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去世(为什么叫二月河)

 2023-08-08  阅读 9  评论 0

摘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二月河去世,以及为什么叫二月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向天再借五百年写给谁的这首气势雄壮的经典歌曲,一开始却不是为《康熙王朝》这部剧准备的,而是写给《大英雄郑成功》的。最近,河南作家二月河去世,引发了人们对要不要读他的书的争论。为什么会有这个争论?主要是因为二月河最著名的作品“落霞三部曲”为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背书洗地,美化皇权政治。有人总结二月河的写作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二月河去世,以及为什么叫二月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向天再借五百年写给谁的

这首气势雄壮的经典歌曲,一开始却不是为《康熙王朝》这部剧准备的,而是写给《大英雄郑成功》的。

最近,河南作家二月河去世,引发了人们对要不要读他的书的争论。为什么会有这个争论?主要是因为二月河最著名的作品“落霞三部曲”为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背书洗地,美化皇权政治。有人总结二月河的写作生涯:“宁为君王唱赞歌,不为苍生说人话”,可谓画龙点睛,一语中的。

中国曾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百年来又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巨变”,时至今日,社会改造之路虽远且艰,但如果今天有人还想做皇帝梦,或为皇权作吹鼓手,毫无疑问会遭到迎头痛击,十万万中国人绝不答应。历史之进步,可窥一斑。我从未读过二月河先生的书。

倒是看过根据他的著作改编的电视剧《康熙王朝》。时过多年,对于其中的情节,也差不多忘的一干二净,仅仅记住的,是歌唱家韩磊的那首《向天再借五百年》,其中有这样的词:“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时在世纪初年,每天下学回家路上。

或者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我的同学在哼唱这首歌。尤其是到了这一句的时候,每个人仿佛都被打了鸡血,异常兴奋,好像自己瞬间就改了生死簿,可以与天齐寿。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只是后来进入大学,读书渐多,才瞧出这一句歌词中暗藏的剧毒:两千年里,幸亏没有一个皇帝可以活上500年。

历史学家评价二月河

二月河是当代作家,虽然刚刚去世,毕竟还算不上历史人物,因此,历史学家对这个人物本身还不能作任何评价。

如果是指历史学家如何评价二月河写的历史题材作品?那是文学作品评价,属于文学家的事情,也与历史学家没有关系。

历史学家评价的对象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史”,即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等等,二月河还不是历史人物;二是“学”,即关于历史的记载、史书、评论等等,二月河也没有写过历史书或正式讲授过历史。

二月河去世:人世间的别离,都是悄无声息

2018年12月5日凌晨,著名作家二月河病逝于北京。

2018年的年末,又一位大咖离开我们。 2018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很多人离开了我们:

从年轻的演员王苗到相声界丁广泉;

从中国以及作曲家姚明到“宇宙之王”霍金;

从《金粉世家》导演李大为到儿歌《小燕子》的演唱者 *** 凤;

从评书大咖单田芳到歌手臧天朔;

从《非常六加一》的李咏到文坛传奇金庸;

似乎每一个,都直接或间接的陪伴了我们好久好久。

初闻斯者已逝,不免心生荒凉悲叹:叹时光如梭,叹别离无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文学作品里面不过是生,离,死,别四个字。

再次体会,竟是不一样的滋味。就像是你的离开,本与我无关,而我却在某个时间点上泪流满面。

念起年少时,与初恋别离,一句再见都不舍得说出口;

去异地大学,与父母别离,那句再见说的无比轻盈,好似说完就可以逃离;

大学毕业,舍友相拥去不同城市追逐梦想,嬉笑间,再见带着青春的恣意;

工作多年,与同事下班一句再见,期待还有明天日子的重复;

有的人,说了再见,真的遇见了;

有的人,没说再见,却已成陌路。

这些年告别了很多人:意外去世的四叔,年过九旬的爷爷,大学舍友.......

他们一个一个去了天堂,我们没有及时说再见,那是死别 .......

我们每一天都在告别一些人:今天去世的二月河,我们楼下物业的大叔,公交站旁卖煎饼果子的阿姨......

他们明天或许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及时的说了再见,那是生离.......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后会无期》的时候,我没有懂得,如今那句:“每一次告别,更好度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真的是经历生离死别,才会确信人生如此这般。

所有的别离都为相遇,

无论在这里还是在心里。

关于离开,尽管一切都那么悄无声息。

我们好像还没习惯说再见,就已经找不到那些我们已经熟悉或者不再熟悉的人。

《蓝莓之夜》曾有这样的一句:

该如何与生命中不想失去的人说再见?

我没有说再见,我什么也没说,就这样走了。

我想,长大的过程大概就是和我们熟悉的一切挥手告别。

但是,我们也该期待,所有的别离,都会相遇。

2018年死了那些名人?

金庸 李咏

3月18日,李敖逝世,享年83岁。

7月11日,计春华因病去世,享年57岁。

9月1日,蒙古族音乐人布仁巴雅尔去世,享年58岁。代表作《吉祥三宝》

9月7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因病去世,享年88岁。

9月11日,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4岁。

9月15日,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朱旭因病去世,享年88岁。

9月18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因病去世,享年66岁。

9月28日,著名歌手臧天朔因肝癌在北京逝世,享年54岁。

10月20日,刑侦界“神笔马良”张欣逝世,享年58岁。

10月20日,岳华因病去世,享年76岁。

10月29日,哈文公布李咏因癌症去世,享年50岁。

10月30日,金庸去世,享年94岁。

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

8月15日,《樱桃小丸子》原作者樱桃子因乳腺癌去世,享年53岁。

8月18日,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去世,享年80岁。

魏东亭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中是死法不同,二月河何用意?

二月河不背这个锅,事实上两部电视剧里魏东亭的结局都和原著不符,是编剧朱苏进和刘和平的分别改编。二月河在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原著《康熙大帝》和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原著《雍正皇帝》中对魏东亭的死法描述是一致的,都是病死,不过两部小说中去世的时间点略有差异,稍后详细说。当然我还是要先骂一句,电视剧《康熙王朝》编的什么玩意儿!

魏东亭是一个虚构人物, 历史 上没有这号人。不过他也是有 历史 原型的,主要参考的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16岁时入宫担任銮仪卫侍卫,出宫后先后担任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都住在曹寅府上,可见对其信任。这些都和小说中的魏东亭的经历非常相似。可见二月河在创造魏东亭这个人物时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曹寅的形象。所以魏东亭的结局也和曹寅的基本一致,就是病逝而已。

不过,在《康熙大帝》第四册《祸起萧墙》中,魏东亭死于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之前,当时的剧情是康熙调查索额图与朱三太子勾结的旧案,召魏东亭入京细说,结果年老体弱的魏东亭死于途中。

而到了《雍正皇帝》第一册《九王夺嫡》中,则改成了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之时,魏东亭因多次接待康熙南巡,耗费了大量银子,欠了户部许多钱,无力偿还,忧虑过度,加重病情去世。

两部小说之所以有这个区别,是因为侧重点不同。《康熙大帝》第四册和《雍正皇帝》第一册情节高度重叠,都是说的康熙晚年众皇子争位的故事。然而,《康熙大帝》毕竟还是以康熙为主,所以要注重与之前剧情的一贯性,就讲了朱三太子的旧案。而《雍正皇帝》则完全以胤禛为主角,为了加强戏剧冲突,说明雍正追缴欠款的不易,就让魏东亭“晚死”了一段,显得当时胤禛的处境更加艰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编剧刘和平对这一戏剧冲突进一步加强,让魏东亭被逼无奈自尽,是更加契合主题的。鉴于魏东亭是虚构人物,并不涉及是否与 历史 不符的情况,死法有所改变无伤大雅。这个改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是《康熙王朝》的改编就是一塌糊涂了。编剧朱苏进犯的 历史 常识错误连篇,诸如“我孝庄”这种活人把自己死后的谥号挂在嘴上的例子就是最典型的。而他对魏东亭的改编也堪称荒唐至极。

比如居然让康熙贬魏东亭去 *** 澎知县!他居然说台湾加澎湖是一个县!事实上,康熙 *** 后立刻设了台湾府,还不包括澎湖就下辖了十二个县。到了晚清更是升格为台湾省。这台澎知县算什么东西?

而魏东亭的结局更是离了大谱,说康熙封他为毅亲王!且不说魏东亭是个汉人,自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就再也没有活人封异姓王了,他凭什么做亲王?更 搞笑 的是,康熙和魏东亭共卧一榻,说“我们像守着大清国的两只老狗”。康熙居然和魏东亭并称两只狗?然后魏东亭看了康熙的传位诏书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他要不死,我都不知道剧情怎么圆下去,你是不是要他做摄政王了啊?

最后提一句,朱苏进的 历史 剧绝对是 历史 爱好者的灾难,比如《新三国》,比如《朱元璋》,各种扯淡的剧情台词……你不懂 历史 可能觉得马马虎虎,但是要真喜欢研究 历史 的朋友绝对是看不下去的。我当年能看下去也亏得那时候年轻,书读得少……

依稀记得一个情节。

假朱三太子杨启龙预备在南京,意欲炮击康熙。

而索相索额图,叫人用太子和四皇子胤禛的名义,给魏东亭还有一个至交好友送礼。

至于安排啥话,没提。无非是为索额图杨启龙打掩护。好像魏东亭捉住了杨启龙,杨启龙情愿就死,没讲出是索额图安排的。

魏东亭这就是为索额图打掩护,性质很恶劣的欺君了,但康熙皇帝也不挑明这事。

越不挑明,魏东亭和他的朋友越惶恐。“二人身体,实坏于此”。

似乎不很久就病逝了。

《康熙王朝》魏东亭跟康熙同塌而眠,说了些体己话。魏东亭说毕溘然长逝 。康熙以为他睡了。第二天,康熙在朝堂公布继位人,诏书打开了,康熙也升仙而去。

如此!大清康熙时代,君臣同眠,大约不超过十小时,先后去世。

看起来非常浪漫。跟《雍正王朝》的步步踏实相比,还是《雍正王朝》胜一筹。

而《雍正王朝》,是因催讨借款,魏东亭羞愧委屈自尽。

这样来看,还是《雍正王朝》中的魏东亭,比较符合二月河的意思吧。

过了好几天,我忽然细细品味提问者的意思。

似乎问了:二月河为何创设俩如此不同的结局?

我记得在评《康熙》《雍正》时,有人问二月河对俩剧的看法。

二月河表示对《雍正王朝》比较满意——他参加了编剧。

而对《康熙王朝》不发表意见。他说他根本没参加剧组,不便表态。

这也应该是一种态度。

康熙的编剧比雍正的编剧差了十条街,作为一个二月河清帝三部曲铁粉来说,康熙的编剧只有小学水平。后来才知道新三国也是他编剧,而且还大言不惭,水平真差!雍正的编剧是真强!大明1546也是他编剧,是个有头脑的人。朱苏进纯粹瞎胡闹!

对于这个bug,二月河可背不起,因为在他所写的两部原著小说当中,魏东亭都是病亡,不存在吓死和上吊自杀。

也就是说,二月河对魏东亭的设定是没有问题的,但到了两部连续剧中,在两个不同剧组编剧的修改之下,魏东亭的结局形成了巨大的偏差。

至于两者之间为何大相径庭?这个问题其实不用过多解释,两个不同的剧组,只会根据两个不同的拍摄方向和剧情需要来设定魏东亭的结局。倘若某个剧组抢先设定了一个人物的结局,难不成以后的其他影视作品,编剧就得保持一样的结局?久而久之,剧情和结局越来越相同,那你还拍个啥?

其实在这两部作品中,魏东亭的结局虽然大不相同,但这两个人在剧中的作用却都是一模一样: 他只是剧情继续推动了一个台阶,他不是核心主角,不需要主导故事的进程,只需要在某一个故事环节上充当垫脚石就可以了。

不管是《康熙王朝》还是《雍正王朝》,在有关魏东亭的人设环节,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曾经是康熙儿时的伴读,早年做官时更得到了康熙的重用。尽管真实的 历史 上,魏东亭这个人并不存在,这只是小说中所设定的一个虚拟人物。但这个虚拟人物还是存在 历史 原型的,那就是曹雪芹的祖先曹寅。

如果搞明白这个问题,那两个魏东亭的不同作用就可以理解了,甚至在两个魏东亭的不同故事环节上,你甚至还能找到一些共同点。

雍正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年迈的魏东亭曾经爆料了一个惊人的内幕: 自己的确借了几十万两银子,但这笔钱基本没花在自己身上,他当年是代替康熙借的这笔钱。

什么意思?也就是康熙早年的某段时间,他想享受一下奢侈,但作为一代帝王,大兴土木的浪费会饱受朝野的指责,甚至会影响清朝统治的动荡。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干脏活的人站出来。魏东亭就是在这个节点恰到好处地站了出来,他以自己的名义借了一大笔钱,但随后又花到了康熙的身上。

相当于康熙享受着生活,魏东亭背负着债务,当然,知道内幕的康熙从来没打算追缴欠款,所以那笔欠债也一直处于拖欠的状态。可多年后随着清朝国库的紧张,查清账目追缴欠款的工作必须立刻放到台前进行,一直以为不用再还钱的魏东亭才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终导致其自杀,毕竟他不能揭康熙的短。

而在《康熙王朝》中,魏东亭在剧本中虽然度过了那段艰难期,但这段故事却也得到了保留。康熙南下视察南京,魏东亭提前花费上百万两白银为他修建了用于休息和享受的宫殿。康熙知道他用的是什么钱,只不过宫殿的使用权既然给了自己,他也没必要去追究那一百万两白银的出处。随后,南方钱库紧张,康熙又大笔一挥,让魏东亭将这套宫殿售卖,赚来的钱再存进当地的钱库。

其实二人心照不宣,因为这笔钱本来就来自于南方的钱库,现在只不过重新转回去而已。

由于《康熙王朝》中的剧本设定里没有追缴国库欠款的情节,所以魏东亭不用在这个节点去领盒饭,他的寿命就只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恰好在这之后,康熙收复了台湾,那魏东亭就只能顺应剧本去台湾当知县大人。故事的结尾为了制造悬念,又让早已退养回家的魏东亭看了一下康熙留下的遗旨,在说了一句“没想到”之后,才真的去领了盒饭!

其实20多年前看过这部作品的人都还记得,在最后一集结束之后,很多观众质疑有关魏东亭的结局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且康熙留下的圣旨里到底写的是什么?而当时的编剧也做出了解释: 写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是留点悬念而已!

也正因为想留点悬念,魏东亭领盒饭的时间才不断地延长!

二月河去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叫二月河、二月河去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sast-sy.com/eaf83Bj0CAQZYUQI.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1434378
  • 积分0
  • 金币0

Copyright © 2022 四叶百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ZFCMS 1.1.2

页面耗时0.0408秒, 内存占用1.7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

粤ICP备21035477号