力的感觉,对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相对于较为枯燥的自然学科的学习而言,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该类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新鲜的学科之一,加之其趣味性相对较强,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如何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去——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一、“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即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我们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意味着存在一种与传统的教育环境发生作用的活跃倾向,它的性质决定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及如何适应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有人说得好:“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因此,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以此推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方式的变革。如何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个话题现在已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的普遍关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实现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教育综合实力的新的生长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推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教育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区开展综合实力竞争中追求教育优势的必争之地。正因为这样,信息技术成为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

二、“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意味着将信息技术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找出哪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手段不能达到或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教学材料已不局限于印刷在书本上的文字和图形,出现了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网上教学节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用于教育和学习的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内使用的教科书和教学辅导书,课外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如书店和图书馆里的各种图书、博物馆和科技馆中的展品、科研机构的科研报告、各种媒体的新闻与社会信息等。

从学习方式上看,信息技术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资料检索、调查、实验、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获得知识。从教学组织上看,信息技术强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开放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教师的指导性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方式可以有以下结构:以教师引导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学生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 *** 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稳定的教学结构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教师讲授和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种结构中,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承载和传输工具而存在,没有真正成为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因此,如果不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构建新型教学结构,即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也仍然免不了穿新鞋走老路。

三、“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长期以来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板书,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教案”,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便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过于注重教师教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学的一面。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成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进而构建新知识的学习主体,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关键在于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心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尤其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学生创新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

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作为学校领导,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把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深化《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课题的研究,继续探索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加大软件投入的力度,丰富教学资源。

2、突出重点,加大整合力度

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个学校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整合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学校领导要对教师提出一个适度的要求,要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作为一个前提因素,要求教师利用网络收集教育教学资源,要鼓励教师制作个人网页,开发学科教学网站,选择较强的学科组首先展开此项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 *** 和宣传。

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和方法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各个学校一定要抓好这项工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的而又艰巨的课题。为此,要加大研究力度,要求学校都要进行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整合的方式、方法。

4、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设备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开发是保障。正如我校只有一个网络教室,学生机60台,不能充分满足师生的需求。我们本着边建设、边应用、边研究的原则,走出一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为龙头,通过课题研究发展教师,通过发展教师发展学生,通过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这样一条特色之路。

5、整合的关键在教师。

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全方位的,动态的,开放的,应随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逐步升级而展开。今后,我们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将重点放在案例培训上,在培训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另外,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我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搞好整合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要抓早、抓紧、抓好,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共出现了三次浪潮,对应三个阶段,也对应三个不同的热点发展领域: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

第一次浪潮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重点是计算机学科教学,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志性的口号是“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

发展脉络:开课年级从高中、初中,再到小学;课程形式从选修课到必修课;课程内容一开始主要是程序设计,后来逐步增加了应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课程的名字也由计算机课改成内涵更为宽泛、更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技术课程”。

第二次浪潮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重点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管理,主要是开发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教学管理软件,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将计算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标志性的口号是“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发展脉络:教育软件类型由“课件”向“组件”、“积件”发展,具有开放性的资源素材型、工具型、平台型的教学平台成为发展方向;计算机

辅助教学由以展示知识、以教师为中心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的“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各学科课程与教学之中;由教师自己开发课件向教

师整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为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三次浪潮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重点是网络教育,标志性的口号是“建网、建库、建队伍”。

发展脉络:建多媒体电子教室;建校园网;天网地网相结合,实施校校通工程;对学生开设网络课程;建网上教育资源库;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试验远程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实验阶段,发展势头很猛。

网络教育的重头戏是教育部确定的“校校通”工程,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过近20年、三次浪潮、三个阶段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网络教育三大热点领域齐头并进,并且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意见》为指导,以泰教发[2010]5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基本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12-2013年度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点面结合、分层推进;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力,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将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迅速、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更好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华小新的跨越。

一、工作目标

⒈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

逐步完善校园网络硬件设施,进一步管理和规范上网行为,保障网络畅通,不断推动我校信息化建设。

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着力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⒊软件开发方面

⑴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

⑵进一步完善“安驾庄镇初级中学网站”,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努力使网站向宣传教育、服务教育、拓展教育的目标迈进;另外,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力争在本年度尝试教研组的主页开发与师生个人主页的建设,与学校或其他网站相链接。

⑶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共享。目前,我校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引进优秀资源,充实、完善学校资源,为学校现代化工程服务。

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⑴根据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学生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获取、存储、处理及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

⑵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确实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推进学校基础课程改革。

⒌教育科研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通过研究促进信息化工作,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科研活动,深化教育改革。

二、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⒈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⒉强化管理,构筑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建立 *** 领导小组:校级(校长、副校长);处室级(教导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学科级(教研组长)。

⒊教育信息化小组职责为:

依托信息中心行政参与力度,使我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配、管、用、研(教育技术、模式的研究)、训(师资培训)一体,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⑴努力完善我校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办公室网络、促使我校信息化建设能整体规划,分层、分步实施。进一步实施、维护校园网建设,让校园网成为教师进行教研科研的阵地。

⑵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搞好局域网、计算机房等软硬件维护工作,创造上网条件。

⑶落实专人负责学校内部与上级部门、社会等外部环境的信息流通和交换,进行网上讨论和交流。

⑷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推进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培训。

⑸推动学校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建设。

⑹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加大投入,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尽管我们已经建起了校园网,但是,要实现数字化校园,还需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我们将根据学校的`资金状况,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各项目标。

三组织技术开发,建设信息资源库

⒈鼓励教师多方收集教育教学的有关素材(现成可用的计算机

CD-ROM素材、电视视频素材、相关的动画及声音和文字素材等);

⒉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费和电教教材费,维护好硬件系统,订足订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电教教材,;

⒊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课件、电子作品的创作,组织有关的评比活动;

⒋开展学生的计算机创作活动,收集学生作品

⒌下载相关网站资源,丰富自己的资源库;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网络学习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手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德育、课堂教学的模式。

五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⑴做好学校今后两年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规划,做好校本培训的计划(全员培训、校本培训)。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组建学校电脑兴趣小组,夯实基础,参加信息技术比赛,并力求出好成绩。

⑵创设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我校将加强工作力度,早日将申报课题正式立项,加强研究,向教育科研要效益。

六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就学校计算机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等建立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落实,如要求教师做到:每天打开计算机,浏览学校网站、肥城教育网,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安排、教改动态,传递有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查阅、下载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料;工作时间内,禁止网上阅读各类小说,观看VCD连续剧、电影、打游戏或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禁止浏览 *** 淫秽、内容反动的网页。从而规范教师的网络行为。

总之,我们将牢牢把握机遇,把学校信息化工程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突破口来抓,脚踏实地,奋起直追,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f05Bj0LAANZUAI.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1592秒, 内存占用1.77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